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坡改梯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三峡库区典型农耕地的氮素淋溶与评价

三峡库区典型农耕地的氮素淋溶与评价袁玲;王容萍;黄建国【摘要】试验选择重庆市三峡库区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菜地和坡耕地,于2005至2007年将改进后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装置分别埋人20cm、30cm、40cm深度的土壤中,中雨、大雨之后或按月收集树脂吸附的NO3--N和NH4+-N,连续三年原位定点研究了两种土壤的氮素淋溶状况.结果表明,菜地的氮素淋失量(74.58 kg hm-2a-)高于降雨输入量(56.9 kg hm-2a-1),坡耕地的(46.01kg hm-2a-1)则相反,说明菜地的氮素淋失局部影响当地水环境,农耕地面可能不是区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NO3--N占土壤氮素总淋溶量的90%以上,主要发生在施肥后的第一次中雨、大雨中.此外,NO3-N淋溶量耕作层>心土层>底土层,前者远远高于后两者.在整个降雨季节,土壤NO3-N淋溶量前期高,峰值出现在5月份;在雨季后期,土壤NO3--N淋失量很低,故对水体的影响甚小.NO3--N淋溶与土壤碱解氮呈指数正相关.由此可见,三峡库区降低土壤氮素淋溶的主要对象是菜地,有效措施包括控制氮肥用量,降低土壤有效氮库,抑制硝化作用等.【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0(047)004【总页数】10页(P674-683)【关键词】土壤;氮;淋溶;三峡库区【作者】袁玲;王容萍;黄建国【作者单位】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广州,510000;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4007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53.6近年来,我国氮肥施用量每年在2400万t左右,居世界第一[1]。
大量施用氮肥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问题,如土壤养分失衡、氮肥利用率下降、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等[2-4]。
有人认为,农田面源污染是水体中氮素的主要来源[3-5],降低农田氮素流失是治理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巫山上西坪滑坡勘察报告doc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重庆市巫山县上西坪滑坡勘察报告项目负责:游廷安报告编写:游廷安吴碧辉柳茂盛审核:徐乔总工程师:徐乔队长:陈龙提交单位:重庆市地勘总公司107地质队提交时间:二00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目录一.前言 (1)(一)任务由来 (1)(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2)(三)勘察目的、任务 (2)(四)勘察工作评述 (2)二、区域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条件 (6)(一)自然条件 (6)(二)区域地质环境条件 (7)1、地形地貌 (7)2、地层岩性 (7)3、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8)4、水文地质条件 (9)三、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 (10)(一)地形地貌 (10)(二)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11)(三)地质构造 (13)(四)水文地质条件 (13)(五)三峡水库蓄水水位的影响 (16)(六)人类工程活动 (16)四、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17)(一)滑坡边界、规模、形态特征 (17)(二)滑体土及滑带土特征 (19)(三)滑床特征 (21)(四)滑坡近期变形特征 (22)(五)滑坡影响因素 (24)(六)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推力计算 (25)五、上西坪滑坡防治方案建议 (34)(一)防治工程方案建议 (35)(二)防治工程设计参数建议 (36)六、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37)七、上西坪滑坡防治效益评估 (38)八、结论与建议 (40)附件附件一:工程地质图册附件二:钻孔、探井、探槽图册附件三:试验成果报告附件四:稳定性验算图册附件五:工程地质测绘记录卡片附件六:照片集附件七:成果报告数字化光盘一、前言(一)任务由来巫山县位于重庆市东部,是渝东地区重要的门户,亦是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
巫山县城区是移民迁建的重点城市,也是库区内地质灾害多发地。
为加快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滑坡治理工作进度,确保库区移民搬迁及三峡工程二期水位按时投入运营,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总公司107地质队接受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指派,承担了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上西坪滑坡综合治理前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SWCC1999年第5期・综 述・三峡库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杜佐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土保持局 武汉 430010) 三峡库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级台阶上的鄂西山地和川东平行岭谷区。
该区山高坡陡,河流深切,年平均气温15~19℃,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1400mm 之间,气候具有春早、夏热、秋雨、冬暖多雾、伏旱期长的特点,土壤以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和花岗岩发育的黄壤、黄棕壤为主。
本文所述的三峡库区,是指从三峡大坝坝址宜昌市三斗坪以上至库尾回水末端重庆市之间600km河道两侧的广大山区,涉及重庆市东部和湖北省西部的共6个地(市)、29个县(市、区),总土地面积5193万km2。
据1990年统计,库区总人口为164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2319万人,占总人口的近75%,农业人口密度为206人/km2,人均耕地011hm2,农业人均纯收入207元,有22个县为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是我国贫困人口连片集中地区之一。
1 水土流失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历史长河中,三峡库区森林密布、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环境基本平衡。
但近代以来,随着人口增长、开发速度的加快,致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主要表现在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地退化、自然灾害加剧、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水土资源是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水土流失既是生态环境恶化的表现,又是生态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
1.1 库区水土流失现状及其发生原因1.1.1 水土流失现状据统计,1990年库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146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58%,其中轻度流失面积占总流失面积的17171%,中度流失面积占30137%,强度流失面积占33114%,极强度和剧烈流失面积占18178%。
中度以上的流失面积占流失总面积的8213%,年均土壤侵蚀量近2亿t。
1.1.2 水土流失发生原因(1)自然因素。
库区沟壑纵横,相对高差悬殊,江面海拔高程为89~160m,两岸土地海拔高程为1000~2500m。
酉阳县耕地土壤肥力水平模糊综合评价

土壤生产力主要由肥力来表征,受区域土壤理化性质、气候特征、土地利用方式、作物种类等因素综合作用[1]。
土壤肥力一般包括土壤的养分状况及土壤在供给植物时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2]。
土壤养分特征及水平决定了土壤肥力的高低。
除了土壤养分各因子含量水平的高低外,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影响土壤肥力状况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土壤养分含量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3-7]。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简称为酉阳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属于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形地貌,山多平坝少,土地破碎,产出率低。
因此,对该地区土壤养分进行全面评价,对促进该地山地特色农业发展尤其是提升油茶、青花椒等特色农产品产能,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
虽然有些文献已对重庆市不同利用类型土壤养分进行了综合评价[8-9],但是对酉阳县土壤养分评价的资料目前还较缺乏。
常见的土壤肥力评价方法包括田间描述评价、指数法评价模型、环境指数评价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地统计学评价、系统评价方法、动力学评价、决策树法等[10]。
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从土壤养分状况角度进行土壤肥力评价应用的最多[11]。
该模型对隶属函数和权重系数进行了定量化建立,且综合利用了各种养分元素,更适合表征土壤的真实肥力。
本研究基于服务农业生产实际的初衷,在酉阳县主要农用地(耕地和少量园地)进行采样分析,并借助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土壤肥力水平进行评价,以期为酉阳县的土壤养分营养诊断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酉阳县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东南部,地处东经108°18′25″~109°19′02″、北纬28°19′28″~29°24′18″。
东邻湖南省龙山县,南与秀山县、贵州省松桃县、印江县接壤,西与贵州沿河县隔乌江相望,西北与彭水县,正北与黔江区、湖北省咸丰县、来凤县相连。
总面积5173km 2,东西宽98.3km ,南北长119.7km 。
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的主要实施条_省略_究_以重庆市三峡库区移土培肥为例_王锐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地基 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虽然我 国对建设占用耕地有严格的管制制度,但占用耕地仍是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占用耕 地的作用,是各地学者提出的缓解占地和用地矛盾的重 要研究方向。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下,重庆市和湖北省在 三峡库区 139 ~ 175 m 水位线实施了两期移土培肥工程, 初步探索了一套工程选点、实施和管理的方法。
覆土工程是将堆土点土壤搬运到田间地块并覆盖在 耕 ( 园) 地上。为更好发挥工程项目利民、惠民作用, 扩大工程 项 目 公 众 参 与 性, 覆 土 工 程 全 部 组 织 农 民 完 成。在覆土土方总体平衡的前提下,为提高覆土效益, 根据覆土区的种植作物种类选择不同的覆土方式。根据 工程项目实际,覆土区主要有以下 4 类覆土方式: 3. 4. 1 平面均匀覆土方式 适用于全部覆土区。按照 实施方案确定的覆土厚度,由人工将堆土点的土壤搬运 至需要覆土的耕地地块上,表面均匀覆土并进行平整, 达到耕作要求。采用这一方式,其覆土区覆土厚度基本一 致,仅需对局部地块调整覆土厚度,以利于农作物生长。
施移土培肥工 程 困 难 较 大, 在 坚 持 实 事 求 是、 投 资 合 理、保护耕地的原则上制定了以下技术标准: 3. 1. 1 取土区耕地条件较好 取土区就是即将被占用 的耕地区,也就是移土培肥的土源区。覆土区也可称为 受土区,即取来的土壤要覆上去的区域。实施移土培肥 工程的淹没耕地应满足耕作层较厚、肥力较高、分布集 中成片以及有交通运输条件等要求。耕作层应 > 20 cm, 相对成片耕地单片面积≥3. 33 hm2 ; 有公路或者机耕道 通达,或离公路和机耕道直线距离 < 300 m,相对高差 < 30 m; 肥力在周边地区耕地中处于较高水平。 3. 1. 2 运土距离适当 搬移的土壤能够就近利用,在 直线距离 5 km 以内 ( 有交通条件) 应有需要实施客土 工程的集中成片 ( 单片面积≥6. 67hm2 ) 耕地。 3. 1. 3 覆土工程量控制在合理区间 覆土工程量要在 满足提高耕地基本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保持适当厚度,一 般控制为 < 10 cm,特殊地块可因地制宜确定覆土厚度。 3. 1. 4 覆土区选择合理 无良好成土母质的区域 ( 石 灰岩地区和砂岩母质) 耕地,现有耕作层较瘠薄,土地 产出能力相对较低,但经客土改造补充土壤、增厚土层 后能够大幅提高产出能力的耕地应该优先作为实施移土 培肥工程的覆土区,以充分利用库区淹没耕地耕层作为 客土改造现有耕地。同时,已实施坡改梯或即将实施改 梯工程的区域应优先考虑作为实施移土培肥工程的覆土 区,移库区淹没耕地耕作层土壤对坡改梯后的耕地进行 客土培肥改造,以充分利用三峡库区淹没耕地耕作层, 实现移土培肥工程和坡改梯工程的 “双赢效益”。 3. 1. 5 覆土区应该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农业用地区 进行 淹没耕地周边已经作为 ( 或将作为) 土地规划 确定的建设用地区域,禁止实施移土培肥工程。 3. 2 实现土方平衡
问题5 土壤肥力收支(热点题型狂练)-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直击

收支类问题5土壤肥力收支(真题回顾·提分干货·热点狂练)真题统计考点分布考情分析/热点解读2023年重庆卷第12~13题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植被、土壤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成为高考考查的热点。
高考对土壤肥力收支的考查,常以植被群落的分布及生长特征、土壤剖面图、土壤的理化特征统计图等为材料,设置地理实践情境,考查土壤肥力高或低的原因。
掌握土壤矿物质和有机质含量的收支分析角度,即可轻松破解此类试题。
2022年浙江卷第13~14题人类活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2022年湖南卷第18题土壤表层有机碳密度差异2020年浙江卷第3~4题地形对土壤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2022·浙江卷·13~14题)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
下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项目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交通C.市场D.劳动力2.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施用于农田,会()A.减少土壤有机碳含量B.减弱土壤通气性C.改变土壤养分循环状况D.降低土壤微生物活性【答案】1.A 2.C【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项目主要依靠养殖场废弃物以及农田秸秆等为原料,产出电力和肥料等,原料的运输成本更高,所以其布局应该靠近原料产地,A选项正确;交通、市场、劳动力对其布局影响较小,BCD选项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材料和图示信息可知,处理后的沼渣、沼液是农田的优质肥料,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透气性,改变土壤的养分循环状况,C选项正确;ABD选项错误。
所以选C。
3.(2022·湖南卷·第18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质包括腐殖质、生物残体等,大多以有机碳的形式存在。
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一定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储量。
海南岛某自然保护区内保存着较完整的热带山地雨林,此地常受台风影响。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重庆市人民政府二〇〇九年四月目录前言II第一章土地利用的现状与形势.............................................................................. I II 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I II 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V)第三节面临的形势 (VIII)第二章土地利用与规划目标.................................................................................. X I 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XV)第一节基本稳定农用地 (XV)第二节保障必要的建设用地.......................................................................... X VI 第三节适度开发未利用地.. (XVII)第四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XVIII)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XVIII)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XXII)第五章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X XIV 第一节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X XIV 第二节优化利用建设用地 (XXVII)第三节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X XIX 第四节协调区域土地利用 (XXXII)第六章中心城区规划 (XXXIII)第七章重大工程安排 (XXXIV)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重大工程 (XXXIV)第二节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XXXV)第三节重大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X XXVII 第八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XXXVIII)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XXXVIII)第二节完善实施管理制度 (XXXIX)第三节建立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机制..........................................................XL 第四节提高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能力....................................................... X LII 第五节构建规划实施的社会参与和监督机制..........................................XLIII 附表.......................................................................................................................... XLV前言重庆市自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指标
有机质
质量分数/ (g·kg-1)
有效磷质
量分数/ (mg·kg-1)
速效钾质
量分数/ (mg·kg-1)
碱解氮质
量分数/ (mg·kg-1)
全氮
质量分数/ (g·kg-1)
X1
5
X2
20
7.5
35
60
125
10
0.325
90
1
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计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
下土壤肥力质量指数
∑ IFI = Wi × Ii
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肥力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粮田>林地>果园>荒地>草地;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重
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程度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荒地>果园>林地>粮田>草地;采用 SQI 指数评价土壤综合质量,
其综合质量的高低顺序为:湿地>粮田>菜地>果园>林地>荒地>草地。此外还对评价模型的适用范围、评价结果的
划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SQI 指数评价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划分涵盖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农用地,
体现了各种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变异特性,评价结果可实现土壤综合质量定性和定量化,能够反映土壤的关键信息,符合
农业生产需要。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测试,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指数(SQI),评价方法,肥力
(mg·kg-1)
(mg·kg-1)
(mg·kg-1)
(mg·kg-1)
(mg·kg-1)
0.216 0.069
70.02
45.47
23.87
内梅罗污染指数为:1.054,轻度污染
53.89
6.18
11.65
内梅罗污染指数为:0.498,清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S 1 5 8 . 2 ; F 3 0 1 . 2 4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0— 0 9 4 1 ( 2 0 1 4 ) 0 3— 0 0 3 5—0 4
等有关 土壤 养 分循 环 的影响 因子 进行 调查 记 录 。基 础
[ 基金项 目] 重 庆市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C S T C 2 0 1 0 B B 0 3 2 6 ) ; 国家 自然
科学基 金项 目( 4 1 0 0 1 1 6 8); 国家科 技 支撑计 划 项 目
( 2 0 1 1 B A D 3 1 B 0 3 )
G P S 定位仪确定经纬度 , 记录土壤类型 、 坡度、 坡位 、 高 程、 植被覆盖度等多项参数。另就肥料投人 、 田间管理
指 标 和判 断准则 。受成 土母 质 、 气候 、 土地 覆被 及 人类 带 湿润 季风气 候 区 , 有 明显 的季 节 性 差 异 , 气候温暖 , 活 动等 自然 因素 和 人 为 因 素 的影 响 , 土壤 肥 力 质 量具 年平 均 气 温 1 8 . 4℃ , 雨量 充沛 ,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在 有 显著 的 变异性 。土地 利用 作为 人类 利 用 土地 进 行各 1 1 0 0 m m以上 , 降水量在季节 分配上很不均匀 , 主要 种活动 的综合反映 , 是影响土壤肥力质量变化最普遍 、 集中在 5 —1 0月份 。土壤侵蚀 以水力侵蚀为主 , 属南 最直接 、 最深刻的因素_ 1 j , 研究土地利用和管理措施对 方丘 陵侵 蚀 区 。 土壤肥 力质 量变 化 的影 响 已是现 代 土壤 学 的 主要 任务 采样 区坡改梯 的时间主要为 2 0世纪 7 0年代 。选 之一_ 2 J 。 国内外 众 多 学 者 的 研究 表 明 , 不 同 的土 地 取 的 5种 典型 土地 利用 方式 为粮 田 、 菜地 、 林地、 园地 、 利 用方 式 以及 不 同 的耕 作 制 度 、 管理 方 式 等 必 然 会 导 荒地 。粮 田 主 要 包 括 玉 米 、 红薯 、 小 麦等 , 覆盖度 < 致 土壤 肥 力 的改变 以及 土 地 生产 力 的变 化 。从 目 2 0 %; 菜地主要包括油菜 、 豆类蔬菜等 , 与粮 田同为传 前的研究来看 , 不 同土地利用方 式下的土壤肥力质量 统种 植方 式 , 覆盖 度 <3 0 %; 林地主要覆有灌木丛 、 松 评 价研 究 已涉及 多 种典 型 区域 , 包 括 山地 、 高原 、 丘陵、 覆盖度 < 5 0 %; 园地主要为梨树、 桃树等 , 覆盖度 平原 、 盆地等 , 这 些 区 域 也 涉 及 各 种 土壤 类 型 如 潮 棕 树等 , 壤、 红壤 、 水 稻土 、 风 沙土 、 紫 色土 等及 各 种生 态 环 境如 <4 5 %; 荒 地 主要 为荒 草 地 , 以撂 荒 3~ 5年无 人 为 干 覆 盖度 3 5 %一 5 5 %。 湿地生态 、 亚热带 高山气候 等 , 但针对 三峡库 区 扰 的荒 山荒坡 形式 出现 , 坡 改梯 地 以黄壤 为 主 的土 壤肥 力质 量 评 价 的研 究并 不 2 研 究方 法 与试验 材 料 多。 本 文就 三峡 库 区巫 山县坡 改梯 地 不 同土地 利 用方 2 . 1 土壤 样 品 的采集 式下 的土壤 肥力 质量 状况 进行 分 析 , 以期 为 合理 施 肥 、 建立 良性农 业生 态 系统提 供依 据 。
[ 摘
要 1以重庆巫山县典型坡 改梯地 为例 , 选取 5种不 同土地利 用方式对 土壤 肥力质量进行评价 , 水平 , 5种 地类 按 土壤肥 力 大 小排 序 为 荒地 ( 0 . 5 0 1 )>林地 ( 0 . 4 3 1 )>菜地 ( 0 . 4 2 7 )>园地 ( 0 . 3 9 0 ) >粮 田( 0 . 3 4 9 ) , 农耕用地的土壤肥 力明显低 于林 地和荒地 , 可见退耕还林 还草具有 明显 的土壤 培肥作 用 , 人 类
土壤 质量 是全 球生 物 圈可持 续 发展 的重要 因素 之 3 O 。 5 9 1 1 ” 一3 1 。 0 6 1 8 ” , 地 貌类 型为 剥蚀 侵蚀 低 山 , 采 样
一
,
亦是 农 业发 展 、 土壤 管理 和土 地利 用 的可持 续 评估 海拔 在 6 9 0 —1 1 6 5 1 T I , 土壤 为 黄壤 。研 究 区地 处 亚 热
1 研 究 区概 况
采样地 点 位于坡 改 梯项 目区 , 采样时间为 2 0 1 0年
4 月份。土壤样本 的采集按照基本等距离原则 , 各采 样点均按“ s ” 形 布点 采集耕层土壤 , 并 在有代表性的
地 方挖 取剖 面 土样 , 混合 均匀后 用 四分法 处 理 , 最 后 剩 研究区为重庆市巫山县龙井乡龙 山村 的典型坡改 余约 1 k g 样品带 回实验室作分析用。本研究从坡顶 梯地 , 地理位置为东经 1 0 9 。 4 6 1 6 , _1 0 9 。 4 7 2 9 ” 、 北 纬 到坡底共选取了 1 9 0个采样点( 详见表 1 ) 。同时利用
中国水土保持 S WC C 2 0 1 4年第 3期
三峡库 区坡 改梯地不 同土地利 用方 式的 土壤 肥力质量评价研究
以重 庆 市 巫 山县 为 例
李培 霞 , 陈 国建 , 韦 杰
( 重庆 师 范大 学 地 理 与旅 游 学院 , 重庆 4 0 0 0 4 7 )
[ 关键词 ]坡 改梯 地 ; 土地利 用方式 ; 土壤肥 力评价 ; 三峡库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