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
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乘法的初步认识)》(一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乘法算式的读写:掌握乘法算式的结构和读写方法。
3. 乘法的应用: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磁性黑板、乘法卡片。
2. 学具:学生用磁性黑板、乘法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魔术,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乘法的初步认识。
2. 新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能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巩固学生对乘法的理解和应用。
4. 总结: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乘法的意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 乘法算式的读写:乘法算式的结构是由两个因数和一个积组成,读写方法与加法类似。
3. 乘法的应用: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出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的初步认识。
2. 拓展练习: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效果是否良好。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 信息窗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青岛版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信息窗2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青岛版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
图中的信息有: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承接上一个情景,由“变葫芦”的话题引入,然后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并提出数学问题。
二教学新课“你问我说”中红点部分是学习乘法的意义、写法、读法和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绿点部分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红点标示的问题时,可以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当学生列出8个5连加的算式时,可先让学生交流用加法计算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创造使算式简化的符号,然后适时引入小博士的话“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介绍乘法算式的写法、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在介绍乘法算式时,应引导学生知道,一个连加算式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如8个5相加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学生只要能写出其中一个算式即可。
教学绿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于算式中4和3分别表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用乘法列式比较简便。
让学生经历“个性化表示乘法”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符号感。
对于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
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第3题。
是一道根据文字表述写、读乘法算式的题目。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自写算式,然后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或2×4,6和4相乘写成6×4或4×6都是正确的。
“自主练习”第4题。
是一道连线题。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
题中有多余信息。
“自主练习”第5题。
提供了一种活动形式。
练习时,可以让小组同学使用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7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晓并能够背诵7的乘法口诀。
2.能够灵活应用7的乘法口诀,完成相关计算题目。
3.熟练掌握7的乘法口诀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1.7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运用。
2.计算题目的解答。
三、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体会到它的实际运用。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气氛,讲解口诀的内容和结构,让学生进行记忆。
2.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际的生活例子来演示7的乘法口诀的运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分别用71, 72, 73, 74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用口快速回答出答案,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7的乘法口诀,激起学生对口诀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 学习1.背乘法口诀教师将口诀告诉学生:“七七四十九,七八五十六,七九七十三,八零六十四”。
然后由教师重复几遍,直到学生全掌握。
2.直观感受将七个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在比赛中相互口算,培养学生们对口诀的记忆,提高他们口算的速度。
3.操作运用教师随机选几个学生上台口算7的乘法,让学生想到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巩固教师出以7为基数的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和解答,巩固学习成果。
4. 小结总结7的乘法口诀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觉得学到了实际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他们口算的能力。
六、教学效果评估1.课堂表现:全程积极参与,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解答计算题目的学生得此项评估良好。
2.作业评估: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得到需要提高或良好的评价。
七、教学反思1.心理提示在讲解时需要清晰明了,以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应该记忆哪些部分。
2.学习资料能够准备一些乘法口诀的小卡片或者提供一些自制乘法友谊纹样的材料,让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记忆互动。
3.实际运用更多的练习算题和生活中实际运用的例子,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智慧,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二(2的乘法口诀)-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材基本信息•教材名称: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掌握2的乘法口诀教学前导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
学情分析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学生通常需要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并学会使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不够集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掌握2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学会简单的乘法计算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引入2的乘法口诀•第二课时:练习2的乘法口诀•第三课时: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第四课时:学习乘法的简单计算课程计划第一课时:引入2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2的乘法口诀•学习要点:–背诵2的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口诀快板、口算练习•教学流程:1.介绍2的乘法口诀2.学生模仿老师快板3.学生口算练习4.收集学生作业、点拨错误第二课时:练习2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练习2的乘法口诀•学习要点:–讲解乘法符号–练习乘法口诀•教学方法:口算练习•教学流程:1.讲解乘法符号2.学生口算练习3.收集学生作业、点拨错误第三课时: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乘法的基本概念•学习要点:–讲解乘法的定义及性质–练习简单的乘法计算•教学方法:讲解、习题练习•教学流程:1.讲解乘法的定义及性质2.学生完成部分习题3.老师点拨错误、解答问题第四课时:学习乘法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乘法的简单计算•学习要点:–讲解乘法的应用–练习简单的乘法计算•教学方法:讲解、习题练习•教学流程:1.讲解乘法的应用2.学生完成部分习题3.老师点拨错误、解答问题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语言生动、形象感性、多角度引导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
同时,我也从学习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地学习。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信息窗二(乘法的初步认识)(区一等奖)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0—2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把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简单的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学情分析]“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动物乐园玩一玩,看看里面又有些什么数学问题(出示主题图)二、认识“几个几相加”。
1、学习例题,初步感知。
(1)提问:在动物乐园里有些什么小动物呢(2)提问:兔一共有几只小鸡呢你是怎么知道的(3)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引导学生一起从图上数出3个2和4个3;板书算式:2+2+2=6(只)3+3+3+3=12(只)2、观察比较,再次感知。
(1)请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概括“都是几个相同的数在相加”。
(2)用“几个几相加”表述。
启发提问:你能用几个几相加得几这样的说法来说一说每个算式吗(3)教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里的加数都是相同的,每个算式都表示几个几相加的和。
二年级上数学课件看魔术 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_青岛版(2014秋)

看魔术——信息窗2
乘法的初步认识
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
宝葫芦 8串 每串5个 灯 箱 4个 每个6盏 小 鸟 3笼 每笼4只
一 共 有 多 少 盏灯 ?
我会算: 5+5+5+5+5+5+5+5=40
用加法算宝葫芦的 个数太麻烦了。
8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比较简便。
3×4=12(只)
8
8
16
2
8
16
2
2
2
2
8
4
2
8
43 37
65 56
4×2
3×5
6×4
5
35
455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4 × 2 = 8(个)
(2)你还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什么问题?
1、2+2+2 用乘法表示为:2×2×2 ( ×)
2、4+4+4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
5+5+5+5+5+5+5+5=40
可以写作:
8 × 5= 40
因乘 因 积 数号 数
读 作: 8 乘 5 等 于 40
还可以写作
5 × 8= 40
因乘 因 积 数号 数
读 作: 5 乘 8 等 于 40
加法算式:
4+4+4=12(只)
写成乘法算式:
4×3=12(只)
5+5+5+5+5+5+5+5=40
3、9+9+9+9 用乘法表示为: 9×3 或 3×9(×) 4、4 + 4 + 3 用乘法表示为: 4×3 或 3×4 (×) 5、A+A+A+A+A用乘法表示为:A×5 或 5×A (√
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二

信息窗2——变葫芦教学内容:乘法的初步意义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
难点是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奇幻魔术团表演的“魔术三部曲”中的第二场。
(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的变魔术的主题图,这一情景是学生特别喜爱的。
情境中暗示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有利于课堂活动的开展。
)2.深入情境,提出问题(1)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同桌交流。
(2)总结交流提出的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1.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2.一共有多少个只小鸟?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同学们问的问题都不错,下面我们一起去解决我们的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好吗?1.解决第一个问题:魔术师一共变出了几个宝葫芦?a.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b.小组代表汇报计算方法。
板书:5+5+5+5+5+5+5+5三、精讲点拨1.教师引导学生计算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a.8个5相加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b.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因数表示的意义。
你知道其中5表示什么?8表示什么吗?5表示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
8表示一共有8个5,也就是相同加数5的个数。
中间的符号就叫乘号。
c.教学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8 ×5 = 40 读作:8乘5等于40也可以写作:5 ×8 = 40 读作:5乘8等于40d.教学各部分的名称:8 ×5 = 40 读作:8乘5等于405 × 8=40 读作:5乘8等于40∶∶∶∶因乘因积数号数(设计意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氛围解除了学生的思维顾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信息窗2) 精品优选PPY课件2青岛版

因 数
因 数
பைடு நூலகம்
积
加法算式: 写成乘法算式:
4+4+4=12(只) 4×3=12(只) 3×4=12(只)
8
8
16
2
8
16
2
2
2
2
8
4
2
8
43 37
65 56
4×2
3×5
6×4
5
35
455
(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滑冰? 4 × 2 = 8(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下着梅雨的季节,令人心浮动,生活烦躁起来。尤其是上下课时,捧抱着大叠教材讲义,站立在潮湿的街头,看着呼啸如流水奔涌的大小车辆,却拦不住一辆出租车;那份狼狈,无由地令人沮丧。 也是在这样绵绵密密、雨势不绝的午后,匆忙地赶赴学校。搭车之前,先寻觅一家书店,影印若干讲义给学生,因为时间的紧迫,我几乎是跑进去的,迅速将原稿递交从未谋面的年轻女店员。 那女孩有一双细白的手掌,铺好原稿,开动机器,她先影印了两张尺寸较小的,而后将两张影印稿并排成一大张。抬起头,她微笑地说: “这样不必印八十张,只要四十张就够了。好不好?” 我诧异地看着她继续工作,复印机一阵又一阵的光亮闪动里,也诧异地看着她的美丽。 原本,她的五官平凡无奇,然而,此刻当我的心灵完全沉浸在这样宁谧的气氛中,她不再是个平凡女孩。 我看着她仔细地把每一张整齐裁开、叠好,装进袋子,连同原稿还给我。付出双倍劳力,却只换来一半的酬劳,她主动做了,还显得格外光采。 离开的时候,我的脚步缓慢了些。焦躁的感觉,全消散在一位陌生人善意的温柔中。并且发现,即使行走在雨里,也可以是一种自在心情。 第二次去澎湖,不再有亢奋的热烈情绪,反而能在阳光海洋以外,见到更多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