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_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亚群比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张冉冉,龚珊,张瑞,张淋一,张曼姁,曲建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病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外周血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亚群比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两者间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选取初治ALL患者30例(观察组,根据ALL患者预后危险分层标准分为预后良好者13例和预后不良者17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Tfh亚群比例(Tfh、Tfh1、Tfh2、Tfh17),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17),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外周血Tfh亚群比例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外周血Tfh、Tfh2比例增加,Tfh1比例减小(P均<0.05);与预后不良者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者Tfh、Tfh2比例减小(P均<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IFN-γ水平降低,血清IL-4水平升高(P均<0.05);与预后不良者比较,观察组预后良好者血清IFN-γ水平升高,血清IL-4水平降低(P均<0.05)。
观察组Tfh、Tfh2比例与ALL患者血清IL-4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0、0.965,P均<0.05),Tfh比例与血清IFN-γ水平呈负相关(r为-0.289,P<0.05)。
结论 ALL患者外周血Tfh及Tfh2比例增加和Tfh1比例减小,血清IFN-γ水平降低和IL-4水平升高,其与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参与了ALL的免疫功能紊乱,并且增强了免疫抑制作用,参与了疾病进展。
关键词:滤泡辅助性T细胞亚群;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36.008中图分类号:R73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36-0037-04Proportion of Tfh cell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their correlationZHANG Ranran, GONG Shan, ZHANG Rui, ZHANG Linyi, ZHANG Manxu, QU JianhuaHematological Disease Center,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proportion of peripheral blood T follicular helper (Tfh) cell subsets and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an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Methods Thirty newly treated ALL patients (observation group, includ⁃ing13 patients with good prognosis and 17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according to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criteria for ALL patients) and 20 healthy subjects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roportion of Tfh cell subgroups (Tfh, Tfh1, Tfh2, Tfh17)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of the two groups. Serum cytokine levels [interferon-γ (IFN-γ), interleukin (IL)-4, IL-17]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Tfh subset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serum cytokine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nalyzed by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roportions of Tfh and Tfh2 in peripheral blood increas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Tfh1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ll 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proportions of Tfh and Tfh2 de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good prognosis (both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serum IFN-γ level decreased and serum IL-4 level increas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P<0.05). Compared with those with poor prognosis, the serum IFN-γ level increased and serum IL-4 level de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good prognosi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oth P<0.05). The proportions of Tfh and Tfh2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IL-4 level of ALL patients (r=0.860 and 0.965, respectively; both P<0.05), and the proportion of Tfh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IFN-γ level (r =–0.289,P<0.05).Conclusion In ALL patients, the propor⁃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创新团队项目(2022D14008)。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临床意义

四、Th、CTL、Ts和Treg细胞
• 辅助性T细胞(Th)
主要表面标记:CD4+CD8主要种类:TH1,TH2和TH17 功能:具有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分化和调节
免疫应答(促进和抑制)的作用。
TH1
TH2
分泌 IL-2、IFN-γ、TNF IL-4、5、6、10 CKs
CKs 作用
介导细胞毒和局
定义
• 来源于骨髓的淋巴样干细胞,在胸腺 中成熟的淋巴细胞,故称胸腺依赖性 淋巴细胞(thymusdependentlymphocyte),简称T细胞。
分类方法
• 按其抗原识别受体(TCR)
– T细胞的特有标志(TCR):TCRαβT细胞 、 TCRγδT细胞
– T细胞重要表面标志(CD4/CD8):CD4+T 细胞、CD8+T细胞
• TCRαβT细胞 – 数量多,CD4+或CD8+(SP细胞) – TCR识别谱广,是参与免疫应答的主要细 胞群
三、 CD4+T细胞和CD8+T细胞
两者通常是针对TCRαβT细胞而言 • CD4+T细胞
– 约占60~65% – 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 主要分化为Th • CD8+T细胞 – 约占30~35% – 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 主要分化为CTL
• 效应T细胞 – 迁往炎症部位,执行细胞免疫效应
• 记忆性T细胞 – 表型:CD45RO+、CD25+(IL-2R) – 特点:存活期长,接受抗原刺激后可迅速活化
二、TCRαβT细胞和TCRγδT细胞
• TCRγδT细胞 – 数量少,占5% – 多为CD4―CD8―(DN细胞);少数为 CD8+ – 分布于皮肤、粘膜参与固有免疫,是抗 感染的第一线细胞
211232373_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调节性T细胞在变应性鼻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①罗超曾佐静彭顺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成都 610075)中图分类号R765.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0-484X(2023)04-0879-06[摘要]调节性T(Treg)细胞是CD4+T细胞的一个小而关键的亚群,具有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诸多研究已证明Treg 在过敏性气道疾病中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在免疫抑制和炎症气道的恢复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变应性鼻炎(AR)中,Treg 可抑制第2组先天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肥大细胞、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B细胞,从而维持耐受性机制。
本综述回顾总结了目前关于Treg在AR中如何调节过敏原引发的免疫应答和维持耐受性机制,对充分利用Treg生物学知识为临床防治AR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调节性T细胞;免疫应答Effect of regulatory T cells in immune response of allergic rhinitisLUO Chao,ZENG Zuojing,PENG Shunlin.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ical,Hospit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China[Abstract]Regulatory T (Treg) cells are a small and key subgroup of CD4+T cells, which have the function of maintaining immune homeostasis. Many studies have proved Treg has great therapeutic potential in allergic airway disease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munosuppression and the recovery of inflammatory airway. In allergic rhinitis (AR), Treg inhibits group 2 innate lympho‐cytes,T helper cells,mast cells,dendritic cells,eosinophils and B cells to maintain tolerance mechanisms. In the paper,we re‐view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reg in AR how to regulate the immune response and maintain tolerance mechanism caused by aller‐gens, which provides important knowledge for the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R.[Key words]Allergic rhinitis;Regulatory T cells;Immune response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由环境和遗传共同作用导致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疾病,其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参与的多阶段演变过程。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人体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主要包括三种:T淋巴细胞(TC)、B淋巴细胞(BC)、自然杀伤细胞(NK)。
TC主要表达CD3+,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60--80%;BC主要表达CD19+,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5--20%;自然杀伤细胞(NK)主要表达CD3--CD16+CD56+,约占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的10--20%。
通过T淋巴细胞亚群的监测可以了解在不同疾病状态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已经广泛在肿瘤、自体免疫、感染性疾病中,辅助临床诊断、帮助了解发病机理、判断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内容为总T细胞(CD3+)及其亚群(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或细胞毒T淋巴细胞,CD8+)的数量和比例。
在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自体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中CD3+/CD4+细胞的比值升高。
在病毒感染(上感,AIDS等)、恶性肿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中,患者CD4+/CD8+比值降低,三种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均可能有相应的改变。
T 细胞亚群已被用来监测器官移植病人的免疫状态,协助发现和使其避免受到GVHD的攻击。
由于在感染性、肿瘤性疾病、自体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其给予密切注意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患者的免疫状态以改善预后就成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常见疾病T淋巴细胞的改变(参考)疾病T细胞亚群CD4+/CD8+CD4+(辅助T)CD8+(抑制T)类风关↑(活动期)↑↑SLE--或↓(活动期)↑↓↑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症↓↓↑乙型肝炎↑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上呼吸道感染↓↓↓结核↓AIDS↓↓↑CD4+/CD8+CD3+(总T)CD4+(辅助T)CD8+(抑制T)恶性肿瘤(白血病)↓↓↓↓↑↑↑↑再障及粒细胞减少症↓↑↓CMV感染↓↑↓血小板减少↓↓↓↓↓↓CD19为全部B细胞共有的表面标志,增高见于B细胞系统的恶性肿瘤,减低见于体液免疫缺陷病。
淋巴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T淋巴细胞及亚群的检测结果可以解释一些疾病发病机理、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和预后做出判断以及指导治疗。
这些疾病主要包括:1.病毒感染性疾病;2.肿瘤性疾病;3.自身免疫性疾病;4.器官移植患者;5.其他免疫缺陷或异常的患者。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中非常重要的一类。
它分为主要参与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CD3+)和主要参与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CD19+)。
而T淋巴细胞又分为辅助性T淋巴细胞(CD3 +CD4+)和抑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D3+CD8+)。
在正常情况下,各群淋巴细胞的数目和相对比例都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报告中提供了以下内容:1. 总T(CD3+)淋巴细胞的绝对计数:就如白细胞计数一样,该细胞的绝对计数(个/ul)一般也在一定范围内。
在一些情况下,如病毒感染、化学和物理因素、免疫系统的衰竭或其它功能紊乱、造血系统异常等疾病时此值可能会有异常。
2. 辅助T(CD3(+)CD4(+))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
3. 抑制T(CD3(+)CD8(+))细胞的绝对计数和百分比。
无论是CD3(+)CD4(+)还是CD3(+)CD8(+)细胞,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更进一步的亚群。
4. CD3(+)细胞中的CD4、CD8双阳性或双阴性细胞:在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异常时,CD4、CD8双阳性或双阴性细胞的数量和百分比会有相应的升高和降低。
5. CD4(+)和CD8(+)细胞的比值----T细胞亚群报告中最为简单和明确的指标:在淋巴细胞的分化中产生的总T细胞的数量是有限的,加之在病变中主要为辅助T或抑制T的升高或降低,因而CD4(+)和CD8(+)细胞的比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该值就成为一个简单和明确的指标.若其比值>正常值表明细胞免疫功能处于“过度活跃”状态,容易出现自体免疫反应。
CD4/CD8<正常值一般被称为“免疫抑制”状态,常见于(1)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时的比值常显著小于正常值(2)恶性肿瘤;(3)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4)某些病毒感染;(5)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的活动期。
辅助性T细胞之淋巴细胞亚群

辅助性T细胞介绍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辅助性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它对于免疫系统的建立以及功能的完善非常重要。
这种细胞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没有溶解细胞或吞噬细胞的作用,但却可以激活并指导其他免疫细胞。
在一些专业的抗原提呈细胞(APCs)如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以及B细胞的激活下,抗原特异性的CD4+ T细胞会依据其细胞膜表达或分泌的细胞因子和效应分子,以及他们各自的效应功能,分化成为效应细胞。
根据不同规模和模式的TCR以及接受到的协同刺激和细胞因子的信号,辅助性T细胞会分化成为Th1, Th2, Th9, Th17,Tfh细胞,或他们的功能性亚群细胞,如记忆性T细胞。
分化的Th细胞亚群会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他们具有分泌或旁分泌的功能,会牵涉其他的白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NK)细胞以及B细胞等。
此外,他们还会表达出不同的细胞表面分子,从而决定了他们的效应细胞能力。
这些细胞表面分子包括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受体,决定了细胞粘附到或进入淋巴内以及外周组织内部这些入侵的目标抗原可能存在的地方的能力。
多色流式技术是鉴别这些种类丰富的细胞群体的理想方法。
由于每种辅助性T细胞亚群都有特征的细胞因子,可以在单分子水平上进行测量,因此多色流式技术可以帮助研究者结合表面分型、胞内细胞因子染色以及其他信号或效应分子,一次性的对多种参数进行分析,提高研究的速度。
使用BD™ CBA技术,结合流式细胞仪,还可以对多种可溶性细胞因子进行平行的定量分析。
主要的Th细胞亚群包括Th1,Th2,Th17,以及最近新发现的Th9和Tfh。
流式微信:流式专家;Th1 细胞T h1细胞主要参与到细胞内病原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以及宿主防御。
这些分子的主要特征是可以产生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 IL-2以及淋巴毒素-α (LTα)。
Th1细胞主要集中参与细胞介导免疫过程。
Th1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刺激巨噬细胞和其他淋巴细胞吞噬或破坏微生物病原体。
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亚群临床意义摘要:一、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概念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型与功能三、淋巴细胞亚群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四、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疾病关系五、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六、提高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正文:淋巴细胞亚群在临床检测中具有重要价值,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概念、分型与功能、临床应用及其在疾病中的异常进行探讨,并分析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以提高临床对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认识和重视。
一、淋巴细胞亚群的基本概念淋巴细胞亚群是指在淋巴细胞中具有相似表面标志物和功能的细胞群体。
根据表面标志物CD45、CD3、CD4和CD8的表达,淋巴细胞可分为两大类:T细胞(CD3+)和B细胞(CD19+)。
T细胞又可分为辅助性T细胞(CD4+)和细胞毒性T细胞(CD8+),而B细胞则分为成熟B细胞(CD19+)和未成熟B细胞(CD19-)。
二、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型与功能1.T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
辅助性T细胞负责调节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激活B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细胞毒性T细胞具有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的能力。
2.B细胞:成熟B细胞和未成熟B细胞。
成熟B细胞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未成熟B细胞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育成熟。
三、淋巴细胞亚群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1.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检测: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了解机体免疫状态,评估免疫功能异常。
2.淋巴细胞亚群受体基因表达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指导免疫治疗方案的制定。
3.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检测:细胞毒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评估机体免疫应答能力。
四、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与疾病关系1.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如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病等;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急性感染、白血病等。
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单

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单(以下为淋巴细胞亚群检查单参考内容的示例,共计549字)患者姓名:XXX 性别:XX 年龄:XX检查项目:淋巴细胞亚群检查检查结果:1. 淋巴细胞总数:XXXx109/L(正常参考范围:1.0-4.0x109/L)2. CD3+ T淋巴细胞(总数):XXXx109/L(正常参考范围:0.6-2.5x109/L)3. CD3+CD4+ 辅助性T淋巴细胞:XXXx109/L(正常参考范围:0.4-1.2x109/L)4. CD3+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XXXx109/L(正常参考范围:0.2-1.0x109/L)5. CD4/CD8比值:X.XX(正常参考范围:1.0-2.0)解读和建议: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为XXXx109/L,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
这一结果表明患者的淋巴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免疫系统的整体功能可能良好。
进一步分析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查结果,发现CD3+ T淋巴细胞(总数)为XXXx109/L,CD3+CD4+ 辅助性T淋巴细胞为XXXx109/L,CD3+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为XXXx109/L。
这些结果提示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均处于正常范围。
这些T细胞亚群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和攻击作用,保持其正常水平是免疫系统正常功能的指标之一。
此外,根据CD4/CD8比值可进一步评估患者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
本次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CD4/CD8比值为X.XX,该比值也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内。
正常的CD4/CD8比值一般为1.0-2.0。
高于该范围可能提示免疫激活或感染状态,低于该范围则可能意味着免疫功能降低。
当前患者的CD4/CD8比值在正常范围内,暗示患者的免疫系统的调节功能正常。
综合以上结果,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查结果整体正常,表明其免疫系统在此时点可能正常工作。
然而,这只是在本次检查时的结果,为了全面评估患者的免疫状况,建议定期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有测值均以 ( x ±s) 表示 ,组间比较用非配对 t 检验 ,Ang Ⅱ与 IFN2γ和 IL24 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 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 ,使用 SPSS131 0 软件进行统 计学处理 。以 P < 01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1 01 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
subset s , which may involve in co ronary at hero sclero sis p rogressio n in hypertensive patient s. 【Key words】 Coronary at hero sclero sis ; Angiotensin Ⅱ; IFN2γ; IL24 ; Helper T cell
nary angiograp hy , fifty two hypertensive patient s were categorized into : patient s wit h co ronary at hero sclero sis (CAD gro up , n = 30) and t he co nt rol group wit ho ut co ronary at hero sclero sis (cont rol , n = 22) . The levels of plasma Ang Ⅱ were measured using radioimmunoassay and IFN2γ and IL24 by EL ISA. Results Ang Ⅱ( 641 7 ±301 1 vs cont rol 361 1 ±121 0 ng/ L , P < 01 05) and IFN2γ(101 3 ±51 4 vs 41 2 ±11 5 ng/ L , P < 01 01) levels were markedly increased in CAD group compared wit h t he cont rol , while t he levels of IL24 was of little difference (151 7 ±71 0 vs co nt rol 31 5 ±71 0 ng/ L , P > 01 05) . The ratio s of IFN2γ/ IL24 in patient s wit h co ronary artery sclero sis were higher t han t ho se in co nt rols (0. 66 vs 01 31 , P < 01 01) . Ang Ⅱwere po sitively correlated wit h t he levels of IFN2γ( r = 01 51 , P < 01 01) and no co rrelation was fo und between Ang Ⅱand IL24 ( r = 01 11 , P > 01 05) . Con2 clusion High levels of Ang Ⅱ may associate wit h inbalance between Th1 switch and t he imbalance of Th1/ Th2
2 结果
21 1 各组患者临床资料 对照组和病例组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 、血压 、
血糖和脂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 1) 。
组别 对照
年龄 (岁) 58 ±7
例数 (男/ 女)
5/ 17
表 1 两组临床特征和血糖 、脂类测值比较 ( x ±s)
收缩压
舒张压
血糖
TC
TG
( mm Hg) ( mm Hg) ( mmol/ L)
cal Col le ge , H uaz hon g U ni versit y of S cience an d Technolog y , W uhan 430022 , Chi 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 re t 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 t he levels of IFN2γ, IL24 and coro nary at hero sclero sis in patient s wit h hypertension. Methods Based o n clinical diagno sis and coro2
( mmol/ L)
( mmol/ L)
154 ±25
பைடு நூலகம்
94 ±14
41 79 ±01 44 41 53 ±01 96 11 87 ±01 81
L DL2C ( mmol/ L) 21 52 ±01 68
病例 55 ±13
6/ 24
160 ±20
91 ±7
41 88 ±01 51 41 33 ±01 64 11 63 ±01 70 21 45 ±01 55
注 : TC :总胆固醇 ; T G:三酰甘油 ;LDL2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HDL2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两组比较 , P 均 > 01 05 。
HDL2C ( mmol/ L) 11 25 ±01 29 11 18 ±01 25
21 2 病例组与对照组的 Ang Ⅱ、IFN2γ 和 IL24 水平 比较 病 例 组 A ng Ⅱ ( 641 7 ±301 1 ) ng/ L 、IFN2γ
排除标准为 :1)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 ;2) 临床确诊 冠心病患者 ;3)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4) 心脏或其他 部位的急 、慢性炎症患者 ; 5) 糖尿病患者 ; 6) 合并肝 功能和 (或) 肾功能不良患者 ;7) 合并脑卒中 ;8) 恶性 肿瘤患者和风湿性疾病患者 ; 9) 高热以及应用炎症 抑制药物 如非甾 体类 抗炎 药 、类固 醇及鸦 片类 药 物等 。
化应激反应是这一过程的关键步骤[1] 。近年来炎症 与高血压 病 及 其 并 发 症 的 相 互 关 系 日 益 为 人 们 重 视 ,而 Ang Ⅱ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炎症的介导者也得 到了深入的研究[223]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合并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外周血 A ng Ⅱ、辅助性 T 淋 巴细胞亚群 Th1 细胞相关的 IFN2γ 和 Th2 细胞相 关的白介素 4 ( IL24) 的检测 ,探讨 A ng Ⅱ及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平衡 ( Th1/ Th2) 与高血压患者
(101 3 ±51 4 ) ng/ L 水 平 增 高 , 与 对 照 组 [ 分 别 为 (361 1 ±121 0) ng/ L 和 (41 2 ±11 5) ng/ L 相比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 P < 01 05 和 P < 01 01) ;病例 组 IL24 ( 151 7 ±71 0) ng/ L 稍 高于 对照 组 ( 131 5 ± 71 0) ng/ L ,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1 05) ; 病例组 IFN2γ与 IL24 比值 (01 72 ±01 34) 较对照组 (01 35 ±0. 17) 增大 (图 1 , P < 0. 01) 。 21 3 Ang Ⅱ与 IFN2γ及 IL24 水平的相关性比较
11 2 方法 11 21 1 血样采集
从研究对象前臂周围静脉采取空腹血标本 。标 本置入预先装有 ED TA 的收集管内 , 行高速离心 后 ,取上清液置 - 70 ℃冰箱保存 、待测 。 11 21 2 Ang Ⅱ的测定
试剂盒购自北京北方免疫试剂研究所 ,采用放 射免疫法 ,所有操作步骤均按照说明书进行 。 11 21 3 IFN2γ和 IL24 的测定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60 %~70 %有高血压 。研究 表明 ,持续的高血压作用于动脉血管壁 ,促进动脉粥 样硬化的发展 ,由血管紧张素 Ⅱ( Ang Ⅱ) 激活的氧
收稿日期 :2007203213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 ,湖北 武汉 430022 ;通讯作者 :曾秋棠
·768 ·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 年 9 月第 15 卷第 9 期 Chin J Hypertension , Sep 2007 , Vol . 15 No 9
高血压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与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群
·论著 ·
吉庆伟 ,曾秋棠 ,郭和平 ,彭昱东 ,刘冰
【摘要】 背景 辅助性 T 细胞亚群中 Th1 细胞分泌干扰素 ( IFN2γ) , Th2 细胞分泌白介素 4 ( IL24) ,有报道 认为动脉粥样硬化病人 Th1 / Th2 平衡紊乱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 Ⅱ(Ang Ⅱ) ,IFN2γ和 IL24 与高血压患者冠 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研究他们的 Th1 / Th2 功能平衡有无紊乱 。方法 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高血压合 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30 例为病例组 ,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血压患者 22 例为对照组 。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 Ang Ⅱ水平 , EL ISA 法检测血浆中 IFN2γ和 IL24 水平 。结果 1) 病例组 Ang Ⅱ[ ( 6417 ±301 1) vs 对照组 (361 1 ±121 0) ng/ L , P < 01 05 ] 、IFN2γ[ (101 3 ±51 4) vs (41 2 ±11 5) ng/ L , P < 01 01 ]水平增高 ; 2) 病例组 IL24 水平无明显变化[ (151 7 ±71 0) vs 对照组 (131 5 ±71 0) ng/ L , P > 01 05 ] ;3) 病例组 IFN2γ与 IL24 比 值较对照组增大 (01 72 ±01 34 vs 01 35 ±0. 17 , P < 01 01) ; 4) Ang Ⅱ水平与 IFN2γ水平呈正相关 ( r = 01 51 , P < 01 01) ,而与 IL24 水平无相关性 ( r = 01 11 , P > 01 05) 。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高 Ang Ⅱ水平使辅助性 T 淋巴细胞 亚群 Th1 细胞活性升高 ,导致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群 Th1/ Th2的功能失衡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 、发展有关 。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 血管紧张素 Ⅱ; 干扰素γ; 白介素 4 ; 辅助性 T 淋巴细胞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