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几种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处理措施

几种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处理措施

浅谈几种不良和特殊地质地段隧道施工的处理措施摘要:在修建隧道及地下工程中,工程地质状况及水文地质情况是人们面临的首要对象.在一般情况下,隧道的修建速度和质量好坏取决于对地质状况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当地质状况较好时,工程的进展就顺利,工程的工期、质量、造价等都能按计划地正常进行;当地质条件较差,遇到特殊及不良地质地段时,如富水软弱围岩、流沙、镕洞、膨胀岩、高地应力等,工程就会受阻,主要表现为工期的延长、质量的下降、工程造价的剧增,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大的安全事故,导致人员的伤亡,设备的损坏等现象的发牛。

关键词:不良地质隧道处理措施中图分类号:p51 富水断层破碎围岩在隧道施工中,往往会遇到断层破碎带、富水软岩及大量涌水地段,给隧道施工带来严重困难。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施工中最常见的不良地质地段,特别是在山区沟谷中,地质上有“十沟九断”的说法。

断层带内岩休挤压破碎,常呈块石、碎石或角砾状,有的甚至呈断层泥,岩体强度低,围岩压力增大,自稳能力下降,容易坍塌,施工困难。

在富水软弱破碎园岩隧道施工中,虽然采用深孔注浆达到了止水田结的目的,但固结范园有限,加上地质及注浆有些不确定因素,为保障施工万无一失,—般在开挖前均采用超前支护,超前支护一般采用超前锚秆或超前小导管。

对于地下水压较大的隧道,开挖前一般还要采取排水降压措施钻孔深度应超出注桨范围。

开挖方法对于富水软弱破碎围岩隧道施工十分重要,开挖方法有半端面法、正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法、双侧壁导坑法。

2高地应力作用下的软岩2.1高应力软岩的概念高地应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围岩强度而言的。

也就是说,当围岩强度与围岩内部的最大地应的比值,即围岩强度应力比达到某一水平时,才能称为高地应力或极高应力。

2.2挤压性围岩挤压性软弱围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发生挤压大变形及破坏的特征不仅受围岩本身力学性质的影响,还与原始地应力状况及工程因素等有关。

高地应力挤压性围岩隧道大变形有如下特征:(1)变形量大.国内隧道最大水平收敛达120cm,最大拱顶下沉37cm。

不良地质段大断面洞室的开挖与支护

不良地质段大断面洞室的开挖与支护
工层 主要采 用“ 核心 土 ” 法 进 行施 工 , 开挖 前 先完 成
超前锚 杆 、 预锚固等施工 , 然 后 进 行 周 边 岩 体 的开
挖, 做 好钢 筋 网 、 钢 支撑 等 支 护 , 最后 挖 除 核 心 土部
分, 完 成锚 喷支 护施工 ; I I、 Ⅲ层 均采用薄 层 ( 层 高控 制在 3 44 m) 开挖, 并把 每 小层 分 两个 半 幅 进行 施
有 少量 混凝 土掉 快 ; 在 1号 导 流 隧洞 出 口洞脸 边 坡 马道下 方及 马道 上也 出现 不 同程度 的裂缝 。 洞室 稳 定再 次 成 为关 注 的 焦点 , 安全 问题 日益 突出, 经深 人现 场勘探 得知 , 由于黄登 水 电站进 人雨
季, 洞 室渗 水严 重 , 又 薄层 状 软 岩 具 有 遇水 泥 化 、 失
工 。整个施 工 过程 中 , 以“ 锚 喷支 护” 为 核心 , 最大 限 度 的控制 围岩 变形 , 开 挖采 取 “ 超前 探 测 , 预 锚 固或 预灌 浆 、 短进尺 、 弱爆 破 、 少 扰动 , 早封 闭 、 强 支护 、 勤 量测 ” 的施 工方 法 , 以确 保 成洞 围岩 稳 定 。对 于 Ⅳ 、 V类 围 岩 , 该洞 室原设 计 支护形 式如 图 1 所示 , 间距 为0 . 7 5 m的 工 2 0 b钢支 撑 , q l 2 8 、 L一9 . 0 m与 , / , 2 5 、 L_ -4 . 5 m 交错 布 置 的系统锚 杆 , 2 8 c m 厚 的 网喷 混
析, 1号导流 隧洞 出 口段 为千枚 状 泥 质板 岩 , 属 于薄
层 状软岩 , 地质 条件差 , 因原 始地应 力 释放 、 调整, 围 岩 产生变 形 , 最 终 导致 钢 支 撑变 形 。为确 保 洞 室稳 定, 经论 证 , 对 出 口段 1 2 0 m 范 围 内采 取 以 下几 种

不良地质条件施工

不良地质条件施工

贵广铁路隧道
23
膨胀岩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
(二)合理选择施工方法 尽量减少对围岩扰动和防止水的浸湿为原则
Hale Waihona Puke 宜采用非爆破开挖,如风镐、小型挖装机
尽可能缩短围岩暴露时间,及时支护
开挖方法宜不分部或少分部
贵广铁路隧道
24
膨胀岩和挤压性围岩隧道施工
(三)防止围岩湿度变化 开挖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和支护围岩
19
膨胀岩和挤压性围岩
(二)膨胀岩对隧道施工的危害 围岩普遍开裂 洞室下沉 围岩膨胀突出和坍塌 隧道底部隆起
衬砌变形和破坏
贵广铁路隧道
20
挤压性围岩
(一)概念 挤压性围岩是高地应力作用下的软岩。挤压 性软弱围岩在高地应力作用下发生挤压大变形及 破坏的特征不仅受围岩本身力学性质的影响,还 与初始应力场状况及工程因素有关 。
17
膨胀岩和挤压性围岩
(一)膨胀岩概念 膨胀岩分级:按膨胀性的大小进行分级。
项目 极限膨胀 极限膨胀 力(kPa) 率(%) 干燥饱和吸 水率(%) 自由膨胀 率(%)
弱膨胀岩
中膨胀岩 强膨胀岩
100~300
300~500 >500
3~15
15~30 >30
10~30
30~50 >50
30~50
贵广铁路隧道
35
隧道遇到岩溶的处理措施
(二)堵填
溶洞位于隧道底部
贵广铁路隧道
36
隧道遇到岩溶的处理措施
(二)堵填
溶洞位于隧道侧面
贵广铁路隧道
37
隧道遇到岩溶的处理措施
(二)堵填
溶洞贯穿整个隧道
贵广铁路隧道
38

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维普资讯
第 2 第 2期 7卷
20 0 8年 4月



力发Biblioteka 电 V0 . 7. No. 12 2
Ap ., 0 8 r 2 0
S c ua ih n
W ae P we tr o r
地 下洞 室 不 良地 质 段 常用 施 工 方 法综 述
渗水 ; ( ) 查 明岩 体 变 化 趋 势 , 要 时 在 掌子 面 3为 必
( ) 眼镜法 ” 1“ 开挖 。
“ 眼镜 法” 挖 并 配 合 临 时联 合 支 护 是 组 织 开 断层段 施工 的重要 手段 。其施 工原 则为 : 先灌浆 、
再 护顶 、 开挖 、 支 护 、 衬砌 。隧洞 断 面 划分 短 严 快
维普资讯
舒 晓东 : 地下洞室不 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综述
20 0 8年第 2 期
隧洞纵 向在拱 上部开挖 轮廓 线外 l 2 m 范 围 0~ 0c 内 向前 上 方 钻设 倾 斜 5 3 。 。~ 0 的外 插 角 孔 , 装 安
快 硬水 泥卷 锚 杆 , 杆 直 径 为 2 m, 度 = 锚 5m 长 3 0cl间距 3 m。该 锚 杆起插 板 作用 , 以支 5 n, 0c 用
() 7 在不 良地 质 段 , 实 际情 况 采用 超 前 固 视
隧洞 , 减小一 次起爆 药量 , 降低爆破 振动 速度 , 减轻
保 留岩 体的破 坏程度 。同时利用 导洞 , 超前 探测前 方 围岩 的变 化趋势 , 为调整施工方 案提供依据 。
2 2 常用的 支护施 工工 艺 .
现 场量 测 , 时进行 喷锚 支护 ; 适 ( ) 破试 验 : 6爆 在开 挖 前 , 结合 工 程 的具 体情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

隧道施工常见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隧道工程也在快速的发展。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不良的地质,这就需要良好的地质处理方法,从而促进隧道工程的正确施工。

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一、前言通过加强对隧道施工常见的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方法的分析,可以不断的促进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隧道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这对于我国的隧道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不断的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二、前期对隧道围岩结构类型的分析认识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有膨胀围岩、岩溶地段、破碎断层、涌水涌泥等。

而大量的工程实践表明,导致大量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不合理和工程事故的发生原因就是与前期对隧道围岩结构类型的分析认识不清有密切关系。

1.进行不良地质分析的重要性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施工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岩土工程勘察应按工程建设各勘察阶段的要求,正确反映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精心勘察、精心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

这样才有利于下一步开展施工,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支护方案。

三、几种不良地质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1. 涌水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

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地下水的作用非常活跃。

本身可造成隧道涌水,可软化泥化岩石,增大围岩的变形;降低结构面的内聚力,造成不利组合岩块的塌落甚至引起大的坍方;加剧构造岩、风化岩、破碎岩、粘土砂及泥夹块石类岩溶填充物活动性,引发隧道内坍方、泥石流、岩溶涌突水泥灾害。

隧道开挖,破坏和改变了隧道所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成为新的地下水排泄的通道。

隧道施工揭穿含水构造,直接导致了隧道内涌水灾害的发生(揭穿型隧道涌水);而隧道周边与含水构造(体)间隔岩体厚度的过薄或含水构造(体)水压上升,导致了隧道施工期间的突破型涌水;由于涌水速度的降低,涌水中携带的泥砂沉积堵塞涌水通道,当通道地下水位上升水压力达到一定值时,水突破堵塞造成重新涌水,即形成隧道施工期间隧道内的间歇型涌水。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处理措施

隧道施工不良地质灾害预测及处理措施
2 0 1 3 年第 1 5 期
内蒙 古石 油化 理 措施
陈 勇 , 纪传 宾 , 朱 建 华
( 中原油 田建设集团公司 , 河南 濮 阳 4 5 7 0 0 1 )
摘 要 ; 普 光 气 田地 处 四 川 盆 地 北 东侧 边 缘 大 巴 山 山 脉 , 其 集输 管线 为 酸 气 管辖不 得 外露 , 因此 在
果, 如岩 体 结 构面 产 状及 发 育 状 况 、 岩 体 破 碎程 度 、 岩石 的 变质 程度 等 的变 化 特征 , 通 过 地 质 作 图 及 构
造相 关 性分 析 , 由 地 面 构 造 产 状 推 测 隧 道 穿 越 深 度
隧 道施 工 所 遇地 质 情 况 , 通 过计 算 、 相关 性 分析 , 推 测 隧道将 遇 到的地 质情 况 。
普 光 气 田大 湾 地 区 产 能 建 设 集 输 管 网工 程 是 普 光 分 公 司采 气厂 所 属 重 点 m程 , 集 输 管 网 穿 越 形 式
多 为 管线 隧 道 , 因 普 光 气 田 位 于 川 东 北 多 山 丘 陵 地 区, 地 质条 件 复杂 , 在 管线 隧道施 工 过程 中 , 如 何 预 测 及 处 理 不 良地 质 灾 害 不 仅 影 响 T 程 效 益 , 同时将 影 响 工 程 施 工 安 全 和 工 程 质 量 1 不 良地 质 灾 害 分 析 预 测 的 重 要 性
质 地段 , 因此 , 如 何 进 行 不 良地 质 预 报 和 处 理 会 直 接 影 响 施 工 的 安 全 和 质 量 。 关键 词 : 不 良地质 ; 隧道 施 工 ; 超 前预 报 ; 处 理 措 施 中 圈分类 号 l U4 5 5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o 6 —7 9 8 1 ( 2 0 1 3 ) 1 5 — 0 0 5 9 一O 2

玉田电站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玉田电站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施工作业指导书

玉田电站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工程概述玉田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嘎日乡和越西县白果乡境内,为大渡河中游右岸支流尼日河梯级电站的第四级。

为引水式开发的高水头电站,它由首部枢纽、引水系统、厂区枢纽三部分组成。

上游水库总库容49.8万m3,正常蓄水位1279.0 m,设计水头162 m,设计引用流量57 m3/s,装机容量3×35MW,保证出力20.2MW,年利用小时5360h,多年平均发电量43400kW•h。

尼日河流域大地构造部位上处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之东北带——大凉山断褶带。

沉积层出露较全,反映该区为长期的沉降带。

岩浆活动集中于前震旦纪及晚二迭纪,但以早震旦世最为强烈,产生大量酸性~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由于“四川运动”作用的结果,产生大量北北西向为主的褶皱和断裂,迭加于早期东西向及南北向构造形迹之上,使之构造背景复杂化有压隧洞具备成洞工程地质条件,本工程隧洞最大埋深450m,最浅处仅50m,隧洞穿越地层多,且岩性复杂,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二迭系、三迭系及侏罗系地层,为白云岩、灰岩、玄武岩、砂页岩及含煤等。

同时,隧洞通过新基姑向斜、拉尔背斜、阿则尔及向斜、玉田背斜,并将遇到近10条断裂构造,以压性、压扭性为主。

围岩多以坚硬、完整性较好的玄武岩、白云岩、灰岩、砂岩等为主。

二、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施工的基本原则(1)降低地下水位,提高围岩自稳能力;(2)加强渗水控制,完善洞室排水管道,建立应急排水系统,利用超前探孔、掌子面爆破孔、超前锚杆孔等探测前方地下水状况,发现渗水异常则立即采取灌浆等防渗措施,“堵排”结合,控制渗水;(3)为查明岩体变化趋势,必要时在掌子面钻设超前探测孔或探洞,超前获取岩体变化资料,为施工提供依据;(4)按“新奥法”原则组织地下洞室的开挖支护施工,洞室爆破采用非电毫秒雷管微差起爆网络,开挖边线按光面爆破设计,控制最大一响起爆药量,尽可能地减少爆破施工对围岩的扰动,加强现场测量,适时进行喷锚支护;(5)爆破试验:在开挖前,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爆破试验,内容包括:火工性试验、爆破振动试验、光面及预裂爆破试验、平洞开挖爆破试验等,每一工作面初期爆破施工均具有试验性质;(6)在不良地质段,视实际情况采用超前固结灌浆、超前锚杆、综合支护等安全支护技术,提高围岩的自稳定能力。

特殊部位、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支护及缺陷处理措施

特殊部位、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支护及缺陷处理措施

特殊部位、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支护及缺陷处理措施一、洞口开挖和处理根据厂房系统洞室的特点,在附属洞室洞口开挖支护和处理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1、地下洞室洞口掘进前,仔细勘察山坡岩石的稳定性,并按监理人指示,对危险部位进行处理和支护。

2、洞口的开挖必须按设计要求做好洞口锁口支护并经监理人确认稳定后,方可开挖进洞。

3、洞口的边坡开挖完成后,在进行洞脸岩石和起始洞段开挖时,采取有效的控制爆破措施。

对洞口段10m范围,采用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一般进尺为0.8~1.5m,以防止爆破震动造成洞顶山坡和洞口岩石发生震裂、松动和塌方。

二、竖井井口、平洞与竖井交叉口施工1、竖井口开口前井口周边围岩稳定性的勘察。

各井口开口前,应仔细勘查周边围岩的稳定性,并对危险部位进行加固处理和加强支护。

2、竖井开挖必须边开挖边进行支护,上一个循环支护完成之前,不得进行下一个循环作业,以确保工程安全。

3、竖井井口开挖:竖井井口开挖前,先对井口周圈锁口锚杆支护。

井口短进尺扩挖及喷锚支护,开挖下降3~4排炮(约5m)后,视围岩条件采取在设计断面之外环向钢格栅喷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锁口,然后在井口周围安全护栏后再继续开挖。

4、平洞与竖井交叉口开挖:先开挖平洞形成竖井口通道,平洞口段做好系统支护。

竖井施工后,对井、洞相贯线外围井口段进行锁口及系统锚喷支护。

5、设置专用的载人和吊物提升系统,井壁设置爬梯作为应急措施。

三、洞室交岔部位的开挖支护1、平交口部位的开挖支护①平交口开挖按照短进尺、多循环的原则施工;②平交口支护紧跟开挖作业面,根据开挖揭示的地质条件,采用长锚杆、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支撑、混凝土衬砌等方式加强支护,加强支护范围要大于平交口应力影响区域(一般平交口弧线外6m左右);③平交口施工尽量减小对主洞运行的影响;④平交口布置、开挖、支护措施等需经监理人批准后才能实施。

⑤质点振动速度满足技术条款的要求;⑥平交口施工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必要的安全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成果,指导开挖、支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俎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王宝仲(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辽宁丹东118216)c}l奄要]在地下洞室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断层、溶洞及岩溶裂隙等不良地质情况,这些不良地质段会对洞室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必须对这些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处理以改善其不良条件。

因此根据不同的不良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傍蝴]地下洞室;不良地颀谭受;施工方法;处理措施在地下洞室施工中,经常会遇到断层、溶洞及岩溶裂隙等不良地质睛况,这些不良}也质段会对洞室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必须对这些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处理以改善其不良条件。

因此根据不同的不良地质情况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现将施工实践中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常用的施工方法及处理措施加以总结归纳,以期在实际施工中能有所帮助。

1地下洞室不良地质段施工的基本原则1)熟悉设计文件,掌握施工洞室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在施工前及施工中对围岩进行探测和监测,根据检测成果,及时加强围岩变形观测。

并及时分析和整理观测数据,为调整施工程序、开挖方法,选取合适的支护方式提供科学依据,以保证围岩的稳定。

3)刚氐地下水位,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布设适当排水孔,以减缓围岩内水压力。

4)t V类围岩开挖时采用“中导洞领先‘,两侧扩挖跟进,短进尺、多循环、弱爆破、支护跟进”的施工方式。

5)在不良地质段,视实际情况采用超前固结灌浆、超前锚、综合支护等安全支护技术,提高围岩的自稳定能力。

必要时,采取分步开挖,减小一次开挖断面尺寸、分部及时支护的施工方法。

2不良地质段常用施工方法和处理措施2.1软岩大变形段施工主要措施软岩大变形段施工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快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快反馈。

1)施工方法:采用微台阶法施工,钻爆法开挖。

开挖时尽量减少围岩扰动,快速形成封闭结构,改善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控制隧道的收敛及拱顶下沉。

支护体系:基本原则以新奥法原理为指导,以确保隧道稳定为目的,先让后抗,以抗为主,先柔后刚,刚柔并举。

2)支护形式:采用|18可缩性工字钢钢架加强,喷锚网喷纤维混凝土,及时复喷,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仰拱填充超前施工,使支护结构及早成环,当围岩变形量测趋于稳定时,衬砌适度紧跟,衬砌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模。

22断层、软弱夹层、层间错动的处理措施1)按照“新奥法”工艺施工,强调“超前探钻、超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少扰动、紧封闭、强支护、勤测量”的工艺宗旨,确保固岩成洞稳定。

2)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和施工中的超前探测资料,当洞室至达断层、软弱夹层或层问错动附近时,采取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预注浆等措施进行支护,然后再进行开挖。

3)断层、软弱夹层或层间错动部位开挖后,及时按设计进行预应力锚杆、预应力锚索及挂网喷砼支护,对中小洞室可采用工字钢拱架或钢格栅拱架支撑,以保证同室的稳定。

4)若遇到较大规模的断层、软弱夹层时,开挖后按设计要求,采取挖槽、锚固、回填砼及灌浆措施。

并视地质缺陷出露于洞顶、侧墙或底部而相应采取不同的方法施工。

23地下岩溶、溺同、岩溶裂隙段施工方法根地质情况,若在有未查明的溶洞、溶蚀裂隙或怀疑洞室附近有危及施工安全的岩溶时,采取超前探洞、探孔等措施查清其规模和性状,以便制定可靠的开挖、支护案,确保施工及工程运行安全,对开挖出露的岩溶,及时按设计要求处理加固,完成后再继续主洞的开挖。

1422009年7月(F 岩溶地段的爆破,应尽量做到多打孔,打浅孔,并控制单响药量。

采用超前探孔勘探时,最小长度宜为15m,最长宜为30cm,孔径不小于54m m;采用超前探洞勘探时,洞长度及尺寸、勘探孔和勘探洞的位置、方向、长度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根据溶洞分布范围、类型(大小、有无水、是否在发育中、填充物)、岩层的稳定程度以及地下水流隋况等,选择适合的施工方法。

1)施工前先对河岸可见的岩溶管道和小溶洞进行砼封堵。

同时,准备足够的抽水设施,以便在碰到溶洞、溶岩涌水能及时排出。

2)开挖到已查明的溶洞时,先摸清溶洞,岩溶发育规模,然后根据现场实际及谢寸_要求及时采取开挖、回填砼、灌浆等措施。

3)隧洞拱项部有空溶洞和岩溶时,可视其岩石的破碎程度在溶洞顶部采用砂浆锚杆、树脂预应力锚杆加固,并加设隧洞护拱及拱项回填的办法处理。

对已停止发育、跨径较小且无水的溶洞,可根据其与隧洞相交的位置,及其充填情况,采取砼、浆砌石等措施回填封闭。

对溶洞内充填细纱的,应提前进行灌浆处理。

4)当溶洞较大较深时,可先采用梁、拱跨越,但梁端或拱座应置于稳固可靠的岩基上,必要时灌注砼进行加固。

对于顶部溶洞及应及时处理危石,当溶洞较大较高且顶吝目破碎时,应先喷砼加固,设置钢筋网及钢支撑。

5)遇岩溶裂隙影响带岩体较破碎时,开挖采用密浅孔弱爆破后清理夹泥及松动石块后用锚杆锁口,并对溶洞及裂隙进行回填C20二级配微膨胀剂混凝土,在距设计开挖线面10cm布置一层钢筋网22@20cm x20cm。

在对溶洞、裂隙进行混凝土回填时预埋由50PV C 管,当混凝土达到一定强良后进行回填灌浆。

24岩爆地段施工1)加强预测预报。

采用地应力、岩石强度检测设备进行宏观预报预测,进行岩石强度室内试验,判断岩爆的可能性。

2)开挖措施。

优化爆破设计,加密周边炮眼,使其间距不大于50 cm,采用小药卷间隔装药,增加起爆雷管段数以减少同段起爆药量,提高光爆效果,尽量减少诱发岩爆的因素。

3)在开挖过程中采用“短进尺、多循环”的施工方法,确保隧道开挖周边圆顺,减少局部的应力集中。

2.5坍塌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地下洞室施工中在不良地质段常会出现塌方。

塌方一般是地质不良、设计定位不当、施工方法不正确等原因引起的。

地质条件是造成塌方的基本因素,穿越断裂褶皱带或穿越严重风化破碎带、堆积层等,容易产生塌方。

水的渗透、软化、润滑、压力、张力作用也是重要因素。

但因对现场情况了解不够、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不当,则是引起塌方的直接原因。

1)预防塌方的措施:对塌方应以预防为主。

首先应俅[;固I见场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施工场地周边环境等信息资料的收集工作,塌方前会出现下列现象:围岩中突然出水或水压突然变大;支撑压坏或变形加大:裂隙水由浊变清、水量加大;边墙内拱等,在施工中应加强观察分析。

开挖后做到快找顶、早n蔚苗、强支护,宁早勿迟、宁强勿弱。

勤检查、勤量测,对围岩发现有异常变化,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

2)塌的处理措施.首先调查塌情况和分析塌原因,以便制定处理塌的措施,对塌相||锻立即做喷护封闭并加强支护,以控制塌的发展和蔓延。

同时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监控量测。

安设钢支撑,并纵向连接,形成初期支护的完整受力体。

及时按设计要求浇筑钢筋混凝土。

2.6洞口段施工工法多数洞口位于揭露位置时地质条件较差,施工方法的选择对洞口防坍和确保施工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在处于不良地质段洞口施工时,应根据现场实际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坡面隋况等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

现就几种典型施工方式介绍如下:2.6.1分部、分区开挖法主要应用于软弱围岩中大跨度浅埋洞口段或l U—I I类围岩及一般土质围岩地段的隧道施工。

方法是:先固后挖,支护必须牢固可靠,施作及时,施工过程中还应加强中壁的支护,开挖仰拱时应采取措施,避免边墙受挤内移。

施工中主要采用单侧壁导坑和双侧壁导坑两种形式。

1)单侧壁导坑法(即C D法或C R D法)适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埋深浅、地表难于控制的隧道。

施工方法是:单侧导坑超前,中壁和另侧正台阶施工,大大降低了拱项和边墙的位移,但仰拱为薄弱环节,施工中易出现开裂,且围岩变化时不易调整施工方法。

同时中壁墙拆除过程,容易出现初期支护体系的二次变形。

中隔壁法施工工序如图1所示:图1中隔壁法施Ⅱ序断面图2)双侧壁导坑法(眼镜法)适用于浅埋、跨度大、地表沉降量要求严格、围岩的自稳性特别差的隧道施工。

特点是:对围岩扰动小,安全可靠,但工序复杂,速度慢,管线布置困难,造价高。

施工时既要拉开工序,又要防止围岩交叉开炸近距离震动的影响或暴露过久而松弛坍塌,故两侧壁导坑平行掘进时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在侧壁支撑拆除时,亦t--7-在初期支护体系二次变形问题。

双侧壁法施工工序如图2所示:圈2I埘则壁拯Z融l U予断咖图2.6.2台阶法适用于I I、nI类围岩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地段。

施工设备为简易开挖台架、支架式风钻、若干运输车辆等。

特点是:随着台阶长度的缩短,地表沉降及拱顶位移明显减小,根据现场围岩条件变化的情况,可对台阶施工长度进行调整。

263长台阶法上台阶超前5倍洞跨,但不宜大于50m。

主要应用于隧道浅埋段,短隧道,但围岩为Ⅲ类或介于I I I和l V类之间的围岩,且有较多涌水的隧至程夔苤道施工。

特点是:施工干扰小,抬高开挖断面可较为;隹确地探明前沿地质情况,便于下台阶调整施工方法。

2.64短台阶法上台阶超前小于5倍的洞跨,但大于5m。

主要应用于|l类围岩、介于l I和I I I类之间的围岩,但涌水量较大的以及软弱偏压段或虽处浅埋段,但工期要求不紧张的隧道施工。

2.6.5微台阶法上台阶超前不大于5m(微台阶法的上台阶长度小于2m)。

主要适用于两线距离较近的隧道软弱浅埋段或偏压段及受地表建筑物影响较大的隧道施工。

2.6.6留核心土法主要应用于采用短台阶法开挖遇到土质、涌水、掌子面坍塌等段落的隧道施工。

施工方法与台阶法调整不大,在遇到短距离围岩变化时可以采用,但工序增多,进尺短。

比较侧壁导坑,其机械化程度较高,施工速度可加快,核心土及下部开挖在拱部初期支护下进行,施工安全性好。

3常用的支护施工工艺3.1;f a.4,e支护的施工工艺和主要技术参数1)施工工艺。

格栅支护的基本施工工艺流程为:上部洞不良地质段开挖一初喷C25混凝土封闭岩面—,钻设锁脚径向及随机锚杆一安装格栅拱架—牲钢筋网一复喷C25混凝土至溻十厚度。

若遇围岩地质极差的V类围岩,开挖前在掌子面处向掘进方向钻设超前锚杆或采用小导管注浆的方法超前加固前方岩体。

格栅支护的基本结构见图3:2)上导洞不良地质段的开挖。

不良地质洞段的开挖严格按照“短进尺、弱爆破”的原则进行,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5m以内,一次爆破药量不大于5kg,单响药量不大于300kg,尽量减小爆破对围岩的扰动,保持围岩的初期稳定,开挖后及时进行地质素描和断面验收。

3)初喷C25混凝土封闭岩面。

洞挖进尺1.5m左右后,先对掌子面及顶拱、侧墙素喷C25混凝土进行封闭,喷层厚2~3cm。

4)钻设锚t'-T-。

安装格栅拱架前,为安装、稳定拱架及锁固岩体,需要钻设锁脚锚杆、径向锚杆和随机锚杆。

锁脚锚杆:在每榀拱架拱脚处钻设安装,L=25m砂浆锚杆,与拱架焊接,进行拱架的锁脚加固。

径向锚杆:在顶拱和边墙拱架位置,安装径向锁固锚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