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2课时苯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一苯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学生用书

P50]

阅读教材P69、P71,思考并填空。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检验苯分子中是否含C===C的实验探究

结论: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判断正误

(1)标准状况下, 22.4 L 苯分子中含有3N A 个C —C 键。( ) (2)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 (3)苯分子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 ) (4)苯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5)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层褪色,证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答案:(1)× (2)× (3)√ (4)× (5)×

苯的分子结构

1.(2016·南京金陵中学期末)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D .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解析:选D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因为甲苯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A 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因为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共面,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 错误;二氯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C 错误;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

可能共面,D正确。

2.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解析:选B。苯分子结构中无论是单、双键交替出现,还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苯的一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间位二取代物、对位二取代物也都只有一种结构,因此A、C、D项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B项,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邻位二取代物有两种结构,因此B项可以说明苯分子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知识点二苯的化学性质[学生用书P51]

阅读教材P69~P70,思考并填空。

苯的化学性质

1.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液体混合物是()

A.苯和汽油B.苯和硝基苯

C.水和溴苯D.苯和溴

解析:选C。水和溴苯相互不溶解,故可以用分液法分离。2.已知苯可发生如下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常温下不能进行,需要加热

B.反应②不发生,但是仍有分层现象,紫色层在下层

C.反应③为加成反应,产物是一种有机物

D.反应④能发生,证明苯是单双键交替结构

解析:选B。反应①常温下能进行,A错误;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其密度比水小,故有机层在上层,B正确;反应③为取代反应,C错误;反应④能发生,但是苯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特殊键,D错误。

苯与甲烷、乙烯的结构和典型性质的比较

(1)熟记甲烷、乙烯、苯分子结构特点,是判断常见烃分子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的基础。

(2)判断原子共线、共面问题时,单键可以旋转,双键不能旋转。

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的是()

①SO2②CH2===CH2③④CH3CH3

A.①②③④B.③④

C.①②④D.①②

[解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强氧化剂溴水、酸性KM n O4溶液氧化而使其褪色;CH2===CH2中有双键,遇溴水能发生加成反应,遇酸性KM n O4溶液能被氧化,从而使溴水、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苯结构稳定,不能被酸性KM n O4溶液氧化,但苯可萃取溴水中的Br2,使溴水层褪色,此过程属物理变化;CH3CH3既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

[答案] D

(1)苯乙烯()分子中最多有多少个原子共平面?

(2)1 mol苯乙烯最多能与________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最多能与________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1)16个。苯乙烯分子中8个C原子与8个H原子有可能共平面,故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2)1 4

苯的化学性质

1.下列过程中有机物发生了取代反应的是()

A.甲烷通入溴水中

B.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C.苯在催化剂条件下与氢气反应

D.苯与液溴混合物中撒入铁粉

解析:选D。A项,甲烷与溴水不反应;B项发生氧化反应;C项发生加成反应。

2.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的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乙烯与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乙醇的反应

D.在苯中滴入溴水,溴水层变无色;乙烯生成聚乙烯的反应

解析:选C。A项,前者是取代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B项,两者都是加成反应;C 项,前者是取代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D项,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加聚反应。

3.甲、乙、丙、丁分别是甲烷、乙烯、丙烯、苯中的一种。

(1)甲、乙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甲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但乙分子不是所有原子共平面。

(2)丙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

(3)丁既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也不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 mol丁可以和3 mol H2完全加成。

请根据以上叙述完成下列填空:

(1)甲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形结构。

(2)写出丁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的是乙烯和丙烯,其中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而丙烯中甲基碳原子为饱和碳原子,与之紧邻的4个原子构成四面体结构,故甲为乙烯,乙为丙烯;苯可与液溴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取代反应;一定条件下,1 mol苯可与3 mol H2完全加成,故丁为苯,则丙为甲烷。

答案:(1)CH2===CH2CH2===CHCH3正四面体

(2)

4.如图分别是烃A、B、C的模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种模型分别是有机物的________模型和________模型。

(2)A及其同系物的分子式符合通式________(用n表示)。当n=________时,烷烃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

(3)A、B、C三种有机物中,所有原子均共面的是________(填名称)。结构简式为CHCHCH2CH3的有机物中处于同一平面内的碳原子最多有________个。

(4)下列关于烃A、B、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A在光照条件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得到CH3Cl、CH2Cl2、CHCl3、CCl4和HCl 的混合物

b.B、C燃烧时都会产生黑烟

c.C不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和溴水褪色

d.B分子中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5)等质量的三种烃完全燃烧生成H2O和CO2时消耗氧气的体积(相同状况下)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填分子式)。

解析:根据模型可知,三种烃依次是甲烷、乙烯和苯。

(2)甲烷及其同系物即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同分异构体,从丁烷开始出现同分异构体,即正丁烷和异丁烷。

(3)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面;而乙烯和苯都是平面结构,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共面。

(5)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含氢量越高,消耗的氧气越多。所有的烃中,甲烷的含氢量最高,所以此题答案为甲烷。

答案:(1)球棍比例(2)C n H2n+24(3)乙烯、苯10(4)c(5)CH4

重难易错提炼

1.苯的结构简式为,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共平面,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化学键。

2.苯的化学性质是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3.必记的3个反应

4.苯能萃取溴水中的Br2,不能使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

课后达标检测[学生用书P109(独立成册)]

[基础巩固]

1.将等体积的苯、汽油和水在试管中充分混合后静置。下列图示现象正确的是()

解析:选D。汽油与苯互溶,且密度均小于水的密度,故上层液体体积为下层水的体积的2倍。

2.已知苯是一种可燃、有毒、强烈致癌的化学物质。下列关于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的分子式为C6H6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单键,该键稳定,故苯不易发生反应

C.苯的易挥发性与其沸点低是分不开的

D.在苯中加入溴水,振荡并静置后上层液体为橙色

解析:选B。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单键,B错误。由于苯的沸点较低,所以其易挥发,C 正确。苯能萃取溴水中的Br2,上层为Br2的苯溶液,下层为无色水,D正确。

3.在实验室中,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溴苯中混有溴,加稀NaOH溶液反复洗涤、分液

B.乙烷中混有乙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使乙烯转化为乙烷

C.硝基苯中混有浓硝酸和浓硫酸,将其倒入NaOH溶液中,静置,分液

D.乙烯中混有SO2和CO2,将其通过NaOH溶液洗气

解析:选B。B项反应条件苛刻,且无法控制氢气的量,氢气量少不能除尽其中的乙烯,

氢气过量又会引入新的杂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4H10有3种同分异构体

B.正戊烷和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它们分子中所含化学键的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丙烷的二溴代物比其三溴代物的种类少

D.分子式为C6H6的物质一定是苯

解析:选C。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A项错误。正戊烷和新戊烷分子中都含有4个碳碳单键和12个碳氢键,B项错误。丙烷的二溴代物有4种,三溴代物有5种,C项正确。分子式为C6H6的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如

等,D项错误。

5.苯环结构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下列可以作为证据的事实是()

①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苯中所有碳碳键的键长均相等③苯与氢气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能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④经实验测得邻二甲苯只有一种结构⑤苯在溴化铁存在的条件下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因化学变化而使溴水褪色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可用反证法。若苯环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则①②④⑤都是错误的,故①②④⑤均可作为苯环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的证据。

6.五联苯()

一氯代物有()

A.4种B.5种

C.6种D.7种

解析:选C。找出该分子对称轴确定等效氢原子种数。

,故五联苯一氯代物有6种。

7.分子式为C8H10的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A.4种B.5种

C.6种D.7种

解析:选A。

8.有机物的结构可用“键线式”简化表示。如

CH3—CH===CH—CH3可简写为。有机物X的

键线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分子式为C8H8

B.有机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且属于芳香烃,则Y的结构简式为

C.X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X与足量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环状的饱和烃Z,Z的一氯代物有4种解析:选D。Z分子中含有两种等效氢,故一氯代物有2种。

9.根据芳香族化合物类别关系图,判断下列有机物中的芳香族化合物是________,芳香烃是________,苯的同系物是________。

答案:①②③④⑥ ①③⑥ ①⑥

10.从煤和石油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 和B ,A 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 是一种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B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电子式为________,A 的结构式为________。

(2)与A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的A 的同系物C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在碘水中加入B 振荡、静置后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与浓硫酸、浓硝酸在50~60 ℃下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

解析:(1)由“A 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知A 为乙烯。(2)由题意知C 为丙烯,其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3)B 分子中N(C)=(78×1213)÷12=6,N(H)=(78×113)÷1=6,即B 的分子式为C 6H 6,结合题干中

B 是一种从石油和煤中提炼出来的化工原料知,B 是苯。碘单质易溶于苯,而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故在碘水中加入苯振荡、静置后的现象为液体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4)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 ℃下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能力提升]

11.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CHCH 2,它一般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有机溶剂

B.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烟

C.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4倍物质的量的氢气加成

解析:选A。苯乙烯为烃,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苯乙烯的分子式为C8H8,与苯的最简式相同(含碳量相同),故燃烧时产生黑烟;因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KM n O4溶液褪色;1 mol苯基能与3 mol H2加成,1 mol碳碳双键可与1 mol H2加成。

12.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C6H6(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如图所示:

则硼氮苯的二氯代物B3N3H4C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A.2 B.3

C.4 D.6

解析:选C。苯环上的六个碳原子所连的氢是等效的,而硼氮苯中三个硼原子上的氢是等效的,三个氮原子上的氢是等效的,所以该环上共有两种等效氢,故其二氯取代物中,两个氯原子分别在邻位或对位时各1种,而处在间位时有2种,故其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13.六苯乙烷为白色固体,其结构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一种苯的同系物,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B.它的分子式为C38H30,只含有非极性键

C .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三种

D .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少有13个

解析:选C 。六苯乙烷不是苯的同系物,不满足分子组成上相差n 个CH 2原子团的要求,故A 错误;分子式为C 38H 30,碳、氢原子之间的键为极性键,故B 错误;六个苯环的位置是等效的,但同一个苯环上的氢不全等效,出现邻、间、对三种不同位置的取代产物,故C 正确;在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最少有12个,故D 错误。

14.某含苯环的化合物A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4,碳的质量分数为92.3%。 (1)A 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A 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已知:C===C

――→稀、冷KM n O 4/OH -

COHCOH 。

请写出A 与稀、冷的KM n O 4溶液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A 与氢气反应得到的化合物中碳的质量分数为85.7%,写出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N(C)=92.3%×104÷12=8,化合物A 不可能含除碳、氢外的其他元素原子,经计算知N(H)=8,所以A 的分子式为C 8H 8。(2)A 分子中含苯环,且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

液反应,所以A 应为。

加成反应

15.已知:①

②R —NO 2――→Fe +HCl

R —NH 2 ③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后引入的取代基连接在苯环上的位置有显著影响,如—CH 3、—OH 、—X(卤素原子)、—NH 2等使后引入的取代基进入它们的邻位或对位,而—NO 2等使后引入的取代基进入其间位。

现以苯为原料,试完成下列转化: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同分异构体D 、E 的结构简式: D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⑤⑥⑦三个步骤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基进入它们的邻位或对位,所以应先引入—NO 2,再引入—CH 3,最后根据题给信息将—NO 2转化为—NH 2

乙烯和苯学案

第三章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知识回顾】 一、乙烯 [思考] 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是什么? [科学探究] 课本P59 现象:①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和甲烷对比) ②生成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 ③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一试管气体,点燃后现象是 [结论]研究表明,石蜡油分解的产物主要是和的混合物。(一)乙烯的结构 1.烯烃的概念: 2.结构: 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二)化学性质 1.乙烯的氧化反应 a.可燃性:CH4 + O2 现象: b.乙烯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思考]如何利用化学方法鉴别甲烷与乙烯? 2.乙烯的加成反应 H H H H H—C==C—H + Br—Br H—C—C—H H H Br Br 现象: 加成反应: [思考]从反应物的化学键角度来分析:加成反应与取代反应有什么区别? [练习]根据加成反应的特点,完成乙烯与H2、HCl、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乙烯的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制造聚乙烯,用来。 2.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水果的催熟剂。 【巩固练习】 1.既可以用来鉴别甲烷和乙烯,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的是() A.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 B.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溴水的洗气瓶 C.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蒸馏水的洗气瓶 D.混合气体与适量HCl混合 2.下列物质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C2H4 B.SO2 C.CH2=CHCH=CH2 D.CH3—CH2—CH3 3.下列关于乙烯的主要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燃料 B.植物生长调节剂 C.化工原料 D.生产聚乙烯塑料的原料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1课时乙烯 [学习目标定位] 1.会写乙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知道乙烯的结构特点,了解烯烃的概念。2.知道乙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3.知道乙烯发生加成反应时的断键和成键情况,会写乙烯与H2、HCl、Cl2、H2O发生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石蜡油分解产物的实验探究 1 上述实验结果显示,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有不同于烷烃的物质产生,即烯烃。 2.请你说明上述实验石蜡油(烷烃)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因为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烯烃可以 [归纳总结] 1.不饱和烃与烯烃 2.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它是一种无色、稍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从石油中可以获得大量乙烯,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化工水平的标志;它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活学活用] 1.下列物质属于不饱和烃的是()

A.B. C.CH2===CH—CH3D.C8H18 答案C 二乙烯的分子结构按要求填空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2.关于乙烯分子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C.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D.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 答案D 三乙烯的化学性质1.乙烯的氧化反应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什么甲烷燃烧没有黑烟,而乙烯燃烧有较浓的黑烟? 答案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乙烯燃烧时有较浓的黑烟是因为乙烯分子里含碳量(85.7%)比较大,未完全燃烧,产生碳的小颗粒造成的。 (3)乙烯可以作为水果的催熟剂,可以使生果实尽快成熟,但是用浸泡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与果实或花朵放在一起,可以延长果实或花朵的成熟期,达到保鲜的目的。请你解释其中的奥秘。 答案 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2.乙烯的加成反应 (1)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叫加成反应。如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用溴水代替)中,现象是溴的红棕色褪去,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了1,2-二溴乙烷。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乙烯通入溴水发生的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写出该加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通入乙烯之后溴水的酸性减弱,说明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 。 (3)乙烯除了与溴加成外,一定条件下还能与H 2、HCl 、Cl 2、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CH 2===CH 2+H 2――→催化剂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CH 2===CH 2+H 2O ――→催化剂 加热、加压CH 3CH 2OH (4)聚乙烯(CH 2CH 2 )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很广,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如用作食品保鲜膜、 水管材料等。它是由乙烯分子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加成得到的,写出合成聚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n 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 3.如何区分甲烷和乙烯?甲烷中有乙烯如何除去? 答案 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或溴水褪色,由此可区别甲烷(烷烃)和乙烯(烯烃)。乙烯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的产物是CO 2,因此CH 4中混有乙烯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 苯

第2课时苯 1.会写苯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2.知道苯能够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并会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一苯的物理性质及分子结构[学生用书 P50] 阅读教材P69、P71,思考并填空。 1.苯的物理性质 2.苯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3.检验苯分子中是否含C===C的实验探究

结论: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 判断正误 (1)标准状况下, 22.4 L 苯分子中含有3N A 个C —C 键。( ) (2)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 (3)苯分子中有6个完全相同的碳碳键。( ) (4)苯分子中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 ) (5)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溴水层褪色,证明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 答案:(1)× (2)× (3)√ (4)× (5)× 苯的分子结构 1.(2016·南京金陵中学期末)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 .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C .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D .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解析:选D 。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因为甲苯可以看成是甲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基取代,A 错误;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因为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共面,而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也共面,所以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有可能共平面,B 错误;二氯甲烷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但不是正四面体,C 错误;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

可能共面,D正确。 2.能说明苯分子的平面正六边形结构中,碳碳键不是单、双键交替排布,而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的事实是() 解析:选B。苯分子结构中无论是单、双键交替出现,还是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苯的一取代物都只有一种结构,间位二取代物、对位二取代物也都只有一种结构,因此A、C、D项不能用以说明苯环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B项,苯分子结构中若单、双键交替出现,则苯的邻位二取代物有两种结构,因此B项可以说明苯分子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结构。

苯教学设计

《苯》教学设计 化学化工学院师范(3)班董可 【教材】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内容分析】苯是学生在学习过饱和烃—甲烷、不饱和烃—乙烯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既有饱和烃、又有不饱和烃的性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 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 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 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的解释需要用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 理论中的大∏键,这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因此需要简化内容,把苯中的化学 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苯是《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的第2课时,教材在最初就讲了苯 和乙烯的用途,然后分析苯的结构,得出结构以后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 的实验,最后讲苯的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 我针对教材两处做了改进:1、先做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溴水的实验,通过本 实验得出苯的结构。2、对于苯的取代反应讲解更为详细,设置学生讨论,让 学生发散思维,了解条件对于有机反应的重要影响。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完甲烷与乙烯之后,已经掌握烷烃和烯烃的基本性质,并在学习了甲烷和乙烯的性质之后,已具备了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基本能力。可以根据分子 式的特点,推断出可能的结构简式;并能够根据实验验证结构简式的正误,由 学生自己推断、实验、验证等。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对苯的结构的理解还 存在部分问题,需要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苯的结构。在苯的取代反应中,学生 要进一步理解条件对于一个反应的影响。并且应注意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 不多,更谈不上知识的综合整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增加难度,随意 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这样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畏难 情绪。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进一步掌握“结构——性质——用途”的 学习主线,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二节 煤的干馏 苯1

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 1.了解煤的干馏,了解苯的结构及物理性质 2.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3.掌握苯的同系物的性质 【课前预习】 一、煤的干馏 1.煤的成分:煤是由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组成的复杂的,从元素组成来看,主要含有等元素,还含有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混合物里的无机化合物主要含硅、铝、钙、铁等元素。 2.煤的干馏 (1)定义: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叫做煤的干馏。 (2)煤的干馏的产品有:焦炉气(包括:、、、四种气体)、粗氨水、粗苯、煤焦油、焦炭。 (3)煤的干馏的目的:解决燃煤污染、提高燃煤效率,从煤中提取有关物质并将其转化成有价值的化工原料。 二、苯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_ ___色、________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难溶于水;沸点比水低,熔点为5.5℃,当温度低于5.5℃时,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塑料、农药、医药、染料、香料等;另外,苯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2.苯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____________ 结构式:__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实验证明,苯分子里不存在一般的碳碳双键,其中的6个碳原子之间的键_____________,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______分子中的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都在。键角120° 3. 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燃烧的方程式 现象: (2)取代反应 硝化反应方程式: 【注】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大于水,有毒。 (3)加成反应:特定条件下,和氢气的加成 方程式:

酚、苯学案,酚、苯酚知识总结

酚 1.酚: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而形成的化合物。官能团为酚羟基。如(苯酚), (邻甲基苯酚)等。 2.苯酚的物理性质: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的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65℃以上与水混溶,有毒,有腐蚀性,若皮肤上沾到苯酚,可用酒精洗涤。 苯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制造酚醛树脂、染料、医药、农药等。苯酚的稀溶液可以直接杀菌消毒,如日常药皂中常加入少量的苯酚。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燃烧反应:C 6H 6O+7O 2――→点燃6CO 2+3H 2O 。 (2)取代反应:向盛有少量稀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苯酚易发生取代反应,且发生在-OH 的邻、对位上,说明-OH 对苯环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2,4,6-三溴苯酚易溶于苯等有机溶剂,不能用溴水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杂质。可以用NaOH 溶液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具体实验过程为:向混合物中加入NaOH 溶液,充分振荡后静置,用分液漏斗分离出上层液体。 (3)显色反应:酚羟基与FeCl 3溶液作用溶液显紫色,利用此性质也可以检验酚羟基的存在。 (不作要求) (4)弱酸性:苯酚俗称石炭酸,显弱酸性,其电离方程式为。 与Na 反应:。 与NaOH 溶液反应:。 苯酚有酸性,而甲醇没有酸性,说明苯环对-OH 上的H 原子有活化作用。 写出 与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苯酚酸性强弱的探究,比较CH3COOH、H2CO3、C6H5OH、HCO-3的酸性强弱: A中的试剂是CH3COOH和碳酸钠,B中试剂是饱和NaHCO3,C中试剂是苯酚钠溶液。 A中的反应是: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B中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CH3COOH。 C中溶液变浑浊,反应为。 由此可判断酸性强弱:CH3COOH>H2CO3>C6H5OH>HCO3-。 注意: a.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b.苯酚钠与CO2的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NaHCO3。 c.苯酚能与Na2CO3反应但不会生成CO2,反应为。(5)氧化反应: a.苯酚在空气中会慢慢被氧化呈粉红色:+O2→(C℃H℃O℃,对苯醌) +H℃O。 b.苯酚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3+4KMnO℃→3(C℃H℃O℃,对苯醌) +4MnO℃+4KOH+H℃O。 补充: 酚醛树脂的合成:。 反应原理:在浓盐酸的作用下,甲醛中的氧原子和苯酚中羟基邻位的两个H原子会脱去结合成水,这样甲醛就变成-CH2-,而苯酚则变成,这两个结构交替连接就形成了线性酚醛树 脂。 酚醛树脂的应用:制造各种涂料、胶粘剂及隔热保温材料等。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共价晶体

第三章第二节第2课时共价晶体 一、选择题 1.金刚石是典型的共价晶体,下列关于金刚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分子” B.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 C.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 D.化学性质稳定,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发生反应 答案 D 2.下列各组晶体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①SiO2和SO3②晶体硼和HCl③CO2和SO2④晶体硅和金刚石⑤晶体氖和晶体氮⑥硫黄和碘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答案 C 3.根据下列性质判断,属于共价晶体的物质是() A.熔点2 700 ℃,导电性好,延展性强 B.无色晶体,熔点3 550 ℃,不导电,质硬,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C.无色晶体,能溶于水,质硬而脆,熔点为800 ℃,熔化时能导电 D.熔点-56.6 ℃,微溶于水,硬度小,固态或液态时不导电 答案 B 4.关于SiO2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60 g SiO2晶体中含有N A个分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B.60 g SiO2晶体中,含有2N A个Si—O键 C.SiO2晶体中与同一Si原子相连的4个O原子处于同一四面体的4个顶点 D.SiO2晶体中,1个Si原子和2个O原子形成2个共价键 答案 C 5.氮氧化铝(AlON)属共价晶体,是一种超强透明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AlON和石英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B.AlON和石英晶体类型相同 C.AlON和Al2O3的化学键类型不同

D.AlON和Al2O3晶体类型相同 答案 D 6下列关于共价晶体和分子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共价晶体硬度通常比分子晶体大 B.共价晶体的熔点较高 C.分子晶体中有的水溶液能导电 D.金刚石、水晶和干冰都属于共价晶体 答案 D 7.干冰和二氧化硅晶体同是第ⅣA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它们的熔、沸点却差别很大。其原因是() A.二氧化硅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 B.C、O键键能比Si、O键键能小 C.干冰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 D.干冰易升华,二氧化硅不能 答案 C 8氮化碳的硬度比金刚石大,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氮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化碳属于共价晶体 B.氮化碳中碳显-4价,氮显+3价 C.氮化碳的化学式为C3N4 D.每个碳原子与4个氮原子相连,每个氮原子与3个碳原子相连 答案 B 9.我国的激光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据报道,有科学家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与此同时再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据称,这种化合物可能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A.碳、氮原子构成平面结构的晶体 B.碳氮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短 C.氮原子电子数比碳原子电子数多 D.碳、氮的单质的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答案 B

高中必修二《苯》教学设计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二课时)苯 一、教材分析 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重键)等组成,初步了解等效H原子的辨别以及不饱和度的计算,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学生“生活概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装饰涂料、消毒剂、染料等用品中了解到苯是一种有毒的有机物,在化工生产中也能知道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知道苯具有一般有机物的燃烧通性,对学习本节内容有一定帮助。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苯的组成和结构,理解苯环的结构特征。 2.掌握苯的典型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掌握总结苯环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 2.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高2020届高2017级高三二轮复习选修4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 溶液pH 的计算 [学习目标定位] 1.学会pH 的简单计算。2.了解溶液稀释时pH 的变化规律,会计算各类混合溶液的pH 。 一 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根据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 w =c (H + )·c (OH - ),回答下列问题: (1)c (H + )为1.0×10 -12 mol·L -1 的溶液呈碱性,判断的依据是c (OH -)>c (H + )。 (2)pH =3的某盐酸溶液中,c (H + )为1.0×10- 3_mol·L - 1,由水电离产生的c (H + )为1.0×10 - 11_mol·L -1。 (3)0.05 mol·L -1 H 2SO 4溶液中,c (OH - )=1.0×10 -13 mol·L - 1,其pH 为1。 (4)将0.4 g NaOH 固体溶于水,得到1 L 溶液,c (OH - )=0.01_mol·L - 1,c (H + )=1.0×10 -12 _mol·L -1 ,pH =12。 2.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c (H + )为1.0×10 -3 _mol·L - 1,pH 为3。 3.常温下,将200 mL 5×10- 3 mol·L - 1 NaOH 溶液与100 mL 2×10- 2 mol·L - 1 N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c (OH - )为1.0×10- 2_mol·L - 1,c (H + )为1.0×10 -12 _mol·L - 1,pH 为12。 4.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为7;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若按11∶9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为11。 1.强酸、强碱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 c mol·L - 1H n A 强酸溶液――→电离 c (H +)=nc mol·L - 1―→pH =-lg nc 。 (2)强碱 c mol·L -1B(OH)n 强碱溶液――→电离 c (OH - )=nc mol·L -1 ――→K w n (H + )=10- 14nc mol·L -1―→pH =14 +lg_nc 。2.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 (1)强酸与强酸混合 c (H + )混=c 1(H + )·V 1+c 2(H + )·V 2 V 1+V 2 ,然后再求pH 。 (2)强碱与强碱混合 先计算c (OH - )混=c 1(OH - )·V 1+c 2(OH - )·V 2 V 1+V 2 ,

高中化学 第3章 第2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1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苯的物理性质及重要用途。 2.掌握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3.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学习过程】 19世纪初,英国等欧洲国家城市照明已普遍使用煤气,使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生产煤气剩余一种油状、臭味、粘稠的液体却长期无人问津。1825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这种油状液体中分离出一种新的碳氢化合物。法国化学家日拉尔确定了这种碳氢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分子式为C6H6,并叫作苯。 1.苯的分子结构: (1)组成与结构: (2)实验探究: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和溴水褪色。 温馨提示:溴单质易溶于苯,溴的苯溶液呈橙红色,苯可将溴水中的溴单质萃取出来。 (3)空间构型:苯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所有键角为120°;碳碳键键长为1.40×10-10m(介于C-C键1.54×10-10m和C=C键1.33×10-10m之间)。 温馨提示: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苯的结构式和结构简式中单双键交替的写法只是沿用以前的习惯写法,并不能代表和说明苯的真实结构。 2.苯的物理性质:苯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有毒液体,比水轻(d=0.87g/cm3),不溶于水,沸

点80.1℃,熔点5.5℃。 3.苯的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 ①因苯分子中含碳量高,故燃烧时冒浓烟。 ②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故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 (2)溴代反应: ①反应物是苯与液溴,苯与溴水不反应;但苯与溴水混合时,通常因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使水层接近无色; ②催化剂是FeBr3,反应时通常加入铁粉,发生反应2Fe+3Br2===2FeBr3; ③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由于溶解了溴而显褐色; ④除去溴苯中过量的溴,可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分液。 问题解答:①长导管的作用:冷凝、回流;②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溴化氢易溶于水,防止倒吸;③导管附近形成白雾的原因:溴化氢结合了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溴酸小液滴。 (3)硝化反应: ①浓硝酸和浓硫酸混合时,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浓硝酸中;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②药品取用顺序:HNO3―H2SO4―苯,加入苯后不断摇动的原因是苯应等到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液冷却后再逐滴加入,以防浓硫酸溅出,且可以防止副反应发生。 ③一般采用水浴加热,其优点是受热均匀,便于控制温度; ④是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无色油状液体。 (4)加成反应: 4.苯的用途: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地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农药、医药、染料和香料等,也常用作有机溶剂。 5.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及芳香族化合物

(人教版选修)第三章第二节醛

第二节醛 一、检验醛基地方法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银镜反应 醛具有较强地还原性,能被新制地银氨溶液氧化为羧酸,同时,Ag(NH3>2OH被还原为Ag,若控制好反应条件,可以得到光亮地银镜(否则,将析出呈黑色地银颗粒>. 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试管必须洁净. (2>配制银氨溶液是向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生成地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滴加顺序不能颠倒,氨水不能过量,否则,最后得到地不是银氨溶液. (3>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 (4>加热时不可振荡或摇动试管. (5>长期放置地乙醛溶液易发生自身聚合反应而生成三聚乙醛,也有可能使银镜反应实验失败. (6>必须用新配制地银氨溶液,因久置地银氨溶液会产生Ag3N,易爆炸. 2.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 醛基能将新制地Cu(OH>2还原为红色地Cu2O沉淀,这是检验醛基地另一种方法.该实验注意以下几点: (1>所用Cu(OH>2必须是新制地,在制备Cu(OH>2时,应向NaOH溶液中滴加少量硫酸铜,NaOH溶液必须明显过量. (2>加热时须将混合溶液加热至沸腾,才有明显地红色沉淀产生. (3>加热煮沸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将出现黑色沉淀,原因是Cu(OH>2受热分解为CuO. 特别提醒做完银镜反应地试管,因为银附着致密,用试管刷刷不去,并且银又不溶于一般地试剂,所以只能用稀硝酸浸泡后清洗. 注“√”代表能,“×”代表不能.

特别提醒直馏汽油、苯、CCl4、己烷等分别与溴水混合,则能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中地溴进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而被萃取,使溴水褪色,但属于物理变化. 三、醛地银镜反应以及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常用于定量计算,其有关量地关系有哪些? 1.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时,量地关系如下: 1 mo l~ 2 mol Ag 1 mol~1 mol Cu2O 2.甲醛发生氧化反应时,可理解为:错误!错误! 所以,甲醛分子中相当于有2个—CHO,当与足量地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作用时,可存在如下量地关系: 1 mol HCHO~4 mol Ag 1 mol HCHO~4 mol Cu(OH>2~ 2 mol Cu2O 特别提醒利用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地反应中地定量关系,可以确定物质中醛基地数目,同时要注意甲醛最终地氧化产物为H2CO3. 四、有机化学反应中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如何规定地? 1.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地反应.如:2CH3CHO+O2错误!2CH3COOH 2.还原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地反应.如:CH3CHO+H2错误!CH3CH2OH 有机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主要有: <1)氧化反应:①所有地有机物地燃烧均为氧化反应.烃地催化氧化<加氧,生成醛或酮)、臭氧氧化分解、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③炔烃、苯地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如—CH3—COOH,去2个氢,加2个氧).④醛→醛→羧酸.⑤—NH2中地N元素显-3价,也易被氧化. 具有还原性地基团主要有:—C≡C—、—OH(醇、酚等>、—CHO、—NH2等. 常见地氧化剂有O2、O3、酸性KMnO4溶液、溴水、银氨溶液、新制Cu(OH>2悬浊液等. (2>还原反应:①烯烃、炔烃等所有含碳碳不饱和键地物质地催化加氢.②醛、酮地催化加氢.③硝基苯还原为苯胺(—NO2―→—NH2,去2个氧、加2个氢>.

苯酚学案

苯酚 【学习目标】 1.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2.能从苯酚的结构特点分析、解释苯酚的性质。 3.通过对酚类的结构和性性质关系,树立结构决泄性质这一辨证观点【重点难点】苯酚的化 学性质 学习过程 预习检测 根据酚和醇的宦义,判断下列几种化合物里,属于酚类的是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D是否为同系物 分子式为___________ 结构简式___________ 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 学生活动^实验3—3 实验现象 (1)向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 蒸馆水,振荡试管 (2)向试管中逐滴加入5%的NaOH溶液,并 振荡试管 (3)再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二、苯酚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苯酚是_________ 色的晶体,具有_________ 的气味,熔点是43°C,露置在空气中 因小部分发生而显色。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当温 ②A与B的关系— 一.苯酚的分子结构 ,A与G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例模型:

度髙于_______ 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 ___________ 溶于乙醇,乙讎等有机溶剂。苯酚_____ 毒,英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 _______________ ,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__ 洗涤。 三、化学性质 ⑴弱酸性(俗划_________ ) 仔细阅读书本P53和思考下列问题: ①苯酚的溶液为什么是浊液? ②加入NaOH溶液后,为什么变得澄淸?请用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思考: lmol A~G 的物质分别与 ___ 、____ 、___ 、___ 、____ 、____ 、___ molNa 反应。 分别与____ 、____ 、___ 、___ 、____ 、____ . ___ molNaOH 反应。 ③当加入盐酸或通入cojif, 蕊又丽浑汇—为花}丽用花辜方程式和文字说明此现象。 ⑵取代反应(浪代反应) ①浪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位置)________ 该反应可以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J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三章第二节第三课时课堂10分钟练习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1.(对应考点一)下列有关滴定操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②往滴定管内注入标准溶液 ③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 ④滴定⑤洗涤 A.⑤①②③④B.③⑤①②④ C.⑤②③①④D.②①③⑤④ 解析:中和滴定的顺序一般为:查漏、洗涤、润洗、注液、滴定。 答案:B 2.(对应考点二)下列有关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会引起误差的是() A.酸碱中和滴定时,在锥形瓶中准确地加入一定体积的待测液和滴入2~3滴指示剂后,为了便于观察现象而加入了适量的蒸馏水 B.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未干燥的锥形瓶装待测液 C.酸碱中和滴定时,使用经过蒸馏水洗净但留有水珠的滴定管直接装标准液 D.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时,选用酚酞作指示剂,实验时不小心多加入了一滴指示剂 解析:A中虽然加水稀释后待测液浓度明显变小了,但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未变,故滴定时所需标准液的体积是不会改变的;B中原理与A相同,只不过是稀释程度不同罢了;C 中向洗净后的滴定管中直接装入标准液,会使其浓度减小,则在滴定时耗用标准液的体积就会增大,致使计算的数值偏高;D中虽然多加了一滴指示剂,但不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为酸、碱的物质的量基本上没有改变。 答案:C 3.(对应考点一)[双选题]两人用同一瓶标准盐酸滴定同一瓶NaOH溶液,甲将锥形瓶用

NaOH待测液润洗后,使用水洗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锥形瓶中;乙则用甲用过的碱式滴定管量取碱液于刚用水洗过且存有蒸馏水珠的锥形瓶中,其他操作及读数全部正确,你的判断是() A.甲操作有错 B.乙操作有错 C.甲测定数据一定比乙小 D.乙实际测得值较准确 解析:甲操作中,锥形瓶不能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量取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应用待测NaOH溶液润洗,故甲操作有误;乙操作中所用碱式滴定管已被甲润洗过,且锥形瓶有水对实验无影响,故乙测得值较准确。 答案:AD 4.(对应考点二)[双选题]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若测定结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混有NaOH杂质 B.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后再用未知液润洗 D.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解析:A项将会使标准碱液的c(OH-)偏大,滴定时耗用的V(OH-)偏小,导致结果偏低,故正确;终点时俯视读数,将使读取碱液的体积偏小,测定结果偏低,B项正确;用未知液润洗锥形瓶将使测定结果偏高,C项错;尖嘴处悬挂溶液将使读取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D项错。 答案:AB 5.(实验题)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准确称量8.2 g 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 待测溶液。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编号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 (2)滴定时,用0.200 0 mol/L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编号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甲基红 (3)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苯的结构和性质 一、苯的分子结构 (1)苯不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类似的碳碳双键。 (2)研究表明: ①苯分子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 ②分子中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共平面。 ③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 (1)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这是因为苯能将溴从溴水中萃取出来。 (2)苯的凯库勒式为,不能认为苯分子是单双键交替结构,苯分子中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 例1苯的结构简式可用来表示,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苯分子中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不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可以分成两类不同的化学键 D.苯分子中既不含有碳碳双键,也不含有碳碳单键 答案 D 解析苯分子处于对位的两个碳原子及与它们相连的两个氢原子,这四个原子共直线;苯分子中不含有碳碳双键,苯不属于烯烃;苯分子中的6个碳碳键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故选D。 例2下列物质的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的是() A.CH3CH==CH2B.CH2==CH2 C. D. 答案 A 解析乙烯和苯都属于平面形结构,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内,而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故可以得出甲基中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A项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C项可以看作是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被苯环取代,推知C项中物质的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思维启迪——有机物共面问题的解题规律 (1)甲烷、苯、乙烯分子中的H原子如果被其他原子所取代,则取代后的分子构型基本不变。 (2)当分子中出现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形成四个单键(即饱和碳原子)时,所有原子不可能共面。 (3)共价单键可以自由旋转,共价双键不能旋转。 二、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是一种常用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①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火焰明亮伴有浓烟。 ②苯很难被强氧化剂氧化,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学案鲁科版必

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三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节从化石燃料中获取有机化合物第3课时煤的干馏与苯学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了解煤的干馏原理和主要产品,进一步认识煤的综合利用。 2.认识苯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通过对苯的学习,体会有机化学反应与无机化学反应在反应条件、反应试剂及生成物等方面的差异,深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决定用途”等学科观念。 煤的干馏 1.煤的干馏: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 2.煤干馏的主要产物和用途 干馏产物主要成分主要用途 出炉煤气焦炉气氢气、甲烷、乙烯、一氧化碳气体燃料、化工原料粗氨水氨、铵盐氮肥 粗苯苯、甲苯、二甲苯炸药、染料、医药、 农药、合成材料 煤焦油苯、甲苯、二甲苯 酚类、萘 医药、染料、农药、 合成材料沥青电极、筑路材料 焦炭碳冶金、燃料、合成氨 化学中“三馏”的比较 名称干馏蒸馏分馏 原理隔绝空气、高温下使 物质分解 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 组分沸点不同进行分 离 与蒸馏原理相同 产物混合物单一组分的纯净物沸点相近的各组分组成的混合物 类型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1.判断正误

(1)煤中含有苯、甲苯、二甲苯等。( ) (2)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为物理变化。( ) (3)煤的干馏产物出炉煤气属于混合物。( ) (4)干馏的目的主要是获得大量的乙烯。( ) 答案:(1)×(2)×(3)√(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原理相同 B.将煤进行干馏可直接生成NH4HCO3 C.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中煤干馏 D.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都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 解析:选D。煤的干馏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二者原理不同,A项错误。煤干馏的条件之一是高温,NH4HCO3受热易分解,故将煤进行干馏不可能直接生成NH4HCO3,B项错误。题图为蒸馏装置,而干馏是固态物质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产生新物质,故题图所示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中煤干馏,C项错误。煤干馏和石油分馏都会产生环境污染物,故必须采取环境保护措施,D项正确。 苯 1.物理性质 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有毒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熔、沸点低,易挥发,当温度低于5.5 ℃时苯就会凝结成无色的晶体。 2.分子的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结构特点

苯教学设计

《探究苯的结构和性质》教学设计淮北市古饶中学赵杰

推测苯的可能结构【提问】知道苯的分 子组成,是不是就能 确定苯的结构呢? 【追问】为什么? 【讲解】但是,我们 可以利用已有的知 识,对其结构进行大 胆的推断。。 【板书】2、苯的结 构:C6H 6 —{ 【投影】提示1:碳的 四价学说;提示2: 乙 烷、乙烯、乙炔组成 和结构的差异 【提问】找出提示2 中三种物质结构和组 成上的差异。 【追问】你任务苯的 结构是怎样的? 【布置任务】写出苯 的可能结构。 【回答】不能 【思考回答】同分异 构是有机物中普遍存 在的现象,即分子式 相同,也可能会有多 种不同结构。 思考寻找差异并回答 思考,大胆推测,提 供苯的多种可能结构 1-2个学生板演 树立综合应用知识的 能力 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提问】若苯分子为 上述结构之一(特别指出含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的结构),可能具有什么化学性质。 【追问】可以设计怎样的实验证明呢? 【要求】下面,我们取两支试管,分别向其中加入1-2mL左右的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然后,各加入约1-21mL苯,振荡后静置一段时间。 【提问】你看到了怎 【思考回答】能发生 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回答】将苯分别与 溴水以及酸性高锰酸 钾溶液混合,看是否 能褪色。 【实验】按要求在两 支试管中分别把溴 水、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与苯混合。 小组代表描述观察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 分析实验的能力 培养观察、语言表达

探究苯的真正结构【激疑】那么苯的真 正结构是怎样的呢? 【讲解】历史上许多 科学家都想解决这个 问题,其中凯库勒做 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让我们一起跟凯库勒 探寻苯分子的真实结 构。 【投影】凯库勒的梦 【设问】凯库勒提出 了怎样的假设呢? 【出小苯的球棍式模 型并讲解】苯的单双 键交替出现的环状结 构。 【板书】T 【讲解】但是,这种 结构仍然不能解释苯 所具有的性质。后人 (如鲍林)在凯库勒 环状结构的基础上,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测 出键的参数。 【投影】苯分子中的 键参数并与碳碳单 键、碳碳双键比较。 【提问】你能得出什 么样的结论呢? 【投影】(1苯分子 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介 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 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 键。 【结合苯的球棍式模 型讲解】分析还发 现,苯中所有的原子 都处在冋一平面上 【投影】(2)苯分子 中的六个碳原子和六 个氢原子都在同一平 面上。 【板书】T 思考 聆听 进一步选择苯的结构 分析后得结论 激疑,提高学习兴趣 了解科学探究的艰 辛,分享科学探究的 喜悦 归纳总结

苯酚学案

高二化学学案 苯酚 课时:1 编写人:卢镇芳审核人:编号:24 【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已有的醇、酚知识,发现苯酚的组成、结构特点及性质,认识苯酚在生产和生活中 的应用。 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3.从实验事实出发认识苯酚的化学性质 【问题导学】 [探究主题1] 探究苯酚的物理性质-----主要是溶解性 推测: 苯酚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实验1: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观察苯酚晶体外观;向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观察;给试管加热。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2:取少量苯酚晶体加入到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2mL乙醇。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苯酚的该性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探究主题2] 从苯酚的俗名为石炭酸出发,探究酚羟基的化学性质 推测: 酚羟基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实验3:向苯酚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4::①取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1mL,向其中中加入苯酚振.荡.。观察现象;②取少 量苯酚加入试管中,加少量水,振荡,形成苯酚浊液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溶液恰好 ....,逐滴 澄清;再把上述滴入氢氧化钠后的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盐酸,另一份通入过量CO2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实验5:分别向两支放有1mL苯酚浊液的试管中滴加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振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反应方程式: 综合上述实验结论,和乙醇进行对比,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主题3] 探究苯酚中苯基的化学性质 实验6:向盛有少量苯酚极.稀.澄清 .....溴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溶液的试管里滴加过量的饱和 实验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