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012戏剧

合集下载

2012广州二中戏剧文化节戏剧汇演初赛评分细则

2012广州二中戏剧文化节戏剧汇演初赛评分细则

初赛评分手册
2012广州二中戏剧文化节戏剧汇演初赛评分细则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文化内涵。

2、能把握戏剧内在的矛盾冲突,人物、事物的鲜明特征,塑造典型形象。

3、台风好,吐词、咬字清晰、准确,普通话标准。

4、表演真实投入,有较强感染力。

5、限时表演,每个剧目在10分钟左右,超时剧目将酌情扣分。

6、角色造型符合剧本时代特色及人物个性,形象逼真。

7、舞台音乐与剧情演进配合默契,音效逼真,有感染力。

8、舞台背景符合剧本时代特色,道具逼真,场景切换自然顺畅。

参赛序号:1 参赛剧目:《哈姆雷特》
参赛序号:2 参赛剧目:《傲慢与偏见》
参赛序号: 3 参赛剧目:《雷雨》
参赛序号:4 参赛剧目:《日出》
参赛序号:5 参赛剧目:《日出》
参赛序号:6 参赛剧目:《哈姆雷特》
参赛序号:7 参赛剧目:《西厢记》
参赛序号:8 参赛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
参赛序号:9 参赛剧目:《图兰朵》
参赛序号:10 参赛剧目:《夜宴》
参赛序号:11 参赛剧目:《误会》
参赛序号:12 参赛剧目:《李尔王》
参赛序号:13 参赛剧目:《原野》
参赛序号:14 参赛剧目:《伪君子》
参赛序号:15 参赛剧目:《乱世佳人》
参赛序号:16 参赛剧目:《阮玲玉》
参赛序号:17 参赛剧目:《巴黎圣母院》
参赛序号:18 参赛剧目:《雷雨》。

戏剧表演与人生

戏剧表演与人生

戏剧表演与人生作者:梁洪杰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5期梁洪杰一、何谓人生关于人生,各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

我认为,人生就是生存和怎样生存。

换句话说,就是活着加活法。

有人把人生比作旅途,每十年一站:一岁闪亮登场,十岁天天向上,二十岁学业有成,三十岁到处闯荡,四十岁事业兴旺,五十岁基本定向,六十岁告老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经常卧床,一百岁像挂墙上。

这描绘的是一个顺畅的、平坦的人生。

其实,大多数人的人生不会是没有坎坷和挫折的。

活着,才有生命,这是人类的共性;怎样活?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对人类生存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也就不同;又由于不同的人各有不同的思想、性格、习惯、爱好、文化、修养、信仰和追求,活法就各不相同,这属个性。

所谓活法,就是人们为了生存和实现自己的理想、愿望,或达到某种目的所进行的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方法。

它主要包含着两大方面的内容,即:选择和行动。

1、选择人生即是选择,不可能什么都拥有。

只能有得有失,有留有弃,非此即彼。

人由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不断选择的过程,而且时时都面临着选择: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买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还有择校、择业、择友、择偶等等,不管大事小事,都要选择。

这是行动的前提。

重大的选择往往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特别是当你欲进不能,欲退不甘,尖锐的生活情境又逼使你还必须在尽短的时间内作出选择时,那将是对你心灵和人格的严酷测试和拷问。

[1]选择决定命运,选择改变人生在人生的旅途上,常常遇到十字路口或许多岔路,这些通往不同方向的路都是未知的,但大都充满着诱惑和神秘。

在《四大妖精》一书中,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打下天庭。

在地狱转世时,面临各种不同颜色的路。

本来阎王让他上白色的路,能脱生个好人家,可他见那条路上大都是些衣衫褴褛的穷人;再一望橙色的路上,大都是些骑马坐轿的达官贵人、夫人小姐,就不顾劝阻,径直奔上了这条路。

天黑了,路旁屋中传出女人叫“痛”声,他从门缝看到里面一漂亮女子手捂肚子要生了!他推门入内,门槛将他绊倒,睁眼一看,他在猪圈里诞生了!他是因为选错了路,才成了猪。

十三角? 十三点? 话剧《十三角关系》观后

十三角?  十三点?  话剧《十三角关系》观后

Discussion on Drama〈Ménage à 13〉作者: 郭晨子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24-24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5期
主题词: 三角关系 话剧 创作意图 舞台呈现 西方油画 人物设置 电话亭 客厅
摘要:2012年三四月间,《十三角关系》在全国七个城市展开巡演,这台创作于1999年的喜剧在相隔十三年之后再度亮相。

舞台呈现规矩、本份、适用,主体是客厅剧的客厅模样,沙发、茶几必不可少,背景上下变化为西方油画和中式厅堂,表明不同的环境,左右两侧的小小旋转布景展示电台播音间或电话亭的另外演区。

在人物设置上,既有丈夫、妻子、"小三"一组"重口味"的三角关系,也凸显了女儿这一“小清新”的形象,戴着天使翅膀的女儿每天和不存在的心仪对象通着电话,完成了剧中的讲述部分,传达了主创的创作意图。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之比较论文篇1摘要: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都是多元文化集中体现。

中国戏曲偏重言志抒情以曲唱戏重于形式,发声讲究甜润圆亮字重腔轻,曲从与字。

欧洲歌剧偏重再现模仿以歌唱剧重于内容,发声讲求明亮宽洪,言从与歌。

关键词:中国戏曲欧洲歌剧差异中国的戏曲与欧洲的歌剧,是世界两大戏剧艺术体系的突出代表。

作为综合艺术的戏剧,是多元文化的集中表现,是人们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及心理素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产物。

因此,中国戏剧和欧洲歌剧具有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及深厚的美学特征。

一、中国戏曲与欧洲歌剧的形于发展(一)中国戏曲的形成发展中国的戏曲是古代的舞剧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最早的舞剧是葛天氏的《吕氏春秋·古乐篇》,这是一种集音乐、舞蹈、器乐为一体的艺术。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民间歌舞戏和参军戏。

如歌舞大戏《大面》、《踏谣娘》,如产生于东晋时期的参军戏在隋唐时期仍属于“散乐”的范畴,并十分流行。

从原始歌舞逐渐发展成以歌舞演故事,是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历经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几千年。

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戏曲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是经过数百年的承续、发展,而成熟的渐变过程,因而中国戏曲根基深厚,艺术体系完善。

(二)欧洲歌剧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歌剧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因此意大利被赞誉为“欧洲歌剧的故乡”。

意大利早期歌剧称为“音乐戏剧”,它是一种音乐、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

它的诞生是巴罗克时期音乐艺术领域最伟大的一场革命。

欧洲歌剧的音乐素材大多来源于民歌和宗教音乐。

1597年第一部歌剧《达夫尼》诞生,由利努契尼提供脚本,佩里作曲,但这部歌剧没有流传下来。

未曾发声的发生:《纳米比亚种族屠杀的史与戏》戏剧叙事

未曾发声的发生:《纳米比亚种族屠杀的史与戏》戏剧叙事

当代美籍非裔女性戏剧家杰基 • 希波利斯 • 朱里(Jackie Sibblies Drury,1982—)凭借《公 平视角》(Fairview)荣获 2019 年普利策戏剧奖, 被誉为“琳恩 • 诺塔奇之后声名鹊起的美籍 非裔女性戏剧家”[1]P44。朱里处女作《纳米比 亚种族屠杀的史与戏》①(We Are Proud to Present a Presentation about the Herero of Namibia,2012)以纳米比亚种族屠杀历史 作为戏剧素材,以“戏中戏”的元戏剧舞台艺 术展示了关于屠杀历史的排练演出过程,并将 历史殖民暴力主题与美国社会种族问题关联, 表达了对于社会种族暴力痼疾的反思性、批判 性和警示性。
个事件并置的原因在于共同的种族暴力主题。 该 剧 并 置“ 赫 雷 罗 人 逃 离 被 德 国 士 兵 关
押集中营遭受非人待遇”及“美国非裔黑奴的 逃离被愤怒的白人暴徒私刑处死”戏剧场景, 展现黑人承受着殖民种族双重暴力。剧中演员 再现赫雷罗人与德国士兵之间惊心动魄的追逐 战,两名被流放至奥马赫克沙漠的赫雷罗人(黑 人演员饰)走向沙漠边隔离墙,德国士兵(白 人演员饰)察觉后高喊道“围捕他们!把他们锁 起来!带他们上去!把他们关进集中营”[8]P102,此 刻舞台上响起代表美国南方的“奴隶之歌”的 背景音乐,纳米比亚种族屠杀的戏剧叙事戛然 而止,舞台戏剧时空场景转换至美国奴隶制时 期的种植园,白人演员化身为种植园监工,黑 人演员扮演种植园黑奴,演员角色的口音变为 美国南方口音。在令人压抑的种植园中,惊恐 的黑奴试图逃跑,白人监工一把抓住黑奴,用 “套索”套住黑奴脖子施以私刑,强制其戴上 3K 党白色面具进行精神羞辱。黑奴竭力挣脱, 大叫道“我不属于这里”[8]P102。白人监工的言 语恐吓和暴力威胁,如同历史上的私刑暴民, 剧中私刑场景将戏剧推向高潮。

中戏课程表1314第二学期课表

中戏课程表1314第二学期课表

中央戏剧学院课程表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央戏剧学院教务处目录中央戏剧学院课程表运行说明 (3)昌平校区 (4)2012戏剧影视表演本科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戏剧影视表演本科班(儿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影视表演专科一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影视表演专科二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影视表演专科三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影视表演专科四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影视表演专科五班........................................................................................................ 错误!未定义书签。

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演出季和季票订购_沈亮

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演出季和季票订购_沈亮

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目前大都实行演出季和季票订购制度。

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演出季和季票订购制度,在戏剧制作生产和营销方面,找到了艺术和市场之间的平衡点。

一方面,不以演员剧团为基础的定期换演演出季制度离美国戏剧人心目中以演员剧团(ensemble based )为基础的轮演演出季制度的理想有很大的距离,体现了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艺术对商业的妥协;而另一方面,基于定期换演制度的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特有的季票订购的营销方式,又体现了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和观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剧院的社区性和地区性特征。

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的演出季和季票订购■沈亮戏剧艺术Theatre Arts在美国非营利职业戏剧机构的名称中,有一个词颇为引人瞩目,即英文Repertory Theatre 。

如Yale Reper -tory Theatre 、American Repertory Theatre,Civic Repertory Theatre ,Indiana Repertory Theatre,Seattle Repertory Theatre 。

Repertory Theatre ,杜定宇先生的《英汉戏剧辞典》中的翻译有两条,一是轮演剧目剧院;二是由固定剧团换演选定剧目的剧场。

而在第一条的轮演剧目剧院中,又参见repertory company 条目。

Repertory Company 条目的翻译是定期轮演保留剧目的剧团,戏目剧团。

再看repertory 一词,在杜定宇的辞典里也有多种解释:“略作rep 1、(剧团)可换演的保留节目(戏剧、舞蹈、音乐节目等);轮换放映节目2、(戏剧)的换演制3、(定期)换演剧目的剧团”[1](P.650)实际上,大多数冠以repertory the -atre 的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并没有做到轮演,更没有做到保留剧目轮演,而是做到了定期换演剧目。

在中国戏剧界的翻译实践中,对美国非营利职业剧院名称中含有repertory theatre 的翻译,有译作保留剧目轮演剧院,或是剧目轮换剧院,也有译作是定目剧院。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

先锋戏剧《恋爱的犀牛》的艺术魅力作者:陆淑敏来源:《文学教育》2015年第10期内容摘要:《恋爱的犀牛》是孟京辉的经典之作,自1999年上演至今已有十六年,每一次上演都广受欢迎,被称为是“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

由于该剧满足了大众的审美期待,所谈论的是爱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在台词上选择用诗化和幽默戏谑的语言来表达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批评,因而成为当代小剧场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恋爱的犀牛》审美期待爱情语言艺术《恋爱的犀牛》是先锋戏剧家孟京辉经久不衰的一部作品,也是中国剧坛的经典之作。

它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一个男人(马路)爱上了一个女人(明明),并尽其所能为她做了一切所能做的事情,但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爱。

简单来说就是“我爱她,她爱他,他却不爱她”的典型的三角恋爱关系。

自1999年上演至今,《恋爱的犀牛》已经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先后改编了六次,是当代最受欢迎的小剧场戏剧之一,被视为“小剧场史上的奇迹”。

据不完全统计,“《恋爱的犀牛》1999年版共演出40场,2003年的第二版和2004年的第三版分别演出30场,并登上了国家大剧院。

2008年第四版共演出160场,2009年第四版出演,并举行了《恋爱的犀牛》十周年纪念活动。

2011年演出达到800余场,且被翻译成英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并出国进行巡演。

2012年演出第五版,上演超过1000场。

2014年演出第六版,并走进了大学校园,受到了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先后演出达千余场。

”[1]十多年来,《恋爱的犀牛》为何每次演出都得到了观众的热捧,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大众审美期待的集中体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社会开始入转型期。

转型期既是一个消费时代,也是商业化时代,这一时期,“文化已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牡 丹亭》 关汉卿——《窦 娥冤》 王实甫——《西 厢记》、《破窑 记》 洪 升——《长 生殿》 孔尚任——《桃 花扇》 马致远——《汉 宫秋》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一、戏剧的起源 早在上古时期就有以歌舞艺术的形态存在的戏曲萌芽。 古籍记载中的‚百兽率舞‛,以人扮兽,模仿‚百兽‛的 动作,表示狩猎的胜利和满足。《礼记》中记载的伊耆氏 (即神农)的‚蜡辞‛,亦是用歌舞祝祷丰收。进入封建 社会后,歌舞便分流为宫廷和民间两种趋向。宫廷歌舞主 要用于礼节,内容多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周代的‚大 武‛,便是以武王伐纣的胜利为题材的‚武舞‛。由此, 可看到中国戏曲最早的戏剧因素——情节。之后,《诗 经· 陈风· 宛丘》里描写陈国百姓在宛丘城下击鼓奏乐、手 舞鹭羽的情景,战国时期屈原《九歌》里所写民间的祭祀 歌舞,都可视为戏剧最早的艺术萌芽。
第二部分:戏剧基础知识
剧本,或者说戏剧文学与戏剧艺术的特征往往是 统一的。 高尔基说,‚戏剧形式是一种最困难的文学形 式‛。 这是因为戏剧的舞台性对它所表现的内容、形式 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它对生活内容要进行选择和 提练,要把生活事实加工成戏剧化的矛盾冲突, 放大给人看,形式上非常精致,波涛迭起,巧机 层张,而又天衣无缝。 因此戏剧是一种更理想、更集中、更夸张的高于 生活的文学样式。
第二部分 语言艺术
第四章 戏剧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让学生们对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有简要了解,并能通过学习, 知道应当如何欣赏戏剧。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戏剧的发展历史,了解戏剧的基础性知识, 并能应用这些内容,对戏剧艺术统的国 度。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 戏剧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大 约形成于宋代。在中国戏剧史上, 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汤显祖、 洪升、孔尚任等古代戏剧大师以及 现代的郭沫若、曹禺、老舍、田汉、 欧阳予倩等戏剧名家,犹如一颗颗 璀璨的明星,在艺术星空中交相辉 映,放射出夺目的光华。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2、戏剧发展的轨迹及其历史嬗变 如果说在汉代的宫廷乐舞阶段,还没有形成戏剧的文体意 识,到了唐代,歌舞戏与参军戏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戏 剧的初步形成。其特点是:㈠二者大多都有剧情,演示一 定的生活内容;㈡剧中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参军戏‛ 创造出了中国戏剧中的‚脚色‛;㈢注重组织矛盾冲突, 增加戏剧效果;㈣‚参军戏‛中的滑稽讽刺表明此时的戏 剧已注意到了戏剧技巧和表现手段问题;㈤‚参军戏‛中 ‚参军‛与‚苍鹘‛两个角色的相对问答为戏剧注入了 ‚对白‛因素。 宋代,是中国戏曲艺术趋于完整的时期。代表宋代戏剧的 是‚杂剧‛和‚南戏‛。戏剧之所以在宋代能走向完善并 趋于繁荣,是与宋代特有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分不开的。 宋‚杂剧‛是对唐‚参军戏‛的继承和发展,其脚色增至 五个 。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3、戏剧的成熟和发展 中国戏剧的成熟期应是在元代。 ‚唐诗宋词元曲‛,即是一种难以推翻的 界说。它说明以杂剧和散曲为代表的元代戏曲艺术已成为人们所共认的具有 中国特色的戏剧。 究其历史根源,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剧本一 般是一本四折。前面加一个‚楔子‛(也有例外,如《西厢记》为五本二十 一折)。全剧由一个角色主唱。正旦唱的叫‚旦本‛,正末唱的叫‚末本‛。 每折唱词用一宫词中若干曲牌组成联套,一韵到底。 元戏剧作家有记载的约一百二十人,剧本见诸著录的有七百余种,现存一百 五十种左右。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关、王、马、郑、白‛五大 家。 明清时代,杂剧因受南戏和传奇的影响,在体制、音乐、唱法上较之元杂剧 有很大发展,但继起的传奇又成为明、清两代戏剧的主要样式。 清中叶以后,地方戏曲剧种竞相发展。出现了诸腔竞奏的繁盛局面。所谓 ‚地方戏‛,是指流行于一定地区,采用该地方言、乐曲,具有地域色彩的 戏曲。清代风起云涌的地方戏,曾先后进京,在北京一较胜负。它们互相吸 收、嫁接变化,在艺人的艺术交流和通力合作中,一个融合汉剧、徽剧、昆 剧、秦腔和北京原有的京腔等多种戏曲艺术之长的新剧种——京剧便形成了。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三、中西戏剧的汇流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萌生 2、现代话剧的成长与成熟 在新文学各体式的创建中,话剧是晚成的。整个二十年代才是它的成长 期。这期间,欧阳予倩、洪深 、田汉、郭沫若、余上沅、丁西林等在 创作实践上最为努力。欧严予倩(1889——1962)是‚春柳社‛的台柱, ‚戏剧协社‛的灵魂,‚民众剧社‛的主干,‚南国社‛的导师,足以 称得起是中国现代戏剧之父。他在创作、翻译、改编以及戏剧理论上建 树颇多,三十年代以前的主要剧作有:《泼妇》、《回家以后》、《潘 金莲》等。早期代表作独幕喜剧《回家以后》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 戏剧集。洪深(1894——1955)曾留美在哈佛大学学戏剧,获硕士学位。 1921年归国后,曾与欧阳予倩联手主持‚戏剧协社 ‛,参加‚南国 社‛,领导‚复旦剧社‛,并从事电影工作。洪深是新剧主义者,他在 研习西方戏剧中最为下力,又使之在中国繁殖,其三十年代前的代表作 是《赵阎王》,改译外国剧本有《少奶奶的扇子》、《第二梦》、《傀 儡家庭》、《威尼斯商人》等。田汉(1898——1968)被称为现代戏剧 的耶稣,自1923年夏脱离‚创作社‛,便独立创办《南国半月刊》,后 几经挣扎,历尽苦辛,至1928年建立单纯的戏剧团体‚南国社‛,使该 社成为最有活力的剧团,推动中国戏剧走向一个新的时代。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大面》,又名《代面》或《兰陵王入阵曲》。演 北齐世宗高澄第4子兰陵王高长恭故事。唐代崔令《教坊记》 说:“《大面》出北齐。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 自嫌不足以威敌,乃刻木为假面,临阵著之。因为此戏, 亦入歌曲。” 《踏摇娘》,据《教坊记》载:“北齐有人姓苏,□鼻, 实不仕,而自号为郎中,嗜饮酗酒,每醉辄殴其妻。妻衔 悲,诉于邻里,时人弄之。丈夫著妇人衣,徐步入场。行 歌,每一叠,旁人齐声和之云:‘踏谣和来,踏谣娘苦和 来!’以其且步且歌,故谓之踏谣;以其称冤,故言苦。 及其夫至,则作殴斗之状,以为笑乐。 今则妇人为之。” 参军戏——是中国古代戏曲形式。由优伶演变而成。五胡 十六国后赵石勒时,一个参军官员贪污,就令优人穿上官 服,扮作参军,让别的优伶从旁戏弄,参军戏由此得名。 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名参军, 戏弄者叫苍鹘[gǔ] 。至晚唐,参军戏发展为多人演出,戏 剧情节也比较复杂,除男脚色外,还有女脚色出场。参军 戏对宋金杂剧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
第二部分:戏剧基础知识
一、戏剧的特征 在现代,‚戏剧‛这个概念的内涵极为丰富,它 包容了话剧、歌剧、舞剧以及中国戏曲等多种戏 剧样式,‚戏剧‛是上述诸多剧种的统称,同时 又素有‚综合艺术‛之称,亦称之为‚第七艺 术‛。这是因为它包含了诗歌、音乐、舞蹈、绘 画、雕塑、建筑等艺术成分。 但是它必须以文学剧本为基础才能形成,因此, 剧本实际上是对一出戏的总体设计。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一、戏剧的起源 中国戏剧初具雏形在唐代。‚歌舞戏‛前代流行 于民间至唐代发展具有叙事形态的小型歌舞演出。 最主要的有‚代面‛、‚拨头‛、‚踏摇娘‛等。 在三种形式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歌舞、表演 的综合趋向。 ‚参军戏‛盛行于唐开元时期,从史的角度看中 国戏剧中的‚脚色‛最早出现在‚参军戏‛中。 这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及确立它的独特形式,有着 一定的‚定格‛意义。在审美趣味上,中国戏剧 特有的幽默感,也与‚参军戏‛的讽刺艺术传统 一脉相承。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三、中西戏剧的汇流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萌 生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大 潮中,西方话剧艺术开始在东方登陆,从 而催生了中国现代话剧。经过在‚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的一批中国现代话剧 的先驱者——欧阳予倩、洪深、田汉、郭 沫若、丁西林等人的不懈探索和努力,以 及三十年代曹禺、夏衍等戏剧大师的消化、 融汇,使这种‚舶来‛的戏剧形式在中国 的土壤上扎下了深深的根须。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总之,中国的戏剧,自周代起步,经秦、 汉、魏、六朝、隋,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 期内,各种文艺,除独立发展外,相互之 间也不断交流、融合、从而孕育了戏剧艺 术的胚胎。至宋代,终于培育出了中国戏 剧艺术的花蕾。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二、中国戏剧艺术的流变 中国戏剧艺术可谓历经不同艺术时代,呈现出异彩纷呈的艺术 面貌。 1、戏剧的雏型——宫廷乐舞 中国最早具有戏剧艺术因素的是汉代宫廷乐舞。汉武帝刘彻时 代,即已有正乐与散乐。正乐,属于官方宴飨所用的乐章和舞 蹈;散乐为俗乐,又称‚百戏‛,是民间创作的歌舞以及各种 杂技。官方的正乐往往宫廷味太浓。民间的散乐,多从现实生 活中撷取素材,显得丰富多彩。于是,便由民间争取到长安参 加竞赛,张衡《西京赋》中所记《东海黄公》的故事,就是生 动的一例。该戏写东海有一位黄公,年少时练过法术,能够制 伏毒蛇猛虎。秦代末年,东海出现了一只白色猛虎、已年老力 衰的黄公仍旧拿着赤金刀去镇伏,结果反被猛虎吞噬,此戏在 汉代百戏中属于‚角牴戏‛的一种。其目的在于表现武技、格 斗。但从戏剧的必备条件考察,该戏所具有的情节结构、人物 形象、矛盾冲突、表演装扮,已无可辩驳地表明,《东海黄公》 是中国戏剧最早的雏型之一。
第一部分:戏剧简史
三、中西戏剧的汇流与中国现代话剧的萌生 4、传统剧曲的瑰宝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旧戏,尤其是京剧,曾遭猛烈 攻击。但历经数千年文化熏陶和锤炼的中国戏曲艺术,自 有其不朽的价值。以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代表的 中国戏曲表演体系在当今已得到世界认同,与斯坦尼斯拉 夫基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鼎足而立,被称为世界‚三大戏 剧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戏曲重新得到重视,在毛泽东同志提 出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导下,对历史悠久 的各种传统戏曲和众多地方剧种的搜集、整理、改编、创 作、革新的工作,一度蔚然成风,一方面使一批已形成独 特的艺术风格并广为流传的优秀剧目得以保留,同时,也 使许多剧种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推动了新中国戏剧的发 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