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版历史必修3 第8单元 第24课 学业分层测评24
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课时训练:第八单元 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评委会给出的获奖理由称,“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下列作品带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是( )2、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对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 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 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3、1896年8月14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
”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A.上海开风气之先B.中国的电影首先在上海出现C.电影进口到中国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4、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这一艺术形式是( )A.皮影 B.电影C.戏剧 D.杂技5、该流派音乐是客观的,强调捕捉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在创作方法上不以旋律为中心,在配器上力图纤细精致,追求音乐中丰富的明暗层次与浓淡色彩,在朦胧躁动的音色中体现物体或事物的气氛与情调。
”该派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海顿B.莫扎特C.贝多芬 D.德彪西6、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指出:“批评家指责,大众传媒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反对文化渗透的同时,一些国家改良欧洲和美国的技术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最新精编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过关习题及解析

[过关习题](时间:25 分钟满分: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 分,共32 分)1.他晚年失聪,却与命运不屈地抗争,用欢乐笑对人生,留下了不朽的《命运交响曲》,是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
这位音乐家是( ) A.贝多芬B.威尔第.约翰·施特劳斯D.比才解析:本题考查生对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贝多芬是开启浪漫主义音乐的“乐圣”式人物,其作品有《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
答案:A2.(2012·合肥高二检测)“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 )A.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强化训练.威尔第D.普莱斯利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答案:A3.下列关于浪漫主义音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的心刻画B.19 世纪中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鼎盛时期.柴可夫斯强化训练被誉为“圆舞曲之王”D.歌剧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重要方面解析:柴可夫斯强化训练属于民族乐派,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因此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4.有一种对大众心、经济生活和种族问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音乐,它产生于反对种族歧视和白人的商业剥削中。
这种音乐被称为( )A.浪漫主义音乐B.古典主义音乐.爵士音乐“比博普” D.摇滚音乐解析:二战后,黑人爵士音乐家为反对种族歧视和白人的商业剥削而自娱自乐,创造出一种新的爵士音乐“比博普”。
答案:5.2012 年是电影诞生117 周年,如果你有幸参加了在其“家乡”举办的电影生日庆典活动,除了可以欣赏到电影大片之外,还可以吃到下列哪种美味(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电影的“家乡”是哪里,然后再迁移解可以吃到哪种地道的美味。
2018版高中历史 学业分层测评8 人民版选修3

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1937年,德、意、日三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政治同盟;1940年,三国又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结成军事同盟。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将苏联作为主要的对手D.三国都退出了国联【解析】A项表述明显不符合史实,C项表述存在错误,因为意大利和日本并没有把苏联当作主要对手。
D项三国退出国联和三国进行勾结并无必然联系。
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2.右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
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A.②①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解析】首先判断图中序号代表的国家:①代表英国,②代表法国,③代表波兰,④代表苏联。
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39年德国进攻波兰,1940年进攻法国,法国投降后德国入侵英国,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
故选C项。
【答案】 C3.1940年7月,日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日本为中心②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广大地区变成日本的殖民地③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④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题干所述的计划是日本在亚太地区称霸的计划,以日本为中心包括亚太其他地区成为日本这一计划的目标。
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
【答案】 A4.1941年12月7日清晨7时55分,日本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舰载机对美国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美军疏于防范,损失惨重。
第二天,美英对日宣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企图建立亚太地区霸权B.日本为了取得战争主动权C.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D.美国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解析】B项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是直接原因;D项不符合史实,随着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美国对日本进行贸易限制。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八单元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作业

1.贝多芬是欧洲音乐界承前启后的作曲家,其音乐风格经历的变化是()A.从浪漫主义到古典主义B.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C.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D.从现代主义到古典主义解析:贝多芬的晚期作品,表达了他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答案:B2.无声片大师卓别林拍摄讽刺希特勒的影片《大独裁者》时,美国电影管理局曾试图阻止影片的拍摄,纳粹分子则大肆攻击卓别林,而之前对卓别林赞不绝口的好莱坞也改口批评起来。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德国市场对于好莱坞意义重大B.《大独裁者》是又一部无声片C.好莱坞拍摄影片需经政府同意D.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影的发展状况。
《大独裁者》拍摄于20世纪30年代末并于1940年首映。
影片拍摄时期遭到好莱坞等阻碍就是怕失去德国这个大市场,故选A项。
《大独裁者》是有声片,排除B项;影片在政府阻止的情况下依然拍摄并放映,排除C项;题干中不能得出好莱坞影评圈被纳粹分子控制的结论,排除D 项。
答案:A3.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
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外国文化入侵”之类的批评。
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B.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C.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仍然存在D.电视是影响极大的传播工具解析: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说明B、D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中出现“外国文化入侵”的现象,说明在某些方面存在殖民主义的影响,C 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文化对拉丁美洲的影响,即促使拉丁美洲联系加强,而不是强调美国与拉美现代化相互促进,拉丁美洲对美国的影响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4.在20世纪兴起的艺术形式是()A.戏剧B.音乐C.绘画D.电视艺术解析:戏剧、音乐、绘画属于传统的艺术形式,不是“20世纪兴起”,故A、B、C三项错误;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机,属于20世纪兴起的艺术形式,故D项正确。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练习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

第八单元第24课[练案24]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20·长春高二联考)贝多芬在使用奏鸣曲、交响曲等古典主义音乐的标准形式创作作品的同时,还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更复杂感情的乐曲。
比如:在交响乐中谱写表达人类意志力的乐曲等。
这反映出贝多芬的音乐(D)A.趋向于通俗易懂和大众化B.充满理性主义风格C.渗透了爱国主义和民族性D.风格已有转变倾向[解析]本题考查贝多芬。
材料中体现的是贝多芬创新交响乐形式,而不是贝多芬音乐趋向于通俗易懂和大众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谱写了表达更热烈、更复杂感情的乐曲”,表现的是浪漫主义,而不是理性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通过乐曲表达人的感情、意志力,而不是爱国主义和民族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知,这一时期贝多芬的音乐由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故D项正确。
2.“不管是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A)A.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威尔第D.普莱斯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故选A项。
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出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B)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解析]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这与当时各国面临的不同的社会问题直接相关。
故选B项。
4.(2020·新乡高二联考)肖邦的祖国波兰在近代曾被外国瓜分,他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舒曼曾称赞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8单元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4)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
学无 止 境
3、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20 世纪 20 年代发明电视机。 (2)1929 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了电视节目,宣告了电视艺术的诞生。 (3)1930 年英国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 (4)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首次开办每天两小时的电视节目; ( 5 ) 30 年 代 末 英 国 拥 有 电 视 机 的 家 庭 达 到 两 万 户 。 (6)40 年代初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条件 1 技术和物质基础:19 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
2 动力: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
2、电影的发展过程
1 发明诞生:1895 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
2
20 世纪初无声片(又称“默片”)
(3)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
1 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
②听众下移,青少年为主流
2 特点:流行音乐成为主流,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jazz 爵士音乐) (2)成就 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围着时钟摇吧》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时代在变化》
摇滚乐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猫王”普莱斯利。 英国的披头士乐队(“甲壳虫”摇滚乐队)在西方也有很大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大众化 、多元化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 19 世纪和 20 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与变化以及影视艺术的产生发 展。19 世纪,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音乐艺术呈现出了多样性和民族性。20 世纪 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爵士乐和摇滚乐先后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在民族音乐的推动下,世 界 音乐日益走向繁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19 世纪末以后,影视艺术这门新兴的艺术 形式 出现,并发挥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北师版历史必修3:第8单元 第24课 蓬勃发展的音乐和影视艺术 学业分层测评

学业分层测评[学业达标]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其中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交响曲》B.《摇篮曲》C.《卡门》D.《前奏曲》【解析】《英雄交响曲》是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答案】 A2.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曾多次为中国观众演出芭蕾舞《天鹅湖》,并产生了巨大轰动,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他是()【导学号:00910156】A.柴可夫斯基B.舒伯特C.贝多芬D.卡门【解析】柴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答案】 A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解析】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
【答案】 B4.20世纪中期,人们模仿、再现生活的手法更加丰富多样。
艺术不再为少数人所独享,它们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电视和电影B.铁路与飞机C.报纸和广播D.网络与漫画【解析】铁路与飞机不能“走进千家万户”,报纸和广播不能“模仿、再现生活”,网络出现在20世纪中期。
【答案】 A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导学号:00910157】①丰富精神生活②改变着生活方式③扩大人们的视野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体,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5:第24课 音乐与影视艺术 练习题

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山东威海期末)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解析』贝多芬生活的年代,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启蒙思想的猛烈冲击,他的作品表达了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答案』 B2.(2019·浙江杭州高二检测)有人说: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因为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这说明贝多芬()A.多凭主观想象创作音乐作品B.创作的作品脱离社会生活实际C.创作的作品多赞颂个人英雄主义D.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和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解析』贝多芬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民主大加赞美,极力追求进步,勇于抗争。
这反映在其作品中,就表现为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由此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答案』 D3.“不管是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无形的身份证!”“这首歌”就是《蓝色的多瑙河》,它的作者是()A.约翰·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威尔第D.普莱斯利『解析』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旋律优美,节奏轻快,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
『答案』 A4.(2018·安徽安庆模拟)1956年,美国歌手“猫王”录制的唱片《伤心旅馆》创造了唱片销售新纪录,并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一时间摇滚乐时髦起来。
摇滚乐迎合了美国民众的何种心理诉求()A.大众对经济危机的苦闷B.军人对侵越战争的反感C.老兵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感伤D.青少年对现实的反叛『解析』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感,与青少年活泼、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式,与他们的反叛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分层测评(二十四)
(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是连接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
其中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交响曲》B.《蓝色的多瑙河》
C.《卡门》D.《时代在改变》
【解析】《英雄交响曲》是德意志音乐家贝多芬的作品,表达反对封建专制,歌颂资本主义的思想感情。
《蓝色的多瑙河》是奥地利音乐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卡门》是法国音乐家比才的作品,《时代在改变》是摇滚乐的代表作品。
【答案】 A
2.俄罗斯国立芭蕾舞团曾多次为中国观众演出芭蕾舞《天鹅湖》,并产生了巨大轰动,该芭蕾舞曲的作者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他是()
A.柴可夫斯基B.约翰·施特劳斯
C.贝多芬D.比才
【解析】柴可夫斯基是俄国著名音乐家,被誉为“旋律大师”、俄国民族乐派的最杰出代表。
【答案】 A
3.19世纪中叶的欧洲涌现了多种题材、旋律和节奏不同的音乐,特别是在不同的国家或民族,这种区分更加明显。
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音乐艺术从封建主义和教会束缚中解放出来
B.欧洲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
C.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爱好不同
D.欧洲地域广阔,国家众多
【解析】分析题干表述的意思,实际上是考查音乐在19世纪中叶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特征的原因。
【答案】 B
披头士乐队
4.20世纪60年代,右图的乐队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是()
A.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B.对未来的失望
C.精神颓废
D.勇于进取,敢于创新
【解析】当时盛行摇滚乐,反映了人们对传统和主流思想的叛逆。
【答案】 A
5.电影和电视被称为“年轻的艺术”,电影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9世纪末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B.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C.人类新的精神需要
D.商业利益的驱动
【解析】19世纪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和物质基础,其他三项也是电影兴起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 A
6.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你认为电视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①丰富精神生活②改变着生活方式③扩大人们的视野④接受“空中课堂”教育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电视是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的大众媒体,可以传播资讯,开展远程教育,娱乐,推动艺术的平民化等等,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提高素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 C
[能力提升]
7.贝多芬给《田园交响曲》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是其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他在总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他更明确地说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
这部作品()
A.充满时代精神,蕴涵着革命的力量
B.激励着人们与命运进行斗争
C.热情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
D.强调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描摹自然
【解析】由“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可以看出《田园交响曲》属于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强调人的精神世界,故D项
正确。
A项应该是《英雄交响曲》,错误;B项应该是《命运交响曲》,错误;题干强调人的情感和内心感受,不代表赞美歌颂人类美好的心灵,故C项错误。
【答案】 D
8.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
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①对艺术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使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使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④使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B.②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故宫》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四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产生了强烈震撼力,综合显示了电视艺术的强大表现功能。
【答案】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有的国家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巩固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取得的成果;有的面临国家统一问题;有的需要消灭农奴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有的争取摆脱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独立。
在音乐领域里,出现了很强的民族性趋势。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美国摇滚乐巨星“猫王”普莱斯利材料三电视媒介的特点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号对大众的限制,使文化通过声像的形式得以传播。
因为不管是谁,也无论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与文化接触……电视的兴起在人类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强大的传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形成电视时代的一种文化氛围。
材料四在打开的电视机面前,我们退返到无邪的婴儿状态,我们的头脑成为一个被动而直通的频道,不经过大脑的思维转换,连绵不断的直观形象不断直接轰击我们的视网膜。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欧洲音乐的突出特点,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以来流行音乐的主流。
其流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举两例说明其流行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电视的出现对生活的影响。
【答案】(1)民族性。
因为欧洲各国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
(2)摇滚乐。
成因:新时代大众心理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反叛心理,使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摇滚乐《围着时钟摇吧》对美国青少年造成巨大震撼;20世纪60年代,摇滚乐在美国更加火爆,出现了《时代在改变》等作品。
(3)积极:具有强大的传播威力,能够满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的需求,使艺术大众化;加快了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递,扩大了人的
视野,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
消极: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成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工具。
10.音乐不仅是生命中流动的旋律,它还是游走在心海的精灵。
音乐使一个民族的气质更独特,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更是一部鲜活的史诗。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贝多芬,德意志著名音乐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
他对当时的自由思想很是同情,在作品《爱格蒙特》《费黛里奥》及《第九交响曲》中都有表现,就这方面而言,贝多芬是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并且他创作的唯一歌剧《费黛里奥》被公认为是爱情与自由的象征。
《英雄交响曲》创作前发生许多重大事件:1789年标志着封建专制堡垒的巴士底监狱陷落;1799年拿破仑执政,五年后称帝。
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在“自由、平等、博爱”旗帜下实现的法国革命,标志着欧洲音乐历史中具有重要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交响乐这一音乐领域。
材料二《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创作于1939年3月。
其第七部分是“保卫黄河”:(多声部合唱)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这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作品表现了在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贝多芬是第一
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其重要的贡献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说明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
该作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原因:贝多芬追求进步和自由,其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与追求民主革命的精神,能站在“自我”的角度,对自由和奋斗大加赞美,因此他被称为第一位伟大的“主观”作曲家。
贡献:对交响曲的发展和创新,将声乐与器乐结合,开创了交响曲的新形式;将古典主义音乐发展到顶峰,又开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
(2)背景: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共合作领导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开创敌后战场,走人民战争路线,通过游击战等方式抗击日本侵略者。
影响:重塑了中华民族顽强斗争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中华儿女不畏艰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团结御侮的信心,为抗战胜利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