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五、环境增湿:
• 环境相对湿度增加,则非导体材料(如衣服,工作台)表面的电阻减小,使物体积蓄 的静电电荷可以更快的泄漏. • 附下表为环境湿度对静电的影响.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湿度对静电的影响
运动形式
在乙烯地板上行走 在合成地毯上行走 在铺有地毯的工作台上滑动塑胶盒 坐在发泡胶椅垫上工作 坐在普通木椅上工作 拿起塑料袋 用塑胶薄膜包装PCB 从PCB上撕下胶带
防静手套,指套: 表面阻抗106 ~ 109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防静电作业衣服
作业员穿着防止静电的作业衣服的 要求
1.摘下袖子的情况下,胳膊前端的 肌肉露出来。 2.比作业台高的部分衣服的拉链不 能打开(作业台下面的可以)。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防静电手带
用导电性材料做成腕带固定在手 腕上接地。 1、 为了防止作业员在电气漏电部 分误触感电,必须加进1MΩ程度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静电放电的主观感受
人体电位(KV)
电击感度
1.0
没有感觉
2.0
手指外侧有感觉,但不疼痛
2.5
有针刺感、哆嗦感、但不疼痛
4.0
有较强针刺感,手微疼痛;光
暗时能见到放电0
手指感到剧痛,腕部有强烈的
电击感
7.0
手指、手掌剧痛,有麻木感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三、静电的产生
• EPA硬件组成和要求
• 软件与管理方面要求
• EPA内防静电用品,生产设备,特殊装备的要求
• EPA环境要求
静电防护基础知识
EPA内防静电用品,生产设备特殊装备的要求
一、静电防护用品
1、人体防静电材料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静电是指物体通过摩擦、接触等方式而带上电荷,从而产生电荷不平衡的现象。
当电荷不平衡时,就会发生静电放电,造成电击、火花、设备损坏等问题。
为了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防静电常识和准则。
1.防静电材料:选择不易带电的材料。
一些常见的防静电材料有铝、钢铁、塑料(尤其是具有针对静电设计和防护功能的特殊塑料),以及一些特殊的导电涂料。
2.接地:将物体的导电部分连接到地线上,以便将积累的电荷释放到地。
接地可以通过建立接地线、使用接地板或使用接地装置等方式实现。
3.避免摩擦和擦拭:尽量减少物体之间的摩擦和擦拭,因为这些活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
4.避免干燥环境:干燥环境容易产生静电,因此要尽量保持环境湿润。
可以采取增加空气湿度、使用加湿器等措施。
5.防静电设备:使用专门设计的防静电设备,例如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防静电衣物等。
这些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体静电的产生。
6.防静电工作台:针对需要防静电的工作环境,建立防静电工作台是必要的。
防静电工作台应该采用防静电材料制作,并正确接地。
7.做好静电防护:在操作易受静电影响的物品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例如,在操作电子元件时,可以将手指涂抹一些导电剂,以减少电荷被激活的机会。
8.防止静电积聚:避免在易产生静电的环境中使用易带电的材料,尽量使用防静电材料。
对于需要维护和保养的设备,要定期清洁和检查。
9.提高人的静电防护意识:对从事与静电防护相关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加强静电防护意识的培养,掌握正确的防静电措施和操作方法。
10.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的运行状况,确保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了解和掌握防静电的基本常识和准则对于避免静电产生和减少静电对物体的危害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防静电材料、进行接地、避免摩擦与擦拭、保持湿润环境、使用防静电设备、建立防静电工作台、做好静电防护、避免静电积聚、提高防护意识和定期检查维护防静电设备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产生和减少其对物体的危害。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3篇)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1. 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工作场所的空气湿度适宜,不宜过干燥,维持相对湿度在30%到50%。
2. 穿适当的衣物:避免穿着纯棉或合成纤维等易产生静电的衣物,选择防静电服装。
3.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长时间站立或不移动易使身体积电,可适当活动身体,避免积聚静电。
4. 使用防静电设备:使用带有防静电功能的设备,如防静电地板、防静电脚垫、防静电手套等。
5. 控制电气设备的使用:避免频繁开关电气设备,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6. 使用除静电液:在处理带有静电的物件时,可以使用除静电液来降低静电的积聚。
7. 避免使用塑料袋等易产生静电的包装材料:采用抗静电包装材料,避免产生静电。
8. 定期清洁工作区:定期清洁工作区,包括桌面、地面等,避免灰尘、污渍等积聚导致静电产生。
9. 禁止吸烟:吸烟会产生静电,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在工作区域内严禁吸烟。
10. 进行静电安全培训:对员工进行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静电意识,学习如何正确处理静电危险。
预防静电危害十条安全规定(2)⑴严格按规定的流速输送易燃、易爆介质,不准使用压缩空气调和、搅拌。
⑵易燃易爆流体在输送停止后,必选按规定静止一定时间,方可进行检尺、测温、采样等作业。
⑶对易燃易爆流体储罐进行测温、采样,不应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材质的器具。
⑷严禁从灌上部收油,油槽车应采用鹤管液下装车,严禁在灌区装油品。
⑸严禁穿戴易产生静电的服装进入易燃、易爆区,尤其是不应在该区穿(脱)衣服或用化纤织物擦拭设备。
⑹容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环境,其湿度必须控制在规定界限内。
⑺易燃、易爆区及易产生化纤和粉体静电的的装置,必须做好设备静电接地,混凝土地面、橡胶地板等导电性应符合规定。
⑻化纤和粉体物料的输送与包装,必须采取消除静电或释放静电措施,易产生静电的装置、设备必须设静电消除器。
⑼防静电措施和设备,应指定专人定期进行检查,并建立档案。
⑽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和原材料的偷用,应对静电情况作出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消除静电措施。
防静电基础知识讲义课件

静电屏蔽
静电屏蔽是利用导电材料将带电体包 围起来,以减少静电荷对周围环境的 影响。
静电屏蔽可以有效地防止静电荷对电 子设备的干扰,保护电子设备的安全 运行。
离子中和
离子中和是通过向空间释放与静电荷 相反的离子,以中和静电荷,消除静 电荷的积累。
VS
离子中和技术广泛应用于电子、制药、 石油化工等领域,可以有效降低静电 荷对生产过程的影响。
防静电工作区
防静电工作区是指采取一系列防静电措施,以消除或减少静电荷产生和积累的区域。
防静电工作区需要采取综合的防静电措施,包括设备接地、防静电工作台、防静电服等,以确保工作 区的安全和生产效率。
04
防静电材料
导电材料
金属
如铜、铝等,具有优异的导电性 能,是常见的防静电材料。
导电纤维
如不锈钢纤维、碳纤维等,可与 其他纤维混纺制成导电织物。
国家防静电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了一系列的 国家标准,如GB/T 23337-2009等,这些标准对国内 各行业的静电防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各个行业协会也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静电行业 规范,如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制定的《电子设备防静 电设计规范》等。
行业防静电规范
静电对皮肤干燥的人可能会产生静电刺激和瘙痒症状,对穿 着化纤衣物的人可能会产生电击现象。
03
防静电措施
接地措施
接地是防静电措施中的基础措施,通过将设备、管道等连 接到大地,将静电荷导入大地,从而消除静电荷的积累。
接地措施包括设备接地、管道接地、工作台接地等,需要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方式。
摩擦起电通常发生在干燥的环境中, 如塑料、橡胶、纸张等材料之间的摩 擦。
防静电基础知识

防静电基础知识一.术语及定义1. 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的电荷2. 静电场:静电在其周围形成的电场3.静电放电:两个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场感应引起两物体间的静电电荷的转移。
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就是静电放电。
4.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5.静电敏感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6.接地:电气连接到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如大地,船等.7.中和:利用异性电荷使静电消失8.防静电工作区: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明确的区域界限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工作场地二、静电的产生:1.摩擦: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法,就是摩擦生电。
材料的绝缘性越好,越容易是使用摩擦生电。
另外,任何两种不同物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也能产生静电;。
2. 感应: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将其置于一电场中,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正负电子就会转移。
3. 传导:针对导电材料而言,因电子能在它的表面自由流动,如与带电物体接触,将发生电荷转移。
三、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A)静电吸附灰尘,改变线路间的阻抗,影响产品的功能与寿命。
B)因电场或电流破坏元件的绝缘或导体,使元件不能工作(完全破坏)。
C)因瞬间的电场或电流产生的热,元件受伤,仍能工作,寿命受损。
四、静电的三种型式1. 人体型式即指当人体活动时身体和衣服之间的摩擦产生摩擦电荷。
当人们手持ESD敏感的装置而不先拽放电荷到地,摩擦电荷将会移向ESD敏感的装置而造成损坏。
2.微电子器件带电型式既指这些ESD敏感的装置,尤其对塑料件,当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电荷,而这些摩擦电荷通过低电阻的线路非常迅速地泻放到高度导电的牢固接地表面,因此造成损坏;或者通过感应使ESD敏感的装置的金属部分带电而造成损坏。
防静电基本常识、准则

防静电基本常识1.从静电学角度来说,所有材料分为:静电导体材料、静电耗散材料、静电绝缘材料。
静电导体即常说的金属导体,如铜、铁等,其电阻率很小,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静电耗散材料也是能快速耗散其表面或体内静电荷的材料,比如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泡沫等防静电材料。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电阻率介于105Ω—1011Ω之间.静电绝缘材料表面电阻大于1011Ω以上,,比如普通透明胶纸、胶套、泡沫等。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都很难排泄到大地上。
故防静电区域内不能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们常说的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导体、静电耗散材料,其特性为不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易排泄。
非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绝缘材料,其特性为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难排泄。
车间当中非防静电材料主要包括: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如产生电荷后因其高电阻特性电荷非常难于排泄到大地。
2.静电如何产生。
固体物质的接触、分离、摩擦、感应带电。
即物体的任何运动都会产生静电。
生产当中比如人体搬运、高压气体喷气、流水线皮带运动等都会产生相当多的静电荷。
静电是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如何减少或对静电防护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人因为不停的动作,人体则是最重要的静电源之一,故人体防静电显得很重要。
3、静电产生后如何排泄(对只有胶皮,无防静电地坪车间说)。
人体电荷排泄途径:A.人体皮肤→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是使用防静电手腕原因。
同时穿戴防静电工衣、帽子原因是防静电衣物与人体或其它物质摩擦后仅有少量的静电荷,产生的静电荷时防静电衣物有利排放到人体再排泄到大地。
B.人体皮肤→防静电鞋→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穿防静电靴原因。
C.人体皮肤→接地金属→大地。
车间门帘装防静电链条原因,即人体先放电再进入车间。
D.人体皮肤→防静电凳子→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防静电基本知识

五、典型的静电电压
六、电子联装生产中和静电源
七、静电控制措施 (一)防静电危害的一般原则: 1、设法尽量防止和减少静电产生 2、在许多场合,采用加速静电逸散泄漏,防止静电荷积累的方法; 3、某些场合不能用上述办法时(静电仍大量产生,不断积累),只能采用防上静电放电着火措施,免除电击,故障和爆炸、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静电控制方法 1、静电泄漏与耗散:将各种操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荷迅速泄漏和耗散是防止静电危害行之有效的方法。静电泄漏是通过替换电子生产过程中接触致电的各类绝缘物(包括各种工装夹具和制品),而改用防静电材料并使之接地来完成的。 2、静电中和:将正负离子与静电源上的正负电荷中和,从而消除静电源上积累的静电。 3、静电屏蔽与接地: 接地的对象:金属导体,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静电非导体或表面电阻在1011Ω以上的物体不是接地对象。 静电屏蔽及接地是很多种仪表电路上防静电干扰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用于防止静电源对外界的干扰。 4、增湿:湿度增加则非导体材料的表面形成极薄的水膜(10-5mm厚),水膜中的杂质和溶解物质使表面电阻降低,使物体表面积蓄静电荷泄漏。
防静电安全知识

防静电电磁辐射
静电安全培训与意识提升
04
培训对象
应针对所有可能接触静电的工作人员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害的认识和预防能力。
静电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
应包括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危害、防静电措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和用品。
培训周期
应定期进行防静电安全培训,以更新和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防静电标识
记录设备和设施的静电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同时记录防静电设备的检查和维护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转。
防静电记录
防静电标识和记录
静电放电防护措施
03
防静电电击
接地措施
设备、装置等导体应接地,并确保接地的连续性和可靠性,以将静电荷导入大地。
避免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环境中操作静电设备。
防静电火灾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静电事故案例,揭示静电事故的严重后果和加强防静电措施的必要性,增强员工的静电安全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静电安全知识,如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举办知识竞赛等,提高员工对静电安全的重视程度。
静电安全提示
在关键位置设置静电安全提示标识,提醒员工注意防静电,确保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警惕。
静电的危害
保障生产和人员安全
保护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静电防护的重要性
静电安全防护措施
02
将所有防静电设备和设施通过导线或导体与接地端子连接,以消除静电荷产生的电荷累积。
防静电接地
在设备和设施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以确保电荷平衡,防止静电放电和电磁干扰。
防静电连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接地和连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静电基本常识
1.从静电学角度来说,所有材料分为:静电导体材料、静电耗散材料、静电绝缘材料。
静电导体即常说的金属导体,如铜、铁等,其电阻率很小,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静电耗散材料也是能快速耗散其表面或体内静电荷的材料,比如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泡沫等防静电材料。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马上排泄到大地。
电阻率介于105Ω—1011Ω之间.
静电绝缘材料表面电阻大于1011Ω以上,,比如普通透明胶纸、胶套、泡沫等。
如果接地的话,表面电荷都很难排泄到大地上。
故防静电区域内不能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们常说的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导体、静电耗散材料,其特性为不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易排泄。
非防静电材料就是静电绝缘材料,其特性为易起静电和即使起静电后也难排泄。
车间当中非防静电材料主要包括: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如产生电荷后因其高电阻特性电荷非常难于排泄到大地。
2.静电如何产生。
固体物质的接触、分离、摩擦、感应带电。
即物体的任何运动都会产生静电。
生产当中比如人体搬运、高压气体喷气、流水线皮带运动等都会产生相当多的静电荷。
静电是自然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只是如何减少或对静电防护才是我们要关心的。
人因为不停的动作,人体则是最重要的静电源之一,故人体防静电显得很重要。
3、静电产生后如何排泄(对只有胶皮,无防静电地坪车间说)。
人体电荷排泄途径:A.人体皮肤→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是使用防静电手腕原因。
同时穿戴防静电工衣、帽子原因是防静
电衣物与人体或其它物质摩擦后仅有少量的静电荷,产生的静电荷
时防静电衣物有利排放到人体再排泄到大地。
B.人体皮肤→防静电鞋→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线
→静电地线→大地。
穿防静电靴原因。
C.人体皮肤→接地金属→大地。
车间门帘装防静电链条原因,即人体先放电再进入车间。
D.人体皮肤→防静电凳子→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
线→静电地线→大地。
这就是需要防静电凳子的必要性。
材料、工装夹具电荷排泄途径:A.设备本体→三相五线制地线→大地(直排)。
这里我司重点确认生产线电源插座是否都带有地线,否
则造成设备假接地。
如4E/F,4G/H电源插座都不带地
线。
B.防静电材料→防静电胶皮→防静电手腕扣→防静电手腕
线→静电地线→大地。
4I/J线成型后材料库,第一无防静电胶箱,第二无防静
电胶皮,第三胶箱盖子使用非防静电材料。
重要性。
从监控角度来说最关心的是系统电阻和表面电阻。
生产接线时特别注意的是防静电地线与三相五线制地线可共用,但与零线或避雷地线不可共用.
静电防护操作的一般准则
1.在静电防护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
(1).所有静电敏感产品的加工、装联、检测、包装与拆包装等操作都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区内进行,一般还应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首先未完全明确定义防静电区域。
比如说改用绿胶纸划分防静电区域,文件规定防静电区域等等,外人一看即懂。
又比如老化房和老化外观区域无防静电区域标识。
定义防静电区域的另一目的也是便于QC监控,防止不必要的争论。
b.个别部门确实应防静电而未加防静电措施。
我司存在的问题:
比如说三车间电子料仓库(生产部在仓库点料要防静电)、4IJ放料区域等.
(2).凡进入防静电工作区的所有电子元器件都应视为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来对待。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防静电工作区内对IC类防静电有要求而对贴片件、插座、插件而重视不足。
(3).在装配未采用防静电包装的零部件时,应在消除静电后才允许进入防静电工作区。
我司存在的问题:
a.即在防静电内区域装配的所有元器件,都应当采取防静电措施。
如果进入防静电内区域前未采取防静电措施,应该确认材料有无高电位,如有消除静电后才允许进入防静电工作区。
(4). 防静电工作区内不允许有静电绝缘材料。
我司存在的问题:
a.生产线防静电区域内有大量静电绝缘材料。
2、静电敏感产品的包装、防护、运输、存储和标志通则
(1).凡存储、运输静电放电敏感产品,只能在妥善的防静电包装条件下进行。
如板传送应用包装袋、板架传送。
(2).凡未包装在静电防护容器内的静电敏感产品,应予拒收。
大仓库、IQC、各线物料员应特别注意此点。
(3).当需要把静电敏感产品从防护包装容器中取出时,必须在静电防护工作台上进行。
比如:要求SMT、4G/H、4I/J取出IC时必须在防静电工作台上进行。
(4).在静电敏感产品的防护罩或包装件打开之前,应在防静电工作台上,利用离子风进行中和,以使包装件上的静电荷得到消除。
我司存在的问题:
我司无离子风机。
(5).未投入使用的静电敏感产品,应以挡板、支架、非腐蚀性导电泡沫塑料,保护罩或防护包装等对其进行防护隔离。
(6).应保证在静电防护工作区内使用的所有容器在使用之前或使用期间接地。
或直接接地,或借助于与一个适当的接地防护表面接触来实现接地。
即使用的所有容器不能放在非防静电物体上,如办公设备上等。
(7).静电敏感产品出、入库房,都必须在静电防护包装条件下进行。
3、人员防护要求
(1).操作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等,并对这种工作服的适用性能定期进行检测。
普通的人造纤维服装应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静电危害,不可穿用。
如使用手套和指套,它们应用防静电材料制成。
(2).操作人员必须佩戴防静电腕带,腕带必须与皮肤有良好的接触并接入可靠的防静电接地系统中。
4、操作注意事项
(1).手拿静电敏感元器件时,应避免触其引线和接线片。
手接触IC元器件时必须戴防静电手套、手腕,并且手腕正确接地。
拿线路板时手不要触摸IC 引脚等。
(2).服装、图纸资料等物品不得接触静电敏感元器件。
即IC、线路板等不能放在非防静电材料上。
(3)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静电敏感产品及其部件的接触次数。
(4)当从防护包装容器或保护罩中取出静电敏感产品时,避免触及其外壳或其引线。
5、操作环境及其他要求
(1)在防静电工作台上不允许堆放塑料盒(片)、橡皮、书本、纸板、资料、文具、玻璃等易于产生静电的杂物。
必要的图纸、资料等应装入防静电文具袋内。
我司存在的问题:
此问题我司生产线普遍都有,非防静电材料在工作台上乱堆乱放,主要是普通胶箱、透明胶、泡沫、作业指导书胶套、生产标识牌、棉布、杂物盒等。
(2)装夹图纸资料、工作说明书等时,不允许使用由普通塑料膜制成的袋子,或是塑料封皮。
(3)从经济花费和静电防护需要等方面来权衡选取可控制的环境湿度。
通常湿度以RH为60%左右为宜,温度可在15~ 35℃范围内。
6、设备、工具要求
(1)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器具,应放在防静电台垫上,并置于离子风静电消除器的作用于有效范围之内。
我司存在的问题:
a.VCD、直流电源等不具备防静电功能的工具无使用离子风静电消除器消除静电。
(2)在防静电工作区内使用的电动工具、设备和夹具,应被正确地接地,接地电气设备应通过一个接地插头,而不是通过防静电工作台表面。
我司存在的问题:
a.部分生产线烙铁等插头电源为两线式即只有火线和零线而不带地线,如此对有些设备造成假接地。
比如说生产线上的电脑等就根本不接地。
7其它
(1)防静电工作台
防静电工作台是防静电系统最基本的组成件之一,它由工作台、防静电桌垫、腕带接头和接大地线等组成,它应满足:
a.工作台上配备的腕带接头不少于2个,一个供操作人员使用,另一个供技术人员、检验
人员或其他人员使用。
b.必要时,防静电工作台的上方应配备离子风静电消除器。
(2)防静电腕带
防静电腕带是维持人体保证人体有效接地的最主要器具。
凡直接接触静电敏感产品的人员均应佩戴防静电腕带。
它应当:
a.能够与人体皮肤有良好的接触,腕带必须对人体皮肤无刺激、无过敏影响。
b.具有一个能够快速松脱的连接机构。
c.腕带的所有外部表面由绝缘材料制成。
(3)防静电容器
防静电容器统指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一切用于存储、周转静电敏感元器、组件的容器(例如袋、转运箱、印制板架、元器件存放盒等)。
对它们的要求是:
a.不允许使用金属(保护人身)或普通塑料制成,应使用防静电材料。
b.在其存储或运输静电敏感产品时应保持接地(直接或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