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75,3,74,3,73,3, , ;1,4,5,4,9,4, , ;3,2,6,2,12,2, , ;76,2,75,3,74,4, , ;2,3,4,5,8,7, , ;3,6,8,16,18, , ;1,6,7,12,13,18,19, , ;1,4,3,8,5,12,7, ;0,1,3,8,21,55, , ;、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乙说:“不是我做的;”丙说:“也不是我做的;”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32.计算:18+19+20+21+22+2333.计算:100+102+104+106+108+110+112+114+996+997+998+99935.:1999+1997+1995+…+13+11-12+14+16+…+1996+1998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答案1.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2. 3×12-1=33棵;3. 200÷10=20段,20-1=19次;4.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5. 20÷1×1=20盆6. 30×250-1=7470米;7. 40+50 ×2+20 ×2=400元;8. 1×2×2=4千米9. 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 16÷2÷2=4厘米,16-1-1=14天11. 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12. 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14.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 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16. 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17. 答案:72,3;18. 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19. 24,2;20.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21.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22.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23.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24.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25. 答案:144,377;26. 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27. 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28.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铁块和10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铁块和5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30. 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31. 答:8+3×2=22分米32. 原式=18+23×6÷2=12333. 原式=100+114 ×8÷2=85634. 原式=995+999 ×5÷2=498535. 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99-11÷2+1=995,所以原式=1999-1998+1997-1996+…+13-12+11=1×994+11=1005。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12-1)=33棵.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20段;20-1=19次.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花圃周围共20米长.需放多少盆菊花?20÷1×1=20盆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30×(250-1)=7470米.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1×2×2=4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10)×2=70个;(70+10)×2=160个.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16÷2÷2=4(厘米);16-1-1=14(天)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裤子:(185-5)÷(2+1)=60(元);上衣:60×2+5=125(元).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15.小明、小华捉完鱼.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小明比小华多1×2=2(条).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答案:72;3.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24;2.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答案:144;377.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问:他们各是第几名?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380÷2=190(克).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210-190=20(克).1铜块重(190-20×2)÷5=30(克).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答:(8+3)×2=22(分米)32.计算:18+19+20+21+22+23原式=(18+23)×6÷2=12333.计算:100+102+104+106+108+110+112+114原式=(100+114) ×8÷2=85634.995+996+997+998+999原式=(995+999) ×5÷2=498535.:(19xx+19xx+1995+…+13+11)-(12+14+16+…+1996+19xx)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xx-11)÷2+1=995;所以原式=(19xx-19xx)+(19xx-1996)+…+(13-12)+11=1×994+11=1005。
(完整word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带答案)(参考)

(完整word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带答案)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身边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身边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20÷1×1=20盆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日子费,又把剩余钞票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小孩交学费书本费。
他那个月收入多少元?[(40+50) ×2+20] ×2=400(元)答:他那个月收入400元。
8.一具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咨询:大提全长多少千米?1×2×2=4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翌日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咨询: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10)×2=70个,(70+10)×2=160个。
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咨询它几天能够长到4厘米?16÷2÷2=4(厘米),16-1-1=14(天)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四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 = 10段,共栽树10+1 =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3X (12 —1) =33 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200+10=20 段,20 —1 = 19 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X (13—1) =120秒,120+60 = 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20+1 X1 =20 盆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30X (250 — 1) =7470 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1 X2X2 = 4 千米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25+10) >2 = 70 个,(70+10) >2= 160 个。
综合算式:【(25+10) >2+10] >2 = 160 个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它几天可16攵受=4 (厘米),16-1-1 =14 (天)以长到4厘米?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100道及答案(完整版)1. 简便计算:25×125×4×8答案:(25×4)×(125×8)= 100×1000 = 1000002. 小明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0 错写成8,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 错写成9,所得的和是532。
正确的和是多少?答案:把一个加数十位上的0 错写成8,所得的和就多了80;把另一个加数个位上的6 错写成9,所得的和就多了3。
所以正确的和是532 - 80 - 3 = 4493. 果园里有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共1200 棵,其中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3 倍,桃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4 倍。
求梨树、桃树和苹果树各有多少棵?答案:苹果树:1200÷(1 + 3 + 4)= 150(棵);梨树:150×3 = 450(棵);桃树:150×4 = 600(棵)4. 某工厂一车间和二车间共有100 人,二车间和三车间共有97 人,一车间和三车间共有93 人。
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答案:三个车间总人数:(100 + 97 + 93)÷2 = 145(人);一车间:145 - 97 = 48(人);二车间:145 - 93 = 52(人);三车间:145 - 100 = 45(人)5. 学校买了4 个足球和2 个排球,共用去162 元。
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3 元,每个足球和每个排球各多少元?答案:假设全买的足球,总价要多2×3 = 6 元,所以足球的单价:(162 + 6)÷(4 + 2)= 28(元);排球单价:28 - 3 = 25(元)6. 鸡兔同笼,共有头30 个,脚86 只。
求鸡、兔各有多少只?答案:假设全是鸡,兔:(86 - 30×2)÷(4 - 2)= 13(只);鸡:30 - 13 = 17(只)7. 一条公路长1200 米,在公路的两旁每隔20 米栽一棵树,两端都栽。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

【导语】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
1934年—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某筑路队承担了修⼀条公路的任务。
原计划每天修720⽶,实际每天⽐原计划多修80⽶,这样实际修的差1200⽶就能提前3天完成。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 想:根据计划每天修720⽶,这样实际提前的长度是(720×3-1200)⽶。
根据每天多修80⽶可求已修的天数,进⽽求公路的全长。
解:已修的天数: (720×3-1200)÷80 =960÷80 =12(天) 公路全长: (720+80)×12+1200 =800×12+1200 =9600+1200 =10800(⽶) 答:这条公路全长10800⽶。
2、某鞋⼚⽣产1800双鞋,把这些鞋分别装⼊12个纸箱和4个⽊箱。
如果3个纸箱加2个⽊箱装的鞋同样多。
每个纸箱和每个⽊箱各装鞋多少双? 想:根据已知条件,可求12个纸箱转化成⽊箱的个数,先求出每个⽊箱装多少双,再求每个纸箱装多少双。
解:12个纸箱相当⽊箱的个数: 2×(12÷3)=2×4=8(个) ⼀个⽊箱装鞋的双数: 1800÷(8+4)=18000÷12=150(双) ⼀个纸箱装鞋的双数: 150×2÷3=100(双) 答:每个纸箱可装鞋100双,每个⽊箱可装鞋150双. 3、某⼯地运进⼀批沙⼦和⽔泥,运进沙⼦袋数是⽔泥的2倍。
每天⽤去30袋⽔泥,40袋沙⼦,⼏天以后,⽔泥全部⽤完,⽽沙⼦还剩120袋,这批沙⼦和⽔泥各多少袋? 想:由已知条件可知道,每天⽤去30袋⽔泥,同时⽤去30×2袋沙⼦,才能同时⽤完。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及答案整理的《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及答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及答案 1、有一片牧场,草每天都匀速生长(草每天增长量相等),如果放牧24头牛,则6天吃完牧草,如果放牧21头牛,则8天吃完牧草,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量是相等的。
(1)如果放牧16头牛,几天可以吃完牧草?(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最多可放多少头牛?解答:(1)草的生长速度:(21×8-24×6)÷(8-6)=12(份)原有草量:21×8-12×8=72(份)16头牛可吃:72÷(16-12)=18(天)(2)要使牧草永远吃不完,则每天吃的份数不能多于草每天的生长份数所以最多只能放12头牛。
2、小明骑在牛背上赶牛过河,共有甲乙丙丁四头牛,甲牛过河需1分钟,乙牛需2分钟,丙牛需5分钟,丁牛需6分钟,每次只能骑一头牛,赶一头牛过河。
解:小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后,再骑甲牛返回,用时2+1=3分钟然后骑在丙牛背上赶丁牛过河后,再骑乙牛返回,用时6+2=8分钟最后骑在甲牛背上赶乙牛过河,不用返回,用时2分钟。
总共用时(2+1)+(6+2)+2=13分钟。
【篇二】小学四年级下册奥数题及答案 1、某列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150米。
时速为72千米的列车相遇,错车而过需要几秒钟?答案与解析:根据另一个列车每小时走72千米,所以,它的速度为:72000÷3600=20(米/秒)某列车的速度为:(250-210)÷(25-23)=40÷2=20(米/秒)某列车的车长为:20×25-250=500-250=250(米)两列车的错车时间为:(250+150)÷(20+20)=400÷40=10(秒)2、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被评为三好学生。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b297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c.png)
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五篇]1.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一1、有四个数,其中每三个数的和分别是45,46,49,52,那么这四个数中最小的一个数是多少?解析:把4个数全加起来就是每个数都加了3遍,所以,这四个数的和等于(45+46+49+52)÷3=64。
用总数减去最大的三数之和,就是这四个数中的最小数,即64-52=12。
2、电车公司维修站有7辆电车需要维修,如果用一名工人维修这7辆电车的修复时间分别为12,17,8,18,23,30,14分钟。
每辆电车每停开1分钟的经济损失是11元。
现在由3名工作效率相同的维修工人各自单独工作,要是经济损失减到最小程度,那么最小的损失是多少元?答案与解析:由题可知,要使经济损失最小,3名工人的工作时间尽量均等,缤纷接每个人要先维修时间短的,故有:12+17+8+18+23+30+14=122122÷3=40余2①12+30=42②17+23=40③8+14+18=40这7辆车最少共停开的时间为:(12+12+30)+(17+17+23)+(8+8+8+14+14+18)=181(分钟)最小损失为11×181=1991(元)2.小学四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篇二1、一块平行四边形地,如果只把底增加8米,或只把高增加5米,它的面积都增加40平方米。
求这块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解析:根据只把底增加8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根据只把高增加5米,面积就增加40平方米,可求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
再用原来的底乘以原来的高就是要求的面积。
解:(40÷5)×(40÷8)=40(平方米)答:平行四边形地原来的面积是40平方米。
2、上午6时从汽车站同时发出1路和2路公共汽车,1路车每隔12分钟发一次,2路车每隔18分钟发一次,求下次同时发车时间。
分析:1路和2路下次同时发车时,所经过的时间必须既是12分的倍数,又是18分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四年级下册带答案数学奥数题
1.一条路长100米;从头到尾每隔10米栽1棵梧桐树;共栽多少棵树?
路分成100÷10=10段;共栽树10+1=11棵。
12棵柳树排成一排;在每两棵柳树中间种3棵桃树;共种多少棵桃树?
3×(12-1)=33棵。
一根200厘米长的木条;要锯成10厘米长的小段;需要锯几次?
200÷10=20段;20-1=19次。
4.蚂蚁爬树枝;每上一节需要10秒钟;从第一节爬到第13节需要多少分钟?从第一节到第13节需10×(13-1)=120秒;120÷60=2分。
5.在花圃的周围方式菊花;每隔1米放1盆花。
花圃周围共20米长。
需放多少盆菊花?
20÷1×1=20盆
6.从发电厂到闹市区一共有25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是30米。
从发电厂到闹市区有多远?
30×(250-1)=7470米。
7.王老师把月收入的一半又20元留做生活费;又把剩余钱的一半又50元储蓄起来;这时还剩40元给孩子交学费书本费。
他这个月收入多少元?
[(40+50) ×2+20] ×2=400(元)答:他这个月收入400元。
8.一个人沿着大提走了全长的一半后;又走了剩下的一半;还剩下1千米;问:大提全长多少千米?
1×2×2=4千米
9.甲在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
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25+10)×2=70个;(70+10)×2=160个。
综合算式:【(25+10)×2+10】×2=160个
10.一条毛毛虫由幼虫长到成虫;每天长一倍;16天能长到16厘米。
问它几天可以长到4厘米?
16÷2÷2=4(厘米);16-1-1=14(天)
11.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然后倒回桶里30千克;第二次倒出桶中剩下水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80千克;桶中还剩下80千克。
桶里原来有水多少千克?180+80=260(千克);260×2-30=490(千克);490×2=980(千克)。
12.甲、乙两书架共有图书200本;甲书架的图书数比乙书架的3倍少16本。
甲、乙两书架上各有图书多少本?
答案:乙:(200+16)÷(3+1)=54(本);甲:54×3-16=146(本)。
13.小燕买一套衣服用去185元;问上衣和裤子各多少元?
裤子:(185-5)÷(2+1)=60(元);
上衣:60×2+5=125(元)。
14.甲、乙、丙三人年龄之和是94岁;且甲的2倍比丙多5岁;乙2倍比丙多19岁;问:甲、乙、丙三人各多大?
如果每个人的年龄都扩大到2倍;那么三人年龄的和是94×2=188。
如果甲再减少5岁;乙再减少19岁;那么三人的年龄的和是188-5-19=164(岁);这时甲的年龄是丙的一半;即丙的年龄是甲的两倍。
同样;这时丙的年龄也是乙两倍。
所以这时甲、乙的年龄都是164÷(1+1+2)=41(岁);即原来丙的年龄是41岁。
甲原来的年龄是(41+5)÷2=23(岁);乙原来的年龄是(41+19)÷2=30(岁)。
15.小明、小华捉完鱼。
小明说:“如果你把你捉的鱼给我1条;我的鱼就是你的2倍。
如果我给你1条;咱们就一样多了。
“请算出两个各捉了多少条鱼。
小明比小华多1×2=2(条)。
如果小华给小明1条鱼;那么小明比小华多2+1×2=4(条);这时小华有鱼4÷(2-1)=4(条)。
原来小华有鱼4+1=5(条);原来小明有鱼5+2=7(条)。
16.小芳去文具店买了13本语文书;8本算术书;共用去10元。
已知6本语文本的价钱与4本算术本的价钱相等。
问:1本语文本、1本算术本各多少钱?
8÷4×6=12;即8本算术本与12本语文体价钱相等。
所以1本语文本值10×100÷(13+12)=40(分);1本算术本值40×6÷4=60(分);即1本语文本4角;1本算术本6角。
17.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5;3;74;3;73;3;();()。
答案:72;3。
18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5;4;9;4;();()。
奇数项构成数列1;5;9……;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偶数项都是4;所以应填13;4
19.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2;6;2;12;2;();()。
24;2。
20.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76;2;75;3;74;4;();()。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73;5。
21.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2;3;4;5;8;7;();()。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16;9。
22.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3;6;8;16;18;();()。
答案:6=3×2;16=8×2;即偶数项是它前面的奇数项的2倍;又8=6+2;18=16+2;即从第三项起;奇数项比它前面的偶数项多2.所以应填:36;38。
23.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6;7;12;13;18;19;();()。
答案:将原数列拆分成两列;应填:24;25。
2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1;4;3;8;5;12;7;()。
答案:奇数项构成数列1;3;5;7;…;每一项比前一项多2;偶数项构成数列4;8;12;…;每一项比前一项多4;所以应填:16。
25.找规律;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 0;1;3;8;21;55;();()。
答案:144;377。
26.A、B、C、D四人在一场比赛中得了前4名。
已知D的名次不是最高;但它比B、C都高;而C的名次也不比B高。
问:他们各是第几名?
答案:D名次不是最高;但比B、C高;所以它是第2名;A是第1名。
C的名次不比B高;所以B是第3名;C是第4名。
27.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答案:4×3×3=36;所以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28.甲、乙、丙三人;一个人喜欢看足球;一个人喜欢看拳击;一个人喜欢看篮球。
已知甲不爱看篮球;丙既不喜欢看篮球又不喜欢看足球。
现有足球、拳击、篮球比赛的入场券各一张。
请根据他们的爱好;把票分给他们。
答案:丙不喜欢看篮球与足球;应将拳击入场券给丙。
甲不喜欢看篮球;应将足球入场券给甲。
最后;应将篮球入场券给乙。
29.有一堆铁块和铜块;每块铁块重量完全一样;每块铜块的重量也完全一样。
3块铁快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
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
问:每一块铁块、每一块铜块各重多少?
答案:4块铁块和10块铜块共重380克;所以2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
380÷2=190(克)。
而3块铁块和5块铜块共重210克;所以1块铁块重
210-190=20(克)。
1铜块重(190-20×2)÷5=30(克)。
30.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人做了一件好事。
他们各自都说了一句话;而其中只有一句是真的。
甲说:“是乙做的。
” 乙说:“不是我做的。
” 丙说:“也不是我做的。
” 问:到底是谁做的好事?
答案:如果是甲做的好事;那么乙、丙的话都是真的;与只有一句是真的矛盾。
如果是乙做的好事;那么甲、丙的话都是真的;也产生矛盾。
好事是丙做的;这时甲、丙的话都是错的;只有乙的话是真的;所以好事是丙做的。
31.一张长8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纸板;在四个角落上各截去一个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所剩下的部分的周长是多少?
答:(8+3)×2=22(分米)
32.计算:18+19+20+21+22+23
原式=(18+23)×6÷2=123
33.计算:100+102+104+106+108+110+112+114
原式=(100+114) ×8÷2=856
34.995+996+997+998+999
原式=(995+999) ×5÷2=4985
35.:(19xx+19xx+1995+…+13+11)-(12+14+16+…+1996+19xx)
第一个括号内的项数为(19xx-11)÷2+1=995;所以原式
=(19xx-19xx)+(19xx-1996)+…+(13-12)+11=1×994+11=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