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四学士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

苏洵的史学与易学苏洵(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子厚,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他是苏州人,父亲苏仍居为北宋名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苏洵对史学和易学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成为了中国历史学和易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苏洵对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东坡志林》上。
《东坡志林》是一部包括历史、传记、人物论等多个方面的杂记。
在书中,苏洵以自己独特的观点梳理了中国历史的脉络,并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了评价和传记。
他注重历史真实性和客观性,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苏洵也运用了讽刺和幽默的手法,使得他的历史著作读起来生动有趣。
《东坡志林》对后世的历史研究和史学著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后世史学的启蒙之作。
苏洵的史学观点主要体现在他对于历史真实性的坚持。
他认为,历史应该追求真实,不应该被偏见和扭曲所影响。
在他的历史著作中,苏洵注重对事实的考证和论证,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他也批评那些歪曲历史和伪造历史的行为,倡导历史学家要有责任感和良知。
苏洵还主张对历史人物进行公正和客观的评价,不盲目崇拜和吹捧,也不盲目诋毁和抹黑。
他认为通过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进程。
苏洵对易学也有较深入的研究。
他在易学方面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他的《抽掷法言》一书中。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预测和理解人类命运具有重要意义。
苏洵通过对《易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见解。
他认为易学是一门严肃而庄重的学科,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提出易学的核心是改变自己的命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塑造自己的未来。
苏洵的《抽掷法言》被后人广为传颂,对于易学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门四学士是哪几位

“苏门四学士”是哪几位
苏门指的是苏轼的门生和崇拜者。
苏门四学士指的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
他们都是苏轼的得意门生,非常受苏轼的赞赏,而且将他们四位并称的还是苏轼本人,在苏轼的推誉下,他们四位很快的名满天下。
不过要注意的是,他们只是接受过苏轼的文学影响,并不属于同一个流派。
1、黄庭坚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及书法家。
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诗被苏轼称为“山谷体”,书法也是独树一格。
在文学界也非常的有成就,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山谷词》《豫章黄先生文集》等,书法作品有《松风阁诗帖》、《诸上座帖》、《砥柱铭》等。
2、秦观
秦观是北宋的文学家,号淮海居士,属于婉约派词人。
由于苏轼的推荐,任职为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他的诗词感人至深,情感细腻,主要作品有《淮海集》、《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沁园春》、《淮海居士长短句》等,另外在书法上也比较有成就。
3、晁补之
晁补之同样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与张耒并称“晁张”,主要的代表作品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他的作品风格主要是散文语言凝练流畅,和柳宗元的风格相似,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和苏轼的风格有点像,晁补之在诗、文、词诸方面均有所建树,影响
力也不错。
4、张耒
张耒人称宛丘先生,是北宋知名的文学家,其主要的代表作品有《柯山集》、《宛邱集》、《柯山诗余》等,他的诗平易舒坦,但常失之粗疏草率,而他的词语言上比较婉约,和秦观相似,不过流传的很少,在北宋中晚期文坛上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秦观是哪个朝代词人

秦观是哪个朝代词人 秦观 (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 四学士”之一。
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北宋文学 家,北宋词人。
下面是秦观是哪个朝代词人,欢迎参考阅读! 秦观, 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 与黄庭坚、 张耒、 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颇得苏轼赏识。
熙宁十一年(1078 年)作《黄楼赋》,苏轼赞他“有屈宋之才”。
元丰七年(1084 年)秦观自编诗文集十卷后,苏轼为之作书向王安石 推荐,王安石称他“有鲍、谢清新之致”。
因秦观屡得名师指点,又常与同 道切磋,兼之天赋才情,所以他文学成就灿然可观。
后于元丰八年(1085 年) 考中进士, 初为定海主簿、 蔡州教授, 元祐二年 (1087 年)苏轼引荐为太学博士, 后迁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
哲宗于绍圣元年亲政后(1094 年)“新党” 执政,“旧党”多人遭罢黜。
秦观出杭州通判,道贬处州,任监酒税之职,后徙 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
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 归途中卒于藤州。
其散文 长于议论,《宋史》评其散文“文丽而思深”。
其诗长于抒情,敖陶孙《诗 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
”他是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其 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哀怨, 文字工巧精细, 音律谐美, 情韵兼胜, 历来词誉甚高。
然而其词缘情婉转,语多凄黯。
有作品终究气格纤弱。
代表作为 《鹊桥仙》、(纤云弄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 微云)等。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 朽为神奇”。
《满庭芳》中“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好 言语”。
南宋张炎之《词源》:“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 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生平详见《宋史.文苑传》。
著有《淮海集》40 卷, 以及 《淮海居士长短句》 、 《劝善录》 、 《逆旅集》等作品。
小知识 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即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lěi)四人合称。
四人都出自苏轼门下,最先将此四人并称加以宣传即苏轼本人。
一、秦观字太虚,又字少游,北宋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
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
代表作品:《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
《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二、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他的诗作有三个特点:注重用字、重视句法、讲究章法。
代表作有《登快阁》《寄黄几复》《南乡子》等。
书法上与苏轼、米芾和蔡襄的合称“宋四家”。
《寄黄几复》中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张耒评为“奇语”。
《南乡子》作于公元1104年(宋徽宗崇宁三年)的重阳节,这是黄庭坚生前最后一个重阳节,因此此词堪称词人的绝笔之作。
三、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
代表作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苏轼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具体原文为“于文无所不能,博辩俊伟,绝人远甚。
”诗人陈师道称其为“今代王摩诘”。
四、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
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
其诗早年体制丰腴,音节浏亮,东坡称之“汪洋冲淡,有一唱三叹之音”。
苏门四学士顺口溜记忆法

苏门四学士顺口溜记忆法
1. 苏门四学士,那可是超厉害呀!就像四大天王一样有名呢!秦少游,哇,那诗词写得叫一个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多经典呀!
2.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哟!他的书法简直像龙飞凤舞,酷得很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句子多棒!
3. 晁补之也不简单呀!他的文章就如同璀璨星辰,闪闪发光呢!你看“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是不是很有意境?
4. 张耒也很牛哇!他的诗作就好像春天的花朵,绚丽多彩呀!“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太激励人啦!
5. 苏门四学士,个个都是宝呀!好比一桌丰盛的菜肴,各有各的味道。
就像秦少游的婉约,让人陶醉其中呢!
6. 哎呀呀,黄庭坚不就是文学界的大侠嘛!他的词句就像锋利的剑,直刺人心呀!“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多豪迈!
7. 晁补之难道不是才华横溢的代表吗?他的文字如同灵动的鸟儿,自由翱翔呢!“笑倚东风几百般,恰是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美不美?
8. 张耒呀,那可是文学领域的一颗明珠呀!他的诗句仿佛温暖的阳光,照亮心灵呢!“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多惬意的画面!
9. 苏门四学士,就像是夜空中最亮的四颗星,闪闪发光呐!秦少游的
深情、黄庭坚的豪放、晁补之的灵动、张耒的清新,多棒呀!
10. 嘿,苏门四学士真的太厉害啦!他们的作品不就是我们精神的宝藏吗?就像无尽的宝藏等待我们去挖掘呀!
我觉得苏门四学士真的是文学史上璀璨的存在,他们的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学习呀!。
苏门四学士

《宋史· 文苑传· 黄庭坚传》记载:“(黄庭 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 下称为四学士。”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 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 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 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 派。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 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比如黄 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 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 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前期虽然不得意,但毕竟年轻,还洋 溢着一股朝气;毕竟仕途上也没有绝 望,总是有获得升迁、重用的希望在 召唤着他。所以,被贬前的作品写得 比较缠绵婉转,还保留着一种朝气和 对生活的追求,语意婉丽而不失清新。 抒离别之情也只是一种淡淡的哀伤, 一种可以随时摆脱得了的愁苦,可以 随时另觅新欢以取代的情感。
仕途上始终不得舒眉一搏,使秦观 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显得抑郁寡欢, 忧伤悲苦的情调成为其歌词的主旋 律。秦观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他 身处逆境的各种感受。其中仍以描 写离愁的作品为最多,感伤的情绪 贯串始终。
秦观词中的“恨”
“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
生”“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 字愁”(《减字木兰花》)、 “砌成此恨无重数”(《踏莎 行》) “无边丝雨细如愁”(《浣溪 沙》)
黃詩的特點
黄诗的特点是文人气和书卷气特别浓厚,诗中 的人文意象格外密集。首先,黄庭坚喜爱吟咏 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墨、纸、砚、香、 扇等物品,这些对象自身都是文化活动的产物 或与文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自然会使诗歌 充满文人色彩。其次,黄庭坚写其它题材也努 力抉发其中的文人意识。例如《演雅》一诗, 咏及蚕、蛛、燕、蝶等43种动物,它们本来全 是自然意象,可是黄诗并没有到自然界中去观 赏这些禽鸟虫鱼,而是从古代典籍的字里行间 去认识它们,全诗充满着典故。
苏门四学士作品赏析

秦观的文学作品
• 20岁,作《浮山堰赋》。24 岁,作《单骑见虏赋》,为世人所重。 其散文长于议论,《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其诗长于抒情,敖 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他是北宋后期 著名婉约派词人,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 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代表作为《鹊桥仙》(纤云弄 巧)、《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 秦观墨宝 • )等。《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 “化臭腐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满庭芳》中的“斜 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能改斋 漫录》引晁补之语)。张炎《词源》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 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生平详见《宋史》 卷四四四。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 句》)、《劝善录》、《逆旅集》。又辑《扬州诗》、《高邮诗》。 其《蚕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鹊桥仙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 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赏析
•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 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 意高远。 • 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织云弄巧”二句为牛郎织女每 年一度的聚会渲染气氛,用墨经济,笔触轻盈。“银汉” 句写牛郎织女渡河赴会推进情节。“金风玉露”二句由叙 述转为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情理想:他们虽然难得见面, 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会,在那清凉的秋 风白露中,他们对诉衷肠,互吐心音,是那样富有诗情画 意!这岂不远远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 妻?
苏门四学子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作品内容多写抒情,亦有感伤身世之作。
风调婉约清丽,辞情兼胜。
苏门四学士之黄庭坚前人论宋诗,每以苏黄并称。
苏诗气象阔大,如长江大河,见起涛涌,自成奇观;黄诗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使人望而生畏,在艺术上各自创造了不同的境界。
然而黄庭坚的成就究竟不能同苏轼相比,因为他的诗虽能屏除陈言滥调,形成一种以生新瘦硬为其特征的风格,但仍无法掩盖他生活内容的空虚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宋英宗治平四年进士,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被贬职,后来新党执政,屡遭贬,死与宜州贬所。
苏门四学士之秦观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
高邮人。
北宋文学家。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
曾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
政治上倾向旧党,哲宗时“新党”执政,被贬为监处州酒税,徏郴州,编管横州,又徙雷州,至藤州而卒,颇得苏轼赏识。
秦观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
苏门四学士之晁补之晁补之属豪放词家,师承苏轼,只是就其主导倾向而言,实际上,晁补之全部词章中,伤春惜别、相思忆旧之传统题材的作品仍占约半数之多,并颇具清新蕴藉韵味与柔丽绵邈情调,合乎词的当行本色。
如他的《引驾行·梅精琼绽》一词,起首说春光满园,人却独自落泪,中间略事点染,歇拍便揭示出“忆年时,把罗袂”的缘由:全在旧情难忘啊!过片转过笔意呼应,只写了恋人留在印象最深处的一个细微动作,则她的风采便跃然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他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轼独先知之。
” (《答李昭□书》)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宋史·文苑(六)黄庭坚传》记载:“(黄庭坚)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英宗治平进士。
曾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官。
在党争中,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罪名被贬。
最后死于西南贬所。
黄庭坚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诗宗法杜甫,并有“夺胎换骨”、“点石成金”、“无一字无来处”之论。
风格奇硬拗涩。
他开创了江西诗派,在两宋诗坛影响很大。
词与秦观齐名,少年时多做艳词,晚年词风接近苏轼。
有《山谷集》,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词集名《山谷琴趣外篇》(即《山谷词》)。
又擅长行、草书,为“宋四家”之一,书迹有《华严疏》、《松风阁诗》及《廉颇蔺相如传》等。
病起荆江亭即事,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
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
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
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
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词集名。
北宋秦观(号淮海居士)作,三卷,见于《淮海集》中,又朱孝臧《疆村丛书》本,附朱氏所撰校记一卷。
明末毛晋汲古阁刊本名《淮海词》,一卷。
(同上书)近来作者,皆不及少游。
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虽不识字人,亦知是天生好言语也。
(晁无咎)子瞻辞胜乎情,耆卿情胜乎辞。
辞情相称者,惟少游而已。
(蔡伯世)今代词手,惟秦七、黄九耳,唐诸人不迨也。
(陈后山)秦词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李易安)少游词虽婉美,然格力失之弱。
(胡元任)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
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张叔夏)观词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流传虽少,要为倚声家一作手。
(《四库提要》)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
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
后人动称秦、柳,柳之视秦,为之奴隶而不足者,何可相提并论哉!(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风流子
东风吹碧草。
年华换、行客老沧州。
见梅吐旧英,柳摇新绿,恼人春色。
还上枝头,寸心乱、北随云黯黯。
东逐水悠悠。
斜日半山,暝烟两岸。
数声横笛,一叶扁舟。
青门同携手。
前欢记、浑似梦里扬州。
谁念断肠南陌,回首西楼。
算天长地久,有时有尽,奈何绵绵,此恨难休。
拟待倩人说与,生怕人愁。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晁补之(1053-1110)北宋词人。
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
少即能文,为苏轼所赞赏。
神宗元丰二年(1079)举进士,任澧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
哲宗元佑初,任太学正,后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
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
绍圣间,被新党排挤出知齐州,因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毫州通判,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
徽宗即位(1101),召回为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子编修。
崇宁四年(1105),被蔡京列入“元佑奸党”309 人之内,出知河中府,徙知湖州、密州,再贬主管鸿庆宫。
回到老家筑“归来园”以居。
徽宗大观四年(1110),出党籍,起知达州,改知泗州,卒于官舍。
与张耒、秦观、黄庭坚合称“苏门四学士”。
诗文俱皆,工书画,尤工于词,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
着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
水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荆。
更携取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张耒(1054--1114)北宋诗人。
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
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
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诗歌受白居易、张籍影响,平易流畅,对社会矛盾有所反映。
也能词。
所着有《张右史文集》。
秋叶香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画。
别离滋味浓于酒,着人瘦。
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陈师道(1053--1102)北宋诗人。
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元佑时因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
后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等职。
家境困窘。
爱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
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所着有《后山先生集》。
菩萨蛮
行云过尽星河烂,炉烟未断蛛丝满。
想得两眉颦,停针忆远人。
河桥知有路,不解留郎住。
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
李方叔(1059—1109),化州人,北宋文学家,少以文章谒苏轼甚得赞赏。
为文喜论古今治乱之理。
虞美人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