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学 资料
第一章痕迹检验概论

Kennedy强奸案
1991
年 , 时 年 31 岁 的 威 廉 姆 斯 • 史 密 斯 (William Kennedy Smith,肯尼迪总统的侄儿) 被控在自家大宅中性侵了一名女性。在法庭上, 该女子绘声绘色的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被小肯尼 迪从背后拉扯、摔倒在草坪上,他不顾她的竭 力反抗,在草坪上将她强暴。对此,小肯尼迪 辩驳说,自己确实同那名女子发生了关系,但 却是双方自愿的行为,并无强迫,是在屋里而 不是在草地上进行的。由于缺乏证据,控辩双 方各执一词,庭审陷入了尴尬状态。
就在基比被调查期间,又一位受害者的遗体被发现,她 在不久之前被人勒死,衣服上也被人奇怪的割开了,很 可能也是基比的受害者之一。 这一次,警方可谓是抓了个现行,人证、物证都很过硬; 但是,对于之前的这些“I-5公路绞杀案”,能不能证 明也是基比所为呢?这还真是个难题。
虽然在这5起案件中,都体现出了作案手法上的高度近 似,但警方并未在现场发现任何过硬的证据,能够证明 与基比有关。没有指纹,没有DNA,没有脚印,在缴获 的疑似凶器上也没有找到属于受害人的 DNA,从法律的 角度上说,不能判定他是不是真凶
Locard’s Exchange Principle
Basic principle
Every
contact leaves a trace. ---Edmond
Locard
凡有接触,必留痕迹
His words
"Wherever he steps, wherever he touches, whatever he leaves, even without consciousness, will serve as a silent witness against him his fingerprints or his footprints, but his hair, the fibers from his clothes, the glass he breaks, the tool mark he leaves, the paint he scratches, the blood or semen he deposits or collects. All of these and more, bear mute witness against him. This is evidence that does not forget. It is not confused by the excitement of the moment. It is not absent because human witnesses are. It is factual evidence. Physical evidence cannot be wrong, it cannot perjure itself, it cannot be wholly absent. Only human failure to find it, study and understand it, can diminish its value."
车辆痕迹检验学

车辆痕迹检验学一、车辆痕迹概述车辆痕迹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车辆与地面及其他物体的接触而产生的印迹。
车辆痕迹检验学是一门通过研究车辆痕迹的形成、特征和检验方法,来推断车辆运动轨迹、速度、方向等信息的学科。
二、车辆痕迹的形成与分类车辆痕迹的形成与车辆轮胎、车体和其他接触部位有关。
根据形成方式的不同,车辆痕迹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
静态痕迹是指车辆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轮胎或其他接触部位的摩擦而产生的印迹,如停车痕迹。
动态痕迹是指车辆在运动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或其他物体接触而产生的印迹,如行驶痕迹。
三、车辆痕迹的特征车辆痕迹的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纹理等。
其中,轮胎花纹是车辆痕迹中最具特征的部分,不同的轮胎花纹具有不同的形状和纹理,可以用于推断轮胎类型、车辆品牌和型号等信息。
此外,车体的接触部位也会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留下相应的痕迹,这些痕迹可以用于推断车体的结构、材质等信息。
四、车辆痕迹的检验方法车辆痕迹的检验方法包括目视检验、测量检验和实验室检验。
目视检验是最基本的方法,通过观察痕迹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初步判断车辆类型、行驶方向等信息。
测量检验则通过测量痕迹的长度、宽度、深度等参数,计算出车辆行驶速度等数值。
实验室检验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对痕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鉴定。
五、车辆痕迹的识别与比对在车辆痕迹检验中,识别与比对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不同痕迹的识别与比对,可以确定车辆类型、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而推断出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
同时,通过比对不同车辆的痕迹,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嫌疑车辆或确定嫌疑车辆的种类、型号等信息。
在进行识别与比对时,需要综合考虑痕迹的特征、形成条件等因素,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车辆痕迹在刑事侦查中的应用在刑事侦查中,车辆痕迹是重要的线索之一。
通过对现场留下的车辆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推断出嫌疑车辆的类型、行驶轨迹等信息,进而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的线索和支持。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 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痕迹检验 复习资料

6有哪些常见的撬压方式?
答:扩缝撬压,拆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
9工具痕迹现场分析主要有哪些内容?
答:㈠推断工具种类①推断撬压工具②推断打击工具③推断擦划工具④推断剪切工具⑤推断刺切工具推断割削工具㈡分析真伪现场①先与后的矛盾②有与无的矛盾③轻与重的矛盾④大与小的矛盾⑤里与外的矛盾⑥新与旧的矛盾㈢串并案件: ①工具痕迹的一致②手段与习惯的一致㈣分析作案人的特点①分析作案人的动作习惯②分析作案人的身高③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
1工具痕迹检验有什么作用?
答:①推断作案工具种类②分析作案手段和作案人职业特点③确定真伪现场④为串并案件提供依据⑤认定或否定嫌疑工具⑥利用附着物或分离物进行微量物证分析。
2什么是工具痕迹的可认识性?
答:尽管工具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甚至有的分布还很广泛,胆就具体一个案件来讲,依据该案件现场的条件、环境,使用工具的时间、地点及作案人的行为习惯等,都有它的特定性。因此,对现场出现的工具痕迹,通过分析或实验是可以被认识、了解和掌握的。
㈡接触角度的变化:影响其的有前角、偏角、侧角。前角就是工具前进方向的切削面与承痕体表面构成的角,前角的的变化就是工具与承痕体接触部位的变化一旦改变必然会引起线痕特征凹凸结构的变化,即导致线痕质量的变化。侧角就是工具某倾斜表面与承痕客体表面的夹角,当侧角越大接触面积就越大,形成擦痕面宽,线条数多;越小时,接触面积就越小,形成擦痕面窄,线条数少。偏角就是工具与承痕体接触线与擦划痕迹中心线索构成的角,偏角变化时必将引起线痕质量的变化与线痕总宽度的变化。当垂直时接触面积最宽凹凸线条状特征能真实反映工具接触部位凹凸点的形状,偏角变大或变小,总宽度变窄、间距减小。综上所述就是影响擦划线条变化的原因
痕迹检验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以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以客体在力的作用在接触另一个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
痕迹形成因素: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
造痕体:留下痕迹的人动物和物体,是痕迹的创造者。
痕迹分类:造痕体类型: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痕迹的形态:立体痕迹平面痕迹;痕体与承痕体的作用方式:静态痕迹动态痕迹;痕迹特征反映内涵:形象痕迹动作习惯痕迹痕迹检验的理论: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同一认定原理同一认定: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作出判断。
种类认定:侦查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依据客体特征对与案件有关的客体的种类所属,或先后出现客体的种类是否相同等问题作出判断。
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显现痕迹手段:物理法:附着法镀膜法光致荧光法不可见光摄像法;化学法:颜色反应沉淀反应痕迹提取:转移法制膜法复印法原物提取法照相法痕迹固定:防锈(镀膜贴膜喷膜变压器油防腐剂)防腐(恒定低温保存冷冻防腐剂)照相痕迹检验的作用:确定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手段;发现提取固定痕迹提供技术方法;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判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手纹: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上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手印:人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手纹特点:人个不同终身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手印的作用:手印可以为侦查提供线索,有利于缩小侦查范围(判断进出口判断案件性质判断作案人现场活动过程判断作案人数作案人的人身特点以及职业特点)。
手印可以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从而证实犯罪(认定作案人提供确凿证据排除嫌疑人员提供依据串并侦破案件提供同一认定的依据查对手印档案,缉捕前科犯罪可以和侦查讯问的口供相互印证,利于避免错案和深挖余罪)。
痕迹检验

痕迹的形成因素
造痕体
形成因素
作用力 承痕 体 成痕介质
痕迹检验中的同一认定理论
一、关于“同一” “同一”是指事物同其自身相一致,即同一是客体的自身 同一。痕迹鉴定中的同一,即指造痕体自身的同一。
二、痕检同一认定中的主体与客体 (一)、痕检同一认定中的主体:主要是指从事痕检鉴定活 动的人,即痕检鉴定员。 1、被寻找客体 (二)、痕检同一认定中的客体 2、受审查客体 3、供同一认定客体--检材和样本
开口箕
闭口箕
按倾斜流向分类
右箕
左箕
(3)斗型纹
中心由一根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 线,或曲形线相套叠或层叠,其上部和 两侧由弓形线包绕,下部由波浪线和横 直线为根基构成的花纹类型。斗型纹具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 当花纹中心仅有一条完整或近完整 的环、螺、或曲形线时,其正对三角的 部分必须是不折、不断,并不与来自外 角的纹线相接触。
痕检中的同一认定理论
1、客体的特定性
三、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
2、客体的相对稳定性
3、客体特征的反映性
痕检中的同一认定模式
1、整体统一认定模式
2、分离体同一认定模式
3、特征反映体同一认定模式
痕迹鉴定的程序 .方法
一.预备检验
1.了解案情 2.了解以往鉴定的经过 3.清点检验材料 4.预备检验器材
二.分别检验
一、依痕迹的宏观结构分
(二)平面痕迹
(一)人体痕迹
1、手印 2、足迹 3、牙齿痕迹4、指甲痕迹 5、唇纹、鼻纹、耳纹、 肘纹等。
二、痕迹的类型分 (二)物体痕迹 1、枪弹痕迹 2、车辆轮胎痕迹 3、工具痕迹 4、纺织物痕迹
(三)动物痕迹
痕迹的分类
三、依痕迹反映的不同性质特征分类
《痕迹检验学》参赛选中科目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

《痕迹检验学》参赛选中科目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鞋印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通过对鞋印的提取与鉴定可以为破案提供重要的线索和证据。
在《痕迹检验学》中,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
首先,鞋印的提取是指将现场的鞋印印迹提取到相应的提取介质上,常用的方法有摄影、石膏浆浇注、橡皮印迹等。
摄影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通过高像素的摄像机记录下鞋印的形状和特征,具有快捷、高效的特点。
石膏浆浇注是一种传统的提取方法,通过浇注石膏浆至鞋印上,形成一个立体的印迹,具有真实、可复制的特点。
橡皮印迹则是将橡皮板放在鞋印上,用压纸板或重物加压,使鞋印形成明显的印迹,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
在鞋印提取与鉴定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是现场保护,即保护好现场的鞋印痕迹,避免污染或破坏。
其次是提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提取工具和提取介质的选择以及提取环境的准备。
例如,摄影提取时需要使用适当的摄像机和照明设备,以确保拍摄到清晰的鞋印图像。
再次是鉴定时的比对和判断,需要准确地比对鞋印特征并结合其他证据进行判断,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是记录和保管,将提取和鉴定结果记录下来,并妥善保管,以备后续破案工作的需要。
总结起来,鞋印提取与鉴定方法是《痕迹检验学》中一门重要的科目。
通过对鞋印的提取和鉴定,可以为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
在提取和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现场保护、提取准备、鉴定技术要点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提取和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提取和鉴定方法,提高研究水平和应用价值,为犯罪现场调查和破案提供更好的帮助。
痕迹检验——精选推荐

痕迹检验痕迹检验,是运⽤本门学科的专门理论和⽅法检验案件中的痕迹,确定痕迹与案件事实,痕迹与⼀定⼈或物的关系的⼀门科学技术与司法鉴定⼯作.⼀,刑事物证技术的概念刑事物证技术,是指公安,司法部门的专业⼈员,依法为侦查破案,研究涉及刑事案件的物证与犯罪活动的联系,以及发现,提取,分析,检验各种物证的理论和⽅法的总称.⼆,痕迹检验(⼀)痕迹的概念1,⼴义痕迹2,狭义痕迹狭义痕迹是指由于犯罪⾏为使造痕体与承痕体产⽣接触或分离作⽤,在作⽤部位上出现的反映形象.第⼀节痕迹检验概述(⼆)痕迹检验痕迹检验,是运⽤本门学科的专门理论和⽅法检验案件中的痕迹,确定痕迹与案件事实,痕迹与⼀定⼈或物的关系的⼀门科学技术与司法鉴定⼯作.第⼀节痕迹检验概述三,形成痕迹的要素(⼀)造痕体(⼆)承痕体(三)作⽤⼒(四)介质第⼀节痕迹检验概述四,痕迹的分类(⼀)按照承痕体保留的痕迹状态分类(⼆)按照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三)按照两客体接触⾯是否平⾏滑动分类(四)按照痕迹反映的可见程度分类第⼀节痕迹检验概述第⼆节⼿印检验⼀,⼿印的概念和特点(⼀)⼿印的概念1,⼿印⼿印是指⼿的掌⾯作⽤于有形客体所留下的痕迹.第⼆节⼿印检验(⼆)⼿纹的特点1,⼈各不同2,终⾝基本不变3,触物留痕4,认定⼈⾝第⼆节⼿印检验⼆,⼿印的形成和分类(⼀)⼿印的形成(⼆)⼿印的分类1,按⼿印的形象反映划分2,按附着物的变化形态划分3,按⼿印的⾊泽划分第⼆节⼿印检验三,⼿纹特征(⼀)乳突纹线乳突纹线,是指⼿掌或脚掌⾯上有规则排列的凸起线状⽪肤组织结构.1,乳突纹线的⼀般形态2,乳突纹线的组合形态(3)⽃型纹(4)混杂型纹3,指纹的基本类型(1)⼸型纹(2)箕型纹4,指节乳突花纹的结构和分类5,⼿掌乳突花纹的基本形态6,乳突纹线的细节特征所谓细节特征,是指乳突纹线局部的细⼩结构和具体形态.(⼆)屈肌褶纹和皱纹屈肌褶纹,简称屈肌线,是⼿的指,掌关节⼀定部位所固有的粗⼤,明显的沟纹. 皱纹,是指由于⽪肤的张弛,堆挤活动所形成的细⼩,浅表的沟纹.(三)其他特征:伤疤,脱⽪,汗孔第⼆节⼿印检验第⼆节⼿印检验四,现场⼿印的发现(⼀)寻找,发现⼿印的重点部位(⼆)寻找⼿印的⼀般⽅法1,利⽤光源观察2,借助于各种仪器观察3,哈⽓法第⼆节⼿印检验五,显现汗潜⼿印的常⽤⽅法(⼀)粉末显现法1,普通粉末2,荧光粉末3,磁性粉末第⼆节⼿印检验(⼆)熏染法1,碘熏法2,烟熏法(三)微粒悬浮液显现法(四)真空镀膜法第⼆节⼿印检验(五)硝酸银显现法(六)茚三酮显现法(七)'502'显现法(⼋)DFO显现法(九)理化结合法第⼆节⼿印检验六,现场⼿印的固定和提取(⼀)照相法(⼆)实物提取法(三)胶带粘取法(四)制作⽴体模型法七,样本⼿印的收取(⼀)三⾯捺印(⼆)平⾯捺印(三)局部捺印第三节⾜迹检验⼀,⾜迹的概念⾜迹,是指⼈体在运动中,⾚⾜或穿着鞋袜的⾜作为造痕体与地⾯等承痕体表⾯接触所形成的痕迹的总称.第三节⾜迹检验⼆,⾜迹的分类(⼀)按造痕体的类别划分(⼆)按⾜迹表现形式划分(三)按⾏⾛运动周期性划分第三节⾜迹检验三,⾜迹的特征(⼀)⾜迹的形态特征(⼆)⾜迹的步法特征1,步幅特征2,步态特征步长分类步宽分类步⾓分类(⼆)⾜迹的提取1,照相法2,⽯膏制模法3,⽯蜡制模法4,复印提取法四,⾜迹的发现和提取(⼀)现场⾜迹的发现第三节⾜迹检验第四节⼯具痕迹检验⼀,⼯具痕迹的概念⼯具痕迹,是指案犯持⼯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承痕体接触部位上出现的变形. 第四节⼯具痕迹检验⼆,⼯具痕迹的特点(⼀)多发性(⼆)多变性(三)⽴体性(四)附着物多第四节⼯具痕迹检验三,⼯具痕迹的种类(⼀)按形成痕迹的⼯具分类(⼆)按痕迹的形态分类(三)按作⽤⼒的作⽤⽅式分类第四节⼯具痕迹检验四,发现⼯具痕迹的重点部位(⼀)案犯进⼊现场的⼊⼝处(⼆)作案的袭击对象(三)现场遗留物(四)嫌疑⼈的⼯作⽣活场所(五)案犯逃跑路线第四节⼯具痕迹检验五,⼯具痕迹的记录与提取(⼀)⼯具痕迹的记录⽅法(1)照相记录(2)⽂字记录(3)绘图与录像记录(⼆)⼯具痕迹的提取第五节⽂件检验概述⼀,⽂件在刑事物证技术检验领域,⽂件是指⼀切以⽂字,数字,图形以及其他形式与犯罪有关的各种书证,物证. ⼆,⽂件检验⽂件检验,是指侦查机关运⽤专门的理论和⽅法,对与犯罪有关的各种⽂字材料的勘验,检查.第五节⽂件检验概述三,⽂件检验的内容(⼀)笔迹检验(⼆)⾔语识别(三)印刷⽂件检验(四)伪造⽂件和票证的检验(五)印章印⽂检验(六)不易看见⽂字的检验(七)判明⽂件制成时间(⼋)⼈相检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
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
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的色调分为有色加层平面痕迹和无色加层平面痕迹。
3.按造痕体与承痕体分类:形象痕迹,即造痕体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动作习惯痕迹,即痕迹中反映出的动作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即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被分离的各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的痕迹。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痕迹检验的理论1.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是物质转移。
物质在两客体间的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是物质交换。
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2.同一认定原理在痕迹检验鉴定中,“同一”主要包含:客体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自身与自身的反映形象特征同一;客体本身的一部分形体与另一部分形体的分离关系特征同一;动力定型习惯反映在现场的与反映在其他场所的习惯痕迹特征同一。
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
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
(二)痕迹检验的任务1.寻找显现痕迹2.固定提取痕迹3.痕迹分析4.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5.痕迹的检验鉴定6.痕迹档案的管理(三)痕迹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的材料。
2.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3.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的手段。
4.为发现、记录、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
5.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1.预备检验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情况(2)明确鉴定要求(3)初步观察处理检材(4)清点与登记(5)准备好器材与实验材料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其样本痕迹分别观察,分析痕迹的形成条件,寻找客体的特征,确定重点检验的痕迹与重点检验的部位。
(1)检验现场痕迹检验现场痕迹形成时造痕体、承痕体所处的位置、状态、作用力的方向角度。
痕迹的种类、结构、各部位的特征反映,有无变形、重叠。
寻找种类特征、细节特征。
选择重点痕迹与主要特征,供比对检验用。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弄清采取的条件是否符合现场痕迹形成的条件;全面寻找确定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选择出比对检验用的重点痕迹及其重点特征。
3.比对检验比对检验,是将分别检验中从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样本痕迹中寻找的各个特征,进行全面对照与一一对应的观察比较,弄清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1)比对的内容检材与样本的总体类型,各特征形态、尺寸、位置、相互距离与构成的角度。
(2)比对的方式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两者照片或底片的相互比对。
(3)比对的顺序先比对种类特征,再比对细节特征;先比对特征出现的部位、方位,再比对特征的具体形态、结构。
(4)比对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比对法;重叠比对法。
4.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综合评断是结合现场情况及痕迹形成因素,对已发现的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质量与数量、现象与本质等作综合分析,提供鉴定结论的依据。
(1)评断符合点主要分析认识特征是真正符合,还是偶合。
评断相符特征,是对它们的数量、质量、可靠程度及其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相符,还是非本质相符。
(2)评断差异特征两个客体特征的固有差异是本质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部分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的差异是非本质差异。
对差异特征的评断,是对差异的质量、数量、形成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3)评断与结论当种类特征与细节特征符合,具有质量好、可靠的符合特征,特征相互间的关系吻合,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差异点得到科学解释已构成特定性,即可作为认定的依据。
5.制作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记录痕迹鉴定工作的文件,是诉讼证据之一。
鉴定书的内容,应反映出检验的过程、方法。
对结论的表述,应有科学的论据,事实准确、文字简练。
鉴定书由文字与照片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叙述应由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考核知识点1痕迹的概念2.痕迹形成与分类3.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二)考核目标第一、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1)犯罪痕迹定义。
(2)广义犯罪痕迹定义。
(3)狭义犯罪痕迹定义。
(4)造痕体定义。
(5)承痕体定义。
(7)形象痕迹定义。
(8)动作习惯痕迹定义。
(9)整体分离痕迹定义。
(10)同一认定的定义。
2.理解:(1)广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2)狭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3)造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4)承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5)力对痕迹的影响。
(6)形象痕迹的意义。
(7)动作习惯痕迹的意义。
(8)整体分离痕迹的意义。
(9)同一认定的内涵。
(10)综合评断的意义。
3.应用:(1)检验现场痕迹。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
(3)评断与结论。
第二、次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2)痕迹检验定义。
(3)痕迹特点。
(4)痕迹分类标准。
(5)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6)痕迹检验任务。
(7)痕迹检验作用。
2理解(1)痕迹检验程序。
(2)痕迹特点意义。
(3)立体痕迹。
(4)平面痕迹。
(5)动态痕迹。
(6)寻找显现痕迹及主要方法。
(7)确定案件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
(8)检验现场痕迹。
(9)评断符合点。
3.应用(1)提取原物法。
(2)金属上的工具痕迹防锈法。
第三、一般考核目标1.识记(2)人体痕迹定义。
(3)动物痕迹定义。
(4)物体痕迹定义。
(5)物理方法概念。
(6)化学方法概念。
2.理解(1)人体痕迹。
(2)动物痕迹。
(3)物体痕迹。
(4)寻找痕迹的物理方法。
(5)寻找痕迹的化学方法。
第二章手印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乳突纹线的生理结构及手纹的基本特点,掌握手印的基本特征,学会对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固定、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手印概念(一)手纹与手印的概念1.手纹是指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2.手印是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是人的手指、掌面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承痕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包括指头印、指节印、手掌印。
(二)手纹的特点手纹具有人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其中乳突纹线排列有序。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2.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证实犯罪3.手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分类与形态(一)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手印的形成手在肌力作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引起其表面形态或附着物或色泽的变化,形成反映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凸凹形态的印痕。
2.手印分类(1)以不同形态分类有:立体手印、平面手印。
(2)以附着物不同分类有:加层手印、减层手印。
(3)以色调不同分类有:有色手印、无色手印。
(4)以手印物质成分不同分类有:汗垢、血、粉尘、油垢手印。
(5)以鉴定条件分类有:清晰、完整、模糊、变形、残缺手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