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第1课秋天练习题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下第一单元练习题

1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词三首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稀疏.(sū)杂.(zá)兴锄.(chú)豆B.卧剥.(bāo)亡.赖(wú)蛱.蝶(jiā)C.翁媪.(ǎo)相媚.好(mèi)徐.公店(qú)D.篱笆..(líba)茅檐.(yán)老翁.(wēng)2.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_____)未(_____)径(_____)菜(_____)宜(_____)味(_____)经(_____)彩(_____)3.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的篱落(____)的小径(____)的儿童(____)的蝴蝶(____)的菜花(____)的树4.把下面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连一连。
绿树村边合草盛豆苗稀乡村四月闲人少青山郭外斜种豆南山下才了蚕桑又插田5.根据诗词标题,填一填,选一选。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杂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兴”在这里读________,我能用读这个音的“兴”字写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______),“村居”是(______)。
A.诗题B.词题C.词牌名D.副标题6.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本诗所写的季节是___________。
语文同步习题精编·四年级下册关注凤凰易学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免费学习资源!2(2)“急走”“追”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课外阅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I)卷

部编版2021-2022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6分)1. (5分)按要求填空。
(1)“快”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这个字的第三笔是________,“快”可以组词:________。
(2)“单”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时,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这个字的第七笔是________,“单”可以组词:________。
2. (4分)对号入座。
①波玻拨________璃 ________纹 ________动②纹蚊文波________ ________子________字3. (4分)给形近字组词。
洒________ 拔________ 霞________ 陪________ 盼________酒________ 泼________ 霜________ 培________ 纷________4. (4分)看拼音,读句子,写字词。
(1)bào________风雨就要来了,一群小蚂蚁爬出dòng________口,zhǔn bèi________搬家。
(2)è________了三天的小猫终于抓到了一只老鼠,它吃bǎo________了,躺在隔bì________院子里shài________太阳。
5. (4分)选词填空。
寻找违抗扯着松开________食物________爪子________命令________嗓子6. (5分)阅读诗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回答问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诗描绘了________的美丽雨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测试题(预习单、练习题)含答案

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测试题(练习题、预习单)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pínɡbàcūzhuàng wěi bɑ
huāhúdiékǒng quèwǔ
二、选择、把错误的读音的选项,写在括号里
(1)A解救jiěB喧哗huàC强调qiáng D书籍jí()(2)A规模móB揉皱zhòu C刻薄báo D载人zài ()(3)A漩xuán涡B诞生dàn C撇嘴piěD乏力fá()(4)A难受nán B惨重zhòng C憧憬chōng D暂时zhàn()三、选字组词。
(1)盼扮纷粉()望米()打()缤()(2)静净情睁干()安()感()()开
四、我是小法官(对的打“√”,错的打“×”)。
1.课文第1自然段的第1句话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
2.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美丽、可爱的学校。
()
3.课文第3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一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1课(秋天)知识点+图文解读+人教部编版

重点词句解析与解读
“天气凉了”
这句话是秋天天气变化的重要表现,说明了气温的下降。
“树叶黄了,枫叶红了”
这句话描绘了秋天树叶颜色的变化,是秋天景色的重要特征。
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分析
01
“天气凉了”这句话使用了对比 手法,将夏天的炎热和秋天的凉 爽进行对比,突出了秋天气温的 变化。
重要段落图文结合解读
段落1
描述了秋天的天气和景色,如“天气凉 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 来。”这段文字与插图1相结合,可以帮 助学生理解秋天树叶变黄、脱落的特点 。
VS
段落2
描述了秋天的果实和收获,如“果园里, 苹果红了,梨子黄了,葡萄紫了。”这段 文字与插图3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感受 到秋天果园丰收的景象。
秋季传统习俗
秋季在中国有许多与农耕、收获和祭祀等相 关的传统习俗,如秋收冬藏、秋祭等。可以 介绍这些习俗的由来、发展和演变,以帮助 学生更好地了解秋季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相关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拓展
要点一
古代诗人与秋天
秋季是中国古代诗人最为钟爱的季节之一,许多著名的诗 人都曾在秋季写下名篇佳作。可以介绍一些与秋天相关的 古代诗人及其作品,如杜牧的《秋夕》、杨万里的《秋雨 叹》等。
要点二
与秋季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 事
可以介绍一些与秋季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如古代 的秋收起义、近代的秋收起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秋季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相关学科知识和应用拓展(如地理、历史、艺术等)
地理角度的秋天
从地理角度来看,秋季是气温逐渐降低、天气逐渐变冷 的季节。可以介绍秋季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和生态变 化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秋季的自然景观和变化。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qióng rén bāo hán shān lǐng jué du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hú shuǐlián yè hé huādōng w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加减偏旁再组词。
莲﹣艹=________ ________湖﹣氵=________ ________日+央=________ ________艹+何=________ ________3.组词童________ 碧________ 妆________剪________ 绿________ 丝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咏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诗人。
《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诗人。
《春日》意思是________。
5.想一想,填一填①《村居》中描写山村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咏柳》中描写柳树和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图片描绘的是诗句()的画面。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根据意思写诗句。
(1)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诗句:________,________。
(2)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句:________,________。
8.带着问题来读书(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季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
呼和浩特市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

呼和浩特市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第1课《秋天》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基础运用 (共6题;共26分)1. (5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1)秋________(qiūjiù)天来了,一片片________(piàn biàn)树________(shùsù)叶从树上落下来。
(2)这个气________(qìpì)球坏了,再也不会飞________(fēi fēn)起来了。
2. (4分)我会为“一”子注音一________ 片叶子一________ 排大雁一________ 会儿排成“一________ ”字3. (4分)段短文,补充对话。
秋天到了,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颜色呢?请将你眼中秋天的颜色写下来。
农民伯伯说:“秋天是金色的,你看那金色的稻谷把秋天渲染得多么美丽呀!”果园里的叔叔说:“秋天是紫色的,你看那紫莹莹的葡萄把秋天渲染得多么诱人啊!”我说:“________”4. (4分)回顾课文内容。
小朋友们,秋天来了,让我们来找一找大自然的变化吧。
天气________,________黄了,一片片的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变得很________很________,一群________往南方飞去。
5. (4分)按原文《秋天》填空________的黄叶从树上________下来。
有的________到水里,小鱼________过去,________在底下,把它当作________。
有的________在岸边,蚂蚁________上去,来回________着,把它当作________。
6. (5分)填上合适的量词(1)一________黄叶()A . 片B . 条C . 份D . 棵(2)一________小鱼()A . 片B . 条C . 份D . 棵(3)一________电报()A . 片B . 条C . 份D . 棵(4)一________树()A . 片B . 条C . 份D . 棵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9分)7. (11分)课内阅读。
《秋天》阅读答案

《秋天》阅读答案《秋天》原文及习题(1)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1、给诗中加点字注音。
(2分)青鳊鱼( ) 乌桕叶( ) 满载( ) 归泊( )2、(2分)这节诗描绘了一些秋天特有的景物:、。
3、(3分)诗中“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此句有双层含义:一是,一是江岸上乌桕树树影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
这里,用倒装句体现渔人的心情。
4、(2分)本节诗以 (填写表达方式)为主,诗中收束性的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5、(2分)品味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2)我常爱作秋天的思索。
我想,秋天是 A 的,秋水长天,明月清风,它让人们舒怀畅神,心旷神怡。
秋天是 B 的,人们付出多少汗水和智慧,它就给人们多少收获。
秋天是 C 的,它充盈的笑声让人们久久萦怀。
秋天是 D 的,它把一切枯枝败叶,虚浮矫饰清理得干干净净。
秋天更是 E 的,它让人们从一次的收获想到永久的收获,从而不懈地在秋光秋色中忙碌着耕耘春天,播种未来!秋天,给予我太多的思索。
6、(2分)“严峻,丰盛,勤勉,忠实,明净”这五个词是从文中空白处A、B、C、D、E抽取出来的,你能否根据语段内容,将它们一一归位?A B C D E7、(2分)同为写秋,本语段与课文《秋天》所蕴含的情感却不同,课文《秋天》是 ;本语段是。
8、(2分)本语段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大致相同,这种写法叫做,其作用是。
9、(1分)试为本语段拟一个小标题:。
10、(2分)有的同学认为,如果把文中加点的“更”字去掉,会使*更顺畅,你认为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11、(2分)对于秋天,有人看到的是它的萧瑟,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明净,有人看到的是它的收获,就如作者一样,你见到的又是什么?对于秋天,你是否有更多自己的思索呢?请谈一谈。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课-观潮-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1观潮1.巧辨字音。
(填序号)(1)①háo ②hào口号.( ) 哀号.( ) 号.召( ) 风号.浪吼( )(2)①chēng ②chèn对称.( ) 称.作( ) 称.呼( ) 称.心如意( )2.让生字走进语境。
此时,大海上空lǒng zhào( )着méng méng( )的bó wù( )。
不一会儿,翻滚的làng cháo( )奔腾而来,人们áng shǒu( )东望。
随着新日的冉冉升起,海边又huī fù( )了平静。
3.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 )( )鼎沸风平( )( ) 浩浩( )( )水天( )( ) ( )( )浪吼山崩( )( )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
潮来之前,江面上( )。
潮来时,( ),潮水声犹如( )。
海堤上( ),根本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
渐渐地,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①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钱塘江大潮___________②形象的比喻可以让句子增色不少,试用比喻续写下列句子。
雨越下越大.好像___________一阵微风吹过,树上的花儿徐徐飘落,如同___________一颗颗葡萄犹如___________,又仿佛___________,真是漂亮!(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①句中“___________”一词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观潮的人非常多。
体现人多的成语还有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昂首东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形象地再现了潮来前人们的急切心情。
这个句子从侧面描写了大潮的奇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