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基础课时2 随堂.doc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章末质量检测)第8章磁场 基础课时9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章末质量检测)第8章磁场 基础课时9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2)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设其速度方向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θ, 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α, 则 tan θ =2tan α。如图 5 所示。 推导: vy 2yA tan θ=v = x x A ―→tan θ=2tan α yA tan α=x A
答案
BD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求解多体平抛问题的三点注意
(1)若两物体同时从同一高度(或同一点)抛出,则两物体始终在
同一高度,二者间距只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 (2) 若两物体同时从不同高度抛出,则两物体高度差始终与抛 出点高度差相同,二者间距由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高度 差决定。 (3) 若两物体从同一点先后抛出,两物体竖直高度差随时间均 匀增大,二者间距取决于两物体的水平分运动和竖直分运动。
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C .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增量 都是相等的
D.平抛运动是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曲线运动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解析
平抛运动可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 2h g ,落地速度为 v=
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且落地时间 t=
2 2 v2 + v = v x y 0+2gh,所以 B 项正确,A 项错误;做平抛运
图5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例1]
(2015·浙江理综,17)如图6所示为足球球门,球门宽为
L。一个球员在球门中心正前方距离球门 s处高高跃起,将 足球顶入球门的左下方死角(图中P点)。球员顶球点的高度
为h,足球做平抛运动(足球可看成质点,忽略空气阻力),
则( )
图6
基础诊断 考点突破
A.足球位移的大小 x= B.足球初速度的大小 v0= C.足球末速度的大小 v=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4章 基础课时9平抛运动 随堂 Word版含答案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4章 基础课时9平抛运动 随堂 Word版含答案

基础课时9 平抛运动1.(多选)a 、b 两个物体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如图13所示,设它们抛出的初速度分别为v a 、v b ,从抛出至碰到台上的时间分别为t a 、t b ,则( )图13A .v a >v bB .v a <v bC .t a >t bD .t a <t b解析 由题图知,h b >h a ,因为h =12gt 2,所以t a <t b ,又因为x =v 0t ,且x a>x b ,所以v a >v b ,选项A 、D 正确。

答案 AD2.如图14所示,在足够高的竖直墙壁MN 的左侧某点O 以不同的初速度将小球水平抛出,其中OA 沿水平方向,则所有抛出的小球在碰到墙壁前瞬间,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 )图14A .交于OA 上的同一点B .交于OA 上的不同点,初速度越大,交点越靠近O 点C .交于OA 上的不同点,初速度越小,交点越靠近O 点D.因为小球的初速度和OA距离未知,所以无法确定解析小球虽然以不同的初速度抛出,但小球碰到墙壁时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均相等,为OA间距离,由平抛运动的推论易知,所有小球在碰到墙壁前瞬间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必交于水平位移OA的中点,选项A正确。

答案 A3.(多选)如图15所示,相距l的两小球A、B位于同一高度h(l、h均为定值)。

将A向B水平抛出的同时,B自由下落。

A、B与地面碰撞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

不计空气阻力及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则()图15A.A、B在第一次落地前能否相碰,取决于A的初速度B.A、B在第一次落地前若不碰,此后就不会相碰C.A、B不可能运动到最高处相碰D.A、B一定能相碰解析由题意知A做平抛运动,即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B为自由落体运动,A、B竖直方向的运动相同,二者与地面碰撞前运动时间t1相同,且t1=2hg,若第一次落地前相碰,只要满足A运动时间t=lv0<t1,即v0>lt1,所以选项A正确;因为A、B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同步,始终处于同一高度,且A与地面相碰后水平速度不变,所以A一定会经过B所在的竖直线与B相碰。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1章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 活页 Word版含答案 (1)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1章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 活页 Word版含答案 (1)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1.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14年8月在南京举行,该届青奥会在“三大场馆区”的15个不同竞赛场馆进行了26个项目比赛,向世界奉献了一届精彩的青奥会。

在评判下列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时,运动员可视为质点的是()解析马拉松比赛时,由于路程长,运动员的体积可以忽略,可以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A符合题意;跳水时,评委要关注运动员的动作,所以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击剑时评委需要观察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评委主要根据体操运动员的肢体动作进行评分,所以不能将其视为质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答案 A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8点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B.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C.平均速度为零的运动,其平均速率也为零D.加速度a甲=2 m/s2大于加速度a乙=-3 m/s2答案 A3.(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B.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C.加速度不为零的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至少有一个要发生变化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为零,但速度却有可能为零解析由于加速度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必然联系,故选项A、B错误,D正确;由加速度公式a=ΔvΔt知,要使a≠0,则在Δt时间内,速度一定要发生变化,故选项C正确。

答案CD4.(多选)一个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大小为4 m/s,经过1 s后速度大小为3 m/s,规定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 A.7 m/s2B.-7 m/s2C.1 m/s2D.-1 m/s2解析根据a=v t-v0t可知,a=3-41m/s2=-1 m/s2或a=-3-41m/s2=-7m/s2,故选项B、D正确。

答案BD个概念——质点、参考系、位移、速度、加速度个区别——位移和路程、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速度变化量和速度变化率个关系——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的关系种思想方法——极限思维法个理想模型——质点。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章末质量检测)第6章静电场 章末质量检测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习题+章末质量检测)第6章静电场 章末质量检测

章末质量检测(六)(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1所示,实线是电场线,一带电粒子只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虚线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其速度-时间图像是选项中的()图1解析电场力的方向指向轨迹的凹侧且沿与电场线相切的方向,因此粒子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场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夹角大于90°,粒子做减速运动,电场力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故B项正确。

答案 B2.(2015·四川德阳三诊)如图2所示,在真空中的A、B两点分别放置等量异种点电荷,在AB两点间取一正五角星形路径abcdefghija,五角星的中心与AB 连线的中点重合,其中af连线与AB连线垂直。

现将一电子沿该路径逆时针方向移动一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A.e点和g点的电场强度相同B.h点和d点的电势相等C.电子在e点的电势能比g点电势能大D.电子从f点到e点再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解析根据电场线的分布知,e、g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不同,故A错误;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等势线,所以h点的电势高于d 点的电势,故B错误;电子从e点到g点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正确;电子从f点到e点再到d点过程中,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故D错误。

答案 C3.(2015·陕西西安第二次质检)如图3所示,地面上某区域存在着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个质量为m的带负电的小球以水平方向的初速度v0由O点射入该区域,刚好通过竖直平面中的P点,已知连线OP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为45°,则此带电小球通过P点时的动能为()图3A.m v20B.2m v20C.52m v2D.12m v2解析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得小球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运动,x =v 0t ,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y =12at 2,mg -qE =ma ,由tan 45°=y x ,解得t =2v 0a ,故v y =2v 0,v 合=5v 0,故小球的动能E k =52m v 20,C 正确。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5章基础课时13动能定理及应用活页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5章基础课时13动能定理及应用活页Word版含答案

基础课时13 动能定理及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2016·湖北襄阳一模)用竖直向上大小为30 N 的力F ,将2 kg 的物体由沙坑表面静止抬升1 m 时撤去力F ,经一段时间后,物体落入沙坑,测得落入沙坑的深度为20 cm 。

若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则物体克服沙坑的阻力所做的功为( )A .20 JB .24 JC .34 JD .54 J答案 C2.质量m =2 kg 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 1=6 m/s 的速度匀速向西运动,若有一个F =8 N 方向向北的恒力作用于物体,在t =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 )A .28 JB .64 JC .32 JD .36 J 解析 由于力F 与速度v 1垂直,物体做曲线运动,其两个分运动为向西的匀速运动和向北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对匀加速运动:a =F m =4 m/s 2,v 2=at =8m/s,2 s 末物体的速度v =v 21+v 22=10 m/s,2 s 内物体的动能增加了ΔE k =12m v 2-12m v 21=64 J ,故选项B 正确。

答案 B3.如图1所示,将一质量为m 的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自O 点水平向右抛出,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恰好通过A 点,OA 与竖直方向夹角为53°,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小球抛出时的动能与到达A 点时动能的比值为( )图1A.43B .34 C.134 D .413解析 小球做平抛运动,则v 0t =12gt 2tan 53°,v y =gt ,v 2A =v 20+v 2y ,可得12m v 2012m v 2A=413,选项D 正确。

答案 D4.如图2所示,一质量为m =1 kg 的小球(可视为质点)从高H =12 m 处的A 点由静止沿光滑的圆弧轨道AB 滑下,进入半径为r =4 m 的竖直圆环轨道,圆环轨道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当到达圆环轨道的顶点C 时,小球对圆环轨道的压力恰好为零,小球继续沿CFB 滑下,进入光滑轨道BD ,且到达高度为h 的D 点时速度为零,则h 的值可能为(g 取10 m/s 2)()图2A .8 mB .9 mC .10 mD .11 m解析 小球在圆环轨道的最高点时速度v C =gr =210 m/s ,设小球在BEC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1,则W1=mg(H-2r)-12m v2C=20 J,设小球在CFB段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2,则0<W2<W1,从C点到D点有-mg(h-2r)-W2=-12m v2C,代入数据得8 m<h<10 m,B正确。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人教版、全国I)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滚动练(二)Word版含答案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人教版、全国I)一轮复习习题阶段滚动练(二)Word版含答案

阶段滚动练(二)(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用水平放置的皮带传送装置传送工件,当工件随皮带做减速运动时,工件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是()A.跟速度方向相反B.跟速度方向相同C.跟速度方向无关D.不能确定解析工件随皮带做减速运动,则工件必受阻力,此阻力为皮带给工件的静摩擦力,必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A2.(2016·广东六校第二次联考)体操运动员静止悬挂在单杠上,当两只手掌握点之间的距离减小时,关于运动员手臂受到的拉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确定解析对运动员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运动员静止悬挂在单杠上,受力平衡,设两臂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根据三力平衡的特点可知运动员手臂受到的拉力F=mg2cos α,α减小,cos α增大,F减小,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3.(2016·湖北孝感一模)质量为50 kg的某中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立定跳远项目比赛,起跳直至着地过程如简图2,经实际测量得知上升的最大高度是0.8 m,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3 m/s,则起跳过程该同学所做功最接近(取g=10 m/s2)()图2A.225 JB.400 JC.625 JD.850 J解析运动员做抛体运动,从起跳到达到最大高度的过程中,竖直方向做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则t=2hg=2×0.810s=0.4 s,竖直方向初速度v y=gt=4 m/s,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v0=3 m/s,则起跳时的速度v=v20+v2y=32+42m/s=5 m/s。

运动员的质量为50 kg,根据动能定理得W=12m v2=625 J,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 C4.如图3甲所示,固定的粗糙斜面长为10 m,一小滑块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滑块的动能E k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取斜面底端的重力势能为零,小滑块的重力势能E p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如图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

【创新设计】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基础课时1运动的描述

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 初位置 指向________ 末位置 的有向 等于质点 由________ 运动轨迹 的长度 _________ 线段 矢量 ,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1)位移是______ 方向 (2)路程是标量,没有______ 小于 路程 (2)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______
3. (多选)(2016·珠海高三检测 )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 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 取刹车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
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1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答案 AD
知识点三、加速度 1.定义 时间 的比值。 变化量 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_______ 速度的_________
2.定义式 Δv m/s2 。 a=______ Δt ,单位:______
3.方向 变化量 的方向相同。 与速度________ 4.物理意义 速度变化 快慢的物理量。 描述物体__________
4. ( 多选 ) 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的速度 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下表所示,从表 中数据可以看出( t/s v1/(m·s-1) v2/(m·s-1) ) 0 18.0 9.8 1 17.5 11.0 2 17.0 12.2 3 16.5 13.4 4 16.0 14.6
[思考] 大街上,车辆如梭,有加速的,有减速的,有来有往。
(1) 汽车做加速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减速时 呢? (2) 汽车的加速度越大 ( 或越小 ) ,对汽车的速度变化有什么影 响?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7章 基础课时21电学中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选择 随堂 Word版

2017年高考物理(四川专用)一轮复习习题:第7章 基础课时21电学中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选择 随堂 Word版

础课时21电学中仪器的使用及基本电路的选择1.如图7甲所示为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刻度盘的情形,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3 V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为________V,若当时使用的是该表的0~15 V 量程,那么电压表读数应为________V;如图乙所示的电阻箱的读数为________Ω。

图7解析0~3 V量程最小刻度是0.1 V,要向下估读一位,读1.15 V(由于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有偶然误差,读成1.14~1.16 V都算正确)。

0~15 V量程最小刻度为0.5 V,只要求读到0.1 V这一位,所以读5.7 V(5.6~5.8 V都算正确)。

图乙中的电阻箱有6个旋钮,每个旋钮上方都标有倍率,将每个旋钮上指针所指的数值(都为整数)乘以各自的倍率,从最高位依次往下读,即可得到电阻箱的读数为84 580.2 Ω。

答案 1.15(1.14~1.16均可) 5.7(5.6~5.8均可)84 580.2 2.(2015·北京理综,19)如图8所示,其中电流表A的量程为0.6A,表盘均匀划分为30个小格,每一小格表示0.02 A;R1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12;R2的阻值等于电流表内阻的2倍。

若用电流表A的表盘刻度表示流过接线柱1的电流值,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图8A.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4 A B.将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2 A C.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6 A D.将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每一小格表示0.01 A解析当接线柱1、2接入电路时,R1与电流表并联,由于R1=R A2,可知流过R1的电流为流过电流表电流的2倍,所以1、2接线柱间的电流为通过电流表电流的3倍,所以每一小格是原来的3倍,即为0.06 A,所以A、B错误;当接线柱1、3接入电路时,电流表与R1并联,然后再与R2串联,串联电阻对电流无影响,与1、2接入电路的效果一样,所以每一小格表示0.06 A,C正确,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课时2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1.(2016·四川绵阳诊断)在一次交通事故中,警察测量出肇事车辆的刹车痕迹是20 m ,设该车辆的刹车加速度大小是10 m/s 2,该路段的限速为60 km/h 。

则该车( )
A .刹车所用的时间为1 s
B .超速
C .不超速
D .行驶速度为60 km/h
解析 由运动学公式v 2t -v 20=-2ax ,
代入可解得v 0=20 m/s =72 km/h>60 km/h ,该车超速,故B 项正确,C 、D 项错误;刹车所用的时间为t =v 0a =2010
s =2 s ,故A 项错误。

答案 B
2.(多选)一物体以初速度v 0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1=3 m ,第2 s 内通过的位移为x 2=2 m ,又经过位移x 3物体的速度减小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初速度v 0的大小为2.5 m/s
B .加速度a 的大小为1 m/s 2
C .位移x 3的大小为1.125 m
D .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75 m/s
解析 由Δx =aT 2可得加速度的大小a =1 m/s 2,则选项B 正确;第1 s 末的速度v 1=x 1+x 22T
=2.5 m/s ,则v 0=v 1-at 1=3.5 m/s ,选项A 错误;物体的速度由2.5 m/s 减速到0所需
时间t =0-v 1-a
=2.5 s ,经过位移x 3的时间t ′=1.5 s ,故x 3=12at ′2=1.125 m ,选项C 正确;位移x 3内的平均速度v =x 3t ′
=0.75 m/s ,则选项D 正确。

答案 BCD
3.(多选)将某物体以30 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

5 s 内物体的
( )
A .路程为65 m
B .位移大小为25 m ,方向竖直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 m/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 m/s ,方向竖直向上
解析 物体的初速度v 0=30 m/s ,g =10 m/s 2
,其上升时间t 1=v 0g =3 s ,上升高度h 1=v 202g =45 m ;下降时间t 2=5 s -t 1=2 s ,下降高度h 2=12gt 22
=20 m 。

末速度v t =gt 2=20 m/s ,方向竖直向下。

故5 s 内的路程s =h 1+h 2=65 m ;位移x =h 1-h 2=25 m ,方向竖直向
上;速度改变量Δv =v t -v 0=(-20-30) m/s =-50 m/s ,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平均
速度v =x t
=5 m/s 。

综上可知,选项A 、B 正确。

答案 AB
4.(2015·江苏单科,5)如图3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 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 s 和2 s 。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 m/s 2由静止加速到2 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图3
A .关卡2
B .关卡3
C .关卡4
D .关卡5
解析 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 m/s 用时t 1=v a
=1 s ,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x 1=12at 21
=1 m ,t 2=4 s ,x 2=vt 2=8 m ,x 1+x 2=9 m >8 m 已过关卡2,当关卡关闭t 3=2 s 时间内该同学在关卡2、3之间又通过了x 3=4 m ,关卡打开,t 4=5 s ,x 4=vt 4=10 m ,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 m ,到达关卡4还需t 5=0.5 s ,小于2 s ,所以最先挡住他前进的是关卡4,故选项C 正确。

答案 C
5.(2014·新课标全国Ⅰ·24)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当前车突然停止时,后车司机可以采取刹车措施,使汽车在安全距离内停下而不会与前车相碰。

通常情况下,人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系统的反应时间之和为1 s 。

当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安全距离为120 m 。

设雨天时汽车轮胎与沥青路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为晴天时的25。

若要求安全距离仍为120 m ,求汽车在雨天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

解析 设路面干燥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0,刹车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0,安全距离为x ,反应时间为t 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μ0mg =ma 0①
x =v 0t 0+v 202a 0
② 式中,m 和v 0分别为汽车的质量和刹车前的速度。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依题意有
μ=25
μ0③ 设在雨天行驶时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安全行驶的最大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μmg =ma ④
x =vt 0+v 2
2a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
v =20 m/s(或72 km/h)⑥
答案 20 m/s(或72 km/h)
种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
个基本公式——v t =v 0+at 、x =v 0t +12
at 2 v 2t -v 20=2ax
个重要推论——v =v 0+v t 2=v t 2
、Δx =aT 2 种常用方法——公式法、平均速度法、比例法、推论法、图像法
种思想方法——逆向思维法、转换法、对称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