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从大拆大建到精更新细更新,重建城市之美

从大拆大建到精更新细更新,重建城市之美O 记者邹孝听/一走在苏州工业园区的马路上,不经意间总会 十T 看到路边工程项目的绿色围挡上面印着"重I J 建城市之美”的字样。
没错,这些都是苏州工业园区城市重建有限公司的项目。
从2005年成立至 今,城市重建一直伴随着园区的城市发展历程而发展 壮大。
从最初的东环路综合改造任务到六个老镇改造, 再到四个产业园综合改造,城市重建见证着园区城市更新一“片区改造”模式的演变。
随着园区产业转型战略的推进,城市重建又迈开了园区城市更新一 "工业旧改”模式的步伐,通过园区工业载体改造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开拓园区城市空间资源拓展的新模式。
近日,城市重建企业发展部负责人谭亚升向记者讲述了城市重建与园区城市更新一路并肩前 行的故事。
源于片区综合改造,古与今有机对接14年前,城市重建成立之初的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是东环路8平方公里区域的综合改造。
"园区从1994年开发建设,到了2005年,现代化城市面貌逐步显现,但 园区西侧的东环路与姑苏区交界地带却仍然破旧,为了打造新城门户形象,我们在园区工委、管委会、规建 委等部门的领导下,重新做规划,通过综合改造,实现'古'与'今'的有机对接。
”通过七年的努力, 城市重建围绕区域环境整治、道路建设、动迁安置等 方面积极展开工作,全面提升了园区东环路沿线的环 境质量水平和整体市容形象,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筹兼 顾,为园区城市改造树立了效益平衡的科学案例。
2012年,基于东环路改造的成功实践,园区工委、管委会授权城市重建作为园区车坊、唯亭、斜塘等六个老镇综合改造任务的实施主体。
六个老镇综合改造范围5平方公里,总投资140亿元。
城市重建通过 “PPP 模式”和"受托管理服务模式”推进六个老镇改 造项目,多样的运作模式既拓宽了项目融资渠道、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又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和供 给效率,同时也探索了片区开发的可持续商业模式,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
苏州城市总体规划

根据苏州市总体规划要求,苏州高新区西北部地区将以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及沿太湖公路等为交通骨架,实施出口加工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东渚开发分区、通安开发分区及旅游度假区组团开发、平行推进,努力建设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湖光山色秀美,适合创业和居住的湖滨城市。
苏州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新构想:双城两片2010-04-13 09:45我市首个城市总体设计通过专家论证苏城新构想:双城两片苏州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制图胡建益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十字轴带、五楔渗透、多心多点、绿廊相通“T轴双城两片”结构T轴指主城城区(古城和高新区)、新城城区(主要是园区)构成东西向横轴,相城和吴中片组成南北向纵轴;双城由主城城区和新城城区组成;两片指围绕吴中和相城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千年古城如何展现古今文明辉映的新气象,都市形态如何与世界著名城市相媲美。
苏州从去年3月就启动了《苏州市总体城市设计(2008—2020)》(以下简称总体设计)的规划研究。
经过近两年的调研、分析、设计和论证,昨天,这份事关苏州未来城市发展的规划“蓝图”通过了国内专家的论证,这也标志着苏州诞生了第一份城市总体设计。
它将与《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配合使用,作为指导苏州中心城区各项规划建设的依据。
现有的“4+1”格局难以形成统一规划【现状】苏州是一个有机整体,可是长久以来东、南、西、北、中相对分隔的“4+1”格局,很难形成统一的规划体系。
如高架路导致对城市交通、景观和功能的分割,快速路两侧形态杂乱,风貌参差大,建筑品质悬殊。
苏州固有的城市水系,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区块、路段、街道划分的界限。
目前的高新区、相城、园区、吴中、老城分散建设,失去了整体性,各自建构完整体系,反而加剧了分割。
昨天与会专家认为,苏州城市现状结构较为“破碎化”,各片区次结构脱离主结构,相互错位,亟须统筹设计。
【规划】权威调查显示,苏州最引以为豪的方面,只有%的市民选择经济高速增长,而有%的市民选择悠久的历史文化,18%的人选择优美的自然环境。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的要点

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的要点这种以工业生产为主的工业园区在其各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上下游产业的布局不合理、工业园区缺少休闲开放交往空间和园区道路缺少了适宜的尺度,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工业废弃物不能够综合利用,园区的功能过于单一,不但使园区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同时也影响园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以上种种的问题,需要我们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弥补控规的不足。
通过对空间景观的考虑,对园区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强度等指标进行补充修正,对环境设计要素(公共空间、绿地、轴线、视线通廊、景点、标志物等)和建筑设计要素(形体、色彩、风格等)进行引导。
以构造开放舒适的园区空间、宜人的生产环境和优美的生活环境,营造强烈的场所感。
以实现工业园区高效、集约和持续的发展。
(一)功能组织:1、遵循自然生态的原理合理布局。
在工业园区总平面布置时,应遵循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模式把园区内彼此靠近的工业企业或公司组织起来,可将园区工业用地进一步细分,对位于物质能量循环链的结构,分为生产型企业用地、消费型企业用地、分解型企业用地以及补链消费型企业用地。
对园区内其他不同种类、不同品质、不同大小的物质、能流、信息流进行集成、分析,形成物质充分循环利用和环境源头治理的生态产业链和生态网。
争取每一个环节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将污染负效益转化为资源正效益。
在这样的系统中不存在废物,整个系统实现了对自然环境的“零排放”。
2、创造功能有机多样性。
在园区适度的发展居住和消费空间,除了生产设施外,还有居住、办公、商业、娱乐、产品展示、职工培训等功能,打破单一性质,促进工业旅游,树立园区新形象。
追求丰富多彩,并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综合工业园区。
(二)用地控制指标工业用地一般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工业用地,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1.0,二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7,三类工业用地容积率不应小于0.5。
其中对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按照《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控制指标包括:(1)投资强度;(2)容积率(当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3)建筑系数(一般不低于30%);(4)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的7%)。
浅析我国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

2 小 时 的活 力 。 4
约 、 重 环 境 景 观 品 质 的 基 础 上 , 更 加 注 重 高 强 度 开 发 和 建 注 会 筑 形 象 的 地 标 性 , 而也 为城 市发 展 提 供 动 力 。 从
成 为 城 市 的名 片 。
美 国纽 约 “ 克 菲 勒 ” 心 被 公 认 为 全 球 第 一 座 城 市 综 合 洛 中
体 。它 打 破 了单 一 物 业 类 型 的叠 加 , 聚 合 了大 量 的不 同类 型 而
的城 市 功 能 , 其 是 现 代 主 义 建 筑 思 潮 所 倡 导彼 此 分 离 的 城 市 尤
生 活 、 作 及 娱 乐 多种 服 务 , 体 的 社 会 成 本 得 到 了有 效 的 降 工 整
多问题可能也是我们 国家将会面对 的, 区别于西方等城 市化 但 程度较高 的地 区, 中国城 市综 合体在很大程度上面向的是城市
扩 张 和 城 市 更 新 。此 类 开 发 模 式 在 具 有 混 合 使 用 、 业 态 集 多
这 种 特 殊 的城 市形 态 进 行 分 析 , 对未 来城 市 综合 体 在 我 国的发 展 提 出 了展 望 。 并 关键 词 : 市 综合 体 城 中 图分 类 号 - U9 4 1 粕 T 8.1
Anay i f t e u ba c m plx’ l ni g a d c n t u to i Ch na l sso h r n o e spa n n n o s r c in n i Ca e:S z o nd t i lPa k s u h u I usra r
收 稿 日期 :O 1 3 2 2 l 一O — 5
苏州工业园区

6 社区医院 7 文化中心 8 主题公园
9
1 7 2 2 8 2 2 2 5
公共服务机构
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市政公用事业 公积金管理中心、苏州物流中心 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独墅湖图书馆
2
9 体育中心
2
服务业发展
10 体育场/游泳池 11 科研
一个核心区:中央商贸区 两大行业: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 三大亲水商圈:金鸡湖、独墅湖、阳澄湖 四个生活服务功能点:高教区、国际科技园、现代物流园、国际博览中心 五个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水街、中央河步行街、葑谊商业街、斜塘商业街、浅水湾商业街
空间布局——圈层+轴线
用地类型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其中:高科技工业 面积(ha) 1524.2 442.7 2119.7 375.8 比例 24.0% 7.0% 33.4% 5.9%
圈层 居住区:紧邻金鸡湖 工业区:无污染高科技工业(100-1000米隔离带);一般工业 商业区:服务镇内居民和周围乡镇
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时序
1995-2000:首期重大基础设施及水、电、气及供热等大型源厂建设 2001至今:中新合作区基础设施及周边各镇主要路网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 、行政服务中心、教育卫生、商业休闲、社区服务等现代化配套设施。
1
1 苏州工业园
宏观——空间布局模式
乙类
工 业
仓 储
港 区
用地类型 工业生产 其中:轻工业与一般 工业小分区 高科技小分区 仓储 对外交通(码头) 总计 面积(公顷) 844.2 664.7 179.5 137.4 88 1069.6 百分率(%) 79 62 17 13 8 100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

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图及空间布局苏州工业园区建设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简介: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80平方公里,下辖四个街道,常住人口约76.2万。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3.4%的土地、5.2%的人口创造了15%左右的经济总量,并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在国家级高新区排名居全省第一位。
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响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立足苏州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资源环境特点,以现代化发展为引领,已发展方式转型为途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发展能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园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高科技园区和创新型、生态型、幸福型综合商务城区。
2012年8月起,苏州工业园区启动了《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2-2030)》编制工作,目前为止,规划总体出炉。
1. 空间布局涉及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在布局结构上:规划形成“双核多心十字轴、四片多区异彩呈”的空间结构。
双核:湖西CBD、湖东CWD围绕金鸡湖合力发展,形成园区城市核心区。
多心:结合城际轨道站点、城市轨道站点、功能区中心形成三副多点的中心空间。
十字轴:结合各功能片区中心分布,沿东西向城市轨道线和南北向城市公交走廊,形成十字型发展轴,加强周边地区与中心区的联系。
四片多区:包括娄葑、斜塘、胜浦和唯亭街道四片,每片结合功能又划分为若干片区。
2. 中心体系规划“两主、三副、八心、多点”的中心体系结构“两主”即两个城市级中心,包括苏州市中央商务区(CBD)、苏州东部新城中央商业文化区(CWD)和白糖生态综合功能区。
“三副”即三个城市级副中心,即城铁综合商务区、月亮湾商务区和国际商务区。
“八心”即八个片区中心。
包括唯亭街道片区中心(3个)、娄葑街道片区中心(1个)、斜塘生活区中心、车坊生活区中心、科教创新区片区中心和胜浦生活区中心。
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的建构与设计策略探讨

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的建构与设计策略探讨
郭雅洁;夏健
【期刊名称】《江苏建筑》
【年(卷),期】2008(000)005
【摘要】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构不但包含物质实体的"硬性"方面,还包含体验反馈的"软性"方面.因此,我们在进行道路界面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当采取"软硬兼施"的规划设计策略,以创造出人性化的、广受市民喜爱和欢迎的城市道路界面景观.
【总页数】5页(P10-13,16)
【作者】郭雅洁;夏健
【作者单位】苏州市规划局编制中心,江苏,苏州,215006;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城市道路界面景观的建构与设计策略探讨 [J], 郭雅洁;夏健;
2.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研究 [J], 郭雅洁
3.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研究运用 [J], 高鹏
4.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研究运用 [J], 周仕凡
5.城市道路界面景观设计研究运用 [J], 周仕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园.ppt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4、园区注重完善立体道路交通设施及公共交通规划,深化 公交规划,研究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出行比例,实现立体 交通网络系统。 5、注重景观建设,高品质建筑、大量现代艺术雕塑与自然 山水相映成趣,发展成为一个充满现代感和文化意蕴的新城。
谢谢
园区案例苏州工业 园.ppt
演讲人
目录
01
园区合理规划布局
02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园区合理规划布局
采用新颖规划理念,科学合理功能布局,提高宜居性和生活的便捷度。 保障产业用地、控制住宅用地,建立完善土地紧凑集约高效利用新机制。
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
园区配套、住宅配套与商业配套、交通配套齐发展 1、园区配套发展先于产业和住宅发展,邻里中心首先担负园区配套功能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区 CBD的规划建设使得园区配套功能更加完善。 2、住宅建设突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关系,突出强调基 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同步建设,营造富有独特魅力的生活居住环境。 3、商业设施按市级、分区级、邻里级三级配套,经过邻里中心起步期,邻里中心发 展期、CBD建设期,CBD扩展期,形成特色商业街,李公堤商业街、圆通时代广场、 东方之门等等,CBD功能逐步完善,形成集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于一 体的居住商业中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界面——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
卢济威陈屹峰吴其煊
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位于苏州市东部,东侧紧靠中国和新加坡合作开发的苏州工业园区,西侧毗邻苏州古城,区内有作为苏州内环线一部分的东环路、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及中新路、三星路、机场路、金鸡湖路等重要城市干道穿越(图1)。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研究范围西起东环路,东至规划中的虞苏杭高速公路,北起三星路,南至机场路,主要对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机场路两侧地区及东环路东侧地区进行设计研究,规划设计范围为63.5ha。
1、发展定位
苏州市在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城两区的格局:即整个城市由苏州古城、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三个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构成。
从宏观上来看,位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东环路地区,正是限定苏州工业园区这一城市区域的重要边沿之一。
因此,作为一个城市界面,强化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城市意象是东环路地区的一个基本功能。
今后,苏州古城将以旧城保护、旧城改造为主要任务,逐渐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而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新区则发展成以生产为主,兼重服务的自我完善的独立城市区域,这一城两区将由东西向城市干道干将路—中新路所联系,因此干将路中新路已成为苏州城市的生长轴和发展轴,苏州城市这一沿东西轴向的主导发展模式在新编制的《苏州市总体规划》中也得到肯定。
规划中的沿干将路—中新路的地铁轻轨系统也将使这一发展趋势得到加强。
因此作为联系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的东环路地区,同时,也应把强化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主导趋势作为他的基本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对于苏州工业园区东环路地区,应以城市界面作为其总体发展定位。
这个定位包含二个层面:
(1)城市景观层面:
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的现代化工业区,有着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城市意象与之相称。
对这一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而言,东环路地区是对它起限定作用的一个城市界面,因此它对塑造工业园区整体的城市意象有着重要意义,也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2)城市功能层面:
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是两个自我完善、相对独立的城市区域,仅依靠一条城市干道和地铁轻轨系统是无法将其很好地联系起来,无法保证物质和住处在它们之间正常地流动和交换,更不能保持苏州城市东西轴向发展的趋势。
因此,有必要把它们之间的城市区域建设成良好的联结体,以保证城市职能延续、组织机制有序、区域交通顺畅和环境形态优美。
根据以上定位,城市设计要对《苏州东环路地区控制性规划》作必要的调整。
首先,碰到的问题是东环路原规划设置内环高架路,这对工业园区的景观和形成区域次中心都带来不利。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仔细论证并与多方协商,将内环高架东移,与虞苏杭高速干道高架并道,平行布置,使东环路成为苏州新老区联系的景观廊。
其次,原规划土地使用以居住为主。
城市设计定位要求在基地沿街地区增加商业、办公等服务性功能,特别是对东环路沿街和中新路两侧土地的使用性质作了较大调整。
由于土地使用性质的改变以及为保证资金的投入产出平衡,增强开发的可能性,城市设计结合房地产市场调查适当提高了部分地块的开发强度。
第三,出于东环路地区的整体形态框架考虑,调整了控制部分地块的建筑限高,以获得预期景观效果。
2、目标与构思
(1)形成苏州东部地区以商业文化娱乐为主的次中心(图3)。
从基地现状分析可知,东环路地区商业文化设施严重缺乏,远不能满足需要,与本地区大量的居住人口极不相称。
古城区的传统商业文化娱乐中心:观前街-人民路地区和工业园区的商业文化娱乐核心区均与本地区相距甚远,其服务范围无法覆盖到本地区。
因此,无论是从现实意义到未来需求,都有必要将东环路地区建设为苏州东部地区性的商业文化娱乐中心,作为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中心的补充。
该中心主要服务于苏州古城和工业园区之间的城市地区。
设想以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为中心,向并、向东、向南适当扩展,尽量取得统一地权,结合规划中地铁站,集聚零售、会展、餐饮、办公、娱乐等多种功能,以城市综合体的方式进行较高强度立体开发,并组织地下通道、下沉广场、二层步行天桥、屋顶平台等元素构成立体步行系统、连接各具体功能和地铁车站,在满足人流集散的同时,提供多样的开放空间,为公共活动的发展创造物质基础。
(2)塑造工业园区的城市形象界面
东环路地区是工业园区的开端,东环路沿街界面是园区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因此它对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设想将东环路沿街面建筑(各干道交叉口建筑除外)的风格带有新加坡南国特色。
建筑高度基本统一,红瓦屋顶、白色墙面、底层设置骑楼,同时以过街楼连接沿街相邻建筑,以确保沿街界面的连续。
这样处理将使东环路沿街建筑有着比较强烈的整体感,有助于塑造新加坡工业园区的城市意象。
(3)建构以干将路-中新路为中心的工业园区入口系列(图4)
苏州工业园区的四个主要入口均在本地区,它们分别是三星路、中新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
在统一确立东环路沿街建筑形象的同时,着重处理四个入口的城市景观,使之成为一个体系,而又主次分明,这样的做法将给东环路沿街统一的城市形态带来变化。
设想重点处理中新路这一工业园区的礼仪性入口,兼顾三星路、金鸡湖路和机场路入口。
在中新路入口区域设置一组高层建筑群,沿路两侧布置两座形式对称的塔楼。
考虑到入口北侧有70m高的开元大厦在建,将双塔高度控制在80~90m左右。
其两侧高层建筑的高度在此基础上依次跌落,这样就将开元大厦也纳入工业园区中新路入口的高层建筑群体之中,并作为主塔楼的陪衬,共同形成强烈的入口意象。
三星路、金鸡湖路入口是园区的主要车流通道,分别以高度控制在70m的弧形板式高层确立起入口意象,一方面使其对车流起到导向作用,同时使之成为中新路入口的烘托。
机场路入口距上述三个入口距离较远,设想在入口北侧布置80高的塔楼作为入口标志,使之成为工业园区南部边缘的地标。
(4)建立联系古城区和工业园区城市主轴的空间序列,形成进入园区的礼仪空间层次
干将路-中新路是苏州城市发展的主导轴线和城市的主要视觉景观通廊。
在东环路地区沿中新路组织城市空间序列,在延续城市主轴和视觉景观走廊的同时,也有助于工业园区整体城市意象的形成。
设想从中新路东环路交叉口到虞苏杭高速公路之间通过城市空间的收放以及建筑形态的安排,形成中新路入口广场-入口高层双塔楼-喷泉广场-跨路标志建筑等一系列形态变化、开放程度各异的空间节点,使得中新路沿线空间效果和城市景观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和序列感。
由于这个序列的延伸有横跨的苏州内环线和高速公路,均是高架,对视觉景观有很大影响,为此在空间序列的终端布置跨路的办公建筑,高约50m,
遮挡高架。
下有二层高大拱门,上部安排"苏州工业园区"字样,形成标志与对景。
3、指导纲要
为了确保城市设计成果的可操作性,便于管理部门的控制管理。
城市设计应制订指导纲要,以准则形式指导下一步的工程设计,包括建筑设计,市政工程设计和景观园林设计等。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指导纲要分为二个部分:通用准则和具体地块准则。
通用准则规定了设计范围内各地块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而具体地块准则是针对该地块所制订的实施细则或对其所作的说明。
(1)通用准则
东环路地区城市设计的通用准则包含地块划分、建筑容量、建筑退线、道路与停车、绿化水体、东环路沿街建筑、相邻建筑连接、标志与设施等八方面内容。
(2)地块准则
地块准则是在通用准则的基础上,针对每一地块进行的具体控制。
控制内容包括土地使用性质,用地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等一般控制内容外,还包含城市形态控制的其它有关内容,以3-3,3-4地块为例(图5),规定了广场范围,地下通道、过往天桥位置、尺度、建筑界面控制线,建筑不可逾越线,高层建筑范围线和机动车出入口等。
考虑到城市设计的动态性和弹性,我们将设计准则的控制分为三个层次:1刚性控制,规定用词为"必须"等,建设时必须遵循;2弹性控制,规定用词为"建议"等,原则上应遵循,但可据实际情况由建设方与城市管理方协商决定;3柔性规定,是建设方具有最大自主权的规定,规定用词为"允许"等。
作者工作单位: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