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A.政权更替频繁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世袭制度遭到废弃2.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B.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决策失误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5.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B.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C.女性社会地位低下D.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6.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7.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 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尚书》记载“有夏(夏朝)多罪,天命殛(ji ,杀死)之”、“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这反映了夏周时期( )A . 政权更替频繁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 尚未实现高度集权D . 世袭制度遭到废弃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 .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政治制度,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西周政治具有浓厚的集权色彩B . 血缘政治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稳定C . 该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 . 该制度避免了周天子的决策失误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A . 世官制B . 嫡长子继承制C . 分封制D . 中央集权制5.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

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宣扬民本思想B.主张重构秩序C.追求仁政德治D.肯定汤武革命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4. 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这种地方区划有利于A.加强中央政府权威B.延续汉初地方行政制度C.增强区域文化认同D.削弱地方分裂割据势力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C.“历史都是思想史”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6。

黄仁宇说:“过去曾有不少读史者,以光绪帝不能毅然下决心清算慈禧太后为憾。

殊不知皇帝之存在,并非因籍之以富国强兵,而是君临天下,作忠臣孝子的表率。

要是他放弃了传统的使命,也等于否定了本身所扮演的角色。

”据此判断制约光绪不能清算慈禧太后的主要因素是A。

宗法观念 B.君主制度C。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说明:本套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共30小题,60分,非选择题2小题,4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西周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宗族力量。

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统治秩序。

下列哪一现象可以说明这种变化?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2.《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3.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历程。

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二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4.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①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政策问题④根据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 1721年,沃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他()A.取代了前英王的全部权力 B.不需要国王的任命C.虽对议会负责,但可以解散议会 D.集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于一身6.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A。 国王和议会共同执掌国家政权
B. 国王权力未受到制约
C。 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不彻底性
D。 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答案】D
【解析】
材料表明当时英国国王尚有实权,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还不够完善,D符合题意;英国君主立宪制下,议会掌握立法权,没有行政权,A不正确;B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不符;材料表明的是君主立宪制的不成熟,还需完善,不能由此说其存在不彻底的局限性,C不正确。
9.雅典决策机制中,公民不分能力一律按一人一票的平等原则决定事物.苏格拉底认为,这一做法是用单纯的数量平等取代了真正的比例平等,人民大众的统治,在雅典演变成为不讲法治、抛弃道德、剥削富人的暴政。这一观点
A. 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雅典民主的现实
B. 有助于后世间接民主从中吸取教训
C。 是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的佐证
江西省新余市2019届高三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1.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周人将认同血、亲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 集权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绅士为列强、军阀之基础
作用
绅士为社会进步之动力
绅士为革命之保障
目标
兴绅权以兴民权
打倒绅权以实现民权
关于绅士的“历史记忆”形成如此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是
A.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 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联合绅士阶层;大革命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进行社会舆论宣传时绅士阶层成为革命的对象,所以中国社会舆论主导力量的转变成为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在戊戌变法时期就已经获得发展,故不是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1912年,故B项错误.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与对绅士阶层的历史记忆形成了巨大反差无关,故C项错误。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2019届高三年级9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给出酌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答案】D【解析】解题时首先判断“子学时代”的具体时期,结合史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子学时代”可知指的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故D项正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均在秦朝建立形成,故AC项排除;“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故B 项排除。

【点晴】解题关键是从“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入手,然后联系百家争鸣进行分析理解即可。

2.孔子在肯定管仲对国事贡献的同时,也批评他器用排场超过了人臣的限度。

孟子认为“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是人臣的本分。

由此可见孔、孟二人A. 宣扬民本思想B. 主张重构秩序C. 追求仁政德治D. 肯定汤武革命【答案】B【解析】材料借助孔子与孟子二人评价“国君与人臣”这一对关系来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旧的政治体制的破坏与重建,孔子希望恢复破坏了的稳定的等级秩序,孟子所倡导的思想则主要体现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择明君而行的抱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改变周制之下的等级僵化,故B 正确;A、C、D项材料无法体现,均排除。

3.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更少发生农民起义。

江西新余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新余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全真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古代诗经《大雅灵台》记载“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该记载A. 说明周王生活的奢侈和政治的腐败B. 反映了周朝昌盛和人民生活水平高C. 表明周王已经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D.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周文化的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并结合所学知识来看,百姓乐于帮助周文王修筑灵台,反映了百姓对于周朝的认同。

故答案为D项。

A项周王修筑灵台不代表他生活的奢侈和政治的腐败,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人们生活水平,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周王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点睛】大雅属诗经中的雅诗类。

是在周初社会景象比较繁荣的时期,适应统治阶级歌颂太平的需要而产生的。

只是由于他们主要是统治阶级朝会宴飨时用的,不一定配合舞容歌唱,因此内容由单纯对祖先与神的颂扬,开始对社会生活,主要是对统治阶级生活的描写。

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历史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A.宗法制度陷于崩溃B.君王地位提升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25.表为西汉末年至南北朝末期地方机构设置(单位:个)情况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州郡数量膨胀影响行政效率B.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受到挑战C.疆域扩大导致机构逐渐增加D.地方行政体制深受政局影响26.明朝顾起元撰《客座赘语》中称:“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这反映了()A.农村商品经济取得很大发展B.自耕农土地制度进一步发展C.农民与封建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削弱D.农民与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削弱27.万历《旌德县志》风俗志云:“成宏以前,人心甚古,乡里之老有垂白不识县官,嘉靖以后,渐变渐靡,舍本而务末,于是百工技艺之人,商贩行游之徒,皆衣食于外郡,逐利于绝徼,亦其势使然也。

”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A. 区域商贩无利可图B. 商业贸易环境渐宽C. 政府默认舍本逐末D.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28.1920年5月4日,胡适文指出:“我们希望学生从今以后要注意课堂里,操场上,课余时间里的学生生活,只有这种学生活动是能持久又最有功效的学生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1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小题,每小题1.5分,共5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 分封制利于强化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C. 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D. 分封制促进了东方各诸侯国的社会发展2.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

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

该材料反映了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3.《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宾客。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注重稳定社会秩序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育D.注重仁爱心地的培养4.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

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A.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D、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5.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6.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7.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

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

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

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8.明代后期地方上设立巡抚30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三司”则处于巡抚下属地位。

上述举措有助于A.统一协调地方权力B.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C.削弱地方行政权力D.完善中内和地方的官制9.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10.清初,颜元等人认为“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私而已矣”,主张“复封建”,将地方官员改为世官,并给予充分的政治权力,以期“外有强兵,中朝自然顾忌;山有虎豹,藜藿不采”。

材料反映出当时A.主张分封制的观念复苏B.土地私有影响地方政治C.社会动荡国家陷入分裂D.出现反专制的进步思想11.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

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

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12.下图是1872-1913年开办的企业数量统计图。

据此可知A.民族工业的发展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B.国家政策的调整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C.民族工业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得到改善D.外国资本企业严重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13.毛泽东在1928年11月25日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的“军事斗争”部分,就专门提到了“边界红军的来源以敌军俘虏为多,设无此项补充,则兵员大成问题”,由此可知当时A.井冈山根据地日益巩固B.当地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不高C.国民党的军队不堪一击D.当地土地革命已全面开展14.读《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统计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局面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原料产地D.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15.1932年10月,鄂豫皖“剿匪”总部颁布了《剿匪区内各省农村土地处理条例》,规定:“限制每一业主所有田地面积之最高额自一百亩起至两百亩止”,“对超过最高额部分之田租,应依累进法征收其所得税。

”这一规定A.从根本上触及了封建土地制度B.旨在遏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C.践行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D.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16.1935年12月5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发表户明,声称“中国任何部分的非常发展,应当而且必须地不仅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并且为所有在华有利益的国家所关心”,“美国政府因此正密切地注视着该地区内发生的事情”。

材料反映出A.中国利益得到美国高度重视B.红军长征取得了重大胜利C.西安事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D.美日在华侵略矛盾的加剧17.读表1,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表1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与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国家经济结构日益失衡D.农业合作化充分调动了农民积极性18.下图反映了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十年间国内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对图中“C-D”阶段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A.“大跃进”运动促使农业产值提升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C.国企改革推动轻重工业比例协调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效19.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

这反映出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D.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20. 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

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

材料表明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21.智者学派认为,法律的条文是经过协议达成的,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然而自然律令却不是人们约定的。

法律所确认的利益是自然的桎梏,自然所确定的利益却是自由自在的。

这反映出智者学派A.强调了法律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统一B.主张自然律令是对公共利益的维护C.认为法律是公共意志对人性的束缚D.认为法律是城邦和公民生活的保障22.《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后,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设想了一个超级计算器,用数据代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或力,需要人来做的只是应用牛顿的定律,在他眼中,再没有什么是不确定的了。

这反映出A.牛顿发现了支配人类社会的永恒法则B.牛顿学说使学者相信存在着普遍的自然法则C.牛顿的数学成就为科学提供了具体的表达形式D.经典力学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了系统的说明23.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

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

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像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

他们不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

”材料表明马克思A.反对巴黎工人起义B.主张和平夺取政权C.同情巴黎公社会处境D.主张先建立工农联盟24.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

上述现象表明()。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25.下表是1928年世界主要国家重要工业产品产量的比较。

表格信息揭示出A.欧洲国家经济增长率落后于美国B.美国工业发展速度跃居世界第一C.苏联工业建设方针的内外必要性D.欧洲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的打击26.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

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探索符合国情的工业建设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需求D.争取逐步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27.下图为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国民经济目标增长率与实际完成率比较。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农业和轻工业呈现出负增长趋势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C.反映了苏联调整经济结构的愿望D.开始确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28.面对共产主义以朋友而不是以征服者的面孔在欠发达地区攫取权力的现状,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技术援助欠发达地区的“第四点计划”,1950年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第四点计划列入其中。

这反映出当时A.美苏对第三世界的争夺B.美国杜鲁门主义得到实施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D.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29.有学者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是美国保证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兑换比率。

一方面,美元既是各国的储存货币,也是清偿手段,但是只有当美国的国际收支处于逆差时,各国才能取得美元;另一方面,美国的贸易逆差和预算赤字又会影响到美元信用。

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A.削弱了美国的霸主地位B.存在着瓦解的必然性因素C.导致世界经济加速恶化D.依赖于世界黄金产量的增长30.下表为英国1951年和1982年政府福利支出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单位:亿英镑)。

由此可见英国A. 经济增长与货币扩张有关B. 政府干预经济的能力增强C. 缩小了各阶层贫富差距D. 高福利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31.当代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企业家、政治家意识到,两极分化严重的结果是市场购买力严重不足.这不仅是社会公平问题,而且是经济问题。

当消费者无钱消费时,商业企业也就失去了获利的机会,这揭示了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意义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势在必行C.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D.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32.葡萄牙前总理苏亚雷斯谈及加入欧共体时说:“如果九国拒绝葡萄牙的请求,其后果将是严重的。

我们只能孤立的全部依靠美国;要么就沦为某种形式的欧洲古巴。

”1986年,葡萄牙加入欧共体。

这反映A.多极化趋势进步加强B.欧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C.美苏冷战促进西欧联合D.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心33.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说,“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