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一单元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doc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8.23 明治维新的举措 Word版含答案.doc

学案23 明治维新的举措[课标要求]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一、破除旧政治体制1.背景(1)推翻幕府封建统治后确立的明治政府,为改革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2)明治政府于1868年以天皇名义公布《五条誓文》,要求广兴会议,向西方学习,改革各种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公布《政体书》整顿充实政府组织机构。
2.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实现国家统一①举措:剥夺了各藩对土地和人民的领有权,使之成为天皇政府的地方官;实行废藩置县的改革;发布建立天皇亲兵法令,组建“御亲兵”。
②影响: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初步加强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推进了日本政治体制的近代化。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①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即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平等。
②平民可以自由择业和居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自由的劳动力。
③取消武士特权,武士阶层彻底瓦解并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另一部分成为普通劳动者。
(3)派岩仓具视使节团考察欧美,学习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名师点拨] “四民平等”取消了职业限制,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二、殖产兴业1.措施(1)大力创办官营企业:1870年成立工部省,接管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官营企业,兴建铁路。
(2)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动用国库资金,设立“模范工厂”,引导民间兴办企业,推动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实行“劝业政策”,通过向私人发放无息贷款、补助金等,奖励私人投资工矿业等近代企业。
(4)实行处理官营企业和大力扶持、保护私人资本主义。
2.特点:明治政府实行扶植和保护资本家的政策,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名师点拨] 日本工业化与西方相比,有显著不同,首先是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其次是政府扶植。
三、富国强兵1.措施(1)明治政府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洲模式建立近代意义上的常备军。
(2)设立军事院校;按照英国模式建立了近代化海军。
【新步步高】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与检测:第四单元学案从蒸汽机到互联网Word版含答案

学案16从蒸汽机到互联网[课标要求] 1.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1.条件(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纪,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应用机器进行生产成为可能。
(3)科学技术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发现和发明。
2.进程(1)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制成单动式蒸汽机,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功率。
(2)80年代,瓦特又制造了联动式蒸汽机,能够适应不同工厂的需要。
(3)此后,纺织等诸多工业部门都先后采用蒸汽机作为动力。
[教材互补]1782年,瓦特设计了一套连杆曲柄传动装置,作为蒸汽机和工作机之间的连接,使蒸汽机提供的动力运动形式从直线往复运动变为旋转运动。
从此以后,蒸汽机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的“万能的原动机”。
(人民版)3.影响(1)19世纪三四十年代,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采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蒸汽机促使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生产逐渐形成。
(3)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4)蒸汽动力在交通运输工具上的应用,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重点精讲]为什么把第一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叫做“蒸汽时代”?(1)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
(2)蒸汽机的改进推动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3)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是时代的象征。
[历史认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
资产阶级由于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一方面,使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即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加紧进行以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为目的的殖民扩张,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以上两点说明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学案:第三单元 3 走向世界大战.doc

学案3 走向世界大战[课标要求]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一、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1.概念: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时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实行姑息纵容政策。
2.表现(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得到英法操纵下的国联的迁就。
(2)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英法听任意大利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向埃塞俄比亚运送部队和物资。
(3)西班牙内战爆发后,英、法等国采取了“不干涉”政策,美国实行“中立”政策。
(4)西班牙内战期间,一些英国、美国的公司也用不同方式帮助了西班牙法西斯势力。
[深化探究]材料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和李顿(右)签署慕尼黑协定后,张伯伦回到伦敦思考(1)面对法西斯侵略,英法为什么推行绥靖政策?(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有哪些?(3)美国“中立”政策的实质是什么?答案(1)①英法地位的削弱。
②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③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⑤无视小国利益。
(2)①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国联偏袒日本;②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西方听任意大利的舰船通过苏伊士运河;③1935年西班牙内战期间,美国实行“中立”政策;④1939年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3)美国的“中立”政策对战争性质不加区分,实质上是绥靖政策。
[重点精讲]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1)此前的绥靖政策,主要是通过所谓的“中立”和“不干涉”的方式体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还不甚露骨。
(2)而慕尼黑阴谋是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直接勾结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益。
[历史认识]绥靖政策的消极影响(1)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牺牲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3)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对敌。
(4)使得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为世界大战。
二、慕尼黑阴谋1.背景(1)面对德国在1938年吞并奥地利,英法等战胜国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第三单元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doc

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基础达标]1.1943年7月,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最终达成了攻占西西里岛,保证同盟国地中海航线畅通,并迫使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的战役目的。
这次登陆成功的直接前提是()A.北非战事胜利结束B.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C.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D.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答案A解析从地理位置上看,只有北非战事取得胜利,才能使西西里岛登陆无后顾之忧。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性事件是()A.北非战事结束B.意大利投降C.盟军攻克柏林D.日本签署投降书答案B解析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的标志应是指该集团中产生了退出这一集团的国家。
意大利法西斯于1943年9月宣布投降,是德、意、日三国轴心中第一个退出法西斯集团的国家。
因此,这一事件应是法西斯集团瓦解的标志。
3.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它的开辟实践了()A.开罗会议决议B.德黑兰会议决议C.波茨坦会议决议D.雅尔塔会议决议答案B解析德黑兰会议决定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为实施这项计划,盟军决定在诺曼底登陆。
4.二战后期,盟国曾召开一次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这次会议是指()A.德黑兰会议C.波茨坦会议答案CB.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解析四大国际会议中,最后一次合作会议且具有总结、完善、落实意义的会议是波茨坦会议。
它尤其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和《开罗宣言》精神,是对前几次会议的总结,故选C。
5.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战④柏林战役A.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①涉及时间是1942年7月;②涉及时间是1942年6月;③涉及时间是1944年6月;④涉及时间是1945年4月。
[能力提升]6.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1-4单元教案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案(选修三)Putonggaozhonglishixinkechengjiaoan(xuanxiusan)合阳县路井中学历史组李积龙2018年4月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课标要求探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目标:1、识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德国与英法矛盾的激化;帝国主义国家的扩军备战;欧洲列强之间的主要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次巴尔干战争;奥匈帝国吞并波黑;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二)过程与方法:1、问题探究:德国与英法矛盾激化的原因;三国同盟比三国协约晚形成的原因;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为何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列强之间的矛盾,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3、理解人类历史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条件,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2、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性决定其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列强矛盾激化的原因,帝国主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就必然会爆发战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帝国主义列强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难点: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与帝国主义列强主要矛盾的变化;巴尔干地区为何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教学过程及要点:〔新课导入〕进入20世纪不久,数千年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性大战降临,把人类拖进了苦难的深渊。
战争远远超出了发动者的预想,按照自身的规律展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空间上以欧洲为主战场,亚洲、非洲、美洲和澳洲也被卷入,在时间上长达四年之久,许多文明的成果毁于一旦,留下了一串触目惊心的破坏数字。
惨烈的战争不能不引起人们认真的思考:是什么原因引发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是否应该把战争作为解决国家矛盾的手段?如何才能防止类似悲剧重演?一、动荡不安的世界:1、新老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1)根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列强力量对比出现显著的新变化。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学案:1.1 雅典往何处去 Word版含答案.doc

学案1 雅典往何处去[课标要求]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一、早期雅典的社会危机1.雅典国家的形成(1)王政时代公元前8世纪初,提修斯以雅典为中心,建立起中央议事会和各种行政组织,奠定了雅典国家的雏形,实行王政。
(2)贵族共和国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形成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拥有最高司法裁判权,并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2.社会危机严重(1)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贵族在政治上把持了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财富,肆意剥削平民。
广大平民受到债务奴隶制的威胁,“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随着雅典工商业的持续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逐渐形成,但他们在社会上仍然遭到贵族的歧视,在政治上没有地位。
(3)萨拉米岛危机:公元前600年左右,麦加拉在雅典社会危机加重之时夺取萨拉米岛,使雅典的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这一事件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
[重点精讲]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各阶层处于怎样的状况?(1)贵族:把持国家经济、政治特权,利用多种方式压迫、剥削平民。
(2)平民:经济上贫困,经常面临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政治上无法参与国家政权。
(3)工商业奴隶主: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没有地位,受贵族歧视。
[归纳总结]当时雅典主要有三大矛盾: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
前两对矛盾是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
[重点精讲]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对早期雅典社会的作用。
(1)促进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2)成为梭伦改革的主要社会基础。
深化探究探究点1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材料小奴隶在为主人服务思考材料图中的主人和小奴隶原来可能分别属于哪个阶级?小奴隶的主人可能是以何种方式使之沦为奴隶的?答案阶级:贵族、平民。
方式:高利贷、土地兼并、债务奴隶制。
探究点2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材料对当时统治秩序不满的还有靠经营工商业而致富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3同盟国集团的瓦解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新)

学案3 同盟国集团的瓦解[课标要求] 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
一、协约国阵营的变化1.美国参战(1)原因①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
②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
③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使美国商船遭到重大损失。
④美国希望协约国获胜,以保证巨额贷款能够归还。
(2)标志:1917年4月,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国宣战。
(3)影响①大大增加了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
②战争局势朝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面发展。
2.中国的参战:1917年,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3.俄国退出(1)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向各国建议停战,并缔结“不割地不赔款”的和约。
(2)标志: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集团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大战。
[深化探究]材料一“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作战……我们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不想征服别人,我们不为自己索取赔款,我们不为自愿的牺牲寻求物质上的补偿。
”——威尔逊对德宣战演说思考(1)美国是何时参战的?美国参战对协约国有什么影响?(2)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什么?实际情况是否如此?为什么?答案(1)1917年(或答:一战接近尾声时)。
美国参战使协约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战争结束的进程。
(2)威尔逊标榜的美国参战的目的是:为世界的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为大小各国的利益。
与实际情况不符。
因为美国参战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捞取战利品,争夺世界霸权。
材料二(1917年11月8日苏俄通过的)《和平法令》指出: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的人民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开的民主和约进行谈判,立即实行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
——《苏联国内战争史》思考(1)以上材料反映出苏维埃政府对当时的战争采取什么态度?从本质上分析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基于以上认识苏维埃政府最终选择了什么道路?其对一战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1)态度:反对这场战争。
【新步步高】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单元学习总结1新人教版选修3(新)

单元学习总结一、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演变1.从英西、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新航路开辟后的一个时期内,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国际关系的主角。
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1652~1674年,经过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18世纪中期经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2.从英法矛盾到英俄矛盾: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
之后,沙俄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
3.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造成了它们之间新的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源于普法战争的法德矛盾一时成为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大陆政策”变成了“世界政策”,德国成为了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
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的主要矛盾。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交战国的目的1.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2.法国希望报普法战争中的一箭之仇,恢复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
3.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
4.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5.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6.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7.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8.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和争夺世界霸权。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四、一战的影响和后果1.政治和国际关系格局方面(1)大战导致欧洲地位下降,使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毁灭,英法实力进一步削弱,美国和日本崛起,从而改变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课标要求]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一、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1.性质: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2.依据(1)主要帝国主义列强都是为了夺取霸权和奴役其他国家与民族的权利参加战争的。
(2)战争期间,交战双方签订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
塞尔维亚、比利时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
但从全局看,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深化探究]材料图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介广泛宣传的照片之一。
宣战消息发表后,德国士兵热烈欢呼思考(1)火车上的士兵将去参加什么战争?(2)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实际上这是怎样的战争?(3)德国当局广泛传播这一类照片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
(2)德国士兵认识不到战争的非正义性质,以为这是一场保卫民族、保卫祖国的战争。
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
(3)要人民充当炮灰或造成人民支持战争的印象。
[重点精讲]欧洲自身实力削弱的表现有哪些?(1)经济上,一战使欧洲各国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投资,工业遭到严重破坏。
欧洲在世界上的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不断减弱,英法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了战后的债务国。
(2)政治上,各国都出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高潮,政局动荡。
特别是苏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强烈地震撼着世界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心。
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严重削弱了欧洲国家对世界各地的殖民统治。
特别是自治领的分离运动,已使英国的殖民统治开始瓦解。
(4)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等战胜国也受到重创,几个世纪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欧洲衰退(1)经济危机:因失去大量海外投资和工业遭到严重破坏,财政金融地位急剧下降,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
(2)政治危机①欧洲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②德意志、奥匈帝国战败,英法受到重创,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2.美日崛起(1)对美国①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8.5%。
②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2)对日本①一战使日本获得了扩张的良机:它乘机占领了中国的山东、太平洋上原来由德国占领的一些岛屿,大大扩张了势力范围。
②一战使日本获得了发展的良机:日本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并加紧向英、法等国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海运业因战争迅速膨胀;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3.民族觉醒: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战后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4.国际联盟:战后出现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
[深化探究]材料1914年以前,欧洲的经济很大程度上依靠大规模的海外投资,这些投资每年产生大量的利润。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投资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全部对外投资。
在工业上,与此相同的格局也很明显,因为欧洲许多工业区已遭破坏,而美国的工厂却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犹如雨后春笋惊人地发展起来。
——《全球通史》思考(1)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2)美国和日本在一战后崛起的原因有何共同点?答案(1)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迅速崛起。
(2)本土免遭战火;大发战争横财。
[重点精讲]说“一战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依据有哪些?(1)从战争的起因看,一战是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
(2)从战争的进程看,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标和瓜分领土要求,进行了长期而残酷的争夺,露骨地显示了一战的侵略性质。
(3)从战争的结局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的协约国之间的分赃会议。
三、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1.改变欧洲政治格局(1)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
(2)促成了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2.催化新技术发展(1)军用飞机和汽车为人们所关注。
(2)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3)促使人们不断地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3.改变政府机构职能(1)改变: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
(2)表现①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
②负责分配政府定单等。
③控制原材料的供应。
④垄断对外贸易。
4.改变人们思想观念(1)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高涨,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深化探究]材料对于战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评说。
请阅读下面几位同学关于一战的一些言论,回答问题:十分厌恶战争,觉得战争十分的残酷无情,给许多无辜的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威胁着人类生存。
——张妮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痛,它使多数人都陷入流离失所的困境,它的结局……无疑是人们自制的最大灾难。
——吕卫思考材料中的两位同学主要从哪一角度对战争进行了评述?此外,一战还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角度: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和创伤。
影响:①一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③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如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观念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
[归纳总结]分析战争的性质应从战争的全局着手。
无论从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还是从战争的酝酿过程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都是一场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教材互补]战争中,美国本土没有遭受战火,美国的参战以及不断向协约国提供商品和贷款,进一步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
日本在战争中接受了欧洲的大量定单,利用西方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中国扩展势力,企图独占中国。
日本经济在大战期间得到长足发展。
(岳麓版)[重点精讲]一战客观上带来的积极影响。
(1)战争促进了军事科技的发展,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发展。
(2)一些欧洲国家基本按本民族自决的方式建立了新的民族国家,如波兰复国、匈牙利、奥地利分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建立。
(3)英法老牌国家赢得了战争,输掉了优势。
几百年的殖民体系开始瓦解,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
(4)战争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1.1918年,德国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在目睹当时的状况后,出版了《西方的没落》这本名著。
就当时的历史而言,这个“西方”是指()A.美洲B.欧洲C.德国D.英国答案 B解析一战使欧洲交战国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地位受到严重破坏,一时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与美国经济崛起的史实不符,C、D两项不具有“整体性”,故不能整体称为“西方”。
2.战争给法国带来沉重的苦难,孩子们在垃圾中寻找能吃的东西,有人只能居住在旧果皮箱里。
在战争最为激烈的德法边境,村庄和城镇全部化为灰烬。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法国作为西线的主要战场长期遭受战争的打击和破坏B.德国的速战速决战略C.德国武器先进D.法国武器落后答案 A解析A、B、C、D四项都是其原因之一;但符合题干“主要原因”之意的是A项,因为是残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大为增强,主要是由于()A.欧洲国家普遍衰落B.世界经济破坏严重C.美国实力急剧膨胀D.日本尚不足以影响世界答案 C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欧洲国家和整个世界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给美国干预世界事务以有利的机会,但这是客观原因;日本实力得到迅速发展,其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但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仍然有限,同样对美国十分有利;美国地位的提高,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其自身实力的增强。
4.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矛盾的激化B.十月革命的影响C.民族工业的发展D.列强控制的放松答案 C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一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
一战期间,亚、非、拉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故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直接原因,B项属于外因,D项属于有利条件。
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
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
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
……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第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请回答: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对英、美、日及俄国的影响。
答案影响: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和海上霸权地位;美日两国崛起;俄国经过十月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渐成为世界强国。
[历史纵横]点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和战争造成的灾难都是史无前例的。
[资料回放]点拨《极端的年代》引文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把世界上众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卷入战争,广大人民深受其害。
[学思之窗]提示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受战争的打击最重,损失最大。
战争使俄国的各种矛盾激化,引起革命。
[学习延伸]提示 1.通过参考有关书籍和查阅网络资料,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分析中国参加一战的原因。
2.这一问题允许发表不同看法,但一般的看法是:观点不正确。
可从战争的原因、战争的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基础达标]1.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有900万人战死,2 000万人受伤,350万人成为终身残疾,1 000万人因饥饿和瘟疫而死亡。
这从本质上表明()A.战争就是人类的灾难B.战争具有极大的破坏力C.战争使人类渴望和平D.战争带来很多消极影响答案 A解析大量人员的死、伤、残疾是沉重的灾难,这些都是战争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2.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下列大战后果与其评论相符的是()①大战摧毁了数世纪之久的四大帝国②大战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动摇③大战削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④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到极大破坏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 A解析充分理解“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此话的意思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走向衰落,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