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天然药物化学-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图文并茂)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caffeoylglucose)等。
2021/6/16
30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型有关,如黄酮醇 类常形成3-, 7-, 3’-, 4‘-单糖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首次从蜂胶中发现,成为蜂胶中独特的有效成分。不同产 地、不同的胶源植物种类,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的品种和 数量不同。
研究人员(1985年)测定了中国产的蜂胶样品,其黄酮平均含 量为10.31%± 0.29%。医学工作者发现,许多治疗冠心病的 中草药和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都含有黄酮类成分。因此,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理作用的化合物。
HO
O
2021/6/16
O
大豆素
OH 22
7.二氢异黄酮类
CH3O
O
O
O O
紫檀素
豆科植物紫檀tan
2021/6/16
23
8.双黄酮类
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聚合生成的二聚 物,多分布于裸子植物中。
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为两类:黄酮类和 萜类。德国的银杏专利提取物EGb761(黄 酮24%,萜内酯6%)
银杏中含有多种双黄酮,如银杏素。
抗癌新药Flavopiridol的发现与研制
Flavopiridol是一种源于植物(CDYSOXYLUM BINECTARIFERUM)的黄酮类化合物。
C6-C3-C6
5
8 7
6A 5
1
2' 3'
O 2 1'
4'
5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

大豆异黄酮
✓对身体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 ✓抗癌作用 ✓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 ✓改善骨质疏松 ✓预防冠心病
▪ 美国的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把大豆列为
能够 “真正降低心脏病危险的食品”之一
13
大豆异黄酮
HO
O 植物雌激素
HO
RO OH
14
雌二醇
OH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查耳酮 橙酮
查耳酮类 chalcones
17
凯林 khellin
呋喃色原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存在形式 黄酮苷元
取代基:OH,OMe,Me,异戊烯基等 黄酮苷
氧苷和碳苷
18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取代基
取代基:
-OH, -OMe, -Me,
以及各种糖等
取代位置规律
取代基 A环 B环
-OH, -OMe 5, 7位 3’, 4’位
16
儿茶素:抗癌活性 麻黄宁A/B:抗癌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其他黄酮类
苯骈色原酮类xanthones
O
苯色原酮类
O
红 镰 枚素:R1 = CH3, R2 = H
去甲红镰枚素:R1 = R2 = H
红镰枚素-6-β-龙胆双糖苷:
R1 = CH3, R2 = 龙胆双糖基
异芒果苷:止咳祛痰 芒果叶和知母叶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的分类和性质
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
1 概述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 3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4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和分离 5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和结构鉴定
2
3
4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

O
Cl H2O
O
OH
在浓硫酸中生成的洋盐常表现特殊的颜色,可 用于鉴别。 黄酮、黄酮醇——黄~橙色,并有荧光
二氢黄酮——橙红〔冷〕、紫红〔热〕 查耳酮——橙红~洋红
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四、显色反响 (一)复原反响
1. 盐酸-镁粉〔盐酸-锌粉〕反响——鉴定 黄酮、黄酮醇及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OH
H OH
O 邻羟基查耳酮
第十六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O
O 二氢黄酮
HO
OH
HO glc O O
OH
红花苷
HO
OH
OH
glc O O
梨根苷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6.异黄酮类与二氢异黄酮类
结构特点
➢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异黄酮的2、3位被氢化 O 2
8
7
A
6
5
1
第五页,共一百一十一页。
〔二〕结构类型
根据B环连接位置〔2位或3位〕
C环氧化程度〔包括2,3位是否存在双键;4位
有无-C=O〕
C环是否成环〔1,2位是否开环〕
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 黄酮和黄酮醇
2 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3 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醇
4 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
5 橙酮类
8
6 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7 其他
11.双苯吡酮类
根本母核由苯环与色原酮的2,3位骈合而成
O OH
8
HO 7
1 2
HO 6 5
O 4 3 OH glc
异 芒 果 素 (isomengiferin)
石韦中的异芒果素具有止咳祛痰的成效。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NMR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NMR黄酮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重要天然药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
因此,黄酮的结构解析对于揭示其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结构解析技术,可以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详尽的研究。
本文将以黄酮类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在NMR研究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包含一个苯并环、一个或多个苯环及一个或多个羟基。
在NMR研究中,对于黄酮类化合物最重要的NMR技术是质子核磁共振(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和碳核磁共振(Carb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NMR)。
首先,^1H-NMR可以提供化合物的质子数量和质子的化学位移信息。
化学位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中的不同质子所在的化学环境。
对于黄酮类化合物而言,质子位移通常在0-10 ppm之间,具有丰富的信息。
例如,黄酮类化合物的氢骨架通常在3-7 ppm之间,芳香环上的氢通常在6-9 ppm之间。
通过对比实验测得的质子化学位移和数据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质子化学位移数据,可以快速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其次,^13C-NMR可以提供化合物中碳原子的化学环境和数量信息。
与^1H-NMR相比,^13C-NMR的信号比较稀疏,但由于黄酮类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数量较少,并且碳原子的化学位移范围通常在0-200 ppm之间,因此^13C-NMR仍然是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解析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通过对比实验测得的碳化学位移和数据库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碳化学位移数据,可以进一步确定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
此外,多维核磁共振(Multi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2D-NMR)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一)

天然药化-黄酮类化合物(一)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天然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这些化合物
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
在医学上,黄酮类化合物已被证明具有良好的药理学作用,成为重要
的药物研究和开发领域。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目前已知有超过5000种。
这些化合物大多存
在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中,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例如,大豆、红豆、花生、苦荞等植物中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脂、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在医学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氧化作用: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抑制自由
基和其他氧化剂的生成和活性,减少机体内部氧化应激引发的损伤。
2. 抗炎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引起的白细胞渗透和损伤,
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伤口愈合。
3. 抗过敏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延缓过敏反应发生,减轻对过敏原
的敏感度。
4. 免疫调节作用: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免疫细
胞的活性,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在医学应用上,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病、抗癌、神经
疾病等方面。
例如,芦笋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调节神经兴奋性,具
有镇静、安神等效果;大豆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和减
少心脏疾病的风险等作用。
总之,黄酮类化合物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药化合物,其生物活性和医学应用价值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对黄酮类化合物研究的深入,其在医学和保健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化合物(药大版)

OH
7.68
OH
6.82 7.51
HO
6.18
6.33
O
OGlc 6 Rha OH O
7
例题3 例题3
从中药黄芩中得一黄色针晶, 摄氏度( 从中药黄芩中得一黄色针晶,mp300-2摄氏度(丙酮), 摄氏度 丙酮), FeCl3反应阳性,HCl-Mg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 反应阳性, 反应阳性, 反应阴性, 反应阳性 反应阴性 ZrOCl2反应黄色,加枸橼酸黄色消退,Gibbs反应阴性, 反应黄色,加枸橼酸黄色消退, 反应阴性, 反应阴性 SrCl2反应阴性。EI-MS给出分子量 。其光谱数据如下: 反应阴性。 给出分子量300。其光谱数据如下: 给出分子量 UV(λmax): MeOH 277, 328 NaOMe 284, 300, 400 NaOAc 284, 390 AlCl3 264sh, 284, 312, 353, 400 (DMSO-d6)δ: 12.35(1H, s), 7.81 (2H, d, J = 9 Hz), 6.87 (2H, d, J = 9 Hz), 6.68 (1H, s), 6.20 (1H, s), 3.82 (3H, s)。 。
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一 色谱法的检识 二 紫外光谱 三 1H-NMR 四
13C-NMR
五 质谱
3
习题1 习题1
甲醇), 粉反应呈阳性。 谱显示 黄色粉末 (甲醇 ,HCl-Mg粉反应呈阳性。IR谱显示 甲醇 粉反应呈阳性 、 、 有羟基 (3334 cm–1)、共轭羰基 (1656 cm–1)、苯环 (1613,1506 cm–1) 吸收峰。ESI–MS m/z 329 [M– , 吸收峰。 H]-,314 ,299 。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鉴定

羟基橙酮的UV谱 例:4'-羟基橙酮的 谱 羟基橙酮的
255, 338(sh), 397, 405(sh) ,
O C H O OH
二 ,诊断试剂在黄酮类化合物取代方式推断中的作用
1, 甲醇钠:甲醇钠碱性较强,可使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所有酚羟基解 , 甲醇钠:甲醇钠碱性较强, 离,导致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 导致相应吸收带向红位移. (1) 如带 向红位移40~65nm,强度不变或增强,则示有 如带I向红位移 向红位移 ,强度不变或增强,则示有4'-OH. . (2) 如带I向红位移 如带 向红位移50~60nm,强度减弱,则示有3-OH,但无4'-OH. 强度减弱,则示有 ,但无 . 向红位移 强度减弱 (3) 7-OH如果游离,则一般应在320~330nm处有吸收.如果结合成 如果游离,则一般应在 处有吸收. 如果游离 处有吸收 苷,则该吸收即消失. 则该吸收即消失. (4) 含有 含有3,4'二羟基或 二羟基或3,3',4',-三羟基黄酮醇类,在甲醇钠碱性下容易 三羟基黄酮醇类, 二羟基或 三羟基黄酮醇类 被氧化分解,故吸收带随测定时间延长而衰退.此外,含有 被氧化分解,故吸收带随测定时间延长而衰退.此外,含有5,6,7三羟基黄酮也对甲醇钠敏感. 或5,7,8-或5,3',4'—三羟基黄酮也对甲醇钠敏感. 或 三羟基黄酮也对甲醇钠敏感
3-或5-位引入羟基,因能与 位C=O形成氢键缔合,前 或 位引入羟基 因能与4 位引入羟基, 形成氢键缔合, = 形成氢键缔合 者使带I向红位移 后者使带I, 向红位移, 者使带 向红位移,后者使带 ,带II均向红位移. 均向红位移
黄酮
5-羟基黄酮 羟基黄酮
B环上的含氧取代基逐渐增加时 带I向红位移值 环上的渐增加时 向红位移值 增加,但不能使带II产生位移.(书192页表 增加,但不能使带 产生位移. 书 页表5-7) 产生位移 页表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黄酮

H
HO
O
OH NaBH4 HO
H O
H+
OH
H
H
-H2O
H O
HO HH
+
HO
OH
HO
+
OH
H
X-
CCC
H
H
H
CCC
H
H
X-
三、理化性质
(二)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 操作:样品溶于1ml甲醇或乙醇中,加入2%NaBH4甲醇溶液, 1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即可显紫红色(+)。
OH
O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9、双苯吡酮类(口山酮)(xanthones):
O
O
10、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
O OH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黄酮母核中A、B环上常见的取代基:
酚羟基: 甲氧基: 甲基: 异戊烯基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组成黄酮苷的常见糖类:
单糖类:见下表 双糖类: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新橙皮糖、刺槐二糖 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等 酰化糖类:2-乙酰基葡萄糖,
HO
O
OH
ruitnose-O
O
OH
OH OCH3
OH O
O-rutinose
OH O
芦丁 (rutin)
橙皮苷(hesperidin)
一、概述
(二)生物活性
2、抗肝脏毒作用: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silybin)、异水飞蓟素 (silydianin)及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等证明有很强的保肝 作用。临床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等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第七章黄酮类化合物【习题】(一)选择题 [1-149]A型题 [1-45]1.黄酮类化合物的准确定义为A.两个苯环通过三碳链相连的一类化合物B.γ-吡喃酮C.2-苯基色原酮D.2-苯基苯并α-吡喃酮E.2-苯基苯并γ-吡喃酮2.色原酮环C2、C3间为单键,B环连接在C2位的黄酮类化合物是A.黄酮醇B.异黄酮C.查耳酮D.二氢黄酮E.黄烷醇3.含异黄酮的科是A.唇形科 B.菊科C.豆科D.伞形科E.芸香科4.银杏叶中含有的特征成分类型为A.黄酮醇B.二氢黄酮 C.异黄酮D.查耳酮E.双黄酮5.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呈色的最主要原因是A.具酚羟基 B.具交叉共轭体系 C.具羰基 D.具苯环 E.为离子型6.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颜色多是A.黄色 B.淡黄色 C.红色D.紫色 E.无色7.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苷元在水中溶解度稍大是因为A.羟基多 B.有羧基 C.离子型 D.C环为平面型 E.C环为非平面型8.在水中溶解度稍大的是A.槲皮素 B.甘草素 C.木犀草素 D.大豆素 E.芹菜素9.不能溶于氯仿的是A.槲皮素 B.杨梅素 C.芦丁D.木犀草素 E.芹菜素10.黄酮苷和黄酮苷元一般均能溶解的溶剂为A.乙醚B.氯仿C.乙醇D.水E.酸水11.下列黄酮类酸性最强的是A.7-OH黄酮 B.4′-OH黄酮 C.3′,4′-二OH 黄酮D.7,4′-二OH黄酮 E.6,8-二OH黄酮1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弱的是A.槲皮素 B.芹菜素 C.杨梅素D.木犀草素 E.黄芩素13.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显色反应是A.四氢硼钠反应 B.三氯化铝反应 C.三氯化铁反应D.盐酸-镁粉反应 E.二氯氧锆反应14.与盐酸-镁粉试剂呈负反应的是A.甘草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D.木犀草素 E.槲皮素15.不能与邻二酚羟基反应的试剂是A.三氯化铝 B.二氯氧锆 C.中性醋酸铅D.碱式醋酸铅 E.氨性氯化锶16.二氯氧锆-枸橼酸反应中,先显黄色,加入枸橼酸后颜色显著减退的是A.5-OH 黄酮 B.黄酮醇 C.7-OH黄酮 D.4′-OH黄酮醇 E.7,4′-二OH黄酮17.四氢硼钠反应用于鉴别A.黄酮、黄酮醇 B.异黄酮 C.查耳酮D.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E.花色素18.黄酮苷类化合物不能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酸提碱沉 B.碱提酸沉 C.沸水提取 D.乙醇提取 E.甲醇提取19.用碱溶酸沉法从花、果实类药材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碱液宜选用 A.5%NaHCO3B.5%Na2CO3C.5%NaOHD.10%NaOH E.饱和石灰水20.具邻位酚羟基黄酮用碱水提取时,保护邻位酚羟基的方法是A.加四氢硼钠还原 B.加醋酸铅沉淀 C.加硼酸络合D.加乙醚萃取E.加氧化铝吸附21.从黄芩中提取黄芩苷多采用的提取方法是A .水浸泡酸沉淀B .水煎煮酸沉淀C .甲醇提取酸沉淀D .乙醇提取酸沉淀E .丙酮提取酸沉淀22.pH 梯度萃取法分离下列黄酮苷元,用5%NaHCO 3、5%Na 2CO 3、1%NaOH 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化合物的顺序为A .②→①→③B .③→①→②C .①→③→②D .①→②→③E .③→②→①23.pH 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苷元类,加碱液萃取的顺序应是A .NaHCO 3→NaOH →Na 2COB .NaHCO 3→Na 2CO 3→NaOHC .NaOH →NaHCO 3→Na 2CO 3D .NaOH →Na 2CO 3→NaHCO 3E .Na 2CO 3→NaHCO 3→NaOH③O O OH OHOH24.柱色谱分离具3-OH或5-OH或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不宜用的填充剂是A.活性炭 B.硅胶 C.聚酰胺D.氧化铝 E.纤维素25.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D.杨梅素 E.芹菜素26.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先流出色谱柱的是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D.杨梅素 E.芹菜素27.聚酰胺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醇(由低到高浓度)洗脱,最后流出色谱柱的是A.山奈素 B.槲皮素 C.芦丁D.杨梅素 E.芹菜素28.硅胶吸附TLC,以苯-甲酸甲酯-甲酸(5︰4︰1)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 B.槲皮素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山奈素-3-O-鼠李糖苷29.聚酰胺薄层TLC,以甲醇-水(1︰1 )为展开剂,下列化合物R 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 B.山奈素-3-O-鼠李糖苷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槲皮素30.下列化合物进行纸色谱,以BAW系统的上层为展开剂,R f值最大的是A.山奈素 B.山奈素-3-O-鼠李糖 C.山奈素-3-O-葡萄糖苷D.山奈素-3-O-芸香糖苷 E.槲皮素31.下列化合物的纸色谱,以2%~5%醋酸水为展开剂,R f值大小顺序为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③>①>②E .②>①>③32.测定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位于325 nm ,该化合物可能是A .槲皮素B .芹菜素C .山奈素D .杨梅素E .5,7-二羟基黄酮醇33.测定下列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其带I 为肩峰的可能是A .甘草素B .槲皮素C .芹菜素D .木犀草素E .山奈素34.紫外光谱中,加入位移试剂主要是帮助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的A .甲氧基B .异戊稀基C .酚羟基D .羰基E .糖基35.紫外光谱中,主要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7-OH 的试剂是A .甲醇钠B .醋酸钠C .醋酸钠-硼酸③ 芸香糖 O OOH O OHD.AlCl3 E.AlCl3+HCl3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诊断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4′-OH的试剂是A.甲醇钠 B.醋酸铅 C.醋酸钠-硼酸D.AlCl3 E.AlCl3+HCl37.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甲醇钠紫外光谱,吸收带红移,但峰强随时间延长而衰退,说明该化合物有A.3-OH B.5-OH C.4′-OHD.7-OH E.对碱敏感的基团38.测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醋酸钠-硼酸紫外光谱,可帮助推断结构中是否有A.3-OH B.5-OH C.7-OHD.邻二酚羟基 E.4′-OH39.测某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I 向紫移30~40nm,说明该化合物A.B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B.有5-OH C.有3-OH D.A环上有邻二酚羟基 E.A、B环上均有邻二酚羟基40.1H-NMR中,推断黄酮类化合物类型主要是依据A.B环H-3′的特征B.C环质子的特征 C.A环H-5的特征D.A环H-7的特征 E.B环H-2′和H-6′的特征41.1H-NMR中,7,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母核质子化学位移的大小顺序一般为A.A环质子>B环质子>H-2>H-3B.B环质子>A环质子> H-2>H-3C.B环质子>A环质子>H-3> H-2D.A环质子>B环质子>H-3>H-2E.H-2> B环质子>A环质子> H-342.异黄酮母核质子1H-NMR信号位于最低场的是A.H-2′和H-6′B.H-4′ C.H-2D.H-5 E.H-843.1H-NMR 中,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H-2′和H-6′的信号为A.δ7.81,二重峰 B.δ6.87,二重峰 C.δ6.68,单峰 D.δ6.20,单峰 E.δ3.82,单峰44.EI-MS谱中,黄酮醇类苷元最强的碎片离子峰通常是A.M·+B.[M-1] + C.A1·+D.B1·+ E.B2+45.EI-MS谱中,有中等强度的碎片离子峰A1·+(m/z152)及B1·+(m/z134),该化合物是A.芹菜素 B.木犀草素 C.山奈素D.槲皮素 E.杨梅素B型题[46-100][46-50]A.芦丁 B.红花苷 C.儿茶素D.银杏素 E.橙皮苷46.属于黄酮醇类化合物的是47.属于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是48.属于查耳酮类化合物的是49.属于双黄酮类化合物的是50.属于黄烷-3-醇类化合物的是[51-55]A.黄酮类化合物 B.异黄酮类化合物 C.查耳酮类化合物D.花色素类化合物 E.橙酮类化合物51.葛根素是52.硫磺菊素是53.矢车菊素是54.大豆素是55.芹菜素是[56-60]A.无色 B.灰黄色 C.橙黄色D.红色 E.蓝色56.黄酮苷的颜色通常为57.二氢黄酮的颜色通常为58.异黄酮的颜色通常为59.查耳酮的颜色通常为60.pH>8.5花色素颜色通常为[61-65]A.黄芩素 B.黄芩苷 C.槲皮素D.槲皮素-7-O-鼠李糖苷 E.飞燕草素61.最易溶于水的黄酮苷元是62.不溶于水,可溶于NaHCO3溶液的是63.不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元是64.难溶于水,易溶于NaHCO3溶液的黄酮苷是65.难溶于NaHCO3,可溶于 Na2CO3溶液的黄酮苷是[66-70]A.5-OH,4-羰基 B.邻二酚羟基 C.γ-吡喃酮环D.1-位氧原子 E.一般酚羟基66.盐酸-镁粉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67.硼酸-枸橼酸反应是利用黄酮类有68.氨性氯化锶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69.醋酸铅反应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70.与强酸成盐是利用黄酮类化合物有[71-75]A.5%NaHCO3 B.5%Na2CO3 C.0.2%NaOH D.4%NaOH E.5%HCl71.pH梯度萃取5-OH黄酮应选用72.pH梯度萃取6-OH黄酮应选用73.pH梯度萃取7-OH黄酮应选用74.pH梯度萃取4′-OH黄酮应选用75.pH梯度萃取7,4′-二OH黄酮应选用[76-80]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列黄酮类化合物,以水-乙醇混合溶剂梯度洗脱A.3,5,7-三羟基黄酮B.3,5,7,4′-四羟基黄酮C.3,5,7,3′,5′-五羟基黄酮D.3,5-二羟基-7-O-芸香糖基黄酮苷E.3,5-二羟基-7-O-葡萄糖基黄酮苷76.首先被洗出的是77.第二被洗出的是78.第三被洗出的是79.第四被洗出的是80.最后被洗出的是[81-85]测定有下列结构的黄酮、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A.3-OH B.5-OH C.7-OHD.4′-OH E.B环有邻二酚羟基81.甲醇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40~60nm,强度不降或增强,示有82.醋酸钠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Ⅱ红移5~20nm,示有83.醋酸钠-硼酸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12~30nm,示有84.AlCl3+H Cl谱与甲醇谱比较,带Ⅰ红移35~55nm,示有85.AlCl3+HCl谱与AlCl3谱比较,带Ⅰ紫移30~40nm,示有[86-90]A.向红位移 B.向紫位移 C.向低场方向位移D.向高场方向位移 E.没有变化86.B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Ⅰ87.A环上增加羟基等供电子基,将使紫外光谱带Ⅱ88.A环上增加酚羟基,将使A环上氢质子共振信号89.母核上酚羟基甲基化或苷化后,将使相应的紫外吸收带90.7-OH成苷后,将使邻位H-6、H-8质子共振信号[91-95]下列黄酮类化合物C环质子的1H-NMR信号A.山奈素 B.芹菜素 C.大豆素D.二氢山奈素 E.二氢芹菜素91.质子信号出现在最低场(δ7.82,s)的是92.有三组双二重峰,J值分别为11H Z,5H Z,17H Z,该化合物是93.有一对二重峰,J值为11H Z,该化合物是94.可以见到δ6.49的单峰,该化合物是95.无C环质子峰的化合物是[96-100]黄芩素EI-MS信号归属A.m/z 270 B.m/z 269 C.m/z 242 D.m/z 168 E.m/z 10296.分子离子峰是97.A1·+碎片离子峰是98.B1·+碎片离子峰是99.[M-CO]·+离子峰是100.[M-H]+离子峰是C型题 [101-135][101-105]A.银杏素 B.黄芩苷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1.具有扩冠作用102.具有抗菌作用103.属黄酮醇类104.属双黄酮类105.与AlCl3反应显黄色并带荧光[106-110]A.山奈素 B.甘草素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06.与盐酸-镁粉反应显橙红~紫红色107.与四氢硼钠反应显红~紫红色108.属平面型分子109.属非平面型分子110.与氨性氯化锶反应生成绿~棕色沉淀[111-115]A.芦丁 B.槲皮素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11.可溶于石油醚112.可用沸水提取113.与二氯氧锆反应显黄色,加枸橼酸后颜色不褪114.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115.Molisch反应生成棕色环[116-120]A.PC,以BAW上层为展开剂 B.PC,以3%醋酸为展开剂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16.黄酮苷R f值小,黄酮苷元R f值大117.黄酮苷R f值大,黄酮苷元R f值小118.均为苷元,平面型的R f值小,非平面型的R f值大119.同一类型苷元,酚羟基数目增多,R f值减小120.不适于黄酮苷元的展开[121-125]A.黄酮苷元 B.黄酮苷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21.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适用122.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苯-丁酮-甲醇(60︰20︰20)适用123.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甲醇-水(1︰1),R f值较大的是124.聚酰胺薄层色谱,展开剂氯仿-甲醇(94︰6),R f值较大的是125.聚酰胺薄层色谱,R f值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平衡常数的相对大小[126-130]A.3-OH及5-OH B.邻二酚羟基C.二者均是 D.二者均不是126.可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127.可在HCl酸性条件下与AlCl3试剂反应的黄酮类化合物128.AlCl3+HCl紫外光谱与甲醇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29.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相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无130.AlCl3+HCl紫外光谱与AlCl3谱不同,示黄酮(醇)类化合物有[131-135]A.EI-MS裂解方式Ⅰ B.EI-MS裂解方式ⅡC.二者均是D.二者均不是131.可用于推断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取代情况132.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分子离子133.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A1·+,B1·+碎片离子134.黄酮类化合物裂解产生B2+碎片离子135.黄酮醇苷元的主要裂解方式为X型题 [136-149]136.黄酮苷元按结构分类,主要是依据A.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是否连接糖链 C.B环连接位置D.来自何种植物 E.三碳链是否成环137.中药槐米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是槲皮素B.在冷水和热水中溶解度相差悬殊C.能与四氢硼钠反应D.能与硼酸发生络合反应E.可用碱溶酸沉法提取138.中药黄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 是黄芩苷B.有抗菌作用C.是黄酮醇类化合物D.能与醋酸铅生成红色沉淀E.易水解氧化使药材外观变绿139.中药葛根中的主要有效成分A. 有大豆苷B.是黄酮醇类化合物C.能发生锆-枸橼酸反应D.能发生盐酸-镁粉反应E.可用氧化铝柱色谱法分离140.可用于鉴别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是A.盐酸-镁粉反应 B.四氢硼钠反应 C.锆-枸橼酸反应D.醋酸铅反应 E.醋酸镁反应141.黄酮与金属盐类试剂络合的必要条件是A.具7-OH B.具邻二酚羟基 C.具3-OHD.具5-OH E.3-OH和5-OH缺一不可142.化学法中,可将5-OH黄酮与3-OH黄酮区别的试剂为A.醋酸铅B.硼酸-醋酸钠 C.硼酸-草酸D.二氯氧锆-枸橼酸E.氨性氯化锶143.从中药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可采用A.溶剂提取法 B.铅盐沉淀法 C.碱溶酸沉法 D.水蒸气蒸馏法 E.聚酰胺色谱法144.pH梯度萃取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A. 将总黄酮溶解在亲脂性有机溶剂中B.以碱液为萃取剂C.适用于分离苷类和苷元类D.适用于分离酸性强弱不同的苷元类E.酸性弱的黄酮先被萃取出来145.紫外光谱法中,黄酮(醇)类的三氯化铝-盐酸谱分别与三氯化铝谱和甲醇谱比较,可诊断A.7-OH B.4′-OH C.邻二酚羟基 D.5-OH E.3-OH146.紫外光谱中,可用于推断黄酮、黄酮醇结构中有无邻二酚羟基的位移试剂有A.甲醇钠 B.氯化锶 C.醋酸钠-硼酸D.草酸-硼酸 E.AlCl3+HCl147.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A.黄酮和黄酮醇有带Ⅰ和带Ⅱ两个强峰B.异黄酮带Ⅰ为主峰,带Ⅱ则较弱C.二氢黄酮带Ⅱ为主峰,带Ⅰ则较弱D.查耳酮带Ⅱ为主峰,带Ⅰ则较弱E.黄酮和黄酮醇谱形相似,但带Ⅰ位置不同148.下列各化合物能利用其甲醇光谱区别的是A.黄酮与黄酮醇B.黄酮与查耳酮C.黄酮醇-3-O-葡萄糖苷与黄酮醇-3-O-鼠李糖苷D.二氢黄酮与二氢黄酮醇E.芦丁与槲皮素149.在芦丁的1H-NMR谱中A.H-3为一个尖锐的单峰信号B.H-6和H-8都是二重峰C.H-6信号比H-8信号位于较低磁场区D.H-2′为二重峰E.H-5′和H-6′为双二重峰(二)名词解释 [1-2]1.黄酮类化合物2.交叉共轭体系(三)填空题 [1-7]1.一般黄酮类苷元难溶于、、,易溶于等有机溶剂,二氢黄酮、异黄酮等型分子,水中溶解度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