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放大电路
给麦克风加装放大电路

给麦克风加装放大电路
一、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图1是整个话筒放大电路的电路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整个电路只要六七个原件。
下面大概说说工作原理,其中电阻R1负责给咪头提供工作电压,R2与R3负责给三极管提供偏置电压,电容C1负责把咪头的信号耦合给三极管以便放大,最终放大后的信号通过电容C2耦合后送回到话筒线路的正极中,也就时话筒线最外层的屏蔽层(也就是外层的那层铜网)。
图2就是我们制作时要用到的材料或电子元件。
二.制作似的注意事项
整个放大电路所需的电子元件的规格如下:电阻R1为1KΩ,电阻R2为1M Ω,电阻R3为1KΩ,三极管VT为9014,电容C1为4.7μF,电容C2为4.7μF,电池采用一般的五号电池即可,一般正常使用可用半年左右。
制作完成后的电路板成品见图3。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三极管的管脚一定要接对,否则起不到放大的作用,管脚区分以下三极管引线朝下,平的一面朝自己,依次是E(发射极),B(基极)和C(集电极);2.麦克风咪头也是有极性的(具体区分见图4);3.耦合电容的极性可通过标记来分辨,有箭头且标记为“-”的引脚是负极,正极一般不作标记。
由于元件少也可直接搭棚焊接,电路板做好后可直接装进麦克风的底座的内,电路板的电源引线则接入麦克风预留的电池槽里即可。
三,效果测试
经过试用,麦克风有效距离完全可以达到5—6米,而且用Office Word2003的语音输入功能,效果也很明显,离话筒1米左右说话也可准确识别。
运放mic放大电路

运放mic放大电路
运放(Operational Amplifier,简称Op-Amp)是一种广泛用于放大信号的电子器件。
在放大电路中,运放被用作放大信号的增益部分。
运放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差分放大器和反馈电路。
差分放大器使用运放的输入端与反馈电阻相连接,从而将输入差模信号放大。
反馈电路则将放大后的信号再次输入到输入端,使得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的差异趋近于零。
常见的运放放大电路有:1. 非反向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运放的非反向输入端相连,输出信号从运放的输出端采集。
2. 反向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运放的反向输入端相连,输出信号从运放的输出端采集。
3. 反相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运放的反相输入端相连,输出信号从运放的输出端采集。
4. 正相放大电路:输入信号与运放的非反相输入端相连,输出信号从运放的输出端采集。
5. 仪器运放放大电路:用于放大微小信号的特殊运放。
运放放大电路的设计需要考虑放大的增益、频率响应、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并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运放芯片和电阻、电容等器件。
此外,为了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注意功耗、温度特性、噪声等因素。
MIC的电路原理经典

一、MIC的电路原理FET:(场效应管)MIC的主要器件,起到阻抗变换和放大的作用。
C:是一个可以通过膜片震动而改变电容量的电容,声电转换的主要部件。
C1,C2:是为了防止射频干扰而设置的,可以分别对两个射频频段的干扰起到抑制作用。
C1一般是10PF,C2一般是33PF,10PF滤波1800Mhz,33PF滤波GSM900Mhz。
RL:负载电阻,它的大小决定灵敏度的高低。
VS:工作电压,MIC提供工作电压。
CO::隔直电容,信号输出端。
二、由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由静电学可知,对于平行板电容器,有如下的关系式:C=ε·S/L ①即电容的容量与介质的介电常数成正比,与两个极板的面积成正比,与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另外,当一个电容器充有Q量的电荷,那麽电容器两个极板要形成一定的电压,有如下关系式;C=Q/V ②对于一个驻极体传声器,内部存在一个由振膜,垫片和极板组成的电容器,因为膜片上充有电荷,并且是一个塑料膜,因此当膜片受到声压强的作用,膜片要产生振动,从而改变了膜片与极板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了电容器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产生了一个Δd的变化,因此由公式①可知,必然要产生一个ΔC的变化,由公式②又知,由于ΔC的变化,充电电荷又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必然产生一个ΔV的变化。
由于这个信号非常微弱,内阻非常高,不能直接使用,因此还要进行阻抗变换和放大。
FET场效应管是一个电压控制元件,漏极的输出电流受源极与栅极电压的控制。
由于电容器的两个极是接到FET的S极和G极的,因此相当于FET的S极与G极之间加了一个Δv 的变化量,FET的漏极电流I就产生一个ΔI D的变化量,因此这个电流的变化量就在电阻R L上产生一个ΔV D的变化量,这个电压的变化量就可以通过电容C0输出,这个电压的变化量是由声压引起的,因此整个传声器就完成了一个声电的转换过程。
三、参数MIC在手机上的使用条件,其中包括工作电压,负载电阻。
咪头放大电路工作原理

咪头放大电路工作原理1.混音器:咪头放大电路通常会集成一个混音器,用于混合多个音频源,比如麦克风、乐器等。
混音器可以将多个音频信号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加和或混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输出信号。
混音器通常由多个音频输入通道、音量控制器、音频输出通道等组成。
2.预放大器:咪头放大电路的核心部分是预放大器,它用于将输入的音频信号放大到一个较高的电平。
预放大器通常由放大电路和反馈电路组成,放大电路可以将输入信号放大到用户设定的增益倍数,而反馈电路可以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预放大器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增益、带宽、噪声、失真等。
3.功率放大器:预放大器将信号放大到一定的电平后,需要经过功率放大器进一步放大,以提供足够的功率驱动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
功率放大器通常由多级放大电路组成,每一级放大电路都将输入信号进一步放大,并将其传递给下一级放大电路。
功率放大器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功率输出、效率、失真等。
4.输出级:输出级是咪头放大电路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负责将放大后的音频信号输出到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
输出级通常包括输出电阻、输出电容等元件,以及保护电路等。
输出级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输出电平、频率响应、失真等。
除了以上的基本部分之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音频放大电路的性能,还可以在咪头放大电路中加入滤波器、降噪电路、等化器等。
滤波器可以用于去除噪声、限制频率范围等;降噪电路可以用于降低输入信号中的噪声成分;等化器可以用于调整输入信号的频率响应。
总的来说,咪头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混音、预放大、功率放大和输出等环节,将低电平的音频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以驱动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
各个环节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增益、带宽、噪声、失真、功率输出、频率响应等。
通过优化各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提高咪头放大电路的性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话筒放大电路原理

话筒放大电路原理话筒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音频放大电路,用于将话筒收集到的声音信号放大到足够的水平,以便能够驱动扬声器或录音设备。
该电路的原理基于放大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增加信号的幅度来实现声音的放大。
话筒放大电路通常由话筒、放大器和输出装置三部分组成。
话筒作为声音的输入装置,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输出。
放大器则是核心部分,负责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处理。
输出装置可以是扬声器、耳机或录音设备等,用于将放大后的信号转化为可听见或可记录的声音。
在话筒放大电路中,放大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放大器类型包括晶体管放大器、电子管放大器和集成电路放大器等。
这些放大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够将输入信号的小幅度变化放大到输出信号的较大幅度。
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放大元件的非线性特性,通过增加输入信号的幅度来实现放大。
晶体管是目前最常用的放大元件之一。
晶体管放大器通常由三个区域组成:发射区、基极区和集电区。
其中,基极区作为输入端,发射区作为输出端,集电区连接到电源。
当输入信号施加在基极区时,晶体管会对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集电区。
通过调整输入信号和电源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和输出特性。
电子管放大器是早期使用较多的放大器类型之一,它由电子管组成。
电子管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子在真空或气体环境中的运动特性。
电子管放大器通常具有较高的放大倍数和较大的输出功率,但由于体积大、功耗高和寿命短等缺点,逐渐被晶体管放大器所取代。
集成电路放大器是目前最常用的放大器类型之一,它将放大电路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集成电路放大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和性能稳定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音频放大电路中。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集成电路放大器可以实现不同的放大倍数和输出特性。
除了放大器,话筒放大电路中的其他部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输入端的话筒需要具有高灵敏度和低噪声,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声音信号。
输出端的扬声器或录音设备需要具有良好的频率响应和失真性能,以确保输出的声音质量。
高灵敏度话筒音频放大器电原理图

高灵敏度话筒音频放大器电原理图高灵敏度话筒音频放大器电原理图利用本装置,可以听到远处极微弱的声音,它的极强的指向性和极高的灵敏度,能将运动场上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低声细语尽收耳底,使用起来十分有趣。
工作原理:电路见图109-1。
装在特制筒子里的话筒,将一定方向上的声音接收下来(其他方向的声音被抑制),送入放大器放大。
放大器由两级组成,第一级由LM324四运放中的一运放构成,有110倍增益的放大量,第二级由另一运放构成,有500倍增益的放大量。
这样高的放大能力,足以将极微弱的声音信号放大,由耳机输出。
利用它就能听到很远处人耳无法直接听到的微弱声音。
元件的选择与制作:元件均为通用件,无特殊要求。
本装置的关键是“话筒”的制作。
制作时可找一长45cm、内径为2.5cm的塑料管,将其内壁均匀贴一层3mm厚的海绵(目的是为了将筒轴侧方向的声音吸收掉),海绵要均匀,不能有间断。
然后,在筒的一端,用薄橡皮缠绕几层至恰好塞进管口的话筒,用801强力胶,粘在管端。
然后在话筒上焊出引线(一定要用屏蔽线),话筒就做好了。
本装置用9V层叠电池供电,耗电很少。
耳机用32Ω头戴式耳机,按本电路接法,两耳机串联使用,总阻抗为64Ω,以减小集成块功耗。
调整与使用:图109-2是该装置的印制板。
安装无误后,一般无需调整即可使用。
使用时,“话筒”开口端对准要听音的方向,打开电位器开关,逐渐加大到合适的音量即可。
注意:因该装置的增益太高,切勿将话筒口对着耳机方向。
PCB板上C6负极应该与IC第11脚连接起来。
话筒低噪音语音前置放大器电路图原理图如下图所示,采用MC2830形成语音电路。
传统的语音电路无法区分语音和噪声的输入信号。
在嘈杂的环境,往往是开关引起的噪音,为了克服这一弱点。
语音电路一级以上的噪声,这样做是利用不同的语音和噪声波形。
语音波形通常有广泛的变化幅度,而噪音波形更稳定。
语音激活取决于R6 。
语音激活的敏感性降低,如果R6变化14K到7.0k ,从3分贝到8分贝以上的噪音。
给电脑麦克风加个放大电路

给电脑麦克风加个放大电路2007年12月26日星期三 14:10前段时间电脑的集成声卡AC‘97烧了,话筒部分不能用了,声音也有点破声。
电脑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没了。
于是我去淘宝,淘了块声卡(YAMAHA)芯片,音质是挺满意的,就是只支持2.1声道,不过这也无所谓,因为我平也过不用5.1\6.1\7.1声道。
开始挺高兴以为美妙的音乐又可以伴我左右了。
美中不足的是,这话筒的声音实在是小的可怜,因为我有在用网络电话,我朋友都说声音非常小,可我已经用尽力大声在讲了.真累.我自己也是电子爱好者,于是就用NPN的三级管--9014给话筒做一个放大电路。
和朋友分享一下!所需材料:万能板一块1.5V干电池一个1KΩ电阻* 21MΩ电阻*19014 NPN三级管1只10uF电解电容2只咪头一个(早期废旧录音机里都有)电脑麦克风放大电路图电路分析:其中电阻R1负责给咪头提供工作电压,R2与R3负责给三级管提供偏值电压,电容C1负责把咪头的信号耦合给三级管9014以便放大,最终放大的信号通过电容C2耦合后送回到话筒线路的正级中。
9014有以下几个放大倍数等级:A=60-150B=100-300C=200-600 (笔者使用的-9014 C 998)D=400-1000经QQ聊天测试,音质清楚,没有杂音。
而且在我这13平方米的房间,离话筒一米讲话是不存在问题的。
最重要的是,一个一般的七号电池也可以连续供电好几个月!电路简洁,零件少而且这件零在一般的废旧电路板都可以找到,这样还可以做到废品回收的作用!有兴趣的朋友不防试试。
给话筒小声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觖方法。
以后讲话不用那么累了,也不用那么吃力,也不用担心对方是否可以听得清楚。
当然也可以用贴片做.笔者也做了块很小个的,(10mm*10mm)用一个纽扣电池,装在麦里了,(不过两个电容是用4.7uF的)以上都是经笔者成功实验过的,可以放心制作!怎么样,心动了吧,那就快快行动吧!!!(实物图1)(实物图2)。
话筒放大及录音电路

话筒放大及录音电路
所示是话筒信号放大及录音电路,当要录制话筒的声音信号时,话筒的输出信号经话筒信号
放大器放大后,再经线路输入插座送往录音信号处理电路(数字信号处理电路)。
话筒信号放大器是由两
级运算放大器(U3B和U3A)构成的。
运算放大器将话筒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后再送往录音电路。
当需要录制外部音频设备的音频信号时,外部音频设备输入的音频信号(又称线路输出信号LINE)
经线路输入插座送到录音电路中。
当插入线路输入信号插头时,自动切断了话筒信号的通道,只有拔下插
头后才能录制话筒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C放大电路
内容摘要:本设计是应用数模电路知识完成无线调频话筒设计。
放大电路理是将声波信号通过麦克风转化为音频电信号,通过改变结电容来改变高频振荡器的输出频率,进行放大,有电压低,受话灵敏,制作简易等特点。
一、设计内容及要求
1、任务
(1)设计一款简单的放大器电路
(2)根据需要列出元件清单。
(3)使用万用板搭建并且独立焊接电路。
(4)调试电路查看放大效果。
2、要求
(1) Mic灵敏度高
(2)放大效果明显
二、设计方案
本实验是用模电三极管放大功效放大的电路,
图2.1 发射部分结构框图
三、电路工作原理及设计
MIC是驻极体话筒,它的作用就是感应空气中声波的微弱振动,并输出跟声音变化规律一样的电信号(注意:话筒有正负极之分,一般和外壳相通的是负极)。
R1是MIC驻极话筒的偏置电阻,有了这个电阻,话筒才能输出音频信号,这是因为MIC话筒内部本身有一极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用来阻抗匹配和提高输出能力等作用。
R2是Q9018的基极偏置电阻,给Q提供一个较小的基极电流,Q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射极电流到过R3。
由于R2、R3中的电流作用会在各自电阻上产生压降并互相影响,结果会自动稳定在某一数值状态,这便是射极跟随器,直流负反馈不稳定直流工作点的作用。
R3是Q9018的发射极电阻,起稳定直流工作点作用C1是电源滤波电容,给交流信号提供回路,减小电源的交流内阻。
C2是音频信号耦合电容,将话筒感应输出的声音电信号专递到下一级。
C3是Q9018的基极滤波电容,一方面滤除高频杂音,另一方面让Q9018的高频电位为0,对50MHz以上的高频电路来说,Q9018是一个共基极放大电路,这是最后能形成振荡的基础。
因为振荡电路的基础条件就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增益,再就是具备合适相位的反馈(一般是正反馈)。
图一 实验电路图
四、测试
1.模拟话筒发出的声音放大信号
图二 模拟话筒发出的声音放大信号
2.为减少噪声的影响,场效应管T1的工作点取低一些 取工作点为:
V V GS 3-=
mA I DQ 3.0=
能够得到:
GS DQ V R R I -=+)(32
所以:Ω==+K mA
V
R R 103.0332 再取 2
CC
D V V =
Vcc =9V
则有:V V D 5.4=
所以有:V V DS 5.135.4=-=
Ω==
K mA
V
R 153.05.44 因为在总体分析中我们已经确定话筒的放大倍数为20倍 所以有:203
4
==
R R A v
附录:
附录一整机电路原理
图
说明,原理图中mic和二极管电阻代替
附录二 PCB图
课程设计评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