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古人谈读书》上课课件

思索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曾经
译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晚不睡地去思考,发 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益处,不如去学习。
再读这六句话,思考:这则文言文分别是从哪些 方面来介绍古人读书、学习的?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求实的学习态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谦虚的学习态度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习要有不满足的态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习要勤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习要有进取的态度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 “不齿”与语段中的“_____不__耻_____”是 同音词,前者的意思是“不与同列,不看 作同类(表示鄙视)”,后者的意思是 __不__以__…__…__为__耻____。
二、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 敏.而好学( B )
A. 勤勉 B. 聪敏
C. 敏捷
2.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这里(书本)
那么
既然 专心一意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一定
也
译文:心思不在书本上,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和 眼既然不集中,只是随意地诵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 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了
难道
学字词
1.读字词
qǐ
岂有此理
zhì
默而识之
chǐ
不耻下问
yǐ
qǐn
矣 就寝
摘苹果
耻 识
寝
岂
矣
统编(部编)版语文5年级上册 第8单元《古人谈读书》课件(共31张PPT)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w éi)
①做:有~|事在人~ ②充当;当作:四海~பைடு நூலகம் ③变成:一分~二|四海~家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⑤被:不~所动
为(w èi)
①帮助;卫护 ②替:~人民服务|~国捐躯 ③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 ④对;向:不足~外人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ào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统编统教编材教五材年五级年级上上册册第第八八单单元元
25.古人谈读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论语》 学如不及(①赶上 ②遭遇),犹恐失之。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我曰非:生“而敏而知好之学者,,不好耻下古问,敏,是以以求谓之之者‘也文’。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为(w éi)
①做:有~|事在人~ ②充当;当作:四海~பைடு நூலகம் ③变成:一分~二|四海~家
✔④是:言~心声|十寸~一尺
⑤被:不~所动
为(w èi)
①帮助;卫护 ②替:~人民服务|~国捐躯 ③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这件事高兴 ④对;向:不足~外人道。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hào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
统编统教编材教五材年五级年级上上册册第第八八单单元元
25.古人谈读书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 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 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 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宋】朱熹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论语》 学如不及(①赶上 ②遭遇),犹恐失之。
✔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古代文化
hào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1.自己试着翻译课文,并在理解课文内 容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其他关于读书、学习的名句,与 同学交流并分享自己从中得到的启示。
记住。
教诲。
默默地记住,反复地体会所学的知识, 努力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这句话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可以是 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坚持学习, 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勤勉。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来就什么都知道的天才,我只是 爱好古代文化,靠勤勉学习而寻求学问的人。
孔子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勤奋努力, 才能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人。
还;尚且。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害怕;畏惧。
学习时一方面怕自己不能完全掌握要学的 东西,一方面又担心自己把已经学到的忘记了。
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__________的学习 精神。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勤奋学习,不断接触新知识, “活到老,学到老”。
朱熹是怎样论证“心到”在读书中的眼既不
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
能久也。
因果推断
心不到 眼不到 记不能久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反问 “最急” 心到 眼口到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关 于读书、学习的言论,告 诉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们 有所启发。
A.满足
B.厌烦
C.憎恨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C )
A.着急
B.急迫
C.要紧,重要
三、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____我__不__是__生__来__就__什__么__都__知__道_的__天__才__,__我__只__是_ 爱__好__古__代__文__化__,__靠__勤__勉__学_习__而__寻__求__学__问__的__人__。_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秀PPT课件

字词学习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诲谓诵岂
héng kuī jiē quē yǐ
恒窥 皆缺 矣
多音字学习
shí认识 识别
识
zhì 博闻强识
辨义
在以下含义中都读shí:1.认得: 相~;2.知识:常~;3.见解;辨别力: 远见卓~。
在以下含义中读zhì:1.记住:博闻 强~;2.标志;记号:款~。
再读节奏
1.观看情境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哪些地方需 要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敏而/而好好学学,,不不耻耻下下问问。。 知之为/为知/之知,之不,知不为知不/为知/,不是知知,也是。/知也。 默而/而识识之之,,学学而/不而厌不,厌诲,人诲不人倦不。倦。
再读节奏
2.观看情境课文(二),自由朗读课文,哪些地方需 要停顿?试着划分节奏。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
宋代 读书方法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清代 读书态度
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
课文主题
本文节选的是古人 关于读书的言论,告诉 了我们一些行之有效的 读书方法,相信会对我 们有所启发。
拓展发散
古人关于读书的名句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新课导入
不仅鲁迅先生,历史上众多名 人对于读书都有着自己的体会和感 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迈入历史 的长河,看看古人是如何谈读书的。
初读正音
1.自由朗读课文,将疑难字词圈画出来; 2.听课文朗读 ,根据朗读自行纠正读音,小组同学互 相朗读,评一评谁读得最标准;
本图标是本文的课文朗读,如需使用,请自 行下载插入音频。
你还知道哪些《论语》中论述读书、学习的 名句?并说一说它们揭示的道理。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要持之以恒。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PPT课件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

_岂__不__到__乎___?
三、拓展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1)初读课文时,可以用借 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好停顿,注意 长句子的断句。
分享给大家。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内容对你有启发。
25 古人谈读书
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有几 个部分。
两个部分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zhì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终夜不寝 余尝谓
诵读
yǐ
q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耻
识
矣
岂
多音字
品读课文
1. 自由读第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 句,读出节奏。
2. 自由朗读句子,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 和同桌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跟同 学交流。
品读课文
一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老师指导:本文记录了古人关于读书态度 与读书方法的言论,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 经验,从古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中受到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二则短文中朱熹讲了“三到” 读书法,我觉得他讲得很对。我按照这种方法 来读书,效果好极了,读过的内容,过了很久 还记得。
课后作业
三、拓展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 [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1)初读课文时,可以用借 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读好停顿,注意 长句子的断句。
分享给大家。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内容对你有启发。
25 古人谈读书
你们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说说课文有几 个部分。
两个部分
我会认
chǐ
不耻下问
zhì
默而识之
诲人不倦
终夜不寝 余尝谓
诵读
yǐ
qǐ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耻
识
矣
岂
多音字
品读课文
1. 自由读第一部分,注意读准字音,注意断 句,读出节奏。
2. 自由朗读句子,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 和同桌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跟同 学交流。
品读课文
一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聪敏。 喜好。 以……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老师指导:本文记录了古人关于读书态度 与读书方法的言论,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阅读 经验,从古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中受到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第二则短文中朱熹讲了“三到” 读书法,我觉得他讲得很对。我按照这种方法 来读书,效果好极了,读过的内容,过了很久 还记得。
课后作业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优质课件(共146张PPT)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 之者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也。
——《 论 语 》
同“智”,智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 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这句话讲的是_________(学习态度 学 习方法)。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小红勤奋好. 学,品学兼优,得到全班同学的好. 评。 2.今天我认识. 了清代颜元,他是一位博闻强识. 的学者。
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主要讲了古人对读书的看法。
我会写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耻诲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初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注意 把握停顿。再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文意,了解词语的古 今异义现象,并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读书 方法对你有何启发。最后,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背诵课 文,并学习作者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讲明道理的方法。
第四步:查资料
查资料,填一填 1.《论语》是中国____春__秋____时期的一部语录体散
文集,主要记录___孔__子___及其___弟__子___的言行,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___孔__子__的__思__想_____,是 ___儒__家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2.孔子,名_丘___,字仲尼,_春_秋__时__期__鲁国人。著名的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__的创始人。
25 古人谈读书
助读资讯
《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 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 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 思想。与《大学》《中庸》《孟 子》合称“四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人谈读书》教学课件

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 赶上了还生怕丢掉了。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 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孔子知识渊博,他为什么说“我非生而知
之者”?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就懂
得知识的人,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才拥有了渊博 的知识。他这样说,一方面含有自谦的成分, 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学生,自己的一身学识都是 勤奋学习的结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各 方面有用的人才。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第一部分的大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 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 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 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称谓) 诵(诵读) 岂(岂敢) 耻(不耻下问) 诲(诲人不倦)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
A.耻辱。 B.以……为耻。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
A.讨厌。 B.满足。
三、拓展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自由朗读句子,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 和同桌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跟同 学交流。
二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随意。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宋]朱熹
文章大意:
分享给大家。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去思考问 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
孔子知识渊博,他为什么说“我非生而知
之者”? 孔子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天生就懂
得知识的人,而是通过勤奋学习才拥有了渊博 的知识。他这样说,一方面含有自谦的成分, 另一方面是想告诉学生,自己的一身学识都是 勤奋学习的结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各 方面有用的人才。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结合注释,说说课文第一部分的大意。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要聪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 己的人请教为耻。
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从不 满足,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的人,而是爱好 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知识的人。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生字组词。 谓(称谓) 诵(诵读) 岂(岂敢) 耻(不耻下问) 诲(诲人不倦)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 )
A.耻辱。 B.以……为耻。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
A.讨厌。 B.满足。
三、拓展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 自由朗读句子,借助注释,你读懂了哪些? 和同桌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跟同 学交流。
二
说。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随意。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要紧,重要。
——[宋]朱熹
文章大意:
分享给大家。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读资料
同学们,你们 知道关于论语的 知识吗?
《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 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 又被简称为论、语、传、记,是儒家重要的经 典之一。
会认字
敏 好学
诲人
qǐ
岂
谓 士人
chǐ
不耻
漫浪
恒
知 诵读 下流
不厌
yǐ
矣
窥天
我会读
耻 矣
岂
chǐ yǐ
qǐ
会写字
课后作业
1. 背诵课文。 2. 想一想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有什么心灵感
悟,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清] 曾国藩
解释古文
读书人。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 有识,第三要有恒。
恒心。
句意: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 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下等, 劣等。
句意: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 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句意: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 足,像河伯观海,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
耻诲谓诵岂 恒 窥皆 缺
多音字
好
hǎo (好人)(美好) hào (爱好) (好学)
1.美好( hǎo )的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 2.姐姐的爱好( hào )就是读书。
词语解释
猜一猜。
勤勉。
敏
喜好。
好
智慧。
知
记住。
识
满足。
厌
教诲。 随意。 读书人。 恒心。 下等。
诲 漫浪 士人
恒 下流
近义词 反义词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句意: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思想既然已经集中了,眼 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
朗读古文,展示古文。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 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 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 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 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敏--- 聪 谓--- 说
好--- 恶 漫浪--- 正规
好--- 喜 厌--- 足
耻--- 荣 下流--- 上等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不同点
谓
谓——(古文)说。
都是说,阐述表
达的意思
说说——(现代ຫໍສະໝຸດ )语言表达。1.余尝( 谓),读书有三到。 2.妈妈( 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很美好。
词语积累
描写读书的词语:
请同学们想想这个句子的特点,仿写一个。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言必信,行必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朗读古文,展示古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 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 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句意: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 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同“智”,智慧。
句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 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记住。
满足。
教诲。
句意: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 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 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25 古人谈读书
RJ·五年级上册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 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
段落划分
第一部分(第一篇文章)孔子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第二部分(第二篇文章)朱熹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第三部分(第三篇文章)曾国藩教导人们如何读书。
课文解读
朗读古文,展示古文。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解释古文
喜好。
向比自己地位低或 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敏而好学 专心致志 好学不倦 学富五车 废寝忘食 开卷有益
听写词语
我们一起来听写词语吧!写完后认真看 书写指导,用心复习哟!
初读感知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读书的?
《论语》 朱熹(心、眼、口)曾国藩(志、识、恒)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描述了三个古人谈读书的方法,《论语》 中强调敏而好学、__不__耻__下__问___;__朱_熹___和_曾__国__藩___ 也有一套关于如何读书的说法。
朗读指导:本文是一篇古文,朗读时,注意 韵律,体会教导人们人读书的语气。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参考答案: 孔子、朱熹、曾国藩教导人们读书。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现在的常用义不一样,结
合上下文猜一猜,再查字典验证。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参考答案:急:关键,重要。 断:一定。
[宋] 朱熹
解释古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说。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随意。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 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 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朱熹(公元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又字仲晦。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 称为朱子。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 《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
曾国藩(1811年-1872年),汉族,初名子城, 字伯涵,号涤生。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 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 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 称"晚清四大名臣"。
2. 选字填空。
悔诲
谓诵
(1) 后( 悔 ) 教( 诲 )
(2) 背( 诵 ) ( 谓 )语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敏)而好学,不( 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识也。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 (有识 ),第三要(有恒)。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句意:有恒心则没有成不了的事情。这三件缺一不可。
板书设计
《论语》 学习态度要端正 古
人
读
谈
朱熹
读书方法
好
读
书
书
曾国藩 读书要有品质
写作手法
学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这两句话运用对偶的手法,表示意义相近的或者结构 相同的句子。
【举例】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满招损,谦受益。
拓展延伸
读书的好处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
(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
(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 (欧洲谚语)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bù chǐ
huì rén
dàn yǐ
( 不耻 ) ( 诲人 ) ( 到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