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法对动态硫化PP_EPDM中PP_EPDM共交联结构的研究

合集下载

PP/EPDM共混物光稳定性研究

PP/EPDM共混物光稳定性研究
( o eeo P l e Si n n . h t eK yt b o P l e t a n . Scu nU i  ̄ t ,C eg u6 0 6 ,C ia C l g f o m r c.ad E g , eS t e a .f o r e l E g , i a n e i l y r a r y Ma r s m i h v y h n d 10 5 h ) n
D 、S M和力学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E D MA E P M能在一定程 度上提高 P P的光稳定性 ,抗氧剂和紫外 吸收剂 的加入
又 能进 一 步 提 高 P 及 其 共 混 物 的光 稳 定 性 。 P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 一丙烯 一二烯三元共 聚物 ;共 混物 ;光 稳定 性
Ab ta t Th h t sa i t fP sr c : e p oo tb l y o P/E i PDM ln s su id b a s o V ra it n, e p cal h b e d wa td e y me n fU i dai r o s e ily t e
f c fdfe e tIa Sfa t n fE e to i r n / S r ci s o PDh tsa i t fP l o a d te e cs o nixd n n a s r e n t eP oo tbl y o P/ i E PDM ln swee su id. Th h g s o h u f c co tu t e a d p o ete fPP PDM ln s smpe be d r td e e c a e ft e sra e mirsr cur rp riso /E n n be d a ls b f r d atrUV eo e a f n e n r h r trz d b sn ih p e s r a i ay r e mee , g wee c aa eie yu ig hg rs u ec pl r h o tr DMA, EM d me h n c l S n a ca -

PP共混改性综述

PP共混改性综述

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材料改性原理及技术论文论文题目:PP共混改性的概述提交论文时间:2018年 12月5日目录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 (4)1.改进PP耐低温冲击性 (4)1.1 PP/EPR、PP/EPDM (5)1.2 PP/SBS (5)1.3 PP/POE (6)1.4 PP/POE/PE (7)2.改进PP透明性 (9)2.1基体树脂的选用 (9)2.2成核剂的选用 (10)2.3成核剂用量的确定 (10)2.4其他助剂对透明性的影响 (11)2.5挤出工艺温度的影响 (11)2.6聚丙烯透明改性后的典型性能分析 (12)3. 改进PP着色性 (12)3.1工艺路线确定 (12)3.2结果与讨论 (13)4. 改进PP亲水性 (13)4.1 亲水助剂 (14)4.2 共混体系相容性 (14)4.3 其它工艺条件 (15)4.4 共混对聚丙烯其它性能的影响 (15)5. 改进PP抗静电性 (15)5.1实验试剂 (16)5.2核一壳结构聚苯胺粉末的制备 (16)5.3聚丙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制备 (16)5.4测试 (16)5.5 结果与讨论 (16)参考文献 (17)第二章PP的共混改性聚丙烯 ( PP)是由丙烯聚合而得到的高分子化合物。

由于其原料丰富, 合成工艺比较简单, 与其他通用热塑性塑料相比, PP 具有相对密度小、价格低, 并有突出的耐应力、开裂性和耐磨性, 近年来发展迅速。

它是通用热塑性塑料中增长最快的品种, 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成为塑料中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 但聚丙烯也存在低温脆性、机械强度和硬度较低、成型收缩率大、易老化、耐温性差等缺点。

为了长期使用并扩大应用范围, 需对聚丙烯塑料进行改性。

PP改性的主要方法有化学法(共聚、交联、接枝)和物理法(填充和共混)。

国外对接枝等化学改性法研究较多,而且总的来说,化学改性法难度大,对经济技术等要求较高,所生产的树脂牌号较少,满足不了工业上对材料的高抗冲需求,而共混法工艺简单,经济实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PP-EPDM-SEBS三元体系的动态硫化研究(二) 过氧化物交联体系

PP-EPDM-SEBS三元体系的动态硫化研究(二) 过氧化物交联体系

PP/EPDM/SEBS三元体系的动态硫化研究(二)——过氧化物交联剂对性能的影响阳范文陈晓明(广州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广东广州510182)摘要:本文系统研究过氧化物交联剂对PP/EPDM/SEBS动态硫化弹性体性能的影响:随着交联剂用量增加,材料的拉伸强度和MI增加,断裂伸长率和撕裂强度降低大;压缩永久形变呈现先降低然后略有增加的变化趋势,当交联剂用量为8phr时达到最小值(70℃和125℃分别为21.9%和28.6%),比未添加SEBS时分别降低12%和23.1%,复配SEBS对弹性改善效果明显;表观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呈现剪切变稀现象,动态硫化后的表观粘度比未硫化时有明显降低。

采用过氧化物动态硫化所得产品中检测不到卤素和重金属,符合无卤化和绿色环保要求。

关键词:聚丙烯、EPDM、SEBS、动态硫化、过氧化物交联剂Research on PP/EPDM/SEBS Dynamic Vulcanization (2): The Effectof Peroxide Content on PropertiesYang Fanwen Chen Xiaoming(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182)Abstract:The effect of peroxide content on properties of PP/EPDM/SEBS dynamic vulcanization was studied. With increase of peroxide content, tensile strength and melt flow index (MI) increased,elongation and tear strength decreased, compression set first decreased then increased. The vulcanization with 8phr peroxide was characterized with excellent compression set,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21.9%at 70℃and 28.6%at 125℃.It was lower about 12% and 23.1% than that without SEBS, which showed SEBS had good effect on elastic recovery. The viscosity of vulcanization decreased with increase of shear rate,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with shear thinning. The viscosity of vulcanization was lower than un-crosslinked blend. Halogen and heavy metal of product was not detected, which could meet non-halogen and environment friendly requirement.Keywords: Polypropylene, EPDM, SEBS, Dynamic Vulcanization, Peroxide Crosslink Agent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TPV)具有加工简单、使用方便、节能环保等优点,在车用密封中的应用日益广泛[1-3]。

DSC法计算环烷油在PP/EPDM中的分配系数

DSC法计算环烷油在PP/EPDM中的分配系数
h r pa i E a t r T emo l t ls me s c o
P/ P M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 (P )具有优 PED TV
异 的耐臭氧老化 性 、电 绝缘 性 以及 良好 的加 工 性 能 , 国外 已有成熟 的工业 化 产 品如 A S公 司的 Sn pee E at rn, o
peerdfrteE D p aea d as xs di P D ae rfr P M h s l e i e P h . e oh n o t n s
K y od :E yeep y n-i eMoo e E D ;P ;D nm cV l i tn ew rs t l —mpl ede nm r( P M) P y a i u a z i ; h n e n c ao n
关系【2 l ,等方 面着手 ,而事 实上,在 T v加工 过程 P 中,使用 了大量 的填充 油,这些 油的存在 及它们在
P 相 与 E D 相 中 的分 布 情 况 将 会 影 响 动 态 硫 化 之 P PM
前的微观结构及动态硫化后的产品性能I4。 3J , 本文采用 D C方法 ,考察 了动态硫化 之前环烷 S 油在 P 相与 E D P P M相中的分布情况。根据环烷油对
维普资讯
塑 料 工 业

第 3 卷增 刊 5
20 年 6月 07
20 ・ 9
CHI L S 1 NDUS NA P 1 CS I TRY
D C法计算环烷 油在 P / P M 中的分配系数 S PE D
雷彩 红
( 东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 院 ,广东 广州 500 ) 广 10 6
C l lt n o s ̄b t nC e ceto p te i Oi i P E D b C ac ai f t u o of i f u o Di i i n Na hh nc lnP / P M yDS

剪切作用对PP_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剪切作用对PP_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

剪切作用对PP/EPDM共混物性能的影响杨 其 黄亚江 毛益民 曾邦禄 王鹏驹(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成都 610065) 摘要 研究了聚丙烯/(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PP/EPDM)共混物动态硫化过程中,剪切作用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改变密炼机转子转速,得到了一系列PP/EPDM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小角激光散射技术对试样进行微观分析。

结果表明,不同转子转速对应于不同形态结构;剪切作用有一最佳值,对应于EPDM增韧PP的效果最佳;剪切作用对其拉伸强度影响不大。

关键词 聚丙烯 (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 剪切 动态硫化 力学性能 动态硫化聚丙烯(PP)/(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共混物是增韧PP最成功的范例,具有韧性好、质量轻、价格低、综合性能优良及易成型加工等优点[1~3]。

所谓“动态硫化”是指在PP与EPDM共混过程中加入硫化剂,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完成硫化。

在动态硫化过程中,EPDM中的二烯上的双键被化学交联剂打开,形成具有反应活性的EPDM链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再进行链增长反应,形成交联的EPDM,并在高温、高剪切作用下不断地被剪碎、拉断,形成较小的颗粒分散于PP连续相中[4,5]。

PP/EPDM共混物的动态硫化是一个集物理熔融共混、化学引发交联和剪切细化分散为一体的复杂过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除取决于组成、组分性能和化学交联体系外,还与加工工艺有关[6]。

但现有的研究中绝大多数集中在组分配比、组分的相互影响、硫化体系、第三组分(如填料等)等方面[7~10],而研究工艺条件却很少见[11~13]。

对聚合物共混物而言,在聚合物组分选定之后,其在加工中形成并保留(冻结)在制品中的相结构将决定着制品的使用性能。

剪切是影响聚合物共混物相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开展剪切条件下聚合物熔体(流体)相结构形态及其对制品性能影响的研究,掌握其变化和控制规律及其对制品性能影响的关系,是实现高分子材料性能设计、充分发挥材料潜在性能的必要条件,也是开发新的成型方法和理论的基础[14,15]。

高流动性高韧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

高流动性高韧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

材 料高流动性高韧性PP共混体系的研究吕英斌 杨军忠(洛阳石化总厂研究所,洛阳471012)摘 要本文采用三元乙丙胶(EPDM)和增韧母料对PP进行共混增韧改性,同时采用降温母料提高体系的流动性,还探讨了LDPE、LLDPE、H DPE和马来酸酐接枝物等对体系性能的影响。

运用扫描电镜(SE M)和偏光显微镜对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结晶状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探讨了微观结构、结晶情况与共混物力学性能以及流动性间的关系。

关键词:聚丙烯 高流动性 增韧 共混0 前言随着聚丙烯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用户对材料的性能要求日益提高。

为提高加工效率及产品的质量,一般加工厂家都要求聚丙烯专用料除具有较高的韧性外,还要兼具较高的流动性。

以高流动性、高韧性PP共混体系为研究目标,考察了三元乙丙橡胶、增韧剂、降温母料等对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由于增韧剂的加入,极大地改善了乙丙胶与PP的相容性,微观结构明显细化,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流动性也很好。

结果得到的高流动性、高韧性PP改性材料可用于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中。

1 实验部分111 主要原料聚丙烯(PP),牌号F2401,洛阳石化总厂;三元乙丙橡胶(EPDM),进口(注:为颗收稿日期:1999-06-04粒状);增韧母料,自制;LDPE,牌号1C7A,北京燕山石化总厂;LLDPE,牌号LL0209AA,盘锦天然气化工厂;H DPE,牌号DM D7006A,齐鲁石化公司;马来酸酐-苯乙烯接枝物(MS),自制。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双螺杆挤出机,成都科强机械厂产;螺杆式注塑机,CWI2160型,台湾产;毛细管流变仪,Rheomex252型,德国Haake公司产;密炼机,Rheomix600型,德国Haake公司产;悬臂梁冲击试验机,美国Atalas公司产;熔体流动速率仪,美国Atalas公司产;万能电子试验机,英国Instron公司产; 113 测试标准悬臂梁冲击试验按G B1843—80测试;拉伸性能试验按G B/T1040—92测试;熔体流动速率试验按G B3682—83测第13卷第11期1999年11月中 国 塑 料CHINA P LASTICSV ol13 N o11N ov1999试;114 实验步骤其他助剂降温母料EPDMPP 混合挤出造粒制样性能测试图1 实验步骤2 结果与讨论211 三元乙丙橡胶对共混物的影响按照表1所示的配方体系研究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 )在降温母料的存在下对PP 的流动性、韧性的影响。

EPDM_PP热塑性弹性体的新进展

EPDM_PP热塑性弹性体的新进展

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新进展X肖汉文黄世强刘少波(湖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武汉430062)摘要综合介绍了动态全硫化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硫化体系、结构、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应用和市场前景。

关键词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动态硫化热塑性弹性体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TPEs)具有传统橡胶的性质,又能用热塑性塑料加工设备进行加工。

EPDM/PP TPEs由于在原料、性能及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其发展较快。

它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发展阶段:(1)EPDM和PP共混形成简单的共混物,在早期文献中,简单共混物称为热塑性聚烯烃(T PO);(2) EPDM和PP经动态硫化后形成的EPDM/ PP的硫化胶(TPVs),在以前有些文献中,也将硫化胶称为弹性体合金(EAs)。

简单共混物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自动态硫化技术发明以来,EPDM/PP TPEs取得了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大的发展。

动态硫化技术首先由W.K.Fisher在1972年提出[1,2],他通过控制硫化剂用量制备了动态部分硫化的EPDM/PP TPEs,1975年A.Y.Coran,B.Das and R.P.Patel[3]将EPDM相完全硫化得到了动态全硫化EPDM/PP TPEs,这样得到的EPDM/PP TPEs的综合性能有较大的改善, S.Abdou-Sabet和M.A.Fath[4]于1977年使用酚醛树脂硫化剂,采用动态全硫化的方法制备了这类TPEs,这类TPEs综合性能大为改善。

本文以此技术为基础,从5个大的方面对这类TPEs进行综合评述。

1EPD M/PP TPEs的制备制备这类TPEs的成败关键是形态结构和橡胶相粒径的控制方法和手段。

A.Y. Coran[]5,张中岳[6]和耿海萍[7]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

EPDM和PP在硫化之前先熔融混合,熔融温度必须高于PP的熔点,待EPDM 和PP熔融混合均匀后,加入硫化剂进行动态硫化,在这一过程中,对熔体剪切应该是强而持续有力的,这对此类TPEs理想的形态结构和橡胶相粒径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填充改性现状

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填充改性现状
颗粒较大。7 年代后期,AY Cr n 吨和 P O ..oa I 】 . 。 P t r 在动态 部分硫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 ael 发展,用动态完全硫化的方法得到了性能更
为优 良的热塑性弹性体 。 国 Mna t 公司 美 o sno
二 填料填充现状
2 1硫酸钙品须填充 .
同传统短纤维增强相比,无机 晶须由于
维普资讯
・ 2 O・
《 东 橡胶 》 2 0 广 6年 第 5期 0
动态硫化 ED/P PMP 共混型热塑性
弹性体填充改性现状
胡 长存 , 鲁 渭华
( 华南理工 大学材料科 学与工程学院 ,广州 广东 5 04 ) 16 1

要:热塑性弹性体 ,尤其是动态硫化 E D/P P MP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发展迅速 ,应 广泛。 本文主要介绍 了几种填充改性动态硫化ED/P PMP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方法。
三元乙丙橡胶 (P M /聚丙烯 (P 热麴 ED) P)
性弹性体 (P ) T E 的研究始于本世纪 6 O年代。
16 年,AMG le 等人 [ 出了部分动态 92 ..e lr 1 1 提
硫化共混法 ,但是此方法不易得到低硬度热 塑性弹性体。后经美国 U r a n o l公司的 i y
性 体多为苯乙烯类嵌段共聚物、 聚酯类、 聚氨 酯类或简单橡塑共混物。这类热塑性弹性体 存在着诸如强度 、 耐热性 、 耐老化性、 耐化学 稳定性欠佳等缺点,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复合
合材料的拉仲强度提高了 2% 一3 %,预处 5 5 理的聚酯短纤维制备 的复合材料 的拉仲强度
比未处理者提高了 2 % 一4 %,具体数据如 7 5
材料的主要性 能。动态硫化共混型热塑性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1
实验部分
PP ( T 300 ) , 熔 体 流 动 速 率 为
1 . 1 主要原料 3. 5 g#10min- 1 , 上 海 石 化 股 份 公 司 产 品。 EPDM( 4450) , 第三单体为亚 乙基降冰片稀 , 韩国产品。交联剂 A 、 溶剂及其它助剂, 均为 分析纯、 市售。 1 . 2 材料配比 简单 共 混 物 ( 用 U 表 示, 下 同 ) : PP/
第 13 卷第 7 期 1999 年 7 月




CHINA PLASTICS
Vol113 No 7 Jul 1999


DSC 法对动态硫化 PP/ EPDM 中 PP - EPDM 共交联结构的研究
吴 唯
( 华东理工大 学石油化工学院 , 上与正常 PP 分子在结晶与熔融特征及其对外因素响应上的差 异, 采用 DSC 分析方法 , 研究了动态硫化 PP/ EPDM 中 PP - EPDM 共交联结构 。结果显 示在动态硫化 PP -EPDM 的熔融 DSC 曲线上约 150 e 处出现一新的熔融峰 , 改变结晶 速率或 DSC 测试程序, 可发现形成这一新峰的化学结构具有强烈的结晶滞后性 , 而 简单共混 PP/ EPDM 的 DSC 曲线上始终未出现类似新峰。 结合化学反应理论、 DMA 试验以及 SEM 结构观察, 证明该新峰即为 PP - EPDM 共交联分子的结晶熔融峰, 由此 证实动态硫化 PP/ EPDM 中确实存在 PP 与 EPDM 的共交联反应。 关键词 : 差示扫描量热法 共交联 动态硫化 聚丙烯 三元乙丙橡胶
尽管种种迹象显示动态硫化后体系中
有该 共 交 联 结 构存 在 , 但 由 于 EPDM 与 PP
收稿日期 : 1999- 01- 20
1999 年 7 月




19
EPDM/ 交联剂为 80/ 20/ 0; 动态硫化物 ( 用 V 表示 , 下同 ) : PP/ EPDM/ 交联剂为 80/ 20/ 3, 其 中交联剂指含有交联剂 A 及其 它助交联剂 等的交联剂体系。 1. 3 动态硫化物制备 EPDM 粉碎成与 PP 粒径相仿的粒状物, 按实验规定的配比、共混工艺及其条件 , 对 各原料先预处理 , 再搅拌预混合, 然后在日 本产双螺杆挤出机上动态硫化或简单共混, 并挤出造粒。上述粒料经 80 e 干燥 2 h 后, 在德国产螺杆式注塑机上注射成标准测试样 条。 1. 4 性能表征 用美国产 PERKIN ELMER DCS7 热分析 仪进行, 平均取样量为 2. 829 mg 。分析程 序除文中特别说明, 均按下列三步进行 : ¹ 消除热历史: 从 0 e 以 10 e #min- 1 升温至 200 e , 在 200 e 停留 2 min; º 结 晶: 从 200 e 以不同的速率 ( 标于各 DSC 图 ) 降温 至 0 e , 在 0 e 停留 2 min; » 熔融 : 从 0 e 以 10 e #min
径 0. 614 L m, 总体标准差 0. 387 L m 。形成这 种形态主要原因是 EPDM 边交联边被共混剪 切作用撕裂、细化和分散 , 但根据共混聚合 物相容性越好就越容易相互扩散, 分散相相 畴越小 的原 理, 上 述 结果 中不 排除 由 PP EPDM 共交联结构使两相相容性提高所起的 作用。 2. 3 PP -EPDM 共交联结构的 DSC 分析
0
前言
由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发展而来的动态
链结构很相似 , 因此始终未能有效地予以研 究证实。 本文采 DSC 方 法, 从 该材料 连续 相 PP 的强结晶性质入手 , 通过对化学结构不同, 但 仍具结晶能力的 PP 大分子在聚集态变化( 结 晶, 熔融) 特征、 以及这种变化对外界因素的 响应差异的对比和分析, 研究并证实了动态 硫化 PP/ EPDM 中 PP - EPDM 共交联结构的存 在。
1. 4. 1 DSC 分析
升温至 200 e 。测试过程在氮
气保护下进行。 1. 4 . 2 动态力学试验 用美国 Rheometric scientific 动 态力学测 试仪进行, 试样规格为 40 @ 10 @ 4 mm, 振动 类型为扭转 ( Torsion) , 扭角 0. 09b( n= 4) , 振 动频率 1 Hz, 试验温度为 - 130~ 150 e , 升温 速率 3 e #min 行。 1. 4 . 3 扫描电镜观察 用英国产 Cam scan cs24 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 进行, 试样事先经 - 20 e 冷冻 20 h 后 快速冲断 , 断口表面镀 Au - pd 金属层处理。 1. 4 . 4 冲击试验 用德国产 Zwick 冲击试验机 , 按 ISO 179 测试材料的低 温 ( - 30 e ) Charpy 冲 击强度 ( 无缺口) 。按 ISO 180 测试材料的室 温 Izod
1999 年 7 月




21
选用 DSC 方法研究 PP -EPDM 的共交联 结构 , 是根据发生共交联的 PP 分子的结晶性 将不同于未发生共交联的 PP 分子这一聚集 态变化的 差异。因此 , 下 面的 各项 DSC 研 究, 主要在 PP 的结晶和熔融温度附近进行。 2. 3. 1 纯 PP、 EPDM 和 DSC 特征 由图 3 纯 PP 和 EPDM 的 DSC 曲线可知, 纯 PP 约在 115. 6 e 出现玻璃化转变 ( T g ) , 熔 点( T m) 为 163. 9 e 。而由于 EPDM 的 T g 处 于室温以下 ( 见图 1) , 它又是较典型的无定 型 聚 合 物, 因 此 其 DSC 曲 线 从 室 温 直 到熔化前始终比较平坦, 不显示结晶的熔融
- 1
。测试过程在氮气保护下进
20
DSC 法对动态硫化 PP/ EPDM 中 PP_EPD M 共交联结构的研究
种共交联反应是在体系不断共混剪切中通过 频繁的界面更新进行的 , 所以虽然 PP 被引 发的几率大大低于 EPDM 的被引发, 而且即 使被引发后也仅有部分发生共交联 , 但所生 成的 PP - EPDM 共交联结构在 体系中的分布 却极其广泛。因此从化学反应理论上看, 动 态硫化中 PP 与 EPDM 具有发生共交联反应 的可能。 2. 2 . 2 动态力学试验结果 由图 1 所示的动态力学损耗模量 - 温度 曲线可以发现, 由于 PP 与 EPDM 具有一定 的相容性, U 和 V 两条曲线上对应于 PP 玻 璃化转变的峰值温度都朝低温 ( 即 EPDM 的 T g) 方向偏移 , 其中曲线 U 的偏移量为 7. 66 e , 而曲线 V 的偏移量则达 16. 56 e , 即 V 的偏移量是 U 的 1. 16 倍, 说明动态硫化后, 体系中 PP 与 EPDM 的相容性得到了较明显 的提高。根据嵌段共聚物 ( A -b - B) 或接枝共 聚物 ( A- g- B ) 对由 聚合 物 PA 和 聚合 物 PB 组
- 1
冲击强度。
2
2. 1
结果与讨论
动态硫化与简单共混 PP/ EPDM 增韧
效果比较
表 1 PP、 简单共混与动态硫化 PP/ EPDM 的冲击强度
试验类型 Charpy( - 30 e ) / kJ#m - 2
- 1
PP 10. 46 19. 60
简单共混 动态硫化 57. 23 89. 85 81. 18 309. 5
( a) 纯 PP
( b) 简单共混
( c) 动态 硫化
图 2 PP、 简单共混与动态硫化 PP/ EPDM 断面形貌 SEM 照片
由图 2 两种 PP/ EPDM 的断面结构可见, 与简单共 混物相 比, 动 态硫化 PP/ EPDM 中 EPDM 分散颗粒 ( 即断面上的空 洞和球形突 出物 , 是试样于 - 20 e 受冲击时仍处于高弹 态的 EPDM 被侧向快速拉断所形成) 的粒径 变小, 粒度均匀性 和颗粒分 布均匀性 提高。 经用 统 计 法 处 理 , 结 果是 : U 的 平 均 粒 径 1. 258 L m, 总体标准差 1. 075 L m; V 的平均粒
峰。由此证明 , 在 PP 的结晶和熔融温度附近 对 PP/ EPDM 进行的 DSC 测 试, 所 反映的仅 是 PP 分子的结晶和熔融行为。 2. 3. 2 动态硫化和简单共混 PP/ EPDM 熔 融 DSC 曲线的差异 图 4 显示, 两种 PP/ EPDM 分别经相同的 条件消除热历史并结晶后, 其熔融 DSC 曲线 却存在差异。其中最明显的是动态硫化 PP/ EPDM 曲线上约 149. 4 e 处出现了一个新的 熔融峰 ( 用 Tcm 表 示 ) , 相对于 T m , 这一熔融 峰较小 , 而简单共混 PP/ EPDM 及纯 PP 曲线 上都不呈现这一对应的小峰。由于这一新出 现的熔融峰温度低于体系中 PP 的 T m , 因此 推测这一新峰是部分 PP 分子在接上了某种 有碍于其在结晶过程中分子重排的其它分子 后, 所导致的结晶不完善、 结晶结构松散, 从 而使熔点下降所为 , 对动态硫化 PP/ EPDM 体 系而言, 最有可能就是 PP -EPDM 共交联分子 结晶的熔融峰。 2. 3. 3 不同降温速 率下结晶 的 PP/ EPDM 的熔融 DSC 曲线特征 假如上述新 峰确是 PP - EPDM 共交联分 子的结晶熔融峰, 则由于 PP 在与本身既无结
硫化技术, 近年来在三元乙丙橡胶 ( EPDM) 对 聚丙烯 ( PP) 的增 韧性研究中也 取得了可喜 的 进 展, 许 多 研 究 结 果 证 实, 增 韧 型 PP/ EPDM( 即 EPDM 含量较少) 的增韧效果, 动态 硫化物明显优于简单共混物
[ 1、 2]

由于须防止增韧 PP 加工流动性的下降, PP/ EPDM 的动态 硫化通常采用 有机过氧化 物作交联剂 , 因此, 交联剂在引发 EPDM 交联 的同时 , 很有可能也会 引发 PP 产生 链自由 基, 从而出现 PP 的降解以及 PP 与 EPDM 的 共交联等副反应。PP 的降解反应已通过对 共混 扭 矩和 熔 体 流 动 速 率 等的 测 试 被 证 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