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掌握《政治经济学原理》考点精品文档19页

合集下载

政 治经济知识点

政 治经济知识点

政治经济知识点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现象、制定经济政策以及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都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政治经济学的世界,了解一些关键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也就是商品的有用性。

比如,食物可以充饥,衣服可以保暖,这就是它们的使用价值。

而价值则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是在商品交换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它从最初的简单的商品交换,发展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再到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形成了货币。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货币来衡量商品的价值,这就是价值尺度的职能;用货币购买商品,就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或者采用新技术等手段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这分别对应了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累的本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会导致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也就是失业人口的增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重点内容(参考)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着重把握以下重点内容:一、劳动价值理论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分析开始。

2、商品二因素理论。

商品使用价值的和价值及其统一性和矛盾性。

3、劳动二重性理论。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同物质要素相结合,创造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创造社会财富即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即活劳动形成价值,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劳动二重性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无论劳动生产率怎样变化,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是相同的。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转化形式。

4、货币理论。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内在矛盾外化;价格是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比率;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5、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表现。

二、剩余价值理论1、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矛盾的解决,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劳动过程、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在流通中,又必须不在流通中,剩余价值源于剩余劳动的凝结;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3、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4、资本的本质。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及其划分意义。

5、工资理论。

工资本质,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

资本主义工资变动趋势。

6、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三、资本积累理论1、再生产与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的实质;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外延型扩大再生产与内含型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不是扩大再生产唯一源泉;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主要因素。

2、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经济学研究的重点由流通转到生产领域(研究方法)并创立了劳动价值论,这些成果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继承并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赖以形成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区分来源和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自由竞争时代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列宁分析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特征。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现实。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根本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内在的、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为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推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构成中的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分配、交换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注:生产的过程就是消费生产资料的过程)◆生产力的基本构成因素是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又称经济关系,它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它们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所有制指的是资产的最终归属,即归谁所有,包括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关系。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则是这些经济关系赖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一种所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同所有制也可以有同一种实现形式。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学科,它既包括政治学的内容,又包括经济学的内容。

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学科,它主要关注生产、分配和交换等经济活动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在这一范畴内,我们需要了解私有制、生产关系、生产力、剩余价值、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

其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商品的二重属性、剩余价值的实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内在规律等基本原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分析方法和工具。

比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政治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等。

最后,我们还需要了解政治经济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政治经济学不仅是一门理论学科,更是一门应用学科。

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指导我们正确地参与经济活动。

综上所述,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的重要学科,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原理。

只有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和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指导我们正确地参与经济活动。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总结)

第一章 导论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

研究的出发点1、 物质资料生产的含义1、劳动过程--生产力 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构成2、 社会过程 --生产关系3、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成了社会的生产方式,它是二者的对立统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对社会生产中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上所结成的关系的制度规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横向生产关系系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就叫生产力。

1.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1.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

❖ 1.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 2.要求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经济体制,也必须同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相适应❖ 3.要求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特点:1.经济规律是不会长久不变的。

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2科学的抽象法 3.数学和统计方法 4.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思考题 1、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 、什么是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第二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五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依次变革。

第二节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一、自然经济(一)定义:自然经济也叫自给自足经济,是指为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如原始村庄、奴隶庄园、封建主庄园等)的直接消费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二)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1.它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它是封闭型经济 3.它是保守性经济4.它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5.其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二、商品经济(一)定义: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政治经济学原理 期末重点 必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 期末重点  必考

《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略)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二、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狭义和广义)1.广义社会生产关系(狭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2.生产与交换、分配、消费的相互关系是什么?①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共同构成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在这四个环节中,生产决定交换、分配和消费,而交换、分配和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②社会生产关系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

③狭义的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

④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存在相对独立性,并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1.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构成的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1.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2.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科学认识这一规律并揭示其不同阶段的特殊形式。

3.经济规律的客观性(P12)①产生条件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强制性4.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的两个特点:①②(P12)5.经济规律的分类①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②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③一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6.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规律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略)第五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及学习意义(略)第二章商品经济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商品及其内在矛盾一、商品的产生和发展(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二、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1.使用价值→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2.商品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使用价值的区别:(P23)①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②针对他人或社会有用③必须交换3.价值→社会属性(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的社会关系)4.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内在、抽象,通过交换表现交换价值:外在、具体的表现形式5.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P24)统一性:对立性: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2.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3.具体与抽象劳动的联系:同一劳动的两方面、不可分4.区别(P26):①作用不同②反映的关系不同③时间范畴不同5.劳动二重性(理解马政经的枢纽)(P26)①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③为其他一系列理论…四、商品的价值量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①以简单劳动为基础计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简单劳动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①单位时间产量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劳动时间②单位产品耗时劳动生产率③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决定性因素(P29)4.研究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生产关系的基本原则: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相同。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点汇总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分的知识点很重要,但是也不容易掌握,需要下苦工。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经济学重点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政治经济学易错知识一、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易错观点(1)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注意:权利可以放弃,义务不能放弃。

)二、投资的选择(1)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越多。

(注意:居民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2)债券和股票都是有价证券,都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注意:股票不是定期收取利息的)(3)金融债券具有信用度高。

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特点。

(注意:政府债券)(4)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降到最少。

(注意:是购买商业保险)三、分配制度的易错观点(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注意:不能将分配原则等同于分配制度)(2)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

(注意:按劳动成果分配)(3)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注意:按劳动要素分配)(4)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注意:效率和公平是不可分割的)(5)劳动生产率越高,产量越大,效率越好。

(注意:劳动生产率与效率是不同概念)四、关于财政的易错观点(1)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注意:税收是主要形式)(2)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注意:是小于)(3)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注意:应该是财政收入增加,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4)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注意:关键是发展经济,还要调整分配政策)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点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1)生产决定消费。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 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政治经济学是经济学科的总名称,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以下是对政治经济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商品与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其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二、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生产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源泉是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的后果包括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以及贫富两极分化的加剧。

三、资本循环与周转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从某种职能形式出发,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资本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包括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的构成。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

四、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Ⅰ(v + m)=Ⅱc ;Ⅰ(c + v + m)=Ⅰc +Ⅱc ;Ⅱ(c + v + m)=Ⅰ(v + m)+Ⅱ(v+ 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掌握《政治经济学原理》考点《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财经类考生的一门基础课程,从2019年1月份开始启用2019版新教材。

根据以往的辅导经验和学生复习应试的情况,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在联系中掌握考点”是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

这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应将内容上有联系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差别点和共同点,进行强制性记忆,以便准确应对试题。

串考点政治经济学中有这样一些考点,答案要点分布在几章内容中,如果没有事前准备,没有对教材掌握到非常熟练的程度,很难临场发挥好。

例如,试题“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马克思用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分析和说明了哪些问题?”就是很典型的一例。

该题的答案要点如下:“(1)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分析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2)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条件下的社会再生产,说明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3)用各部门的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按反方向变化,以及各部门资本家为追求高利润率展开的部门之间的竞争,说明了平均利润的形成。

(4)用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说明在土地私有权垄断条件下,农产品社会价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会形成绝对地租。

”在新版《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上述要点(1)、(2)、(3)、(4)分别来自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

考生要想掌握该题,必须事前做有意识的准备。

试题“怎样正确认识垄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的自我调节?”也是较为典型的一例。

尽管在教材的第十一章有该题较为完整的答案,但其较为细致的阐述性内容却分布在前面的几章中。

考生若对相应章节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真正明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的自我调整”指的是什么,也不容易抓住答案要点中的关键词。

下面是该问题的较为完整的答案:“当权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本阶级的整体利益,在不触动其统治地位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可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地调整。

这些调整具体表现在:(1)股份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变成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已经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它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生产社会化的要求。

(2)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又一次“微调”,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日益占有重要地位,标志着有相当大的资本已在形式上取得了社会性质,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又一次较大的局部调整。

(4)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联盟得到很大的发展,这种新的经济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继续进行部分调整。

”答案中的黑体部分是要点的关键词,考生在记住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若能用自己的话做适当地解释,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和主要的得分点。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看相关章节的详细讲解。

虽然会花费些时间,但做这样的工作是值得的,因为它可以大大减少答案的记忆量,达到准确完整记忆得分点的目的。

做对比政治经济学中还有几个重要的考点,如果能将其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找出细微差别,则可提高记忆的准确性,可以有效对付相应的辨析性选择题。

例一:1、超额剩余价值: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超额利润:商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3、级差地租: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绝对地租: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低于农产品价值的差额。

上述四个反映数量关系的知识点,在近年来的试题中多次出现,考生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对比记忆,面对迷惑性和干扰性很强的试题选项,往往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例二:利润是一个与预付资本总量相联系的范畴。

如果等量的预付资本投在不同的生产部门,始终获得不等量利润,那些利润率较低生产部门的资本家就会把资本转移到利润率较高的部门。

这是一种趋势,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取等量利润。

与这种利益要求相对应的是,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如同一个庞大的股份公司,资本家获取利润不是根据自己的资本创造了多少利润,而是自己投入了多少资本。

这样,全体资本家之间的就形成了一种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这种关系用图解的方式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比较效果,有利于考生记忆。

通过这张图,考生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全体资本家在剩余价值瓜分过程中各自得到了什么,还可以顺便掌握商业流通费用的补偿问题。

有这样的准备后,考生就可以从容地应对相关的选择题,以及类似“全体资本家是如何瓜分剩余价值的”这样一些论述题。

套格式政治经济学中还有一类试题,有固定的套用格式。

考生在记住格式的基础上,通过套入内容的方式,能轻而易举地达到准确、全面掌握试题要点的目的。

例如:除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概念之外,要求考生识记和领会的另外两个问题都包括三项内容,即“条件、原因、源泉”。

考生按格式的要求记要点,再按格式的要求填内容,易准确记忆,十分有利于考试。

下面是有关的问题: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答:(1)条件: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

(2)原因: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因为: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

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

(3)源泉:超额利润。

它是来自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2、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答:(1)条件: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2)原因: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原因是: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第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

(3)源泉:超额利润。

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除了上述两题之外,还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以及价值和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等,都可通过套用格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细辨析政治经济学中有一类对比性问题,数量虽然不多,但命题频率很高,考生须拿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认真复习,力争精确掌握。

这类考点一般以辨析性选择题、客观性简答题等方式命题。

以下是这类考点中命题频率较高的部分。

1、分工与协作的区别与联系。

2、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3、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与联系。

4、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区别与联系。

5、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

6、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与联系。

8、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与联系。

9、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区别与联系。

10、地租与租金的区别与联系。

1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上述内容是十一个比较重要的点,希望考生在灵活应用的基础上,能将其引伸和发展,以便真正掌握。

《大语》(本)导学:扎扎实实打基础《大学语文(本)》是文科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为学好高等教育文科类各专业的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成为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该课程知识点多,内容丰富,课文中每句话都可以作为一个考点来出题考试,因此这门科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历年来考试通过率也不是很高。

本文针对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考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学习,考试有所帮助。

一,《大学语文(本)》教材的内容体系。

《大学语文(本)》分为四个单元,即议论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记叙文单元(收有14篇课文),诗词单元(收有30篇课文),小说单元(收有8 篇课文)。

每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书后面的考试大纲里都能找到。

每单元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在每单元后面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诗词曲赋的特点与写作》《小说的特点与写作》中都有详细的介绍。

对于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时一定要一个一个对应起来,一个一个地掌握,不能有所遗漏。

同时,课程还有三方面知识要求掌握,即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古汉语语法知识。

这三方面的内容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要下大气力去钻研,力求弄通弄懂。

二,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

学好《大学语文》的关键就在于熟读教材上面的课文,夯实基础。

这类话好像是废话,老生常谈,没有新意。

确实,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首要就是要认真钻研教材,刻苦学习,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对于《大学语文》的学习尤其是这样。

有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水平,不是空话,而需要有途径,就是通过认真阅读典范的,优秀的语文范文这条途径来达到目的。

因此《大学语文》考试,教材里犄角旮旯每个点全考,就是考查学生是不是认真阅读教材上面这些典范的,优秀的课文了。

其中专门有一类题,没有难度,只要学生认真阅读了课文就能答出。

比如,去年10月考题第一道选择题:孟子认为达到“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是1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2,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3 ,百亩之宅,勿夺其时;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这道题没有任何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马上就能答出是 3.如果对课文不熟悉,恐怕就答不出来了。

2019年一道考题:司马光指责王安石新法是“生事”,王安石在驳斥这一指责时,所依据的主要理由是1 ,“受命于人主”2,“辟邪说,难壬人”3 ,“为天下理财”4,“举先王之政”这道题也没有难度,只要阅读了课文,就能很顺利地答出来。

这类题在历年考题中占比较重要的份量。

占分值较多。

其他类的题目,也同课文有密切的关系。

就是只要掌握了课文,回答考题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此学生要学好《大学语文》没有别的捷径可走,什么“押题”“漏题”,什么“权威模拟题”等等,全不要相信。

只要扎扎实实夯实基础,认真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就会考出好成绩。

三,要认真学习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上面的每一个要求,不能有遗漏地全要掌握。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考-教分离”的教学制度,就是教课的老师不参与出题,出题的老师不参与教学。

《大学语文》全国一张卷。

考试大纲把教学的,出题的,学习的这三者联系起来。

也就是教学的按照考试大纲来教,学习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学,出题的按照考试大纲来出题。

考试大纲是连起教-学的桥梁,必须高度重视。

现在市场上卖的参考书,也都是根据考试大纲来编写的。

因此在学习时,对考试大纲上面的知识点要一个一个钻研,弄通弄懂。

从历年《大学语文》考题来看,全部是考试大纲上要求掌握的内容,没有出大纲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