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战略绩效管理实施及其关键因素分析
供应链绩效的驱动因素

供应链绩效的驱动因素供应链绩效的驱动因素定价决定着在供应链上的企业如何为商品和定价其服务收费。
定价直接影响到买方的行为,从而影响供应链绩效。
信息包括关于整个供应链上的设备、库存、信息运输、成本、价格、客户的数据和分析资料。
信息是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其他各个因素。
管理层可以通过这些有用的信息作出更加灵活、更有效率的决策。
(二)供应链绩效的驱动因素为了实现响应性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供应链管理者必须基于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响应性与效率之间作出取舍。
(三)各驱动因素分析设施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在竞争战略中的作用设施决策的组成作用选址布局产能总体权衡:响应性与效率(三)各驱动因素分析库存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在竞争战略中的作用库存决策的组成周转库存安全库存季节性库存产品可获性水平总体权衡:响应性与效率(三)各驱动因素分析运输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在竞争战略中的作用运输决策的组成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网络的设计总体权衡:响应性与效率(三)各驱动因素分析定价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在竞争战略中的作用定价决策的组成定价与规模经济每日低价与高低定价固定价格与菜单定价总体权衡:增加企业利润(三)各驱动因素分析信息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在竞争战略中的作用信息决策的组成协调与信息共享预测与综合计划支持技术总体权衡:响应性与效率设施设施是供应链网络的实际地理位置,即产品储存、组装或加工的场所。
生产场地和仓储设施是两大主要设施,而设施的作用、选址、产能和柔性的决策对供应链的绩效有重大影响,是影响供应链响应性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设施选址: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设施选址概述所谓设施,是指生产运作过程得以进行的硬件手段,通常是由工厂、办公楼、车间、设备、仓库等物质实体所构成。
所谓设施选址,是指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理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设施选址包括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选位,即选择什么地区(区域)设置设施,沿海还是内地,南方还是北方,等等。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体系摘要:在供应链管理中,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
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和评述,指出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供应链绩效评价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没有明确界定等问题,井对今后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评价当前企业的外部环境正经历一个巨变的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席卷全球,客户的需求不断增长,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市场变化呈现不确定性。
为了增强竞争,迫使企业和上游、下游合作者(如供应商、客户、物流公司等)更加重视相互间的协调,共同为最终用户创造新价值,这就使原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化成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要有效地管理供应链就必须对供应链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运营绩效,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一)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目前,为了评价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考察供应链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可以将这些评价体系划分为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供应链平衡记分卡的评价体系和Beamon提出的ROF(资源、输出及柔性,Resourc-es,Output,Flexibility)体系三大类。
1.基于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的评价体系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upplyChainOperationRefer-enee—modd简称SCOR)是目前影响最大应用面最广的参考模型,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内、外部业务流程,使战略性的进行企业管理(Strategic Enterprise Manage-merit简称SEM)成为可能。
Bullinger等人用SCOR框架对供应链进行了“自底向上”的绩效评价。
高萍等人运用SCOR模型从供应链的可靠性、响应能力、灵活性、成本以及资产五个方面衡量和测评供应链绩效并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供应商绩效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供应商绩效管理的策略与方法简介供应商绩效管理是指企业如何制定并实施一套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来评估和监控供应商的绩效。
有效的供应商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交付优质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供应商绩效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1. 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供应商绩效管理的第一步是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并能够客观地衡量供应商的表现。
例如,可以使用交付准时率、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估供应商的绩效。
2. 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建立一个有效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是确保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
评估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评估方法和工具,例如供应商调查、履约评估、质量报告等。
评估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供应商,并用于持续改进和决策制定。
3. 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风险管理。
企业应该识别并管理与供应商绩效相关的风险,以降低潜在风险对供应链造成的影响。
这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制定风险应对计划等方式实现。
4. 激励与奖惩机制为了激励供应商提供更好的绩效,企业可以设定激励与奖惩机制。
例如,可以设定绩效奖金制度或合同条款来鼓励供应商的表现。
同时,对于绩效不佳的供应商,可以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例如降低订单量或解除合同关系。
5. 持续改进供应商绩效管理应该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应该定期审查和改进绩效指标、评估方法和奖惩机制,并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通过持续改进,企业可以不断提高供应商绩效管理的效果。
以上是供应商绩效管理的几种常用策略与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结合这些策略与方法来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供应商绩效管理方案,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有效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

有效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商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声誉。
有效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供应商质量管理呢?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1. 确定供应商选择标准首先,企业需要在选择供应商时,制定清晰的标准。
这些标准可以包括供应商的资质、产能、产品质量、质量管理体系、交货准时率等方面。
只有选择符合标准的供应商,才能够有效地进行质量管理。
2. 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是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供应商持续提供稳定的产品质量。
3. 及时跟踪和监控供应商绩效对于已经合作的供应商,企业需要建立监控机制,定期对供应商的绩效进行跟踪和监控。
通过及时反馈问题和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可以避免质量问题的扩大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4.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良好的沟通是进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及时沟通双方的需求和期望,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共同提高产品质量。
5. 制定合理的合作协议在与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时,企业需要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约定产品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价格等具体条款。
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激励供应商提高产品质量。
6. 加强供应商培训有些质量问题可能源于供应商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足。
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供应商提升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
7. 实施供应商审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质量审核,不仅可以评估供应商是否符合管理体系要求,还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及时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结构,确保产品质量和供应稳定性。
8. 强化供应商绩效管理除了定期评估供应商的绩效之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供应商绩效考核制度,根据供应商的绩效对其进行评级,给予不同级别的奖励和惩罚,激发供应商的积极性。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供应链是指将原材料、零部件、组件和成品从供应商通过各个环节以达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是指为了有效地管理和优化供应链而进行的战略分析。
1.环境分析首先,进行环境分析可以帮助识别供应链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
政治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进出口政策,经济因素可能会影响到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需求,技术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生产效率等。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制定对应的供应链战略。
2.供应链网络设计在供应链战略分析中,需要对供应链的网络进行设计。
这包括选择供应商、确定仓库和配送中心的位置、建立物流运输网络等。
供应链网络设计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成本、交货时间和服务水平等。
3.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是供应链战略中的重要方面。
可以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和产品特性来确定产品组合,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制定库存策略,包括安全库存和订货点策略,以确保供应链的流畅运作。
4.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管理是供应链战略中的一个关键方面。
可以通过进行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来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估体系,并与供应商进行合作,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灵活性。
5.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在供应链战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和物流系统来优化供应链流程。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来实时监控和分析供应链数据,以便及时做出决策。
6.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最后,供应链战略分析需要建立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可以通过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来评估供应链的绩效,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这样可以不断优化供应链的效率和适应性,以应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
总之,供应链战略分析框架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解决供应链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对环境分析、供应链网络设计、产品组合和库存策略、供应商管理、信息技术支持以及性能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和可行的供应链战略。
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的方法

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的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供应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仅是企业内外部运作的逻辑桥梁,也是企业在赢得市场竞争中的武器之一。
因此,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绩效管理方法是每个企业都必须掌握和实践的基本功。
一、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体系1. 供应链成本指标供应链成本指标主要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供应商管理成本、品质成本、服务成本等方面。
每个环节的具体表现形式如下:(1) 采购成本:采购物品的成本,包括物品的价格和运费等(2) 运输成本:可根据具体运输方式进行细分,如陆运、空运、海运等,在分类的基础上确定成本(3) 库存成本:排在第一位的是库存维护成本,其次是库存机会成本和库存结构成本(4) 供应商管理成本:主要包括采购员薪资、采购系统开发成本、采购审核管理成本(5) 品质成本:由所有物流节点各项品质检验的人力、设备、工具、试剂、检测治理器等成本组成(6) 服务成本:如运输中的货损、货差、丢失,及时交货等成本这些成本指标是构成供应链成本体系的核心指标。
通过对不同环节的成本指标进行精细化分析,企业可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采购、仓配、生产计划及配送方案,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 供应链服务指标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供应商在服务上的差异化明显增大。
为了衡量和控制供应链服务质量,企业可从以下角度出发:(1) 时效性:供货时效、库存周转率、物流速度等(2) 稳定性:交货准时率、承诺率、生产量、库存量等(3) 执行力:协调管理、信息传递时间、配送速度等(4) 灵活性:复杂度、应变能力、物料及供应商管理灵活度等这些供应链服务指标直接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顺畅程度以及企业市场和客户满意度等方面,需重点关注。
3. 供应链质量指标供应链质量是所有指标体系的基础,没有优质的供应链质量,无法实现上述指标的好生产。
供应链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价格、性能、功能、可靠性、可维护性等五个方面。
供应链战略规划

供应链战略规划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供应链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要素。
其中,供应链战略规划是企业实现高效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定义、重要性、步骤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供应链战略规划是指企业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市场环境等因素,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供应链管理策略,明确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原则、重点和措施。
通过合理的供应链战略规划,企业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合理的供应链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减少物流成本,提高库存周转率,优化生产计划,从而提升运营效率。
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有效的供应链战略规划能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合理的供应链战略规划有助于企业降低环境影响,提高社会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
分析市场环境:了解行业发展趋势、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客户需求等信息,为企业制定供应链战略提供依据。
评估自身现状:对企业现有供应链进行全面梳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明确改进方向。
制定战略目标:结合市场环境和自身现状,制定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的供应链战略目标。
设计实施方案:根据战略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优化物流管理、改进生产计划、提升产品质量等措施。
监控与评估:在实施过程中,定期对供应链战略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战略的有效实施。
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培训、招聘等方式,培养一批具备供应链管理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供应链战略规划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物流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通,提高供应链整体效能。
借助信息技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供应链的智能化、精细化管控,提高运营效率和市场响应速度。
持续改进:根据市场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和完善供应链战略规划,实现持续改进和提升。
注重风险管理:在实施供应链战略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种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供应链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
项目2 供应链绩效驱动因素(讲课用)分析

上午9时8分
13
第四节 库 存
一、库存在供应链中的作用
因为供应和需求的不匹配,供应链中存在库存。 库存以原材料、在制品和成品的形式在供应链中持有。库 存是供应链中成本的主要来源,对响应性有重大影响。 库存对供应链中物料流动时间也有重要影响。物料流动时 间是物料从进入供应链到离开所花的时间。对供应链,产 出率(Throughout)是销售发生的速率,用D表示 。如果I 代表库存,T表示流动时间,则有Little定律: I=DT
上午9时8分
4
第二节 驱动因素的框架结构
大部分公司先制定竞争战略,再决定供应链战略——决定 供应链在效率和响应性之间如何权衡。为此,公司必须构 建三个物流因素和三个跨职能驱动因素的组合: 三个物流因素:设施、库存和运输 三个跨职能驱动因素:信息、采购和定价。 对每个驱动因素,供应链经理必须根据同其他驱动因素的 相互作用来再效率和响应性之间进行权衡。 多数公司从竞争战略开始,然后决定其供应链战略应该是 什么样的。供应链战略决定供应链应该如何执行有关效率 和响应性。然后,供应链必须使用三个物流和三个跨功能 驱动因素来达到供应链战略指定的绩效水平和最大化供应 链利润。
上午9时8分 18
产品服务水平的成本和来自不能准时服务客户的损失 之间的权衡。
四、有关库存的测量指标
经理应该追踪下列影响供应链绩效的有关库存的测量指标: 平均库存(Average Inventory):测量所持有的库存的平 均数量。以单位、需求的天数和财务价值来测量。 超过特定库存天数的产品:识别厂商持有高水平库存的产 品。这种指标用来识别供应过剩的产品或者识别高库存的 原因,例如价格折扣或移动缓慢的原因。 平均补给批次规模(Average Replenishment Batch Size): 测量每个补给订单的平均数量。批次规模根据需求的单位 和天数由SKU来测量。可以通过现有的最大和最小库存的 差的平均值来估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T a jn S in e n e h o o y I f r a i n n t t t , T a j n 0 0 4 C i a . i n i c e c a d T c n l g n o m t o I s i u e i n i 3 0 7 , h n )
[ b t a t h m e e t t o fs p yc a ns r t g e f r a c a a e e ti y t m t cp o e t A s r c 】T ei pl m n a i no u pl h i t a e yp r o m n em n g m n Sas s e a i r j c
供应链战略绩效管理实施及其关键 因素分析
口 王
(. 1 中国汽 车 技 术 研 究 中心 情 报所 ,天 津 【 摘
佳 ,陈
科
307 0 0 4)
3 0 ;2天 津 科 学 技 术 信 息研 究所 ,天 津 012 . 6
要 】供 应 链 战略 绩 效 管理 的 实施 是 一 项 系统 工 程 ,需要 经过 精 心 的 统 筹规 划 ,科 学合 理 的安 排 才 能 发 挥
总 体 来 说 ,供 应 链 战 略 绩 效 管 理 实 施 就 是 在 企 业 竞 争 战 略 的 指 导 下 ,确 定供 应链 战 略 的 目标 和 内容 ,调 动各 种 资 源
管 理 最 佳 实 践 以及 技 术 条 件 ,制 定 战 略 方案 。 战 略 方 案包 括 组 织 、 流 程 、 技 术 以 及 设 施 等 关 键 决 策 领 域 的 内容 。经 过 周 密 论 证 和 广 泛 讨 论 ,在 备 选 的供 应 链 战 略方 案 中确 定 最 终 的
21 0 0年 第 1 期 第3 2卷 总 第 17期 8
L Gl T C N NEE O lS E S G
lபைடு நூலகம்
流 I R与 管AND MANAGEMENT lG 理 N
供应 链 管理 …… …
d :0 3 6 / .is . 6 4 4 9 .0 0 0 . 3 oi 1 . 9 9 j n 1 7 — 9 3 2 1 10 2 s
出最佳 的 效果 。文 中对供 应链 战略 绩 效 管理 实施 中 包含 的 8个 因素 进 行 了较 详 细 的 阐 述 。 同 时 ,也 对 影 响 其 全 局发
展 的 关键 因 素 的主 要 内容 、相 关 关 系进 行 了分 析 。
【 键 词 】供 应 链 战略 ; 绩效 管理 ; 实施 ;关 键 因素 关
ar ng me . I t S ra e nt n hi pa r, t e pe h ei ht ac ors ncl de i th i g f t i u d n e mpl me ati n e nt o of up y hai s rat gy s pl c n t e
【 中图 分 类 号 】 F 7 24 【 献标识码 】 A 文 【 章 编 号 】 1 7 — 9 3 (0 0 10 8 - 2 文 6 4 4 9 2 1 )0 — 0 8 0
Th plm e ato o up l eI m e nt in fS p yChan ro m a c a a e e tS r tg e ndK e co s i Pe f r n eM n g m n t a e isa y Fa t r
口 W N a . C E e A G Ji 1 H N K ( . C i a A t m t v e h o o y a d R s a c e t r n o m t o I s i u e T a j n 0 1 2 C i a: 1 h n u o o i e T c n l g n e e r h C n e I f r a i n n t t t , i n i 3 0 6 , h n
an i c n d t a pl y he es res tS nd r are ull CO oo di te Pl n n a t b t u1 u e c f y c r na d a ni g, SC ent fi and ea na e i i c r so bl
战 略 方案 。
实施供 应链 战略,测 量、分析 和评价 实施效果 ,采取 措施 不
断 改 善供 应 链 绩 效 并 根 据 情 况变 化 不 断 修正 供 应 链 战 略 ,从 而 持 续 提 高 供 应 链 管理 水 平 的过 程 ,包 括 如 下 几 个 方 面 。
⑥ 实 施 供 应 链 战 略 供 应 链 战 略成 功 实 施 的 关键 在于 组 织 内 多 个 职 能 部 门 以 及 组 织 间 的 良好 协 调 与合 作 ,要 实现 这 种 协 调与 合 作 ,需 要一 套 行之 有 效 的制 度 体 系 以定 义 和 引导 相 关主 体 的行 为 。 度 安 制 排在 不 同的组 织 之 间体 现 为 一 系列 协 议 和合 同 , 组 织 内 部体 在
pe o an ma ge nt rf rm ce na me ha be des ri d n ve en c be i de ail  ̄e whi e, i a t . lan t nal ze t mai c nte s 1 y s he n o nt and
co rel ti o t k f t r a on f he ey ac ors whi h c af ct h ov al1 fe t e er de vel me op nt.
【 e o d 】s p l h i t a e y:p r o m n e m n g m n :i p e e t t o K yw r s u p y c a n s r t g e f r a c a a e e t m i m n a i n:k y a t r e f c 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