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
天然药物化学_第五章_黄酮类化合物-1

2'
2
O A
6 5 4
C
3
1' 6' OH
10.橙酮类 Aurones
O CH
O
11. 双苯吡酮类 Xanthones
12. 高异黄酮类
Homoisoflavones
O A C B
O
O
O
(三)存在形式
黄酮类多与糖成结合成苷,可成O-苷,也有C-苷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
1.单糖:D-Glc、D-Gal、D-Xyl、L-Rha、L-Ara、D-Glu A
n-BuOH 提取物 (39g) 溶于 1500ml 水中, 加 220g Pb(OH) Ac 饱和水溶液 黄色铅盐沉淀 加 220gNaHCO3 饱和水溶液 搅拌 1h,静置,滤过 滤液 6mol/L HCl 调 pH 5.3 n-BuOH 提取(500ml×5) n-BuOH 提取物 (4.3g 粗黄酮类) 凝胶滤过(TSK gel-HW-40) Fr.A-H (pH 5 的酸洗脱部分) Fr.I-P (pH 7 的水洗脱部分) 水层
2.双糖类:槐糖 龙胆二糖 芸香糖 新陈皮糖 3. 三糖类:龙胆三糖 槐三糖 Glc β1→2 glc Glc β1→6 glc Rha α1→6 glc Rha α1→2 glc Glc β1→6 glc α1→2 fru Glc β1→2 glc β1→2 glc
返回
第二节 理化性质
一、性状
二、溶解性
4.氯化锶反应 邻二酚羟基
OH
SrCl2 OH-
绿色~棕色~黑色沉淀
Sr++ 2HO-
O Sr O
+ H 2O
OH
5.三氯化铁反应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黄酮

HO
O
OH
ruitnose-O
O
OH
OH OCH3
OH O
O-rutinose
OH O
芦丁 (rutin)
橙皮苷(hesperidin)
一、概述
(二)生物活性
2、抗肝脏毒作用: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silybin)、异水飞蓟素 (silydianin)及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等证明有很强的保肝 作用。临床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等疾病。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组成黄酮苷的苷键类型:
O-苷: C-苷:
HO
xylose O
OH
如:葛根黄素(puerarin):
O
为中药葛根中的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
本章内容
一、概 述 二、分 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测定
三、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1、形态:
黄酮类化合物: 大多数为结晶性固体,具有一定的结晶形状, 少数为非结晶形粉末。
己烯雌酚
一、概述
(二)生物活性
5、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木犀草素、黄芩苷、黄芩素等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 槲皮素、桑色素(morin)、二氢槲皮素及山奈酚 (kaemferol)等有抗病毒作用
一、概述
(二)生物活性 6、泻下作用:
如中药营实中的营实苷A(multiflorin A)有致泻作用。
一、概述
OH
O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9、双苯吡酮类(口山酮)(xanthones):
O
O
10、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OH1 2HO O OOHHOH OH3 4OHHO O HOOOHHO OHOH OH5 OH6HO OOOHOHOO7 8CH 3O OHOOOgleOH HOOOHOOH O9 10OHOOH OOCH 3O O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名称,并指出属结构类别(按课堂所分小类)OCH 3COOHOrutinoseH5C 2 — O_ rha- glc_o C_ CH 2OOHOOH/V- OHrHO”V YLOglcO、名词解释1.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有一个带 _______ 性的氧原子,能与 ______ 形成yang 盐。
yang 盐极 不稳定, ______ 即可分解。
2. 黄酮类化合物就整个分子而言,由于具有多个 ________ 基,故呈 ____ 性,能溶于 _____ 性 水液中。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酮类化合物用柱层析分离时,用 为吸附剂效果最好,该吸附剂与黄酮类化合 物主要是通过 _____ 进行吸附的。
4. 用聚酰胺柱层析分离黄酮类成分时,用醇由稀到浓洗脱时,查耳酮往往比相应的二 氢黄酮―被洗脱;苷元比其相应的苷 ____被洗脱;单糖苷比相应的三糖苷 —被洗脱。
5. 有一黄色针晶,FeCI 3反应为绿褐色,HCI-Mg 粉反应红色,Molish 反应阳性,氯氧化 锆试验呈黄色,加柠檬酸后,黄色 ________ ,此针晶为 _____ 类化合物。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来源于 ___ ,其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 。
7.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骨架为 ___,其主要结构类型是依据—、___及—某特点而分类。
8.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 ______________ 及 __________ 有关。
天然产物化学全套 -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鉴定

B
6' 5'
OR'
~ 7.10, d, J ≈ 8.5 Hz ~ 7.90, d, J ≈ 2.5 Hz ~ 7.90, d, J ≈ 8.5, 2.5 Hz
25
第四节 分析: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OH HO O OH
黄酮或3-O-苷 I=410-359=51nm,4'-OH
O-Glycosyl OH O
II=271-259=12nm,7-OH
I=387-359=28nm,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AlCl3相比, I=402-433= -31nm, B环有邻二OH AlCl3/HCl与MeOH相比,
(但不包括5, 6-位)
O
注:与其在甲醇溶液中的光谱进行比较
19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二、紫外光谱
4、三氯化铝及三氯化铝/盐酸(AlCl3及AlCl3/HCl)
AlCl3可与下列结构系统络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O O
OH
OH OH O O
OH
生成的铝络合物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黄酮醇3-OH > 黄酮5-OH > 二氢黄酮5-OH > 邻二酚OH > 二氢黄酮醇3-OH
3
处理、喷2%AlCl3甲醇溶液(UV下检查)等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一、色谱法
(一)双向纸色谱法
第一向展开 —— 分配作用
展开剂:醇性溶剂,
如 n-BuOH-HOAc-H2O(BAW, 4:1:5上层)
Rf值:苷元>单糖苷>双糖苷, 一般苷元 > 0.7,苷 < 0.7
4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应用

天然药物化学习题 第五章:黄酮类1.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在: AA. 双子叶植物B.菌类植物C.裸子植物D.单据叶植物2.该化合物属何类黄酮 ?(黄酮类 )H 3COOOHHOO3.属哪一类化合物 ?C A. 二氢黄酮醇 B.二氢异黄酮 C 黄烷醇OHOHHOOOHOHOH4.属哪一类化合物 ?C A. 黄酮 B.异黄酮 C.查耳酮H 3CCH 3OHHO OHO5.哪一类化合物?A.黄酮B.异黄酮C.查耳酮CH 3H2CO OOO CH 3OOCH36.比较黄酮的脂溶性OHH3C OOHOH HO OHO OOH OO小大7.比较黄酮脂溶性OHOH HOOHHO O HO O OH O OH O 大小8.比较黄酮的水溶性OH HO OOOHH O OOHOHOH O大小9.比较黄酮的酸性OH OH HO OH O OOH OH3C OHOH O 大小10.比较黄酮的酸性OHHO OOHH O OOH O OHOH O小大11.比较黄酮的酸性OHOHH O OOH O小12.检识以下化合物锆-枸橼酸OHHO OOH O13.检识以下黄化合物(四氢硼钠)OH HO OOH O14.检识以下化合物醋酸铅OHOHHO OOH OHO OH HO OOH O大OHHO OOHOHOH OOHHO OH3COH OOHHO OOHOH O15.分别以下黄酮类化合物 pH 梯度萃取OHOHOHHO OHOOOHOHOOHOHOHO16.Sephadex LH-20 型分别以下黄酮类化合物时,洗脱序次如何?OHOHOHHOOOHOOH OOHOHOHGlcOOHOOH OABC洗脱序次 A>B>C17.设计分别以下黄酮类化合物工艺OHOHOHH OOHO OH OOOHOOHOOHOABC18.依照 UV 推断黄酮 OH 取代地址:某中药提取一黄酮成分紫外数据以下,推断结构带 II带 IMeOH : 253 267349 +CH3ONa329sh 401 +NaOAc :未熔融269 384 +NaOAc/H3BO3 : 257 370 +AlCl3 : 274 426+AlCl3/HCl :275355 38519.从辽西蜂胶中分别到一个黄酮类化合物210~212℃。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2 PPT课件

吸附规律:极性大吸附牢。 如:A 苷元 B 单糖苷 C 二糖苷
Rf :A>B>C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2. 聚酰胺柱层析:其吸附强度主要取决于黄酮类化合 物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及溶剂与黄酮类化合物或
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能力的大小。
聚酰胺柱层析可用于分离各种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包括苷及苷元、查耳酮与二氢黄酮等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苷类虽有一定极性,可溶于水,但却难溶于酸 性水,易溶于碱性水,故可用碱性水提取,再于碱水 提取液中加入酸,黄酮苷类即可沉淀析出。此法简便 易行,如芦丁、橙皮苷、黄芩苷的提取都应用了这个 方法。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兹以从槐米中提取芦丁为例说明该法的操作过程。
槐米(槐树 Sophora japonica L. 花蕾)加约 6 倍
OH
O
O
O
OH
O
O
O
O
三、用聚酰胺柱色谱分离下述化合物, 以不同浓度的甲醇进行 洗脱, 其出柱先后顺序为(C )→(A )→(D )→( B )
OH OH O O O HO O OH OHO OH OH
CH3
O
A
O O glu O Rha O
B
O O HO O OH OH
O
C
D
下列黄酮化合物 (1)用聚酰胺柱色谱,含水甲醇梯度洗 (2)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氯仿-甲醇梯度洗脱,分别 写出洗脱顺序。
性溶剂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苷元,甚至可
用苯等低极性溶剂进行提取。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对得到的粗提物可进行下列精制处理,常用方法有:
(一)溶剂萃取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不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课件

槲皮素(quercetin)具有抗炎、止咳祛痰等作用。降低血 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扩张冠状动脉;
芦丁(rutin)是槲皮素的3-O芸香糖苷。用于治疗毛细 管脆弱引起的出血病,并用作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 剂。
HO
O
OH
OH
HO
O
OH OH
O
OH O
rutinose
RUTIN
OH OH O
QUERCETIN
醋 酸 -丙 二 酸 途 径
糖
R CH2 COCoA x 3
O
O
OH
糖 莽草酸途径
OH
CoAOOC
OO
OH OH
O 查耳酮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1.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Vp样作用:芦丁、橙皮苷等有Vp样作用, 能降低血管脆性及异常通透性,可用作防 治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的辅助治疗剂。 扩冠作用:芦丁、槲皮素、葛根素、人工合 成的力可定。 降血脂及胆固醇:木犀草素
8
HO 7
1 2
HO 6
5
O 4 3 OH glc
异 芒 果 素 (isomengiferin)
水龙骨科植物石韦中的异芒果素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
12.橙酮类(Aurones)
HO
O CH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H OH
O
硫磺菊素(sulphuretin)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由葡萄糖分别经桂皮酸途径和醋酸-丙二 酸途径生成对羟基桂皮酸和三分子乙酸,合 成查耳酮,再经过查耳酮异构酶的作用形成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再在各种酶的作用下衍 变为各类黄酮。
治疗冠心病或活血化淤类中药含有黄酮类
芦丁片
天然药物化学(改)-5-1

(三)硼酸显色反应
条件: 1、具有下列结构(5-羟基黄酮,2’-羟基查耳 酮)
C C C OH O
2、有无机酸或有机酸存在
在草酸存在下,显黄色并带绿色荧光。 在枸橼酸丙酮存在条件下,只显黄色而无荧光。
(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
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 碱性试剂处理后的色变情况。
1. 二氢黄酮类易在碱液中开环,转变成相应异 构体——查耳酮类化合物,显橙-红色。
O
O
O
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
如葛根主要含有下列几种异黄酮类成分。
大豆素
大豆苷
葛根素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冠脉流量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
(四)查耳酮(chalcones)、二氢查耳酮(dihydrochalcones)类 母核:
3' 4' 5' 6' O 2 2' OH β α 6 5 3 4
OH
OH
COOH O O OH HO OH
O 黄芩酶 HO OH 黄芩苷 O O O H O O O
HO HO OH [O]
O
O
黄芩素(黄色)
(二)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es(flavanononls)
O O
二氢黄酮类 (flavanones)
OH HO O OCH3
O
O OH O
二氢黄酮醇类 (flavanonols)
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类显黄-橙黄色。
方法:样品5-10mg溶于5ml无水CCl4中,加1ml 2%的五氯化锑的CCl4溶液。 反应必须无水,否则生成沉淀不稳定。
(六)Gibbs反应
检查5-OH对位未被取代的黄酮。 将样品溶于吡啶中,加入Gibbs试剂显蓝或蓝绿色。 Gibbs试剂: 甲液:0.5%2,6-二氯苯醌-4氯亚胺的乙醇溶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UV λ max nm:
MeOH
268,333
NaOMe
269,301sh,386
(带I红移53nm,示有4‘-OH存在)
AlCl3
276,300,348,386
AlCl3/HCl
由27U7V,2可9知9,,34该1,化38合2物含有5OH,4’-OH,7-OH被苷化,
(与MeOH谱比无较邻,二带酚I羟红基移,49可n能m为,5示,4有’5-‘-OH而无
3‘-OH存在)二羟基黄酮-7-O-糖苷。
(与AlCl3 谱比较,基本无变化,示无邻二酚羟基)
NaOAc
267,355,387
(带II基本无变化,表明无游离7-OH,或7-OH苷化)
NaOAc/H3BO3 267,340,388
由分子式C21H20O10可知,只能结合1个葡萄糖, 1H-NMR也证实有2个酚羟基; H-1’’为δ5.08,双峰,J=7.3Hz,示为β –葡萄糖苷。
某化合物为黄色粉末,分子量432,分子式为C21H20O10; 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FeCl3反应呈蓝色,Molish 反应呈阳性,酸水解反应检出葡萄糖。推断过程:
某化合物为黄色粉末,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FeCl3 反应呈蓝色,表明该化合物可能为黄酮(醇),并存 在游离的酚羟基。
Molish反应呈阳性,酸水解反应检出葡萄糖,推断该 化合物可能为葡萄糖苷,从分子式推断为单糖苷。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13C-NMR谱特征
思考题:
1、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有哪些?分类依据是什么? 2、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鉴别反应有哪些? 3、聚酰胺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常用 洗脱剂、洗脱规律是什么? 4、黄酮类化合物核磁共振氢谱特征有哪些? 5、怎样应用紫外光谱法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4)三氯化铝/盐酸:
(4)三氯化铝/盐酸:
(4)三氯化铝/盐酸:
3、带I红移50-60nm,可能同时 有 3及5—OH
(三四). 黄黄酮酮类类化化合合物物的的1H鉴-N定M与R谱结构测定
苯环质子如处于邻位, 偶合常数较大,为9.0 Hz左右,如处于间位, 偶合常数较小,为2.5 Hz左右。
精品课件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一)层析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1、纸层析:适用于分离各类天然黄酮类化合物 及其苷类的混合物。
2、TLC:特别适合于分离弱极性黄酮类化合
物、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
精品课件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3C-NMR(DMSO-d6)δ : 60.82,69.77,73.31,76.65,77.38, 95.04,99.72,100.13,103.30,105.53, 116.19,121.23,128.79,157.13,161.31, 161.54,163.15,164.44,182.17
EI-MS m/z(%): 270 (100) 269 (11) 242 (6) 152 (8) 118 (15)
一、黄酮类化合物的概述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一)层析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特征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13C-NMR谱特征
精品课件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精品课件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精品课件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1)4’-氧取 代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2)3’,4’-二氧取 代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1H-NMR谱
四. 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13C-NMR谱特征
取代基位移的影响:黄酮母核上引入羟基或甲氧基取代时, 将使α碳信号大幅度向低场位移,邻、对位向高场位移, 间位也向低场位移,但幅度较小;通常,A环上引入取代 基,位移效应只影响A环,B环上引入取代基,位移效应 只影响B环。
苯甲酰基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定与结构测定
(二)紫外光谱在黄酮类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1.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光谱 (1)黄酮、黄酮醇 (2)查耳酮及橙酮类 (3)异黄酮、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精品课件
(1)甲醇钠:
(2)醋酸钠:
(3)醋酸钠/硼酸: 在醋酸钠的碱性存在下,硼酸 可与分子中的邻二酚羟基络 合,引起相应吸收带红移。 醋酸钠/硼酸谱带Ⅰ红移 12~30 nm,示B环有邻二 酚羟基;带Ⅱ红移5~10 nm,示A环有邻二酚羟基。
AlCl3/HCl 277,299,341,382
NaOAc
267,355,387
NaOAc/H3BO3 267,340,388
1H-NMR(DMSO-d6)δ : 3.20~3.76(6H,m) 4.63~5.41 (4H,m) 5.08 (1H,d,J=7.3Hz) 6.46 (1H,d,J=2.0Hz) 6.84 (1H,d,J=2.0Hz) 6.87 (1H,s) 6.97 (2H,d,J=8.7Hz) 7.96 (2H,d,J=8.7Hz) 10.39 (1H,s,加D2O消失) 12.97 (1H,s ,加D2O消失)
精品课件
某化合物为黄色粉末,分子量432,分子式为C21H20O10; 盐酸-镁粉反应呈红色,FeCl3反应呈蓝色,Molish反应 呈阳性,酸水解反应检出葡萄糖,波普数据如下:
UV λ max nm:
MeOH
268,333
NaOMe
269,301sh,386
AlCl3
276,300,34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