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方法研究
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

试论土木工程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摘要: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认识,本文主要针对混凝土裂缝的种类和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和探讨,并从理论设计、材料选用及施工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可供工程技术同行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原因;措施abstract: the causes of concrete cracks in engineering was more, also more complex,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awareness of concrete crac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ypes of concrete crack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concluded and discussed, and from the theory of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ntrol a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for engineering reference. keywords: concrete; crack; measures中图分类号:tu757.4引言:混凝土是一种由砂石骨料、水泥、水及其他外加材料混合而形成的非均质脆性材料。
由于混凝土设计、施工和本身变形、约束等一系列问题,在硬化成型的过程中容易产生裂缝。
部分裂缝只是影响结构的外观,为无害裂缝。
但是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作用下,不断产生和扩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钢筋腐蚀,使混凝土的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很复杂,据其产生的具体原因可以概括分类如下:1.与结构设计及受力荷载有关的:超过设计荷载范围或设计未考虑到的作用;地震、台风作用等;构件断面尺寸不足、钢筋用量不足、配置位置不当;结构物的沉降差异;次应力作用;对温度应力和混凝土收缩应力估计不足。
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指南最新

钢筋混凝土裂缝控制指南最新
1. 引言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裂缝,如果不加以适当控制,裂缝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防水性和耐久性。
本指南旨在为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提供最新的裂缝控制方法和技术,以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
2. 裂缝产生的原因
- 塑性收缩
- 温度变化
- 荷载作用
- 施工质量问题
- 设计缺陷
3. 裂缝控制措施
3.1 设计阶段
- 合理布置钢筋
- 预留伸缩缝
- 选用适当的混凝土配合比
- 考虑温度应力
3.2 施工阶段
-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
- 控制混凝土初凝时间
- 采取有效的湿养护措施
- 合理安排施工缝
3.3 使用阶段
- 定期检查和维修裂缝
- 采取补强加固措施
- 防止结构过载
4. 新型裂缝控制技术
- 纤维增强混凝土
- 自愈混凝土
- 智能混凝土
5. 结语
裂缝控制是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安全和耐久性的关键。
通过采取全面的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的控制措施,并运用新型裂缝控制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裂缝对结构的影响。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措施

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措施首先,在土木工程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
地质勘察可以确定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合理确定地基处理方式,并选取合适的结构型式,以提高整个工程的抗裂性能。
其次,在土木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合理的施工工艺。
施工过程中,应控制土体沉降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起的过度应力集中。
对于基础层土体,可以采取预压技术,通过增加地表载荷,减小地下土体的沉降,达到均衡沉降,减小裂缝的产生。
对于陡坡或山体挖方工程,应采取防护措施,如加装支撑结构、喷浆加固等,以防止坡面滑动和坡体开裂。
对于施工中遇到的软基处理,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桩基加固、挤浆处理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抗裂性能。
此外,在施工中,应加强质量控制和验收。
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和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减少施工中出现的误差。
在施工过程中,应及时监测和记录施工的各项关键参数,如土体沉降、地下水位、结构变位等,及时处理和调整措施,防止裂缝的产生或扩大。
同时,要注意对施工中使用的材料进行合理的配合和检测。
对于需要使用钢筋的部位,要进行钢筋的验收和质量检测,确保钢筋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混凝土浇筑,要控制水灰比,避免过水或过浆引起的裂缝。
最后,在土木工程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
定期巡检和保养,维护施工后的土木工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以防止裂缝的进一步扩展。
定期清理和检查排水系统,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维护和保养,以防止地下水的渗漏和积聚造成的土体软化和裂缝产生。
对于特殊情况下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如拱坝、隧道等,应定期进行结构检测,及时处理和修复。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施工中裂缝处理措施包括合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施工工艺优化、质量控制和验收、定期的维护和检修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每个环节都采取合理和科学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处理裂缝,提高土木工程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摘要: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今土木工程几乎已经成为了最火热的行业,但是,在土木工程施工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近年来混凝土裂缝现场不断呈现,不仅给建筑带来损伤,破坏建筑结构,同时还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就对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工程项目最重要的就是质量问题,这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而最根本的源头在于材料的选择,就是筛选混凝土的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的建设结构要把握好,也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对于出现技术上的问题,如裂缝,更要谨慎处理,有专业的工作人员和专业知识储备。
1、引起混凝土裂缝的常见原因1.1建筑项目的工程设计方面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质量控制的先导因素是工程设计,在进行工程设计环节时,如果不对建筑特征有针对性地分析、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都会给工程设计工作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工程设计工作时,还需要对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和建筑材料有全面了解,否则,就有可能在工程参数或是构件尺寸等方面出现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在工程设计元素中,不光混凝土本身设定的强度等级等属性会产生影响,同时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建筑构件、建筑物的形态均会对裂缝控制产生一定的影响。
1.2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引起温度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存在直接的关系,由于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施工工作都是在露天的情况下实施的,所以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正式开始混凝土结构建造工作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施工质量加以保证。
在实施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的时候,往往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样就会导致混凝土内外结构形成一个温度差异,最终会出现温度应力。
如果温差不断的增加,温度应力也会随之不断的提升,在达到一定的范围的时候就会引发混凝土裂缝的情况。
如果外部环境气温波动较大,势必会对混凝土表层温度产生不良影响,也会导致裂缝情况的发生。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姚碧杨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姚碧杨发布时间:2021-10-05T02:18:19.688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8期作者:姚碧杨[导读] 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之一。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然而在目前的混凝土的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现象,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强度。
身份证号:4209211991XXXX4831 湖北武汉 430000摘要:近年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我国的建筑工程行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建筑工程施工环节,混凝土是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之一。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也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然而在目前的混凝土的施工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现象,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性和强度。
鉴于此,文章对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裂缝成因;处理技术1土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类型及成因1.1温度裂缝当温度出现变化的过程中,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情况。
施工现场受到周围自然环境因素影响。
例如,北方季节性变化温差较大或大西北地区早晚温差变化幅度较大,这类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因为热胀冷缩因素出现裂缝。
尤其是在进行一些大型建筑施工建造过程中,这类建筑建造工期较长,如果相应管理人员对热胀冷缩没有提前作出预防,便会导致混凝土因比例不合理,不协调情况导致内部出现大量气泡,再加上周围环境温差较大,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便会出现混凝土表面开裂的情况。
1.2养护问题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缝隙的情况,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施工管理人员就应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内部和表面的养护作业。
因为,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其内部仍然具有大量水分。
这些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当中出现大量毛细孔。
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方法

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方法研究摘要:目前,土木工程建设的规模日渐扩大,结构形式日趋复杂,施工工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在这种形势下,工程结构的裂缝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结构物的裂缝是普遍性的技术难题,它的诊治问题也正引起业界的关注。
近年来裂缝问题日趋增多,这己影响到生活和生产,并困扰着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土木结构;裂缝;方法1、引言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
建筑结构在使用状态下允许出现裂缝,结构建筑影响混凝土裂缝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混凝土材料的收缩性能,混凝土的变形模量、抗拉强度以及徐变等力学性能,但是不能超过结构裂缝的最大间距,(如表1)所示,超过最大间距的裂缝,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在美观,实用等方面,甚至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在地震作用下容易最先发生破坏,以至于倒塌。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土木工程结构中裂缝的控制的相关方法,为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者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2、影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因素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变形作用,如温度变形、收缩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变形等多因素,此类裂缝占全部裂缝的80%以上。
对于变形作用引起的裂缝控制研究还很不成熟,缺乏相关规范及规程,它涉及结构设计、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材料质量、环境状态等诸多因素,特别是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发展,使得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难度大大增加。
3、混凝土结构控制裂缝的方法3.1合理设计结构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处外横墙宜与内横墙拉通对齐,并肩在凹口处边缘设置拉粱,其戳面及配筋不宜太小、;凹口周边楼板宜适当加厚并加强配筋,宜考虑该处楼板负筋拉通,使能抵抗在此处集中的温力及混凝土收缩应力。
由于建筑标准对通风、采光、日照、明厅、明卫的要求,因此建筑平面不规则,凹凸布局比较普遍。
土木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土木建筑墙体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摘要:墙体裂缝对各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其中墙体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大。
这将导致人们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
因此,我们应重视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墙体出现裂缝。
关键词:工程;墙体裂缝;成因;预防措施前言墙体裂缝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甚至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和解决墙体裂缝问题。
1墙体裂缝1.1基础设置不均匀引起的裂缝建筑物完工后,基础下沉到一定程度,但如果在施工初期基础不均匀,建筑物完工后,会导致承载压力过大,导致地下基础不断下沉,导致墙体破坏。
如果产生更大的张力,这将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一般来说,这些墙体裂缝从墙体底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使墙体裂缝越来越大。
一般来说,这些裂缝通常不会在建筑物竣工后很长时间内出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的数量和宽度逐渐增加。
1.2温度系数温度也是导致墙体开裂的关键因素。
如果我们不考虑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墙体表面就会出现裂缝。
温度裂缝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裂缝之一。
它们经常出现在不同材料的切割区域。
众所周知,每种材料都具有物理性质。
由于热膨胀和冷缩的物理性质,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建筑结构系统中使用的材料发生变化,或者由于施工期间的温度变化,导致建筑墙体表面隔热措施失效施工过程。
这会导致材料不断上升和收缩,从而导致墙体出现裂缝。
此外,在凝固和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但热量无法释放,只能在墙体内外持续累积,导致墙体内温度与墙体表面温度之间存在差异。
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拉伸应力。
在拉应力作用下,墙体逐渐开始产生裂缝并相应扩展。
此外,冷却过程中会出现裂纹,这是由部件因素引起的1.3其他原因引起的墙体裂缝在选择墙体材料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材料不合格,导致墙体漏水,外墙的水泥块会产生湿胀和干缩。
如果砌块干缩严重,墙体会产生裂缝。
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施工管理松懈和在施工过程中随意选择材料,墙体出现裂缝。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精选版

土木工程本科毕业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控制摘要混凝土的裂缝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难于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
本文从设计、材料、配合比、施工现场养护等方面对混凝土工程中常见的一些裂缝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针对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混凝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以及施工现场的养护等方面提出了控制裂缝发展的措施。
依据相关文献,并总结了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表面处理法、填充法、灌浆法、结构补强法、混凝土置换法、仿生自愈合法等。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成因;控制;Causes and control of cracks in concreteABSTRACTThe problem of the concrete crack is a common and difficult to solve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In this paper, from the design, material, mix ratio,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causes of common cracks in concrete engineering are discussed. Reasons for concrete crack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material selection,concrete mix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site maintenance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rack control measures.According to the related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d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concrete crack: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 filling method, grouting method, structure method of reinforcement, concrete replacement method, bionic self-healing.Keywords: concrete; crack; cause; control;目录中文一、一、概述1.1 课题的提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裂缝,是一个带着有普通性被工程界很为关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2015年8期 181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方法研究赵 倩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浅析、裂缝分类以及裂缝的形式进行简要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控制方法 中图分类号:U448.33;U4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780(2015)08-0181-021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基础设计浅析1.1 基础施工结构设计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作业过程当中,工程建筑结构包含了:土方开挖、现浇混凝土、基坑支护等,为此,工程中的重要工作是基础施工,这方面的施工时间也是最久的,占30-40%左右的总工期。
对于基础埋置高度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有不同的要求,埋置天然地基时占总建筑高度的1/12,埋置桩基时要占总建筑高度的1/15,要注意不能将桩长算在埋置深度中。
工程施工的地方都处于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城市,为此,施工场地比较紧缺,需要对施工场地周边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进行行之有效的保护,以确保基坑的稳定性,避免位移现象的发生。
1.2 地下室嵌固端的选择问题在有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时,地下室的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是很重要的。
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计算结构的内力的人小,而且在某些工程中会整体结构成为一个超限建筑,对结构设计造成难点。
嵌固的概念,这里所说的嵌固应该是强度嵌固而非力学嵌固:力学嵌固一完全刚性的固定,嵌固点以下刚度无穷人,嵌固点无平动、转动,实现了完全的约束。
而强度嵌固一柱的塑性铰出现在地上一层的下端,而不是出现在梁柱节点两侧的梁上,即强梁弱柱.实现的方法:增人梁的抗弯能力;地下室柱顶的抗弯能力;满足规范的各项要求。
1.3 板设计和配筋板设计和配筋的结构设计,要对长短边的长度进行分析,通过长度差距<2mm ,要采用双向板计算的方法,如果差距大于2mm ,则要采取短边进行计算,并在长边的位置布置足够的构造钢筋。
要想采用弹性的方法,则需要对板的具体大小进行确定,关于连续双向板跨当中最大弯矩的计算,需要依据工程当中的荷载分布状况,在对满布荷载加以详细分析之后,再进行间隔的布置。
1.4 内力组合设计土木工程结构承载力中的抗震结构设计重点体现在内里组合的各个方面,在此设计中,我们需要对承载力抗震的系数进行调整,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在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按照抗震的具体要求对材料的强度进行选择,然后加以调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承载力。
2 裂缝分类 2.1 荷载裂缝由各种外荷载引起的裂缝,它包括由外荷载(如静、动荷载)的直接应力引起的裂缝,以及外荷载作用下次应力引起的裂缝。
2.2 变形裂缝由各种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它包括温差、干缩湿涨和不均匀沉降等因素引起的裂缝。
工程实践中,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占80%以上。
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占20%左右,有时也会同时作用。
而湿度变化引起的变形裂缝又占所有变形裂缝的主要成分。
3 裂缝的形式裂缝的形式分为:表面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上宽下窄的、上窄下宽的、枣核型的、水纹形龟裂状、对角线式、斜向的等。
裂缝的形式通常以结构的拉应力呈垂直方向的,但在砌体结构中,剪应力是同裂缝平行的。
3.1 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泥和水,通过水泥和水的水化作用,形成胶结材料,将松散的砂石骨料胶合成为人工石体。
3.1.1 材料方面(1)水泥非正常凝结、膨胀;(2)粗细骨料含泥量过大,质量低劣;(3)水泥用量大、水泥等级高、水泥质量低劣; (4)水泥水化热控制不好; (5)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6)外加剂超量。
3.1.2 施工方面(1)拌合:拌合材料不均匀,搅拌时间过长。
(2)运输:泵送混凝土加水,水泥用量不当。
(3)钢筋:钢筋被踩动,保护层变薄。
(4)浇注:浇注速度过快,浇注不均匀,不密实。
(5)养护:养护不好。
(6)模板:模板变形,过早拆模,支撑下沉。
3.1.3 使用环境方面(1)物理方面:温度、湿度、变化、冻融。
(2)化学方面:碳化作用导致钢筋锈蚀。
3.2 结构及外力方面(1)超过设计荷载的永久荷载及长期荷载。
(2)截面及钢筋用量不足。
(3)基础沉降差异。
3.3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特点 3.3.1 收缩裂缝收缩裂缝是由湿度变化引起的,收缩是混凝土固有的物理特性。
一般来说,水灰比越大,水泥强度越高,骨料越少,环境温度越高,表面失水快,则收缩值越大,也越易产生收缩裂缝。
(1)塑性塌落裂缝。
特点:一般在浇注过程中或浇注后一段时间发生,在硬化时结束。
裂缝发生在混凝土的表面,裂缝越长,缝宽越大。
原因:混凝土水质比控制不好,振捣泵送施工工艺不当。
措施:提高施工质量。
(2)塑性收缩裂缝。
特点:在混凝土硬化前,开始塑化时发生。
裂缝较浅、两端细长、长短不一、互不连通,轻者如发丝,重者裂缝宽度可达2~3mm ,深度不超过30mm 。
原因:天气炎热,大风或混凝土本身水化热等原因。
措施:加强覆盖及浇水养护。
(3)干燥收缩裂缝。
特点:发生在表面很浅位置,多沿构件短方向分布,呈平行线或网状,严重时可贯穿整个构件截面。
原因: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硬化后引起混凝土表面干缩,干缩变形在受到混凝土内部约束时,产生拉应力,使混凝土表面被拉裂。
措施:加强养护。
3.3.2 塑性收缩和干缩裂缝 特点:发生在拆模时或拆模后。
水纹状龟裂状在梁的上下边缘柱四角不规则的地方出现形成表层裂缝。
竖向裂缝:沿梁长度方向,柱高度方向每技术创新182 2015年8期隔一段距离有一条,裂缝严重者可波及整个梁高、柱宽。
原因:模板浇水不够,混凝土养护时浇水不够,特别在天气炎热暴晒情况下未做潮湿养护。
措施:加强潮湿养护。
3.3.3 腐蚀裂缝由于结构长期处于有腐蚀性的气体和液体环境中,致使混凝土中的钢筋生锈,所以产生裂缝。
特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在梁柱侧面或底面,接近保护层受力钢筋部位,出现顺筋裂缝,并随着时间逐渐发展。
原因:混凝土保护层过薄;腐蚀性气体侵入;使用了不当外加剂。
措施:施工时将钢筋骨架固定好,主筋下部加垫块,以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混凝土孔隙率;使用性能优良的外加剂,并做好防腐蚀处理。
3.3.4 温度裂缝温度裂缝是由于混凝土内外温差或季节气温变化过大形成的。
特点:施工结束后不久出现,贯穿的垂直于较长方向。
原因:施工浇灌过快,养护不好;混凝土质量不好;环境原因。
措施:材料方面,采用低热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可掺高效减水剂,适当掺入块石。
施工方面,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改进施工工艺,要采取分层分段分块的施工方案,改善结构约束条件,对较长结构要设施工缝后浇带。
3.3.5 沉降裂缝沉降裂缝是建筑物建成后各部分发生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
特点:出现在框架梁、基础梁、圈梁,跨中斜向贯穿整个梁高,在柱头梁柱交接处或无梁楼盖的柱帽下部水平裂缝。
墙体是八字形或倒八字形裂缝,其位置与地基不均匀沉降方向一致。
原因:回填土未夯实,地基中含有软弱下卧层,地基被水长期浸泡,挡土墙失稳,施工中模板支撑间距过大,过早拆模。
房屋过长,高低跨荷载差异处及形状复杂处未设沉降缝或后浇带。
措施:设沉降缝或后浇带,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注意施工顺序,先高层后低层,先主体后裙房。
3.3.6 荷载裂缝(1)钢筋混凝土承载力不够出现裂缝在施工、使用阶段出现。
特点:在板中部垂直裂缝,梁的跨中垂直裂缝,梁两端是上部斜向裂缝,柱子中部(有时在柱头或柱根部)出现劈裂状裂缝、X 型裂缝。
原因:当梁正截面抗弯强度不足,抗剪强度不足,柱子混凝土强度不足以及柱子受水平力抗剪切不足时而出现裂缝。
(2)钢筋混凝土梁在集中荷载处斜向裂缝发生在主次梁结构体系中。
特点:在主次梁交接处,次梁下面两侧八字形裂缝。
原因:混凝土强度过低;加密箍筋吊筋不足;吊筋上移。
措施:按规定设计吊筋或横向箍筋,确保施工质量和钢筋位置。
(3)钢筋混凝土挑檐阳台裂缝。
特点:挑檐阳台根部纵向裂缝。
原因:上部受力筋抗弯强度不足;混凝土强度低;混凝土截面不够;施工中主筋被踩下移。
这种裂缝是挑檐阳台质量的“常见病”。
挑檐阳台板不同于其他结构,是悬挑结构。
受力主筋是放在上部的,然后锚入挑檐阳台的过梁内,而阳台板挑檐板大多设计低于过梁截面标高,故受力筋都从过梁的上部筋下通过,无固定点。
措施:尽量采用悬挑梁形式代替悬挑板形式,将悬挑板的主筋与室内负筋连在一起拉通,适当加强主筋。
4 结束语近代科学通过大量工程实践经验证明建筑物的裂缝不可避免,是人们可以接受的科学特征。
有害无害的界限是由工程生产及生活确定的。
如果一味对建筑物抗裂要求过严,必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参考文献[1]郭德伟.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在桥面系施工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7):194.[2]曹光中.土木工程结构裂缝控制的改进措施[J]. 建筑知识:学术刊,2011(10):53-54. [3]刘欣华,邓社军. x 射线荧光粉在混凝土裂缝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 土木工程与技术:中英文版,2014(2):27-33.参考文献[1]赵会欣,李毅,蔡巍,等.水环境痕量重金属检测的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9( z1) : 158-161.[2]刘大龙,方昉,韩清鹏等.海水重金属元素现场分析仪器的硬件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4(8):5-8.[3]邹绍芳,范影乐,王平,等.集成多传感器的环境监测电子舌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7,20(7) : 1457-1460. [4]郭红荪,蔡巍,赵会欣,等.基于光电复合传感器的重金属检测算法的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24(1) :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