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
湖北省主要农作物农时一览表

作物类别
播种期
移栽期
适宜苗龄期
收获期
种子收购
种子加工分装
种子销售
直播早稻
4月10-15日
-----
------
7月20-7月30日
春制:8月1-20日
夏制:9月10-9月30日
秋制:10月20-11月20日
11月—2月
12月-3月
移栽早稻
3月25-4月10日
4月20-5月10日
11月-5月
12月-6月
春播玉米
山区:4月5-30日
平原:3月30-4月20日
------
-----
山区:9月30-10月10日
平原:8月10-8月20日
西北制种:9月30-10月20日
新疆制种:10月1-10月30日
11月-4月
11月-4月
夏播玉米
5月30-6月20日
------
-------
9月10-10月10日
6月15-6月25日
7月15-25日
25-30天
10月10-10月30日
春制:8月10-30日
夏制:9月20-10月10日
秋制:10月20-11月20日
11月-5月
12月-6月
晚粳稻
6月20-6月30日
7月20-8月5日
25-30天
10月20-11月5日
夏制:9月20-10月10日
秋制:10月20-11月20日
6月---9月
8月—10月
9月10—10月30日
11月—4月
12月-4月
直播油菜
9月30-10月20日
-----
-----
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附件:2007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一、主导品种(60个)(一)水稻品种(12个)天优998:适宜在江西省作晚稻和广东省、广西区作早、晚稻种植,但粤北稻作区作早稻应根据生育期布局慎重选择使用。
博优998:适宜在海南省、广西区中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福建省南部双季稻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或轻发区作晚稻种植。
金优974:适宜在湖南省、江西省作早稻种植。
金优207:适宜在广西区中北部、湖南省、江西省白叶枯病轻发区和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晚稻种植,以及在贵州省海拔700~1200米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
宜香2292:适宜在福建省北部和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省南部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Ⅱ优航1号:适宜在福建省北部和江西省、湖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河南省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丰两优一号:适宜在广西区中北部、福建省中北部、江西省中南部、湖南省中南部、浙江省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以及安徽省、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河南省南部作一季中稻种植。
xx3号: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辽星9号:适宜在辽宁省南部、新疆区南疆、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芦台稻区种植。
吉粳88: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中熟稻区、辽宁省东北部、宁夏区引黄灌区以及内蒙古区赤峰、通辽南部、甘肃省中北部及河西稻区种植。
龙粳14号:适宜在xx第二积温带种植。
Q优1号:适宜在重庆市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二)小麦品种(10个)扬麦13: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南麦区推广种植。
郑麦9023:适宜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地区晚茬种植,以及长江中下游麦区的安徽和江苏沿淮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等地区种植。
新麦18: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高中产水肥地早中茬种植。
2007年区域农业竞争力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

2007年区域农业竞争力高考地理选择题真题解析本文将对2007年区域农业竞争力高考地理选择题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以下是对每个选择题的详细解答。
1. 问题:我国农业主力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地理区域是?a. 华北地区b. 江南地区c. 西南地区d. 华南地区正确答案是a. 华北地区。
在我国,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该地区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2. 问题:我国南方盛产水稻的地方是?a. 黑龙江省b. 江苏省c. 湖北省d. 四川省正确答案是b. 江苏省。
江苏省位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其气候和水资源条件非常适合水稻的生长。
因此,江苏省是我国南方盛产水稻的地方。
3. 问题:下列城市中,属于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城市的是?a. 广州b. 上海c. 成都d. 郑州正确答案是d. 郑州。
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的中原农业区。
该地区平原广阔,气候适宜,是我国北方主要农业城市之一。
4. 问题: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的主要茶叶产区?a. 福建b. 湖南c. 四川d. 浙江正确答案是b. 湖南。
湖南省在我国是一个重要的茶叶产区,但与福建、四川和浙江相比,其茶叶产量相对较低,因此不属于我国的主要茶叶产区之一。
5. 问题:我国最大的糖料产区是?a. 广东b. 浙江c. 台湾d. 广西正确答案是d. 广西。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产区,其气候湿润炎热,非常适合甘蔗等糖料作物的种植。
因此,广西被认为是我国最大的糖料产区。
6. 问题:我国最大的水果产区是?a. 云南b. 福建c. 浙江d. 广东正确答案是d. 广东。
广东是我国最大的水果产区之一,气候温暖潮湿,适宜各类水果的生长。
该地区的柑橘、菠萝等水果产量居全国首位。
通过以上对2007年区域农业竞争力高考地理选择题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我国不同地区农业资源分布的特点。
这对于我们的农业开发和规划都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并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当阳市二○○七年种植业重点推广十大技术二○○七年种植业,重点推广,十大技术

当阳市二○○七年种植业重点推广十大技术二○○七年种植业,重点推广,十大技术一、春播优质高产良种应用技术1、水稻:II优084、优416、两优培九、D优3232,示范品种:培两优3076、II优118、II优3229。
2、玉米:长玉1号、登海11、农大95、鄂玉10号、东单60。
3、花生:中花5号、中花7号、白沙6号4、黄豆:鄂豆4号、中豆8号、示范金大豆6265、棉花;鄂杂棉10、鄂杂棉11、鄂杂棉19号、鄂抗棉等6、柑桔:金水柑、无核金水柑、国庆1号二、高产高效模式种植技术1、“油----稻”和“麦----稻”模式面积25万亩2、“蒜----豆----菜”模式面积5万亩3、“油---瓜----菜”1万亩4、“果----草----禽”、“猪----沼----果”3万亩5、“麦(油)----棉”模式6万亩全市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面积达到40万亩。
三、轻简化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旱育保姆”育秧,软盘抛秧,免耕直播和机收机脱等配套技术1、“旱育保姆”育秧面积达到10万亩。
2、软盘抛秧面积20万亩以上。
3、免耕直播1万亩。
4、机收机脱面积20万亩。
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实行取土化验,全市共取样700—1000个,分类制定我市水稻、大蒜、棉花、柑桔等作物配方方案,指导大田应用。
2、建立高规格测土配方施肥基地,2000亩。
3、在河溶、两河、半月、草埠湖、王店等5个乡镇实施水稻、棉花、大蒜、柑桔、油菜五大特作上的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全市配方施肥面积达60%以上。
五、禾杆综合利用技术重点抓好稻草禾杆复盖,垫栏造厩肥、禾杆还田等措施。
XX年全市推广禾杆复盖面积15万亩,其中大蒜5万亩,果园10万亩,水稻机收稻草还田15万亩。
由土肥站主持在两河、河溶办两个大型禾杆还田样板。
六、棉花“水浮育苗”新技术XX年在两河、草埠湖等地办好200亩棉花水浮育苗示范样板,使棉花出苗率达到95%以上,成苗率达到90%以上,省种40%,培育无病无虫健苗。
湖北省2007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湖北省2007年主要天气气候事件陈正洪【期刊名称】《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年(卷),期】2008(17)1【摘要】一2007年主要气候特点2007年潮北省主要气候特点是:冬暖显著大雾多,春季温高变幅大,梅雨明显强降水多,秋季少雨旱情重,6~10月日照少。
主要气候要素特征为:(1)气温异常偏高.全省大部年平均气温16~18℃,鄂东南18℃以上,半高山及高山地区13~16℃。
全省大部偏高1~1.9℃,其中中部偏高1.0~1.5℃,鄂东偏高1.5~1.9℃。
【总页数】1页(P42-42)【关键词】气候事件;湖北省;天气;气候特点;高山地区;年平均气温;气温异常;鄂东南【作者】陈正洪【作者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32;P462.4【相关文献】1.2017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冯爱青;蔡雯悦;侯威;黄大鹏;郭艳君;张颖娴;钟海玲;李莹;石帅;支蓉;洪洁莉;曾红玲;王东阡;尹宜舟;宋艳玲;柳艳菊;王艳姣;王凌;王有民;朱晓金2.2016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梅梅;黄大鹏;尹宜舟;肖风劲;钟海玲;李莹;曾红玲;赵珊珊;邵勰;王东阡;姜允迪;王遵娅;刘绿柳;叶殿秀;王有民;朱晓金;蔡雯悦;侯威3.2018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周星妍;侯威;王有民;朱晓金;钟海玲;郭艳君;黄大鹏;李莹;张颖娴;蔡雯悦;孙冷;曾红玲;章大全;顾薇;李多;崔童;石帅;王遵娅;孙劭;陈鲜艳;柳艳菊;邹旭恺;王凌;赵琳4.2019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李莹; 周兵; 崔童; 周星妍; 孙劭; 王有民; 朱晓金; 代潭龙; 张颖娴; 蔡雯悦; 钟海玲; 曾红玲; 郭艳君; 柳艳菊; 丁婷; 支蓉; 王国复; 王遵娅; 陈鲜艳; 邹旭恺; 石帅; 姜允迪; 赵琳5.2020年中国气候主要特征及主要天气气候事件 [J], 代潭龙;周兵;崔童;孙劭;蔡雯悦;朱晓金;钟海玲;郭艳君;支蓉;刘芸芸;赵俊虎;王秋玲;柳艳菊;李多;王国复;陈峪;赵珊珊;翟建青;邹旭恺;姜允迪;石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范文最新推荐------------------------------------------------------2007年春耕生产情况汇报今年开春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及中央、自治区、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目标,切实加强对春耕生产的领导,立足一个“早”字,积极抓好春耕生产,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促进了全区春耕备耕工作顺利进行。
一、今年以来春耕生产完成情况截止3月3日,我区春种作物面积11.8万多亩,其中新植糖料蔗3万多亩,种植春玉米2.85万亩,花生2.36万亩,蔬菜1.1万亩,木薯2.3万亩,豆类2000亩;全区犁耙田面积9万多亩,已浸种7.2万多公斤,播早稻面积2.8万亩。
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做到早部署、早计划、早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我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从元旦开始,我区农村工作的中心就已转到春耕备耕上来,区领导在1月份以来就多次组织涉农各部门领导会议,研究今年的农业生产工作,并作了具体的部署。
区四家班子领导也经常深入各自挂钩乡镇,督促指导开展春耕生产各项工作。
各镇也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迅速及时进行部署,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
二是及早部署,任务落实。
今年元旦刚过,我区及早召集各镇农业站站长,研究部署今年春耕备耕工作,并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结合全区粮食生产现状,及早制定了全1 / 8区粮食生产及其他经济作物指导性计划,下发了《2005年春耕生产意见》、《2005年粮食生产防灾减灾改革耕作制度意见》等一系列抓好粮食生产的文件,明确了今年的粮食生产任务。
各镇(场)、办事处根据区的要求把计划任务分解到各村(居)委会,及时做好种植布局,切实把粮食生产任务落到实处。
三月份武汉地区主要播种作物推荐品种

三月份武汉地区主要播种作物推荐品种早稻:两优42、两优287、鄂早18等;两优42 (国审稻2006010)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姿挺直,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08.9天。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92.03公斤,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感白叶枯病,高感稻瘟病。
适宜湖北省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两优287 (鄂审稻2005001):该品种为两系杂交早稻品种。
属中熟偏迟籼型早稻,感温性较强。
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穗层较整齐。
株高85.5厘米,千粒重25.31克。
全生育期113.0天,比金优402短4.0天。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减产2.21%。
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鄂早18(国审稻2005003):该品种属籼型常规水稻。
在长江中下游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13.6天。
株型紧凑,耐肥力较强,叶色浓绿,剑叶挺直,株高91.6厘米,产量较高,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74.41公斤,稳产性一般,抗白叶枯病,感稻瘟病,米质一般。
玉米:中农大451、宜单629、蠡玉16号、登海9号、鄂玉23;特用玉米:金银玉1号、福甜玉1号、华甜玉3号、鄂甜玉3号、超甜920、福甜玉18号、黄珍珠、雪珍、金农科糯1号、京甜紫花糯2号、京科糯2000、禾盛糯玉1号等。
中农大451(鄂审玉2009001):株型半紧凑,生长势较强。
果穗筒型,穗轴红色,部分果穗顶部露尖,苞叶覆盖较差,籽粒黄色,中间型。
区域试验中株高280厘米,穗位高116厘米,穗长17.0厘米,穗粗5.2厘米,干穗出籽率86.4%。
生育期107.1天,比华玉4号早1.8天。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12.31公斤,比对照华玉4号增产11.92%。
适于湖北省丘陵、平原地区作春玉米种植。
宜单629(鄂审玉2008004):株型半紧凑,株高及穗位适中,抗倒性较强。
人大会议代表讨论发言多篇

人大会议代表讨论发言多篇人大会议代表讨论发言一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自任人大代表以来,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果,但我们深知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的关心,得益于有关部门的协作,得益于广大选民的支持,与同志们的期望和要求相比还有差距。
今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增强履职能力,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和“热心人”。
一、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当好代表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抓好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代表意识。
首先我们将坚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细心领会,吃透精神,做执行政策的带头人。
其次,将认真学习地方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并模范地执法、守法,依法行使代表的权利和履行代表的义务,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把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实际工作中,以实际行动落实好县人代会所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二、积极参加代表活动,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人大代表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参政议政,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
我们将积极参加代表团的各项活动、持证视察相关执法部门,参加行风评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意见和建议,努力为社会多尽一点责,为政府多分摊一点忧,为推进我县全面小康,建设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三、主动了解民情民意,多为群众办实事深入群众、联系选民、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选民做主是人大代表应尽的义务。
作为人民代表,我们深知自己的职责和所应该肩负的重任。
代表是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群众办事的。
我们将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望,认真做好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责,坚持做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听取选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选民提出的涉及到一些政策性、法律性的相关问题,我们将按照人大代表提建议的程序向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咨询或利用信件等形式向上级相关部门提出建议,直到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2007年春夏播主要农作物主推品种简介一、水稻1、早稻(1)两优287品种来源:湖北大学生命科学院用“HD9802S”作母本,“R287”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早稻品种。
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5001。
品质产量: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65.3%,垩白粒率10%,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9.5%,胶稠度61毫米,长宽比3.5,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2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减产2.21%。
其中:2003年亩产481.15公斤,比金优402增产3.80%,极显著;2004年亩产435.38公斤,比金优402减产8.10%,极显著。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中熟偏迟籼型早稻,感温性较强。
株型适中,茎秆较粗壮,叶色浓绿,剑叶短挺微内卷。
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穗层较整齐,有少量包颈和轻微露节现象。
谷粒细长,谷壳较薄,稃尖无色,成熟时叶青籽黄,不早衰。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21.2万,株高85.5厘米,穗长19.3厘米,每穗总粒数110~138粒,实粒数84~113粒,结实率79.3%,千粒重25.31克。
全生育期113.0天,比金优402短4.0天。
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
3月底至4月初播种,地膜育秧。
秧田亩播种量15~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5公斤。
2、适龄移栽,插足基本苗。
叶龄5.5~6.0叶或秧龄30天时移栽。
株行距13.3厘米×20厘米,每穴插2~3粒谷苗,亩插基本苗8~10万。
3、加强肥水管理,注意增施磷钾肥。
一般亩施纯氮12公斤,其中75~80%作底肥,插秧后7~10天亩施尿素7~8公斤,并浅中耕一次,露泥晒田2~3天,促新根快发。
亩苗数达到28~30万时排水晒田,后期严格控制氮肥用量,以防贪青倒伏。
4、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等病虫害。
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以保证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早稻种植。
(2)鄂早18品种来源:黄冈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用“中早81”作母本,与“嘉早935”作父本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早稻品种。
原代号:20257。
2003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002-2003。
品质产量:2001~2002年参加湖北省早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测定,出糙率78.4%,整精米率54.9%,垩白粒率23%,垩白度2.9%,直链淀粉含量17.1%,胶稠度82毫米,长宽比3.3,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58.94公斤,比对照嘉育948增产9.47%。
其中:2001年亩产449.95公斤,比嘉育948增产5.63%;2002年亩产467.93公斤,比嘉育948增产13.43%,两年均增产极显著。
生产试验:2002年在荆州、孝感、黄冈等地试验、试种,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迟熟籼型早稻。
株型紧凑,叶片中长略宽,叶色浓绿,剑叶短挺。
分蘖力中等,生长势较旺,抽穗后剑叶略高于稻穗,齐穗后灌浆速度快,成熟时叶青籽黄,转色好。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27.3万,株高86.8厘米,穗长20.2厘米,每穗总粒数97.9粒,实粒数77.8粒,结实率79.5%,千粒重25.34克。
全生育期115.5天,比嘉育948长6.3天。
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和穗颈稻瘟病。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3月下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30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
地膜育秧,3~4叶期注意灌水保温,防止冷害。
2、合理密植。
株行距13.3厘米×16.7厘米,亩插基本苗15~18万。
3、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
亩施纯氮11公斤,五氧化二磷5公斤,氧化钾5公斤。
适时晒田,后期严格控制氮肥,以防贪青倒伏。
4、科学管理,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5、适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防止碾压,防止曝晒,以保证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作早稻种植。
2、中稻(1)扬两优6号品种来源: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广占63-4S”作母本,“扬稻6号”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
2005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5005。
品质产量: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0.4%,整精米率58.8%,垩白粒率14%,垩白度2.8%,直链淀粉含量15.4%,胶稠度83毫米,长宽比3.1,主要理化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55.80公斤,比对照Ⅱ优725增产4.87%。
其中:2003年亩产558.73公斤,比Ⅱ优725增产10.74%,极显著;2004年亩产552.86公斤,比Ⅱ优725减产0.47%,不显著。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叶片挺且略宽长,叶色浓绿,叶鞘、颖尖无色。
抽穗至齐穗时间较长,穗层欠整齐,穗部弯曲,谷粒细长有中短芒。
分蘖力及田间生长势较强,耐寒性一般,后期转色一般。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7.3万,株高117.3厘米,穗长24.3厘米,每穗总粒数159.8粒,实粒数124.0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7.43克。
全生育期138.6天,比对照Ⅱ优725短2.1天。
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
栽培要点:1、适时稀播,培育多蘖壮秧。
鄂北4月中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下旬播种。
秧龄30~35天,及时移栽。
2、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
亩插1.8~2.0万穴,基本苗8~10万。
3、科学肥水管理。
一般亩施纯氮13~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
有机肥和复合肥作底肥,插秧5~7天后亩施尿素5~7.5公斤作分蘖肥,适量施用保花肥。
浅水勤灌,适时分次晒田,收割前一周断水。
4、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和螟虫等病虫害。
5、适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以保证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的地区作中稻种植。
(2)两优培九品种来源: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培矮64S”作母本,“9311”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稻品种。
由湖北省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北省种子管理站引进。
200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登记号ES006-2001。
品质产量:1999~2000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糙米率80.96%,整精米率60.87%,长宽比3.0,垩白粒率31%,垩白度5.3%,直链淀粉含量20.53%,胶稠度53毫米,米质较优。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92.9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0.63%。
其中:1999年平均亩产618.70公斤,比汕优63增产0.91%;2000年平均亩产567.27公斤,比汕优63增产0.34%,两年增产均不显著。
生产试验:1999~2000年在武汉、孝感、荆门、襄樊等地试种,一般亩产600公斤。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茎秆坚硬,叶色浓绿,剑叶挺拔。
穗纺锤型,穗大粒多,着粒密。
谷粒中长,稃尖紫色。
结实率高,千粒重较低。
有明显的两段灌浆现象,后期叶片早衰,转色一般。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8.7万,株高116.3厘米,穗长23.3厘米,每穗总粒数153.9粒,实粒124.5粒,结实率80.9%,千粒重26.15克。
全生育期138.9天,比汕优63长3.5天。
抗病性鉴定为中感白叶枯病,高感穗颈稻瘟病。
纹枯病中等。
抽穗扬花期遇阴雨稻曲病、稻粒黑粉病重。
栽培要点:1、适时早播,培育多蘖壮秧。
播种不宜过迟,我省宜在4月上、中旬播种,播种期不迟于5月15日。
秧田亩播种量7.5公斤左右,播前用强氯精浸种,两叶一心时用多效唑处理以培育多蘖壮秧。
2、合理稀植。
大田亩插1.5~1.8万穴,宽株窄行栽培,株行距13.3厘米×30厘米或13.3厘米×26.7厘米,亩插基本苗5-7万。
3、配方施肥,科学管水。
该品种需肥量较大,亩需施纯氮17~18公斤,氮、磷、钾配合比例为1:0.3:0.4,注意增施穗肥;最高苗25~28万时及时晒田,保证每亩18万左右的有效穗;后期不宜断水过早,在收获前7天断水,以防出现枯株。
4、加强病虫害防治。
重点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螟虫的危害;后期遇阴雨注意防治稻粒黑粉病等病害。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光照充足、肥力中上等的田块作中稻种植。
(3)珞优8号品种来源: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用不育系“珞红3A”与恢复系“8108”配组育成的杂交中稻品种。
区试代号:红莲优8号。
2006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6005。
品质产量:2004~2005年参加湖北省中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80.9%,整精米率62.8%,垩白粒率19%,垩白度1.9%,直链淀粉含量21.78%,胶稠度56毫米,长宽比3.2,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
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66.08公斤,比对照Ⅱ优725增产0.77%。
其中:2004年亩产534.27公斤,比Ⅱ优725减产5.40%,极显著;2005年亩产597.88公斤,比Ⅱ优725增产7.02%,极显著。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株高适中,茎节部分外露,茎秆韧性较好。
叶色浓绿,剑叶较窄长、挺直,叶鞘无色。
穗层整齐,谷粒长型,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短顶芒。
有两段灌浆现象,遇低温有包颈和麻壳,后期转色一般。
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17.9万,株高120.7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61.6粒,实粒数125.1粒,结实率77.4%,千粒重26.83克。
全生育期141.7天,比Ⅱ优725长2.0天。
抗病性鉴定为高感穗颈稻瘟病,感白叶枯病。
田间稻曲病较重。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鄂北4月上旬播种,江汉平原、鄂东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秧田亩播种量8~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1.5公斤,秧苗一叶一心时亩用15%的多效唑100克兑水30公斤喷施,培育带蘖壮秧。
2、及时移栽,合理密植。
秧龄35~40天,株行距13.3厘米×23.3厘米,每穴插2粒谷苗。
3、科学肥水管理。
一般亩施纯氮12.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5:0.8。
浅水勤灌,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干湿湿,控施氮肥,忌断水过早。
4、注意防治稻曲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及螟虫等病虫害。
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确保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鄂西南山区以外地区作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