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2节 课时知能训练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课时作业第3章第2节第1课时

⑱_单___层__膜__,内含
⑳_分__解__衰__老__、__损__伤_ 的 细__胞__器__,__吞__噬___并_ 杀死
多种
入__侵__的__病__毒___和__病__菌_,
⑲_水__解__酶___ 是细胞的“消化车
动植物细 胞
间”
生 物 必 修 ①
人 教 版A
返回导航
·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新课标导学
生物
必修① ·人教版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2节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生 物 必 修 ① 人 教 版A
返回导航
·
1
新旧脉络
2
基础知识
3
课内探究
4
指点迷津
5
学霸记忆
6
训练巩固
7
课时作业
·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新旧脉络
生 物 必 修 ① 人 教 版A
返回导航
生
叶片很薄,仅有一 ①细胞排列疏松,
物 必 修 ①
原因
两层叶肉细胞,可 以取整片小叶直接
易撕取; ②含叶绿体数目少
·
第三章 细胞的基本结构
示意图
名称
结构
种类和功能
分布
⑭ 高__尔__基___体_
由⑮__单__层__膜__围 成的扁平囊和小
泡组成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
质进行⑯
动植物细
__加__工__、__分__类__和__包__装__的 胞
_“_车__间__”__及___“__发__送__站__”
⑰ _溶__酶__体___
〔变式训练1〕 (2019·泉港一中)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三章 第二节 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原子晶体[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晶体的概念,能够从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理解其物理特性。
2.学会晶体熔、沸点比较的方法。
一、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及其性质1.概念及组成(1)概念: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的具有空间立体网状结构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
(2)构成微粒:原子晶体中的微粒是原子,原子与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是共价键。
2.两种典型原子晶体的结构(1)金刚石的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①在晶体中每个碳原子以4个共价单键对称地与相邻的4个碳原子相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这些正四面体向空间发展,构成彼此联结的立体网状结构。
②晶体中相邻碳碳键的夹角为109°28′,碳原子采取了sp3杂化。
③最小环上有6个碳原子,晶体中C原子与C—C键个数之比为1∶2。
④晶体中C—C键键长很短,键能很大,故金刚石的硬度很大,熔点很高。
(2)二氧化硅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①每个硅原子都采取sp3杂化,以4个共价单键与4个氧原子结合,每个氧原子与2个硅原子结合,向空间扩展,构成空间网状结构。
②晶体中最小的环为6个硅原子、6个氧原子组成的12元环,硅、氧原子个数比为1∶2。
3.特性由于原子晶体中原子间以较强的共价键相结合,故原子晶体:①熔、沸点很高,②硬度大,③一般不导电,④难溶于溶剂。
4.常见的原子晶体:常见的非金属单质,如金刚石(C)、硼(B)、晶体硅(Si)等;某些非金属化合物,如碳化硅(SiC)、氮化硼(BN)、二氧化硅(SiO2)等。
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1)构成原子晶体的微粒是原子,其相互作用力是共价键。
(2)原子晶体中不存在单个分子,化学式仅仅表示的是物质中的原子个数比关系,不是分子式。
例1下列物质的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一组是()①CO2②SiO2③晶体Si④白磷⑤氨基乙酸⑥固态He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②③⑥D.①②⑤⑥【考点】原子晶体【题点】原子晶体的一般性质及判断答案C解析CO2、白磷、氨基乙酸、固态He是分子晶体,其晶体由分子构成,稀有气体He由单原子分子构成;SiO2、晶体Si属于原子晶体,其晶体直接由原子构成。
新教材2023版高中化学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学案鲁科版选择性必修2

第3课时分子晶体晶体结构的复杂性课程标准1.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了解分子晶体与共价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3.能根据分子晶体晶胞确定晶体的组成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法指导1.通过学习教材中碘、干冰等晶体结构模型,认识分子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根据分子间作用力大小,推断分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低。
3.通过学习石墨等晶体结构,认识晶体结构的复杂性。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知识点一分子晶体1.分子晶体的结构碘晶体干冰晶体冰晶体(1)碘晶体的晶胞是(1)干冰晶胞是(1)水分子之间的主4.分子晶体的物理性质(1)分子晶体由于以比较弱的________相结合,因此一般熔点________,硬度________。
(2)对组成和结构________,晶体中又不含氢键的分子晶体来说,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________,熔、沸点________。
微点拨分子间只存在范德华力的分子晶体,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分子间存在氢键的分子晶体,由于氢键具有方向性、饱和性,故不服从紧密堆积排列原理。
学思用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二氧化硅和干冰虽然是同一主族的氧化物,但属于不同的晶体类型。
( )(2)水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这是由于水中存在氢键。
( )(3)冰与水共存物属于混合物。
( )(4)冰与二氧化硅的晶体类型相似。
( )(5)分子晶体一般熔点较低、硬度较小。
( )2.下列各组晶体都属于化合物组成的分子晶体是( )A.H2O、O3、CCl4B.CCl4、(NH4)2S、H2O2C.SO2、SiO2、CS2 D.P2O5、CO2、H3PO4知识点二晶体结构的复杂性1.石墨晶体(1)石墨晶体是________结构,在每一层内,每个C原子与其他3个C原子以共2.晶体的复杂性(1)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晶体中存在多种不同微粒以及不同微粒间作用。
高中生物新教材 必修一 同步讲义 第3章 第2节 第2课时 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第2课时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学习目标] 1.通过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实例,明确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2.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分泌蛋白的概念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等。
2.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与分泌过程(1)研究方法:同位素标记法。
(2)过程(3)提供能量的细胞器:线粒体。
判断正误(1)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中直接参与的细胞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3)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关的膜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 答案(1)×(2)×(3)×解析(1)细胞膜不是细胞器。
(2)线粒体间接参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起着供能作用。
(3)核糖体无膜结构。
任务一: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如图是用3H标记的亮氨酸检测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实验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的有②④(填序号)。
①血红蛋白②胰蛋白酶③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④抗体(2)经连续取样后,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各细胞器中的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则曲线a、b、c依次代表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如图是该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面积的变化曲线,则A、B、C依次代表的结构分别是内质网、细胞膜、高尔基体。
拓展延伸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过程与分泌蛋白相同。
1.如图表示用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某细胞过程中蛋白质的合成和分泌示意图,则该细胞中出现3H的部位依次为()A.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答案 A解析题图中①为核膜、②为核糖体、③为内质网、④为高尔基体、⑤为细胞膜。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3章第2节(第1课时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了解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3.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同: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
学习重点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难点1.如何掌握集中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如何将这些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课内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完成以下内容。
2.用红笔做好疑难标记,以备讨论。
知识准备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细胞器方面的区别。
蛋白质的形成过程。
教材助读1. 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和,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
常用的方法是。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来自线粒体。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和“”。
3.内质网是由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4.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生产的机器”。
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部含有多种,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
5.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含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
6.中心体见于和某些的细胞,由两个互相垂直排列的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关。
7.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是由组成的网架结构,与、、以及、、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预习自测1、在细胞的结构中,被称为“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车间”和“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细胞器分别是 ( )A.核糖体、核糖体 B.内质网、内质网 C.内质网、核糖体 D.高尔基体、核糖体2、下列各项中,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叶绿体 B.叶绿体、液泡 C.叶绿体、中心体 D.中心体、细胞壁课内探究学始于疑问题探讨一、细胞质阅读课本请完成1、细胞质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部分,细胞质基质呈_______状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
高中化学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二节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后训练含解析第一册

第2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合格考过关检验1。
把一小块钠放入足量水中,会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a与NaOH的质量相等B。
反应中H2O与H2的质量相等C。
反应中H2O与H2的质量之比为2∶1D。
反应中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D解析该反应中,Na与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质量之比为23∶40,A项错误,D项正确;H2O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之比为18∶1,所以B项、C项均错误.2.将足量铁粉放入100 mL 0。
1 mol·L-1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析出的铜的质量为()。
A。
32 g B。
6.4 gC。
0。
64 g D.3.2 g答案C解析n(CuSO4)=0.100L×0.1mol·L-1=0.01mol,由CuSO4+Fe FeSO4+Cu,可知n(Cu)=n(CuSO4)=0。
01mol,m(Cu)=0。
01mol×64g·mol—1=0。
64g。
3.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6。
72 L,生成物NaAl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定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
A.1 mol·L—1B.0.4 mol·L—1C。
1。
5 mol·L-1 D.2 mol·L-1答案B解析2Al+2NaOH+2H2O2NaAlO2+3H2↑2mol 3×22.4Ln(NaAlO2) 6.72L2moln(NaAlO2)=3×22.4L6.72Ln(NaAlO2)=0.2molc=0.2mol0.5L=0。
4mol·L-1.4。
2 mol·L—1的盐酸和硫酸各100 mL,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铁粉,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质量之比为2∶3,则向盐酸中加入的铁粉的物质的量为().A。
2023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体液调节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实例1.下列有关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饥饿时肝糖原可以转化成血糖B.血糖调节出问题可能导致糖尿病C.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可以降血糖2.[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第八中学校考]正常进食后,人体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为( )A.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B.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C.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3.关于血糖浓度的调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靠激素调节B.下丘脑的不同区域参与血糖浓度调节C.血糖平衡的调节只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D.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受血糖浓度变化和神经系统的调节4.如图为a点开始进食后,人体中葡萄糖在血液中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食物的消化吸收B.bc段下降是由于血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等途径C.cd段逐渐上升是由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补充D.该营养物质的含量变化可引起下丘脑某区域兴奋5.如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判断不正确的是( )A.血糖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C,从而使血糖降低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血糖下降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D,从而使血糖上升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C.C与D表现为作用效果相反D.血糖平衡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实例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6.[2023·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患者因病切除甲状腺右侧。
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
对于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错误的解释是( ) A.切除手术后,对侧甲状腺提高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B.下丘脑可感受到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挥调节作用C.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垂体可接受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信号,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功能7.[2023·福建三明永安市第九中学校考开学考试]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B.图中①②表示促进作用,④⑤表示抑制作用C.若体内产生TSH受体的抗体,则TSH反馈抑制下丘脑D.如果饮食中碘含量不足,TRH、TSH分泌将增加8.[2023·辽宁大连模拟]人和高等动物有很多激素分泌的过程,其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必修1 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 铁的重要化合物 作业

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铁的重要化合物课时跟踪训练一、选择题1.(2019·云南玉溪峨山一中月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剧烈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B.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C.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其表面出现红色的铁锈D.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以防止铁生锈解析:选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剧烈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固体,A错误;铁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B错误;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取出,表面出现红色的铜,而不是红色的铁锈,C错误;烤蓝是在铁制品表面通过化学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以防止生锈,D正确。
故选D。
2.(2019·山东荣成六中高一月考)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粘土焙烧制得的红陶,陶器显红色的原因可能是含有Fe2O3B.制指南针的磁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C.碳酸钠可以制成抗酸药,服用时喝些醋能提高药效D.K-Na合金可作核反应堆的导热剂;Mg-Al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解析:选C Fe2O3为红色粉末,可用作陶器的着色剂,故A项正确;四氧化三铁有磁性,可制成磁石,故B项正确;醋酸会与碳酸钠反应,消耗碳酸钠,降低药效,故C项错误;钠钾合金熔点低,可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Mg-Al 合金的密度小硬度大,可用于制造飞机部件,故 D 项正确。
故选C。
3.(2019·贵州剑河期末)在空气中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可转化为红褐色沉淀。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物为氢氧化铁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D.氢氧化亚铁作氧化剂解析:选D由上述分析知道,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生成物是氢氧化铁,故A正确;上述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B正确;该反应中有化合价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在4Fe(OH)2+2H2O+O2===4Fe(OH)3中,氢氧化亚铁作还原剂,O2作氧化剂,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原创题)将铝条插入NaOH溶液中,开始没有H2生成的原因是() A.铝与NaOH溶液不反应B.铝条表面钝化生成Al2O3C.铝条不纯含有杂质MgD.NaOH溶液中含有NaAlO22.(改编题)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镁粉中混有少量铝粉: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B.用过量氨水除去Fe3+溶液中的少量Al3+C.Al(OH)3中混有少量Mg(OH)2: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液中通入过量CO2后过滤D.MgO中混有少量Al2O3:加入足量烧碱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O3.(2010·山东高考,改编)铝材经脱脂后进行碱洗以除去氧化膜,将碱洗后的溶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加入下列试剂()A.氨水B.CO2C.NaOH D.HNO34.(原创题)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铝片碱洗时常有气泡:2Al+2OH-+2H2O===2AlO-2+3H2↑B.Al2O3溶于氨水溶液:Al2O3+2OH-===AlO-2+H2O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4OH-===AlO-2+2H2OD.实验室用铝盐制Al(OH)3:Al3++3NH3 ·H2O===Al(OH)3↓+3NH+45.在硝酸铝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表示氢氧化钠加入量(x)与溶液中沉淀物的量(y)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6.(2010·试题调研,江西联考)现有Al、Cl2、Al2O3、HCl(aq)、Al(OH)3、NaOH(aq)六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图中每条线两端的物质之间都可以发生反应,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A.N一定是HCl(aq)B.X可能为Al或Cl2C.Y一定为NaOH(aq) D.Q、Z中的一种必定为Al2O37.下列各组物质,前者逐滴滴加到后者中直至过量,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来沉淀又消失的是()A.H2SO4滴入NaAlO2溶液中B.Ba(OH)2溶液滴入Al2(SO4)3溶液中C.Al2(SO4)3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D.氨水滴入Al2(SO4)3溶液中8.(2010·宿州模拟)用铝箔包裹0.1 mol 金属钠,用针将铝箔扎一些小孔,用如图装置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下)() A.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B.1.12 L氢气C.大于1.12 L氢气D.小于1.12 L氢气9.(改编题)向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生成沉淀Al(OH)3的量随AlCl3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a点对应的溶液中:Na+、Fe3+、SO2-4、HCO-3B. b点对应的溶液中:Na+、S2-、SO2-4、Cl-C.c点对应的溶液中:K+、Ag+、Ca2+、NO-3D.d点对应的溶液中:K+、NH+4、CO2-3、SO2-410.(2010·淄博模拟改造)美、德两国成功合成具有化学特性的氢铝化合物(AlH3)n,关于氢铝化合物的推测不正确的是()A.氢铝化合物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气B.与H2O反应生成2.24 L H2(标况下),转移的电子为0.2 molC.氢铝化合物中氢显-1价D.氢铝化合物具有强还原性二、非选择题11.(2010·济南模拟)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具有许多重要的用途,下图是从铝土矿中制备铝的工艺流程:已知:(1)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此外还含有少量SiO2、Fe2O3等杂质;(2)溶液中的硅酸钠与偏铝酸钠反应,能生成硅铝酸盐沉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2SiO3+2NaAlO2+2H2O===Na2Al2Si2O8↓+4NaOH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向铝土矿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该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滤渣A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滤渣A的用途是________(只写一种);实验室过滤时使用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在工艺流程第三步中,选用二氧化碳作酸化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若将铝溶解,下列试剂中最好选用________(填编号)。
A.浓硫酸B.稀硫酸C.稀硝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2010·长郡中学模拟改编)据下列信息完成所需回答的问题:其中氧化物A是白色固体,氧化物B是黑色粉末,单质C不溶于冷、浓硝酸。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M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C→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G→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单质C不溶于冷的浓HNO3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3.(2010·北京高考)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化合物X是某抗酸药的有效成分。
甲同学欲探究X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抗酸药的有效成分有碳酸氢钠、碳酸镁、氢氧化铝、硅酸镁铝、磷酸铝、碱式碳酸镁铝。
②Al3+在pH=5.0 时沉淀完全;Mg2+在pH=8.8 时开始沉淀,在pH=11.4 时沉淀完全。
实验过程:Ⅰ.向化合物X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产生气体A,得到无色溶液。
Ⅱ.用铂丝蘸取少量Ⅰ中所得的溶液,在火焰上灼烧,无黄色火焰。
Ⅲ.向Ⅰ中所得的溶液中滴加氨水,调节pH至5~6,产生白色沉淀B,过滤。
Ⅳ.向沉淀B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沉淀全部溶解。
Ⅴ.向Ⅲ中得到的滤液中滴加NaOH溶液,调节pH至12,得到白色沉淀C。
(1)Ⅰ中气体A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由Ⅰ、Ⅱ判断X一定不含有的元素是磷、________。
(3)Ⅲ中生成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4)Ⅳ中B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5)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6)若上述n(A)∶n(B)∶n(C)=1∶1∶3,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14.将0.1 mol的镁和铝的混合物溶于100 mL 2 mol/L H2SO4溶液中,然后再滴加1 mol/L的NaOH溶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沉淀质量m随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 的变化如图所示。
当V1=160 mL时,则金属粉末中n(Mg)=________ mol,V2=________ mL。
(2)若在滴加NaOH溶液的过程中,欲使Mg2+、Al3+刚好沉淀完全,则滴入NaOH溶液的体积V(NaOH)=________ mL。
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铝的钝化,铝条在空气中钝化形成Al2O3薄膜,开始时Al2O3与NaOH反应,没有H2生成。
【答案】 B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A、C、D均是利用Al、Al(OH)3、Al2O3与烧碱反应的原理进行除杂,A、C、D均正确;B项用氨水均生成Fe(OH)3和Al(OH)3,因Al(OH)3不溶于过量氨水。
【答案】 B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l2O3的性质和AlO-2的沉淀试剂。
碱洗液中Al 主要以AlO-2形式存在,最好加入弱酸(CO2+H2O),加入CO2最好。
【答案】 B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l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离子反应。
B项中Al2O3不溶于氨水。
【答案】 B5.【解析】本题考查Al(OH)3沉淀的图象问题。
Al(OH)3生成后随NaOH 的加入又溶解减少至消失。
【答案】 C6.【解析】六种物质中,Al与3种物质反应,Cl2与2种物质反应,Al2O3与2种物质反应,HCl(aq)与4种物质反应,Al(OH)3与2种物质反应,NaOH(aq)与5种物质反应。
【答案】 B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Al(OH)3的两性。
B项生成BaSO4,沉淀不会消失;C项开始NaOH过量,生成的沉淀立即溶解,后来出现沉淀;D项生成的Al(OH)3沉淀不溶解。
【答案】 A8.【解析】0.1 mol 的Na能产生1.12 L H2(标况),又因为铝箔中的Al又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所以收集到的气体大于1.12 L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