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检验学 自考 笔记

合集下载

痕迹检验专业考试试题答案参考

痕迹检验专业考试试题答案参考

痕迹检验专业考试试题答案参考1. 痕迹检验的定义是什么?痕迹检验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犯罪现场留下的各种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以确定痕迹的性质、来源和形成过程,为侦查和破案提供依据。

2. 痕迹检验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痕迹检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对痕迹的识别和分类,包括足迹、指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等;(2) 对痕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包括痕迹的形成机制、痕迹与物体的关系等;(3) 对痕迹的提取、固定和保护,包括痕迹的提取方法、固定剂的使用、痕迹的保护措施等;(4) 对痕迹进行比对和鉴定,包括痕迹的比对方法、痕迹的鉴定标准和流程等。

3. 足迹检验的目的是什么?足迹检验的目的是确定足迹的种类、数量、大小、形状等特征,分析足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以及足迹与案件的关系,为侦查和破案提供依据。

4. 指纹检验的依据是什么?指纹检验的依据是每个人指纹的独特性和稳定性。

指纹的独特性体现在指纹的纹理、纹线、纹型等特征上,而指纹的稳定性则体现在指纹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下基本保持不变。

通过对比现场指纹与嫌疑人指纹,可以确定现场指纹是否与嫌疑人有关联。

5. 工具痕迹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工具痕迹检验的主要内容包括:(1) 确定工具痕迹的种类和特征,包括痕迹的形状、尺寸、深度等;(2) 分析工具痕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包括痕迹与物体的相互作用、痕迹的形成条件等;(3) 对工具痕迹进行比对和鉴定,包括比对痕迹的形状、尺寸等特征,鉴定工具痕迹与案件的关系等。

6. 枪弹痕迹检验的依据是什么?枪弹痕迹检验的依据是子弹壳、子弹头和射击痕迹等特征。

通过对现场遗留的子弹壳、子弹头进行检验,可以确定子弹的种类、型号、发射枪支的型号等信息,同时还可以分析射击距离、射击角度等,为案件侦查提供重要依据。

7. 痕迹检验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是什么?痕迹检验在刑事侦查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案件线索:痕迹检验可以帮助侦查人员发现和识别现场痕迹,为案件提供线索;(2) 确定嫌疑人:通过痕迹比对和鉴定,可以确定现场痕迹与嫌疑人之间的关联,为案件定性提供依据;(3) 证实犯罪事实:痕迹检验可以为犯罪事实提供直接的证据,增强案件的证明力;(4) 分析犯罪过程:通过对痕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揭示犯罪过程,为案件侦破提供帮助。

刑技 痕迹检验学分重点

刑技 痕迹检验学分重点

宇宙中一切事物运动留下的印记或迹象成为痕迹。

按照痕体的不同可以将痕迹分为手印、足迹、工具痕迹、枪弹痕迹和特殊痕迹等。

按形态可以分为平面痕迹和立体痕迹,按可视性可分为显在痕迹和潜在痕迹,等等。

形象痕迹的形成有三要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

手纹(详情请看书)29手纹,是指分布生长在人的手指掌面上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成,包括指头纹、指节纹和手掌纹。

手纹可以分为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乳突花纹:由许多乳头状突起排成的线条称为如图纹线,简称乳突纹;由许多乳突纹线构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称为乳突花纹。

与乳突纹并行的凹线称为小犁沟屈肌褶纹:手指关节及手掌一定部位上所固有的粗大明显的沟纹称为“屈肌褶纹”,简称屈肌线。

皱纹:由于皮肤张弛、堆积活动所形成的细小而浅表的沟纹称为“皱纹”。

手纹的特点①具有人各不同的特殊性②具有终生基本不变的特殊性③具有触物留痕的客观性④具有认定人身的直接性手印的分类(详情请看书)P31一、按照表面形态变化分类。

手接触客体在其表面留下印痕,引起客体表面形态的变化。

因此,手印可以分为立体手印和平面手印。

二、按照附着物变化状态分类。

依据附着物的变化状态,手印可以分为加层手印和减层手印。

乳突纹线的三角,就是指三个系统的纹线汇合构成三角状的部位,称为三角指头乳突花纹的基本类型(详情请看书)P33一、弓型纹弓型纹是指由外围和根基两个系统所构成没有内部系统的花纹。

依其形态又分弧形纹和帐形纹两种。

二、箕型纹箕型纹是指内部花纹中心由一条或一条以上完整的箕型线所组成,通常具体有三个系统、一个三角花纹。

具体分为开口箕和闭口箕两种。

三、斗型纹斗形纹是指内部花纹中心由一条或一条以上完整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或曲形线等所组成,通常由三个系统、两个花纹角的花纹。

依其花纹内部形态,可以分为环形斗、螺形斗、绞形斗、双箕斗四种。

四、混杂型纹是指内部花纹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纹型组成、或形成畸特、结构杂乱而无法归入弓箕斗。

痕迹检验学-自考-笔记

痕迹检验学-自考-笔记

痕迹检验学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痕迹检验思考题

痕迹检验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1、痕迹学的定义及内涵是什么?2、痕迹的概念及形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3、痕迹的分类有哪些?4、痕迹学研究的内容有那些?5、痕迹检验的任务有那些?6、痕迹检验的理论依据是什么?7、掌握同一认定的概念及类型。

8、掌握种类认定的概念及类型。

9、种类认定与同一认定的关系是什么?10、掌握痕迹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复习题:1. 手纹定义。

2. 手纹的特性有哪些?3. 简单介绍乳突线的单一形态、系统、三角。

4. 指纹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各种具体表现形态如何?5. 指节纹、掌纹的分类和特点?6. 手印的细节特征有哪些?7. 寻找发现现场手印的要求、原则、重点部位和方法?8. 无色汗液手印的物理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9. 无色汗液手印的化学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10. 无色汗液手印的理化显现法有哪些?如何操作?11. 血潜手印的显现方法有哪些?如何操作?12. 如何提取和记录现场手印?13. 如何分析判断现场手印是否作案人所留?14. 如何区分手指、手掌痕迹?15. 如何区分左右手痕迹?16. 如何区分各手指痕迹?17. 如何收取捺印样本手印?18. 简述指纹档案管理。

19. 如何进行手印鉴定?20. 如何制作手印检验鉴定书?每人制作2份合格的手印鉴定书。

思考题:•何谓足型局部特征?主要有哪些?•鞋子成型工艺有哪些?分别具有哪些特征?•鞋的穿用特征有哪些?•寻找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有哪些?•石膏制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及注意事项。

•足迹检验有哪些特点?•何谓步法特征?简要叙述有哪些特征?•何谓步幅特征?在刑事侦查中有何利用价值?•简述影响足迹变化的因素。

•怎样确定案犯的足迹痕迹?•简述发现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

•如何判断案犯的行走姿势?•简述发现现场足迹的重点部位。

•常见的确定足迹中心线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论述静电复印提取足迹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赤足足迹中包括哪些特征、有何作用?•男女足迹的差异?•扛重物时人的足迹表现如何?•小脚穿大鞋的足迹表现如何?•接迹追踪的方法有哪几种?•穿鞋足迹的检验鉴定方法有哪些?。

痕迹检验期末总结

痕迹检验期末总结

痕迹检验期末总结一、引言痕迹检验是一项关于犯罪现场的科学技术,通过对物品、痕迹进行分析、鉴定,从而为破案提供科学依据。

本学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系统学习了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验和实践,深入了解了痕迹检验的技术要点和工作流程。

在此,我将对本学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分析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学习成果1.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学期的课堂学习,我对痕迹检验的基本理论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掌握了痕迹检验的基本概念、物证的特征和分类等,并对痕迹检验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课程中,我学会了使用显微镜、光谱仪、色谱仪等常用的痕迹检验仪器和设备,掌握了样本的采集、处理和保存技巧,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并且能够识别并分析各类痕迹,并从中提取到关键信息。

3. 实践能力提高通过实习和实习项目,我参与了凶杀案、抢劫案等实际案件的痕迹检验工作。

在实践中,我学习到了实际案件处理的流程和要点,掌握了如何准确判断案件性质、提取关键痕迹等技能,并在案件侦破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不足之处1. 知识掌握不够全面虽然我在本学期的学习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由于痕迹检验领域的知识较为广泛,时间有限,我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全面。

在实践中,我还遇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学习和掌握。

2. 缺乏经验由于我是第一次接触痕迹检验工作,经验不足是我在实践中最大的不足之处。

在实习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案件处理的顺序、痕迹分析的方法等,需要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四、改进措施1. 学习更多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痕迹检验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我会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和书籍,参加痕迹检验相关的培训和研讨会,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加强实践锻炼在实习和实习项目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际案件的处理,争取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痕迹检验技术 背诵笔记

痕迹检验技术 背诵笔记

痕迹检验技术第一部分人体痕迹检验一.手印检验(一)手纹的种类与特征【1】手的外形结构1.手指的组成:正常人有五个手指,依次排列为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小指。

特殊情况可能出现缺指、并指、多指、叉指等,其中拇指有两个指节,其余四指各有三个指节。

2.手掌的组成:手掌的组成可划分为五个部分:上边、下边、外边、内边以及内斜边。

①上边:连接食指、中指、环指、小指的手掌边缘,呈波浪形。

②下边:连接腕部的手掌边缘,呈蝶弧形。

③外边:小指根外侧下部至腕部的手掌边缘。

④内边:食指根内侧下部至拇指根内侧下部的手掌边缘。

⑤手掌内斜边(2015名词解释):拇指根内侧下部至腕部的手掌边缘。

3.手指外形结构:手指外形多呈圆柱形,指尖稍细,指根稍粗,粗细变化不明显。

4.手掌外形结构:人的手掌外部轮廓形态大致呈长方形,少数手掌呈正方形,个别手掌呈扁方形。

5.手印(2018名词解释):人手指,手掌正面的乳突纹线、小犁沟、屈肌摺纹、皱纹以及伤疤、脱皮、汗孔和细点线等皮肤花纹结构,即手纹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客体时所形成的能反映花纹结构与外形结构特点的印痕总称。

【2】手纹的皮肤组织特性1.手纹的表皮组织特性(2017简述题)①生发层:为表皮的最深层,紧贴真皮,是表皮的增殖部分。

②颗粒层:生发层浅部,此层细胞开始退化,细胞核萎缩,细胞丧失分裂、繁殖能力。

③透明层:位于颗粒层浅部,有透明角质颗粒和角母素,细胞对光有较强的反射性和折射性。

④角化层:位于表皮的最表层,细胞核己萎缩溶解,胞质内含有角蛋白,细胞已成为透明角质鱼鱗状角质板,此层细胞己经死亡,相互间失去联系,常以皮屑的形式脱落,有时成片脱落而形成脱皮。

2.手纹的真皮组织特性真皮层位于表皮的最深层,皮下组织的浅层。

真皮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组织,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和抗应力能力,能起到保护肌体组织的作用。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①乳头层:与表皮生发层细胞镶嵌连接,与表皮凹处镶嵌的隆突部分形如乳峰,故称其为真皮乳头。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的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提取、固定、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痕迹的特点:客观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关联性广义的痕迹:是指愤怒行为引发的变化而遗留的痕迹或信息。

狭义的痕迹:是指作案人在犯罪活动中,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形成幷遗留的迹象。

痕迹形成的因素:造痕体、承痕体、介质、作用力痕迹的分类:按造痕体〜人体造痕、器械物体造痕、动物造痕按承痕体表面的变化〜立体造痕、平面造痕按检验对象〜形象痕迹、动力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按痕迹质量分类:正常痕迹、变形痕迹痕迹的重点部位:1.在犯罪活动的中心现场与相关地点寻找2.在受破坏(侵害)的客体上寻找3.在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工具器械上寻找4.在犯罪嫌疑人遗留物上寻找5.在犯罪嫌疑人来往行走路线上寻找寻找、发现痕迹的原则: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先静观后动观的原则;先观察后处理的原则;寻、显结合,以寻为主的原则;先提微量物后提痕迹的原则同一认定的基础与条件 1.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特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客观基础;被同一认定客体的稳定性是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供同一认定客体的反映性是同一认定的保证条件;同一认定客体的认识能力是同一认定的主观条件痕迹鉴定的程序: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对检验、综合评判、得出结论、制作鉴定书痕迹的提取方法:制模法、照相法、转移法、原物提取法、复印法痕迹检验的作用:为确定案件的真伪来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地材料: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地手段;为发现固定提取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为案件的终极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痕迹检验的任务:寻找显现痕迹、固定采取痕迹、痕迹分析、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痕迹的检验鉴定、痕迹档案的管理。

痕迹形成的原因和影响:1、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点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痕迹检验学

痕迹检验学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

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一)痕迹的含义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痕迹检验学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

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

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痕迹的特点?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第二节痕迹形成与分类(一)痕迹形成1.痕迹形成的机理造痕体与承痕体在力的作用下相互接触,使承痕体的组织结构或表面形态发生相应变化,反映并保留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形象,即形成痕迹。

2.痕迹形成的因素痕迹形成有三个主要因素,即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者缺一不可。

平面痕迹的形成还需要介质参与。

(1)造痕体:指留下痕迹的人、物和动物,是痕迹的创造者。

造痕体具有一定的形状、体积、硬度,能把自身的结构形态特征和功能形态特征遗留在承痕体上。

(2)承痕体:指保留痕迹的客体,是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接触部位的形象特征,包括外表结构形态和动作习惯痕迹保留并反映出来。

承痕体具有吸附性、渗透性、硬度、可塑性。

(3)作用力,使造痕体与承痕体接触时相互作用的动力。

由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不同,痕迹的反映形象也不同。

(4)介质:造痕体表面附着的介质转移到承痕体上形成加层平面痕迹;承痕体表面粘附的介质转移到造痕体上形成减层平面痕迹。

(二)痕迹的分类1.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人体痕迹,物体痕迹,动物痕迹。

2.按痕迹形态分类:立体痕迹,平面痕迹。

平面痕迹中又分减层平面痕迹和加层平面痕迹。

加层平面痕迹,依据加层物的色调分为有色加层平面痕迹和无色加层平面痕迹。

3.按造痕体与承痕体分类:形象痕迹,即造痕体外表结构形态在承痕体上所留的迹象;动作习惯痕迹,即痕迹中反映出的动作习惯痕迹;整体分离痕迹,即某一完整客体被分离成若干部分,被分离的各部分在分离缘和分离面处能互为衔接吻合的痕迹。

第三节痕迹检验的理论和方法(一)痕迹检验的理论1.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物质由一客体上转移到另一客体上的运动过程,是物质转移。

物质在两客体间的相互交换的运动过程是物质交换。

物质转移和交换原理,为痕迹检验鉴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基础和物质条件。

2.同一认定原理在痕迹检验鉴定中,“同一”主要包含:客体某一方面的重要特征自身与自身的反映形象特征同一;客体本身的一部分形体与另一部分形体的分离关系特征同一;动力定型习惯反映在现场的与反映在其他场所的习惯痕迹特征同一。

同一认定,是指在检验鉴定过程中,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通过比较先后出现的客体的特征,对这些客体是否同一所做出的判断。

同一认定的主体,必须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或了解客体特征的人。

同一认定的客体,只能是与案件有关的人或物。

(二)痕迹检验的任务:1.寻找显现痕迹2.固定提取痕迹3.痕迹分析4.收集嫌疑人的痕迹样本5.痕迹的检验鉴定6.痕迹档案的管理(三)痕迹检验的作用1.为确定案件的真伪与分析案件性质提供可靠的材料。

2.缩小侦查范围,为侦查提供方向和线索。

3.为查缉作案人提供有效的手段。

4.为发现、记录、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

5.为案件的终结、起诉、审判提供重要的证据。

(四)痕迹检验的程序与方法痕迹检验的基本程序有:预备检验、分别检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与结论、制作鉴定书。

1.预备检验.做好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情况(2)明确鉴定要求(3)初步观察处理检材(4)清点与登记(5)准备好器材与实验材料2.分别检验分别检验,是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其样本痕迹分别观察,分析痕迹的形成条件,寻找客体的特征,确定重点检验的痕迹与重点检验的部位。

(1)检验现场痕迹检验现场痕迹形成时造痕体、承痕体所处的位置、状态、作用力的方向角度。

痕迹的种类、结构、各部位的特征反映,有无变形、重叠。

寻找种类特征、细节特征。

选择重点痕迹与主要特征,供比对检验用。

(2)检验嫌疑客体或嫌疑样本痕迹弄清采取的条件是否符合现场痕迹形成的条件;全面寻找确定种类特征和细节特征,选择出比对检验用的重点痕迹及其重点特征。

3.比对检验比对检验,是将分别检验中从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样本痕迹中寻找的各个特征,进行全面对照与一一对应的观察比较,弄清两者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1)比对的内容:检材与样本的总体类型,各特征形态、尺寸、位置、相互距离与构成的角度。

(2)比对的方式: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现场痕迹与嫌疑客体或嫌疑客体样本的比对;两者照片或底片的相互比对。

(3)比对的顺序:先比对种类特征,再比对细节特征;先比对特征出现的部位、方位,再比对特征的具体形态、结构。

(4)比对方法:特征对照法,特征接合比对法;重叠比对法。

4.综合评断得出结论综合评断是结合现场情况及痕迹形成因素,对已发现的符合点与差异点的性质、质量与数量、现象与本质等作综合分析,提供鉴定结论的依据。

(1)评断符合点主要分析认识特征是真正符合,还是偶合。

评断相符特征,是对它们的数量、质量、可靠程度及其形成规律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相符,还是非本质相符。

(2)评断差异特征两个客体特征的固有差异是本质差异;同一客体在不同因素影响下,部分特征发生变化形成的差异是非本质差异。

对差异特征的评断,是对差异的质量、数量、形成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是本质差异还是非本质差异。

(3)评断与结论当种类特征与细节特征符合,具有质量好、可靠的符合特征,特征相互间的关系吻合,特征的总和具有不可重复性,差异点得到科学解释已构成特定性,即可作为认定的依据。

5.制作鉴定书痕迹鉴定书是记录痕迹鉴定工作的文件,是诉讼证据之一。

鉴定书的内容,应反映出检验的过程、方法。

对结论的表述,应有科学的论据,事实准确、文字简练。

鉴定书由文字与照片两部分组成正文的叙述应由绪论、检验、论证和结论组成。

第二章手印检验第一节手印概念(一)手纹与手印的概念1.手纹是指生长分布在人手指、掌表面的乳突花纹、屈肌褶纹、皱纹等皮肤花纹的总称。

2.手印是手掌表面皮肤花纹印痕的总称。

是人的手指、掌面在肌力的作用下,接触承痕体后在其表面留下的痕迹。

包括指头印、指节印、手掌印。

(二)手纹的特点手纹具有人各不相同、终生基本不变、触物留痕、认定人身,其中乳突纹线排列有序。

(三)手印检验的作用1.为侦查提供线索,缩小侦查范围2.提供诉讼、审判的证据,证实犯罪3.手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第二节手印的形成、分类与形态(一)手印的形成与分类1.手印的形成手在肌力作用下,印压接触承痕体,引起其表面形态或附着物或色泽的变化,形成反映人手接触部位的大小、长短及手掌面皮肤花纹凸凹形态的印痕。

2.手印分类(1)以不同形态分类有:立体手印、平面手印。

(2)以附着物不同分类有:加层手印、减层手印。

(3)以色调不同分类有:有色手印、无色手印。

(4)以手印物质成分不同分类有:汗垢、血、粉尘、油垢手印。

(5)以鉴定条件分类有:清晰、完整、模糊、变形、残缺手印等。

(二)手印形态与测量1.手印的组成(1)手指印:是拇指印、食指印、中指印、环指印、小指印的总称。

狭义的指纹,一般指第一指节印或称指头印。

(2)手掌印:以中指印的中轴作延长线至腕部,再以第一屈肌褶纹印外侧部位为起点作中轴线的垂直延长线至内边缘,将手掌分为上部、内测部、外侧部三个区域。

手掌的边缘分为上边缘、下边缘、内边缘、外边缘、内斜边缘。

2.手印测量手印全长、手印内缘长、手印外缘长、指印全长、指印花纹中心至指根长、手掌印长、手掌印宽。

第三节手纹的形态与特征(一)手掌面乳突花纹的形态结构1.乳突纹线的组织结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织组成。

表皮从里向外:生发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真皮从里向外乳头层→网状层(与生发层连接)。

真皮最大的特点是有许多小乳头状突起,形成真皮乳头层,皮肤表面呈现出与之相应的凸凹结构,由许多乳头突起排列的线条称乳突状突起纹线,简称乳突线,乳突线间的凹部称为小犁沟。

乳突线在手指端皮肤表面最为发达,并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组成不同形态的复杂花纹,称为乳突花纹。

2.乳突线的一般形态乳突纹线的一般形态有直线形、波浪线、弓形线、箕形线、环形线、螺形线、曲形线。

3.乳突纹线的组合形态许多相同形态的乳突纹线在一起,占据一定的位置形成一种系统;若干种系统在一定部位按一定规律进行组合,构成复杂、完整的花纹。

(1)乳突纹线系统许多形态和流向相同或相近的乳突纹线排在一起组成的区域叫系统。

按其形态的位置,一般分为内部纹线系统、外部纹线系统、根基纹线系统。

(2)乳突纹线三角三个系统纹线汇合处形似三角,称为“乳突线三角”。

三角的数量与位置,因所组成花纹的系统不同而不同,在数量上有0、1、2、3之分。

三角的三条边分别被称为上部支流、下部支流、第三方面纹线(内边纹线)。

三角的上、下部支流的追踪线为三系统的分界线。

4.乳突纹线细节特征乳突纹线细节特征有:起点、终点、分歧、结合、小勾、小眼、小桥、小棒、小点。

细节特征的命名原则:依形态命名、按顺时针方向命名、从左至右命名、从上到下命名。

(二)手掌面乳突花纹的类型1.指头乳突花纹的类型指头乳突线从整个花纹的组成结构分,有弓型纹、箕型纹、斗型纹、混杂型纹四大类型。

(1)弓型纹:由上部的弓形和下部的横直线或波浪线层叠而成,因形态不同,又分为弧形纹和帐形纹,只有上下两个系统。

(2)箕型纹:内部花纹中心必须有一根以上的箕形线,其上部和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组成根基纹线系统,一般只有一个三角,三个系统中当箕型纹中心纹线仅由一条箕形线组成时,这条箕形线于箕头部位必须是完整的、不折不断的、圆滑的。

如果这条箕形线的箕头或靠近三角的箕枝部分,与其他纹线结合或接触,将纹线直接引向或引入三角的外围系统中去,应列为弓型纹。

(3)斗型纹:内部系统中有一根以上的环形线或螺形线、曲形线,其上部及两侧外围由较多的弓形线包绕,下部由一些波浪线和横直线等共同组成三个系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三角。

内部系统仅有一条完整或不完整的环、螺、曲形线时,此线正对两边三角的弧形凸面必须是不断的,且不与来自三角的其他纹线相接触,否则不列入斗型纹。

以其内部形态可分为环形斗、螺形斗、绞形斗、双箕斗、曲形斗、囊形斗和其他形斗。

①环形斗可分为左倾环形斗、右倾环形斗、无倾环形斗;按中心环形线中有无其他纹线可分为空心环形斗、棒线环形斗、点眼环形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