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鸭疾病预防方案
要当心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针对雏番鸭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环境消毒、避免从疫区引进雏番鸭等。
治疗方法
针对雏番鸭细小病毒的治疗,提出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 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等。
参考文献三:相关研究论文
疾病与宿主互作机制
研究了雏番鸭细小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了 病毒如何利用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行繁殖和传播。
饲养管理、定期消毒等。
及时诊断
如发现雏鸭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 请兽医进行诊断,以便及时采取治 疗措施。
避免应激
应尽量避免各种应激因素对雏鸭的 影响,如寒冷、高温、惊吓等,以 免降低其抵抗力。
04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一种严重的 病毒性疾病,对雏番鸭的生存和
生长都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通过对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理 组织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 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该疾病
要当心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2023-11-09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预防措施 • 疾病治疗与控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疾病概述
疾病定义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是一种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雏番鸭。 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具有囊膜,核酸型为DNA。
疾病症状
感染雏番鸭后,通常会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蓬乱、鼻流清涕、呼吸困难 等症状。
病毒基因组与进化
对雏番鸭细小病毒的基因组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进化规律 和变异情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免疫接种
对健康鸭群进行免疫接种 ,提高其抵抗力,预防疾 病发生。
控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
定期清洁鸭舍,保持良好 的通风和卫生条件,提高 雏鸭的抵抗力。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番鸭细小病毒病(Duck Tembusu Virus Disease,DTVD)是由番鸭细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该病爆发于中国江苏省和浙江省的番鸭市场,后传遍全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番鸭细小病毒病的症状、病因、防控措施及诊治方法。
一、症状番鸭细小病毒病急性感染的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头部委靡、短促呼吸、发绀等症状。
严重的病例还可以引起骨髓抑制、神经系统症状、眼炎和麻痹等后遗症。
家禽感染后病程短,通常为7-14天,并且呈现高度感染性和致死性,预见性危险。
二、病因DTMUV属于黄病毒科,是一种单链肺炎病毒。
其宿主主要为番鸭,也有部分记录在鹅、鸽等家禽上。
DTMUV主要通过叮咬传播,病毒也可以存在于番鸭的饮水、食物中,间接传染甚至扩散,使得病毒传播范围更广泛。
三、防控措施1. 健康检疫:确保市场和养殖场内鸭只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检疫医疗。
2. 卫生管理:增强消毒和通风,防止病毒传播。
3. 保持干净:定期清理粪便、废料和饲料残渣,保持生产环境卫生。
4. 强制隔离:发现病例者必须及时隔离和治疗,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防止病毒扩散。
4. 疫苗预防:目前疫苗预防较为有效,应及时接种,提高免疫力。
四、诊治方法1. 有疑似DTMUV感染病例,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预防控制机构。
2. 诊断可以通过病情的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测确诊。
3. 治疗: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建议及时隔离和对症治疗。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仅做参考。
若发现家禽感染症状,请及时咨询专业兽医。
番鸭养殖要点 番鸭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点 - 养鸭技术

番鸭养殖要点番鸭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点-养鸭技术番鸭又称瘤头鸭、全番、正番或红鼻番,多分布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等长江以南地区。
近几十年,我国番鸭产业快速发展。
由于番鸭品种的自身特点及各种新疫病的不断出现如水禽呼肠孤病毒病和坦布苏病毒病,造成番鸭养殖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番鸭养殖要点番鸭主要病毒病及其防控要点。
一、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番鸭“花肝病”或“肝白点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病。
1997年开始在我国流行,发病日龄小,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过鸭成为僵鸭。
诊断要点:雏鸭怕冷,常挤成一堆,番鸭精神委顿,全身乏力、脚软或拐脚。
肛门周围有白色或淡绿色稀粪。
剖检见肝脏、脾脏肿大或稍肿大,表面和切面有弥漫性、大小均匀、灰白色坏死点,脾脏的白色坏死点比肝脏上的白点略大,发病后期雏鸭见心包膜严重。
成年鸭未见发病。
防控要点:可在番鸭1日龄时注射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弱毒疫苗。
发病鸭使用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药物防治细菌病的继发感染,饮水中添加保肝护脾的药物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芪多糖)来改善病情。
及时隔离淘汰发病鸭,做好雏鸭的保温工作,特别是在冬季防止病鸭聚集,对行走困难的发病鸭加强护理,必要时可以人工辅助给食。
二、新型鸭呼肠孤病毒病俗称“鸭出血坏死性肝炎”,是2005年以来在我国出现的一种新疫病。
发病日龄小(以5~10日龄居多),病死率高,易感宿主广,番鸭、半番鸭、麻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等都易感。
种鸭感染该病后,雏鸭的发病率特别高。
诊断要点:精神沉郁,突发死亡。
死亡鸭肝脏和脾脏出现不规则坏死和出血,心肌出血和法氏囊出血,肾脏出血。
防控要点:淘汰带毒种鸭(父母代)。
种鸭免疫灭活苗,使后代雏鸭有母源抗体保护。
加强雏鸭的饲养管理,饲喂电解多维,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应激。
对死亡率高的鸭群可用禽干扰素或植物血凝素进行治疗。
三、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以内的雏鸭,1周龄内死亡率高达95%以上。
番鸭主要疾病症状与防治

02
番鸭主要疾病症状
病毒性感冒
临床症状
患病鸭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乱,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眼睛肿胀,鼻腔分泌物增多,部分病 鸭出现脚软、无法站立。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口腔和鼻腔有浆液性分泌物,肺脏出血、淤血,肝脏和脾脏肿大、淤 血。
鸭瘟
临床症状
患病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头颈缩起,不愿走动,部分病鸭出现绿色稀粪。
防治措施
03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和治疗。同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
05
番鸭疾病防治建议与展望
加强疾病预防意识与能力建设
提高养殖户对番鸭疾病的重视程度
01
加强对番鸭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对疾病
预防的认知和能力。
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
02 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确保番鸭疾病
番鸭“大舌病”防治案例
发病情况
“大舌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 龄雏番鸭。本病通过消化道感染,潜伏期约为1-3天。
症状
病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呼吸困难,部分病 鸭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和治疗。
流行性感冒防治案例
发病情况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品种、各日龄的鸭均可感染。本病通过呼吸道 和消化道感染,潜伏期约为1-3天。
3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注射疫苗,使用抗病 毒药物预防和治疗。
鸭瘟防治案例
01
发病情况
鸭瘟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各品种、各日龄的鸭均可感染
番鸭几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番鸭几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王秀茹番鸭饲养场(户)在养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番鸭中容易传染的疾病,以下介绍饲养番鸭过程中几种常见的传染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旦发病后,治疗方法不是绝对的,但是肯定能给广大养殖场(户)带来一定的益处,可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鸭瘟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
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
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同时番鸭也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1.1临床症状病番鸭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下降。
1.2病理变化剖检病变主要见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颈部以至全身皮下组织及胸、腹腔的浆膜常见有淡黄色胶样浸润物;肝有不规则的、灰黄色坏死点,不少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脾稍肿,部分病例有灰黄色坏死病灶;小肠的浆膜、粘膜可见环状出血带;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水肿及有坏死灶,内夹有较坚硬的物质;产蛋母鸭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变形,常见腹膜炎;成年公鸭的睾丸充血或出血。
1.3防治措施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
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
现已有较理想的鸭瘟致弱活疫苗,接种可按厂家说明适当稀释后,20d至1月龄的番鸭,肌肉注射0.5ml/只,2月龄以上的番鸭肌注1ml/只。
为保证免疫效果,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
1日龄时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过1个月,应及时加强免疫。
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
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
番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番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番鸭是一种受欢迎的家禽,在亚洲地区广泛养殖。
本文将介绍番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番鸭之前需确保合适的饲养环境,包括湖泊、池塘或特制的鸭舍等。
合理的饲料和营养供应对番鸭的成长也十分重要。
此外,我们还会针对番鸭的疾病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建议,以保障产量和经济效益。
正文:引言番鸭(Anas platyrhynchos)是一种受欢迎的家禽兼养殖动物,主要用于肉和蛋的生产。
它们的肉质鲜嫩可口,蛋产量高且富含营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番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为养殖人员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养殖方法1. 选择合适的饲养环境:番鸭适应性强,可以在不同类型的饲养环境中生存。
通常推荐的饲养环境包括湖泊、池塘或特制的鸭舍。
湖泊和池塘提供了适宜的水域环境,有助于番鸭生长和繁殖。
鸭舍则适合在冬季等恶劣环境下饲养。
2. 提供充足的饲料和水源:番鸭的饲料主要包括玉米、大麦、豆类、绿色植物和鱼虾等。
合理的饲料供应可以提高番鸭的生长速度和产蛋率。
此外,人工种植,如水稻、菊花和百合等,也可以作为补充饲料。
3. 营养供应平衡:番鸭的饲料需满足其营养需求。
蛋白质是番鸭成长和繁殖的重要组成部分,宜占总饲料的20-24%。
此外,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应得到平衡。
4. 番鸭的配对和养殖:在养殖番鸭时,合理的配对是有效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的重要因素。
每只雄性番鸭最好与5-7只雌性番鸭配对。
如此一来,每只番鸭都能得到足够的精子,并提高受精率。
注意事项1. 突出疫病预防:养殖过程中,番鸭易患多种疾病,如传染性肝炎、霍乱等。
及时接种疫苗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是必要的,以减少经济损失。
2. 清洁环境和定期除害: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十分重要。
饲养区域应保持干燥卫生,并经常进行清理和消毒。
此外,定期除虫和除螨是预防线虫和其他寄生虫感染的必要手段。
3. 监测饲料品质:确保饲料质量安全是番鸭养殖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番鸭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番鸭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番鸭养殖是一种常见的养殖方式,但是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本文将介绍番鸭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场地选择、饲养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希望对番鸭养殖者能有所帮助。
正文:一、场地选择番鸭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以保证番鸭的生长和繁殖条件。
首先,场地应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并且应能保持相对干燥的环境。
其次,场地周围不应有严重的污染源,并且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鸭舍积水引发疾病传染。
最后,当地食材和清洁水源的供应也是选择场地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二、饲养管理1. 饲料供应:番鸭以植物性饲料为主,适量添加一些动物性饲料能提高其生长速度和肉质口感。
可以采取自行配制饲料或购买市售饲料的方式。
饲养者应根据番鸭生长阶段进行合理的饲料搭配,并确保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2. 饮水管理:番鸭对水的需求量较大,要保证饮水的充足供应。
同时,要定期清洗水槽和更换饮水设施,以避免因水源脏污引起的疾病传播。
3. 定时定量喂养:番鸭的喂养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体重来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同时要注意定时定量喂养。
过度饲喂或投喂过量饲料会影响番鸭的健康和繁殖能力,饲养者需要合理控制饲料的量和频率。
4. 饲养环境:番鸭需要一个相对干净、宽敞和安全的环境。
饲料器具、鸭舍等设备要经常清洗和消毒,避免滋生细菌和寄生虫。
同时,鸭舍要做好隔离防护措施,防止野生动物和传染病的侵入。
三、疾病预防1. 合理验苗:番鸭在幼崽时期容易感染传染病,饲养者应了解常见的鸭类疫苗,并在指导下对番鸭进行合理的预防接种。
同时,番鸭养殖场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免疫规划,定期给番鸭进行必要的疫苗注射。
2. 定期常规检查和观察:饲养者要定期进行番鸭的身体检查,观察其食欲、羽毛状态、大小便等,以及是否有异常行为和症状出现,如厌食、脱毛、拉稀等。
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请教兽医,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防护措施。
3. 环境卫生保持:维持饲养环境的卫生对预防番鸭的疾病传播至关重要。
番鸭“三周病”的防治

动物诊所·养殖鸭三周病的防治番鸭细小病毒病(MDP)又称喘泻病或“三周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腹泻、呼吸困难、软脚和肠黏膜坏死。
本病具有高度传染、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可造成雏番鸭大批死亡,即使耐过也成为僵鸭。
一、流行病学本病潜伏期为4~9天。
番鸭是唯一自然感染发病的易感动物,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龄密切相关,日龄愈小发病率和病死率愈高,一般4~5日龄初见发病,10日龄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日减少,20日龄以后为零星发生。
近年来,发病日龄有延迟的趋势,30日龄以上的番鸭也偶有发病的报道,但其死亡率较低。
除番鸭外,未见其他水禽感染发病。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常年平均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易发生本病。
散养的雏番鸭全年均可发病,集约化养殖场主要发生于9月至翌年3月。
二、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饮水增加,消瘦;两脚无力,不愿走动;粪便稀薄呈黄白或黄绿色,含有气泡,肛门周围羽毛污染;呼吸困难,喙端发绀,后期张口呼吸;死前两脚麻痹,倒地抽搐,最后衰竭死亡。
急性型病程2~4天,死亡率较高。
亚急性型病程5~7天,病死率低,大部分病愈番鸭颈部、尾部脱毛,嘴变短,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
三、预防与治疗1.生物安全措施。
加强环境控制,减少病原污染,增强雏番鸭的抵抗能力。
孵坊的一切用具、物品、器械等在使用前后应彻底清洗与消毒,购入的种蛋在孵化前要用甲醛熏蒸消毒,刚出壳的雏鸭应避免与新进入种蛋接触,育雏室要定期消毒。
如孵坊已被病原污染,则应立即停止孵化,待育雏室及全部器械和用具彻底消毒后再继续孵化。
2.免疫预防。
可用番鸭细小病毒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1日龄雏番鸭每羽腿部肌内注射疫苗0.2毫升,其有效抗体水平维持在400天以上。
也可通过免疫母鸭,注射疫苗5天后,95%以上鸭血清中出现高效价的抗体,14天抗体水平达到高峰。
种鸭免疫接种疫苗后,通过卵黄把母源抗体转移给子代小鸭,这种抗体在小番鸭体内可持续10~1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绿源(奥复欣)+ 瘟毒清+利高健+新 力维
金绿源(奥复欣)+ 瘟毒清+利高健+新 力维
利高健+优仕200+新 力维
利高健+优仕201+新 力维
福诺(肠毒清)+新 力维
预防和治疗用药 金绿源+瘟毒清+利 高健(阿莫西林)+ 新力维 金绿源(扶正解毒 散)+瘟毒清+利高 健(阿莫西林)+新 力维 金绿源(扶正解毒 散)+瘟毒清+利高 健(阿莫西林)+新 力维
金绿源(扶正解毒 散)+瘟毒清+利高 健(阿莫西林)+新 力维
金绿源(奥复欣)+ 瘟毒清+利高健+新 力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绿源(奥复欣)+ 瘟毒清+利高健+新 力维
疫病 禽流感
水禽副黏病毒病
小鹅瘟
鸭瘟
雏鸭病毒性肝炎
番鸭坏死性肝炎
雏番鸭细小病毒病
浆膜炎
曲霉菌病
黄曲霉毒素中毒
大肠杆菌病
番鸭易发疾病及病症
病症和剖解症状 病原为H5N1亚型高致病性流感病毒,患病水禽常为突然发病,食欲大减或废 绝,拉黄绿色稀粪,腿软无力,伏卧地上,曲颈斜头、左右摇摆等神经症 状;患禽肝、脾、肾、心内膜、胸腺以及皮肤、皮下、肌肉、气管、肠道黏 膜等出血为特征,尤其肠道黏膜、腺胃与肌胃交界处黏膜有条状或块状出血 性溃疡病灶,具有特征性病变。 病原为副黏病毒科、腮腺病毒属、禽副黏病毒I型、鹅副黏病毒。患禽食欲 减少或拒食,行动无力,拉灰白色一淡黄色-绿色稀粪,眼睑四周羽毛潮 湿,沾污。患禽脾脏肿大,有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灰白色坏死灶;肠道长 黏膜出血性溃疡和坏死结痂灶,胰腺肿大,有大小不一灰白色坏死灶等特征 性病变。 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1周龄以雏番鸭常突然发病,倒地两腿乱 划,很快死亡;肠道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症变化。1-2周龄患病雏禽行动迟 缓,无力、蹲卧,拉黄白或黄绿色稀粪及未消化的饲料,临死前两腿麻痹或 抽搐。肠道,尤其是空肠和回肠的回盲肠部肠段,外观变得极度膨大,肠腔 内充满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物,很像肠腔内形成的管型,这是本病特 征性病变。 病原为疱疹病毒科,鸭疱疹病毒I型,鸭肠炎病毒,患鸭体温升高至43℃, 两腿发软,翅膀下垂,伏地不愿移动。腹泻,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流眼泪和 眼睑水肿。食道黏膜和口腔黏膜表面常见有淡黄褐色或草黄色的坏死物形成 的假膜结痂,同时可能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性溃疡和散在的出血点。泄殖腔 黏膜的病变与食道相同。此外,眼结膜水膜常见有出血斑或坏死性假膜。肝 脏表面有大小不一,不规则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上述为病特征性病 变。 病原为小RNA(微核糖核酸)科,肠道病毒属,鸭肝炎病毒。病毒颗粒为无 囊膜球形,直径为20-40纳米。能在鸡胚和鸭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患病 鸭常突然发病,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腿痉挛,死前头向后仰。肝脏 肿大呈淡红色或外观显斑驳状,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肿大,呈斑驳 状等特征发生病变。 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鸭呼肠孤病毒。病毒为双层衣壳、 双股RNA,病毒颗粒为无囊膜球形,直径为75纳米左右,无血凝性,能在番 鸭胚中生长,并致死胚胎,绒毛尿囊膜接种常呈痘斑样病变。 患病鸭肝脏有散在性或弥漫性大小较一致的灰白色坏死灶,为特征性病变。 脾、肾、胰腺、肠道也呈相似病变。 本病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番鸭细小病毒。病毒为单股DNA,颗 粒为无囊膜球形,直径为24-25纳米。无血凝性,仅能在番鸭胚和鹅胚中生 长,并致死胚胎。病毒仅对雏番鸭有致病性,而对雏鹅无致病性。患病鸭喘 气、腹泻、软腿等症状。肠道黏膜除卡他性炎症外,在卵黄柄和回盲间的肠 段呈淡灰色膨大,手摸坚实,切开见肠腔内充满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栓子状 物,为特征性病变。在其他肠段也能见有扁形或管形栓子状物。
病原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患禽由于发病的日龄不同,其病种也不同,日龄越 小,发病越急。头颈震颤、摇头、点头等神经症状,不愿走动、伏地、趾行 、共济失调。心包炎、肝包膜炎、气囊炎、脑膜炎、输卵管炎、关节炎最为 常见。在上述器官可见数量不等、厚薄不一的白色絮状的纤维素性渗出性为 特征性病变。 病原由曲霉菌属中致病性最强的烟曲霉,此外如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 构巢曲霉等也有在定的致病性。患病水禽常呈张口呼吸、喘气等呼吸困难。 肺、气囊和胸腹膜上有针头大至米粒大小的坏死肉芽结节,有的结节相互融 合成大的团块,直径可达3-4毫米。结节呈灰白色或淡黄色,柔软而有弹 性,内为干酪样内容性。在上述器官可见到成团块的霉菌斑。 病原由黄曲霉菌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产物,其中以B1毒素毒力最强。雏鸭 (雏禽)以急性中毒、食欲消失、脱毛跛行,腿和蹼皮肤严重贫血苍白,死 亡时角弓反张。肝脏肿大,色泽苍白变淡或呈淡黄色,有出血斑点。青、成 年水禽耐受性较高,常呈亚急性或慢性病型。 病原由数个致病性血清型大肠埃希氏杆菌所致,患病水禽呼吸困难、咳嗽等 呼吸道症状以及绿黄色水样腹泻。肝脏肿大,充血和出血斑,呈黄驳斑状。 胰腺、肾脏、脾脏等器官充血,出血或有坏死灶。胆囊肿大,充满胆汁。鸭 患脑炎型病例,脑壳严重出血,脑膜和脑组织充血、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