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学案(一)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 6.1亚洲及欧洲1

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1)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亚洲及欧洲的地形特征。
3.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8分钟)(一)自学指导(认真阅读课本第2—6页,找出并记住以下问题):1.读课本第2页图6-1,熟记下列地理事物的位置: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大西洋、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白令海峡。
2.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归纳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和半球,欧洲全部位于半球(南、北),主要位于半球。
(2)纬度位置:在地球五带中,亚洲和欧洲分别跨哪些温度带。
3.读课本第4页图6-3,找出并记住下列地理事物名称和位置:(1)山脉: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东西伯利亚山地、阿尔卑斯山;(2)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3)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西欧平原、东欧平原;(4)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4.阅读课本第5页内容,归纳亚洲的地形特征(分3条)。
(二)自学检测:口头检测。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过程中的疑惑在小组内交流,不能解决的提出来的在班内解决。
二、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内讨论。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等待其他小组或老师解决。
完成课本第5页活动题。
三、当堂训练(5分钟)要求:合上课本,独立完成当堂检测,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1.世界上跨纬度最大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北美洲2.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3.有关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B.亚洲地面起伏平缓,以高原为主C.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D.亚洲地势西部高,东部低4.“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这里的“山”如果是世界的“头”,那这座“山”指()A.天山 B.阿尔卑斯山 C.昆仑山 D.珠穆朗玛峰5.亚洲在地球上的位置是()A.东半球、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6.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A.地中海和红海B.太平洋和大西洋C.地中海和里海D.北冰洋和太平洋7.读“亚洲图”,回答问题。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课方案《亚洲及欧洲》教课方案共五课时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地点和海陆地点。
2.经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更改线的介绍,培育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3.经过剖析亚洲天气特点,使学生掌握天气特点的剖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剖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天气的特点。
4.经过地形图指引学生剖析亚洲河流特点,并找出亚洲境内有名的湖泊。
让学生从欧洲天气和地形下手解说欧洲河流特点,了解欧洲有名的河流。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指导学生剖析亚洲天气复杂多样的原由及表现,让学生联合已学的天气知识,剖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天气的思虑题,进而培育学生的读图、概括、对照剖析的能力。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培育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优秀感情,激发学生的骄傲感。
2.经过对国家和人口的学习,能够培育学生的主体参加意识。
教课要点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天气。
教课难点剖析亚洲、欧洲的天气特点。
教课方法复习指引法、读图剖析法、对照剖析法。
课时安排5课时教课准备教师有关地图、课件学生复习七大洲的有关知识教课过程第一课时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导入(活动一)各组学生按次序达成任务1/7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课方案分四组抽签达成任务复习七大洲相互评论打分①画七大洲简图②标出大洲大洋名称③标出重要纬线④标出分界线引入新课(讲)今日我们共同去巡游那些大学生在图中标出洲?在我们的图中找到亚欧大陆。
(5000多平方千米)课件展现资料:亚洲和欧洲名称的学生阅读认识来历。
亚洲的地理(活动二)(读图1-1)地点读图分四组学生竞赛描绘亚洲的各组学生疏别在黑板上写出,每地点,能够用不一样的方法。
种正确的描绘加十分。
(小结)地理地点的描绘①北半球、东半球①半球地点②西经170度,东经25度②经纬度地点南纬20度,北纬70度③海陆地点③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陆:西与欧洲相连,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接欧洲的地理(活动三)地点学生各自读图按上述方法达成欧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相互评洲地理地点的描绘。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六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对世界地理学习中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两大洲的重要国家和地区。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地图和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基本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世界各大洲有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亚洲和欧洲的具体内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亚洲和欧洲的认识,并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能够阅读并理解亚洲和欧洲的地图;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解读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全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重要国家和地区;2.难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文字材料等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亚洲和欧洲的特点;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选取亚洲和欧洲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2.亚洲和欧洲的地图;3.亚洲和欧洲的相关文字材料;4.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亚洲和欧洲的美丽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亚洲和欧洲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国家和地区。
3.操练(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 亚洲和欧洲 学案(含答案)

欧洲及亚洲班级:组别:组号:姓名:第三课时导学思考预习课本P9-11,完成:1.什么是流域?什么是水系?2.亚洲最长的河流是哪条?流经国家最多的又是哪条河流?在合作探究1的图中标出来,并说出它们注入哪个水域。
3.亚洲与欧洲的人口各有何特点?合作探究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观察亚洲主要河流的流向,他们分别注入哪个水域?你能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结合《地理图册》P5-6的“亚洲及欧洲地形”图,找出阿姆河、锡尔河和塔里木河,并在图中标出塔里木河,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河流只能发展为内流河?这说明亚洲水系的另一特点是什么?3.根据亚洲水系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水系特点。
基础自测1.关于亚洲的地形、地势、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势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河流稀少B.地势中部低,四周高,河流多由四周流向中部C.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水系结构呈辐射状D.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东高西低,河流短促2.从台湾水系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台湾岛大部分河流()A.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B.自东向西注入台湾海峡C.自南向北注入东海D.自北向南注入南海【答案】【导学思考】1.流域:指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所流过的整个区域;水系:指的是流域内具有同一归宿的水体所构成的水网系统2.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p;注入太平洋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R;注入太平洋3.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以黄色人种为主;欧洲的人口密度最大的大洲,以白色人种为主;【合作探究】1.黄河、长江、湄公河注入太平洋;恒河、印度河注入印度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规律:从中间往四周流;原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2.原因:深处内陆,距海遥远;亚洲水系另一特点:内流区面积大3.欧洲的水系特点: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②流程短,多注入大西洋和附近海域。
【基础自测】1.C2.B。
2019最新七年级地理下册 6.1亚洲及欧洲教案1 (新版)湘教版

课题
亚洲及欧洲
教
学
重点
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特点
难点
学会描述大洲的 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方法
启发讨论讲授式
手段
多媒体
达标检测
必做题
幻灯片内的练习
选做题
金牌学案P1-2
教学过程
课堂模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
展示目标பைடு நூலகம்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亚洲的地形特征。
A海岸线最曲折的大洲
B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C人口最 多的大洲D经济最发达的大洲
2.青藏高原被称为()
A.地球之巅B.世界屋脊
C.赤道雪峰D.世界雨极
3.亚欧大陆离北美洲最近的国家是 ()
A.中国B.朝鲜C.俄罗斯D.日本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之一是()
A乌拉尔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巴拿马运河D苏伊士运河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7分)
(1)在图中适当位置填注亚洲、欧洲、非洲。
(2)简要说明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完成练习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的学习,直到认 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习,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6-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先进性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1、亚洲地形:(读图总结出)
三大特征: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6.1《亚洲及欧洲》是学生在学习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深入学习。
本节课通过介绍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这两个大洲有更全面的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世界地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
但他们对亚洲和欧洲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这两个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深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这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和欧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增强对世界地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2.难点:亚洲和欧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
3.分组讨论材料:为学生准备分组讨论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和欧洲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这两个大洲的位置、范围。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对亚洲和欧洲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采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亚洲和欧洲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基本知识。
包括地形、气候、资源、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六章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导学案 湘教版 精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学习目标】1. 阅读P2图6-1“亚欧大陆轮廓”,说出亚洲和欧洲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阅读P4图6-3“亚洲和欧洲地形分布”,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的地形特点。
3. 阅读P7图6-9“亚洲和欧洲的气候类型分布”,了解亚洲和欧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 亚洲的位置、濒临的大洋、相邻的大洲及分界线。
2. 用学习亚洲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的方法,分析欧洲及其它大洲的地理特征。
【学习难点】描述某大洲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的方法。
【学习方法】分析对比法、读图分析法、资料分析法、小组交流法等。
第1课时自主预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洋,南临______洋,北临_______洋;西与______相连。
二、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三、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1. 亚洲面积广大,地跨、、三带,且地形复杂,除以外,其它主要气候类型都有分布。
2. 亚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加上气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差异显著。
既有降水丰沛的世界“雨极”,也有终年少雨的干旱地带。
总体上看亚洲气候的特征显著。
3. 位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季风气候有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季风气候。
四、大河众多的亚洲1.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
的长度和流量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一条国际性河流。
2. 亚洲的水系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水系结构呈状,形成从中部高原山地向周围海洋的外流水系;二是面积广大。
五、亚洲的人口与国家六、欧洲的地理概况互动探究探究一: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读“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活动。
1. 自我突破(1)在图上用红笔描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从东西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东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从南北半球看,亚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欧洲主要位于哪个半球?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说法对吗?为什么?2. 小组探究地理学中,区域地理位置一般包括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 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 湘教版(2021学年)

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6.1 亚洲及欧洲(第1课时)教案(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亚洲和欧洲》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读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的计算能力。
(3)运用地图,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比较、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习趣味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其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亚洲、欧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教学难点】亚洲的地形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比较、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3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哪一个?它包括哪些大洲?(学生回答)明确: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它包括亚洲和欧洲.(过渡)这节课我们开始认识大洲,首先从亚洲和欧洲开始。
二、新课学习(一))“亚细亚"和“欧罗巴”(1)亚洲与欧洲名称的由来讲解:亚洲:古代生活在地中海东岸的人们,把居住地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欧洲:把居住地以西的地方称为”欧罗巴“,意为”西方日落之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海陆位置来看,亚洲东临,北面濒临的是,南面濒临;西与洲相连,西南与洲为邻,东北隔与北美洲相望。
2)亚洲的面积及世界之最:亚洲面积约为,是世界第一大洲。
3)小结提问:如何描述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
二)归纳亚洲的地形特点
1)读图地图册P5“亚洲及欧洲地形”和书P5图6-4归纳亚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认识大洲
学习课题
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一)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亚洲及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掌握描述大洲地理位置的 方法。
2、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 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的方法。
学习重点
1、简述亚洲的海陆位置
2、熟悉亚洲的主要地形以及重要的高原、山地等
学习难点
通过归纳亚洲的地形掌握描述大洲地形的方法
5、【小组总结】
二、作业布置
1、整理学案
2、下节课抽测内容:
1)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被成 为“世界屋脊”的是
3)世界陆地最低处是
学习反思
学习课时
二课时(第2-3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堂探究导学
1、【课 前抽测】世界之最随机抽测
2、【独学】
1)亚洲和欧洲的分 界 线是:。
2)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3)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4)东 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 。
5)陆地地形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3、【群学】
一)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1)在P2图6-1上描出南北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一说这组岛弧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
2)延伸思考:你能说出亚洲东侧、东南侧有哪些国家或地 区多火山、地震现象吗?
3)小结提 问:说一说,大洲的地形特征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归纳?
4、【对学及展示】
1)尝试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
A.纬度位置:全部位于半球,主要位于半球
B.海陆位置:欧洲北临,西临,南临,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相望,东面大陆部分与连为一体。
2)你能发现亚洲的哪些世界之最呢?请总结
3)尝试总结欧洲的地形特点,完成P6的表格。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世界平均海拔最的大洲
地形起伏状况
地表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
地形分布格局
特色地形
A.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平均海拔米)
B.地表起伏,高低悬殊。
在地图册上找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死海、西西伯利亚平原等。
C.地势中部,四周。
亚洲有哪些山脉是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
亚洲大陆边缘有哪些大的平原?请在地图册上标注
D.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呈 排列的群岛,群岛外侧紧邻很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