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7讲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合集下载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31讲 水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31讲 水

专项二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重点提示】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无论稀释还 是浓缩,在计算时,一定要建立起前后不变的量,找到等 量关系。溶液的配制包括计算、称量和溶解三个步骤。 【例2】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下列 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称量时药品和砝码放反了 B.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7.0 g C.量取溶剂时,俯视量筒读数 D.把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时有部分溅出
地点 项目 pH 1 L水中溶解的氧气
A 6 0.011 g
B 4 0.007 g
C 5 0.003 g
请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减少硫酸厂废水对河水的污染,要选用一种廉价的物 质进行处理,你选择的物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2)C处水草疯长,鱼虾几乎绝迹,主要原因是河水中的 ________、P两种元素含量过高。 (3)你认为在A、B、C三处中,最适合作自来水厂取水点的是 _______。 【点拨】防治水体污染是当前社会问题和中考热点问题,工 业废水的净化,生活用水的净化处理,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禁用含磷洗衣粉等,是防治水体污染的有效措施。 【答案】 (1)Ca(OH)2 (2)N (3)A
【活学活用】
1.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 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氧元素和氢元素 组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 成的,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__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__。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 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 氢原子与氧原子个数比 _________________为2∶1,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式为 H2O。 2H2O2H2↑+O2↑ 。 (3)写出此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第27讲 氧气

2015年浙江省中考科学总复习课件:第27讲 氧气

若用E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b__(填“a”或“b”)端通入 。
【解析】(1)图中标号仪器分别是试管和锥形瓶;(2)图中C装置可通过分液
漏斗逐滴滴加液体,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率的目的;(3)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当 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氧气的密度 比空气大,所以应从长导管进气,将空气挤压到集气瓶上部排出 ,长进短出 。
3〃(2014·成都)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 【解析】A.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故A正确;B.过氧 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制气体,故B 正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来收集,故C错误;D.氧气 不易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来收集,故D正确。
4〃(2014·上海)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Ⅰ__试管__,Ⅱ__锥形瓶__。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
,应选用装置 __C__(填编号)。实验室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KClO3MnO2△2KCl+3O2↑__。 (3)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bac__(填编号)。 a〃将导管深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D〃夏天鱼池内需要增氧,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 2〃(2014·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2015浙江中考试题研究数学精品复习课件第27讲 几何作图

2015浙江中考试题研究数学精品复习课件第27讲 几何作图

D.50°
2 . (2014· 杭州 ) 已知直线 a∥b , 若∠ 1 = 40°50′ , 则 ∠2=__∠B__.
3.(2014·温州)如图,直线AB,CD被BC所截,若AB∥CD, ∠1=45°,∠2=35°,则∠3=__70__度. 4.(2012·嘉兴)已知△ABC中,∠B是∠A的2倍,∠C比∠A 大20°,则∠A等于( A ) A.40° B.60° C.80° D.90° 5.(2013·湖州)把15°30′化成度的形式,则15°30′=__15.5__ 度.
(4)圆周角定理及推论:
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圆心角 的__一半__. 圆周角定理的推论: ①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 的圆周角所对的弧__相等__. ②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直角__;90°的圆周 角所对的弦是__直径__.
(5)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 设 d 为点 P 到圆心的距离 , r 为圆
【点评】 在解答有关线段的计算问题时,一般要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①按照题中已知条件画出符合题意的图 形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条件;②学会观察图形,找出线段
之间的关系,列算式或方程来解答.
1.(1)(2012·菏泽)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 线段BC,使BC=3 cm,则线段AC=__11_cm或5_cm__. (2)如图,已知AB=40 cm,C为AB的中点,D为CB上一
(1)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2)已知两边及其夹角作三角形; (3)已知两角及其夹边作三角形; (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作等腰三角形;
(5)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
4.与圆有关的尺规作图 (1)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即三角形的外接圆); (2)作三角形的内切圆; (3)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 5.有关中心对称或轴对称的作图以及设计图案是中考的常 见类型 6.作图的一般步骤 (1)已知;(2)求作;(3)分析;(4)作法;(5)证明;(6)讨论. 步骤(5)(6)常不作要求,步骤(3)一般不要求,但作图中一定 要保留作图痕迹.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第27课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课件

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复习 第27课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课件

2.对下列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事实
体温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 缩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敞口容器中的酒精逐渐减少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 质不同
()
A
解释 汞原子的体积热胀 冷缩
分子很小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分子的构成不同
专题二 原子的构成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①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 成
第27课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深化理解】 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最小粒子,不可再分 C.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C )
解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在化 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能形成离子;分子 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深化理解】 1.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__电__子____组成,原子核又是由中子和 ___质__子___组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中,带正电的 是__质__子__和__原__子__核___,带负电的是___电__子___。
解析: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带 正电的原子核与绕原子核运动 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与不带 电的中子组成。
a
②知道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 成
a
③知道质子、中子由夸克构成 a
【基础盘点】 1.原子由一个居中心的带____正____电荷的__原__子__核___与核
外带__负____电荷的__电__子___构成的;原子核由带___正___ 电的___质__子___和不带电的__中__子____构成;质子和中子由 __夸__克____构成。 2.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目_相__等___, 但电性__相__反__,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在整个原子 中所占的体积很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__子__核_上。 3.在原子内,核电荷数=___质__子___数=__核__外__电__子__数。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9讲 物质的分类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9讲 物质的分类

3.(2013· 衢州)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粗盐,含有较多的杂质, 需要精制。为了除去粗盐中泥沙等不溶性杂质,设计了如 图A、B、C三个步骤。
(1)B步骤称为过滤。 (2)C步骤中,当蒸发皿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应该 B (填字母)。 A.移去酒精灯,停止搅拌 B.移去酒精灯,用玻璃棒继续搅拌 C.继续加热蒸干水分,再移去酒精灯
分类三
常见单质的化学性质) 常见单质的化学性质)
【考点梳理】 1.金属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四射 ,放出热量,生成一种___ 黑 色的 (1)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_______ 固体(四氧化三铁)。 白 光,生成一种___ 白 色的固体。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___ 2.非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及产物 白光 在空气中发红),生成使澄清石灰水 (1)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__( 变浑浊 的气体。 _______ 微弱的淡蓝色 火焰;硫在纯氧中剧烈燃烧发出 (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____________ 明亮的蓝紫色 火焰,反应后生成一种具有_______ 刺激性 气味的气体(SO2)。 _____________ (3)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___ 白 光,产生浓厚的_____ 白烟 。 (4)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_______ 安静 地燃烧,发出______ 淡蓝 色的火焰,放出 热量。
从组 成分
2 2 3
金属(如Fe、Cu) 从性质分 单质 ― ― → 固体(如C、P)、气体(如O2、H2) 非金属 稀有气体(如He、Ne)
从含元素 种类分
含氧分
从是否
3
2
4
2
从是否含 碳元素分
从溶解 性分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2讲 电路和电流、电压、电阻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22讲   电路和电流、电压、电阻

A.0~0.6 A
B.0~1 A
C.0~2 A
D.0~3 A
分类三
电压和电压的测量) 电压及其单位)
【考点梳理】 电流 的原因。 1.电压是推动电路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______ 伏特 ,简称伏,用符号___ 2.电压的单位是_____ V 表示;比它大的单位有千 伏(kV),比它小的单位有毫伏(mV)和微伏(μV)。 1 kV=103 V 1 V=103 mV=106 μV 【活学活用】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_____ 电流 的原因。电压通常用符 17._____ 伏特 ,符号是___ 号___ V。 U 表示,电压的单位是_____ 18.请完成下列的单位换算。 (1)5 000 V=____kV ; 5 1.8×10-4 (2)180 mV=____V ; 0.18 =___________kV (3)10 μV=_____________V ; 1×10-5 (4)25 mV=___________μV 。 2.5×104 19.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 A ) A.1.5 V B.15 V C.36 V D.220 V
25.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 D ) A.只决定于导体的材料 B.只决定于导体的长度 C.只决定于导体的横截面积 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26.如图所示,用小刀把铅笔剖开,剥出铅笔芯,将铜线绑在它的一端, 照图连接电路,使另一根铜线在铅笔芯上移动,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A.导体越长,它的电阻越大 B.导体越短,它的电阻越大 C.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它的电阻越大 D.导体的温度越高,它的电阻越大
【活学活用】 5.如图电路中,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两灯发光情 况互不影响的电路是( D )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35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中考试题研究】2015中考生命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第35讲   常见的化合物(一)

用途
2.氢氧化钠的保存:根据性质确定保存方法,由于固体 潮解 ,易吸收CO2而 NaOH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___ 变质 ,所以必须_______ 密封 保存,且试剂瓶瓶塞用橡皮 ________ 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活学活用】 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氢氧化钠有腐蚀性 B.固体氢氧化钠有挥发性 C.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D.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水蒸气而潮解
9.(2014· 丽水)面粉是制作面包的主要原料,判断面粉品质 优劣的测定项目通常有:淀粉含量、灰分含量及面粉酸度等。 面粉酸度的度数是指中和100克面粉中含有的酸所耗用质量 分数为0.4%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 关系如下表。 面粉酸度与面粉品质的关系表
面粉酸度 面粉品质 <2° 新鲜面粉 2°~4.5° 陈年面粉 >4.5° 霉变面粉
(1)写出A、B、C的化学式: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_____________。 【点拨】涉及到酸的化学性质的题型很多,如变魔术、推断、 除杂等,但万变不离其宗,即酸的化学性质。如:①酸溶液 中都含有相同的H+,化学性质相似,不管是实验室中的HCl、 H2SO4,还是厨房中的醋酸,要能举一反三;②不同物质与 酸反应产生的现象不同,如:石蕊试液遇酸变红,CuO、 Fe2O3等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分别得到蓝色、黄色等溶液; 金属单质、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气泡;有些特殊盐与酸反应 有沉淀产生,如HCl与AgNO3,H2SO4与Ba(NO3)2等。 【答案】(1)NaOH CuCl2 Na2CO3(或NaOH HNO3 Fe2O3) (2)Na2CO3+2HCl===2NaCl+H2O+CO2↑ [或NaOH+HCl===NaCl+H2O;或2NaOH+ CuCl2===Cu(OH)2↓+2NaCl;或Na2CO3+ CuCl2===CuCO3↓+2NaCl等](合理即可)

2015年中考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专题15 物质的密度

2015年中考科学(浙教版)总复习课件:专题15 物质的密度


1(2014· 温州)小明将试剂瓶中的部分蒸馏水 )
倒入量筒后(如图),试剂瓶中剩余的蒸馏水和量筒中 的蒸馏水相比,一定相同的是(
A.体积 C.重力
B.质量 D.密度
解析:试剂瓶中的水部分倒入量筒中,属于同一
种水,试剂瓶中的水,体积改变,质量改变,因此受
到的重力大小改变,但密度不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改变,因此选 D。 答案:D
浸没在量筒中的水里,记下水面所对应的刻度 V2;(4)
2.测液体密度:(1)用天平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
量 m1;(2)把烧杯中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 m1-m2 (4)液体的密度 ρ= 。 V
中液体的体积;(3)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 m2;
考点四 量:m=ρV。
密度知识的应用
1.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体积,求物体的质 2.根据已知物质的密度、质量,求物体的体 m 积:V= 。鉴别空心球和实心球。 ρ 3.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算出物质的密 度,再通过查密度表可以鉴别是什么物质。
黄蜡石的密度是 水性和装置的摩擦)。
克/厘米 3(不考虑黄蜡石的吸
解析: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的左端挂 一个塑料瓶,在定滑轮的右端也挂一个相同的空塑料 瓶,即空瓶子内放水,可以不计左端空塑料瓶对测定 黄蜡石质量的影响,使黄蜡石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
根据图乙,水的体积为 20mL,黄蜡石的体积为 V =25mL-20mL=5mL,黄蜡石的质量为塑料瓶内水 m 13 g 因此黄蜡石的密度为 ρ= = =2.6g/cm3。 V 5 mL 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6
小石块 的密度
A.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 度为 2.50 g/cm3 B.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 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 度表中的数据 C.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 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 大 D.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014· 宁波)2014年5月,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 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 “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 11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 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 ) A.117 B.174 C.291 D.408 5.2012年4月15日,央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药用胶 囊里重金属铬(Cr)超标,即震惊全国的“毒胶囊”事件。已知 铬原子核内有24个质子,铬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下 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铬原子呈电中性
非金属元素 、_____________ 稀有气体元素 三大类。 金属元素 、___________ 3.分类:元素可分为________ 【活学活用】 6.(2012· 温州)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3月15日,我省实施新的碘 盐含碘量标准,碘盐中碘含量从每千克35毫克降至25毫克。这里的“碘” 是指( C ) A.碘原子 B.碘分子 C.碘元素 D.碘单质
A.钇属于金属元素 B.钇原子中的质子数为39 C.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D.钇原子中的中子数为39
专项一
微粒的性质)
【重点提示】微粒的性质包括三点:(1)微粒很小;(2)微粒在 不断地运动;(3)微粒之间有间隔。中考时,往往利用微粒的 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例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 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 mL,说明分 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 度升高而加快 【点拨】本题考查分子的三个性质及其应用范围。①分子在 不停地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体积小,质量小,且 分子的运动速率和间隔都与温度有关。 【答案】 A
知道组成人体、地壳的主要元素)
【考点梳理】 Fe 、 1.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 O 、____ Si 、____ Al 、____ Ca、Na、K、Mg。 2.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 O 、____ C 、____ H 等(人体内 也含有一些有害元素,如镉、汞、铅等)。 3.元素在海水中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是:____ O 、____ H 、Na、Cl。 【活学活用】 7.下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 )
分类三
组成物质的元素) 指认物质的组成元素)
【考点梳理】 质子数 即________) 1.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 核电荷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元素 区别 意义 表述 角度 联系 如水是由_氢元素__和_氧元素__组成的 元素是具有相同_质子数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如水分子是由_氢原子__和_氧原子__构成的。不 能说水分子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宏观概念:只讲_种类__,没有个数。可以组成物 质 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讲_个数__。既可以构成 _分子__,也可直接构成_物质__ 原子
科学
第27讲 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分类一
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的性质)
【考点梳理】 1.分子的性质包括:(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___ 小 ;(2)分 子在不断地_____ 运动 ;(3)分子之间有_____ 间隔 。 相同 ;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 2.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 不同 。 _____ 【活学活用】 1.固体碘受热升华,下列关于此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碘分子质量变大 B.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碘分子体积变小 D.碘分子运动速率不变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铁的元素符号为FE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根据有效元素判断化肥的种类)
【考点梳理】 1.农业上常用的化肥主要有___ 氮 肥、___ 磷 肥、___ 钾 肥和____ 复合 肥料。 氮 肥能促进农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____ 磷 肥能促进农 2.____ 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吸收养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进农作物 穗数增多、籽粒饱满;____ 钾 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 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 【活学活用】 8.(2013· 温州)为了预防樱桃在成熟期发生果实开裂,果农 常施钾肥。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D) A.NH4NO3 B.CO(NH2)2 C.Ca(H2PO4)2 D.K2CO3
了解元素周期表)
【考点梳理】 7 个周期,___ 16 个族,在元素周期表中,除第一周期 1.元素周期表有___ 非金属 元素过渡, 金属 元素开头,_______ 外,其余每个周期都是以_____ 稀有气体 元素结尾。 __________ 核电荷数 =_________ 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__________ 2.原子序数=_______ 【活学活用】 12.(2013· 湖北)钇(Y)是一种稀土元素,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 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D )
分类二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考点梳理】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原子核(带正电)正电荷)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核外电子数 。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______=___________ 中子 和_____ 质子 、_____ 电子 等,但并不是所有的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_____ 氢 原子核内无中子。故原子核中质 原子中都有这三种粒子,例如___ 中子数 。 子数不一定等于_______ 相等 ,但电性 3.原子核所带的电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数目______ 相反 ,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在整个原子中所占的体积很 ______ 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______上。
【活学活用】
3.(2013· 杭州)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 艰辛努力,直到现在仍在探索中。其中,行星模型的提出 标志着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的问世,如右图是锂原子结构 的行星模型,图中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4个中子。不能根 据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得出的结论是( A) A.原子始终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很小部分 C.构成原子核的粒子之间存在一种互相吸引的力 D.原子呈电中性
9.(2014· 绍兴)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则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硝酸铵属于氮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分类四
元素符号) 认识常见元素的符号,指出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考点梳理】 大 写;由两个字母 1.元素符号的书写: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___ 大 写,第二个字母要___ 小 写。 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___ 2.元素符号的意义: 元素 。 (1)宏观:表示一种____ 一个原子 。 (2)微观:表示这种元素的_________ 物质 。 (3)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该种元素组成的_____ 【活学活用】 10.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的元素符号是( C ) A.Ag B.He C.Hg D.Mg 11.化学用语是学习和交流化学知识的通用语言,以下化学符号所表示 的意义最多的是( A ) A.Fe B.H C.SO42- D.2H2O
3.果糖大量存在于水果中,其分子的化学式为C6H12O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果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果糖由果糖分子构成 C.果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1个果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 成
构成的微观粒子有三类,即_____ 分子 、_____ 原子 、_____ 离子 。大多数物 质(如水)由_____ 分子 构成;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少数固态非金属) 原子 直接构成;有些物质(如氯化钠)由_____ 由_____ 离子 构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________的一种微粒;原子是_______ 原子 或_______ 粒;离子是带电的_____ 原子团 ,有阴、阳离子之分。 3.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活学活用】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点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纯净物也 可由离子构成,如纯净的食盐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同 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子是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 微粒。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成新的分 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质子带正电,原子核 由质子和中子组成,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都带正电。 电子带负电,但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故整个原子不显电 性。氢原子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组成,其质量与质子和 中子相近。电子的质量最小,只有质子质量的1/1 836,相 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1)分子 原子 离子 (2)分子 (3)原子 (4) 质子 原子核 (5)电子 (6)分子 原子 中子 (7)质 子 中子 (8)电子 (9)质子 电子
A.
1.(2013· 成都)以下事实不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来解释的是 ( D) A.走过花圃闻到花香 B.湿衣服经过晾晒变干 C.香水、汽油密闭保存 D.6 000 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 L的钢瓶中
专项二
物质的构成与原子的结构)
【重点提示】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是由居于原 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原 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 构成。 【例2】在分子、质子、原子、中子、电子、原子核、离子等粒子中, 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直接构成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4)带正电荷的是_______、_______。 (5)带负电荷的是_______。 (6)不显电性的是____、____、____。 (7)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是____、____。 (8)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 (9)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是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