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合集下载

遇到地震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遇到地震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

遇到地震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引言:当地震来临,我们常常会感到无力和恐惧,但如果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就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为您介绍地震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方法,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地震的应对能力,减少潜在的危险。

一、自救方法:1. 静下心来:在地震来临时,保持冷静是最重要的一步。

切勿惊慌失措,要将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快速寻找安全的避难地点,比如桌子下、门框旁等,以避免因物体坠落造成伤害。

记住,只有保持冷静你才能够更好地自救。

2. 确保身体安全:在地震期间,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不仅要注意避免被物体砸伤,还要注意保护头部、脖子和四肢。

如果有可能,用手捂住头部,可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3. 不要轻易离开避难地点:一旦找到了安全的避难地点,切勿轻易离开。

等待地震结束或者避难地点不再安全时,再进行移动。

在移动过程中,注意避免踩踏和碰撞,以免增加伤害。

二、互救方法:1. 实施互相救助: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身边人的关注和关心。

如果发现有人受困,可以尝试与其取得联系,并提供帮助。

有条件的话,可以通过物体或工具敲打墙壁,以引起外界的关注。

2. 借助通讯工具: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或其他通讯工具来呼救和获取帮助。

当地震来临时,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与亲友保持联系,告知自己的情况和地点,以便他们能够及时提供帮助。

3. 团结合作:在地震发生后,我们要尽可能团结合作,共同应对灾难。

一起制定安全逃生计划,并互相督促和帮助。

如果有人因伤无法行动,其他人应尽量协助他们逃生,同时保证自己的安全。

三、处理善后工作:1. 注意灾后安全问题:地震过后,我们要密切关注灾后安全问题。

避免进入破损的建筑物或危险区域,以免发生二次伤害。

记得及时断开电源和燃气,以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

2. 求助救援队伍:如果遇到严重的地震,个人的力量可能有限,此时,我们应该及时向救援队伍求助。

他们具备专业的救援技能,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必要的援助。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发生时常常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时,采取正确的自救和互救措施非常重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自己和周围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的方法。

自救措施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冷静思考。

在地震发生前,应该提前了解有关地震的知识,了解如何保护自己。

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恐慌,要保持冷静,思考应对措施。

2. 就地避难地震发生时,首先要选择一处安全的地方,进行就地避难。

这个地方应该远离玻璃、易倒物品、高大建筑物等危险区域。

最好是躲在桌子、床下或内墙旁边,以减少被物体砸伤的风险。

3. 保护头部在避难所选择好后,应该立刻将头部保护起来。

可以用双手捂住头部,或用枕头等物品来保护头部,以减少头部受伤的风险。

4. 防止被困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可能会倒塌或出现严重破坏,导致人员被困。

在避难所选择好后,应该尽量保持放松,防止被困。

如果被困,应该尽量向外寻找出口,或者通过打电话、敲墙等方式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

5. 注意自身安全在地震发生时,不要慌乱逃跑,要注意自身的安全。

避免在逃生过程中受伤,注意脚下的杂物和不平坦的地面。

手机、火柴、手电筒等物品可以作为必备的应急工具,以便在需要时使用。

互救措施1. 检查身边的人员在地震发生时,如果身边有其他人,首先要检查他们的安全情况。

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避难所,保护好头部,并提醒他们不要恐慌。

2. 团结协作地震发生时,可以团结周围的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自救和互救。

可以互相搀扶着走,或者在遇到困难时相互帮助。

在互相帮助的过程中,可以减少人员受伤的风险,并增加生存的机会。

3. 进行简单的急救如果在地震中有人受伤,可以进行简单的急救,以减轻伤者的痛苦。

可以用纱布包扎伤口、止血,或者用破布、衣物等物品作为简易担架,将伤者搬离危险地区。

4. 向外界寻求帮助在地震发生后,如果自救措施无效,应该及时向外界寻求帮助。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引言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常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破坏和危险。

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立即采取一系列的自救与互救措施,以确保自身安全,并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本文将介绍地震发生后如何自救与互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救在地震发生后,自救是首要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保持冷静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

冷静的头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紧急情况,并做出正确的决策。

2. 尋找安全地点在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尽可能迅速地寻找安全地点。

疏散到震后没有危险的开阔地区或避难所,远离高楼建筑、大型家具、易倒物品等潜在的危险物体。

3. 保护头部无论在地震发生时是处于户外还是室内,我们都应该保护好头部。

躲避坠落物品,利用双手或者其他物件保护头部。

4. 不盲目逃生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您身处室内,应该选择一个安全的位置,保护好自己。

若在室外,避免靠近高楼、树木等有可能倒塌的地方。

5. 避免使用电梯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会出现故障。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电梯,靠近紧急出口,尽快逃离危险区域。

6. 注意火灾地震可能引发火灾,我们应尽量避免使用明火,关掉燃气和电器设备,确保安全。

互救除了自救外,互救也是地震后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检查伤亡地震后,我们应尽可能检查周围的人员是否受伤,帮助他们脱离危险区域。

2. 使用求救器具如果您被困在废墟之下,请尽量使用响声或其他方法发出求救信号,以便被救援人员发现。

3. 组织小组互相救助如果有多人被困在同一处,我们可以组成小组,互相帮助,共同寻找出路。

4. 提供帮助地震发生后,如果您自身安全,可以提供帮助给他人。

例如,帮助他们疏散到安全地点,提供紧急救助等。

5. 不随意传播谣言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尽量不传播谣言,以免造成恐慌和混乱。

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地震情况。

结论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迅速采取自救与互救措施,以确保人身安全。

自救时应寻找安全地点、保护头部,避免盲目逃生和使用电梯,同时注意火灾的可能。

地震灾害自救互救技能

地震灾害自救互救技能

地震灾害自救互救技能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它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伤害。

地震不仅会对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破坏,还会导致人员伤亡。

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能够掌握一些地震灾害自救互救技能,就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减少灾害的损失。

一、地震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措施1.保持镇静: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乱跑乱闯。

如果我们处于室内,应该尽快躲到桌子或者床下等避难处,保护好头部和颈部,避免被物品砸伤。

如果我们处于室外,应该尽快找到开阔的地方,远离高楼大厦、电线杆等可能会倒塌的建筑物。

2.关闭燃气、电源:当地震发生时,燃气管道和电线可能会断裂,如果不及时关闭,就会引发火灾和电击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关闭燃气和电源开关,避免不必要的危险。

3.保持通讯畅通:地震发生后,通讯设备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持通讯畅通。

如果有手机、收音机等设备,应该及时调整频道,寻找能够接收到救援信息的频道。

4.注意余震:地震发生后,可能会有余震,这些余震也会带来较大的破坏和伤害。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余震的情况,尽可能远离可能会倒塌的建筑物,避免再次受到伤害。

二、地震灾害自救技能1.自救工具的准备:在地震发生前,我们应该准备一些自救工具,如手电筒、火柴、打火机、剪刀、绳索等。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地震发生后,自救或者互救。

2.自救技能的掌握: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自救。

如果我们被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镇静,尽可能找到通风口,呼救或者用自救工具敲打周围,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

如果我们受伤了,应该先用绷带、纱布等物品包扎伤口,避免流血过多。

3.避免恐慌:在地震发生后,随时可能有余震,这可能会导致人们恐慌。

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保持冷静,避免恐慌。

如果我们遇到其他人在恐慌,应该及时安抚他们,帮助他们恢复镇静。

三、地震灾害互救技能1.互相帮助:在地震发生后,我们应该互相帮助,尽可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

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开和把握的,但只要把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从灾难中将损害降到最低的。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发生地震如何进行自救与互救_地震来了如何进行自我爱惜,希望能关怀到大家!地震时避险和自救互救〔方法〕(一)地震时,在家中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当你感到地面或建筑物晃动时,切记最大的危害是来自掉下来的碎片,此刻你要动作机灵的躲避。

1.在房屋里,赶快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

单元楼内,可选择面积小的卫生间、墙角,减小伤亡。

对于户外开阔,住平房的居民,震时可头顶被子、枕头或安全帽逃出户外,来不准时,最好在室内避震,要留意远离窗户,趴下时头靠墙,枕在横着的双臂上面,闭上眼和嘴,待地震再冷静离开。

2.地震时,门框会因变形而打不开,所以,在防震期间最好不要关门。

3.地震时,如已被砸伤或埋在倒塌物下面,应先观看四周环境,查找通道想方法出去。

若无通道,则要保存体力,静听外面的动静,可敲击铁管或墙壁使声音传出去,以便救援。

(二)地震时,室外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1.地震时在户外的人,千万不能冒着大地的震动进屋去救亲人,只能等地震过后,再对他们准时抢救。

2.假如你正行走在高楼旁的人行道上,要快速躲到高楼的门口处,以防碎片掉下来砸伤。

3.汽车司机要就地刹车。

4.假如在山坡上感到地震发生,千万不要跟着滚石往山下跑,应躲在山坡上隆起的小山包背后,同时要远离悬崖峭壁,防止倒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威胁。

5.在海边,如觉察海水突然后退,比退潮更快、更低,就要留意海啸的突然攻击,尽快向高处转移。

(三)地震时,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如何进行个人防护?一旦地震发生,在工作、生产岗位上的人员,首先应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阀门,个人根据所处的环境,当机立断快速避震。

1.地震时,在办公楼的工作人员,要抓紧躲在办公桌下面。

2.在厂区上班的工人,地震时,要马上关闭机器、断掉电源,快速躲到车床、机床及高大的设备下。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

地震发生如何自救与互救概述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破坏力使得人们在地震发生时面临巨大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威胁。

在地震发生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地震发生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的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

自救方法当地震发生时,首先必须保持冷静,快速判断自己的安全状况,并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1.寻找安全位置:尽量远离玻璃、大型家具和悬挂物,寻找坚固的桌子、床下或门窗附近的支撑物,躲避倒塌物的掩护。

2.保护头部:用手、书本或衣物等物品保护头部,以防止物体的直接打击。

3.迅速转移:如果周围没有安全的遮蔽物,尽量迅速向安全的区域移动,远离建筑物、电线杆以及其他可能坍塌的设施。

4.小心紧急出口:避免拥堵和恐慌,选择紧急出口,遵循逃生路线或指示牌。

5.避免使用电梯:在地震发生时,电梯可能失去供电或发生故障,因此应避免使用电梯,改用楼梯下楼。

6.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果出现身体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向其他人求助,及时进行医疗救助。

互救方法地震时,社区和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至关重要。

以下是在地震发生后进行互救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1.与家人建立紧急联系方式:在地震前,与家人约定好一个紧急联系人并确保大家都记得并能够联系上这个人。

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向紧急联系人报平安,以便家人知道自己的安全状况。

2.寻找共同避难点:与邻居一起寻找共同的避难点,避免孤立和分散,增加自身的安全感和互助能力。

3.互相提供援助:如果有人受伤或被困,尽力提供帮助,但在提供帮助之前需要确保自身的安全。

可以使用简单的急救技能来处理伤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他们。

4.共享资源:与邻居分享紧急物资,如食物、水、药品和应急工具等。

这样可以让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同时也拉近了邻里之间的关系。

5.相互安抚和鼓励:地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心理创伤,邻里之间的情感支持和互相鼓励可以帮助大家度过困难时期。

地震发生时的注意事项除了自救和互救方法外,还有一些地震发生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

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地震目前是我们人类尚无法避开或掌握的自然灾难,但只要把握一些技巧,是可以使损害降到最低的!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的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地震避险自救互救常识1.家庭避震秘籍冷静推断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糊涂的头脑。

只有冷静,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学问推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记住,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头,之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

就近躲避假如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

大地震从开头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搁时间。

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平安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

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四周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做好自我爱护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坚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爱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爱护眼睛,闭眼以防异物损害;爱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2.学校避震秘籍正在上课时怎样避震无论教室是楼房还是平房,同学们都要在老师的指挥下,快速躲在各自牢固的课桌下;千万不要慌乱拥挤外逃,待地震过去后,在老师带领下有组织地疏散;在操场或室外怎样避震若在开阔地方,可原地不动,蹲下,留意爱护头部;留意千万要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急物;震时千万不要回到教室去;不要乱跑、乱挤,待地震过去后,再按老师指挥行动。

特殊提示一切行悦耳从老师的指挥;同学之间要相互照看;大同学要照看年小体弱的同学;要关怀、照看残疾同学。

3.户外避震秘籍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当就地选择开阔地,趴下或蹲下避震;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不要任凭返回室内。

要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殊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地震中如何自救和互救

地震中如何自救和互救

地震中如何自救和互救当前,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地震是“群灾之首”,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破坏。

那么,你知道地震中如何自救和互救吗?以下就是店铺整理的地震中的自救和互救的方法,以供参考。

地震中自救和互救的方法1、在震中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来不及跑时可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

正在用火时,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或电开关,然后迅速躲避。

在楼房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

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在过桥时应紧紧抓住桥栏杆,待主震发生后即向桥头移动,正在行驶的车辆应紧急刹车。

在工作间应迅速关掉电源闸、门开关、然后就近选择机器、设备、办公家俱或事先建立的“安全岛”内避震,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剧院、教室、商店、候车室、地铁等场所的人员、切忌乱逃,要保持冷静,就地择物(排椅、柜架等物)躲避,伏而待定,然后听从指挥,有序撤离。

在有毒气的化工厂区域内要朝污染源的上风处跑,以免中毒。

2、自救与互救据统计,唐山大地震,震时被压埋的人数为57万人,通过自救、互救脱险的人数达45万左右。

一般来说大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人员生存率达99%,由此可见,自救、互救是减少伤亡的主要措施之一。

自救:它要求被埋压人员(1)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

(2)不能脱险时,应设法将手脚挣脱出来,消除压在身上的物体,尽快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等待求援。

(3)保持头脑清醒,不可大声呼救,用石块或铁具等敲击物体来外界联系,保存体力,延长生命。

(4)想方设法支撑可能坠落的重物,若无力自救脱险时,应尽量减少体力消耗,等待救援。

互救:应注意以下几点(1)主意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2)要根据房屋结构,先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再行抢救,以防止意外伤亡;(3)先抢救建筑物边沿瓦砾中的幸存者,及时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幸存者,以扩大互救队伍;(4)外援抢救队伍应当首先抢救那些容易获救的是医院、学校、旅社、招待所等人员密集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地震防灾自救知识,提高师生防灾自救能力前言:灾难与自救古往今来,无论人类社会如何发展,灾难事故总是不断发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虽然灾害事故不可能完全消除和避免,但是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灾害事故是可以防范的,有效的防护措施能降低灾害事故所带来的损害。

虽然,每个人都有着自我保护的本能,但这种反应往往都是下意识的,不是自觉的。

而意识与行为之间的毫厘之差,就可能在危急关头带来截然不同的后果。

所以,我们必须经过后天的专业训练,有意识地不断练习自我保护技能,这种行为的专业化,来自于课本和社会实践,也来自于专业人员正确的引导和训练。

我们社会组教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自觉学习或有组织地学习关于地震方面的防灾自救知识,珍爱生命,防患于未然。

地震前兆1.地下水异常。

2.动物异常: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3.地光和地声: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

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

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

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2)逃生原则。

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

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

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

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这是因为:—是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二是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三是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四是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

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

“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a.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

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e.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

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

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

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

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地震应急小常识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 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5.手机和充足点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地震中如何自救首先要保护自身安全戴上头盔或顶上坐垫,躲进桌下等安全场所。

如果慌慌张张地冲到外面,反而会因为空中掉落的砖块和玻璃等而蒙受危险。

走在街上时注意广告牌和窗玻璃碎片等掉落物。

如果在施工现场,还有工具或资材等掉落的危险,可以用包或上衣等物保护头部,离开高的建筑物附近避难。

此外,水泥墙、门柱等也有崩塌的危险。

在地下街或者地铁里时这些地点摇晃程度只有地上的一半左右,而且构造也很坚固,比较安全,所以不必慌张,听从管理人员的指示避难。

地震来临如何避震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抱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

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如何逃生1.地震具有突发性,使人措手不及,地震开始时,如果正在屋内,切勿试图冲出房屋,这样砸死的可能性极大。

权宜之计是躲在坚固的床或桌下,倘若没有坚实的家具,应站在门口,门框多少有点保护作用。

应远离窗户,因为窗玻璃可能震碎。

2.如在室外,不要靠近楼房、树木、电线杆或其他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

尽可能远离高大建筑物,跑到空地上去。

为免地震时失去平衡,应躺在地上。

倘若附近没有空地,应该暂时在门口躲避。

3.切勿躲在地窑、隧道或地下通道内,因为地震产生的碎石瓦砾会填满或堵塞出口。

除非它们十分坚固,否则地道等本身也会震塌陷。

4.地震时,木结构的房子容易倾斜而致使房门打不开,这时就会眼睁睁地把命丢掉。

所以,不管出不出门,首先打开房门是明智之举。

5.发生大地震时,搁板上的东西及书架上的书等可能往下掉。

这时,保护头部是极其重要的。

在紧急情况下可利用身边的棉坐垫、毛毯、枕头等物盖住头部,以免被砸伤。

6.即使在盛夏发生地震,裸体逃出房间也是不雅的,而且赤裸裸的身体容易被四处飞溅的火星、玻璃及金属碎片伤害。

因此,外出避难时要穿上尽可能厚的棉衣和棉制的鞋袜,并且要避免穿上易着火的化纤制品。

7.如在医院住院时碰到地震,钻进床下才是最好的策略。

这样,可防止从天窗或头顶掉下物品而砸伤。

8.地震时,不要在道路上奔跑,这时所到之处都是飞泻而下的招牌、门窗等物品。

因此,此时到危险场合最好能戴上一顶安全帽子之类的东西。

9.地震时,大桥也会震塌坠落河中,此时停车于桥上或躲避于桥下均是十分危险的。

因此,如在桥上遇到地震,就应迅速离开桥身。

10.大地震有时发生在海底,这时会出现海啸。

掀起的海浪,会急剧升高,靠近岸边的小舟就十分危险。

此时,最好是迅速离开沙滩,远离浪高的海面,才算是安全的。

11.在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里面的人会因惊恐而导致拥挤,这是由于惊恐的人们找不到逃生的出口的缘故。

这时需要的是镇静,定下心来寻找出口,不要乱跑乱窜。

大震后自救与互救(1)自救互救意义重大。

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

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2)自救原则。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

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

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

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3)互救原则。

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

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a.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e.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4)找寻被压埋的人。

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

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

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

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

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

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

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5)科学挖掘。

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

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