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精品文档44页

合集下载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道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水、抗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停车场等道路建设工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法及实践经验。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包括抗水、抗压、耐久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升。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沥青与骨料之间的充分结合,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水、抗压能力。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浪费材料,避免配料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浪费。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也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配料比例的确定、骨料级配设计、沥青用量确定、配制方法等环节。

在实际的配合比设计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骨料级配骨料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骨料在一定比例下的混合。

通过对骨料的筛分分析及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合适的骨料级配,保证混合料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 确定沥青用量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胶结剂,其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

通过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在确定了骨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后,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条件,确定合适的配料比例,保证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 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确定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混合料的配制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1.材料准备按相关试验规程规定的取样方法,取足够数量的具有代表性沥青及矿料试样。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材料质量的技术要求试验各项性质,当检验不合格时,不得用于试验。

2.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组成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比组成设计的目的是选配一个具有足够密实度并且有较高内摩阻力的矿质混合料,可以根据级配理论,计算出需要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但是为了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通常是采用规范推荐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来确定。

按现行规范规定。

按下列步骤进行:(1)确定沥青混合料类型(2制在h 的粗粒大于,保(3(4a.bc 整、仍有两个以上的筛孔超过级配范围时,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调整或更换原材料重新设计。

3.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可以通过各种理论计算的方法求得。

但是由于实际材料性质的差异,按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最佳沥青用量仍然要通过试验方法修正,因此理论方法只能得到一个供试验参考的数据。

采用试验方法确定沥青最佳用量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有维姆法和马 歇尔法。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规定的方法,是在马歇尔法和美国 沥青学会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多年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总结发展起来的更为完善的方法, 该法确定沥青最佳用量按下列步骤。

1)制备试样(1)按确定的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计算各种矿质材料的用量。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2)根据相关材料推荐的沥青用量范围(或经验的沥青用量范围),估计适宜的沥青用量(或 油石比)。

”、2)测定物理、力学指标以估计沥青用量为中值,以0.5%间隔上下变化沥青用量制备马歇尔试件不少于5组。

然后在规定的试验温度及试验时间内用马歇示仪测定稳定度和流值,同时计算空隙率、饱和度 及矿料间隙率。

3)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1)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以沥青用量为横坐标,以视密度、空隙率、饱和度、稳定度、流值为纵坐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种 由 改 性 沥 青 、矿 粉 及 木 质 纤 维 稳 定
采 用 德 国 进 口 的 絮 状 木 质 素 纤 维 .其 主要 技 术 指 标 如 表5。
专 家 的 论 证 最 后 选 定 了SMA1 型 。 3 混 合 料技 术指 标 根 据 《公 路 沥 青 路 面 施 工 技 术 规 公 路 的 抗 车 辙 能 力 和 抗 滑 能 力 ,又 具 备 主 要 考 虑 到 SMA是 间 断 级 配 且 粗 集 料 密 级 配 沥 青 混 合 料 的优 点 ,它 的 沥 青 用 较 多 ,在 4c m厚 的 条 件 下 SMA1 容 范 》 ( TG F — 04)关 于 SMA的 6型 J 40 20 要 求 ,同时结 合 河北 高速 实 际情 况 , 量 多 ,空 隙 率 小 ,延 长 了 公 路 的 疲 劳 寿 易 离 析 且 压 实 困 难 。
配 合 比 设 计
经 上 级 部 门 批 准 建 设 单 位 将 在
表 1 壳 牌 sB s改 性 沥 青 技 术 指 标 及 试 验 结 果
试 验 项 目 要
填料采用石灰石经磨细得到的矿
粉 ,其 技术 要 求 如表 4:

测试 结果
表3
细 集 料 技 术 指 标 及 试 验 结 果
沥 青 技 术

营 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 Y 蹄 I

文 /孙 佃 海
米 质 素纤 维
K0+ 0 00 一K1 0 段 路 面 采 用 SMA沥 00 5+ 青 混 合 料 设 计 和 施 工 路 面 试 验 段 。 同 时 聘 请 设 计 院 专 家 .设 计 了 SMA1 和 3 SMA1 6两 种 级 配 , 经 反 复 讨 论 及 有 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江 苏 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uper
原材料指标 级配范围 成型设备 压实次数 试件直径 初选沥青用量 部分 采用控制点和禁区控制 旋转压实仪 根据交通量 150mm 根据原材料密度、 根据原材料密度、级配等进 行计算 空隙率4%标准 空隙率 标准 体积指标 根据混合料类型不同矿料间 隙率大于一个固定值 根据交通量 确定沥青用量 压实验证 性能验证 采用四个油 N最大验证 AASHTOT283
AC设计主要特点 AC设计主要特点
1、采用马歇尔击实仪成型,试件直径100mm 、采用马歇尔击实仪成型,试件直径 2、空隙率根据层位有一定的范围 、 3、级配有固定范围,并在此范围内选择优选级配 、级配有固定范围, 4、采用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试验评价混合料水 、采用浸水马歇尔、 损害性能,采用车辙评价混合料高温性能, 损害性能,采用车辙评价混合料高温性能,采用 低温小梁弯曲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低温小梁弯曲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性能。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主要内容
一、设计思路 二、 Superpave和AC配合比设计 和 配合比设计 介绍、比较与设计要点分析 比较与设计要点分析 三、案例分析
江 苏 省 交 通 科 学 研 究 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江 苏 省 交 通 科 学 研 究 院
JIANGSU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级配调整原则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 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 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型, 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 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 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部分二级道路及更次等 级道路),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 ),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级道路),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OAC1=(a1+a2+a3+a4)/3
如果在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未能函盖沥青饱 和度的要求范围,按下式计算初始值OAC1。
OAC1=(a1+a2+a3)/3 对所选择的沥青用量范围,密度和稳定度没
有出现峰值(最大值经常出现在曲线的两端)时, 可直接以目标空隙率所对应的沥青用量a3作为 OAC1,但OAC1必须界OACmin+OACmax的 范围内,否则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2)、试件成型 a、配料:按每次拌和一个试件配料,一般矿 料为1200g。 b、烘料:矿料烘干,并加热至比拌和温度高 出10-20度 c、拌和:矿料+沥青→拌匀+矿粉→拌匀, 拌和时间3min,设定90s 拌和温度150—160度
d、装模: 通过漏斗一次装入,插上温度计, 接近击实 温度时,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均匀插捣10次。
C、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中值(OAC2)
① 按沥青混合料技术标准对稳定度、流值、 空隙率和饱和度的要求,分别确定满足各单个指 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见图)。
② 画综合图,将满足各单个指标要求的沥青 用量范围,等比例移到同一坐标图上,确定满足 稳定度、流值、空隙率和饱度要求的共同沥青用 量范围OACmin~OACmax,其中值为OAC2 。
●做法:保持矿料配合比例不变,改变沥青用量 ,制作至少5个油石比的马歇尔试件,测定试件的 体积指标和稳定度、流值,结合技术标准,按规定 的方法确定沥青用量。
●步骤:(1)、确定拌和温度及击实温度 a、用粘度-温度曲线确定(见下) b、查表:拌和温度:140—160℃ 击实温度:130—150℃ 改性沥青比普通沥青高10—20℃
不小于
0
0
0

沥青混合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共55页文档

沥青混合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共55页文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源自沥青混合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5、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 成儿童 自觉的 纪律性 ,这是 儿童道 德教育 最重要 的部分 。—— 陈鹤琴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或粒径)取15cm.连接对角线o’o作为要求级配 曲线中值. 纵坐标按算术标尺,标出通过量 (0~100%). 依据要求级配中值的各筛孔通过量 标于纵坐标上, 则从纵坐标引水平线与对角线 相交,再从交点作垂 线与横坐标相交, 其交点即 为各相应筛孔尺寸的位置.
②确定各种集料用量
将各种集料的通过量绘于级配曲线坐标图上. 实际集料的相邻级配曲线可能有下列三种情况, 根据各集料之间的关系,按下述方法确定各种集 料的用量比例.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和沥青碎石混合料(AM)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材料包括沥青和矿料, 矿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等.
一.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1. 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 各种不同粒径的集料按一定比例搭配可达
到较小的空隙率或较大的内摩擦力.在连续级 配和间断级配.
图解法比较直观,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图解法:
• 试算法
• 1. 试算法的基本原理
• 首先假设混合料中某种粒径的颗粒,是由对 这一粒径占优势的一种集料组成,其他集料 不含这一粒径。据此分别试探各种级料的大 致比例,不合适再进行调整,逐步接近,最 终达到符合要求的集料的配合比。
• 2. 步骤及方法
• 将A、B、C三种集料配成M级配的矿料:(表 9.6.1)
按级配理论计算出各级集料在矿质混合料的
通过百分率,以通过百分率为纵坐标绘制成曲线, 即为理论级配曲线。但由于矿料在轧制过程中的 不均匀性以及混合料配制时的误差等影响,使所 配制的混合料往往不可能与理论级配完全相符合。 因此,必须允许配料时的合成级配在适当的范围 内波动,这就是“级配范围”,绘制曲线时通常 用半对数坐标,即横坐标(即筛孔尺寸乘10或乘 别的数,让取对数后为正数)采用对数坐标,而纵 坐标用常坐标。我国现行国标(GB 50092-96) 规定,沥青路面集料的粒径选择和筛分以方孔筛 为准。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浅谈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摘要】随着高速公路的修建,路面结构层使用沥青混合料进行施工逐渐成为关键。

在行车过程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反应在路面面层的施工技术上,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成为重中之重。

而路面面层的好坏,取决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和拌制。

【关键词】路面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引言:国家“十二五”计划的结束,伴随着新经济、新政策的实施,公路建设将迎来新的契机。

而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施工单位的信誉。

如何把公路质量搞好,是下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把公路路面做好、施工好是保证公路寿命的关键。

现本人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对路面结构层沥青混合料配合设计分析如下,请同行给予指正。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一般规定:1、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材料品种及配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以下步骤进行。

3、配合比设计的试验方法必须遵照现行试验规程的方法执行。

二、沥青混合料配比工程设计级配范围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文件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必要时允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

2、调整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遵循下列原则:1)首先按规范确定采用粗型(c型)或细型(f型)的混合料。

对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

对冬季温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2)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兼顾低温抗裂性能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稳定度MS’0 、矿料间隙率VMA 3、原材料选取——表9-13、14、15、16、17 沥青标号、骨料品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骨料级配确定和设计——表9-18 确定选取骨料的组配,满足级配要求。 粗骨料、细骨料、矿粉比例
5、沥青混合料设计 确定最佳沥青用量,满足技术指标要求。
——矿料设计、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一)矿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
OAC1沥青用量值对应的所有沥青混合料指标满 足要求时: OAC=(OAC1+OAC2)/2
取,预但计不车小辙于较O大AC:2的OA0.C5%在OAC2和OACmin之间选
寒区道路及一般道路 :OAC可在OAC2和 OACmax之间选取,但不大于OAC2的0.3%
4)水稳性试验
以最佳沥青用量OAC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 若OAC与OAC1、OAC2相差较大,用OAC和OAC1或 OAC2进行残留稳定度试验
例题1
计算AC-13I型沥青混凝土的矿料配合比。 已知: 碎石、石屑和矿粉三种矿质集料,筛分
析试验结果见表 沥青混凝土矿料的级配要求
计算: (1)确定碎石、石屑、矿粉在矿质混合料 中所占的比例。 (2)校核矿质混合料合成级配计算结果是 否符合规范要求级配范围。
(1)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中值换算为分计筛余中值
四、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设计目标 配制出满足基本性能要求的沥青混合料。
关键问题 1、各种原材料的选取 粗细骨料选择和品质要求,沥青种类 2、各种原材料用量的确定。
设计思路 1、确定设计混合料的类型。——表9-22 依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结构层位 2、确定混合料的技术性能指标。——表9-11 力学指标:击实次数、稳定度MS、流值FL; 动稳定度DS 耐久性指标:空隙率VV、沥青饱和度VFA、残
B、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沥青用量表示:
油石比:
n
P1Pn:各种矿料配合比(矿料总和为 pi 100)(%)
1
p a :油石比(沥青与矿料的质量比)(%)
沥青百分含量%: n p1pn:各矿料配合比(矿料和沥青总和为 pi pb 10)0 1
p b :沥青含量(沥青占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百分率)(%)
3、确定沥青用量初始值2(OAC2)
OACmax= 6.45% OACmin=5.30% OAC2=(6.45%+5.30%)/2=5.9%
4、综合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
按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OAC1=6.0%检查各指标均符合要求 ,由OAC1和OAC2综合确定沥青最佳用量取OAC=6.0%。
当地属温区,考虑到高速公路可能出现车辙,再在中限值 OAC2与下限值OACmin之间选取一沥青最佳用量OAC'=5.6% (4)水稳定性试验
2)确定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 依据附表确定AC-13Ⅰ型沥青混凝土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3)矿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校核
2、沥青最佳用量的确定
1)试件成型 采用AH-70沥青。依据附表 AC-13Ⅰ型沥青混凝土的
沥青用量范围为5.0%~7.0%,采用0.5%的间隔,以计算 得到的矿料配比制备5组试件,按要求击实75次成型。 2)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已知: (1)有碎石、石屑、砂和矿粉四种矿料,各集
料通过百分率列于表中。
(2)设计级配范围按《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 范》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细粒式AC13-I要求的级 配范围和中值列于表中。
步骤1:绘制图解法用图,纵坐标取10cm表示通过 量,横坐标取15cm表示筛孔尺寸。作级配曲线中 值,并确定筛孔坐标。
(4)非单一粒径各骨料用量按下述方法确定 A、级配曲线相离,作相离点的垂直平分线。 B、级配曲线相接,连接相接点。 C、级配曲线相重叠,作垂线使之在两条级配
曲线上截得的线段长度相等。
——通过所作垂线与级配中值直线的交点 ,作水平线,在纵坐标上截得的距离为相应骨 料的用量。
例题2、试用图解法设计某高速公路用细粒式沥 青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
砂:洁净海砂,细度模数属中砂,含泥量小于1%, 视密度2.65t/m3。矿粉:石灰石磨细石粉,粒度范围符合技 术要求,无团粒结块,视密度2.58t/m3。
[设计要求]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类型和结构层位确定沥青混凝土
的矿质混合料的级配范围。根据现有的各种矿质材料 筛析结果,用图解法确定各种矿质材料的配合比。
1)测试试样制备: (1)按矿质混合料配比确定各种集料用量
(2)选取间隔为0.5%的五个沥青掺量 2)测定物理指标
(1)表观密度ρ s (2)计算理论最大密度
t

p1
100pa p2 pn
pa
w
1 2
n a
t

p1
p2
100 pn

pb
w
1 2
n a
(3)计算空隙率(VV):VV(1S )100 T
(4)计算沥青体积百分率(VA):VA Pb s bw
(5)计算矿料间隙率(VMA): VM V A AVV
(6)计算沥青饱和度(VFA):VFA VA 100 VAVV
(7)测定力学指标 A:马歇尔稳定度MS B:流值FL C:计算马歇尔模数T
要求:Ⅰ型沥青混凝土不低于75%,Ⅱ型沥青混凝 土不低于70%
5)抗车辙试验
以最佳沥青用量OAC进行动稳定度车辙试验 。 若OAC与OAC1、OAC2相差较大,用OAC和OAC1或 OAC2进行试验
要求: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不小于800次/mm, 一级公路、城市干路不小于600次/mm。
例 试设计上海某高速公路沥青混泥土路面用沥青混合料的配 合组成。
(2)确定优势骨料,计算相应含量 优势骨料1:碎石——优势粒径为4.75mm, 则混合料中碎石含量:
X = aM(4.75)/ aA(4.75) = 21.0/49 = 42.1%
优势骨料2:矿粉——优势粒径为<0.075mm 则混合料中矿粉含量:
Z= aM( < 0.0.75)/ aC(< 0.0.75)= 6.0/85.3 = 7.0%
问题的提出 1、骨料粒级如何配合,堆积空隙率最小? ——最大堆积密度理论 2、不同骨料如何搭配,才能获得最大堆积 密度? ——矿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矿质混合料级配理论(最大密度曲线理论)
W.B.富勒(Fuller)研究发现:矿质混合料过筛 百分率与粒径的关系曲线越接近抛物线,混合料的 密实度越大,空隙率越小。
(3)计算石屑在矿质混合料中的含量Y Y= 1 - X – Z = 50.9%
(4)校核、计算、调整。 如何校核?原则是什么?
图解法
基本原理 (1) n幂公式p=100(d/D)n 中, p与(d/D)n为直
线关系
(2) 假设矿料为单一粒径骨料组成,则其级配曲线为 直线
(3)各粒径骨料用量可通过首尾相连,与级配中值线 的交点确定
采用沥青用量为6.0%和5.6%制备试件,浸水48h后测定马 歇尔稳定度
(5)抗车辙试验 同样采用沥青用量6.0%和5.6%进行车辙试验
两种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均大于800次/mm ,符合要求。OAC=6.0%混合料耐久性好, OAC=5.6%时抗车辙能力强
谢谢!
xiexie!
步骤2:将碎石、石屑、砂和矿粉的级配曲线绘制 于图中
步骤3:确定各集料所占比例。
步骤4、根据图解法求得的各集料用量百分率,列表 进行校核计算如表
步骤5、0.3mm和0.6mm通过量偏低,0.075mm通过量 偏高。配合比调整,碎石X=31%,石屑Y=26%,砂 Z=37%,矿粉W=6%
步骤6、将调整后合成级配绘制于规范要求级配曲线中
(二)、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
1、热拌沥青混合料配比设计步骤 A、矿质混合料的配比设计
1)根据道路等级、路面结构和层次,选取沥青混合料类型 2)确定合成矿料要求的级配范围。 3)矿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0.075mm、2.36mm和4.75mm筛孔通过量尽量接近设计级 配范围中值。 ——对交通量大的道路,级配应接近下限; ——小交通量的道路应偏上限。
3)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1)绘制沥青用量与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2)根据稳定度、密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初 始值1(OAC1)
OAC1=(a1+a2+a3)/3
(3)根据符合各技术指标要求的沥青用量范围确定 沥青最佳用量初始值2(OAC2) OAC2=(OACmax+OACmin)/2
(4)根据OAC1和OAC2确定沥青最佳用量OAC
X + Y + Z = 100
(2)设集料A、B、C中某粒径i颗粒含量分别为aA(i)、aB(i) 、aC(i),混合料M相应颗粒含量为aM(i),则:
XaA(i) + YaB(i)+ ZaC(i)= aM(i)
(3)假定混合料中某粒径颗粒仅由一相应的优势集料提供 ,其他集料不含此种颗粒,则优势集料用量可直接求出。
P2=kd 当筛孔尺寸d等于集料的最大粒径D时,该颗粒 的通过百分率P为100
p=100(d/D)0.5 实际应用 :p=100(d/D)n ,n幂级配通式 n通常在0.3~0.7之间 ,0.5时为最大密度曲线
P-d级配曲线
P-logd级配曲线
——已知矿料最大粒径,理论上可以推算最佳级配范围
2、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
合理组配不同集料,使混合料级配处于要求的 范围之内,并尽可能逼近理想的最大密度曲线
——数解法和图解法 已知条件: (1)各种集料的筛分析试验结果; (2)设计要求:技术规范规定或理论计算得 到的矿质混合料级配范围
——迫近表9-18的级配中值
数解法
基本原理:
(1)设有A、B、C三种集料,欲配制级配为M的矿质混合 料,A、B、C在混合料中百分比分别为X、Y、Z,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