原发性心肌病变2008
心脏病理学的疾病分类与病变特点

心脏病理学的疾病分类与病变特点心脏病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心脏病理学是研究心脏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变化的学科。
本文将介绍心脏病理学的疾病分类和病变特点。
1. 心肌病心肌病是指心肌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可以影响心肌的收缩和松弛能力,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和心律失常。
根据心肌病的病因和病变特点,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是由遗传基因突变、免疫反应、代谢障碍等因素引起的心肌病,如肥厚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和限制性心肌病等。
而继发性心肌病是由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如心肌缺血、心脏瓣膜疾病、高血压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缺血和缺氧引起的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冠心病的病变特点是冠状动脉(主要是冠状动脉三支)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严重影响心肌血供。
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一系列危险因素有关。
3. 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疾病是指心脏瓣膜发生解剖学、生理学和代谢性异常,导致心脏瓣膜的功能障碍。
根据病变特点和瓣膜的解剖位置,可以分为二尖瓣疾病、主动脉瓣疾病、三尖瓣疾病和肺动脉瓣疾病等。
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变特点是瓣膜环、瓣叶增厚、瓣膜钙化、瓣膜脱垂等,严重时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流量和压力参数。
心脏瓣膜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感染、自身免疫、遗传等因素。
4. 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胚胎期发育异常或遗传突变引起的心脏结构异常疾病,常见的有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等。
先天性心脏病病变的特点是心脏解剖结构异常,如心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主动脉瓣狭窄等,导致心脏的血液循环发生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多种多样,如遗传、药物、病毒感染等因素。
5. 其他心脏疾病除了上述几种心脏疾病外,还包括心包疾病、心脏肿瘤、心血管炎症等。
这些疾病的特点和病因也各不相同。
总之,心脏病理学的疾病分类和病变特点是不可分割的。
原发性心肌病的命名与分类

束 萎 缩 等 , D M 有 诊 断 价 值 } 肌 纤 维 变 性 和 问 质 纤 维 化 对 C 心 可 作 为 D M 的 主要 诊 断 指 标 , 心 肌 细 胞 肥 大 和 心 肌 纤 维 C 而
年 龄 相 对 较 大 , 者 未 见 6个 月 以 内 发 病 者 , ~ l 笔 6 2十 月 DC 仅 见 到 3 M 例
2 病 程
运动速度( MVR EV) l . 7 0 0m/ , 2 D 为 29 ±. 9e s 而 3倒 D M 患 C 儿 中 10 0 %有 MVR E 降低 ( 1c s , 中 3 4病倒 降 D V < 0m/) 其 /
二尖瓣环 和心肌运动 速度 降低 者也显 著多于 VM 组 。本院曾
对 2 3 正 常 儿 童 进 行 S E T 检查 , 二 尖 瓣 环 舒 张 早 期 0例 PC 其
VM C任 何 年 龄 都 可 发 病 , 岁 以 下 并 不 少 见 . 生 儿 期 3 新
亦可 有散在病例 , 易固院内感染 造成暴发流行 D M 发病 更 C
4 心 肌 酶 谱
综 上 所 述 , 断 , 从 C
可 以发现 发病年龄 较大、 程长、 病 心衰 表现重且发生 率高 、 房
室腔普遍增大 、 心脏 收 缩 功 能 和舒 张 功 能 同 时受 累 、 室 协 调 左 性差 、 心肌 与 二 尖 瓣 环 运 动 速 度 减 慢 等 均 有 助 于 D M 诊 断 } C 而 发 病 无 年 龄 差 异 、 程 短 、 肌 酶 升 高 、 电 图 心 律 紊 乱 及 病 心 心 病 毒 病 原 学 检 查 阳性 , 有 助 于 VMC 的诊 断 但 以 上 差 别 均 则
儿童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

儿童原发性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郭安【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医院诊治的原发性心肌病,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01至2016-12我院收治的125例原发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2007-2016年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影响DCM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25例原发性心肌病中,1岁以内发病73例(58.4%),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cardiomyopathy,RCM)见于1岁以上患儿.DCM、左室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儿多数有心脏、肺部病理性体征,常合并肝大;RCM主要表现为右心力衰竭导致的体循环淤血的系列临床表现.DCM、NVM超声心电图的结果显示LVEDD-Z明显增高,RCM的LAD-Z最大,其次DCM、NVM,而HCM的LAD-Z减小,DCM、NVM、EFE的EF-Z、FS明显降低,HCM、RCM的EF-Z、FS未见明显降低.随访近十年19例DCM,死亡患儿发病年龄、死亡年龄、疾病病程中位数分别是60.3个月、63.8个月和8.0个月,主要死因是顽固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DCM是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好发年龄是1岁以内,男多于女;cTnI、NT-proBNP、LVEDD-Z 增加;顽固性心力衰竭及恶性心律失常是主要死因.【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18(029)003【总页数】6页(P224-228,232)【关键词】原发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临床特征;临床评分【作者】郭安【作者单位】053000,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原发性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cardiomyopathy,R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HCM)。
原发性心肌病

2021/3/28
16
(2004-141)下列哪些临床表现可在扩张型 心肌病出现?
A.猝死 B.动脉栓塞 C.第四心音奔马律 D.心脏破裂
2021/3/28
17
(1996-72)目前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病因 是
A.病毒性心肌炎 B.遗传因素 C.酒精中毒因素 D.内分泌疾患 E.代谢异常
2021/3/28
A.急性心肌炎 B.急性心包炎
C.扩张型心肌病 D.感染性心内膜炎
E.冠心病
2021/3/28
26
(2005-137)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病原体有 A.柯萨奇病毒 B.埃可病毒 C、流行性感冒病毒 D.EB病毒(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
2021/3/28
27
A.栓塞 B.猝死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1996-127.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 1996-128.病毒性心肌炎 B
类似于缩窄性心包炎
2021/3/28
21
2021/3/28
22
原因 分类 临床表现
ECG 血清学
心肌炎
病毒性最常见(柯萨奇B组等肠道病毒多见)
1 感染性:细菌、病毒等;2 非感染性:过敏、变态反应(如风湿热等 )
轻者无症状;约半数于发病前1~3周有“感冒”样症状或恶心、呕 吐,然后出现心悸、胸痛、呼吸困难、水肿,甚至Adams-Stokes综 合征。
2021/3/28
11
A.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 B.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发心力衰竭 C.急性病毒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 D.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 E.冠心病心房颤动并发心力衰竭 2004-101.β—受体阻滞剂应首选用于 A 2004-102.洋地黄制剂应首选用于 E
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护理

原发性心肌病患者的护理原发性心肌病(Primarycardiomyopathy)是一组原因未明的以心肌病变为主的心脏疾病。
本病分为三型:①扩张型心肌病:该型特征为左或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大,并伴有心肌肥厚,心室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多见,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死亡可发生于疾病的任何阶段,此型最为常见,占70%~80%°②肥厚型心肌病:其特征为心室肌肥厚,典型者在左心室,以室间隔为甚,偶呈同心性肥厚,左心室腔容积正常或缩小,偶尔病变发生于右心室,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该型也较为常见,约占10%~20%o③限制型心肌病:本型特征为原发性心肌的浸润性或非浸润性病变,或心肌心内膜纤维化,引起心脏充盈受阻的舒张期功能障碍,较为少见。
【病因与发病机制】1.扩张型心肌病(1)病毒感染免疫反应学说:认为心肌病是在病毒感染后发生的免疫性心肌损害所造成,是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发病学说。
(2)心肌内小冠状动脉分支的病变,引起痉挛和阻塞所致。
(3)有些病例有心肌代谢过程中某些酶的缺乏也可能是其机理之一。
(4)部分病例与营养障碍有关,如食物中缺乏微量元素硒可能引起心肌改变。
2.肥厚型心肌病目前认为该病与遗传有关。
3.限制性心肌病病因未明。
【临床症状】扩张型心肌病以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主,其中以气急和浮肿最为常见。
最初在劳动或劳累后气急,以后在轻度活动或休息时也有气急,或有夜间阵发性气急,并常见头晕,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少数患者有晕厥,各种心律失常均可见到,还可发生栓塞及猝死。
肥厚型心肌病起病多缓慢。
约1/3的患者有家族史,症状大多开始于30岁以前,男女同样罹患。
主要症状为:①呼吸困难,多于劳累后出现;②心前区疼痛,亦多在劳累后出现,似心绞痛,但可不典型;③乏力、头晕与昏厥,多在活动时发生;④心悸;⑤心力衰竭,多见于晚期患者,常合并有心房纤颤。
限制型心肌病较少见,多发生在南方,呈散发分布,起病比较缓慢。
心肌炎、心肌病

治疗
• 避免剧烈活动和应用正性心肌药物。病变较轻,无症状也无 心律失常者,可不必药物治疗
• beta阻滞剂:能使心肌收缩减弱,减轻流出道梗阻,减少心肌耗 氧量,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需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步增 大剂量
• 钙拮抗剂 :减弱心肌收缩及改善心肌顺应性改善心室舒张。可选
ventricular cardiomyopathy)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二分。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病因:不清
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自身免疫、遗传有关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二分。
临床表现
1、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 2、症状
一组疾病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二分。
原发性心肌病
•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 限制型心肌病(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rhythmogenic right
用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唑 • 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以控制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与心房颤动,常用胺
碘酮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二分。
• 心力衰竭的治疗:提示疾病已至晚期,治疗较困难。
可应用利尿剂及试用小剂量ACEI,尽量避免应用洋 地黄或其他强心药物
• 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重症梗阻的患者, 可考虑手术治疗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二十三点 三十二分。
治疗
1. 休息及避免劳累
2.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肌疾病

限制型心肌病
超声心动图:
心腔狭小 心内膜增厚
限制型心肌病
心内膜活检: 心内膜增厚 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
限制型心肌病
•心导管检查: 早期下陷,晚期高原波形
•左心室造影: 心内膜增厚,心室腔缩小
限制型心肌病
心室腔缩小、变形
心内膜增厚
心包无增厚和钙化
缩窄性心
诊
包炎表现
主要特征:心室的舒张充盈受阻
限制型心肌病
属于混合型心肌病 病因不明 可能与感染,免疫,营养代谢不良等有关 本病可呈家族性发病 心肌淀粉样变性是继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的常见原因
限制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分为右心室型、左心室型及混合型,以左心室型多见。 左心室型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双肺罗音。 右心室型为右心衰竭为主要表现,下肢水肿,肝大,
心绞痛史,可有家族史
痛,或有急性心肌梗死史
常有四个心腔均扩大,室壁厚度 以左心室扩大为主;
均匀变薄,室壁弥散性运动减弱, 室壁节段性变薄,有节段性运动
少数病人有心室内血栓;
减弱,部分病人有室壁瘤;
心肌显像有不规则心肌扫描缺损, 沿冠状动脉分布缺损,
心肌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
节段性放射性核素分布稀疏
冠状动脉造 正常
医院应完善心肌病的病因诊断。
中国心肌病分类方法 2008
扩张型心肌病
特点: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 室壁变薄心肌收缩期功能减退
扩张型心肌病
DCM是一类既有遗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 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 为特征
属于混合型心肌病 特发性DCM:原因不明 家族遗传性DCM:DCM中有30%-50% 有基因突变
心肌病分类与超生诊断

限制型
致心律失常 右室心肌病
未分类型
家族性/遗传性
未证实的 基因缺陷
疾病亚型
非家族性/非遗传性
特发性
疾病亚型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未分类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
定义
无导致心肌异常的负荷因素(高血压、瓣膜病) 出现心室壁肥厚与质量增加 除外淀粉样变性、糖原累积病和系统性疾病
流行病学资料
25%有家族史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扩张型心肌病(DCM)
临床资料
早发心源性猝死、传导系统及骨骼肌疾病 心脏感染和炎症可致DCM 轻度扩张型充血性心肌病(MDCM):
无限制性血流动力学障碍 无明显左心室扩张(<正常上限的10%~15%) 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晚期心力衰竭 50%患者有DCM家族史
CDFI: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射流、二尖瓣返流 CW:测量流出道压差,单峰匕首状,峰值流速可>4m/s
分型
肥厚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限制型心肌病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未分类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DCM)
定义
无引起整体收缩功能障碍的异常负荷因素(高血压、瓣膜病) 无冠脉疾病 左室扩张合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性疾病 伴或不伴右室扩张和功能障碍
又称Stress Cardiomyopathy(应激性心肌病) 或Transient Myocardial Stunning(一过性心肌顿抑)或急性心尖球囊样综合征
Tako-Tsubo心肌病左室形态
正常左室形态
Tako-Tsubo心肌病时左室异常收缩
Tako-Tsubo心肌病ECG
正常ECG(V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流动力学
PE》心包腔压力上升》右心回流受阻》 心室舒张充盈受限》心充盈量急剧下降》 心排量减少》收缩压下降》休克、脉压 差缩小,奇脉(吸气时回流量少,血压 明显下降)
转归
吸收 维持不变 缩窄性心包炎 心包填塞(与心包积液量不成正比)
超声表现
等级 微量 少量 中量
超声诊断
二维超声显示室壁肥厚,尤其室间隔部分,绝对 值常大于1.5cm,如为梗阻型,左室流出道变窄,其压 差也增大,主动脉瓣因左室流出道在收缩中期闭塞而 出现瓣膜关闭后又再开放;二尖瓣前瓣可在收缩中期向 前运动(SAM),堵塞左室流出道,流出道压差也增大。 室间隔厚与左室后壁厚径之比大于1· 3一1· 5。除室 间隔(尤其室间隔的前上部)肥厚外,其他壁可正常或 增厚,肥厚的壁运动可低下,而其他壁代偿增强。 因室壁肥厚的部位可把肥厚性心肌病分为心尖肥 厚型、前侧壁肥厚型、左室后壁肥厚型、普遍肥厚型 等。右室流出道也可因室间隔肥厚部突人而出现狭窄。 右室肥厚性心肌病少见。
缩窄性心包炎,箭头示心包局部增厚、 回声增强
半定量方法:在后方(左室后壁后方心包腔) 有小于1Omm无回声区,一般积液量小于100ml 。 当无回声区分布于左室后方以及前方、 外侧方、心尖部,前方无回声区宽度小于10mm 时,心包积液量为100一500mL。 大量心包积液(指量大于500mL,心室后 方、前方、外侧、心尖等处都有无回声区,心 室前方及后方的无回声区宽度达1Omm时,积液 量约80OmL;无回声区宽度2Omm时,积液量约 1250mL。
(3)心脏多种结构在舒张期运动异常,因 心包增厚、钙化,限制了心室舒张,因 此心室充盈受限。例如室间隔在舒张早 期向前运动后又向后反跳运动,二尖瓣 口血流,肝静脉血流等都有异常的多普 勒频谱。由于心室充盈减少,所以心室 泵功能也异常,如心排血指数降低。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箭头示心包局部增厚、 回声增强
不明原因的左右或两侧心室
扩张伴收缩功能受损 应除外冠心病, 结绨组织病, 内分泌, 药物等引起的继发性 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以左室扩大或右室 扩大或全心扩大为特征,并伴有 心力衰竭。由于心室扩大,房室 环也因而增大,常引起房室瓣关 闭不全。约占心肌病的70%。
扩张型心肌病
病理解剖与血流动力学 心脏普遍扩大,心肌松软,由于心肌广泛 变性坏死,间质结缔组织增生,心肌收缩力 减弱,心脏泵功能衰竭.由于心脏扩大,常引 起房室瓣关闭不全.
肥厚型心肌病
梗阻型
1.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室间隔(IVS)明显肥厚, 于左室后壁厚度(LVPW)之比大于1.5 2.左室腔缩小,左室流出道(LVOT)狭窄
肥厚型心肌病
3.M型超声显示室间隔肥厚,运动幅度降 低,左室流出道内径变窄 4、M型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室间隔方向移动 并与之相互接触(SAM征) 5.左室流出道探及收缩期花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为 高速湍流。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纤维素渗出为主)
临床意义
一 诊断迅速、动态判断积液量的变化 二 引导心包穿刺,定位定深度,监测进 针路径,提高穿刺成功率。
存在问题
一定性 诊断:符合率90%以上,仍有少 量假阳性和假阴性。 二 定量诊断:半定量,不能达到精确程 度。 三 定位穿刺:宜左不宜右,宜下不宜上, 宜外不宜内,宜直不宜斜。
家族性神经肌肉障碍
限制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机制 左室舒张功能受损 LVEDP 肺充血 肺动脉高压 双房大 症状体征 心悸,气短,呼吸困难 肺罗音 右心衰竭 房性心律失常 栓塞 需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
限制性心肌病
2· 超声诊断 显示心内膜增厚,心肌壁厚薄不均,心尖处的心 腔狭小甚至闭塞,因而整个心腔变形,长径缩短,三 尖瓣常固定于开放位置,增厚、变形,乳头肌、腱索 缩短、扭曲,两侧心房增大或以右心增大明显,左房 正常或轻一中度增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 心泵功能明显受损,SV、CO、EF(射血分数)均减 低。仅有右心改变为右心型,肺动脉变细;仅有左心室 病变者为左心型,肺动脉扩张。
限制型心肌病
特殊类型 Amyloidosis 淀粉样变 Hemochromatosis 血色病 Sarcoidosis 结节病 Radiation heart disease 放射性心脏病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糖原累积病 Familial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栓塞 左室扩大 X线:心胸比例>0.50-0.55 心室造影:LVEF<40%-45% LVEDVI>80ml/m2
扩张型心肌病
超声诊断要点 1.心室扩大,左室为著 2.室壁运动普遍减低 3.房室瓣开放减小
扩张性心肌病
室壁运动普遍减弱
限制型心肌病
Restrictive Cardiomyopathy
限制型心肌病
左室僵硬 左室大小及功能正常,双房显著扩大
酷似缩窄性心包炎
原因不明或继发于其他特殊原因
病理 也称闭塞性心肌病,病理改变为心 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并增厚,心 内膜厚度可十倍于正常心内膜。 心室腔缩小,而心房扩大。
ML 液体宽度 部位 30~50 2~3MM 房室沟 50~200 5MM 左室后壁 200~500 5~10MM 右室前壁 10~20MM 左室后壁 大量 >500 >15MM 右室前壁 >20MM 左室后壁
二维超声从胸旁、肋下、心尖区均 可检查心包积液。常用胸旁左室长轴、 短轴切面图检查,在心包腔内显示无回 声区即为有心包积液。 单纯在前心包区有无回声区不能诊断 心包积液,因可能为心包内的脂肪组织, 如心包积液量较大,则前后心包都能显 示无回声区。在心尖短轴图可以测量心 包积液的最大量。
1·本病分两种类型,即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与肥厚 性非梗阻型心肌病或简称为肥厚性心肌病,梗阻型的 也称为特发性肥厚性主动脉瓣下狭窄。 2·病理改变是心肌肥厚,厚度常大于1.5cm,室间 隔厚度最大,与正常部位心肌厚度之比大于或等于1.3 一1.5。梗阻型的室间隔肥厚常可达2.0cm以上。非梗 阻型的也可各个室壁都肥厚,但一般均为室间隔最厚, 因心肌肥厚,使左心腔变小,梗阻型的左室流出道明 显变窄。肥厚性心肌病还可表现为心尖局部肥厚,称 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原发性心肌病
心肌病是指病变主要在心肌的一类心肌病。除
外高血压性、冠状动脉性、瓣膜性、肺原性和先 天性心脏病所致的心脏病变 按照病理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分为三型: (1) 扩张型心肌病; (2)肥厚型心肌病; (3) 限制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扩张型心肌病
室间隔明显增厚(IVS/LVPW>1.5)
CDFI 示左室流出道狭窄
四腔心切面示LVOT狭窄
四腔心切面示室间隔增厚
SAM征(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
(二)、非梗阻型
1、室间隔明显增厚,呈均匀一致性肥厚 或为心尖部肥厚; 2、无左室流出道狭窄; 3、无SAM征。
左室长轴切面示心肌对称性肥厚
心肌病的特征比较 扩张型
LVEF LV大小 SV 容量/重量 顺应性 其他 <45% 大 正常/ 轻/中度 MR/TR
肥厚型
65%-90% 正常/减小 正常/ 左流梗阻 或 MR
限制型
50%-70% 正常/晚期大 正常/ 酷似缩窄性 心包炎
限制型心肌病与缩窄性心包炎鉴别
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多数为结核性,是急 性心包炎的后遗症。
超声诊断主要所见有
(1)心包增厚或伴钙化,心包厚度大 于2mm为增厚,回声也增强。但这一指征 检出率不很高,而且不易准确测量。 (2)心室趋小、心房趋大,房室交界后角 变小,后者指胸旁左室长轴图的左房与 左室后壁分界处所形成的夹角变小,原 因主要是左房扩大所致,房室沟处常有 纤维带或钙化也是重要的因素。此夹角 小于150°为异常。
限制型心肌病 缩窄性心包炎
LAP-RAP5mmHg 伴TR RVSP>50mmHg RV压力曲线平方根样
二尖瓣DoppleLAP=RAP 不伴TR RVSP<50mmHg
RV压力曲线平方根样
吸气时减低>25% 无发现
心包积液
病理解剖
包绕心脏的纤维浆膜囊,分脏壁两层。 正常时有10~30ML液体,起润滑作用。 正常时超声不能分辨出心包腔,仅显示 为明亮的强回声。 心包腔在心尖、心前区及膈面范围较大, 能容纳较大量的积液。 保护作用,限制心脏过分扩张,有助心 房充盈。
心包积液
心包积液示意图
病因
结核、风湿、病毒、化脓性炎症、 非特异性心包炎、肿瘤、外伤、 尿毒症、SLE 甲状腺疾病、急性心梗、 心功能不全。
心包积液性质与病因
浆液性:充血性心衰、低蛋白血症等 纤维性:细菌性、结核性心外膜炎、胶原性疾 病、急性心肌梗死、尿毒症、医源性 出血性:医源性(心脏手术、心导管)、急性 心肌梗死、肿瘤。 化脓性:化脓性感染并有多房局限性粘连 胆固醇性:甲减、结核、风湿性
4、M型超声显示二尖瓣前叶舒张期活动 幅度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 改变,与扩张的心腔对比显大心腔小瓣 口的特点。
扩张型心肌病
5.连续多普勒显示房室瓣与半月瓣均有返 流束 6.心功能指标降低
扩张性心肌病
全心扩大 左房 左室扩大为 主
肥厚性心肌病
本病以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 特征,分为梗阻型和非梗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