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知识大全
防静电安全小知识

感 谢 聆 听 !
需要注意的是,触摸木质、 板材墙面,没有除静电的效果, 因为这些材质不能有效地传导电 流。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注意“放电”
日常使用电视机、电脑后, 应马上洗手洗脸,以消除皮肤表 面的静电。
在接触金属和其他易导电的 物品之前,可以先触摸随身携带 的钥匙,提前把身体所带的静电 释放出去。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减少室内静电源
Part 5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在给汽车加油时,应采取以下防静电措施: ■进出加油站时,车速不宜过快,应减速慢行; ■加油站内应避免火源,加油时不要吸烟; ■在车辆熄火之前,不能给汽车加油,这是因为尽管车身没有运动, 但发动机依然在高速运转; ■不能用加油枪碰撞汽车的排烟口;
加油时须提高警惕
人体静电可达上万伏
当静电达到2000伏时,人的手指就会有 感觉;
当静电超过3000伏时,就会有小火花出 现,人的手指会有刺痛感;
当静电超过7000伏时,人会有被电击的 感觉。
人体静电可达上万伏
有人也许会感到疑惑,通常说人体能承受的安全电压为36伏,为什么 遭遇上万伏的静电,却不会威胁生命安全?
这是因为人们所说的安全电压为36伏,指的是在一定电流通过的情况 下。尽管人体静电电压非常大,但只要电荷不流动,就没有危险。静电产 生的电流很小,即使人接触了低电位的物品,通过人体的电流也可能只有 几毫安。
此外,静电吸附的大量尘埃中可能含有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人 体吸入后会对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Part 3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生活防静电小妙招
防静电安全知识

是对精密的电子设备。
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03
静电干扰可能会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导致屏幕乱跳、键
盘失灵等问题。
静电对易燃易爆物品的危害
静电引燃易燃物
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静电放电可能会引燃物品,导致火灾或爆 炸事故。
静电与易燃气体反应
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如矿井、加油站等,静电与易燃气体相互作用 可能导致爆炸或火灾。
非接触式消除
非接触式消除静电的方法是利用离子流、离子风等,将电荷 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减少或消除静电。非接 触式消除静电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不影响生产过程等优点 。
静电消除的设备
离子发生器
离子发生器是静电消除设备的一种,它通过电离空气或其他气体来产生大量的正负离子,这些离子可 以与物体表面的静电电荷进行中和。离子发生器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类型,移动式离子发生器通常 采用手持式设计,可以方便地移动到需要消除静电的场所。
静电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静电对人体可能产生危害,包括但不限 于
• 干扰电子设备:静电可能干扰电子设 备的正常运行,导致设备损坏或功能 异常。
• 影响工作效率:长时间接触静电可能 导致皮肤干燥、瘙痒等不适症状,影 响工作效率。
• 产生电击:静电电压可能高达数千伏 ,甚至上万伏,当人体接触高电压时 可能导致电击伤害。
防静电安全知识
汇报人:
日期:
CATALOGUE
目 录
• 静电的产生 • 静电的消除 • 静电的预防措施 • 静电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 防静电安全知识问答
01
CATALOGUE
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基本原理
静电是指静止状态下的电荷。在 干燥的环境中,当两个物体接触
并分离时,可能会产生静电。
防静电知识培训

• 接触放电和空气放电
一、什么是静电?
一、什么是静电
静电的特点
• 高电位:可达数万至数十万伏,操作时常 达数百至数千伏(人通常对3.5KV以下静电 不易感觉到)。
• 低电量:静电流多为微安级。
• 作用时间短:微秒级。
• 受环境影响大:特别是湿度,湿度上升则 静电积累减少,静电压下降。
一、什么是静电
• 当电荷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 了静电。
• 静电荷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一、什么是静电?
• 在正常状况下,一个原子的 质子数与电子数量相同,正 负平衡,所以对外表现出不 带电的现象。
静电的产生原理
• 造成不平衡电子分布的原因 即是电子受外力而脱离轨道, 这个外力包含各种能量(如动 能、位能、热能、化学 能……等)。
装有单板的防静电周转箱不 允许直接用拉伸膜缠绕。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没有戴防静电手腕带时, 脚应与地板接触。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拿取IC芯片 时,应带 防静电手 腕带和手 套。
四、常见的不符合静电控制的案例
拿板时应双手戴好手套,不允许一只手戴手套另一只手裸露或用手套 包裹单板后裸手拿握的现象。
典型的EPA接地系统
L N
PE
14 5
2
6 3
35
6 2
4 1
4
12
B
1
A
B
10 公共接地点 10
A
10
公共接地点 10
138ຫໍສະໝຸດ 79 11专用防静电线
13
E
13
1 工作台
6 设备/仪器/工具
11 防静电地板
2 防静电台垫
防静电安全知识手册

绿色环保:未来的防静电技术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更加环 保的材料和工艺,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跨界融合:防静电技术将与其他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进行跨界融合,拓展应 用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接地措施:将设备 接地,使静电荷能 够安全地释放到大 地。
隔离与防护:使用 防静电材料对设备 进行隔离和保护, 防止静电荷积累。
限速与控制:通过 限速和控制系统, 控制静电荷的产生 和积累,避免静电 放电对电子设备造 成损害。
防静电工作区:建 立防静电工作区, 对进入该区域的人 员进行防静电培训 和防护措施,确保 电子设备的安全。
使用防静电设备 时应注意正确的 操作方法,避免 因误操作导致设 备损坏或失效
防静电设备的配 置和使用应与生 产工艺和作业环 境相适应,以确 保安全生产
人员防静电培训和管理
培训员工掌握防静电基本知识
定期进行防静电安全演练
建立员工防静电档案
制定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01
电子设备防静电措施
电子设备防静电设计
提高员工防静电安全意识的方法
定期开展防静电安全培训,让员工了解静电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在工作场所设置防静电警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防静电安全。 建立防静电安全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防静电工作中的职责。 开展防静电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静电隐患。
01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原则和要点
静电的产生。
接地处理:确保 电子设备接地良 好,以导走静电。 设备应使用三脚 插头,并将地线 接到可靠的接地
端子上。
防静电基本知识

2、防静电台垫、防静电地垫:在操作静电敏感元器件时,工作台上应铺
设用防静电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台垫,使所有与之接触的SSD端子、工具、器 具、仪表、人体等都达到基本均一的电位,并通过台垫上的接地线使静电迅 速泄放。如生产线绿色台垫。
3、防静电软塑料包装袋:公司常用的包装如下:MOS.管的包装袋、仓库
四、静电在工业生产中造成的危害
静电的产生在工业生产中是不可避免的,其造成的危害主要可 归结为以下两种机理:
其一:静电放电(ESD)造成的危害: (1) 引起电子设备的故障或误动作,造成电磁干扰。 (2) 击穿集成电路和精密的电子元件,或者促使元件老化, 降低生产成品率。 (3) 高压静电放电造成电击,危及人身安全。 (4) 在多易燃易爆品或粉尘、油雾的生产场所极易引起爆炸和 火灾。
其二,静电引力(ESA)造成的危害: (1) 电工业子:吸附灰尘,造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元件的污染 ,大大降低成品率。 (2) 胶片和塑料工业:使胶片或薄膜收卷不齐;胶片、CD塑盘 沾染灰尘,影响品质。 (3) 造纸印刷工业:纸张收卷不齐,套印不准,吸污严重,甚 至纸张黏结,影响生产。 (4) 纺织工业:造成根丝飘动、缠花断头、纱线纠结等危害。
零料粉红色的包装袋等、A4线防静电屏蔽与袋防静电包装袋外贴有静电警 示标签。
4、防静电硬塑料容器:各工位、工序之间用于传递和暂时性贮放静电敏
感元器件和印制板的各种容器。AI料架、A4防静电周转箱(托盘)、黑色 防静电料盒。
5、防静电条、管:它的材料为防静电塑料膜或硬型制品,用来包装IC、
MOS.管等元器件。
静电屏蔽及接地是很多种仪表电路上防静电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用 于防止静电源对外界的干扰。
防静电知识培训

静电破坏
静电的破坏方式及业界内的对策
ESD破坏模式
3种普遍接受的破坏模式: HBM(人体模式) MM(机器模式) CDM(充电器件模式)
静电模型
人体模式 ( HBM )
• 模拟带电人体对器件放电的情况 人体放电模式是模拟人体因走动或其他因 素而在人体上累积静电后,再去碰触到IC, 人体上的静电便会经由碰触的脚位而进入 IC內
• 人体电容50-250PF,人体电阻1-5K欧姆
静电模型
机器模式 ( MM )
• 模拟带电设备对器件进行放电的情况 机器放电模式是模拟机器设备(例如机械手臂、测试夹具、手工具等)本身 累积的静电,当此机器碰触IC时,静电便对该IC放电。
虽然MM模式与HBM模式的放电行为类似,但当MM发生时其为金属对金属 的接触,应此接触电阻非常的小,而且一般机器电容都远大于人体,故其静 电荷更大,使得在放电过程中电流比HBM要大多,故其破坏理更强
基本知识
对于无法消除的静电源,必须保证其与静电 敏感产品距离在300mm以上,否则应设法去 除,如使用离子风机等方法 防静电区域内的任何物品操作应按静电敏感 产品要求进行操作
静电的防护
介于静电的危害,并根据静电产生及防害的方式,总结如下四种防护 措施:
•
杜绝其产生: 隔离开产生静电的物质,避免磨擦.
, 人体是无法感知
100V 的.但是对于电子元器件,当超过
的电压时,它们就大
有感觉了!
和电子器件相比之下,我们敏感性极差…
感觉到 : > 2000 ~ 4000 volts 听到 : > 4000 ~ 5000 volts 见到 : > 5000 volts
< 100 votls 的静电放电 就足以损坏 某些电子器 件!
防静电安全知识

防静电电磁辐射
静电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04
培训对象
应针对所有可能接触静电的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静电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
应包括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危害、防静电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用品。
培训周期
应定期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以更新和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防静电标识
记录设备和设施的静电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记录防静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转。
防静电记录
防静电标识和记录
静电放电防护措施
03
防静电电击
接地措施
设备、装置等导体应接地,并确保接地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以将静电荷导入大地。
避免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中操作静电设备。
防静电火灾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静电事故案例,揭示静电事故的严重后果和加强防静电措施的必要性,增强员工的静电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静电安全知识,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举办知识竞赛等,提高员工对静电安全的重视程度。
静电安全提示
在关键位置设置静电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防静电,确保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
静电的危害
保障生产和人员安全
保护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静电防护的重要性
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02
将所有防静电设备和设施通过导线或导体与接地端子连接,以消除静电荷产生的电荷累积。
防静电接地
在设备和设施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以确保电荷平衡,防止静电放电和电磁干扰。
防静电连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地和连接
防静电知识介绍

防静电知识介绍ppt•什么是静电•静电对人体的影响•防静电的方法目录•防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防静电的必要性•如何提高防静电意识01什么是静电静电是指静止状态下的电荷,通常是由摩擦、接触或感应等原因而产生的。
静电荷的积累会使物体表面带有一定量的电荷,形成静电现象。
静电的定义不同材料之间相互摩擦会产生电荷转移,使其中一种材料带正电荷,另一种材料带负电荷。
摩擦起电当一个导体靠近带电体时,由于静电感应的作用,导体会在近端部分感应出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
感应起电静电的产生1静电的危害23在某些易燃易爆环境中,积累的静电荷可能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
静电火花静电荷积累在电子设备上,可能干扰其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路故障。
影响电子设备当高电位差产生的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会对接触到的物体或人体造成电击。
电击02静电对人体的影响皮肤干燥静电会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污垢,使皮肤变得干燥,引发瘙痒、红肿等症状。
皮肤炎症静电放电时产生的火花、电磁波等可能刺激皮肤,引发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荨麻疹等炎症。
静电对皮肤的损害视线模糊静电放电时会产生大量微小颗粒,影响空气清晰度,使人的视线变得模糊。
眼部疲劳由于静电吸附作用,人们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摆脱这种干扰,容易导致眼部疲劳和不适。
静电对视力的影响静电放电产生的声音、闪光等可能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思维和判断能力。
注意力分散静电放电时会产生电磁场,可能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干扰,引发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
头痛、头晕静电对脑力的影响03防静电的方法总结词通过将静电荷引入到大地中,以消除物体上的静电荷。
详细描述通过将物体与大地相连,使物体上的静电荷通过大地导走,从而消除物体上的静电荷。
接地法通常用于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荷。
接地法总结词利用导体将静电荷引入到其他物体中,以消除物体上的静电荷。
详细描述通过将物体连接到其他导体上,使物体上的静电荷通过导体导走,从而消除物体上的静电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知识1.为什么要提高ESD防护意识在本世纪70前代以前,很多静电问题都是由于人们没有ESD意识而造成的,即使现在也有很多人怀疑ESD会对电子产品造成损坏。
这是因为大多数ESD损害发生在人的感觉以下,因为人体对静电放电的感知电压约为3KV,而许多电子元件在几百伏甚至几十伏时就会损坏,通常电子器件被ESD损坏后没有明显的界限,把元件安装在PCB上以后再检测,结果出现很多问题,分析也相当困难。
特别是潜在损坏,即使用精密仪器也很难测量出其性能有明显的变化,所以很都电子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都怀疑ESD,但近年实验证实,这种潜在损坏在一定时间以后,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明显下降。
2.谁应该参加ESD培训?培训谁? 管理培训部门,管理部门的支持,流水线管理培训,工人,技术员等都应该受到防静电知识培训。
最新的美国国家标准和国际静电放电协会标准(ANSI/ESD S20.20-1999)把静电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及认证专门列出一节。
静电培训的重点在领导管理人员、流水线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三种人,但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
对于领导和管理人员,除要求懂得静电安全管理要求外,对静电基本知识、防静电工作区的要求、静电敏感标记等也应有所了解。
而对设计师、现场工程师、维修技术人员等对静电就要有全面的了解。
目前,我国各类院校除少数专业有静电专业研究生课程外,中专、大专及本科均没有开设静电专业课程,仅是物理的电学中介绍了有关静电基本原理一些知识。
但是只要有了这个基础,您就能学好静电防护基本知识。
3.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有哪些形式?静电的基本物理特性为:吸引或排斥,与大地有电位差,会产生放电电流。
这三种特性能对电子元件的三种影响:1.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2.静电放电破坏,使元件受损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3.静电放电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使元件受伤(潜在损伤)。
4.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器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如果元件全部破坏,必能在生产及品管中被察觉而排除,影响较小,如果元件轻微受损,在正常测试下不易发现,在这种情形下,常会因经过多层之加工,甚至已在使用时,才发现破坏,不但检查不易,而且其损失亦难以预测。
要耗费多少人力及财力才能清查出所有问题,而且如果在使用时才察觉故障,其损失将可能巨大。
4.静电对电子产品损害有哪些特点?(1). 隐蔽性人体不能直接感知静电除非发生静电放电,但是发生静电放电人体也不一定能有电击的感觉,这是因为人体感知的静电放电电压为2-3 KV,所以静电具有隐蔽性。
(2). 潜在性有些电子元器件受到静电损伤后的性能没有明显的下降,但多次累加放电会给器件造成内伤而形成隐患。
因此静电对器件的损伤具有潜在性。
(3). 随机性电子元件甚么情况下会遭受静电破坏呢?可以这么说,从一个元件产生以后,一直到它损坏以前,所有的过程都受到静电的威胁,而这些静电的产生也具有随机动性性。
其损坏也具有随机动性性。
(4).复杂性静电放电损伤的失效分析工作,因电子产品的精、细、微小的结构特点而费时、费事、费钱,要求较高的技术并往往需要使用扫描电镜等高精密仪器。
即使如此,有些静电损伤现象也难以与其他原因造成的损伤加以区别,使人误把静电损伤失效当作其他失效。
这在对静电放电损害未充分认识之前,常常归因于早期失效或情况不明的失效,从而不自觉地掩盖了失效的真正原因。
所以静电对电子器件损伤的分析具有复杂性。
5.如何有效控制ESD?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静电是由于物体接触分离,甚至没有接触的感应等方式产生的,就连我们周围的空气也是由原子组成的,当这些空气流动时也会产生静电,可以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能产生静电。
要完全消除静电几乎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控制静电在不危害的程度之内。
6.如何控制人体静电(人体静电防护)?人体是最普遍存在的静电危害源。
对于静电来说,人体是导体,所以可以对人体采取接地的措施。
(1).使用防静电地面/ 防静电鞋/ 袜(静电从脚导到大地)通过脚穿防静电性地面、地垫、地毯,人员穿上防静电鞋袜,形成组合接地。
(2).佩戴防静电腕带并接地(静电从手导到大地)通过手用以泄放人体的静电。
它由防静电松紧带、活动按扣、弹簧软线.保护电阻及插头或夹头组成。
松紧带的内层用防静电纱线编织,外层用普通纱线编织。
上述两项措施都是实用而有效的,应视不同的场合选择使用.7.防静电鞋与腕带使用中人体安全问题仅从防静电的角度考虑时,人体总的对地电阻越小越好,但最小值受到安全方面的限制,人体必须具有一定值的对地电阻,以便万一发生金属设备或装置与工频电源短接的情况下该电阻能够限制流过操作的人体上的电流。
最小值不应小于105Ω,通常腕带的限流电阻在1MΩ,防静电鞋的最小电阻应不应小于105Ω,最大不超过10 9Ω.防静电标准--为了满足防静电装备行业内生产、管理、技术人员及广大用户学习和了解有关防静电技术标准的要求。
我们收集整理了三十余种相关防静电标准,现有标准汇编一些资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防静电标准汇编(一)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GJB/Z105-98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SJ/T10147-91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GJB3007-97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SJ/T10694-1996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GJB1649-93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SJ/T10533-94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SJ/T10630-1995可热封柔韧性防静电阻隔材料规范GJB2605-1996通信机房静电防护手册YD/T754-95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条文说明)防静电标准汇编(二)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防静电贴面板通用规范SJ/T11236-2001防静电周转容器通用规范SJ/T11277-2002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GB4385-1995防静电工作服GB12014-89安全帽及其实验方法GB2811-2812-89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控制GB/T12703-91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4655-84点火工品生产防静电安全规程WJ1912-90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的静电性能SJ/T11159-98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GB9361-88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航天系统地面设施接地要求QJ1211-37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1410-89铺地材料临界辐射通量的测定辐射热源法GB11785-89防静电地面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1469-2002静电的产生--静电是一种客观的自然现象,产生的方式很多,如接触、磨擦、冲流等等.其产生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接触→电荷→转移→偶电层形成→电荷分离。
设备或人体上的静电最高可达数万伏为至数十万伏,要正常操作条件下也常达数百至数千伏,人体由於自身的动作及与其它物体的接触—分离、磨擦或感应等因素,可以带上几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静电.静电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它是一种电能,留存在物体表现,具有高电位、低电量、小电流和作用时间短的特点.静电控制的主要措施有:静电的泄漏和耗散、静电中和、静电屏蔽与接地、增湿等.静电放电引起的元件击穿损害是电子工业最普遍、最严重的静电危害,它分硬击穿和软击穿.硬击穿是一次性造成元器件介质击穿、烧毁或永久性失效;软击穿则是造成器件的性能劣化或参数指标下降.静电敏感元件和印制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工序这间的传递和储放,必须使用防静电上料箱、元件盒、周转箱、周转托盘等.以防止静电积累造成的危害.作为成品进行包装时必须采用防静电屏蔽袋、包装袋、包装盒、筐等,避免运输过程中的静电损害. 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其元器件,、组件成品经常与设备工具等发生接触、分离、磨擦而产生静电,必须使用防静电坐垫、周转小车、维修包、工具、工作椅等,并通过适当的接地,使静电迅速泄放.磨擦起电和人体静电是电子、微电子工业中的两大危害源,但产生静电并非危害所在,危害在於静电积累及由此产生的静电电荷放电,带电的物体,在其周围形成静电场,会产生力学效应,放电效应和静电感应效应,因此必须加以控制.由於静电的力学效应,空气中的浮游的尘粒会吸附到硅片等元器件上,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净化空间必须采取防静电措施.净化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等都应采用防静电的不发尘国材料,对操作人员及工件、器具也应采取一系列的静电防护措施.为了解生产过程静电起电情况,判别生产过程中静电的影响程度以及检验静电防护用品、装备质量都需要测量静电及有关参数.静电的测量,主要是对静电电压、材料电阻、接地电阻、静电关衰期、静电电量、静电消除器消电性能、布料电荷面密度等的测量.静电防护工作产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环节的疏漏或失误,都将导致静电防护工作的失败,必须时时防范,人人防范。
静电的知识一、静电现象及产生原因在干燥的冬春季节,晚上睡觉之前,关掉灯,在暗中脱混纺毛衣(或毛腈套衫),会看到闪烁的火花,还伴随着“劈啪”声。
有时当你的手指触及门把、水龙头、椅背等金属器物或两人互相触及时都有电击感;这些是什么缘故造成的呢?上述现象都是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摩擦为什么会起电呢?原来,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通常情况下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所以物体对外不显示带电,在摩擦过程中,一部分电子会从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这样失去电子的物体就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就因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所以摩擦起电并不是我们创造了电荷,而是电子发生转移,使物体上正负电荷数目不等造成的。
二、静电现象的危害及防止有关专家曾做过测试:用玻璃棒在化纤布料上摩擦20下,马上用仪器测量,结果表明,最高电压可达到1.5万伏。
脱纯涤纶衣服瞬间可产生5万-10万伏高电压。
静电对人体有一定程度的危害,当静电电压达到2000伏时,手指就有感觉了;超过3000伏时就有火花出现,手指并有针刺似的痛感;超过7000伏时,人就有电击感。
在地毯上行走的人,与地毯摩擦而带大量的电,当他伸手去拉金属门把手时,手与金属把手(上面有感应电荷)间会产生火花放电,使人产生触电的感觉。
如果在工厂和实验室里,发生这种火花放电,还可能由此而引起火灾。
飞机飞行时,与空气摩擦而带的电如果在着陆过程中没有导走,当地勤人员接近机身时,人与飞机间可能产生强烈的火花放电,严重时可能将人击倒。
专门用来装汽油或柴油等液体燃料的油罐车,在灌油、运输过程中,油与油罐摩擦、撞击而带上大量电荷,如果不及时导走,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电火花,点燃液体燃料引起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