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 精品

合集下载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学设计

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c小调(革命练习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教学评一致性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通过欣赏音乐分辨不同的体裁与形式,聆听主题并说出曲名和作者。

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以钢琴欣赏为主的单元,主题为“键盘上的舞蹈”。

这种单一乐器作品欣赏的单元在以往的教材中并不多见,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所要欣赏的作品是“钢琴诗人”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和《秋的喁语》,两部作品跨度达到了半个世纪,音乐风格囊括了从19世纪兴起浪漫派,以及现代的流行钢琴音乐。

《c小调(“革命”)练习曲》又名《华沙的陷落》,表达肖邦对侵略者的愤恨,与对祖国的热爱。

《秋的喁语》,是流行钢琴王子“理查德. 克莱德曼”的经典曲目,描述了秋天里温馨烂漫的意境。

与《c小调(“革命”)练习曲》形成鲜明的情绪对比,展现出钢琴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学习重点是聆听欣赏与《c小调(“革命”)练习曲》,了解钢琴家、音乐家肖邦以及乐曲的创作背景,通过分段聆听充分感受乐曲表达的情绪。

学习难点是能够辨别不同情绪的乐曲,通过综合表演,在不同作品中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3.学情分析钢琴在我们的教学中,是使用最广泛的乐器,学生对这种乐器很熟悉,并且有很多学生能够弹奏。

通过七年级学习,八年级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感受钢琴作品把握作品的情感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本节课通过学习键盘上的舞蹈这一单元,学生能够进一步的了解钢琴及发展史,通过聆听两首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作品,能较好地理解作品的情感。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模唱,感受《c小调(“革命”)练习曲》风格特点,了解音乐家肖邦。

2.对比聆听《秋的喻语》,根据钢琴曲的不同情绪选择合适的钢琴曲,在不同作品中感受其丰富的表现力。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1:聆听钢琴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从情绪、速度、力度谈谈自己的感受;并结合课本知识,小组交流谈谈对作者及对乐曲创作背景了解。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优美的情思课题:优美的情思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现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1、能简述抒情歌曲的含义,能在众多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中辨别出抒情歌曲。

2、在欣赏过程中能伴随作品的情感变化作出正确的反映。

3、能对所宽听赏作品中的某一首歌或是某一段、某一乐句有较深的印象,并能哼唱出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现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歌曲。

教学设计思路:抒情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体裁。

本课选用的七首歌曲,作一堂专题抒情歌曲欣赏课。

其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听赏、演唱或演奏、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对抒情歌曲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以音乐为手段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本课学生应了解的知识包括:抒情歌曲的基本含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熟悉的抒情歌曲,进行交流演唱。

最后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培养表现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单元一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用配乐诗朗诵导入优美的情思,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配乐诗朗诵。

二、听赏与思考:教师播放《青藏高原》师:请听一首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老师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听赏完以后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生:演唱者是李娜) 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同学们随着旋律一起来演唱歌曲,让我们一起融入山歌的高亢和悠扬当中。

三、学习新课:(一)《人间第一情》问题: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为我们述说了怎样的一故事?歌曲表现了父母与儿女之间永远无法完成割舍的人间真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第二单元《八音和鸣》精品PPT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第二单元《八音和鸣》精品PPT课件

⑦凤凰展翅 有没有循环呼吸?

⑧并翅凌空 感受音乐情绪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音色清脆、嘹亮。琴筒 较二胡小。
《夜深沉》
《夜深沉》是著名京剧曲牌之一,在《击鼓 骂曹》和《霸王别姬》中用以配合祢衡击鼓
和虞姬舞剑的表演动作。这是一首曲调刚劲 有力、情绪波澜起伏、表现力极为丰富的优 秀乐曲。
Hale Waihona Puke 京胡是京剧的灵魂乐器,你听过哪些二胡曲?
《赛马》 《二泉映月》
欣赏《江河水》
管子演奏《江河水》
二胡演奏《江河水》
管子独奏和二胡独奏各有特点,管子以其独特的音 色和气滑音等特殊演奏技巧表现了乐曲凄凉和悲愤 的情绪。二胡独奏模仿管子演奏的特点,运用了民 间揉弦方法和不揉弦的交替及功法的丰富变化,使 它别具一格。
管子属于吹管类乐器,你们还知道哪些吹管类 乐器吗?
凤凰本是一只不起眼的小鸟,它很勤劳,从早到晚 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 收藏在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 物,凤凰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食物分 给大家,和大家共度难关。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 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 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 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 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 这就是百鸟朝凤。其实,民间艺人取这个名字是更 多的是取吉祥欢庆之意!

湘教版八年级初中音乐上册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初中音乐上册教案

年级科教案设计序号授课时间年月日第一单元优美的情思课题:《共和国之恋》《又唱浏阳河》课时:一节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同学们能够简单的理解抒情歌曲的含义及特点。

2.通过抒情歌曲的写作手法区分以上两首首歌曲的体裁特点。

(*.颂歌抒情歌曲 *民族歌谣体抒情歌曲)3.通过欣赏这两首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作品的情感变化及其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对欣赏的两首作品旋律有较深的印象并能进行哼唱。

教学重点:1.体验歌曲的流动性,及其作品的情感表达。

2.对比两种不同音乐风格及唱法。

教学难点:通过对抒情歌曲的欣赏,提升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使之有充分感受美及领悟美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体验越丰富幸福感就越深。

然而对于情感的表达,每个人则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诗人把情感赋予文字,写出豪气万丈的千古诗篇,画家把情感赋予画笔,画出朝气蓬勃的大好山河,然而对于作曲家,他们抒发情感的体验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色彩斑斓。

新课内容: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欣赏以下的两首作品,《共和国之恋》《又唱浏阳河》、并说出这两首作品在情感抒发中的不同。

(《共和国之恋》“大爱:对祖国的爱”《又唱浏阳河》相比之下的小爱:“对家乡的爱”)打开教材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诵这两首歌曲,从中体验歌词的意境。

再次欣赏作品,让同学们了解这两首曲子各自旋律的走向,体验作曲家在对待不同爱方面的写作技法。

之前我们的侧入点都是从情感方面入手的,那么这两首歌曲在唱法上又有什么不同呢?(《共和国之恋》(美声唱法)《又唱浏阳河》(民族唱法))通过对以上两首作品的理解与欣赏,提问并总结抒情歌曲的定义及特点(定义:抒情歌曲是当代人们最熟悉、最喜爱的歌曲体裁,抒情歌曲以音乐最擅长的感情抒发功能为特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里收到了最广泛的注意。

特点:抒情歌曲的容量较大,在题材内容上极为广泛,不管从群体还是个体的角度,只要是抒发人的内心感情的歌曲,大都有抒情的特点。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教案4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二单元 八音和鸣(三)教案4 湘艺版

第二单元八音和鸣(三)1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和认识聆听,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领略民族乐器的魅力,感受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2、过程与方法:能说出《渔舟唱晚》和《夜深沉》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以及所表现的情境.在老师的逐步引导下,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初步体验锣鼓经的念读和演奏方法,并享受合作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

3、知识与技能:认识京胡、古筝等乐器,能说出其名称,辨别其音色。

2学情分析《八音和鸣》(三)是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湘教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七年级两个学期《八音和鸣》单元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分类,也聆听、积累了一些中国民族器乐演奏曲目。

本单元的教材安排了四首器乐曲,我从中选取了两首乐曲《夜深沉》和《渔舟唱晚》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活动练习中的《大秧歌》展开活动,力争在本堂课上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阶段,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却好面子,羞于表演,但乐于探究。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重视调动学生的探究和参与.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古筝、京胡,能分辨京胡、古筝的音色。

初步体验锣鼓经。

教学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与大家交流听乐感受.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乐器展示,情境导入一、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老朋友,看大家还记得它们吗?(展示乐器二胡、笛子、葫芦丝、鼓)大家还记得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乐器,中国民族乐器。

活动2【讲授】二、温故知新二、温故知新1、我们在七年级,就在八音和鸣的单元了解了中国民族乐器,下面老师考考大家。

①“八音”指的什么?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②民族乐器分为哪四大类?吹管乐器组(笛子、箫、笙、管子)拉弦乐器组(二胡、中胡、革胡、高胡)弹拨乐器组(三弦、琵琶、阮、筝、扬琴)打击乐器组(鼓、钹、锣、木鱼、梆子)2、老师带来的这些乐器,分别属于哪一类?3、听一听,下面几首音乐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赛马》二胡拉弦《扬鞭催马运粮忙》笛子吹管《鸭子拌嘴》打击乐合奏活动3【讲授】三、《渔舟唱晚》三、《渔舟唱晚》1、导入乐器的表现力是很强的,各种乐器单独演奏乐曲或一起演奏乐曲,会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章《泥土歌》中,探索和体验劳动人民在泥土中孕育出音乐。

详细内容将包括《东方红》、《南泥湾》、《黄河颂》等经典歌曲学唱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泥土歌》中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音乐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热情。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掌握。

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农民在田间劳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泥土气息,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泥土歌》。

2. 例题讲解以《东方红》为例,详细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节奏、音高、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解歌曲价值和意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学唱《东方红》,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强调团队协作。

4. 歌曲解析依次对《南泥湾》、《黄河颂》等歌曲进行解析,让学生解歌曲背后故事,提高他们对歌曲理解。

5. 学生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演唱所学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所学歌曲名称。

2. 板书右侧:展示歌曲节奏、音高、歌词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泥土歌》中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视频中展现出正确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劳动人民音乐,如《丰收歌》、《劳动者之歌》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音乐,体验音乐带来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是节奏和音高掌握,以及作业设计合理性和课后反思深入。

一、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在教授《泥土歌》时,我深知情感表达重要性。

最新-八年级音乐上册 音乐教材 湘教版 精品

最新-八年级音乐上册 音乐教材 湘教版 精品

公开课教案《传统是条河》[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古代乐器的制作及乐曲创作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2.能积极探索乐器的发声原理,并愿意与他人合作,制作简单的乐器;3.通过感受、体验土家锣鼓乐,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了解本地区民族音乐;二.过程与方法:1.课前通过上网等方式查阅古代乐器的相关资料,课上师生交流相关知识;2.启发学生积极感受、体验古代乐器的魅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3.学生在了解古代乐器发声原理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制作吹管、打击、弹拨乐器。

4.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积极参与、合作表演土家锣鼓乐;三.知识与技能:1.能粗略了解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认真听赏古乐器演奏的乐曲.2.能识别骨笛、陶埙、钟、埙、古琴,并分析其音色;3.能主动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的听赏曲进行描述,与大家分享;4.了解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合作能制作出简单的吹管、打击、弹拨乐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5.能积极参与土家锣鼓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的表现力.[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古乐器的有关知识,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 了解我国古代乐器的发声原理,通过合作能制作出简单的吹管、打击、弹拨乐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老师远道而来,除了带来了兴奋\激动的饿心情外,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节目,请看大屏幕.(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出片段)2.学生谈谈所看到的民族乐器.3.教师评价,导入新课《传统是条河》.新课教学神奇的笛、埙1.骨笛(1).教师转身吹奏拉笛。

提问:你刚才听到了什么?你知道是由什么发出的声音吗?(2).教师展示拉笛,简单介绍拉笛.思考:拉笛属于我们四大乐器类别中的哪一类?(3) .其实我国最早的吹管乐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多年,你们知道是什么吗?(4).学生与老师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骨笛的资料.(5).欣赏骨笛演奏片段,学生说说骨笛的声音特点.(6).用身边的物品模仿吹奏出这种声音.(钢笔筒等)2.埙(1).在新石器时代,还有一种神奇的吹管乐器,你们见过吗?(展示实物或图片)(2).其实最早的埙是这样的.(课件出示一孔埙和三孔埙,教师简单介绍)(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埙的历史吧.(看视频资料)(4).认识了埙,你发现了埙与一般的吹管乐器的不同之处吗?(闭管乐器)(5).刚才资料中介绍埙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现在人们发现竹子也可以制成埙.老师今天就带来了一个自制的竹筒埙.(展示竹筒埙)(6).谈谈埙的音色特点.(7).聆听《哀郢》,谈谈从作品表达了怎样感情?(二).奇特的钟、磬1.1978年,在我们湖北随州,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吧.(看视频资料,了解曾侯乙编钟)2.结合资料短片和平时在电视中听到的寺庙中的钟声,说说钟的音色特点.3.拿出石头用不同的方式敲击,发出动听的声音引出磬.4.看曾候乙编磬图片,观察它的外形,教师说明:鸟是湖北,当时楚国的图腾.5.教师补充介绍遍钟、编磬的历史.6.曾候乙编磬还不是我国最早的磬,我国最早的磬出现在商代.(出示虎纹大石磬的图片)7.学生观察磬的形状.(像犁头)8.听一听编磬的声音, 比较说出各自的特点.9.听赏《竹枝词》.辨别钟声和磬声.(三)清幽的古琴1.拿出橡皮筋弹拨,从橡皮筋的弹拨引出弹拨乐器。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泥土的歌》。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欣赏歌曲《泥土的歌》;2、学唱歌曲《泥土的歌》;3、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4、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体验劳动的喜悦。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劳动号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泥土的歌》,理解歌曲的内涵。

难点:歌曲中的劳动号子特点,以及歌曲的高音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劳动氛围。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劳动号子的唱法。

4.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5. 实践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歌曲《泥土的歌》1. 劳动号子风格特点2. 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3. 劳动号子的唱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2. 请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我国其他劳动号子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了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劳动号子的唱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劳动号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欣赏其他劳动号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湖南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一单元《举杯祝福》一,教学内容:第一部分是歌曲演唱和歌曲欣赏:《歌唱祖国》《举杯祝福》《国家》。

第二部分是音乐知识。

五线谱识读(五)。

第三部分是活动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知识或技能目标(含重点、难点)重点:能运用自然明亮的声音,表达歌曲《歌唱祖国》或〈举杯祝福〉的思想情感。

难点:唱熟〈歌唱祖国》二声部合唱或《兴杯祝福》中第一二句附点八分音符与第三名句第一小节的切分音。

发展目标:1、用激动、庄严的情绪演唱《歌唱祖国》,用热情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举杯祝福》,用真挚朴实的情感演绎《国家》,通过演唱歌曲,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热爱。

2、通过对本课三首以歌颂祖国为题材的歌曲的学习,能认同、喜欢这三首歌曲,并能积极参与演唱与欣赏活动,感受歌曲炽热的爱国之情。

教学环节:一、课前准备:课前要学生找到歌曲《歌唱祖国》《国家》两首歌曲的有关资料,并听一听,唱一唱。

二、播放歌曲《歌唱祖国》,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唱一段),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演唱的状态和情绪并提问,刚才我们唱的歌曲的曲名叫什么?演唱这首歌时你有什么感受?三、学唱歌曲《歌唱祖国》1、歌曲介绍。

2、教师范唱低声部旋律。

3、学生跟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4、二声部合唱旋律。

5、带词演唱歌曲合唱部分。

6、学生齐唱歌曲第二部分,教师及时纠正没唱准确的附点节奏,让学生分析歌曲中一、二部分情绪的对比。

7、完整演唱歌曲(只唱第一段歌词,第二、三段作为课后作业学生自主完成)。

四、学唱歌曲《举杯祝福》1、引入语。

2、教师在钢琴上弹唱《举杯祝福》,提问:这首歌情绪怎样?是哪个地方的民歌?3、歌曲介绍。

4、学唱歌曲:随琴唱歌谱,学会后通过活动熟悉歌曲,可以随音乐跳舞或者配上手鼓和铃鼓等乐器。

五、欣赏并演唱《国家》1、引入语。

2、播放《国家》3、歌曲介绍。

4、教师教一遍手语动作,全班随老师清唱、打手语。

六、参与活动。

小结歌曲,每组由组长进行组织,分组进行表演展示。

湖南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八音和鸣教学目标1、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在聆听过程中能哼唱乐曲的音乐主题,感受唢呐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能参考教材的提示文字,说出二胡的表现力。

在对比京胡与二胡音色、哼唱音乐主题等活动中,能认真欣赏乐曲《江河水》《夜深沉》。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完整地聆听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对比聆听乐曲《江河水》和《夜深沉》。

2、教学难点:感受乐曲的表现力,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意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学生说出“我是歌手”比赛中所关注过的伴奏乐器。

(二胡,竖琴,小提琴等)(二),新课教学1、了解二胡,京胡(1),欣赏音乐片段(《江河水》二胡、《夜深沉》京胡),区别二胡,、京胡的音色。

师:我们听到的音乐当中一段是二胡演奏的,一段是京胡演奏的,它们的音色感觉怎么样?学生回答。

师:它们同属于拉弦类乐器,你们猜哪一种琴筒大一些。

(2)展示二胡、京胡的图片进行介绍、比较。

(课件展示)师:京胡音色清脆、嘹亮,而二胡相对柔和一些。

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就已经出现,称“奚琴”,是北方的民间乐器。

二胡木制琴筒一端蒙蟒皮,京胡竹制琴筒蒙蛇皮,且琴筒较二胡小,声音自然尖细一些,;京胡主要用于京剧伴奏。

课件展示二胡,介绍它的各个部件名称。

(3)再次欣赏二胡曲《江河水》片段。

师:二胡曲《江河水》情绪是怎么样的?它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境?学生回答师:《江河水》原是一首东北管子曲牌的独奏曲,后经整理改编成了二胡曲,流传更广,深受群众喜爱。

它以凄苦悲切和悲愤激越的曲调,哭诉了劳苦大众在旧社会遭受的压拍和剥削。

(4)播放《江河水》管子演奏和二胡演奏片段,对比聆听。

师:大家仔细辨别二者的特点。

二胡独奏模仿管子演奏的特点,运用了民间揉弦方法和不揉弦的交替及弓法的丰富变化,使它别具一格。

小结。

湖南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 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教学难重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互动活动)老师在讲台上准备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套民族服饰(没有的准备头饰也可以),用边歌边舞边弹奏的形式范唱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三个民族的民歌片段,请学生辨别其民族,并且找到达相对应的民族服饰.(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 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2 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 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 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并且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设计意图:老师引导学生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并且随乐起舞,学生在舞蹈中感受歌曲明快的节奏,以动作带动歌曲的情绪,为进一步把握歌曲的风格做好准备。

5 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

6 老师带唱歌曲。

7 学生分组练习。

(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 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前面所学的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2 随乐跟唱歌曲。

3 学生分成藏族和蒙古族两组,老师扮演客人,两组同学进行酒歌比赛。

设计意图:此处老师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藏族,蒙古族不同的酒歌,有利于让同学辨别不同民歌的风格。

小结1 理解民族五声调式。

2 请找些少数民族民歌听听,再次感受其民歌特点。

(四)走近哈萨克族民歌,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

2.听赏歌曲,学生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3.学生随乐跟唱歌曲。

4.分男女跟唱歌曲。

(五)走近维吾尔族民歌,欣赏《阿瓦尔古丽》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3.老师简介歌曲及维吾尔族舞蹈基本手型体态,引导学生划拍跟唱歌曲。

(六)小结,课处探讨1.你能在《都达尔和玛利亚》的旋律中找出哪几个旋律片段用了“同头换尾”的民歌创作方式?2.请找出几首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四个民族民歌听听,再次感受其民歌特点。

湖南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第四单元键盘上的舞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2、通过音乐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训练协调性,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本单元所选的歌曲和乐曲均属小型作品,在教学中,既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掌握应学的知识,有要是课堂气氛活跃,充满“青春气息”,同时还要发掘“青春”的思想含义。

三、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小型打击乐器(手鼓、串铃等)、投影仪、音响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聆听《青春舞曲》。

2、提问:(1)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音乐特点,包括曲调、节奏、速度、情绪。

3、再听两遍《青春舞曲》。

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可以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

当听第二遍时,找出主要节奏型,尝试有表情地背唱这收歌曲。

4、引入音乐活动(一)——编配打击乐伴奏。

首先介绍新疆维吾尔族的特色乐器:手鼓、萨巴依等,并介绍乐器的演奏方法。

5、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除新疆打击乐器以外的其它打击乐器或自制打击乐器),自编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教师对每一组分别加以辅导,启发学生编配多声部节奏,并使之配合默契。

6、每一组展示自编节奏,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哪一组的节奏与歌曲配合起来音响效果最好。

7、这首歌曲是载歌载舞的,同学们了解新疆维吾尔族舞篇二:湘教版八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单元优美的情思课题:优美的情思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学习《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现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目标:1、能简述抒情歌曲的含义,能在众多不同体裁的声乐作品中辨别出抒情歌曲。

2、在欣赏过程中能伴随作品的情感变化作出正确的反映。

3、能对所宽听赏作品中的某一首歌或是某一段、某一乐句有较深的印象,并能哼唱出来。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人间第一情》《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所表现出的不现情感和意境,从中品味到人生喜、怒、哀、乐等情感在音乐作品中的体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教学难点:感受并体验歌曲。

教学设计思路:抒情歌曲是声乐作品的一种体裁。

本课选用的七首歌曲,作一堂专题抒情歌曲欣赏课。

其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听赏、演唱或演奏、讨论、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加深对抒情歌曲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以音乐为手段表达自己情绪、情感的能力。

本课学生应了解的知识包括:抒情歌曲的基本含义;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洛蒂及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简要生平及主要作品;学生搜集自己喜爱的、熟悉的抒情歌曲,进行交流演唱。

最后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培养表现自我的信心和能力。

单元一第一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用配乐诗朗诵导入优美的情思,学生与老师共同合作配乐诗朗诵。

二、听赏与思考:教师播放《青藏高原》师:请听一首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老师先给大家留个悬念,听赏完以后告诉老师歌曲的名字?(生:演唱者是李娜)师:回答正确,下面就请同学们随着旋律一起来演唱歌曲,让我们一起融入山歌的高亢和悠扬当中。

三、学习新课:(一)《人间第一情》问题:这首歌曲表达的情感是什么?为我们述说了怎样的一故事?歌曲表现了父母与儿女之间永远无法完成割舍的人间真情,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