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全)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与学情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之一,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
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好基础。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但由于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出现各种不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到三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经历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咱们班的学生,个个非常聪明、能干,计算能力很强,现在请同学们展示一下,咱们来口算几道题好不好?电脑出示题:145×3、421×2、45×11、35×12、135×8、214×9。
2、笔算。
师:大家看这道题,45×12得多少呢?让全体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本教学设计教案是针对人教版四年级上数学全册的课程设置的,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运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本课程针对四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具体目标如下: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2. 学生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能够感性理解面积、周长的概念,并能简单计算;3.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教案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算数部分:加减法和乘法的口算和列式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2. 几何部分:学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学习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运算;3. 分数部分: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4. 数学思维部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方法,通过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1. 教师评估学生的基本学习水平,题目难度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逐渐加大;2. 教师通过清晰明了的PPT课件来引导学生感性理解概念和方法,并在课堂上提出例题进行讲解;3. 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课堂练习和数学游戏;4. 在完成小组活动后,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单独测试来评估他们的实际成果;5. 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方法,温故知新,直观易懂。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设计教案的实施,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能够理解概念和方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 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算数知识,并在实际问题中得到实际运用;3. 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命名方法,并能计算面积和周长;4. 学生是否能够了解分数概念并掌握其运算规则,能够把分数转化为小数,并能运用在实际生活当中。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第【1】篇〗课程标准: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利用数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加强发现和明确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现实生活或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用自身的话说出什么是速度、时间与路程,知道速度的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构建速度×时间=路程的数学模型,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3.利用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对速度,速度单位的了解和掌握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过路程、时间与速度,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
教学策略:1)助学单先行,以学定教,教师的教是为了推动学生的学。
学生对这个课题已经知道多少、存在哪些障碍如何做能协助学生轻松、有效的实现目标这些是我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出发点与着力点。
2)体现“五主一辅”原则。
本节课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材素材为主载,以学生情感的升华为主旨,以趣味性的故事情节和多媒体资源的声像图为辅的原则,创设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推动学生主动、和谐的发展,最后达到建模。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和你的家人从网上买过东西吗师:那你们知道我们买过的东西是怎样交到我们的手里的吗师:其实快递也是物流,关于物流,老师这里有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学生观看视频)师:正是因为物流中心有着这么多的作用,因此每天那都是车来车往,你看摩托车、大货车,小货车都在赶着往物理中心送货呢。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会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和探索积的变化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影吗?老师也很喜欢看电影,这个周末想邀请朋友一起去看最新上映的电影《姜子牙》,你能帮老师做下预算吗?(1)课件出示问题①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2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②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4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③电影票25元一张,如果8人去看,一共到多少元?(2)生口头列式并计算25x2=50(元)25x4=100(元)25x8=200(元)(3)导入新课师:速度真快,老师为你们点赞,现在请你们再次认真观察比较这三个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生1:有一个因数都是25。
生2:对,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积也不同。
师 :观察得真仔细! 一个因数相同可以说一个因数不变,那另一个因数呢生3: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变了。
生4:我看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大,积也越变越大。
师 :你是从上往下观察的,还可以怎样看生5:倒过来,从下往上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越变越小,积也越变越小。
师 :说得真好,看来积的变化和因数之间还藏着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问题-—积的变化规律。
(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规律1、探索规律一(1)引导学生任选两个算式比较。
师:为方便研究,可以称这三个算式分别为(1)式,(2)式和(3)式。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学会用统一符号来表示速度。
2.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它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活动1具体情境导入小猴、松鼠和小兔去参加跑步比赛,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表格,你能看懂表中的数据表示什么意思吗?路程时间小猴280米4分钟松鼠240米4分钟小兔240米3分钟学生回答并引出路程和时间的概念。
如果让你选择两种动物比较他们的快慢,你会怎么比较呢?请说出你的理由?教学预设:1.比较小猴和松鼠:时间一样比路程2.比较松鼠和小兔:路程一样比时间那猴子和小兔的路程和时间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他们的快慢呢?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预设:小猴:280÷4=70米小兔:240÷3=80米80米>70米小兔快你能看明白他的想法吗?可以借助线段图去理解:根据线段图引出速度就是每分钟走的路程:小猴行走了4分钟,也就是把他们平均分成4份其中一份就表示1分钟内走过的路程,在数学中我们把小猴每分钟行走的路程叫速度。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谁跑得快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观点碰撞,在此基础上再提供相应的路程。
这样的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快慢不仅和时间有关,还和路程有关,感受速度产生的需要。
2.创设情境,理解速度学生板书神七飞船:40÷5=8千米张老师:16÷2=8千米通过老师的速度和飞船的速度一样,引起感知上的冲突,得到只有长度单位表示速度不行,要想清楚表示速度,还需要加上时间单位。
1.1.3《亿以内数的写法》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Word教案设计(人教版)

5.数位顺序表应用题:请根据以下实际情况,运用数位顺序表进行计算。
答案:小华买了一本书,价格为24.50元,他给了收银员100元,请计算小华应找回多少钱。
答案:100 - 24.50 = 75.50元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是评价其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的重要指标。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互动等行为,可以了解他们对数的写法规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媒体,如PPT、视频等,来辅助教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可以更好地展示数的写法规则和数位的概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教学媒体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亿以内数的写法。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平时在生活中是怎样读写数字的?大家可以举例来说明。"
6.总结与反思(5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亿以内数的写法,大家觉得这个内容难不难呢?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困难吗?"
(学生思考后,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遇到的困难。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解答和指导。)
"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做得很好,通过实践活动和互相交流,我们提高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数学交流:学生能够与同伴进行数的读写练习的交流,通过互相纠错和讨论,提高数的读写能力。
4.问题解决:学生能计算价格、统计数据等。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亿以内数的写法规则:学生需要掌握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数的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数位上的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线段直线射线和角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P38-39教学目标:1.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角,了解它们的表示方法。
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归纳提炼的能力。
2.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线段、直线、射线及角的特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段、直线和射线三者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深色彩笔、作业纸4张、磁扣、激光笔课前调查:学生对线段的了解教学过程:一、感知射线------从生活中引入1.复习回顾:线段的知识(1)线段的特点打开激光笔,光线射到教室侧面的墙上师:请看墙上是什么?生:一个光点师:这个光点是从哪儿发出的?生:激光笔那儿师:如果把激光笔的发射点和墙上的光点看作2个端点,那么这一条光线可以看做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线段)师:(出示线段)仔细观察,想一想,线段有什么特点?生:线段有2个端点,长度是有限的。
师板书:端点:2个,长度:有限长。
师画一条弧线的,问:这是线段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线段应该是直的师:对,线段应是直的板书:直的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线段的特点?生:······出示:线段的特点在我们的周围,你能找到线段吗?如:黑板边、课本边······教师让学生描述具体问题,并指出端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全)

四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人教版全)第一章:认识分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 分数的表示:分数线上面的数表示分子,下面的数表示分母。
3. 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能够正确识别和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1. 理解分数表示的含义,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分水果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来表示分得的份数。
2. 讲解:讲解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分类。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写法和比较的练习。
4. 应用: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分物品、计算分数等。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2. 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用分数来描述。
第二章:整数的乘法和除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整数乘法:将两个整数相乘的运算。
2. 整数除法:将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整数的运算。
三、教学重点:1. 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正确进行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1. 理解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2. 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整数乘法和除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2. 运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整数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千四百九十六┆
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联系:“2496”不论在个级还是在万级都读二千四百九十六。
区别: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时要添上“万”字,而个级上的数表示多少”1”,读数时就不读这个1。
5即时训练.
读一读:50000 180000 2350000 40000000
2、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教师板书:25000
老师:这是一个存折里显示的存款,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里有多少存款?这个数是几位数?(五位数)各个数位的名称是什么?各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分别是什么?
2 5 0 0 0
……万千百十个
位位位位位→数位
……万千百十个→计数单位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老师:以上所说的到的是我们过去学过的知识─万以内的数,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这就需要我们学习更大的数─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生回答探讨结果,并在自己的数位顺序表中填出新学习的数位以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2进一步向学生说明: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每4个数位为一级.最低一级是个级.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个级左边一级是万级,万级左边一级是亿级,并填写完整.
(5)认识“数值”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1题.
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数位顺序表,加深学生对数位排列顺序的数级划分的认识.
2.课本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堂总评
让学生自己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课题: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二)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课本第5页的第2及”做一做”,第8页练习一的第2~5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一课时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一)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课本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计数习惯。
3、体会大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备课修改栏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
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一个大数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1)投影出示例1图:
老师:13819000这个数有多大呢?
(2)计数单位的认识:
计数器上遮去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1一千一千地数,数到10个一千。
老师:10个一千是多少
学生: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
2一万一万地数,数到10个一万。
老师:10个一万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显示“十万”)
4、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在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
教学难点:
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的区别以及”位值”的理解。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以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
计数器、小卡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数。如:
学校里共有多少名学生?你家里没月收入大约是多少元?一年的收入大约有多少元?
3.培养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级中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媒体:
实物投影、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数位顺序表知识.
让学生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从个位起,第几位是万位?第几位是千万位?
(2)个级含哪些数位?万级含哪些数位?
(3)万级中各个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各是多少?
2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
24960000含两级的数,其中的”2496”在万级,”0000”在个级,2496是个级上的数。
3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
说说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6表示6个万9表示90个万
4表示400个万2表示2000个万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并在黑板上写出(或电脑显示)这个数的读法。
6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各数(可以画出分级线);
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
再在后面添上一个”万”字.
(3)两级的数的读法.写出6407000.
1引导观察6407000与24960000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个级的数的读法.
下面这些数怎么读:
54324000 2008 105 120 3025
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体会?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2。投影出示数位表:
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万万万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然后对照数位写上数字.
(1)个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
(2)万级的数的读法.写出24960000.
1先让学生尝试读法
3、在认数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受。
课时安排:
1、亿以内数的认识………………………6课时
2、数的产生………………………………1课时
3、亿以上数的认识………………………1课时
4、计算工具的认识………………………1课时
5、用计算器计算…………………………2课时
1亿有多大?………………………1课时
2、介绍主题图。
老师:2000年我国开展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现在老师提供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请同学们看看这几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人口数据。
(1)投影出示:(教科书第2页主题图)
(2)看了这些数据,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提的?
3、教学例1
教师:从同学们刚才尝试读数中,我们明白要想正确地读出这些大数,应该先了解掌握这些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现在,我们就先来学习这些知识点。
③同样方法认识百万、千万。
④认识亿的计数单位。
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千万位左边一位是什么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多少?
老师明确说明:千万位左一位是亿位,它的计数单位是亿。在计数器上显示”亿”。
(3)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4)认识数级.
1引导学生观察数位及计数单位的排列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