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命井论文:短命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孤东油田短命井躺井对策研究

孤东油田短命井躺井对策研究

杆的问题躺井率高和油井有效增油的 角度考虑 ,需 要加大抽油杆的投 入 重 点 :一是7 m 0 m泵挂大于8 0 0 m井 、8 m 泵挂 大于6 0 井下新 3m 0m 抽油杆并进行两级杆组合 ( 5 +中2 mm)。二是对 偏磨严重的 中2 mm 2 下连续杆。三是对腐蚀严重的下新抽油杆并加防腐器 ,或配套 内衬油 管 、 璃钢油管。四是对偏磨 、腐蚀均严重的下螺杆泵 。五是对轻微 玻 偏磨 、腐蚀井下 新抽油杆并配套减磨接箍 。
了杆管的偏磨速 度。 七区馆上短命井躺井呈上升趋 势。七 区馆上为注水开发单元,一 方面是采出液的矿化度 呈上升趋势 ;另一方 面是随 着含 水的上升 ,加 速了对杆管泵的腐蚀 。
( ) 1 注聚区治理对 策。 由于提 液需要和腐 蚀问题 。油井 泵挂 加 深 ( 泵径超出最大允许深度 ,尤其是 7) I mm、08 rm泵 )、参数相 3 a 对较大( 沉没度较 低) 偏磨 和负荷重 ,同时单 井产油量较高 ,从因 导致
1 原 因 分析
综上所述 .造成短命井躺井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参数过高 .油 井的沉没度偏低 ,抽油杆交变载荷增加 ,加剧杆管偏磨和抽油杆疲劳 损坏。②杆管偏磨严 重。③ 矿化度偏高和含水的上升 ,杆管泵的腐蚀 加刷 ,同时使 偏磨现 象加速 。
3 治 理 对 策
统 计2 0 年以来 的短 命井 ,平均每 口短 命井每年 躺井21 次 ,日 o6 . 5 产液和含水呈上升趋势 ,检泵周期呈下降趋势。主要是矿化 度高 、参 数不合理。 ( ) 1 生产参 数分 析。短 命井躺 井的生产参数 不合理 ,主要表现 在 :冲次大于等于7 m n 。 i的井数 占短 命井躺井数 的4 %,平均冲次在 / 0 8 ’ i以上 。大泵径泵 深设 计不合理 ,所 占比例呈逐年 上升趋势 , ./ n 0r a 中7 m 泵 深 大 于 8 ) 的 比 例 从 2x) 3 . 升 至 目前 的8 . om (m X (x 1 % 年 6 1 %; s  ̄3 m 8 m 泵深大于O 0 0 m的比例 ,2 1年达到8 . 00 1 %。 8 ( ) 2 分区块分析 。三四区 自2 0 年 l 月注 聚以来 ,短 命井躺井 06 2 所 占比例骤增 ,主要分为 两个 阶段 : 第一阶段 是由2 ) I6 X 年的9 %上 . s 升到2 . 6 %;第二个阶段是 由2X 年 得2 . 上 升到 目前的4 . 9 I8 ) 8% 3 5 %。主 9 要原因是转注聚后抽油机井的杆管偏磨加剧 ,且杆管泵腐蚀加剧加剧

影响井下作业质量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

影响井下作业质量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

影响井下作业质量的因素分析与改进对策作者:黄涛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3期【摘要】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做好其作业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具有较大的难度,而保证其井下作业质量,对于提高油井开发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导致井下作业质量差的因素,阐述了提高井下作业质量的几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井下作业;质量管理;因素分析;对策油井生产过程中,保证其作业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做好其作业质量管理控制工作,虽然我国的油井生产工作随着长期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进步,但是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其井下作业质量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有待改进的地方。

井下作业在空间上具有固定性、作业过程中具有启动突然性,且受到不可预测的地质条件的影响,造成了井下作业项目的质量控制管理相较于其他行业的质量管理控制工作具有更高的难度。

一、导致井下作业质量差的因素分析由于井下作业比较复杂,技术含量比较高,工序衔接时间长,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决定了井下作业质量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作业人员对施工质量的意识薄弱在井下作业质量管控工作中,只有人高度重视这些工作,井下作业管控质量才会有效得到提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井下作业的施工作业队伍和具体施工作业人员对井下作业质量管理和控制的意识薄弱,缺乏对质量管理和控制的责任耐心,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随心所欲,没有按照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施工标准来进行施工作业,所以那些有关井下作业的制度、条款、规范,施工作业人员基本没有将其应用到实际的作业中,这样导致不仅井下作业质量管理的责任不明确,而且在作业施工中监管的力度和手段缺失;(二)施工作业对象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油气开发生产作业基地一般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工作条件较艰苦,所以在井下作业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会面临来自自然及人为的安全因素威胁,这些客观自然条件会给井下作业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带来挑战,这无疑会给井下作业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短命政策是指由政府或相关机构制定并实施后,很快便被废除或改变的政策。

这些政策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者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抵制。

短命政策的出现不仅浪费了公共资源和精力,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治理效果。

背景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短命政策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比较普遍。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包括政治考虑、利益博弈、信息不对称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一些政策的草率制定和随意变更,从而造成了短命政策的出现。

短命政策现象的存在不仅令社会对政府的行政能力产生质疑,也对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构成威胁。

对短命政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寻找有效的治理之策,对于政府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增强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200字】1.2 研究意义短命政策在当今社会中广泛存在,并且对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产生了严重影响。

对短命政策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研究短命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政府机构内部制定政策的规律和流程,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长远性,减少政策的弊端。

研究短命政策可以为政府提供改进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借鉴,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和人民的满意度。

研究短命政策还可以促进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推动政策的落实和效果评估,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

深入研究短命政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短命政策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为有效治理短命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具体包括:①梳理短命政策的定义和特点,准确定义短命政策所包含范畴;②分析研究短命政策产生的根本原因和机制,探讨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③探索有效的治理措施和策略,为避免短命政策的再次发生提供实践路径和参考意见。

通过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短命政策的本质,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为提高政策的科学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做出贡献。

2. 正文2.1 短命政策的定义短命政策是指在实施后很短时间内即被废止或被修订的政策。

探析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及解决对策

探析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及解决对策

186油田井下作业由于过程复杂,生产运行组织程序繁多,设备类型多样等特点,常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同时也对企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加强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力度,从根本上消除井下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其已成为油田企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井下作业特点1.1 复杂性通常井下作业工具种类繁多、设备类型复杂,甚至同一型号、不同规格的工具,其性能也不相同,并且由于井下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生产过程中危险性较大。

1.2 危险性随着地层、井况等的日益复杂,井下作业难度不断增大,常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对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油田井下作业常处于危险状态,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1.3 不确定性井下作业施工地点一般在野外,流动性大,且环境、天气等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井下作业涉及的作业内容多,通常是多工种协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2 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2.1 井下作业人员不遵守操作规定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井下作业情况日益复杂,具有工作强度高,人员流动大、施工地点和时间不固定等特点。

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不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在未解除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就实施作业,忽视安全警示语和安全管理制度,存在侥幸心理,这些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2.2 管理者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某些企业管理者由于安全意识匮乏,对不规范操作视而不见,不重视井下作业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事故发生时,安全设备难以发挥自身的优势。

在施工过程中,时常重用安全意识低,专业技能不过关的工作人员,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2.3 施工单位对安全方面的投资不够施工企业对井下作业中的安全设备投资力度不够,设备老化且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操作人员与设备的配合不协调。

另外,一些企业领导只重视眼前利益,错误的认为对安全的投入没有得到实际的回报,对安全设备投资少之又少,导致井下作业设备配套不完善。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短命政策是指政府或企业在制定政策方案时,没有考虑到时间的持久性和实际效果,导致政策的实施成果无法长期持续,甚至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短命政策的出现往往与制定政策的决策者存在认知不足、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有关,同时也与机构体制不适、政策执行不力等因素有关。

1. 认知不足。

制定政策的决策者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和内在规律了解不足,在决策过程中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导致政策制定的考虑角度狭窄、重点不够明确。

2. 利益驱动。

制定政策的决策者往往会受制于个别利益集团或个人的影响,把政策调整成符合少数利益的方案,而忽视方案持续性和全局发展大局。

3. 信息不对称。

政策制定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受限,或未及时获得前沿信息,导致方案制定的决策者对情况了解不够深刻,不能考虑到政策后效等因素。

4. 机构体制不适。

机构运转缓慢,繁琐复杂的行政审批手续,导致政策难以及时、有效地执行。

例如政策制定需要长时间的全国性试点,但由于机构的繁琐化,导致实施时间大幅超标。

5. 政策执行不力。

政策执行人员工作效率低、执行力度不够,导致政策方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例如一些政府补贴、利益分配政策落地时存在管理混乱、缺乏监管等情况,导致资金流失、支持对象无法到位等问题。

治理短命政策的方法:1. 多元的政策信息收集。

需要政策制定人员逐步建立起全面、多元、及时、准确的信息收集系统和平台功能,实现政策制定人员对政策相关信息的快速获取和准确分析。

2. 审慎的决策制定。

在确定政策方案时,应重新审视决策的合理性、适当性和实效性,同时避免灰色地带、避免政策过于超前,应该深度了解和分析相关利益主体的合理需求。

3. 机构体制优化。

应该深度优化机制体制、缩短行政审批期限,提高政策执行效率,下大力气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合作,为政策实施提供方便和保障,同时强化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

4. 政策评估加强。

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及时评估政策实施的情况、效果,并对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从而保证政策恰当地与时俱进。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短命政策,指的是政府在短时间内频繁推出和修改政策,导致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较差,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短命政策的出现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选举周期短,政治目标导向。

很多政府在选举周期内追求眼前的政治利益,为了争取选民支持而推出一系列政策,但这些政策常常缺乏长远规划和综合考虑,容易受到选举后政府的反覆。

而选举周期过于短暂,政府面临连任的压力,也会导致短命政策频繁出现。

二、部门利益和权力争斗。

政府内部的不同部门往往有各自的利益和政策偏好,为了争夺资源和权力,各个部门会大量推出具有自身利益导向的政策,而忽略了综合考虑和系统性规划。

这种情况下,政策容易反覆无常,给社会带来不确定性和困扰。

三、决策机制不完善。

政府决策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短命政策的一个原因。

政府决策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信息和专业建议,决策者往往凭个人经验和直观判断做出决策,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决策者个人的利益和权力也会影响决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使政策频繁变动。

针对短命政策的治理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探索:一、建立科学决策机制。

政府应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依据科学研究和专业意见制定政策,并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修正政策。

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政策评估方法和技术,提高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加强部门协调与合作。

政府不同部门之间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政策。

可以建立政策协调机构,加强政策沟通和协商,避免各个部门自行其是、为了个人利益推出偏好政策。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政策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三、加强民众参与。

政府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应加强民众的参与和反馈机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公开征集意见、专题座谈会等方式,让民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增加政策的代表性和可行性。

四、加强政策培训和研究。

政府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应加强政策培训和研究,提高政策水平和能力。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

“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与治理研究短命政策是指某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很快就会被废止或调整,无法持续发挥作用的现象。

短命政策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政府的形象,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对短命政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治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1. 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有些政策可能是在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数据支撑的情况下盲目制定的。

缺乏科学性的政策容易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问题,导致政策的短命化。

2. 政策缺乏社会广泛共识一些政策在制定时可能未能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导致政策在实施时受到了各方面的反对和抵制,从而很快被淘汰。

3. 政策内容不符合实际一些政策在制定时未能深入了解问题的本质,导致政策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而难以持续实施。

4. 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腐败问题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腐败问题,导致资源被浪费,政策的效果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导致政策的短命化。

5. 政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一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政策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最终导致政策的短命化。

二、短命政策的治理研究1. 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政策制定过程应注重科学性,加强市场调研和数据支撑,确保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避免一味制定盲目的政策。

2. 推动社会广泛共识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加强对社会各界意见的征求,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推动政策获得社会的广泛共识,促进政策的顺利实施。

三、结语短命政策的出现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加强对短命政策的原因分析,进行治理研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政策的科学制定和实施监督,不断提高政策的适应性和持续性,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实现长期稳定的政策效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政策的作用,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

浅析低效井成因及治理方案【摘要】油田开发至高含水后期,开发效果逐渐变差,低产低效井增多。

严重影响了油田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旨在从精细地质研究成果入手,对某区块低效井进行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治理措施,为保证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低效二次加密治理断层1 开发概况某区块自投入开发以来,历经两次加密调整。

以日产油≤1t为低产低效井界限,截止到2012年12月,某区块低效井数达31口。

2 低效井分布规律从低效井在各套开发层系的分布上看:31低效无效井中,主要分布于发育相对较差的加密调整井网。

见表1:由此可见二次加密井网的低效井是我们下步重点分析治理的目标。

3 低产低效井的成因分析为了有效治理低效井,全面挖掘潜力,通过利用动、静态各项资料,结合精细地质研究成果,逐井、逐层进行成因分析,认为本区低效井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1 注采关系不完善导致采油井低产低效由于该区块注水井多发生套变,注水井套损关井使得平面注采失调,注水井套损层段停注导致层间矛盾突出,对生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区域内注采对应关系变差,油层动用不均匀,限制了采油井的产能,低产低效井比例增多。

目前因油井套损而关井的有4口,因水井套损而导致低效的采油井有10口,占低效井总数的45.16%。

3.2 受断层遮挡影响导致低产低效本区断层发育,井区内大大小小的断层多达10余条。

由于受断层遮挡影响,加之布井初期试井材料较少,断层位置判断不准确,后期随着试井资料的丰富,断层分布被重新解释。

先期布井存在缺陷,造成断层区域有采无注或注水方向单一矛盾突出,形成低效井。

例如A井,在投产初期认为附近没有断层发育,有3口注水井为其供液。

但随着解释资料的丰富,发现该井实际位于断层边,周围水井被断层遮挡,无法为其供液,导致该井有采无注成为低产低效井。

3.3 由于注水井注水能力差造成采油井低产低效注水是油田开发的灵魂,但目前由于地层污染,使得部分注水井的吸水能力逐年下降,个别层段严重欠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命井论文:短命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中文摘要】胜利采油厂胜坨宁海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勘探开发,胜坨、宁海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由于受高含水、高含砂、高矿化度介质,以及泵挂深,井况差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油井免修期短,部分井频繁作业,严重制约着油田开发,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近年来,通过细化技术管理,加强技术改进,油井免修期下滑的趋势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油井免修期逐年延长,但仍然没有大的改变。

因此,必须采取综合措施治理“短命井”,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

本文通过对抽油杆偏磨的治理,从造成油井杆管偏磨的原因:管柱结构、生产参数、泵挂深度、产出液性质、井况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分析。

管柱结构方面:当总成锚定时容易引起管柱弯曲,导致杆管偏磨;管柱上封隔器的级数越多,偏磨越严重。

生产参数方面:相同泵挂下,生产参数越大,抽油杆柱惯性载荷和振动载荷越大,对抽油杆稳定性的影响越大,发生杆管偏磨的频率越高。

泵挂深度方面:当生产参数一定时,泵挂越深,抽油杆柱也越易失稳发生弯曲偏磨。

产出液性质方面:产出液粘度越大,液体通过游动凡尔的摩擦阻力越大,越易造成杆柱弯曲发生偏磨;产出液含砂量越大,柱塞与泵筒间的摩擦力越大,从而造成杆柱下行阻力越大,加剧偏磨的发生。

井况方面:方位角和座标变化大的井,容易造成杆管接触发生偏磨;泵挂深度超过斜井拐点,泵挂越深,偏磨越严重。

然后通过基础资料和现场资料分析判断出因杆管偏磨引起的躺井,找准主要原因后结合现有的工艺技术,给与针对性的工艺措施治理。

对腐蚀程度高引起的偏磨,实施定期加缓蚀剂,在油管表面和抽油杆表面形成较厚的润滑膜,既降低腐蚀作用,又起到润滑作用,减缓杆管偏磨。

针对井况引起偏磨的工艺技术:使用双向保护抽油杆接箍、抗磨副抽油杆、抽油杆自动旋转装置等先进工艺,减缓杆管偏磨,给偏磨短命井的治理指明了思路。

出砂是油田开采过程中砂粒随流体从油层中运移出来的现象,是油井生产中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出砂不仅会导致油井减产或停产以及地面和井下设备磨损,而且会加剧套管损坏、严重时可能导致油井报废,因此进行出砂预测及治理方案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防砂种类的介绍,防砂方法选择上的阐述,防砂效果的评价为防砂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抽油泵失效也是“短命井”频发的主要形式之一,针对含气量大,矿化度高,含硫化氢腐蚀、水敏、能量差、结蜡的区块,对抽油泵的基础件进行材料改进,通过材料的改进,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减少了“短命井”的数量。

过防顶冲砂工艺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套管变形严重导致油水井套管缩径井、套管串漏返水井增多,从而目前卡封技术不能对油井高压差高含水井、油水井封缩径井、套管腐蚀结垢油水井、层间差异大分采分注井、油水井套漏封串井实现长期有效卡封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管柱复杂,后续措施实施带来隐患。

【英文摘要】ShengLi production second district of ShengTuo NingHai oilfield 40 year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econd district of ShengTuo oilfield enters into high water cut,NingHai later, restricted by developing high water, highcontain arenaceous, high salinity medium, the pump and poor hang deep, well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influence factors are expounded, part of short-term oil Wells, frequent homework, constrain the comprehensive economic benefit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enhancement.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detailed technical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improvement, expounded the downward trend in oil Wells (got better control, holder has extended period of oil, but still no big change. Therefore, we must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prevent “well”, in order to achieve short-lived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ucker rod, so biased wear governance from oil stem tube caused biased wear reason:string structure, production parameters, pump hang depth, produced fluid properties, well conditions on five aspects of a detailed analysis. String structure:when assembly anchoring easily causes string bending, lead to stem tube partial ground; String on the series packer, the more serious the more eccentric wear. Production parameters aspects:the same pump hang the production parameters, sucker rod column inertial load and vibration load of sucker rod, the greater the effect of stability, the greater the biased wear occurred stem tube, 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Pump hang depth aspects:whenthe production parameters must, pump the deeper, hang the sucker rod column is also more easily occur bending eccentric wear instability. Output fluid properties aspects:output, the greater the liquid through liquid viscosity of all frictional resistance, swimming, the more it is apt to cause the rod string eccentric wear bending happen; Sand content of produced fluid, the greater the plunger pump cylinder with the friction between the rod string, the greater the resulting downstream resistance is larger, the occurrence of intensifying the eccentric wear. Well conditions aspects:azimuth and coordinates change big Wells, easy to cause the stem tube eccentric wear contact occurred; Pump deeper than shafts inflection point that hang the deeper, slant pump hang grinding the more serious. Then, through the base material and field data analysis by stem tube judge the eccentric wear lay Wells, caused mainly alignment causes combine existing technology, give specific technological measures to management. The high degree of corrosion caused by eccentric wear, implement regular gal corrosion inhibitor, at the tubing surface and sucker rod surface forming thicker of lubricant, both reduce corrosion function, and a slowing lubrication, eccentric wear stem tube. According to well conditions cause partial grindingtechnology:use two-way protection sucker rod are setting up, anti-wear vice sucker rod, sucker rod automatically rotating device etc advanced technology, slow stem tube eccentric wear well, give slant grinding pointed out the governance of short-lived thinking.The sand is oilfield exploitation process in oil layer with fluid from sand, is the phenomenon of migration out of oil well production, one of the difficulties faced by oil from sand will lead not only to cut production and ground and underground or equipment wear and tear, but exacerbate the casing damage, serious when may result in oil Wells are out, so scrap sand 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scheme research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sand control type on choosing 41.9% this method for the evaluation, sand control effect cappability work developmen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Pump failure is “well” frequent short-lived,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main form of containing the decency, high salinity, hydrogen sulfide-bearing corrosion, water sensitivity, energy is bad, the paraffin to block, pump improvement based on material, through a material improvement, strength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greatly improve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well”“short-lived.The frontier top application of blastingtechnology, on the one hand, casing deformation serious cause the oil Wells casing shrink diameter well, the casing stringof leakage current multiplied, thus returns Wells to seal technology can not oil card containing Wells, high-pressure difference high oil Wells sealing shrink diameter well casing and scaling oil Wells, corrosion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layers in separate injection Wells, portion of seal leakage ofoil Wells well sealed achieve long-term effective card, on the other hand solved string complex, the subsequent measures to implement bring hazard.【关键词】短命井偏磨防腐防砂免修期【英文关键词】Short-lived wells Eccentric wear anticorrosive Sand control Undergraduate period 【目录】短命井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目录4-5CONTENT5-6摘要6-8ABSTRACT8-9第1章绪论10-14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10-13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3 1.4论文需要完成的工作13-14第2章抽油杆断失效分析及治理14-28 2.1 抽油杆失效表现形式及特点14 2.2 抽油杆偏磨造成抽油杆断原因分析14-22 2.3 抽油杆失效的治理22-27 2.4 本章小结27-28第3章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治理28-36 3.1 抽油泵失效造成”短命井”原因分析28-30 3.2 抽油泵失效治理30-35 3.3 本章小结35-36第4章油井出砂原因分析与治理36-43 4.1 油井出砂造成”短命井”的原因36-37 4.2 防砂分类及特点37-38 4.3 防砂方法的选择38-40 4.4 防砂效果评价40-43第5章对卡封”短命井”治理43-54 5.1 目前采油厂卡封问题43-44 5.2 采油厂卡封开采现状44-45 5.3 技术思路及研究内容45-52 5.4 应用效果及经济效益评价52-53 5.5 本章小结53-54第6章结论54-56参考文献56-59致谢59-60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