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和基本原理
grac沥青配合比设计

grac沥青配合比设计
沥青配合比设计是道路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正确设计沥青配合比可以保证
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介绍沥青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沥青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包括沥青、沙子、石料等)的比例,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和耐久性。
一个合适的配合比可以使混合料在交通负荷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提供足够的表面摩擦力和排水性能。
沥青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约资源:确定所需混合料的种类和用量,以最小化资源浪费,并满足道路
使用条件。
2. 确定目标性能:根据预期的道路类型和交通量,确定最佳的混合料性能要求。
这些要求可以包括强度、耐久性、变形性能、抗裂性等。
3. 选择合适的原料:根据目标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沥青、沙子和石料等原料。
不同原料的特性将直接影响混合料性能。
4. 确定沥青含量:根据混合料的目标性能和原料特性,确定合适的沥青含量。
沥青含量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强度不足,而含量过高则会降低混合料的稳定性。
5. 确定石料粒径分布:根据目标性能要求和现场环境,确定混合料中石料的最
佳粒径分布。
合适的粒径分布将提供良好的结构支撑和排水性能。
6. 混合料设计验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试验验证设计的沥青配合比是否满
足目标性能要求。
根据结果做出调整并继续优化配合比设计。
沥青配合比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要考虑多种因素和要求。
准确的设计将确
保道路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提高道路使用寿命,并在巨大的交通负荷下保持道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

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主要步骤一、准备工作:啥都得有准备首先呀,咱们做这个热拌沥青混合料可得做足功课。
不然你一不小心就可能做出来一坨“硬邦邦”的沥青,路上不光车轮转得累,行人走路也不舒服。
好,第一步得先搞清楚具体的需求——你是修路呢,还是做停车场?搞清楚路面需要什么样的沥青混合料,啥等级、啥强度,直接关系到咱做出来的路能用多长时间。
是不是太硬一点儿就不好走,太软又容易“出事”。
温度也是个大事儿,毕竟“热拌”这两个字不白叫的,混合料的温度要搞清楚,咱们才知道什么时候放料,温度过低会让沥青冷掉,施工的时候啥都不顺,温度过高又容易挥发,质量不稳定。
然后,得知道你用的石料是什么样的,质量怎样,粒径分布要符合标准。
石料这玩意儿,选不好也不行,太大了反而影响质量,太小了粘合不好,铺设的时候容易松散。
搞明白这些,才能往下走,继续设计配合比。
二、选择沥青和矿料的类型咱们得挑沥青和矿料。
沥青可不是随便啥沥青都能用的。
你看,你要修的是那种高频车流的路,还是那种偏僻小道?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沥青,温度、粘度、流动性都得考虑进去。
温度高的时候,沥青得比较坚固,粘度不能太低,容易“粘在”车轮上;温度低的时候,沥青的粘度得高一点,才能维持路面稳定。
再说矿料,矿料得根据你要铺的路的需求来选择,一般来说,咱们常见的有碎石、石屑、矿粉这些东西,它们的粒径、形状、硬度得符合要求,铺出来的路面才不会掉渣,也更耐用。
矿料的选择和沥青一样有讲究。
它不仅要具备足够的强度,跟沥青的粘合力要好,而且还要考虑到它对车轮的摩擦力。
如果太滑,汽车开过去会很不安全,尤其是下雨天,滑到不行。
你还得考虑材料的性价比。
别光想着高端,价格也得实惠,毕竟做路可不只是为了个美观,花大钱做个不耐用的路面,反而更得不偿失。
三、计算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都选接下来就要正式设计配合比了。
这一步,可是整个设计的核心。
因为配合比不合适,整个路面就有可能出问题。
你看呀,沥青的用量决定了路面柔韧性,矿料的用量决定了路面的坚硬度。
沥青混合料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沥青混合料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道路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水、抗压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停车场等道路建设工程中。
沥青混合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而配合比设计是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设计方法及实践经验。
一、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重要性1. 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包括抗水、抗压、耐久性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提升。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保证沥青与骨料之间的充分结合,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水、抗压能力。
2. 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尽量减少浪费材料,避免配料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浪费。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还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 提高施工效率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使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得到提升,从而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调整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也可以降低施工难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主要包括配料比例的确定、骨料级配设计、沥青用量确定、配制方法等环节。
在实际的配合比设计中,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骨料级配骨料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的骨料在一定比例下的混合。
通过对骨料的筛分分析及工程技术要求,确定合适的骨料级配,保证混合料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2. 确定沥青用量沥青是沥青混合料的胶结剂,其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合料的性能。
通过试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确定合适的沥青用量,使混合料达到最佳的性能指标。
在确定了骨料级配和沥青用量后,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条件,确定合适的配料比例,保证混合料的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4. 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工艺根据配合比设计要求,确定混合料的生产工艺,包括混合料的配制温度、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确保混合料的质量和稳定性。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生产配合比设计时(生产配合比如何取料),取样
至少应在干拌5次以后进行。
▪ (三)矿料配比设计
▪
矿料配合比设计建议借助电子计算机的电子表
格用试配法进行。
▪ 对主干道、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宜在工程设 计级配范围内计算1~3组粗细不同的配比,绘制设 计级配曲线,分别位于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上方、 中值及下方。设计合成级配不得有太多的锯齿形交 错,且在0.3mm~0.6mm 范围内不出现“驼峰”。 当反复调整不能满意时,宜更换材料设计。
饱 和 度
(%)
(%)
规范要 求
70~85%
油石比 a4无法确定
(2)确定最佳沥青用量OAC1
①从上述图上找出毛体积密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 a1、稳定度最大值对应沥青用量a2、
目标空隙率(或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3、沥青 饱和度范围内的中值对应沥青用量a4
a1=5.9%; a2=5.28%; a3=5.32%; a4无法确定 (2)计算OAC1=( a1 +a2+ a3+ a4 )/4
交通多的路段,宜选用粗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C型),并取较高的设计空隙率。对冬季温
度低、且低温持续时间长的地区,或者重载交通
较少的路段,宜选用细型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F型),并取较低的设计空隙率。
▪ (2) 为确保高温抗车辙能力配合比设计时宜适 当减少公称最大粒径附近的粗集料用量,减少 0.6mm以下部分细粉的用量,使中等粒径集料较多, 形成S型级配曲线,并取中等或偏高的设计空隙率。
(4)最佳沥青用量OAC=(OAC1+OAC2)/2 OAC=(OAC1+OAC2)/2 = 5.54%
(五)目标配合比设计检验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计算一、确定混合料配合比的基本要求:1.稳定性: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空隙率:保证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的密实性和耐水性。
3.含沥青量:保证混合料中的沥青含量与规定的要求相符。
二、计算混合料配合比的步骤: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通常情况下,骨料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中骨料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骨料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骨料配合比=(沥青含量÷骨料质量)×100%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是指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质量与总质量的比值。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混合料的总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沥青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沥青配合比=(沥青质量÷混合料总质量)×100%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是指混合料中添加剂的质量与沥青的质量的比值。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是以沥青的质量为基准来进行的。
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公式如下:添加剂配合比=(添加剂质量÷沥青质量)×100%三、计算示例:假设需要计算一种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混合料中沥青的含量为5%,总质量为1000kg,添加剂的质量为50kg。
1.骨料配合比的计算:骨料配合比= (5kg ÷ 950kg) × 100% = 0.53%2.沥青配合比的计算:沥青配合比= (5kg ÷ 1000kg) × 100% = 0.5%3.添加剂配合比的计算:添加剂配合比= (50kg ÷ 5kg) × 100% = 1000%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所需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为:骨料配合比为0.53%,沥青配合比为0.5%,添加剂配合比为1000%。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的特性,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计算是根据道路工程的要求和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的。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
嘿,咱今天来聊聊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这事儿啊!这可真是个超级重要的活儿。
先得选好各种原材料吧,就像厨师挑食材一样,得精挑细选,不然怎么能做出美味的菜肴呢!然后对这些原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看看它们是不是够格,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呀。
接下来呢,得根据工程要求和经验啥的,初步拟定一个配合比,这就好像给房子搭个架子,得有个大概的样子。
然后按照这个配合比制作试件,哇,这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一样。
试件做好了,就得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啦,什么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啊、车辙试验啊等等。
这就好比给艺术品打分,看看它是不是真的够优秀。
如果不行,那咱就得调整配合比,重新再来,这可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哟,得有耐心!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调整,终于得到一个满意的配合比啦!这就像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宝藏一样让人兴奋啊!这时候可别掉以轻心,还得验证一下这个配合比在实际工程中的可行性呢。
想想看,如果不认真做好这些步骤,那铺出来的路会是什么样呢?会不会没多久就坑坑洼洼啦?那可不行!咱得对大家负责呀!所以说,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步骤真的是太重要啦,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不能有丝毫马虎。
这就是我对这个事儿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1.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
等级配合比设计方法是根据混合料的使用等级确定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确保混合料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要求。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使用等级: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交通荷载等级,确定混合料的使用等级,如AC-13、AC-20等。
(2)确定粗集料含量:根据使用等级和交通荷载等级,参考相应的规范和试验结果,确定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3)确定沥青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
(4)确定细集料含量:根据粗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细集料的最佳含量范围。
(5)确定沥青级配比例:根据粗集料、细集料和沥青的最佳含量范围和试验结果,确定混合料中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2.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
初步配合比设计方法是在缺乏详细材料试验数据的情况下,根据经验和规范,进行初步的配合比设计,然后通过试验和调整来进一步确定最佳配合比。
(1)确定初步沥青含量:根据使用要求和沥青的理论含量,初步确定沥青的含量。
(2)确定初步粗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粗集料的含量范围。
(3)确定初步细集料含量:根据规范和经验,初步确定细集料的含量范围。
(4)试验和调整:根据初步配合比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如果混合料的性能和使用要求不符合,可以通过调整沥青含量、粗集料含量和细集料含量来改善混合料的性能。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需要根据规范和经验进行合理的估算和调整,同时进行试验和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最终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满足使用要求和性能指标。
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还要考虑材料的可用性和成本等因素,以实现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孙老师 共61页

1000~500
3
半干区
500~250
4
干旱区
<250
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区和雨量气候区,可通过
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得的相关资料,按上述各表中规
定的分区指标确定,也可查图(见规范)获得。
三、普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2019)规定,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分为: 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生产标准(或试拌试铺) 配合比三个阶段进行。
2-3夏热冬冷 2-4夏热冬温 3-1夏凉冬严寒 3-2夏凉冬寒 3-3夏凉冬冷 3-4夏凉冬温
不存在
不存在 不存在
3、雨量分区(三级区划)
以近30年内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分为潮湿区、
湿润区、半干区、干旱区。
雨量分区指标(三级区划)
雨量气候区 气候区名称 年降雨量(mm)
1
潮湿区
> 1000
2
湿润区
d、装模: 通过漏斗一次装入,插上温度计, 接近击实 温度时,沿周边插捣15次,中间均匀插捣10次。
e、击实: 温度140—150度,两面各击75次,高度误差 ±1.3mm。 f、脱模编号: 次日。
(3)、测试 a、测高:画十字,取4个高度的平均值 b、称空气中质量 c、称表干质量 d、称水中质量 e、测稳定度、流值 f、实测最大毛体积相对密度
b、使合成级配曲线呈为S形
● 减少最大公称粒径附近粗集料的用量(最大 公称粒径筛孔的通过量应小,规范规定范围为90100%,细则为95-100% ,应为90-95%)。
●减少0.6nn附近筛孔细料的用量 ●适当提高石粉用量
c、曲线应顺畅,避免出现锯齿形或犬 牙形
2、确定沥青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耐久性
定义:指沥青混合料在使用过程中抵抗环境因素及 行车荷载反复作用的能力。 评价方法 a.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试验 b.浸水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浸水劈裂强度试验
浸水前后的马歇尔稳定度比值、劈裂强度比值的大小来评 价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c.冻融劈裂试验:两组试件,一组试件测定常规状态下的劈 裂强度,另一组试件经过一系列冻融过程后进行劈裂试验, 通过冻融劈裂强度比(TSR)来评价。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施工和易性
保证在拌和、摊铺与碾压过程中,集料颗粒保持分 布均匀,表面被沥青膜完整地裹覆,并能被压实到 规定的密度的性能。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Fra bibliotek要求抗滑性
沥青路面的抗滑性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至关 重要,而沥青路面的抗滑性能必须通过合理地选择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正确地设计与施工来保证。 ①集料:粗糙、坚硬、耐磨、抗冲击好、磨光值大 ②路面构造深度:增加粗集料含量提高宏观构造深度 ③沥青:①最佳沥青用量 ② 蜡含量低的沥青
主要内容
1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原材料试验
3 混合料试验
4 配合比设计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路桥处
原材料试验
原材料名称
技术指标
执行标准
沥青材料
原材料的 技术要求
粗集料
细集料
填料
针入度 针入度指数 软化点 延度 蜡含量 闪点 溶解度 密度
压碎值 磨耗值 表观相对密度 吸水率 坚固性 针片状颗粒含量 <0.075mm颗粒含量 软弱颗粒含量 磨光值 粘附性 破碎面要求
准击实法,一组试件的数量不少于4个。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2、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26.5mm,宜采用大型击实法,一 组试件不少于6个。
❖ 仪器数字汇总 1、自动击实仪击实速度为60次/min±5次/min。 2、标准击实试模内径101.6mm±0.2mm,高87mm。大 型击实试模内径152.4±0.2mm,总高115mm。
至拌和均匀。 ❖ 试验过程(分为7步) 1、称料 2、装料、插捣料 3、测温度 4、击实 5、翻一面击实 6、取纸算高度 7、冷却、脱试件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试件高度符合: 标准击实试件:63.5mm±1.3mm 大型击实试件:95.3mm±2.5mm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沥青混合料的基本技术指标
1.油石比Pa 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矿料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计。 也可用沥青含量Pb来表示,Pb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质量与 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比例,以百分数计。
耐久性 抗滑性
马歇尔试验— 稳定度 车辙试验— 动稳定度(次/mm)
低温弯曲试验 浸水马歇尔试验— 残留稳定度(%)
水稳性 冻融劈裂试验— 残留强度比(%)
耐老化性
耐疲劳性
技术标准
施工和易性
马歇尔试验指标要求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参考规范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高温稳定性
上约15℃,一般按一组试件(4-6个)备料,但进行配合 比设计时,应分别备料。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4)沥青加热--沥青加热温度一般加热至沥青混合料拌和 温度,但不得超过175℃。
5)试模、套筒加热--加热温度在100℃左右,时间1h。 ❖ 拌制石油沥青混合料 1、预热拌和机-拌和温度10度左右; 2、拌和:先加矿料,再加沥青拌1-1.5min,再加矿粉直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步骤和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
1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原材料试验 3 混合料试验 4 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沥青混合料组成材料
沥青材料
基质沥青 改性沥青
粗集料
各种粒径 的碎石
细集料
天然砂 机制砂
石屑
填料 矿粉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技术性质
高温稳定性 低温抗裂性
•高温稳定性检验 •在规定温度下进行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指标) •标准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水稳定性
• 水稳定性检验 • (1)浸水马歇尔试验 • (2)冻融劈裂试验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低温抗裂性能
• 试件:小梁试件 • 试验条件:温度-10℃,加载速50mm/min • 检测指标:破坏强度、破坏应变、破坏劲度模量 • 破坏应变标准:
表观相对密度 坚固性 含泥量 砂当量 亚甲蓝值 棱角性
表观密度 含水量 粒径范围 外观 亲水系数 塑性指数 加热安定性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 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E 20-2011
1.《公路工程集料 试验规程》
JTG E42-2005
2.《公路沥青路面 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主要内容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试件密度试验
❖ 方法分类及适用范围 1、表干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不大于2%的各种试件毛体积
密度。 2、水中重法:适用于测定几乎不吸水的密实的试件的表观密
度。 3、体积法:适用于空隙率较大的沥青碎石混合料及大空隙透
水性开级配沥青混合料(OGFC)试件的毛体积密度。 4、蜡封法:适用于测定吸水率大于2%的试件毛体积密度。
1 沥青混合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原材料试验 3 混合料试验 4 配合比设计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路桥处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试件制作方法(击实法)(T0702-2011)
❖ 适用范围 标准击实法适用于马歇尔试验等使用的
101.6mm ×63.5mm圆柱体试件成型,大型击实法适用于 152.4mm×95.3mm的大型圆柱体试件成型。 ❖ 一些规定(拌和场或施工现场采集) 1、当集料公称最大粒径≤26.5mm时,采用标
混合料试验
击实试件 密度试验 马歇尔稳定度 理论最大密度 劈裂强度
3、温度计分度为1℃,量程0-300℃。 ❖ 准备工作 1、根据沥青粘度绘制粘温曲线测定沥青混合料拌和 与压实温度。 1)适宜于拌和的沥青表观粘度(0.17±0.02)Pa.s 2)适宜于击实的沥青表观粘度(0.28±0.02)Pa.s 2、人工配置混合料步骤 1)烘干--干矿料烘干温度105±5℃,时间不少于4-6h。 2)测集料及沥青密度。 3)称取集料质量并加热--集料加热温度在沥青拌和温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