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

Total.404November 2017(B)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404期2017年11月(中)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应用蒙秋妍贾宝莹(海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海南·海口570228)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DOI :10.16871/ki.kjwhb.2017.11.003摘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结合所在学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党团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理论研究中进行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开创大学德育工作新局面。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意义应用On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ng Qiuyan,Jia BaoyingAbstract 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e need to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Taking this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inte-grate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ollege of the writers from the practice of freshman education,students'Party and League construction,campus culture activitie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in order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work and further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Key word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ignificance;application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在国际关系、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代 高 等教 育 中的 断层 与 缺 失 。 这种 局 面 的产 生虽 有 复 杂
的历 史 原 因 , 高等 教育 自身发 展 过程 中对 传 统 文化 的忽 但
视也 是 一个 不争 的事 实 。虽然 , 近几 年 学术 界 和教 育 界 已
理 成分 , 充分 利 用传 统 文化 这一 人 文 资源 载体 服 务于 当代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因 此 , 承 和发 扬 传 统文 化 , 是 保 持 党 继 既
成 , 而影 响 到社 会主 义 核 心价值 体 系 的构建 。高 校思 想 进 政治 教育 如 果能 够根 据 时代 的要 求 , 将传 统 文化 中的精 华
渗 透 到 大 学 生 的理 想 信 念 中去 , 会 对 弘扬 民族 精 神 、 将 培 育大 学 生 自强 自立 的精 神境 界 、 完善 大 学生 人格 修 养起 到 不可 忽视 的推动 作用 。 3 .传 统 文化 在 大 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中的 缺 失 。传 统
义 核心 价值 体 系是 以中 国传统 文 化 为根 基 , 吸收 了 中国传
统 文化 的合 理 成 分形 成 和 发 展起 来 的 , 因此 , 会 主 义 和 社 谐 社会 的建设 同样 应 根植 于 中 国传统 文 化 , 取 其 中的 合 汲
在 当代 大学 生 中遗 失严 重 , 这不 得不 文 化 作 为 中 华 民族 物 质 文 明与 精 神文 明历 史 沉 积 的精 华 , 建 构 中华 民族 的 价值 观 、 理 道 德 观具 有 重 对 伦 要 的作用 。在 全球 化 的大 背景 下 , 传 统文 化 融人 到大 学 将 生 思想 政 治 教 育 中 , 不仅 有 利 于 改善 大 学 生 的 知识 结 构 、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囤 鲋JGGYE Nl UN I, 一 AI W N
王 晓华 : 中国 传 统 文 化 在 大 学 生 思想 政 治教 育 中 的应 用
收 稿 日期 :20 452 0 8 3-0
基金项 目:黑 龙江 省教 育厅人 文社 会科学项 日面 上项 目 (1204 ;哈 尔滨理 工大 学 20 152 1) O 8年青 年 科学 基金 基 项 目
(08 Q 09 20X R 1)
作 者 简 介 :王 晓华 ( 9 2 ) 17 一 ,女 ,黑 龙 江桦 川 人 ,副 教 授 ,硕士 研 究生 ,从 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
关键 词 :中 国传 统 文化 ;思 想政 治教 育 ;应 用 中 图 分 类 号 :G 42 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9 20 )00 1-3 6 25 0 (0 8 1-1 80


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的意义
1 培养大 学生 民族凝 聚力及 民族 自豪 感 . 中国文化绵 延 五千多 年 ,这 在世界 文 明史上 是独 一无二 的 ,说 明了中 国传 统文 化 巨大 的凝 聚力 和 超常 的稳 定性 。文化 凝 聚力是社 会发 展 的潜在 动力 ,是现 代化建 设 的物质力 量和 精神力 量 ,是 联 系炎黄 子孙 的 纽带。文化的凝聚力来 自文化认同中的相 同的思维模式、相 同的道德规范、相同的价值观念和相同的语言 与 风俗 习惯 所 产生 的 巨大认 同抗 异力量 。学 习中 国文化 ,充分认识 中国文化 的魅 力 ,会使大 学 生为 中国古 代 文 明而骄傲 ,为 自己作 为一个 炎黄 子孙而 自豪 。使 他们 油然 而生 出一种作 为 中国人 的 自豪 感 ,激发 他们 奋发学习、建设祖 国的热情。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辉煌是祖先创造的,中华 民族未来的腾飞需要他 们 这一 代人继 往开 来 的奋 斗 。这 在无形 中就增 强 了他们 的使命感 。 2 .有助 于大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 品德 中 国文化价 值系统 的特点 是强 调真 、善 、美统 一 ,而 以善为核 心 。中国文化 一 向被称 为伦理 政治 型文 化 。中 国优 秀传 统文化 强调 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以义 为上 ,其 核心 内容就 是熏 陶人 、感 染人 、教 育 人 、 塑造人 ,其 最终 目的是 要培养 出正 直 、公 义 、诚实 、善 良、勤奋 、进取 、对社会 有用 的人 。在道 德培 养方 面 ,中 国文 化一 直存在 义利 之辨 ,讲求道 义 ,弘扬 仁德 ,遵 循 “ 先义 后利 ” “ 以为上 ” “ 、 义 、 见利 思 义 ” 、 “ 以义制利 ” 的道 义原 则 ;讲 气节 ,倡 导 “ 士可 杀 不可 辱 ” 的 “ 然 正气 ” 浩 ;讲情 操 ,提倡 “ 穷且 益 坚 , 不 坠青云 之志 ” 和 “ 大丈 夫” 精神 ;讲廉 耻 ,有 着高 尚的荣 辱 观念 ,主张 有所 为 ,有 所不 为 ;讲 宽 广 的 情怀 ,高扬 “ 天下 之忧 而忧 ,后 天 下 之乐 而乐 ” 先 ;讲 慎 独 ,一个 人 独处 时 也 要 自律 有 尊 严 。所 有 这 些 , 在今 天大 学生 的道德 教育 中仍具有 积极 的借鉴意 义 。 3 .指 导 当代 大学 生 的人生实 践 中国优 秀传 统 文化注 重从人 与 自身 、人 与他人 、人与群 体 的关系 三个方 面进行 探讨 ,形 成 了我们 民族 的一系列传统美德 ,这些都有助于在当代大学生的人生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 仁爱孝悌是 中华民族美德 中最 具特 色 的部分 。‘ ’可 以说 是 中华 民族道 德 精 神 的象 征 ” “ ” 发端 于 人类 共 同生 活 中所形 成 的 仁 , 仁 “ 隐之 心 ” 恻 ,即 “ 同情 心” ,基 于家庭 生活 中的亲情 。“ 张 问仁 于孔子 ,孔 子 日 :恭 、宽 、信 、敏 、惠 。 子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 ,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 ”从修养的主体来看 ,恭 、宽、信、敏 、 惠五种 品德 ,是实 现仁 的具体 要求 。如果我 们对此 加 以借 鉴 ,在大 学生 中弘扬这 五种 品德 ,不 仅可 以使 同 学关 系和 睦 ,而且 可 以继承 我们 民族 以人 品宽厚 为宗 旨的人 格评价标 准 ,还可 以在讲 求诚 信上 ,甚 至可 以 为他们 将来 成 为一 名杰 出 的管理 者奠 定 基础 。“ ” 是传 统 道 德 的行 为表 现 和 “ 义 ” 之 心 的必 有外 观 。 礼 仁 l 国是礼仪 之邦 , “ ” 是 中 图文化 的突 出精 神 。I 国伦理 文 化从 某种 意 义上可 以说 是 “ f 1 礼 { I 礼义 文 化 ” 。大 学生 懂得 “ ” 礼 ,不仅 自己会感受 到社会 和他人 的温情 ,提 高 自己 的幸福 感指 数 ,而且 也 能 展示 出一个 受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

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摘要】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传统文化的具体实现方式,如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加强其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提高其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倡导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重要性, 积极影响, 实现方式, 融合, 创新, 思想政治素质, 提升, 不可或缺, 相结合。

1. 引言1.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根基和灵魂,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来源。

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基,形成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认同和追求。

这有助于塑造和传承民族的优秀品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传统文化具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榜样和引领作用的特点。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积极的精神引领和行为规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更表现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和积极引导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焦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是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思想内涵和教育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

1. 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内涵。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情感。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意识,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自尊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理念,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

这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使他们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

3. 增强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源泉。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魅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方式,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

4. 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社会智慧,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导向。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的提升,增强对文明和和谐的向往和追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取向,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久发展。

1.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认识传统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尊重。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作者:敏真菲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22期摘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和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其不仅体现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而且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其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否顺利成长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特别是在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构成强烈冲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逐渐发生着变化,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等思想在高校校园里滋生蔓延,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构成严重危害。

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从教学内容、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来对传统文化进行落实,通过这两者的有机融合来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述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各地区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而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长,其包含了思想、文字、语言、书法、音乐、民俗习惯等内容。

因此,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以提高自己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我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一种探索和不断发展的精神,比如求知若渴、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等成语,都是该种精神的体现,也正是具有这种精神才使得中华文明沿传至今,如今依然具备强大生命力和教育价值。

从传统文化的内容上看,其体现的积极向上、兼容并包、公私分明、崇尚自然等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一致,并且已经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转化学生的思想品德,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

这就注定了承担思想教育、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植根于传统文化,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才得以丰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实意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生活中,是对未来国家的一种殷切希望,是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是新形势、新需求下的必然产物,引导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了社会的导向。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对祖国未来的伟大复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对经济与科学的迅猛发展也该有着一份深切的认知能力。

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为弘扬民族精神贡献力量,从意识开始,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跃变,在中国优秀精神的引导下,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前行。

高校作为传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引导大学生对目标的深刻理解有助于价值观的确立,切实传承、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但大学生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不健康的因素混杂,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容易被影响,且随着科学技术逐渐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的自由性、开放性以及无管理等特点造成社会风气以及价值取向的偏差,使大学生受到的错误引导途径更加广泛,且大学生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道德层面缺失,践行方面的不足,知行不一,更重要的是大学生面临升学率和就业率的压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较低,且在大学课程中未得到相应的强化。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对学生品德的养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很多高校忽视了大学生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完善的教育机制,故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未得到普及。

在社会层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的爱国情怀等思想传播途径较少,国外文化的渗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崇洋媚外的思想日益显现,传统文化面临遗失的可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路径建议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歌赋等等。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历史文化认同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民族历史的了解和认同,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这有助于凝聚民族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其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伦理道德,讲究仁爱和社会责任,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这些道德观念,可以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追求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意识,以此开展诚信与守法的行为,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再次,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书画、音乐、剪纸等等。

通过欣赏、学习和创作这些艺术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需要有一系列的路径建议。

首先,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立,将其纳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其次,充分利用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如讲座、展览、比赛等,组织大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实践。

再次,建立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机构,为大学生提供深入研究和学习的平台。

最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让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的文化素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与运用
作者:郭璠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0期
摘要: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能夯实青年学子文化底蕴,增强发展软实力。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值得细细探究。

本文主要探究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和运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131-02
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传承,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汲取民族文化中的营养,为培养新时代新人才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是因为五千年积淀的历史不断赋予时代新的发展动力。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可以借鉴和吸收五千年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将此注入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深处,使其成为德才兼备的新时期人才。

1.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人的三观,主要成型于青年时期。

如果能在此期间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于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精华,对于一个人青年时代的塑造是相当有益的,比如,《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能够警示内心缺乏追求的学子,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在学术上有所作为。

《大学》中“身修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天下平”,指导学子实现修身治国理想。

2.可以由内而外指导学子成才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大学子可以在历史文化中充分汲取养料,将优秀的思想文化,融入学习实践当中。

中华文化讲究中庸之道,可以让学子充分审视自己,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前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兼顾修身养性,不仅可以提升能力素质,还能使学生德才兼备,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学子。

3.有助于学生理解“中国梦”并为之奋斗
谈及“中国梦”,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每个人的理解也在不同层次。

从学生的角度讲,当前许多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大学生活停留在“享受”阶段,大好的青春年华,浪费在对光阴的虛度上。

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能够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使其能够以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自身的使命任务,能够更好地激励学生的斗志,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大同社会的现实性与可行性,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 将传统文化充分融入校园,拓展校园思政课程建设
学风、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

所谓的“风气”其实是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被广大学生、教师所一致认可的精神层面的各种观点和价值追求,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教育实践中,应将优秀传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推广“传统文化 + 校园文化”的建设模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以及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另一方面,应当不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把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当作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要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依托,详细阐述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体系,让学生能够批判性地看待客观问题,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认识。

另外,应当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真正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之外的教学中来。

当前阶段,几乎所有高校都未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开设选修课程的高校也是少之甚少。

这样的课程结构,很难体现传统文化课的地位,更难引起师生的重视。

因此,高校教务部门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当前高校课堂。

2.以媒体和活动为载体,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第一,借助媒体宣传传统文化,建设更有深度、有内涵的高校校园文化。

依托传媒力量凸显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亮点,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报道,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其能够在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

第二,定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可组织观看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开展传统曲艺进课堂活动,邀请文化传承人和著名艺术家到校为广大师生演讲等,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促进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3.充分发挥互联网作用,在网络平台拓展教育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群体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

加强高校网络建设,是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途径,可以形成线上线下的教育矩阵,形成教育突围能力。

要发挥互联网的作用,首要任务是建设适合教育的网络空间大环境,要将网络内容进行合理的审查和筛选,及时排除可能影响大学生发展的不良信息和偏激观点,将网络环境打造成纯洁干净的网络净土,为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从
而保证学生能够集中精力用于专心学习。

其次,要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充实各类教学素材。

学生和老师之间,由于存在年龄的差距,往往会有思想的代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站在学生的视角,充分审视教育资源、教育素材,不断更新一些同学乐于接受的教育资料,这样不仅能够提升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更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最后,要用好网络宣传工具。

网络的宣传,是传统媒体、传统方式所无法比拟的,网络传统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的这些优势,势必会提高教育的效率,惠及更多的学生。

三、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丰富的文化精髓,值得我们深入挖掘,汲取精神养料。

在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其基础工程是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历史基础,如果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就能放眼全局,以更宏观的视野来审视未来的发展。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时代的寄托,只有将传统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才能实现培育时代所需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张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四个自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思想教育研究,2017(6).
[2]陈茹.文化自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探究[J].高教学刊,2017(14).
[3]龚朝杰.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建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
[4]仲伟华.文化自信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思考[J].才智,2017(18).
责任编辑:孙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