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初级中学初一级历史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历史提纲七年级

历史提纲七年级

历史提纲七年级一、人类社会的发展1.人类的起源–始祖人类的出现–人类从狩猎采集到农业生产的转变2.农业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由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转变–农业社会的出现及其特点3.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的兴起–启蒙运动和资本主义的渐起–工业革命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二、中国古代史1.中国古代的分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时期2.先秦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周朝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社会制度的变迁和哲学思想的兴起3.秦汉时期的政治和文化–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大兴–科技文化的繁荣和民族政策的变化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五胡乱华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佛教和儒学的兴起及其影响5.唐宋元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大唐繁荣和文化鼎盛时期–南北宋的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元朝的得国和文化交流三、西方古代史1.希腊古代文化–希腊古代文明的渊源–雅典民主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2.古罗马帝国的兴衰–罗马的出现及其扩张–帝国的繁荣和崩溃3.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兴起–古罗马帝国的衰落和中世纪的开始–封建制度的出现及其特点四、世界文明交流1.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的发展和作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2.地理大发现和殖民主义的兴起–地理大发现和海上霸权的崛起–殖民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运动3.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五、世界历史与未来1.世界的现状和未来–世界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区域和全球化的影响和趋势2.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变和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3.文化交流与世界和平–文化交流与多元化的发展–和平发展的背景和前景结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记录。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共性,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现状和未来。

同时,历史也告诉我们,和平、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共同追求,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这些进程,为人类的幸福和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七年级历史(1)】下面是关于对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的知识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下面的知识。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1、可以不能生产工具,就是人和动物的显然区别。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北京人还维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显著,能生产和采用工具。

4、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我国就是世界上辨认出古人类遗址最少的国家。

6、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山顶洞人能够磨制石器,但已掌控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可以人工兽皮,依靠收集、狩猎维生,还可以捕捞,他们能够追到较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互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安葬。

8、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栽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完整居民,已采用研磨石器,用耒耜耕地,栽种水稻。

10、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完整位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播种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就是粟,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半坡居民圈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狩猎捕捞。

12、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13、距今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完整居民,陶器存有了黑陶,白陶。

14、距今约四五千年,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成为日后的华夏族。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一. 古代文明1. 古埃及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君主制度、宗教信仰•尼罗河的重要性•金字塔的建造2. 古代印度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婆罗门教、佛教的基本教义•印度数学的贡献•孔雀王朝的兴衰3. 古代中国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儒家、道家、法家的主要思想•秦朝的统一4. 古代希腊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的特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希腊神话及其影响5. 古罗马文明•出现时间、地理环境•共和制度、帝国制度的转变•罗马法的特点•建立的道路和水渠系统二. 中国古代史1.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汉朝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丝绸之路的开通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演义的故事•北方民族的入侵和南北朝的分裂•文化繁荣的典型代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3. 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和科举制度的实行•唐朝的疆域最大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丝绸之路的繁荣时期4. 宋元明清时期•北宋和南宋的统治•金朝和元朝的兴起•明朝的海外探险和瓷器出口•清朝的封建社会和崛起的农民起义三. 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时期•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制度的实行•希腊城邦之间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等)•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行动•古希腊科学和哲学的发展2. 古罗马时期•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凯撒大帝的改革•罗马法和罗马建筑•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转变3. 印度洋文明•古代马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印度教、锡克教和耆那教•钟表、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蒙哥以后的帖木儿帝国4. 东亚地区古代文明•日本、朝鲜和越南的古代文明•日本的战国时代和江户时代•朝鲜的三国时代和统一时代•越南的阮朝和法国的殖民统治四. 世界现代史1. 近代欧洲历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宗教改革•西班牙的征服•工业革命的起源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二战2. 近代亚洲历史•日本的明治维新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史和辛亥革命•二战后的新中国和印度的独立•越战和冷战对亚洲的影响3. 美洲的发展•南美洲的文化和独立运动•北美洲的殖民地时期和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和南北战争•美国的经济崛起和现代化4. 非洲的历史•石器时代至奴隶贸易时期的非洲•欧洲列强的非洲殖民地时期•非洲国家的独立运动•现代非洲的发展和挑战以上为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包括了古代文明、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内容。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以下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提纲:
1.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 人类的起源
- 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 人类进化的重要里程碑
2. 文明的发展
- 农业文明的出现与意义
- 各大文明古国的兴起(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
3. 中国古代
-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列国纷争、思想家的出现)
-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改革
4. 世界古代文明
- 古埃及帝国的崛起和衰亡
- 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和文化成就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5. 道教和佛教的出现
- 道教和佛教的基本教义和实践
-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6. 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
-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
7. 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
- 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 秦朝统一的成果和问题
8. 汉朝的兴起和辉煌
- 汉朝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
- 汉朝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繁荣
9.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 不同文明间的互相吸收和借鉴
10.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兴起
-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实践
- 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影响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此提纲进行整体的复习和梳理。

另外,还可以通过阅读课本、做习题、复习纲要等方式更加深入地掌握相关知识。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I.古代文明A.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人类文明1.早期文明的发展2.炎黄子孙的活动区域3.夏、商、西周三代的特点和成就B.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600年的人类文明1.春秋战国时期的背景2.周朝政治的变革3."百家争鸣"的思想盛进4.礼乐制度的兴起II.中国古代王朝A.秦汉时期1.秦朝政治的特点和成就2.全面统一的国家3.汉朝政治的特点和成就B.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南北朝的背景和影响2.隋唐时期的政治发展3.唐朝的封建制度和科举制度C.宋元明时期1.宋代政治的特点和成就2.宋代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3.元朝政治的特点和成就4.明朝政治的特点和成就III.世界古代文明A.古埃及文明1.尼罗河流域的特点和发展2.古埃及的政治和社会制度3.神殿和金字塔的建设B.古希腊文明1.希腊城邦的组成和特点2.希腊的民主制度和文化传承3.希腊神话和奥运会的起源C.古罗马文明1.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2.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罗马的道德与文化IV.开辟新的航路和殖民地A.15世纪的欧洲1.航海技术的进步和启示2.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活动3.新航路的发现和探险家B.16世纪的欧洲殖殖地1.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扩张2.法国和西班牙的殖民帝国C.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和经济状况1.殖民地的阶级和种族问题2.殖民地的农业和工业发展V.世界两大文明古国A.印度古文明1.印度古文明的起源和特点2.印度教和佛教的发展3.马赫马达王朝的兴衰B.埃及古文明1.埃及古文明的特点和成就2.金字塔的建设和辉煌3.埃及的宗教和社会制度VI.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A.中国的文化遗产1.长城和故宫的历史和文化2.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和保护3.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交流B.世界的文化遗产1.古埃及金字塔的保护和研究2.希腊的雅典卫城和殿堂3.古罗马的罗马竞技场和大教堂VII.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A.文艺复兴和宗教1.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和影响2.宗教运动的起源和成果B.法国大革命和近代政治思想1.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和影响2.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和兴起C.二战和联合国的成立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争结果2.联合国的组织和作用以上为七年级历史复习的提纲,主要包括古代文明、中国古代王朝、世界古代文明、开辟新航路和殖民地、世界两大古文明、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以及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等内容。

初中七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初中七年级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一、中国古代史七年级(上)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距今约有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距今约有70万年至约20万年的北京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已经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2.氏族公社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都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体现了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建都在亳。

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鼎,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商朝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4.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商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都城在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实行分封制和等级制。

5.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齐桓公最先称霸,因为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还提出了“尊王攘夷”口号。

6.▲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改革,秦国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法令规定: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功;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基础。

7.孔子是春秋末年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主要是“仁”和“礼”。

在政治方面孔子提倡“为政以德”。

他的教育思想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的言行,由他的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人类的起源和演化–人类的祖先–人类的起源地和分布–人类的演化过程2.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农业革命–文字的发明与运用–城市的产生与发展3.古代中国文明–中国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文明的特点和瑰宝二、世界古代文明1.印度古代文明–印度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印度教与佛教的兴起–印度古代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古埃及文明–埃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法老王的统治和金字塔的建造–埃及文明的衰落和消亡3.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古巴比伦和亚述的兴起和衰落–古代巴比伦的法律和文化成就三、古代希腊罗马文明1.古希腊的兴起与辉煌–希腊的地理环境和特点–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艺术2.古罗马的兴起与辉煌–罗马帝国的形成和扩张–古罗马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古罗马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成就3.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内乱–汉朝与罗马帝国的交往与影响–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东罗马帝国的兴起四、中国古代史1.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战国时期的七雄并立2.秦朝的统一与统治–秦朝的兴起与秦始皇的改革–鸿沟的修筑和文化统一–秦末乱世与楚汉之争3.汉朝的兴起与辉煌–刘邦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武帝的外征与丝绸之路的开拓–汉朝的分裂与曹操的统一五、中世纪的欧洲1.封建社会的兴起与特点–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封建制度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的原因和背景–宗教改革的领导人和主要内容–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3.十字军东征和城市兴起–十字军东征的动因和目的–十字军东征对欧洲的影响–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六、近代世界的崛起1.国际贸易与殖民地开拓–大航海时代与新大陆的发现–殖民地体制的建立与运作–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对外扩张2.印度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与掠夺–印度对东印度公司的反抗与独立3.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和变革–科技的进步与科学思想的兴起–近代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上就是初一历史复习的提纲,希望能够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4)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 (4)

初一历史复习提纲初一历史复习提纲一、古代文明1. 夏、商、周三代的特点和变化2. 殷契文字和金文的简介3. 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及祭祀活动4. 周朝的分封制度和井田制度5.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的理论6. 秦朝统一中国和实行的改革7. 秦始皇的统治和秦朝的政治制度二、世界文明1.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和发展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3. 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4. 古印度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5. 古月鲁文明的特点和发展6. 古美洲文明的特点和发展三、中国历史1. 三皇五帝时期的传说和人物2. 夏朝、商朝、周朝的兴衰和变迁3.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和战国七雄4. 秦朝的统一和秦始皇的统治5. 西汉、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7. 隋唐宋元明清各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四、世界历史1. 远古人类的起源和演化2. 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3. 中世纪的政治、经济和文化4.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影响5. 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的背景和影响6. 当代世界的国际关系和全球化趋势五、历史人物1. 周文王、孔子、孙武、嬴政、刘邦、玄奘、杨贵妃、郑和等中国历史人物2. 法老、亚历山大大帝、柏拉图、罗马帝国皇帝、耶稣、达芬奇等世界历史人物六、历史事件1. 红军长征、南京大屠杀、二战爆发、冷战结束等中国历史事件2.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十月革命、柏林墙倒塌等世界历史事件七、历史文化1. 古代中国的衣食住行和传统节日2. 古代中国的艺术和文化传统3. 古代世界的艺术和文化成就4. 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旅游开发5. 中外文化交流对历史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城初级中学初一级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1、化石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3、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2、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和黄帝。

二、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3、炎帝(神农氏):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
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立法知识。

4、黄帝(轩辕氏):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

发明了弓箭和
指南车。

5、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黄帝妻子嫘祖会缫丝。

三、尧舜禹的禅让
6、禅让制: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7、大禹治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
一、夏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4.“家天下”:禹死后,启继位,从此世袭制(家天下)代替禅让制(公天下)。

5.夏朝遗址代表:二里头遗址(河南洛阳)
6.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夏桀)。

二、商朝
1.建立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
2.建立者:汤
3.都成:亳(bó);后来,盘庚把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安阳)。

4.灭亡: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三、西周
1.建立时间:公元前1046年
2.建立者:周武王
3.都城:镐(hào)京
4.
5.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绒族所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
1.鼎盛时期:商周时期
2.代表:四羊方尊(商朝)、司母戊鼎(商朝)、毛公鼎(西周);古人把刻在青铜器上
的文字叫金文。

二、甲骨文
1.含义: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1899年,清朝的王懿荣
3.地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
有深远的影响。

4..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2.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业等都有所发展。

3.商业:产品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
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衰微的表现:
(1)周王室势力大减。

(2)诸侯崛起,竞相争霸。

(3)分封制瓦解。

2.结果:诸侯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三、诸侯争霸
1.原因: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
斗。

2.表现: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服战争,争夺霸主的地位。

(1)齐桓公、晋文公(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楚庄王(问鼎中原)、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

(2)春秋末期,长江中下游的吴国和越国(卧薪尝胆)也先后北上争霸。

3.争霸战争的影响?
弊:(1)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利:(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民族融合
(3)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局部统一。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战国七雄
1.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记忆口诀:东南西北到中间)
2.著名战役: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公元前356年
(1)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

(2)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变法措施行之有效、执行坚决,这是变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3)商鞅不顾个人安危,敢于同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4)商鞅首先取信于民,得到百姓的信任,使变法深入人心。

4.商鞅变法启示:
(1)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强国之路。

(2)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都江堰
1.修建时间:公元前256年
2.修建者:李冰
3.构成系统:鱼嘴(把岷江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飞沙堰
4.作用:防洪、灌溉,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 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1.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制度逐渐确立。

因此
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

2.
3.百家争鸣的影响
(1)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2)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3)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