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新进展论文

合集下载

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重要作用论文

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重要作用论文

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摘要】目的探究营养支持在重症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相关病症并总结临床经验,使之理论化。

结果由急性胰腺炎的病理及生理改变,分析营养支持治疗意义,最终总结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原则与方法。

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在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时,应考虑先给予肠外营养然后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和全胃肠营养,其营养支持的原则为全身支持、保持血容量与提升机体免疫力并重,方法主要为三阶段法:初入院2-3天,进行全胃肠外营养,5-14天后,肠外营养支持要结合肠内营养;后过渡至全胃肠内营养。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营养支持;理论探究随着医学科学不断地进步,临床诊疗手段和方式也得到不断地发展和更新。

而营养干预治疗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针对病情重、年龄大、机体抵抗力弱、需长期禁食患者;在给予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营养的供给,可以维持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防止长期禁食或者是长期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同时能够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1 病因急性胰腺炎是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出血、水肿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

轻者以胰腺水肿为主,临床多见,病情常呈自限性,预后良好,又称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少数患者出现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上常见的病因有①胆道系统疾病,以胆管结石最为常见;②十二指肠疾病波及胰腺时,可使胰腺腺泡破坏释放并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炎;③暴饮暴食及饮酒;④其他原因,如感染、外伤及手术等。

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整个病程中,患者对营养的需求和依赖性会明显增加,营养支持已经成为治疗重症胰腺炎的重要手段。

2 病理生理改变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个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情重、疗程长、并发症多、死亡率极高的消化系统疾病。

其主要病理变化就是胰酶对胰腺和胰周组织的自身消化而导致胰腺实质会胰周组织坏死;在正常情况下,食物刺激胃酸和胃泌素分泌,可致胰泌素和促胰酶素分泌增多;胆囊分泌胆汁可激活胰脂肪酶;因此重症胰腺炎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就是禁食。

外科手术营养支持与护理论文

外科手术营养支持与护理论文

外科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期营养调理的方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选择30例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研究其手术前后营养调理的方法,并综合对比护理后期患者病人的恢复情况。

结果基于营养支持与护理条件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恢复,病程恢复周期明显减短。

结论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加快了病人健康恢复的速度,未来需积极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营养支持;护理;恢复成效外科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医疗技术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国外医学技术涌入国内,对本国外科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方法,除了按照正常的操作规范处理外,还应添加必要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

现结合30例外科病人情况,总结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收录3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外壳疾病。

30例的年龄范围30-60岁,平均年龄42.3岁。

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43.7岁,病程时间1-2年;女10例,平均年龄40.6岁,病程时间2-3年。

1.2方法根据临床诊治资料,对30例进行详细地科室分类,弄清具体的病症情况。

30例外科疾病治疗前后,除了按照医学标准操作手术外,根据手术治疗程度提供营养支持及临床护理。

经过3个月后,逐一回访调查病情,了解患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情况,详细统计结果。

临床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综合护理等,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地分配。

2结果经过诊断确定,30例外科疾病涉及到的具体科室包括:普通外科12例,占40%;肝胆外科6例,占30%;心胸外科5例,16.7%;泌尿外科7例,23.3%。

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操作,外科手术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的控制,维持了良好的健康状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普外科12例,彻底恢复9例,75.0%;肝胆外科6例,彻底恢复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彻底恢复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彻底恢复6例,占85.7%。

关于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论文

关于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论文

关于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探究【摘要】目的:对外科病人采取营养支持之后的治疗效果探讨。

方法:将74名外科危重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13名,胃肠内营养;b组为61名,胃肠外营养。

这两组的营养支持全都由低浓度、小剂量开始,然后慢慢增大到需要的用量,在营养支持的这段时间对患者的微量元素、血脂、血糖、血生化、肾功能、肝以及一般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并按照测定结果对营养液配方进行及时的调整。

结果:在经过10d的治疗之后,两组病人都从负氮平衡变为了正氮平衡,免疫功能和营养指标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en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有更明显的增高;在病人的耐受性指标里,en组没有明显变化,但pn组的血糖则明显增高。

结论:因为外科病人的营养利用出现障碍以及体内代谢紊乱,所以现代的营养支持需以维持功能完整和组织器官结构,避免底物限制性的代谢特征作为代谢支持。

【关键词】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探究【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74-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此次研究病例为74例,病例里面女性为20名,男性为54名,年龄位于1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岁。

1.2 营养支持方法1.2.1 肠内营养支持应用nutrison fibre或nutrison经由胃肠造瘘管或鼻胃管用鼻饲泵持续24小时推注,在第1d时,使用半量低浓度,在第2d时开始增加量和浓度,到第3d时用全量,浓度为15%—20%1.2.2 肠外营养支持使用静脉营养液经由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涌输液泵24h持续滴注。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计量资料都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的比较则用配对t来进行检验,而两组之间的比较则可使用样本均数t来检验;此外,计数资料则可用来检验。

2 结果2.1 氮平衡及营养指标的变化在进行营养支持10d以后,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钱清蛋白、血清白蛋白都有显著提升,从负氮平衡变成了正氮平衡,差异具有显著性。

晚期癌症病人营养护理论文

晚期癌症病人营养护理论文

关于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护理【摘要】恶液质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有5%-25%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和耗竭,而非肿瘤本身。

因此,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以及治疗的应答性息息相关。

如何通过膳食营养来辅助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当前晚期肿瘤患者护理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恶液质;晚期癌症;营养护理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26-02恶液质是癌症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1],有5%-25%的恶性肿瘤患者直接死于营养不良和耗竭,而非肿瘤本身[2]。

因此,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护理,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活动能力以及治疗的应答性息息相关[3]。

如何通过膳食营养来辅助肿瘤患者的手术、放疗、化疗的临床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是当前晚期肿瘤患者护理的一大课题。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晚期癌症病人的营养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1营养护理的目的给予晚期癌症患者进行营养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晚期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可以降低抗肿瘤不良反应的发生,可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提高抗肿瘤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4]。

2营养护理的临床指征目前,临床上对于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以其家属的意愿,评估潜在风险,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进一步调整营养护理方案。

营养护理的一般临床指征是晚期癌症患者已经发生营养不良或者预计无法进食七天以上[5],或者患者的进食量低于需要量的60%以上会超过10天以上时需要给予营养护理干预。

3营养护理的基本原则因为晚期癌症病人的治疗是持续性的,会延长很久,所以晚期癌症患者的临床营养护理要保持有效、整体、连续。

晚期癌症患者的营养护理方案要由医生、护理人员、营养专业医生共同制定,通过对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后,给出营养护理方案,并定期根据患者的各项生理检查和生化测定、病情变化、临床治疗等进行及时的调整[6],对于部分体质较弱、病程进展快、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情恶化、吞咽功能障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患者应更加谨慎确定营养护理干预方案的具体量和途径。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及护理查房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和护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营养支持的方法和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危重病人由于疾病的严重性和身体状况的下降,其营养需求往往明显增加。

而危重病人的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疾病的恶化和病情的延长。

因此,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应得到足够的关注。

1.能量需求:危重病人的能量需求通常比正常人要高。

能量不足可能导致身体消耗过大,使病人更加虚弱。

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量。

2.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人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对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

危重病人的蛋白质需求也比正常人要高一些,因为疾病状态下人体对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以满足对能量的需求。

3.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危重病人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需求同样重要。

这些营养素在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组织修复和代谢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方法在满足危重病人的营养需求时,有几种营养支持的方法可供选择。

1.口服摄入:如果病人的消化道功能较好,可以通过口服摄入各种营养品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这种方式方便快捷,并且有利于病人的消化吸收。

2.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的病人,可以通过肠内营养来提供营养。

肠内营养可以通过肠鼻或经腹壁插入导管的方式进行。

3.静脉营养:在无法通过肠道摄入营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营养。

这种方式适用于胃肠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耐受肠内营养的病人。

三、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需要护士和医生的共同努力,在具体操作中有一些护理措施需要注意。

1.合理选择营养支持方式: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并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状态进行动态调整。

2.避免并发症: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胃肠反应等。

护士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并发症。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论文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论文

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摘要】目的:调查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

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住院病人520例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统计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率及调查病人2周内(或出院时)营养支持状况。

结果:其中473例(91.1%)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良(不足)发生率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21.5%和37.5%,以消化道肿瘤、消化道出血、肝硬化多见(p<0.01)。

184例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有78例(42.4%)接受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238例病人中,有54例(22.7%)接受了营养支持。

结论:nrs2002适用于消化内科住院病人的营养筛查。

消化内科住院病人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

【关键词】消化内科;营养风险筛查2002;营养不良;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03-01营养风险是指现存或潜在的与营养因素相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利临床结局的风险[1]。

住院患者存在的营养风险可增加并发症、感染率和病死率,延长住院时间等[2]。

消化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不足)的发生率较高[3]。

如何准确、快速地对新入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科学规范地营养支持,对病人早日康复意义重大。

本研究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方法调查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为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科学合理营养支持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520例病人,其中男289例(55.6%),女231例(44.4%),年龄为18~87岁,平均年龄55.1±16.0岁,原发疾病包括消化道出血、消化道肿瘤、肝硬化、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等。

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观察论文

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观察论文

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105-01【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观察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重症病人126例,根据其临床症状均给予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并对其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分析对比得知,临床给予肠内营养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等数据明显增高,其他相应指标改善较明显。

结论:对外科危重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可有效防止营养不良及免疫力低下等情况的发生几率,有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

【关键词】外科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临床分析外科危重患者临床常合并发生多器官功能疾病,可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及进食困难等情况,也可由于患者的营养供给不足,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死亡率较高。

针对此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的器官、细胞功能及代谢情况。

临床常采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其优点是当食物通过肠道时,可促进肠蠕动和肠道激素与免疫蛋白的释放,进而保护肠粘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

现将我院的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外科危重病房病人126例,男72例,女54例,年龄15-80岁。

所有患者入院前检查,均无重要器官器质性病变、糖尿病和其他营养代谢疾病。

其中,胃癌患者54例,胃溃疡大出血38例,结肠癌27例,重症胰腺炎19例,粘连性肠梗阻12例。

诊断一周内给予营养支持,时间为三周。

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至治疗时间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临床在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时,应先吸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然后取患者半卧位将鼻饲管的前端插入胃内,确认畅通后,根据病人的情况分别放置复尔凯鼻肠营养管或复尔凯空肠造口管,应用复尔凯型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和剂量,可先给予5%的葡萄糖盐水500ml,观察患者无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后,可给予能全力500ml,可采用连续泵注的方法。

危重病人护理论文

危重病人护理论文

危重病人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2-0096-01【摘要】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各种危重病人越来越多,危重病人的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变化,如果抢救及时,护理得当,病人可能转危为安,反之,即可发生生命危险。

因此对危重病人的护理是一项非常重要而严肃的工作,是争分夺秒的战斗。

【关键词】危重病人;护理措施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称危重病人。

大致可分为年老体弱型、神志不清型、高热谵妄型和休克型四类。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危重病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①病情重、身体虚弱。

②病情变化快、有时在几分钟内即可死亡。

③多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④一般都是卧床病人。

⑤一般都有体温、脉搏、呼吸或血压的变化。

⑥多有食欲不振或不能进食。

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由于危重病人病情严重而复杂,因此对危重病人要加强临床护理,注意眼睛的保护,如眼睑不能闭合的病人容易发生角膜溃疡及结膜炎,应用凡士林纱布覆盖。

做好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或0.02%呋喃西林,擦洗口腔以防止感染,每日至少擦洗三次或在每次进食后擦洗。

做好会阴护理,用碘伏消毒尿道口,每日两次,防止泌尿系统感染。

(2)皮肤护理:为防止褥疮发生,要定时翻身,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对身体受压部位已经造成压红的要用碘伏消毒,用透明敷贴覆盖,或用水垫、气圈、棉圈,垫起,对已经有破溃的皮肤应用碘伏消毒,专门的褥疮敷贴覆盖,定期换药,观察恢复情况。

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无皱摺、无渣滓。

(3)气道管理: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坠积性肺炎,因此要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促使呼吸道分泌物咳出,以防止发生肺炎。

长时间采取一种体位,可引起肺底垂部位淤血,分泌物潴留,应每1~2小时给病人翻身1次,防止肺泡萎缩及肺不张,使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大的气道排出,翻身期间配合扣拍背部,通过叩击震动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而排出。

扣拍背时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屈曲呈120°,指腹及大小鱼际肌着落,腕关节用力,由下而上,由边缘至中央,有节律地扣拍病人背部(现已有肺部扣打机、振动器用于临床及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新进展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4- 0651- 0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是近年来危重病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危重病人实施综合治疗以及全方位的支持,以维持和改善身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

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支持已从早期关注于热量和营养素的补充,发展到寻求维持细胞营养底物的平衡,以改善和维持组织器官的功能与结构。

1 危重病人的特点及营养支持原则
危重病人表现出明显的代谢升高、消耗能力增加、蛋白分解大于合成的特点,出现负氮平衡以及低蛋白血症。

基作用机制为体内促进分解的代谢激素明显升高,蛋白质分解甚至高达40%-50%[1]。

而营养支持就是通过供给细胞代谢能量与营养底物以及各种营养素,达到维持组织器官功能、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过去一些学者认为,危重患者24-48h内应以稳定生命体征为主,不宜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近年来有些学者报道24-48h内肠内营养支持有益于危重患者[2][3]的治疗。

金迪、蔡东联(2008)[4]认为应对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实施三大营养素同步治疗的原则,以达到补充血容量、维持组织氧输送、防止氧自由基损伤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必须维持机体内水与电解质的平衡,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患者,此时不应进行营养支持[5]。

2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路径与原则
危重病人临床营养支持路径包括肠内营养支持(en)和肠外营养支持(pn)二种方式。

传统观念认为,危重病人病情危急时应尽量减轻患者肠道负担,向迅捷[6](2006)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证实,en支持与pn支持比较而言,短时间内二者在保护肝肺功能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对胃肠道功能改善方面en与pn比较有明显优越性(p<0.05);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而言,张永祥、马玉枝等[7](2004)研究报道,en能够刺激胃肠功能,有利于患者早期拔管;malhotra a[8] (2004)从营养角度分析,70%的营养底物通过腔内营养提供,30%来自供给,长时间的pn供给会造成胃肠免疫功能受损,早期肠内营养供给能够改善手术患者消化道营养摄入[9]。

因此,只要患者的肠道功能正常,就要尽可能地给予en方式提供营养支持。

3 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供给有口服和肠内管饲二种方式,肠内管饲临床上常用鼻胃管和鼻肠管[10],早期en应采取通过鼻空肠营养路径[11]。

对于营养输注方式,有分次投给、间歇式策略输注、连续性输注等不同形式。

对于胃肠功能存在,又不能经口获取营养的危重病人,可优先考虑给予肠内营养。

吕霞[12]通过对输液泵恒温持续喂养的研究证实,持续喂养能够减少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

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面,肠内营养支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泻[13],原因是多方面的,营养液的浓度、温度以及注入速度,药物影响、患者状况等等。

肠内营养支持还会诱发代
谢性并发症[14]、机械性并发症[15]、感染性并发症[16]等等,因此,应加强肠内营养支持的管理以及肠道饲养的安全性评估。

4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不能耐受肠内营养以及有肠内营养禁忌症的危重患者,应选择肠外营养支持路径,也可采取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相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

石青军,杨正平[17](2006)研究报道,对危重病人进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代谢全部转为正氮平衡;吴敏、誉铁鸥、李轶男等[18](2008)也证实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提高危重病人的营养指标,增强其免疫功能。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目的就是供给患者细胞代谢所必需的能量
与营养底物以及营养素,纠正患者营养不良,调整和改善患者的代谢状态,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从近几年的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研究可以看出,营养支持已不是仅仅是给患者提供营养支持,而是危重病人整体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将能够有效缓解危重病人的疾病进展,提高治愈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gibson fa, hinds cj. growth hom one and 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s in crttiealiliness. intensive gare
med,1997,23(4):369- 371.
[2] 楼浩明,曹同瓦,杨涵铭.早期肠内对危重患者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2):825- 826.
[3] 毛秀莲,王晓琼.icu病人早期胃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j].土木医学,2005,26(5):493- 493.
[4] 金迪,蔡东联.危重病人的营养治疗[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8,8(2):142- 145.
[5] van den berghe, et al.tubular injury: the first symptom of hypertensive kidney involvement. med sci
monit,19991,9(4):cr 135- 141.
[6] 向迅捷.肠内外营养对危重患者脏器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10):613- 614.
[7] 张永祥,马玉枝,徐峰等.机械通气患者肥皂剧仙营养的临床应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5):113- 113.
[8] malhotra a, mathru ak, gupta s.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after surgical treatment of gut perforations; a prospective eandomixed study. j postgrad med,2004,50(2):102- 106. [9] 潘夏蓁,林碎钗,邵利香等.鼻胃管肠内营养应用于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3):268- 271. [10] 余梅.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04,18(10):1787- 1789.
[11] 王海明,李松林.不同途径肠内营养用于外科危重患者58
例临床分析[j].浙江医学,2008,30(16):6- 68.
[12] 吕霞.输液泵恒温下持续喂养对减少危重病人肠内营养并
发症的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24):2106- 2107.
[13] 石俊,刘超,玄汉石.重症颅脑患者营养及代谢支持的应用
进展[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21(4):254- 256.
[14] 高岩,赵鸣雁,安群.危重患者早期肠内相关并发症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4,20(2);126- 127.
[15] 艾皖平,高瑛.肠内营养在icu病人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j].家庭护士,2008,6(5a):1141- 1142.
[16] vander sj, ooms me, mehr dr , et al. severe dementia and adverse outcomes of nursing home- acquired pneumonia:evidence for medication by function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decline[j].j am geriate
soc,2002,50(3):439- 448.
[17] 石青军,杨正平.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危重症病人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5):23- 24.
[18] 吴敏,誉铁鸥,李轶男等.外科危重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应用[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4):213- 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