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以趣导学——小学语文拼音教学方法初探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趣味教学法探析论文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趣味教学法探析论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趣味教学法探析论文一、学习趣味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语文拼音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语文拼音教学的趣味性和意义,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
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拼音教学之前可以在教材中摘取一段文章让学生阅读,学生阅读过程中往往会碰到许多不会发音的生字或是已经标注了一些自己没有看懂的字母符号,这个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认真讲解拼音学习的用处,告诉学生这些文字符号就是拼音,学生不认识的生字在学习拼音以后可以得到很好的了解,掌握了拼音的基础和原则,就可以轻松地知道一个生字的读法,从而帮助自己认识更多的语言文字。
这样带动学生逐渐了解拼音,探索拼音学习的奥妙,用激励性和诱导性的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带有更多的求知欲去学习语文拼音。
二、引用趣味故事小学生正处在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时候,适当地编写儿歌和故事能够增强拼音学习的趣味性。
儿歌本身具有很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而故事的情境感染力很强,所以将这两者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拼音学习的效率。
比如在进行单韵母四声的'教学时,i可以采用编写儿歌的形式进行教学,第一声是冷天多穿(衣),第二声是问好叫阿(姨),第三声是教室有桌(椅),第四声是事事都如(意)。
朗朗上口的节奏还能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学习,加强韵律感,加深记忆,提高教学有效性。
三、加强游戏趣味由于小学生处于比较特殊的学习阶段,根据小学生自身发展和接受能力的特点教师更需要寓教于乐,而游戏教学属于趣味教学中最为直接简单且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大多都热爱游戏,因此让学生融入游戏当中进行学习,可以明显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语文拼音拼读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开展找朋友的小游戏,让学生戴上相应的头饰,上面写着不同的声母与韵母,教师读到一个字就让含有这个字声母韵母的学生站起来并正确将其拼读出来,教师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组织一场游戏,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与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思考1. 引言1.1 定义《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和乐趣相结合,使学生在快乐和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并取得有效成果的教育方法。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使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享受和快乐的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意味着教师应该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参与各种活动,如游戏、竞赛、课外阅读等,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体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发展。
【2000字】1.2 意义和作用"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通过设置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容易保持专注和投入,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和启发,从而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种教学方式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
“寓教于乐寓学于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正文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只有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乐趣。
如何进行寓教于乐的拼音教学

《如何实行寓教于乐的拼音教学》对于以后的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影响。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把枯燥的拼音课上得兴趣盎然,本人以为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教学:一是多彩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二是自编歌诀,学好拼音;三是读写结合,用好拼音;四是借助游戏,巩固学习成果;五是小组研讨,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学得如何,对于以后的学习语文知识有着直接影响。
所以,汉语拼音教学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就使得原本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拼音课上得兴趣盎然,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呢?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拼音部分共有13课,编排了情境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要求学生理解70个常用字,教材采用的多种表现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但是,因为我们农村孩子认知水平和接受水平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经常遇到“拦路虎”。
这就要求我们应熟悉教材,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松弛有效,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
一、多彩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拼音教学死记硬背,学生毫无兴趣可言,常常是教师在台上领读的口干舌燥,效果却不明显,低年级学生因为自制水平较差,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学习拼音效率不高,首先,我们应克服怕教拼音的心理障碍,想方设法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出多样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习拼音的兴趣。
孩子都是好玩的,怎样才能做到在学中玩,乐中学呢?那就用游戏来,拼音教学的游戏很多,如在拼读练习中待学生掌握了拼读方法后,我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用简笔画板画出苹果树,将声母、韵母分别写在苹果上,拿对了声母、韵母卡片合起来是一个苹果,此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如捉迷藏,比赛开火车等系列活动,我觉得拼音教学中恰当地安排活动,不但提升了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拼音教学如何寓教于乐

拼音教学如何寓教于乐摘要】:拼音教学如果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拼音,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就会使拼音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拼音教学寓教于乐汉语拼音是语文学习的拐棍,然而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掌握这一工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如果我们教师只是一味地领读,学生有口无心地跟读,就会导致教师口干舌燥,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佳。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能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拼音,获取知识,培养能力,那么学生会学得快乐,教师也会教得轻松,课堂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那么,怎样“寓教于乐”呢?一、借助图画记字形低年级段儿童记忆材料以视觉加工为主,即主要是以看来记忆。
儿童天生爱看图画,拿到课本,那些花花绿绿的图画对他们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排很重视直观教学,每一课都安排了色彩明丽、内容丰富、具有启发性及意义深刻的图画。
教师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情境图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借助图形记住拼音字母的形,是汉语拼音教学首选的方法。
例如,教学b pm f 一课时,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让学生一边说图意一边发现:桌上的收音机像个b ,小男孩手里的捕虫网像个p ,两个门洞像个m ,爷爷的拐棍像个f 。
这样在学生边看边说中就初步记住了b p m f 的形。
如果老师再编成顺口溜“收音机,像个b ,捕虫网,像个p ,两个门洞像个m ,爷爷的拐棍像个f。
”让孩子们读,拼音的形也就记得更牢固了。
这样教学,学生既能学到汉语拼音,又能培养观察、说话、想象的能力。
一年级课本里类似的情境图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资源,让教材内容为我们教师的教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诵读儿歌辨字母儿歌朗朗上口,儿童容易背下来,教师借助诵读儿歌让学生巧记汉语拼音字母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常编一些通俗易懂、有趣的而又容易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拼音教学,尽量使教学过程活跃起来,让学生轻轻松松获得知识和智慧。
拼音教学寓教于乐

拼音教学寓教于乐拼音字母是抽象的表音符号,对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困难很大。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会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够准确的认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在拼音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口诀助记“念口诀”是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有利于学生强化记忆。
我把字母的形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歌诀帮助学生记忆。
1、单韵母a:看看 a 的形状像什么?( a 像一个小姑娘圆圆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根小辫子。
)顺口溜:张大嘴巴a a a。
o: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画着什么?它在干什么?(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
)顺口溜:圆圆嘴巴o o o。
e:出示图片,说说图上有什么?在干什么?(一只大白鹅在水里游来游去。
)顺口溜:扁扁嘴巴e e e。
2.声母像个6字b b b,“9”字反写p p p,两个门洞m m m,像根拐杖 f f f,6字反写d d d,伞柄朝下t t t,一个门洞n n n,一根小棒l l l……在b、p、d的儿歌中很多参考显示右上半圆、右下半圆等等,我觉得这样的口诀并不能帮助学生记忆,因为学生对于左右并不能很快分辨,所以,对于这样的口诀并不适合学生。
3.声调。
在教学u的声调先出示:ūúǔùū第一顶帽子平平的,谁会念?ūūū火车呜呜叫。
ú第二顶帽子上山坡,谁会念?úúú没有就是“无”。
ǔ第三顶帽子转个弯,谁会念?ǔǔǔ一二三四五。
ù第四顶帽子下山坡,谁会念?ùùù我们爱公物。
以上方法,寓新知教学于口诀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二、故事激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小学语文教案:拼音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语文教案:拼音教学方法探析一、引言拼音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十分关键。
本文旨在探析小学语文教案中常用的拼音教学方法,以提高小学生的拼音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二、基础知识:认识拼音1.1 什么是拼音?拼音是指汉字的读音用字母标注出来,目的是帮助读者正确发音和记忆汉字。
它由声韵母和声调组成。
1.2 拼音的重要性拼音作为联系汉字与发音之间桥梁的重要工具,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会使用拼音,孩子们能够准确地发音并理解单词和句子,进而有助于他们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常用的拼音教学方法3.1 注重基本功基础知识是任何学科学习的基石,而在拼音教学中更加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小学生初次接触和掌握拼音这一知识点时,应该通过大量的例题训练来巩固基本知识,让孩子们能够熟练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和读音。
3.2 多种渠道结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掌握拼音。
不仅要依靠课本进行教学,还可以通过幼儿歌曲、游戏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多种媒体形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拼音。
3.3 拼音与汉字结合在教学中,将拼音与汉字紧密结合起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让学生在写字时搭配正确的拼音,在拼音与汉字之间建立联系,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四、案例分析:小明的拼音教学4.1 教学目标确定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对于小明这样一个初次接触拼音的小学生,我们可以设定如下几个目标: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基本发音规则,正确理解和应用声调,并能够适应常用组合发音。
4.2 分层次教学针对小明的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将拼音教学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首先是声母和韵母的学习,在这个阶段,可以通过让小明模仿声音、配合手势等方式帮助他掌握基本发音规则。
接着是声调的学习,可以通过唱歌、玩游戏等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应用声调。
最后是常用组合发音的学习,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并进一步加深小明对拼音知识点的理解。
让拼音学习充满乐趣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初探

让拼音学习充满乐趣小学语文拼音教学初探[日期:2013-11-13] 来源:高塍小学作者:周洁慧[字体:大中小] 汉语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儿童学习认知事物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学生进校后的首要学习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好这个工具呢?新《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其学生生涯之初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应该使拼音教学遵循幼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转变拼音课堂“一张嘴”的错误观念.树立正确的大语文观,让学拼音和游戏化、活动化、生活化靠得更近些,趣引活教,力求使使我们的教学更实效,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拼音。
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还学生学习拼音的主动权,预留学习拼音的时间和空间。
一、拼音“趣”在故事中,学习材料形象化。
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始终是课堂学习的两个支点。
兴趣推动思维的活跃与提升,思维的全情投入使学习兴趣被积淀与延展。
所以,关注学习动机的激发,便是关注拼音世界与学生心灵的沟通,便是对于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顺应与尊重。
五、六岁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根据一年级孩子的以上特点,我注重了拼音教学中故事资源的开发。
例如,我在教学,教学韵母“i、u、ü ”时,我引入这样一个故事:“一只小蚂蚁想要过河,但河水流得很急,该怎么办呢?乌龟伯伯帮助小蚂蚁过了河,鱼儿乐得笑呵呵。
”在如画的风景中,在清澈的小河里,透过小鱼、乌龟、蚂蚁的神态,学生想象着小动物之间的故事,感受着友善、助人为乐的融融乐意,正当他们听得入迷时,我及时引导他们读准“i”、“u”、“ ü”的音,并记住它们的形。
寓教于乐 轻松学拼音——浅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

教学篇•高效课堂汉语拼音是小学生识字的重要工具。
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于初入学的六七岁儿童来说,汉语拼音只是一些抽象的符号,远离生活,而要他们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掌握这些枯燥无味的字母实在不易。
要让学生爱上枯燥的拼音,我们要在利用好教材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参与编演,变枯燥为有趣。
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让拼音不断反复出现,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一、情境教学,以趣激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内容丰富的情境图和语境歌,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拼音。
我们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来教学,特别要注意用好“情境图”和“语境歌”。
比如,教学汉语拼音第八课zh、ch、sh、r时,用“情境图”创设情境引出所学声母:请小朋友看大屏幕插图,故事发生在一片美丽的大森林里,在什么时间?引出声母“r”。
(屏幕相机出现r)故事发生在哪些动物之间?(刺猬、狮子、猴子、长颈鹿)引出声母“sh”。
(屏幕相机出现“sh”)这只可爱的小刺猬在干什么?(吃苹果)引出声母“ch”。
(屏幕相机出现“ch”)长颈鹿在干嘛?(做值日)巩固“r”。
小猴在干嘛?(织毛衣)(屏幕相机出现“zh”)最后教师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声母。
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引入新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到“吃”到ch,由“狮”到sh,由“日”到r的过渡,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系的过程,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教于乐。
课堂小结部分指导学生练读“语境歌”,使所学的声母、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
“一轮红日上山头,森林教室好热闹。
狮子体形呈曲线,刺猬忙着吃苹果,小猴赶着织围巾,就数长颈鹿最勤快,擦黑板做值日。
”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童趣,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他们一边自发地打节拍,一边饶有兴趣地读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