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知识点概括总结1.大数的认识:(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十万:10个一万;一百万:10个十万;一千万:10个一百万;一亿:10个一千万;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

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

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

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

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

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

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

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

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

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

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

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及定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及定义

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及定义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的部分概念及定义:
1. 四则运算:加、减、乘、除四种基本运算。

2.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3.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

4.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5.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6.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7.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加起来。

8. 除法的基本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9. 小数的定义: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10.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会发生变化。

11. 三角形:由三条边和三个角构成的几何图形。

12. 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13.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相对边平行。

14.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15.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两部分完全重合的图形。

16. 单位换算:例如1米=10分米=100厘米等。

17.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四年级数学上册的完整概念及定义,可查阅教材或教辅资料。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加法公式:a + b = c
2. 减法公式:a - b = c
3. 乘法公式:a ×b = c
4. 除法公式:a ÷b = c
5. 乘方公式:a的n次方= b
6. 开方公式:√a = b
7. 等于的概念:= 表示两边的值相等
8. 大于的概念:> 表示左边的值比右边的值大
9. 小于的概念:< 表示左边的值比右边的值小
10. 大于等于的概念:≥表示左边的值比右边的值大或相等
11. 小于等于的概念:≤表示左边的值比右边的值小或相等
12. 相反数的概念:-a = b
13. 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条带有正负数的直线,用来表示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14. 数字的分类:正数、负数、零
以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表》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公式和概念,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四年级数学的基本知识和运算方法。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docx

(完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docx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四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 10 个一万是十万,10 个十万是一百万,10 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 个一千万是一,10 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10 个一百是一千。

2、按照我国的数,从右起,每四个数位是一。

3、数位序表数⋯⋯万个千百十千百十数位⋯⋯万万万万千百十个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数⋯⋯千百十千百十位万万万万千百十个4、每相两个数位之的率都是10 的数方法叫做十制数法。

5、数,只是在每一的末尾加上“万”或“ ”字;每末尾的0 都不,其它数位有一个 0 或几个 0,都只一个“零”。

6、写数,万上的数都按照个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用0 来足。

7、改写“万”或“ ”作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 4 个 0 或 8 个 0 去掉加上“万”或“ ”字就行了。

8、通常我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 4 或比 4 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0;如果是 5 或比 5 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1、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

2、把段的一端无限延,就得到一条射。

把段的两端都无限延,就得到一条直。

段和射都是直的一部分。

形相同点不同点段有两个端点,有限(可以度量)射都是直的有一个端点,无限(不可以度量)直没有端点,无限(不可以度量)3、两点所有中,段最短。

接两点的段的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可以成一个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点,两条。

6、角的大小与两条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的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分成180 等份(平均分成180 份),每一份所的角就是 1 度的角。

“度”是量角的位,用符号“°”表示,如 1 度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点,,再看另一。

0 在内数内, 0 在外数外。

”9、大于 0°而小于90°的角叫角;大于90°又小于 180°的角叫角;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 1 周角 =2 平角 =4 直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公式大全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1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4C=4a面积=边长×边长S=a×a2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3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C=2(a+b)面积=长×宽S=ab4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S=2(ab+ah+bh)第 1 页共17 页(2)体积=长×宽×高V=abh5 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6 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s=ah7 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 圆形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1)周长=直径×∏=2×∏×半径C=∏d=2∏r(2)面积=半径×半径×∏9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第 2 页共17 页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单元复习:概念与公式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单元复习:概念与公式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6单元复习:概念与公式汇总-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概念公式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百万是一千万,10个千万是一亿。

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1、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数,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计数单位有: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且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

2、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分级,再从最高级读起。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和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和“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亿以上数的写法:(1)从最高级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2)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4、比较数的大小: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多个数进行比较大小时,要看清楚要求,别丢数。

可先把相同位数的数组成一组,然后逐一进行比较。

5、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万位后面4个0,写上“万”字。

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先分级,去掉亿位后面8个0,写上“亿”字。

6、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法。

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如:省略亿位后面尾数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尾数看千位。

7、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等等)……都是自然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概念归纳整理(打印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数学概念归纳整理(打印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一、认识数位顺序表1.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例如:个级、万级、亿级。

)2.个(一)、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等都是计数单位。

个级的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

万级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亿级的计数单位有:亿、十亿、百亿、千亿。

3.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个级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万级的数位有: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亿级的数位有: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5、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6、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7、从右边数起,第五位是万位;第六位是十万位;第七位是百万位;第八位是千万位;第九位是亿位;第十位是十亿位;第十一位是百亿位;第十二位是千亿位。

二、读数的方法1、读数时,先分级。

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例如:(2496¦0000)2、读数时,要从高位起,一级一级的往下读。

(要写大写数字。

)(一)亿以内数的读法(含有两级的数的读法)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二)亿以上数的读法1、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2、读亿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字;读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3、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上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写数的方法(一)、亿以内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是四位数。

)1、先写万级,再写个级;2、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占位。

(二)、亿以上数的写法(注意:一定要保证个级、万级都是四位数。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十个一千是一万,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十个一千万是一亿,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见到一个数,第一步先分级)。

数位不等于计数单位。

3.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百十千百十位位位位位位计数单位:亿亿亿亿万万万万千百十个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或几个,都只读一个“零”。

例如:一百二十亿三千六百万零三百。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来补足。

(先把亿和万圈出来)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或8个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9.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0.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至今还在使用,一个上珠表示一个五,一个下珠表示一个一。

计算器是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当今世界最快的计算工具是计算机。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1.米、分米、厘米、毫米是长度单位。

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面积单位,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不能比较。

2.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3.测量土地的面积,用公顷作单位。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3.1.1公顷=平方米。

1平方千米=xxxxxxx平方米=100公顷。

4.一个指甲盖约等于1平方厘米,一张邮票约等于1平方分米,课室一块地砖约等于1平方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
四( )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
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
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

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3、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
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

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
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

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
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
也扩大N倍。

(N为非0自然数)
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

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
变。

(N为非0自然数)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与梯形
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2、画平行线应先放三角尺,再放直尺,平移三角尺。

(一画线;二靠尺;三平移;
四画线)
3、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
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4、画垂线应先放直尺,再放三角尺,平移三角尺。

5、点到直线之间垂直线段最短。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两条平行线之间所有的垂直线段的长度相等。

7、有2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8、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边:有两组对边,对边平行且相等。

(2)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得180°,而4个内角和等于360°。

9、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性,易变形。

10、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1、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
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

12、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特征:只有1组对边互相平行。

13、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
腰。

从上底的一点到下底的垂直线段是梯形的高。

14、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15、平行四边形、梯形都有无数条高。

16、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哪位商写在哪位上。

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不
够减)要调小,试商小了(余数大)要调大。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5、商的变化规律:
A.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反而要除以
(或乘)相同的数。

B.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6、商不变性质: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7、混合运算
A、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
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B、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