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一)四大发明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1.《九章算术》(1)内容:。

2.珠算①。

②。

(三)天文历法1.发展原因:。

2.表现(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合作探究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50%年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公元401年—1000年71%公元1001年—1500年57%公元1501—1840年4%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课堂练习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2.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3.以下历史上的重要思想文化成就体现“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特点的有()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清明上河图》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新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中,100毫米突击炮、新型远程火箭炮、歼-10、空中预警机等一些新装备盛装亮相。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本草纲目》
• 明朝,李时珍
• 对16世纪以前中 医药学的系统总 结,被誉为“东 方药物巨典”。
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天文学 农学
医药学
成就 作者及年代 地位
《石氏星表》 、浑仪、简仪
最古老 最先进
《夏小正》、 《授时历》、 四大农书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 论》、《本草 纲目》
最优秀 现存最早、最 完整、最系统
A.中国科技文化得益于外来文化
B.中国科技文化具有独立的特质
C.中国的文化与科学发展不平衡
B
D.中国统治者对外来文化的排斥
2、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 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 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 响”最突出的表现是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A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进思 材料二: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是上帝无上而终极的恩典,使福音得以遐迩传播” 造纸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马促丁进·欧路洲德文对化纸事和业印刷术的评价 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材料一、二说明什么?
文艺复兴:是盛行于14世纪到17世纪的一场欧洲思想文化 运动。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 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 思想。
法。 • (3)地位: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
的应用数学著作。 ②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 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算筹]
• (1)早期采用的是算筹,后演变 为算盘。明朝时,珠算法传至朝鲜、 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早晨诵读必修基础课标梳理课标点击: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天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

3、四大农书:(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3)元朝王祯的《农书》;(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价值和影响。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此外,我还将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四大发明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性。
2.掌握古代中国在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3.学会分析古代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4.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科技成果,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提高课堂趣味性。
3.创设情境,让学生“穿越”到古代,体验古代科技发明与发现的过程,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课堂参与度。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古代科技成果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创新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
二、学情分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 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 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 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
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C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课堂检测
1.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
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
中国却没有这样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在于当时
的中国 ( )
A
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
B. 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
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
D. 经济停滞倒退
2.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长期领先于世界,其根本原因
(二)印刷术
你知道“鲁鱼亥豕”、 “鲁鱼帝虎”的意思吗

印刷术发明之前,文化的传播主要靠手抄。手 抄费时、费事,又容易抄错、抄漏。既阻碍了文化 的发展,又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唐代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印刷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 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一〕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成书于答东曰汉:一亩。 〔采二用〕十又进有位田值广制十记二数步法,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九章算术·方田》
地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意义: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 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习目标】1. 概述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问世、传播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学习制作表格呈现学习要点的方法。

3. 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学习难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自主先学】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②105年,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等便宜易得的原料造出便于书写纸,这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了印刷术,宋代人们已经使用了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视为珍品。

②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它既经济又便捷,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3)火药:①中国古代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

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③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战国时期的“”;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2. 影响:(1)造纸术传入欧洲,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和小牛皮,促进了的发展。

(2)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阶层。

(3)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迎来了时代的到来。

(4)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交流促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

”《鬼谷子·谋》称:“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惑,指迷失方向)也。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回答:1.从材料一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从材料一、材料二看,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它辨别方向的作用?2.据材料三,马克思所指出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起了怎样的影响?【反馈评学】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速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学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伽俐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牛顿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古代天文学取得巨大成就原因:①满足农业“授农以时”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实地观测和研究。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①夏朝有历法夏小正;②商朝改进为殷历。它采用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是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③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1606年,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废。但徐光启认为只要肯下工夫,总是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前导学】
一、“四大发明”把握三点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四大发明先后传入欧洲。
3、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把握两点
1、《九章算术》: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②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形成完整体系。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教案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考点要求】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考点落实】一、造纸术:1.书写材料的演变:①秦汉时期:竹木简牍和丝织品;②西汉:可能发明书写用纸;③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新的书写材料——蔡侯纸;2.意义: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指南针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①战国——司南;②北宋——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

2.指南针的传播:指南针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人阿拉伯,然后再传人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1)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①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运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②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第 2 页第 3 页1.造纸术使纸张很快代替了欧洲中世纪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纸,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2.火药推动了欧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使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衰落,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3.指南针的使用,使西欧人开辟了新航路,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4.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总之,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为何不同?认识?1.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科举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2.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3.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 4 页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重难点突破】一、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①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为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草纲目》:对16世纪以前中药学的系统总结,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了公元前49年制造的植物纤维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③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魏晋时期;④唐朝时,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和北非。
★欧洲早期的书写材料主要有羊皮和小牛皮。(我国直到汉朝,竹木简和丝帛仍是重要书写材料。)
★伽俐略是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牛顿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
★古代天文学取得巨大成就原因:①满足农业“授农以时”需要;②为封建王朝统一天下提供“授命于天”的依据;③朝廷集中人力对天文历法进行实地观测和研究。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历法:①夏朝有历法夏小正;②商朝改进为殷历。它采用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是沿用至今、历时最长的纪日方法。③我国古代最优秀历法: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颁行早了300年。
★中国现代四大发明:杂交水稻、汉字激光排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复方蒿甲醚。
★四大发明在东西方的用途明显不同,其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环境。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十进位值制记数法:①世界上最早使用的国家是中国;②商代甲骨文、金文中已有了系统的个位、十位、百位乃至万位的自然数数字。③马克思说它是人类“最美妙的发明之一”。
2、珠算:①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前最先进的计算工具。②明代以后,算筹才被算盘完全取代。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把握两点
. 1、《石氏星表》:确立古代中国在星象观测方面的领先地位。
2、天文观测工具:浑仪、简仪(注意观察课文插图,阅读图注)。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把握两点
1、历法:①最早的历法《夏小正》;②《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1606年,徐光启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用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原本》做教材,对徐光启讲授西方的数学理论。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开始,利玛窦对这个建议颇感犹豫,因为欧几里得的这部著作是用拉丁文写的,拉丁文和中文语法不同,词汇也很不一样,书里的许多数学专业名词在中文里都没有相应的现成词汇。要译得准确、流畅而又通俗易懂,是很不容易的。早先曾有一个姓蒋的举人同利玛窦合作试译过,就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得不半途而废。但徐光启认为只要肯下工夫,总是可以译成的。在他的一再劝说下,利玛窦也就同意了。有时为了确定一个译名,他不断地琢磨、推敲,不知不觉地就忙到天亮。译文里的“平行线”、“三角形”、“对角”、“直角”、“锐角”、“钝角”、“相似”等等中文的名词术语,都是经过他呕心沥血的反复推敲而确定下来的。
2、四大农书:①最早: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已散失只能散见于其他书中;②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农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序中写道“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说明有重农抑商思想。③元朝王祯《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进方面;④明朝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的《农政全书》。
★元朝其他方面名家:黄道婆、郭守敬、关汉卿、马致远、王冕等。
★明清科技落后或未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①政治上,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②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③文化上,实行文化专制,如八股取士、文字狱等;④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
★中国古代与西方近代科技差异“三重一服务”:⑴中国重经验,西方重实验;⑵中国重综合,西方重分析;⑶中国重实用、西方重理论;⑷中国服务于农业,西方服务于工业。
1、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原因:①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②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③科学家们的勤劳智慧。④外交上,中外交流频繁,相互学习。
2、文学艺术:①主要特征: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②主要形式:春秋诗集、战国楚辞、两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2、《九章算术》:①内容: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专著。②意义: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完整的体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以算筹为计算工具、运用十进制记数系统计算)。
3、珠算: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算筹记数法。②出现现代样式算盘是在元末明初;③明朝时,珠算法已传到朝日、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前导学】
一、“四大发明”把握三点
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四大发明先后传入欧洲。
3、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乃至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把握两点
1、《九章算术》: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②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已形成完整体系。
2、火药:①唐中期的书籍已记载制火药的方法;②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北宋,为抵御辽夏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④传入欧洲:南宋或13世纪。
3、指南针:①最早指南针是战国时期的司南。②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③传入欧洲:南宋或13世纪。
4、印刷术:①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术(弊端:每印一页就雕印一版,雕错一字就得重新换版),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②北宋毕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
2、四大农书:①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②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③元朝王祯的《农书》;④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把握三点
1、《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伤寒杂病论》:奠定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称为“万世宝典”。
5、重大影响:对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起了重要作用。推动欧洲率先迈入近代社会。
★英国培根指出:这三种发明已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第一种在学术方面,第二种在战事方面,第三种在航行方面。请问这三种发明分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新定义四大发明:丝绸、瓷器、青铜、造纸印刷术。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科技与文艺的伟大成就及其深广的世界影响。其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古代科技、古代文学、古代书画与戏剧艺术。一方面,我们要掌握其重大成就。另一方面,要学会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天文学产生:主要与我国古代的农业活动有关。
2、天文学成就:①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有日食记载;②春秋时期留下了哈雷彗星记录,比欧洲早670多年;③西汉留下太阳黑子最早记录,比欧洲早800多年;④最早科学解释月食:张衡。
3、天文仪器:①浑仪:望远镜发明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至迟汉武帝时期,中国已使用浑仪确定天体坐标。②郭守敬造出的简仪结构简化,精度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