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D临床试验的要点和质量管理
IVD临床试验开展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掌握产品专业知识和背景提前充分掌握该产品的相关技术知识和临床背景有助于合理有效的开展临床试验工作。
学习途径:∙查询产品说明书及综述等资料、文献资料、SFDA数据库∙咨询研发负责人和临床专家∙网络搜索2.考虑临床方案需要提前考虑的内容∙确认产品申报类别∙对照试剂、第三方试剂的选择∙样本的类型及数量分配、干扰物质样本∙统计方法需要参考的依据:《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药审中心资料、相关或相似产品的临床方案、文献资料等。
3.寻找并联系目标临床单位尽量选择已有过合作经历的单位,并充分考虑试验开展的方便程度,重点确定以下问题:∙临床试验开展流程及相关负责人∙临床试验涉及的管理部门,包括协议签署、盖章、费用支付等∙临床样本收集周平均数量并估算开展时长∙我们对样本和结果的需求∙对方对方案的建议和意见二、确定临床方案、试验单位和临床协议1.伦理委员会∙提交伦理申请∙组织伦理会议∙取得伦理批件∙申请伦理缴费2.临床方案的确定∙对照试剂的选择原则:同类产品、口碑好、市场占有量大、已注册、公认的常规方法或产品。
∙确定不一致结果的验证方法:第三方试剂、金标准方法或者临床诊断结果。
∙统计方法:根据项目情况确定统计方法,并考虑根据样本类型进行分类统计。
∙方案中明确对于试验操作的步骤流程,该内容越详细越好。
∙方案中明确对于样本、数据及报告的要求,此内容应视情况而定。
3.试验单位和临床开展协议的确定收费价格参考内容:∙样本收集难易程度、试验时长∙以往相似产品收费价格∙相似单位收费∙该项目检验医院收费情况∙多项目同时委托进行可考虑降低成本协议涉及内容注意事项:∙双方责任和义务∙费用支付方式及时间∙将临床方案作为附件三、启动临床试验1.样本收集注意事项:∙样本收集时应保持样本量充足。
∙样本收集数量和浓度(阴阳性数量)应满足要求。
2.试验相关物品的准备物品准备时应尽量考虑全面,除了临床试剂、对照试剂、第三方试剂,还应考虑试验所需耗材、文具、文件等。
实验室质量控制IVD行业相关篇

,确保检测结果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质量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化和自动化质量控制
远程监控和实时反馈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和自动化的 质量控制将成为未来的趋势,能够提 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远程监控和实时反馈技术,实现 质量控制的远程管理和监控,提高管 理效率。
个性化质量控制方案
针对不同疾病和患者群体,制定个性 化的质量控制方案,以满足临床的多 样化需求。
详细描述
在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时,应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范围和要求,确定合理的质控 方法、质控指标和质控频率,同时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的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 和检测流程等实际情况,以确保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
总结词
质量控制计划的执行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严格按照计划实施质量控制活动,并做好相关记录。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01
02
03
04
定期校准和检定
对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进 行定期校准和检定,确保其准
确性和可靠性。
规范操作
按照实验室规定的操作规程和 方法进行检测,确保操作的规
范性和准确性。
记录和监控
对检测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 记录和监控,以便追溯和审查
。
不合格品的处理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检测结果 进行复检或重新检测,并对不
合格品进行处理。
02
CATALOGUE
IVD行业概述
IVD定义与分类
IVD定义
IVD(In Vitro Diagnostics)是指在体外进行的诊断测试,用于检测、监测、 诊断和预测人类疾病或生理状态。
IVD分类
根据用途和检测原理,IVD可分为临床化学、免疫测定、血液学、微生物学和分 子诊断等类别。
教你如何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

教你如何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体外诊断试剂(IVD)的临床试验是为了评估和验证这些试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这些试剂包括检测和诊断疾病的试剂,例如血液常规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传染病检测试剂等。
下面是如何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的步骤。
1.预研阶段:在进行临床试验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预研,包括文献研究、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等,了解目前该领域的情况,并确定试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
2.设计试验方案:根据预研结果,制定试验方案。
包括试验的研究对象、样本数量、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试验的持续时间等。
3.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临床试验时,通常需要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接受待测试剂进行检测,对照组接受目前可靠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
4.选择研究对象:根据试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
这可能是患有其中一种特定疾病的患者,或者是一般人群中的健康个体。
5.临床样本采集:根据试验方案,采集适当数量的临床样本。
这些样本可能是血液、尿液、唾液等。
确保样本采集过程符合伦理和法律要求,并保存妥善。
6.进行试验: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
确保试验过程中遵循严格的实验操作规范,准确记录试验数据。
7.数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不同。
可以使用合适的统计学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8.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对试验的结论进行解读。
考虑试验的目标和研究问题,判断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编写报告:根据试验结果,编写临床试验报告。
包括试验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信息。
确保报告的准确和完整。
10.发布和交流结果:将临床试验结果发布和交流给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研究机构。
可以通过学术会议、期刊发表、专业性社交平台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时,需要注重伦理和法律的要求。
确保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安全,并遵循相关的伦理审查程序。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步骤仅为一般性指导,具体的临床试验方案需要根据试剂的特点和试验的目标进行具体制定。
iv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iv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IV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一份关于生物体外诊断试剂(IVD)产品质量管理的重要文档。
这份文件覆盖了IVD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从开发、生产、销售直至售后服务,帮助厂家确保其IVD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能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诊断结果。
IVD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根据ISO13485等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FDA、欧盟等相关法规要求编制的,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体系说明:本章主要描述IVD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和组成,以及质量方针与目标的设定。
有了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企业能够真正把产品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完成其核心使命。
2. 质量保证:本章描述IVD产品开发与设计的质量保证要求,如需满足的法规要求等;同时,也明确了IVD产品生产质量保证的关键要素,包括工艺流程管控、检测方法及设备的校准、验证与维护等。
此外,本章还对产品的原材料及自制件的管理、产品环境的控制与记录、产品批次追溯和记录等作了明确规定。
3. 文件控制:本章主要是对所有与IVD产品相关的文档、记录、报告等进行建立、审批、发布、变更、废止等工作进行管理。
具体的工作范围包括检验标准文件、工艺文件、质量程序文件、检验记录、产品研发文档、销售服务文档等。
4. 生产过程控制:本章描述了IVD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应具备的各项控制要素,包括物料管理、生产计划、生产设备条件与调节、产品检测、检验等。
另外,此章面向制造工艺的过程控制部分,对设备、工艺流程、品质控制、质量检验等相关的技术细节进行了详细阐述。
5. 检验和检测:本章主要包含检验与检测的要求及方法,覆盖了对原材料、中间件、自制件,以及成品及复核样本等多个方面的检验需要。
不仅给出了检测的方法和要求,还建立了相关记录和报告。
防止产品质量不良。
6. 产品验收与留样:本章针对产品的实际验收过程及留样等方面进行规定,包括验收检验种类、验收合格标准、留样数量及要求等,要求保证每一批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ivd临床试验

安全性指标分析
不良反应
根据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类型、发 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 评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心电图变化
对于涉及心脏毒性的药物,心电图变化可以作为 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
实验室指标
实验室指标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可以反映药物 对机体的作用,可以作为安全性指标进行分析。
有效性指标分析
临床疗效
根据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指 标的变化,评价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生存分析
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 ,评估药物治疗对生存期的影响。
影像学评估
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肿瘤病灶的变化, 评估药物治疗对肿瘤的疗效。
病理学评估
通过病理学检查,观察药物治疗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评 估药物治疗的疗效。
02
设计
试验方案设计
1 2
明确研究目的
在进行IVD临床试验前,必须明确研究目的和具 体试验方案,包括试验设计、观察指标、样本 量、试验周期等。
试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适合的试验设计,如随机对 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单臂试验等。
3
观察指标
为评估试验结果,需要确定合理的观察指标, 包括有效性指标、安全性指标等。
通过ivd临床试验,可以评估体外诊断 试剂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保障患者 使用试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ivd临床试验的分类
按照试验目的分类
ivd临床试验可以分为注册性试验 和验证性试验,其中注册性试验 主要用于试剂注册上市前的数据 支持,验证性试验主要用于已上 市试剂的性能验证和比较研究。
按照试验规模分类
确定试验对象的纳入标准和排除 标准,进行试验前的沟通和解释 ,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

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检查要点及判定原则体外诊断试剂是指用于诊断人体体液、组织和细胞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试剂。
临床试验是体外诊断试剂获得注册和上市准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试验检查的要点和判定原则两个方面,介绍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相关内容。
一、试验检查要点1.试剂的品质要求:试剂的品质要求是临床试验的基础,应包括试剂的成分、纯度、稳定性、保存条件、灵敏度、特异性等指标。
试剂生产企业应提供相关的检测证明和标准。
2.临床试验的样本来源与收集:样本来源的选择要考虑到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人群分布以及临床试验的目的等因素。
收集样本时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方法和规范化的操作程序,以及严格遵守伦理原则。
3.试验具体操作步骤: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应详细描述,包括试剂的准备、样本的处理、装置和设备的使用等。
操作步骤要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或试验方案进行,确保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可比性。
4.数据采集和管理:试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要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采集和记录,数据采集应使用规范的数据采集表,并设立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核查和质量控制。
二、判定原则1.试验指标的选择和判定:根据试验目的选择相应的指标进行观察和判定。
指标应具有临床意义、判别力强、重复性好等特点。
根据试验的结果和参考范围,判断试验结果是否符合临床需要。
2.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性:试验应进行重复性试验,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临床试验的结果还应与标准方法进行对照,确保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3.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解释:试验结果应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参考范围进行比较和解释。
统计分析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以及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统计指标的计算。
4.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控制:试验过程中应进行安全性评价,包括试剂的毒性和副作用、操作的风险等。
同时,要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试验过程的安全性。
总之,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的要点包括试剂的品质要求、样本来源与收集、试验具体操作步骤、数据采集和管理等;判定原则包括试验指标的选择和判定、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可比性、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和解释、安全性评价和风险控制等。
ivd临床试验

ivd临床试验IVD临床试验:加速医疗创新与进步的关键导语: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诊断技术在癌症筛查、传染病检测和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IVD(in vitro diagnostics)临床试验作为评估和验证新型诊断试剂的关键环节,不仅加速了医学创新和进步,还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一、IVD临床试验的定义及意义IVD临床试验作为一种在真实临床环境下验证diagnosis(诊断)和screening(筛查)试剂的方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医学研究工具。
它通过检验新型试剂在广泛患者群体中的效果,为医疗监管机构提供准确的数据,以支持试剂上市和临床应用的决策。
与传统的药物临床试验不同,IVD临床试验不仅需要关注疗效,还需要验证其准确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等特性。
IVD临床试验对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贡献不容忽视。
疾病的早期筛查能够及早识别并治疗患者,从而提高其预后。
合理使用IVD试剂不仅可以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IVD 临床试验不仅对患者个体有巨大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医疗系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促进作用。
二、IVD临床试验的方法和流程IVD临床试验的方法和流程主要包括:1. 试剂设计和制备:根据疾病的特点和需求,研发人员会设计和制备相应的试剂,如新型生物探针、筛查试剂盒等。
2. 临床样本收集:为了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大量不同类型的临床样本,例如血液、尿液、组织等。
3. 受试者招募和筛选:根据试剂的特点和目标人群,研究人员需要在医院或社区中招募符合条件的受试者,并进行筛选。
4. 试验实施和数据采集:研究人员会根据试剂的特点,将试验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如安全性评估、准确性评价和效能验证等。
同时,研究人员会采集相关数据,如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等。
5. 数据分析和结论: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人员可以获得试剂的准确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等重要指标,并形成相应的结论。
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

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1.严格遵守伦理原则:疫苗临床试验必须在伦理框架下进行,确保试验过程中人体受试者的权益和福利。
疫苗试验应遵循国家和国际伦理准则,包括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和获得知情同意。
2.设计良好的试验方案:疫苗临床试验方案应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方案应明确试验的目的、假设、研究人群、终点指标、样本量计算、试验时间和进度安排等内容。
3.严格控制试验质量:疫苗临床试验应实施严密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试验中心和合格的调查员,编制规范的操作规程、案例报告表和数据收集表,进行试验前培训和现场监管,进行数据监测和核查,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客观评估疫苗效果:疫苗临床试验的效果评价应客观、科学和可靠。
在试验设计中应明确主要和次要终点指标,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和测量方法,并制定分析计划。
评价结果应通过双盲评价、随机化、对照组等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可比性。
5.保护受试者安全:疫苗临床试验过程中,保护受试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
试验前应详细评估疫苗的安全性,制定安全监测和报告计划。
试验中应密切监测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及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6.严格控制试验数据:疫苗临床试验的数据管理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试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录入和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及时录入和核对。
在数据分析阶段,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7.保证试验可追溯和重复:疫苗临床试验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文件应妥善保存,确保试验的可追溯性和重复性。
试验记录和报告应详细完整,包括试验设计、操作规程、数据收集表、药物配方和使用情况等,以便于审计和验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总之,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是确保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遵循伦理原则,设计良好的试验方案,严格控制试验质量,保护受试者安全,严格控制试验数据,保证试验可追溯和重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量检测试剂的比对,标本中分析物的量值要尽量包含整个可报 告区间,如果不能获得量值包含整个区间的标本,至少应包括参 考区间的大部分、临床决定水平和有临床意义的大部分区间。 标本的量值大小要尽量均匀分布
标本要和常规检测用的标本一致;为了减少标本的变异,要做好 病人采样前的准备;要确定采样时机(如果分析物随生物钟变异 的话);标本应尽可能新鲜,必要时应采用专门的运送系统采集 和运送。如标本不能立即进行操作,则标本须按要求保存(必要 时要做标本中分析物的稳定性试验)。有些标本在保存前需预处 理,预处理的操作应按说明书规定进行。 为了防止试验过程的批间变异,如有可能可将收集的标本妥善保 存后同时检测,其前提是标本储存稳定性已知。
四、试验安排和质控
比对试验可设计为十天(或run)计划或二十天(run)计划,十天计 划的每次操作(run)均做两次质控,至少应包括阳性和阴性质控(或 低值和高值,或低、中、高值);二十天计划(或二十天以上)的每 次操作至少做一次质控。质控物应和评价用的标本同时进行检测(可 以安排在每run的起始和结束各一次)。一旦发现质控结果失控,这批 试验结果必须剔除;同时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加以纠正。 质控物的基本性能要素是稳定、均匀和没有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s)。质控物可由试剂盒生产商或其他厂商提供,亦可自制,但 必须满足上述基本要求。通常的定性试验只要准备阳性和阴性质控物 即可,对于产生两个以上结果的定性试验,可参照定量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的要求:
即样本量应有统计学依据,通常第三类产品:临床研究的总样本 数至少为1000例;第二类产品: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为200例。
定性试验亦可按照《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来确 定标本量,同时还应满足统计学的要求 为了使从样本检测结果所获得的诊断灵敏度和诊断特异度与总体 值的差小于允许误差,对于配对试验可用如下的公式根据预实验 结果进行样本量计算:
总数 a+b c+d N(a+b+c+d)
其中PPV、NPV和诊断效率是发病率的函数。而发病率与所选的试验人 群有关,因此PPV、NPV和诊断效率可因标本来源的人群而变化,即 PPV、NPV和诊断效率不是一个稳定的评价指标。
注:这些参数中只要出现(a+b)、(c+d)和N的都不能作为稳定的评价指标。
条一致性界限分别对应的可信区间( ± z1 - α / 2Sd ± t 1 - β / 2,1.71 SE)。
• 分析散点的分布与一致性界值可信区间上下限的位置关系,并且与专业 上可接受的界限值相比较,如果一致性界限可信区间上下限在临床上可 以接受,则可以认为两种方法之间一致性较好,可以互换。D和A相互关 联时应该进行数据变换以消除关联。
医学决定水平处的预期偏倚及其可信区间计算 对于任何给定的X值,Y的估计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在给定的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预期偏倚(Bc)的估计值,按以下公 式计算: ˆ
Bc a (b 1) X c
Bc的95%可信区间(在Xc处的真正偏倚),按以下公式计算:
ˆ ,B ˆ ˆ [B c ,low c , high ] Bc 2 S y x ( X c X )2 1 N ( X i X )2
样本含量的估算公式二:
n=(Uα/δ)2×P(1-P) 或
式中:
α 为Ⅰ型错误(弃真)的概率(此处为假阴性率),有单双侧之分;通常取 0.05。
β 为Ⅱ型错误(取伪)的概率(此处为假阳性率),只取单侧;通常取0.10 或0.20.
uα 和uβ 为α 和β 取值的相应正态分位数。
δ 为总样本率(p)与总体率(P)的最大允许误差。
a+c b+d
阳性似然比(PLR)=sens/(1-spec) (患者阳性率/未病阳性率) 阴性似然比(NLR)=(1-sens)/spec(患者阴性率/未病阴性率)
诊断效率(符合率)=[(a+d)/N] ×100%
约登指数(YI)= sens+ spec-1
诊断准确度标准(或金标准方法) 待评价方法 阳性 阳性 阴性 总数 真阳性数(a) 假阴性数(c) a+c 阴性 假阳性数(b) 真阴性数(d) b+d
用 π+-=0.14 π-+=0.1 πc=0.125 N=1.5962/0.009=283
计算:
样本含量的估算公式三:
三、标本的收集
收集的标本应该具有代表性,如有病和非病(包括表观健康人) 标本,而不是简单地只分为有病和健康人标本;有病的应包括各 个病型、病情和病期以及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标本,非病的特别 应包括一些相似而容易混淆的其他病人,这样才有利于了解各种 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学变异,这一点相当重要。
IVD产品临床试验的 技术要点和质量管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童明庆
IVD产品临床试验的 技术要点
一、金标准或对照试剂的确定
临床试验通常是采用一个对照方法与待评价的方法同时检测一系列标 本,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对照方法最好是金标准(Gold standard)方法: 1. 金标准:是指在现有条件下,公认的、可靠的、权威的诊断方法。 临床上常用的“金标准”有组织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分 离培养鉴定、长期随访所得的结论及临床常用的其他确认方法等。 2. 诊断准确度标准( Diagnostic accuracy criteria)是使用一种方法或联 合多种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测、影像学检测、病 理和包括随访信 息在内的临床信息,来界定状况、事件和所关注特征有 无的标准。
五、同步盲法测试
标本的编号可由非检测者实施并封存,等检测完成后再揭盲。
为了防止心理暗示影响操作者对结果的判断,对照试验应由不同 操作者双盲操作。
如由同一人操作,则需将标本一分为二分别编不同号码并封存。
六、定量试验结果的科学评价
配对t检验
配对t检验对系统误差 敏感,但不能同 时兼顾随机误差
图1 一般的Bland-Altman 图( Medcalc 软件绘制)
图2 两种试剂盒对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的Bland-Altman 图
图3 两种方法对水囊模型容积的检测结果的Bland-Altman 图
图4 两种方法对水囊模型容积的检测结果 对数转换后的Bland-Altman 图
ATE/LER区域(allowable total error/ limits for erroneous results zones) 是FDA推荐用于评价一致性的新指标, 主要适用于定量资料。其主要原理是:
每份标本的检测结果只能是单次检测结果。 不能用重复检测差异结果来纠正试验数据;如果有理由一定要重 测,在这种情况下,一致和不一致的标本都要重测。 已知结果的参考品系列(reference panels,参考品系列的真值 已知或能够溯源到好的诊断方法或临床诊断,通常被国际机构或 专业学会承认;该系列有各种不同浓度,可能含有干扰物,且干 扰因不同方法而异)或能力比对(proficiency test,PT)用材 料亦可作为标准结果来比较两个方法,但它们可能存在基质干扰 (matrix interferences),免疫学方法还可能有分析物的表位区别 (和天然的表位不同),因此用这些材料来比较两个方法时,如 果分析物浓度接近阳性和阴性判定限(cutoff值),常可导致错 误定性结果。
由所评价标本估计的
疾病流行率(PREV)=[(a+c)/N] ×100% 阳性预期值(PPV)=[a/(a+b)] ×100% 阴性预期值(NPV)=[d/(c+d)] ×100%
待评价方法
诊断准确度标准(或金标准 方法) 阳性 阴性 总数 a+b c+d N(a+b+c+d)
阳性 阴性 总数
真阳性数(a) 假阳性数(b) 假阴性数(c) 真阴性数(d)
S y x
2 ˆ ( Y Y ) i i
N 2
Bland-Altman 图分析 • 利用原始数据(两种测定结果)的均值( )与差值(d), 分别以均值为横轴,以差值为纵轴做散点图(D-A图),计算差值的 均数以及差值的 95% 分布范围(即为一致性界值,LoA, ±1. 96 S d ,即 ± z1 - α / 2Sd ),认为应该有 95%的差值(点)位于该一致性界值以内。 • 同时,考虑到抽样误差,除了LoA,还要有LoA 的可信区间( LoA CI) 。计 算LoA CI所对应的标准误一般为1. 71SE( ),即可计算出两
首先作检验假设:
诊断准确度标准(或金标准方法) 待评价方法 阳性 阳性 阴性 总数 真阳性数(a) 假阴性数(c) a+c 阴性 假阳性数(b) 真阴性数(d) b+d 总数 a+b c+d N(a+b+c+d)
样本含量(对字数)的估算公式之一:
举例
预实验提示甲、乙种培养基对于某菌属的培养结果如下:甲培养基 阳性、乙培养基阴性的π+-=b/(A+B)=0.04,甲培养基阴性、乙培养 基阳性的π-+= c/(a+c)=0.24;设α=0.05(双侧检验),β=0.10(单侧) ;为了比较甲乙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问需观察多少样本对子 (菌株)数? 计算: πc=(0.24+0.04)/2=0.14,查双侧界值u0.05=1.96,单侧 u0.10=1.28。代入公式: =57(对)
回归分析
b lxy lxx
Y=b X + a
( x x)( y y ) ( x x)
2
求:相关系数r,或决定系数r2
a y bx
r
lxy lxxl yy
( x x)( y y) ( x x) ( y y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