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

合集下载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是法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通过对物证和痕迹的检验、鉴定以及分析,为刑事司法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法医学中常用的痕迹检验技术,并探讨其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

一、指纹检验技术指纹是人类皮肤上的一种天然图案,其独特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刑事侦查中常见的物证。

指纹检验技术主要通过比对、分类和鉴定指纹,可以判断出凶手的身份以及犯罪现场的重要信息。

在现代指纹检验中,常用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系统、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等。

二、鞋印检验技术鞋印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之一,通过鞋印的检验和分析可以判断出嫌疑人的鞋子类型、尺寸以及使用状态。

鞋印检验技术主要包括鞋印提取、对比和鉴定等步骤。

其中,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鞋印检验更加精确和高效,例如利用三维扫描技术可以获取更为准确的鞋印信息。

三、痕迹分析技术痕迹分析技术是法医学中一种综合性的检验技术,通过对犯罪现场的痕迹进行采集、分析和鉴定,可以还原犯罪现场的过程和相关人物的行为。

常见的痕迹包括血迹、尘土、纤维等,通过对这些痕迹进行痕迹学、物证学和生物学等多方面的分析,可以获取到关键的证据信息。

四、DNA检验技术DNA检验技术是法医学中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DNA的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步骤,可以判断出痕迹物质中的DNA信息,从而确定嫌疑人的身份。

DNA检验技术在犯罪侦查和司法审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DNA具有高度的个体识别性和独特性。

五、火灾鉴定技术火灾鉴定技术在刑事司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火灾现场的检验和分析,可以确定火灾的起因、燃烧过程以及是否存在人为纵火的嫌疑。

火灾鉴定技术主要包括火灾现场勘查、火灾痕迹检验和火灾设备检验等方面,通过科学而系统的鉴定,可以为法庭提供可靠的火灾鉴定证据。

总结:痕迹检验技术在法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痕迹的检验和鉴定,可以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确保司法的公正和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痕迹检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刑事司法的进步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痕迹检验的程序及方法

痕迹检验的程序及方法

痕迹检验的程序及方法
痕迹检验是通过对物体或人身上遗留的痕迹进行检测、鉴定和分析,从而获取案件或事件的相关信息,为犯罪侦破和司法判断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技术手段。

痕迹检验的程序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 勘查现场:痕迹检验前需要勘查现场,确定哪些地方有可能留下痕迹,以及哪些物品和人员需要留存。

此步骤需要尽可能保护现场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避免痕迹被破坏、丢失或干扰。

2. 收集证据:根据勘查现场的结果,对可能留下痕迹的物品和人员进行收集、封存和固定,以便于后续鉴定和分析。

此步骤需要注意证据的保护和安全,避免污染、损坏或篡改。

3. 实验鉴定:将收集到的物品和人员送往实验室,进行各种痕迹检验方法的鉴定和分析。

常见的痕迹检验方法包括指纹检验、DNA检验、鞋底印痕检验、工具痕迹检验等。

其中,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痕迹和不同程度的破坏。

4. 结果分析:对痕迹检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比对,确定痕迹来源和可能涉案的人员或物品。

此步骤需要考虑实验误差和结果准确性,必要时还需要进行专门的鉴定和确认。

5. 编写报告:根据实验鉴定和结果分析的结论,撰写痕迹检验报告,并以法律标准为依据,对给出结论的可信性进行评定和说明。

以上是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严谨、科学地操作,同时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验证和核实,保证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痕迹检验概述

痕迹检验概述

痕迹检验
第一节 痕迹检验概述
一、痕迹检验的概念和特点
(一)痕迹的概念
1.痕迹 事物运动遗留的印象或形象。
(一)痕迹的概念
2.犯罪痕迹
由于犯罪行为而遗留下来的印象或形象。
(1)广义犯罪痕迹 由于犯罪行为而遗留在现场上的所有印
象和形象。
(2)狭义犯罪痕迹 由于犯罪行为使造痕体与承痕体产生接
触作用或分离作用,在作用部位上出现的形象 反映。
(四)痕迹检验的概念
痕迹检验简称痕检,它是应用痕迹检验的理论, 观点,方法,去发现案件现场中的痕迹,研究确定痕 迹与案件的关系及痕迹与一定的人或物的关系的 一项专门技术工作。







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痕迹检验的特性
▪ 主体的确定性 ▪ 对象的特定性 ▪ 程序的法定性 ▪ 方法的借鉴性 ▪ 目的的特殊性
二、痕迹检验研究的对象
▪ 手印 ▪ 足迹 ▪ 工具痕迹 ▪ 枪弹痕迹 ▪ 其他痕迹
三、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
(一)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
▪ 事物的客观反映性是痕迹检验的基础 ▪ 事物的自身特殊性是痕迹检验的依据 ▪ 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是痕迹检验的条件 ▪ 同一认定理论是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
三、痕迹检验的原理和程序
(二)痕迹的形成
3.作用力
又称载荷,使两者相互作用形成痕迹 的一种机械力量。
作用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影响痕 迹形成的种类与质量。
(二)痕迹的形成
4.第四要素(中介质)
是形成平面痕迹时的必要因素。
(三)痕迹的分类

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
31撬压痕迹:是工具以杠杆原理破坏客体,在客体的接触部位上所产生的变形痕迹。
32打击痕迹:作案人手持工具以一定速度、一定距离碰撞破坏客体发生挤压变形或破碎形成痕迹。
33.擦划痕迹概念:工具压入承痕体,并且沿着承痕面滑移破坏承痕体表面所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34剪切痕迹:作案人利用钳剪类工具拖行剪切作用,破坏承痕体时形成的痕迹。
9穿鞋足迹花纹种类其基本类型有直线纹、曲线纹、环点纹、框块纹、网格纹、畦埂纹、叶脉纹、文饰纹、动植物纹、火炬纹图案。
10鞋掌前边缘形状有:尖形、弧形、平直形,其中有短平直形(边长3厘米)、中平直形(边长3~5厘米)、长平直形(5.1厘米以上)
11鞋掌后边缘形状有:平直形、斜直型、前弧形、后弧形、续断形。
.按接触状态不同分类:凹陷状痕迹,线条状痕迹。
.按工具作用方式不同分类:撬压痕迹,打击痕迹,擦划痕迹,钳剪痕迹,刺切痕迹,割削痕迹。
18常见的撬方式:扩缝撬压,拆离撬压,扭转撬压,夹持撬压。
19(一)寻找工具痕迹1.出入口处找2.现场中心找 (二) 提取工具痕迹1.拍照提取。2.提取原物。3.制模提取。4.提取工具痕迹附着物的方法:吸引法、敲击法、剥离法、沾取法。
8.螺形斗:内部花纹中心由一条以上的与起点方向一致的螺形线组成。
9.绞形斗:内部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螺形线相对绞绕旋转,起点间隔相对,一左一右或一上一下,不连其他纹线。
10.曲形线:花纹内部中心仅有一条曲形线,其中上下两个回转弯曲部分圆滑顺势,最后朝一个方向旋转。
11.双箕斗:内部花纹中心有两条以上独立、圆滑、顺势的曲形线相层叠、旋转;或在一条曲形线的两个弯头内各有一个完整的箕形线相绞绕,向同一方向旋转。
6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

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痕迹检验技术是法医学中的重要分支,其通过对犯罪现场和相关物品的痕迹进行检验和分析,为刑事案件的破案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法医学中的痕迹检验技术及其应用。

一、痕迹检验技术的基本原理痕迹检验技术是一种通过对物体表面和内部的微小痕迹进行检验、分析、鉴定和描述的一种技术手段。

痕迹可以是指纹、足迹、工具痕迹、血迹、毛发、纤维等。

该技术基于物质的特性,通过对痕迹的形态、组织结构以及物质成分进行分析,从而辅助司法机关进行案件破案工作。

二、常见的痕迹检验技术1. 指纹检验技术指纹是人体皮肤表面的一种痕迹,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指纹检验技术通过对指纹进行采集、比对和鉴定,能够确定出现场的指纹与嫌疑人之间的关联性,为案件的侦破提供重要证据。

2. 足迹检验技术足迹是通过足底与地面接触产生的一种痕迹,具有个体差异性。

足迹检验技术通过对足迹的形状、大小、纹理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步态特征以及犯罪现场的相关信息。

3.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工具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留下的与犯罪工具相关的痕迹,如撬门痕迹、划痕等。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通过对工具痕迹的形态、组织特征、物质成分等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犯罪工具的类型、使用情况以及与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联性。

4. 血迹检验技术血迹是在犯罪现场留下的涉及血液的痕迹,常常用于判断是否有人体伤害和死亡案件发生。

血迹检验技术通过对血迹的血型、DNA分析等进行检验和鉴定,可以确定血迹的来源、受害者和嫌疑人之间的关系,为案件的侦破和定罪提供重要证据。

5. 毛发和纤维检验技术毛发和纤维是犯罪现场常见的痕迹,可以用于判断物品之间的接触关系,提供犯罪事实的线索。

毛发和纤维检验技术通过对毛发和纤维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它们的来源以及犯罪嫌疑人与现场之间的关联性。

三、痕迹检验技术的应用痕迹检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刑事案件的侦破和司法鉴定领域。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名词解释痕迹检验是犯罪案件调查中最重要的一种技术形式,在犯罪案件中,痕迹检验能够发现犯罪者留下的重要文字和物理痕迹,可以收集一些重要的证据,从而提供有利的证据服务于审判。

在这里,我们来解释一下涉及到痕迹检验的一些要素和术语。

痕迹物证是指能够提供有关某种事件发生的证据的物品,如:遗留物品、工具、文件、残余的化学药品、病毒等,都可以作为痕迹物证提供证据服务。

例如:发现一家商店里有被偷去的衣服、被偷去的财物等,那么这些物品就可以作为痕迹物证提供有关犯罪者的证据。

痕迹检验办案专家是调查犯罪案件时,由公安机关指定的,拥有专门科学技术知识,具备相关技能的办案专家,一般由调查官员、法医专家、痕迹检验技师等人员组成的检验小组,他们的职责是在调查犯罪现场时,进行痕迹勘查,发现和收集痕迹物证,并将痕迹物证送检进行检验分析,对犯罪案件发生的时间、过程和犯罪事实有助于揭示事实真相。

痕迹物证收集工作是在调查犯罪现场进行痕迹勘查时,结合取证需要收集痕迹物证的一种工作,它需要有关人员经过认真调查,精细搜索,勤劳收集,根据记录、摄影、绘图或表格的方式将犯罪现场的痕迹物证收集起来,以供痕迹分析检验。

现场检验是指在调查犯罪现场时,由专家对痕迹物证进行实地检验,包括现场观察、采集样本、文字分析、肉眼鉴定及其他技术分析等操作,以获取犯罪现场的痕迹证据,以及对犯罪现场痕迹物证的近似判断等,其主要目的是排除误差,确定犯罪物证的状态,提供痕迹物证的分析检验依据。

标本检验是指将痕迹物证的样本送到检验仪器室进行分析,分析样本包括血样、烟头、烟囊、毛发、鞋印、粉末纹理等,根据检验结果,可以裁定犯罪物证的性质、状态,以及发现不同的痕迹物证之间是否有联系,为调查案件提供重要证据。

信息计算术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对犯罪现场中留下的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符号和图形信息等进行分析,一般分为两个步骤,即提取关键信息和信息处理。

在犯罪案件中,信息计算术可用来提取文字信息、数字信息、符号和图形信息,从而获得与犯罪案件有关的证据,以便调查犯罪事实真相。

痕迹检验的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的名词解释

痕迹检验的名词解释痕迹检验是一种通过对物质、能量或空间中留下的微小痕迹进行科学分析,获取与犯罪行为相关的重要信息的技术手段。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揭示犯罪现场或被害人身上所留下的各种物证,为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一、痕迹检验的类型痕迹检验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有:指纹检验、足迹检验、血迹检验、DNA检验、弹道检验和酒精检验等。

每种痕迹检验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痕迹来源和特点,从而为犯罪侦破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证据。

指纹检验是现代科学犯罪侦查中最常用和最基础的痕迹检验技术之一。

指纹是人类手指皮肤表层脱落的细胞形成的肌理,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包括纹线图案和细小的脊线特征。

通过收集和比对犯罪现场或涉案人物的指纹,可以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足迹检验也是一种常用的痕迹检验技术。

足迹作为犯罪现场的重要痕迹之一,可以通过类似指纹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对,从而判断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行动轨迹和犯罪手法。

血迹检验则是通过对被害人或犯罪现场的血迹进行分析,获取有关犯罪发生过程或凶器的信息。

血迹中蕴含的DNA信息可以通过DNA检验进行鉴定,从而确定与犯罪行为相关的人员。

弹道检验是针对枪支、弹药以及与其相关的痕迹进行的科学鉴定。

通过检验弹壳、弹头、枪口痕迹等物证,可以追踪到特定的枪支,帮助警方锁定犯罪嫌疑人。

酒精检验是对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检验,并通过其浓度来判断酒驾等违法行为。

这种检验技术可以帮助执法机构判断涉及酒精的犯罪行为是否发生。

二、痕迹检验的关键技术痕迹检验过程中涉及到多种技术手段,其中包括了光学显微镜技术、生物化学分析技术、物理化学分析技术、光谱学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

光学显微镜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痕迹检验技术,它可以对指纹、足迹、纤维和颗粒等微小痕迹进行观察和比对。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和清晰成像,可以帮助痕迹鉴定人员快速准确地确认物证。

生物化学分析技术主要用于血迹和生物体液的检验。

通过对血液成分和DNA 等生物分子的分析,可以确定血迹的来源、探测其他蛛丝马迹,甚至解读犯罪的一些细节。

痕迹检验

痕迹检验

一、痕迹的概念?痕迹的概念? 痕迹是指事物运动所遗留下来的印象或迹象,刑事侦查学科领域所研究的是同犯罪事件相关联的痕迹,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概念。

(一)广义痕迹:指由犯罪行为引起的一切宏观和微观的环境与物质的变化。

人们依据这种变化的事实以及客观物质内在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析和再现犯罪的情景和过程。

广义的痕迹包括:犯罪现场上原有物品和物质的所有变化、变动现象;犯罪现场上遗留的与犯罪活动有关联的外来物;在犯罪过程中,由于物体相互接触,使某些物体在另一些物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其他能揭示犯罪活动情节的物质或现象。

广义痕迹可以提供研究犯罪实施过程,分析案件性质的材料,或提供进行检验鉴定的物质基础,它涉及整个刑事科学技术。

而痕迹检验涉及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狭义痕迹。

(二)狭义痕迹:指两个客体在相互接触作用过程中形成并保留下来的反映形象。

这个反映形象所反映的内涵,既可能是留痕客体的外部形态结构;也可能是留痕客体作用力特性的形态化;还可能是痕迹的承载客体自身固有的形态与结构特性(整体分离痕迹)。

痕迹检验中常把狭义痕迹简称为痕迹。

检验这种痕迹可以解决同一认定问题——即现场犯罪痕迹是何人,何物所留的问题。

?? 二、痕迹的四个基本特性? 痕迹的四个基本特性? (一)具有存在的普遍性。

? (二)具有物质的客观性。

? (三)具有同犯罪行为密切的关联性。

? (四)具有明显的直观性。

? 三、痕迹对于侦查工作的意义? 痕迹对于侦查工作的意义? (一)判断犯罪的实施过程及具体情节。

?(二)提供侦查方向、线索,划定范围。

? (三)可以为串并案件提供可靠依据。

? (四)证明犯罪事实、揭露犯罪人的重要证据。

? (五)痕迹可以建档储存,为侦破现行案件提供查询线索和证据资料。

? 四、痕迹形成的基本要素? 痕迹形成的基本要素立体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造型客体、承受客体、作用力。

平面痕迹的形成必须具备四个基本要素:造型客体、承受客体、作用力、中介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

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

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的色调分为有色加层平面痕迹和无色加层平面痕迹。

3.按造痕体与承痕体分类:形象痕迹,即造痕体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动作习惯痕迹,即痕迹中反映出的动作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即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被分离的各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的痕迹。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痕迹检验的理论1.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是物质转移。

物质在两客体间的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是物质交换。

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2.同一认定原理在痕迹检验鉴定中,“同一”主要包含:客体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自身与自身的反映形象特征同一;客体本身的一部分形体与另一部分形体的分离关系特征同一;动力定型习惯反映在现场的与反映在其他场所的习惯痕迹特征同一。

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

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

(二)痕迹检验的任务1.寻找显现痕迹2.固定提取痕迹3.痕迹分析4.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5.痕迹的检验鉴定6.痕迹档案的管理(三)痕迹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的材料。

2.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3.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的手段。

4.为发现、记录、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

5.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1.预备检验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情况(2)明确鉴定要求(3)初步观察处理检材(4)清点与登记(5)准备好器材与实验材料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其样本痕迹分别观察,分析痕迹的形成条件,寻找客体的特征,确定重点检验的痕迹与重点检验的部位。

(1)检验现场痕迹检验现场痕迹形成时造痕体、承痕体所处的位置、状态、作用力的方向角度。

痕迹的种类、结构、各部位的特征反映,有无变形、重叠。

寻找种类特征、细节特征。

选择重点痕迹与主要特征,供比对检验用。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弄清采取的条件是否符合现场痕迹形成的条件;全面寻找确定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选择出比对检验用的重点痕迹及其重点特征。

3.比对检验比对检验,是将分别检验中从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样本痕迹中寻找的各个特征,进行全面对照与一一对应的观察比较,弄清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1)比对的内容检材与样本的总体类型,各特征形态、尺寸、位置、相互距离与构成的角度。

(2)比对的方式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两者照片或底片的相互比对。

(3)比对的顺序先比对种类特征,再比对细节特征;先比对特征出现的部位、方位,再比对特征的具体形态、结构。

(4)比对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比对法;重叠比对法。

4.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综合评断是结合现场情况及痕迹形成因素,对已发现的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质量与数量、现象与本质等作综合分析,提供鉴定结论的依据。

(1)评断符合点主要分析认识特征是真正符合,还是偶合。

评断相符特征,是对它们的数量、质量、可靠程度及其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相符,还是非本质相符。

(2)评断差异特征两个客体特征的固有差异是本质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部分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的差异是非本质差异。

对差异特征的评断,是对差异的质量、数量、形成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3)评断与结论当种类特征与细节特征符合,具有质量好、可靠的符合特征,特征相互间的关系吻合,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差异点得到科学解释已构成特定性,即可作为认定的依据。

5.制作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记录痕迹鉴定工作的文件,是诉讼证据之一。

鉴定书的内容,应反映出检验的过程、方法。

对结论的表述,应有科学的论据,事实准确、文字简练。

鉴定书由文字与照片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叙述应由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组成。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考核知识点1痕迹的概念2.痕迹形成与分类3.痕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二)考核目标第一、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1)犯罪痕迹定义。

(2)广义犯罪痕迹定义。

(3)狭义犯罪痕迹定义。

(4)造痕体定义。

(5)承痕体定义。

(7)形象痕迹定义。

(8)动作习惯痕迹定义。

(9)整体分离痕迹定义。

(10)同一认定的定义。

2.理解:(1)广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2)狭义犯罪痕迹的意义。

(3)造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4)承痕体特性与痕迹的关系。

(5)力对痕迹的影响。

(6)形象痕迹的意义。

(7)动作习惯痕迹的意义。

(8)整体分离痕迹的意义。

(9)同一认定的内涵。

(10)综合评断的意义。

3.应用:(1)检验现场痕迹。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

(3)评断与结论。

第二、次重点考核目标1.识记(2)痕迹检验定义。

(3)痕迹特点。

(4)痕迹分类标准。

(5)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

(6)痕迹检验任务。

(7)痕迹检验作用。

2理解(1)痕迹检验程序。

(2)痕迹特点意义。

(3)立体痕迹。

(4)平面痕迹。

(5)动态痕迹。

(6)寻找显现痕迹及主要方法。

(7)确定案件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

(8)检验现场痕迹。

(9)评断符合点。

3.应用(1)提取原物法。

(2)金属上的工具痕迹防锈法。

第三、一般考核目标1.识记(2)人体痕迹定义。

(3)动物痕迹定义。

(4)物体痕迹定义。

(5)物理方法概念。

(6)化学方法概念。

2.理解(1)人体痕迹。

(2)动物痕迹。

(3)物体痕迹。

(4)寻找痕迹的物理方法。

(5)寻找痕迹的化学方法。

第二章手印检验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乳突纹线的生理结构及手纹的基本特点,掌握手印的基本特征,学会对现场手印的发现、显现、固定、分析和检验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手印概念(一)手纹与手印的概念1.手纹是指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2.手印是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是人的手指、掌面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承痕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包括指头印、指节印、手掌印。

(二)手纹的特点手纹具有人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其中乳突纹线排列有序。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2.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证实犯罪3.手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分类与形态(一)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手印的形成手在肌力作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引起其表面形态或附着物或色泽的变化,形成反映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凸凹形态的印痕。

2.手印分类(1)以不同形态分类有:立体手印、平面手印。

(2)以附着物不同分类有:加层手印、减层手印。

(3)以色调不同分类有:有色手印、无色手印。

(4)以手印物质成分不同分类有:汗垢、血、粉尘、油垢手印。

(5)以鉴定条件分类有:清晰、完整、模糊、变形、残缺手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