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案3-----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有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呢三年级

有哪些理解句子的方法呢三年级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理解和分析句子是我们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以下是我们可以教授给三年级学生的几种句子理解方法,以及分析句子的四个步骤。
一、理解句子的方法1. 阅读理解 - 此方法需要学生对阅读材料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分析每个句子的含义,并确定句子在文章中的上下文位置。
这样,他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整个文章,并理解句子的真正含义。
2. 分解句子 - 此方法需要学生将句子拆分成更小的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找到主语、谓语、宾语或其他成分来分解句子。
这种方法帮助学生集中精力理解每个单个部分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整个句子。
3. 推断和预测 - 此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句子中的线索和上下文内容进行猜测。
例如,学生可以根据前面的句子和内容猜测出下一个句子中的单词或短语。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句子结构和含义的敏锐度。
二、分析句子的四个步骤要完全理解一句话,学生应该遵循以下四个步骤:1. 确定主题 - 首先,学生需要确定句子主题。
他们应该认真阅读句子并确定哪个单词或短语是句子主题。
2. 确定句子结构 - 每个句子都有自己的结构。
学生需要确定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其他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
这将帮助他们理解句子的含义。
3. 理解句子含义 - 一旦学生确定了主题和句子结构,他们应该开始分析句子。
他们应该尝试理解每个单词和短语的含义,并确定它们如何相互作用。
4. 把句子放入上下文 - 最后,学生需要将句子放入全文的大背景中。
他们应该考虑文章前后句子的内容和意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句子。
总之,理解句子和分析句子对于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的应用方法和步骤,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含义,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猎豹、冠军、俯冲、浩瀚”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3、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难点:了解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1、师出示奔跑中的猎豹的照片,先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它每小时的速度是多少。
(生纷纷举手回答,师:猎豹奔跑的瞬时速度可达到一百一十千米每小时,学生哗然。
)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同学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快多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3)思考同学们刚提出的问题,找到关键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指名生读。
重点指导多音字:冠、喷;整体认读音节:赤、置;“枚”字右边的写法。
三、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简要地说一说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2、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读给老师、同学听。
3、生讨论交流,指导分段,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人、鸵鸟、猎豹、游隼。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作者按运动速度从慢到快对比列举了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结尾指出宇宙中速度最快的东西是光。
四、熟读课文,思考课后的题目。
五、作业设计: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抄写生词3遍。
第二课时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课文列举了哪些事物的运动速度。
二、细读文本,研读速度1、生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猎豹和鸵鸟跑的`速度比人快得多。
重点读出“一点儿赢的希望也没有了”的语气。
《落花生》板书设计之一 落花生板书设计

《落花生》板书设计之一落花生板书设计一、背景知识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有一篇课文《落花生》,它是一篇现代优秀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所受的家教。
作者许地山,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他的散文作品以朴实洗炼、清新自然的笔墨,写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触,常寄寓深邃的哲理和优美的情思于字里行间。
2、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这是一篇叙事散文,在表达上颇具匠心,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
二、设计理念1、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只是示例教学。
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处理不要面面俱到,要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加深理解,让学生学得充分,学得深刻。
就如《落花生》这篇课文我认为教师应抓住父亲所说的这几句话,作为学习该文的突破口,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要善于质疑,设置悬念,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才能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借物喻人,教师可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作者借助落花生比喻哪一类人?也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一类人具备着落花生的这种精神。
同时,新课程理念(二)提到的关于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
我认为《落花生》这篇课文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
当然我们在评析时要赋予落花生以一种主体性,或者说它是主体精神的某种体现。
你们偶然看见一棵花生瑟缩地长在地上,不能立刻辨出它有没有果实,非得等到你接触它才能知道。
落花生没有努力去炫耀自己,而是默默地生长,在地下结果。
炫耀自己是一种自我欲望的满足,而把果子埋在地下,却是十足的贡献。
苹果在生长的同时由于其颜色、芳香吸引了羡慕的目光,也就炫耀了自己,在生长和死亡的过程中满足了自我的欲望。
2023年《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

2023年《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2023年《少年中国说》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自主学习生字新词,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__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__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第一课时累计38节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及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体会__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殷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自古英雄出少年。
作为新世纪新一代少年,让我们一同去学习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板书课题),去感受梁启超先生字里行间意气风发、蓬勃向上的精神,去实现先辈寄托的让伟大民族复兴的热望。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简介梁启超和__的写作背景。
二、总体把握内容1、读课文,把字词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__赞颂了什么?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作者把封建古老的中国和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极力赞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针砭老年人消极保守的思想,鼓励人们发愤图强,肩负起建设少年中国的重任,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散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请个别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散读情况。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4、全班齐读。
四、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五、指导写字1、学生读生字,记忆生字。
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指导。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少年中国说(节选)梁启超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累计39节教学目标:1、理清__层次。
2023最新-《谈读书》教案设计 古人谈读书教案优秀4篇

《谈读书》教案设计古人谈读书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4篇《《谈读书》教案设计古人谈读书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谈读书》教案设计古人谈读书教案篇一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安排1课时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
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1)名言警句: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名人读书的趣事:孔子韦编三绝的故事列宁读书趣闻马克思读书趣闻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的刻苦读书。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

《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观潮》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能力目标:⑴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知识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辅助手段】课件、音乐伴奏带。
【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1、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吗?(钱塘江大潮。
)2、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远离我们可爱的家乡──四川有好几千里。
如果说四川的峨嵋全国都很有名,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就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3、课题中的“观潮”和“天下奇观”这词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如有不懂,鼓励学生后回答。
)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生根据理解回答。
)二、检查预习,反馈交流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吗?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后回答。
)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1、同学们学得真不错。
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想不想去看看呢?2、别遗憾,老师有有关大潮的图象,想不想看?3、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一下这一天下奇观。
四、突破重点,指导朗读1、刚才录像里大潮的景象,咱们课文里也有,在哪儿呀?(课文3、4自然段。
)2、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2课时)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 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 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4.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5. 朗读、背诵3条关于“理”的谚语。
【教学重点】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交流阅读童话的收获。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1.出示课内外童话故事的插图,如《七色花》《拇指姑娘》《小蝌蚪找妈妈》《猴子捞月》等,提问:看图猪猜,这是哪个童话故事?2.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教师追问:大家还读过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3.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及理由。
教师相机出示“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齐读。
4.引导回顾:本单元我们一起畅游了童话世界,读了哪几个童话故事?(1)学生交流课文中的童话故事。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故事中的哪位主人公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2)学生交流印象深刻的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种子《在牛肚子里旅行》——青头和红头《一块奶酪》——蚂蚁队长(3)引导交流: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和现实中有什么不同?(4)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5.引导回顾:童话中的植物、动物像人一样能说话、有思想、有感情,读起来真有意思。
这些童话故事中,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1)学生交流故事中神奇的事。
(2)教师相机出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女孩擦燃火柴时看到了各种奇特的景象《那一定会很好》——一粒种子有不同形态的变化《在牛肚子里旅行》——蟋蟀在牛肚子里旅行,最后脱险《一块奶酪》——蚂蚁有秩序地搬运奶酪6.出示第三位学习伙伴的话: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二年级下学期课外阅读指导教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第四册课外阅读指导教学设计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默读要有速度3、摘录笔记法4、词典是读书的工具5、议读法6、读报的学问7、寓言阅读8、读书要动脑9、体会感情读故事课题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课型实践感受型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书籍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好习惯。
2、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爱书,护书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①收集名人格言;②准备一本自己喜爱的图书;③准备读书感受一条。
教学过程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格言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交流格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书籍为理智和心灵插上翅膀—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2、揭示本课目的,板书课题——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学生交流名人格言2、参与全班交流。
自由交流感悟方法 1、组织学生小组、全班交流读书感受。
2、评选读书之星老师给读书之星颁奖。
3、教师小结:好书的确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朋友,多读好书,可以使人终身受益。
所以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 1、小组自由交流读书感受:①书籍给了我知识;②书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③书籍使我树立远大的理想。
2、推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检测体验培养习惯 1、出示检测:①上课时,小红看起课外书来;放学后,作业没做,又着迷地看起课外书来。
②小兰只爱看《卡通画册》,对别的书没兴趣。
③小云一天看好几本书,每本只看插图就好了。
2、组织交流。
3、小结:1、学生参与检测,并说明理由:①小红看书时间不对。
②小兰应该培养多种兴趣,读各种各样的书。
③小云要认真阅读理解内容。
体会感情。
2、参与全班交流课后延伸巩固升华布置课后作业:我们中队将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希望大家认真读书,一个月后,比一比谁读的书多,收获大。
回家或利用课余时间订计划阅读课外书籍,准备参与活动。
-1-课题 2、默读要有速度课型活动感受型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及培养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谈阅读后的感受。
比如说,要学习道德规范,知道什么该为,什么不该 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要落实到日常行动中却并不是 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列举生活事例)比如,我们的生活 实际中,大家都知道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浪费 水资源、背后说同学坏话、违反学校纪律、损坏公共财物 等,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是众人皆知的简单道理。但是, 我们实际生活中,我们自己的言行中,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经常会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利益,而去做违反道德规范的事 情来。
这里的‚它‛在文章中是指什么?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天无绝人之路,遇到困难,不要轻言放弃,不要 绝望,一条路不通总会找到另一条路可以走!无 论多糟的情况总会有解决的办法的!
‚妹妹大口大口地咬着馒头,我却哇 地一声哭了。‛我为什么呢? )
‚我‛独吞了馒头,而娘却在外人面前帮我掩盖过失,还给‚我‛ 和妹妹准备了馒头,‚我‛由于自责加上娘对‚我‛独吞馒头后的 做法使我更加悔恨以至放声大哭。
‚后来,我发现,就是那一天,我的童 年结束了。‛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
含义很深长,令人欣慰,也令人心酸。欣慰的是饥饿中的母爱, 使‚我‛真正懂事,从此懂得真正去关爱自己的家人和别人;心酸 的是,‚我‛承受了本不是自己的年龄应该承受的艰辛,提前长大 了。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一、反复品读上下文,联系语境 二、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三、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四、从修辞入手理解
解析:
1、结合文章:
鲈鱼开放的时间还没有到,而我却钓到了一条鱼。如 果不把它放回去,那就是错误;把它放回去,就是正确的。 这是谁都知道的简单道理。但是,当我真的要实践这个道 理,把鱼这个钓到手的利益放弃的时候,却又是那么需要 勇气和力量。
2、结合句子:
无论做什么事情,要知道它该为不该为很容易;但是 要克制自己的一己之利去实践道德,却需要很大的勇气和 读或考试时,既 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 出句子的深层意思。
理解句子的考题形式
一、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 义是什么? 二、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 子的理解 三、揣摩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 问题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 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 一切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 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想一想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 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 惑人的‘鱼’‛。‛
句中提到的‚鱼‛是指的什么?怎样理解这句 话的意思?
‚鱼‛的特殊的含义:荣誉、权利、名利等吸引人的、 让人喜欢的事物。
想一想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 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 却很难。”
请结合上下文和生活的 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妙趣阅读
主讲老师 魏鹃
妙趣阅读口号:
我爱语文 快乐阅读
妙趣阅读之三
怎样理解句子的含义
钓鱼在启示 那一年,我刚满11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 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 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 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 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跳跃着并甩动尾巴, 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 速把它拉上岸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 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 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10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 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 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 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 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 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 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 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 湖水中了。 转眼间34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纽约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34年前那个夜晚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 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 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 是人们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 气和力量。 34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请大声说出我们的口号:
我爱语文 快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