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英国议会制度的论文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英国历史的早期。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1世纪的威廉征服英格兰及之后的政治演变中。
本文将探讨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与演变,以及它对英国政治体系和民主发展的重要性。
起源英国议会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066年的诺曼征服。
威廉征服英格兰后,他带来了法国封建主义的影响,并试图在英格兰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威廉一世建立了国王私人的议会,以便与贵族和教会领导人进行讨论和辩论。
这个议会被称为大议会,成为早期议会制度的鼻祖。
演变英国议会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1215年的《大宪章》。
该宪章规定了国王必须与贵族和教会领导人磋商并征求他们的意见,以便制定重要的法律和政策决策。
随着时间的推移,议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权力平衡的机构,各个利益集团都有代表。
在14世纪,议会分为两个部分:上议院和下议院。
上议院由贵族和主教组成,下议院则代表了普通人的利益。
这种分权制度有助于防止国王滥用权力,并促进政治的民主化发展。
英国议会制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1642年至1651年的英国内战和清教徒革命。
这场冲突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并最终导致君主制度的崩溃。
在奥利弗·克伦威尔的领导下,英国成为一个共和国,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
然而,共和国只持续了十年左右,清教徒革命后,英国恢复了君主制度,但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19世纪是英国议会制度演变的重要时期。
通过一系列改革法案,包括1832年的改革法案和1867年的第二次改革法案,议会逐渐扩大了选民的范围并增加了平民的代表。
这些改革加强了议会的代表性和民主性,确保更广泛的社会阶层能够参与政治决策。
对英国政治与民主的影响英国议会制度对英国政治体系和民主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议会制度确保了各个利益集团的代表,从而平衡了不同利益之间的权力,并防止了一个人或一派的专制统治。
同时,议会制度鼓励辩论和讨论,保证了决策的合法性和透明度。
其次,英国议会制度促进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摘要:英国是首创议会制的国家,其议会制度被称为“议会之母”,因此,了解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英国议会制度作为民主制度的产物,不仅对英国意义非凡,也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采用和借鉴,在世界民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历程;影响一、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形成过程(一)英国议会制度的开端自11世纪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断加强。
13世纪,约翰王统治时期经常增加额外的捐税,对外战争接连失败,还干涉封建法庭的权力,使国王与贵族的关系日趋紧张,并与教皇发生了冲突,被教皇革除了教籍。
分离倾向日益明显的强大贵族势力乘机联合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开始了反对国王的斗争。
1215年,约翰王被迫接受了他们所拟的《大宪章》。
大宪章保证贵族和骑士的领地继承权,由贵族和骑士组成王国的“大会议”,只有得到这个会议的同意,国王才能向封建主征收额外的税金。
这就意味着在英国长期以来至高无上的专制王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
《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
因此它被称之为“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
到了17世纪,资产阶级为了适应反封建的要求,对它赋予了新的解释,成为资产阶级法治的主要依据。
但约翰王并未实行这个宪章,并且准备对贵族进行新的战争。
1258年,亨利因为干预意大利战争,不顾农业歉收和饥荒,要求贵族缴纳三分之一的收入作为军费,激起了贵族的不满。
贵族武装冲入王宫,亨利无奈,被迫于当年6月在牛津召开了贵族大会,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国王非经同意,不得做任何决定。
《牛津条例》是继《大宪章》之后又一重要的政治和法律文献,首次提出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而非国王负责以及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公开宣布王权处于法之下,议会是全国最高立法机构。
英国议会主权的变迁

英国议会主权的变迁作者:李志豪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17期摘要英国议会主权经历了早期的实践,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得到确立和完善。
《欧共体法》和《人权法》及地方分权的实践都未对议会主权造成根本性冲击。
本文试梳理英国议会主权的变迁来阐释英国议会主权的代表性。
关键词英国议会主权变迁中图分类号:D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212英国作为议会主权的代表国家,其议会主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议会主权”强调议会与主权的密切联系,议会立法在一国国内具有最高的地位。
笔者试从英国议会主权的发展沿革及特点来阐释英国议会主权的代表性。
一、英国早期的议会实践英国的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中世纪国王与封建诸侯的斗争之中。
在英国议会制度的早期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1215年英国《大宪章》的签署。
在国王与诸侯的激烈矛盾中,约翰王不得不签署了规定国王与贵族权利义务关系的《大宪章》。
《大宪章》使以前形同虚设的议会逐渐向具有实权的议会转化,同时奠定了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基础。
“牛津条例”是《大宪章》之后的另一重要政治和法律文献。
“牛津条例”首次提出了政府主要大臣要对委员会负责并要求定期召开议会。
亨利三世认为这会使得议会成为最高立法机构,将严重削弱自己的权力,不愿接受,因而发动了内战。
在内战失败后,亨利三世在西蒙的挟持下召开了扩大会议,并且被迫同意原本社会地位低下、不得参加议会的市民进入议会,这也被视为英国下院的起点。
1332年的《约克法令》进一步强化了议会的权力,规定了“议会中的王室”的原则。
总结来看,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旨在限制王权,从而实现政治上的平衡,国王试图利用议会立法为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
二、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与完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于英国的权力结构进行了重构,议会取代了国王,集行政、立法、司法于一身。
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重新回归,不过这一次是以虚权元首的身份回归,王权的范围变为礼节性、名义上的。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浅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英国议会制度是后资本主义时期最重要的国家机构,它可以说是英国政治制度的核心,确立了民族国家根本性传统的基石,为英国人民享有传统的政治制度保证了民主的发展。
英国议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066年,也就是著名的诺曼征服战争。
由于在这场
战争当中,诺曼王来到英国,他创建了盛行于彼时的代议制,代议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
议会,而是将当时的贵族和教士聚集在一起,成为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政治机构。
在后来几
个世纪里,从诺曼时代的代议制到泰晤士河的战役,到试点制度的实施,从十五世纪末的
诸侯议会到十七世纪初的双议会,都表明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历程是极其复杂的,它把英
国的政治体系演变成今天的议会民主制度。
英国议会形成了我们今天称之为传统的上下院结构,上院由贵族、克莱姆森伯爵和主
教组成,下院由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他们能够参与国家立法,审查政府而采取行动,从
文书上可以看出,英国议会除了参与立法,也在外交、军事、经济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使得它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
英国议会的影响十分深远,相当多的其他政治体制都受到了它的影响,特别是许多欧
洲国家的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的实质也影响了英联邦国家的政府模式,因为这一制度更加
接近英国的政府模式,使得英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系更容易得到推行。
另外,英国议会
制度在当今国际政治体系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其为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让
我们今天的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有了发展的根基。
英国议会制度

英国议会制度英国议会制度是一个著名的历史性制度,不仅在英国本土,也在全世界具有很大影响。
本篇文章对英国议会制度进行深入地描述,了解它的历史、发展、以及当今仍然存在的重要作用。
首先,英国议会制度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这个时期,封建辖区的社会解构正在发生着改变,君主政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这样一种政治制度给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种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英格兰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立法和法律,允许一些政府机构在政治活动中发挥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16世纪,英国政府开始从古代社会机制中继承立法制定的权利,并发展出一种合在一起的制度,这称为“君主议会”制度,也就是英国议会制度的早期形式。
随后,英国社会学家爱德华斯皮尔曼发展出了“议会三权分立”的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立法”、“执行”和“司法”权力应该分离,以限制任何行政部门的权力。
今天英国议会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制度。
英国议会分为两个阶段,上议院和下议院,它们分别负责处理公民、国家安全和国防核心问题。
英国议会经过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一种多元化的政治体系,它致力于保护公民的权利,促进国家的社会发展和繁荣。
此外,英国议会制度还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首先是“君主议会两院制”,指的是上议院和下议院之间的协调。
上议院由众议院(Houseof Commons)和上议院(House of Lords)组成,这两个议院具有互补性,并共同决定英国的政治活动。
其次,对内对外的关系也是英国议会制度决定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国际层面上的合作和交流。
总而言之,英国议会制度从一开始就拥有着复杂的政治结构,它可以被视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它不仅在英国,还在全球得到广泛采用,且仍然对现代政治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是维护正义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

浅谈英国议会改革议会改革是19世纪英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体现,它发端于18世纪,延伸到20世纪。
其中19世纪三次大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适时而变,和平渐进的模式。
改革运动起源于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结构变化,19世纪初的时候,英国社会形成了三大阶级六支力量,19世纪20年代中期,六支力量中的五支都主张改革。
由于乔治三世排斥辉格党, 因而他们也成了反对派,于是也就反对“腐败的旧制度” ,成了改革运动的同情者。
但他们支持改革,是希望通过改革而避免革命,他们希望在财产的基础上与中等阶级结成同盟,防范下层人民的革命。
后来,正是在他们手上完成了第一次议会改革,而改革的结果恰恰是把中等阶级吸收到政权中来。
辉格党集团的存在对英国走上改革的道路是关键,他们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搭了一座桥,使改革的可能性始终存在。
反对改革的托利党集团,在他们统治下,英国政治发展进入了一个极端保守的时期。
托利党反对在政治制度中作任何变动 ,生怕微小的变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整个制度彻底崩溃。
但反对改革的立场使他们越来越孤立,终于成为孤家寡人,因而阻止不住改革的潮流。
1832 年改革使选民人数增加到8018万,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而且最大的成果在于它沿着“光荣革命”开创的政治妥协道路,在民族政治文化的发展中引进了改革机制,英国人在寻求适合与改革的内外环境时,在调整民族心理抓住改革契机时,在迫使其它政治力量对改革运动认同时,在通过改革以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时,塑成了一种独特的变革方式,这是“一种权力的分享,而不是一个阶级被另一个阶级的压迫”。
此后,英国就坚定地走在改革的道路上了,它可以自信地面对未来,随时变革自己的制度,而不必有畏惧之忧。
第一次议会改革启迪我们: 制度变革是可以进行的,而且不可阻挡,适时变革最为明智,与时俱进,才不会为时代抛弃。
1832年议会改革虽然为工业资产阶级开辟了执掌政权的道路,但并没有消除英国在选举方面所突出表现出来的不民主制度。
英国制度的演变过程的八百字研究性学习论文

英国制度的演变过程的八百字研究性学习论文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特征,原因不止一端。
从地理环境来看,不列颠是个岛国,它偏离欧洲大陆,主要居民区地势较平缓,气候温和湿润,宜于发展农牧业。
相对独立舒适的自然条件有助于该国居民形成稳健、审慎的“岛国心态”。
一方面,他们在政治上容易安于现状,重视传统经验,不易受极端观念、理想主义和个人感情的支配,乐于遵循、服从某些古板陈旧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法和规定,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比较保守的群体心态;另一方面,相对独立安定的社会人文环境还促使他们在政治上注重保持自身特色,善辟蹊径,自成体系,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造就自己的风格特点。
从历史上看,英国自诺曼征服以来从无外来人侵者扭转其社会发展进程,17世纪内战以来再无革命,这都有助于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恋旧守成。
英闰上层阶级一向奉保守主义为圭臬,善于用某些似显“古板而又颇有道理的原则实现强有力的统治”,又不失主动灵活。
为维护阶级统治和等级制度,他们宁肯保留君主和贵族,一本正经地遵循君臣礼仪。
在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他们宁肯诉诸宫廷政变,邀请外国君主驾临不列颠。
面对动荡的社会形势,他们缓进慢退,兼攻兼守,勉强而又不失时机地实行有限改革,以避免革命冲击。
社会安定时,英国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各阶层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
“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换药不换汤”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
英国的中产阶级很长时期内就是政府政策的受惠者,他们在宣传社会改革时,既对身后的下层阶级保持警惕,又能在扩充和行使政治权力时,兼顾各阶层的利益,他们在追求政治目标时所倡导的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激进主之观点都未脱离社会进化论的窠臼,善于采取温和方式调和阶级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英国工人阶级资格虽老,但长期受工联主义影响,常把实现经济利益作为主要斗争目标,并像中产阶级那样怀着“特有的守法观念”,若是生活过得去或有所改善,他们宁肯不去诉诸暴力。
以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以英国议会选举制度的变革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一:从两次改革发生的原因来看,两次改革都是由于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资产阶级队伍越来越强大,强大起来的资产阶级必定要求更多的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以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旧贵族看到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看到了自己如果不能及时的作出权利的调整,可能就会面临着被资产阶级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赶出历史舞台的可
能性,鉴于此,旧势力向作为新势力的资产阶级妥协,同时资产阶级也向旧势力妥协,双方的利益于是形成了一个协调点,最终达成了统治联盟。
以上是两次改革的原因的相同点,两次改革原因不同点在于,两次改革中资产阶级与旧势力的力量对比不同,资产阶级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所以要求的权利越来越多,1867年改革比1832年改革给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更多。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二:从两次改革的后果来看,资产阶级在1867年改革中获得的权利更多,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更加的成熟,这是必然的,资本主义制度也需要一个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
如果说1832年改革资产阶级第一次向旧贵族发起挑战的话,那么1867年挑战更加的严峻,1832年改革后资产阶级拥有了管理国家的权利,而1867年之后资产阶级已经是管理国家的主导力量。
英国1832年和1867年两次议会改革比较三:从两次改革的影响来看,两次改革都是对政治生活的调整,这种调整使得新势力资产阶
级获得了国家权力,两次改革是国家政治的有利调整,都避免了资产阶级用暴力革命的方式获得权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制度变迁理论视角下的英国议会制
度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英国议会乃“议会之母”,拥有法律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议会和内阁关系发展之初,表现出来的是路径依赖下的制度沿袭,但1867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成为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意外断裂点,使得议会和内阁的关系开始发生逆转,内阁逐步走上了控制议会的道路。
关键词:制度变迁英国议会制度内阁
英国议会乃“议会之母”,由国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组成,迄今已有逾七百年的历史。
议会主权是英国极其重要的原则,端洛姆曾这样形容英国议会的万能:“在法律上它什么都可以做,除了把女人变成男人之外。
”然而,行政权力的扩张,使得议会主权不断受到挑战。
英国议会虽然拥有法律上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其职能与权力产生了从“议会主权”到大权旁落的转变。
本文将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对这一转变进行分析。
制度变迁理论体现为路径依赖理论和制度断裂及
其生成理论两方面。
路径依赖时期的制度变迁遵循着路径依赖规律,制度与环境及其制度内部都保持着某种平衡。
一、议会和内阁关系发展之初,表现出来的是路径依赖下的制度沿袭
1、光荣革命前后至汉诺威王朝建立
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等文件的通过,议会限制了国王的某些权力,享有了立法权。
初步确立了英国的立宪君主制,使议会主权原则以成文法的形式被明确肯定下来。
但国王还掌握行政权并直辖内阁。
此时,阁臣与光荣革命前一样,由国王任命并对国王负责。
2、汉诺威王朝至1832年议会改革
自乔治一世起,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首相主持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议会反对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责任内阁制形成。
由此至1832年议会改革前,议会须同时对国王和议会负责。
3、黄金时代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议会主权真正实现。
1832年至1867年被称为英国议会制度的“黄金时代”。
这段历史中,议会掌握着真正的实权,政府和内阁是
议会意志的执行机构。
由于选民人数少,政党组织不完善,纪律松弛,议员可以随意反对政府和内阁,所以执政党议员与反对党议员一起反对本党组成的内阁和首相的情况经常发生。
1832年到1867年共有十届内阁因下院的不信任而倒台。
二、1867年英国议会的第二次改革,是英国议会制度发展史上重要的意外断裂点。
作为分水岭,这次改革使得议会和内阁的关系开始发生逆转,内阁权力不断膨胀,议会地位逐渐下降
1、议会权力向内阁转移的表现
首先体现在首相权力的增加
在英国,首相是内阁的核心。
内阁由大选中获得下院多数席位的政党组建,首相也由多数党领袖担任。
19世纪末以来,英国首相的权力不断扩展,如今,其已登上了英国权力金字塔的顶端,领导政府各部,掌管全国内政外交,指挥着庞大的国家机器。
其次体现在内阁控制议会的工作议程上
下院通过的一切重要的议案几乎都是内阁提出来的,这些议案占去了下院立法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虽然根据规定,每年有12个星期的星期五为讨论议员个人的提案时间,但这点时间也常为辩论政府的提案所占据。
再次,内阁在决策、立法、财政上逐渐起主导作用
一是决策。
由于政府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内阁和政府成了决策中心,议会逐渐失去了对政府决策干预的能力。
二是立法。
由于政府控制着议会的时间表,所以政府提出的公议案的通过机会更多。
三是财政。
19世纪以来,历届政府的预算案都获得了通过。
虽然下院有预算委员会负责对政府开支调查,但所起作用相当有限。
2、议会向内阁权力转移的原因
首先,英国的政党政治发展到较高水平
1867年改革扩大了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政党组织也得到了极大发展。
要成为议员必须得到政党支持。
议会内,两大政党发展督导员制度,严格管束本党议员,使议员服从本党领袖命令,遵守本党纪律。
议会实际上控制在政党手中,而内阁成员主要由执政党的核心人物构成,所以一定意义上说,议会是被内阁和政府所控制。
到了20世纪60年代,议会已完全为政府所控制。
其次,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经济垄断导向政治集权
其一,资本越来越介入政府,不满足于依靠政府
提供法律和秩序,国家变成
“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务的委员会”,需要运用政府的行政权力干预社会的经济发展。
其二,政府越来越参与社会资本的运作。
资本高度垄断集中后,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政府的干预,必然导致行政权高度集权和扩张。
其三,资本超越政府管辖范围,向外输出,走向国际化、全球化,依靠政府对外扩张的政策和政府为之提供保护。
因而,为了适应垄断资本发展的需要,政府的职能被大大强化。
最后,根本原因是议会本身对现代立法和决策不适应
议会作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适应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只管“法律和秩序”的需要建立的,但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及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设,政府管理的社会事务不断增多,议会的决策模式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而政府在长期行政的过程中发展成功能完备、反应灵敏、决策果断,便于指挥的等级制结构,比议会更适应现代决策的需要。
因此,19世纪后期,英国议会开始把部分立法权授予内阁。
观察分析英国议会制度的变迁,不难发现,曾经的英国议会“无所不能”,而在制度的路径依赖和意外
断裂的共同作用下,今天,所谓“议会主权”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实际情况更像是内阁凌驾于议会之上。
2006年7月英上院议长首次被选举产生而且具有1400年历史的大法官被废弃,就是英国议会“议会至上”到“内阁至上”变迁的历史性标志。
◆
参考文献:
[1]龚祥瑞.比较宪法与行政法.法律出版社,1985:59.
[2]何俊志.结构、历史与行为——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j].国外社会科学.2002,(5).
论文网在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