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支座负筋计算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板的钢筋计算【下部贯通纵筋】+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1)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 (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ha/2+5d)=(ha/2)=(ha-bhc)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La (最小锚固长度)=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面筋】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0.4 La+15*d=(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负筋】端支座负筋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 =(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板厚h -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1/2直径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150*2+弯勾*2=轴线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净跨-保护层*2=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中间支座负筋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弯折长度*2=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支座+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板厚-2*保护层=板厚-保护层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3)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弯勾*2 =轴线长度=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布筋范围=净跨-50*2-保护层*2 =净跨=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4)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布筋范围a /分布筋间距+1)+ (布筋范围b /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温度筋】1)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 =(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150*2+弯勾*22)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两支座净长-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上部筋1)上部受力筋长度=锚固长度La +(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h-保护层*2+5d) +(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一端悬挑=(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2)+(h-保护层*2+5d) *2+(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两端悬挑2)上部受力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3)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下部筋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max(支座宽/2,12d)+(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 +弯勾*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50*2=(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2)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保护层*2)+(弯勾*2 一级钢筋)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分布筋间距【板中开洞的底筋计算】1)非洞口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弯勾*22)洞口截断钢筋长度=伸进长度max,(ha/2),(5d),+(净跨-保护层)+设定弯折+水平玩折(h-保护层*2+5d)+弯勾3)洞口加强钢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max,(ha/2),(5d),*2。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

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1、首先要清楚板内钢筋分类:受力筋(底筋、面筋)、负筋(边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负筋)、负筋分布筋、温度筋、以及马凳筋,洞口加筋等等。
2、要了解平法标注中板筋符号: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3)、原位标注中负筋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3、受力筋计算:板底受力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勾*2*6.25*d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板底受力筋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就应该为“S/2-梁保护层厚底”。
工程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 、180mm,平均按150mm计算,一半为75mm,保护层按25mm计取,故起步距离常规按50mm计算。
4、板负筋计算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2)板厚-保护层(04101-4)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锚入长度计算方法:通常算法为“梁宽-保护层+板厚-2*保板负筋的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5、分布筋长度计算= 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端支座分布筋根数= 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1常规是向上取整,不加工1根,向下取整加1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一般会按(布筋范围1+2)/间距+1计算6、温度筋指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就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16G101图集-双边标注板负筋的计算

C10@200,搭接错开百分率50%
答案: ③分布筋长度:6900-50*2-800-800+150*2=5200+300=5500 根数:(800-1/2*200)/200=3.5 向下取整加1=4根注负筋 长度=弯折+净长+支座宽+净长+弯折 根数=(净长-起步*2)/间距 向上取整加1
弯折长度:板厚-bhc*2
负筋分布筋
长度=净跨长-两侧负筋净长+150*2 (HPB300末端无需做180度弯钩)
根数=(负筋净长-起步)/间距 向下取整加1
3、本工程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二级,板混凝土标号C30,保护层15mm,1-2轴板厚为:120mm, 2-3轴板厚为:160mm;B:x&y C10@200 FJ-6:C8@200;FJ:C12@200;标注长度如图所示, 均从梁边算起 柱的尺寸均为:500*500,梁的尺寸为:上下梁与左边梁的尺寸为:300*500;右 边梁的尺寸为:300*600;
板钢筋计算公式图解

练习
1、请画负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并进行对量
1、单跨接150mm 方式二: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方式三:分布筋长度=按照负筋布置范围计算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端支座负筋的分布筋根数计算
方式一: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 方式二: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分布筋间距+1
伸进长度=max(板厚,120)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的支座-伸进长度其它情况
伸进长度=max(≥12d且≥梁(或墙)宽/2 ) 伸进长度≥La(锚固长度) 伸进长度=过墙(或梁)中线+5d 伸进长度=梁(或墙)宽-保护层 伸进长度=到墙(或梁)的中线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底钢筋根数计算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 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单跨板底筋布置示意图
50
练习
1、请画板及其底筋并计算其长度和根数 2、用软件计算板底钢筋并与手工对量
1、单跨板钢筋的计算
板负筋长度的计算04G101-4 P30
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带栏板的阳台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梁板式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纯悬挑阳台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雨蓬板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
9、其它形式板钢筋计算
挑檐04G101-4P27
★软件重点功能
1、自动布置最小板 2、跨板钢筋的布置 3、平行边布置受力筋 4、XY方向布置受力筋 5、按弧线布置放射筋 6、查看板的布筋范围 7、查看受力筋布置情况 8、查看板内钢筋
面筋长度=弯勾+锚固长度+挑板净宽-保 护层+(板厚-保护层*2+5d)
板端支座负筋构造及计算

板负筋计算
3.板负筋的根数计算,见图3。
图3 板端负筋根数计算图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根数=((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例:计算图4所示板号端b支座负筋工程量.(其中板的保护层 厚度15mm,梁的保护层厚度25mm)
图4 板LB1钢筋图
分析: (1) ②号支座负筋: 长度=净长+一端支座锚固+一端弯折 (2)一端支座锚固=支座宽度-梁的保护层+15d= 300 -25+15d=300-25+120=395(mm) (3)一端弯折=板厚-2 ×板的保护层= 120-30 =90(mm)
第一部分
板端支座负筋构造及计算
板支座负筋可分为:端支座负筋和中间支座 负筋两种情况。下图中红色钢筋为端支座负 筋。
板负筋计算
端支座板负筋长度的计算, 见图2。
图2 端支座负筋长度计算图
边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其中:锚入长度取:1)支座宽度-保护层+15d(通常算法) 2) 0.4La+15×d 弯折长度=板厚-2 ×保护层
(4)根数=(钢筋布置范围长度-起步距离)/间距+1
解:钢筋计算过程:
钢筋计算过程表钢筋种类 名称计Fra bibliotek过程结果
②号支座负 长度 筋 根数
800-150+395+90=1135(mm)
(6000-300-2×50)/100+1=57
1135mm 57
板配筋计算

柱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 (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顶层: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其中锚固长度取值: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支座负筋长度计算是指计算支撑结构悬挑应力及抗震性能时使用的一种计算方式。
包括以下内容:
1. 负筋长度计算的目的:支座负筋长度计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计算结构的支承模式,检测结构荷载的应力分布情况,从而保证结构的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
2. 支座负筋长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根据结构支撑系统的负荷特性,以及支撑杆件受力状态,使用分析方法,获取支撑杆件的受力情况以及支座负筋的长度。
3. 负筋长度计算的五个步骤:
(1)确定支撑杆件的基本尺寸及负荷特性;
(2)根据结构和杆件几何特性,确定支撑杆件的轴向受力方向;
(3)计算支撑杆件的受力情况;
(4)计算支撑杆件的负筋形式;
(5)计算支座负筋长度。
4.计算结果:计算得出的支座负筋长度可作为其它传统理论分析依据,以评估
结构受力以及抗震性能。
5.应用举例:如在设计大空间桁架结构时,当结构高度较大时,应根据支座负
筋长度计算,确定支撑桁架的安排,以保证结构具有较高的抗拉性能和抗震安全性。
板负筋钢筋计算公式

板负筋钢筋计算公式
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
*2
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max(1/2
支座宽,5d)
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 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
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负筋的分布筋长度计算
✓ 方式一:分布筋和负筋搭接150mm
✓ 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 度*2
规范不同、 地区不同、 设计院不 同、施工 单位不 同…… 都会导致 分布筋长
支座负筋与 板顶贯通筋 相互替代对 方的分布筋
支座负筋与 板顶贯通筋 相互替代对 方的分布筋;
即不再计算 分布筋;
板支座负筋及负 筋分布筋计算实
例
11G101-1P94
端支 座, 伸至 支座
中间支 座(跨 梁负 筋),
除了端支 座与中间 支座以外, 还有跨板
负筋
左端没有 起步距离
右端板分 布筋起步 距离距梁 边50mm
分布筋起
抗裂构造筋 就是分布筋
分布筋与 另向支座
上端双 侧布置, 下端单 侧布置,
✓ 根数=布筋范围1/间距(取整)+布筋范围2/间距(取整)+1
计算右图板钢筋
受力筋 负筋 分布筋
1、手工计算右图中的受力 筋、负筋、分布筋,须注 意统一计算方法,如分布 筋根数计算、受力筋伸入 长度计算、负筋锚入长度 计算。
板厚120mm
分布筋采用 Φ6@300
此处 不用 布置 分布
筋
中间 不用 布置 分布
计算图 中蓝颜 色的支 座负筋 长度、 根数以 及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
✓ 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板厚-2*保护层
端支座板 负筋长度 的计算
15d
✓ 长度=锚入长度+弯勾+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板负筋的根数计 算
✓ 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 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
支座负筋的分布筋 为什么用
根数计算
“负筋板
内净长”,
而不扣除
起步距离?
✓ 根数=负筋板内净长/间距(取整)
原因是分 布筋是自
外向内布
中间支座负筋的分布筋的根数计算
在手工计算过程中,往 往不像上面给出的计算 公式那样精确,一般会 按“(布筋范围1 +布 筋范围2 )/间距+1” 计算,而严格意义上讲, 两侧应该分别按端支座 分布筋根数计算方式计 算。
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