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3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共27张PPT)

(2)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作用
(3)两千多年来,都江堰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 我国人民的智慧。
512地震后,都江堰仍屹立不倒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这一时期, 战争频繁、商鞅变法、都江堰兴修,显示出大变革时代的特 征。尤其是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同 时也开创了新的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社会 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改革富强的中国道路。
李冰石像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概况
三大主体工程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 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 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 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 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的水 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 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2.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 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战国时期的战争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一、战国七雄
【知识拓展】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将庞涓率8万 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 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盟国齐国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认为魏 国以精锐军队攻赵国,国内空虚,便引兵 攻打大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 便在桂陵伏击,大败魏军。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作用
(3)两千多年来,都江堰 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这在世界 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 我国人民的智慧。
512地震后,都江堰仍屹立不倒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封建社会形成时期,这一时期, 战争频繁、商鞅变法、都江堰兴修,显示出大变革时代的特 征。尤其是商鞅变法,不仅使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同 时也开创了新的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社会 的形成。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改革富强的中国道路。
李冰石像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都江堰的概况
三大主体工程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 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 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 灌溉。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 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的水 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 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
2.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 性变化。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国力增强,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 国,为以后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二、商鞅变法
2.商鞅变法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 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 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战国时期的战争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规模大。
一、战国七雄
【知识拓展】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王派大将庞涓率8万 精兵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 国苦战一年支撑不住,向盟国齐国求救。 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救援。孙膑认为魏 国以精锐军队攻赵国,国内空虚,便引兵 攻打大梁,诱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 便在桂陵伏击,大败魏军。
2016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共30张PPT)

2、强者吃掉弱者,
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进而统一中国。
兼并战争的评价
1、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利于百家争鸣。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 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改 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贵族 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 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
视频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B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 右图反映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就在商鞅推行新法数年后,新国君即 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 商鞅被处死,付出了血的代价.商鞅变法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 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 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 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 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魏
返回
4、战争结果
战国中期后,魏国、齐国、赵国、秦国 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春秋的争霸
军队数量:
1、军队数量较少,
1、几十万大军,持
战国的兼并
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 胜负。 称霸方式:
盟会确立霸主地位
进而统一中国。
兼并战争的评价
1、给人民生命财产、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 利于百家争鸣。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经济方面:铁制农具和牛耕在农业生产上进一步推 广,为适应这一先进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改 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方面: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贵族 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方面: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纷纷变法以 求富国强兵,秦国也不得不实行变法。
视频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B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 右图反映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A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就在商鞅推行新法数年后,新国君即 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 商鞅被处死,付出了血的代价.商鞅变法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 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 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 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 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 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发展成为战 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赵
救命啊!!!
齐
桂陵
魏
返回
4、战争结果
战国中期后,魏国、齐国、赵国、秦国 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秦国成为最 强盛的诸侯国。
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
春秋的争霸
军队数量:
1、军队数量较少,
1、几十万大军,持
战国的兼并
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 胜负。 称霸方式:
人教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3张ppt)

为兼并统一而战、以变法改革为战
春秋战国的纷争ຫໍສະໝຸດ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变法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
战国变法七宗“最”:
魏国李悝变法“最中国”:前所未有!设基金夺“淫民”组建特种兵。 楚国吴起变法“最血腥”:治世能臣惨遭鞭尸,变法终被“腰斩”。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最爷们”:胡服骑射展英姿 ,共塑民族大同梦。 韩国申不害变法“最江湖”:绝密手段察核官员 “术治权谋”死于独裁。 齐国邹忌改革“最政治”:先天不足痼疾难医 ,“蜻蜓点水”难成大器。 燕国乐毅改革“最搞笑”:低配玩家如何效古玩“禅让”?甚荒唐! 秦国商鞅变法“最给力”:从“乡巴佬”到独霸天下 超级强国怎样炼成?
归纳总结
政治
商 鞅
变 经济
法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 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刘向《战国策》
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从诸侯争霸的春秋到列国争雄的战国, 几百年来,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那么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因何而战? 又何以为战?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探究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影响. 3.认识改革是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春秋战国的纷争ຫໍສະໝຸດ 春秋争霸战国兼并变法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兼并战争取胜的需要。
战国变法七宗“最”:
魏国李悝变法“最中国”:前所未有!设基金夺“淫民”组建特种兵。 楚国吴起变法“最血腥”:治世能臣惨遭鞭尸,变法终被“腰斩”。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最爷们”:胡服骑射展英姿 ,共塑民族大同梦。 韩国申不害变法“最江湖”:绝密手段察核官员 “术治权谋”死于独裁。 齐国邹忌改革“最政治”:先天不足痼疾难医 ,“蜻蜓点水”难成大器。 燕国乐毅改革“最搞笑”:低配玩家如何效古玩“禅让”?甚荒唐! 秦国商鞅变法“最给力”:从“乡巴佬”到独霸天下 超级强国怎样炼成?
归纳总结
政治
商 鞅
变 经济
法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 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刘向《战国策》
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从诸侯争霸的春秋到列国争雄的战国, 几百年来,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那么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因何而战? 又何以为战?
学习目标
1.识记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的基本史实; 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2.探究商鞅变法和都江堰的影响. 3.认识改革是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19张PPT)

秦国的商鞅变法
立
你
木
知 道 有
取 信
关
商
鞅
的 故
商
事
鞅
吗
舌
战
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
——
便 国治 不世 法不 古一 商。道 鞅,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
商鞅变法
经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1、背景: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扩大,要求
掌握国家政权 军事:为了在兼并战争中的取胜,各国
有利于 经济富国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 有利于
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事强兵
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2、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3、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 建国家
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根本原因) ②制定得当的变革措施 ③商鞅根本目的是( A )
A、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B、推广铁农具和牛耕
C、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D、增强实力,在争霸中取胜
5、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 B)
A、废除井田 B、奖励军功 C、重视农业 D、建立县制
6、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D )
持建造的?作用?
(四川岷江中游)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
内 江江 岷 江
主持修建者:李冰(秦国蜀郡太守)
分 水
外
堤
江
岷 江
都江堰示意图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鱼嘴:将岷江水 一分为二,外江 排洪,内江灌溉; 内江下游开出宝 瓶口: 饮水入渠,灌溉 农田; 飞沙堰:作为滚 水坝,汛期之水 排入外江,冲 沙泥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32张PPT).ppt(1)

商鞅 (约前390_前338),出身于卫 国贵族家庭,原姓公孙,名鞅, 也叫卫鞅。后因在秦国变法有功, 被封在商地,尊为商君,故史称 商鞅。商鞅从小喜爱刑名之学。 帝王之道:帝道是道家主张, 要无为而治,王道即儒家理论, 以礼治国,实行仁政,都不符 合当时的要求。 法家: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 强调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 合孝公称霸需要。
( 3 )军事:为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分封制 井田制 (土地 国有制)
奴隶主(贵族主阶级的形成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
变法运动
生产力发展
新的 生产 关系 和阶 级关 系形 成
奴隶主 奴隶
地主 农民
确立新的 社会制度
二、商鞅变法
阅读35页书本,说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在《论衡· 书解》
受到重用 主持变法 前356年
舌战守旧 宣传变法
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
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开罪太子 坚决变法
徙木立信
二、商鞅变法
阅读P35,回答问题:
1、商鞅变法的背景:
(1)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 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变法内容
(一)政治方面 1、废分封,确立县制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国君 分 封 制
国君 县
诸侯 制 诸侯国官吏
地方县吏
(一)政治方面 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 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 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史记·商君列传》
“连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 这种株连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 以后被代代传承。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共23张ppt)

交战 典故 国家
魏、赵、齐 围魏救赵
影响
魏国遭重创
国 马陵之战 魏、齐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长平之战
秦、赵 纸上谈兵 东方六国无力抵 御秦军的进攻
赵
围桂 魏陵 救之 赵战
孙 膑
齐
桂陵之战
魏
庞涓快回来
救援!
长 平 之 我离间! 战
白 起
赵括取代 我廉坚颇守!不出!
你能奈何?
赵 王
纸上谈
赵 括
兵!廉赵我ຫໍສະໝຸດ 下 颇括无敌!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因素在于( C )
A.符合地主阶级的愿望 B.人民群众的拥护 C.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 D.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4.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 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 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项水利
秦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 楚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赵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 燕带甲数十万,车七千乘,骑六千匹。
——刘向《战国策》
特点: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从诸侯争霸的春秋到列国争雄的战国, 几百年来,战事连绵,干戈不息。 那么战争究竟意味着什么? 他们因何而战? 又何以为战?
变法影响:各国变法改革成效不同,但都共同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偏居关中、西陲小国
吾 且 尊 官
诸 侯 卑 秦
三 晋 攻 夺 我
国 家 内 忧
秦 孝 公 颁
与 之 分 土
丑 莫 大 焉
先 君 河 西 地
未 遑 外 事
布 求 贤 令
秦国变法原因:西陲小国,诸侯卑秦,孝公继位,图强改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 (共30张PPT)

商鞅变法的结果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车裂处死。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 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有人说:商鞅死了,因此 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商鞅变法失败了,你怎么 看这个观点?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检测练习 (独立完成,全对点赞) 1.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 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2.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 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 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
战国初期形势图
匈 奴 三 家 分 赵 晋 晋 魏 韩 楚 楚 燕 燕 田氏代齐
齐
秦 秦
宋
吴 越
战国形势图
填 一 填
请将战国七雄的名称填入地图中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战国形势图
燕 赵
魏
韩 秦
齐
楚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讲授
2、著名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交战 国家
典故
合作探究2。独思—互学—展示(2+2+2)
3、和春秋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什 么变化?
城濮之战(晋←→楚) 长平之战(秦←→赵)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规模 晋:2万;楚:4万
时间 一天之内
晋军大败楚军, 战争 结果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秦活埋赵军40多万
四十六天
人教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共30张PPT)(2024版)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东 南 西 北 上 中 下
一、战国七雄
1、七国形成
三家分晋: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
3、主要战役
东齐西秦南楚北燕, 赵魏韩在中间
7.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铁器的广泛使用 ②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③牛耕的推广 ④管仲改革 ⑤都江堰的修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战争频繁 B.诸侯争霸 C.商鞅变法 D.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 9. 李冰主持修筑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提高了国力,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政治
经济
军事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对地主最有利
对农民最有利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最触犯贵族利益
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商鞅变法,对各阶层的作用
地主
农民
士兵
奴隶主贵族
顺应历史潮流,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
时间
战国时期(公元前256年)
主持修筑者
李冰(秦国蜀郡郡守)
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减灶计
魏
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本原因
2、目的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 法
立木为信
这个故事说明商鞅 为变法创造了什么 样的条件?
5商鞅变法内容的作用以及性质
1)、改革土地制度;——使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建立。 2)、奖励耕战;——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劳动积极性, 促进经济的发展。 3)、奖励军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4)、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学习目标导航
1之1、、间识的记兼战并国战七争雄,的了名解称这,一理时解期战的国社时会期变诸化侯国 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 认2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3 3、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 义
一、战国七雄
谢谢!
7.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
的是 ( )
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B.推行县制治理地方
C.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8.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
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 是( ) A.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地点: 四川 岷江中游 修建者: 李冰(秦国) 作用: 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
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 调节内、外江流量
排泄进入内江过量的洪水和泥沙 控制内江的喉咙
美丽的都江堰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 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商 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
乐毅改革
胡服骑射改革 商鞅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吴起变法
铁制农具 1、背景
牛耕
①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1、背景
各国变法的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直接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 变法运动?
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
军功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A.齐桓公首霸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确立
D.百家争鸣
3.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有人评 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 族”。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加强刑罚 B.奖励生产 C.推行县制 D.奖励军功
材料研读 商鞅变法的结果
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 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 果商鞅被车裂处死。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 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 于私斗,乡邑大治”。
商鞅虽有商死人鞅变说,法:而失商秦败鞅法了死未,了你,败怎因!么此
看这个观点?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华阳国志》
秦完成统一
军事 政治 经济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结
兼并 战争
战国七雄
变法 运动商鞅变法变兴修 Nhomakorabea水利
都江堰
检测练习 (独立完成,全对点赞)
1.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 家,主要得益于( )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2.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 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6、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
商鞅变法: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 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 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 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 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 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 形成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
它是什么时候,由谁修建的呢?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 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构成 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3、作用 防洪、灌溉、水运等。
4、影响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 之国”;2200多年来发挥巨大作用 ,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
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 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4.《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 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确立行省制 D.推行郡国并行制
5.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 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6. 图1所示的工程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该工程是 ( ) A .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通惠河
1、背景 2、形成: 3、战争特点: 4、著名战役: 5、力量变化:
一、战国七雄
2、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
七国形成 韩(公元前403年)
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匈
奴
三家分晋
秦
晋赵魏韩
楚
燕 田氏代齐
齐齐
宋 吴 越
3、战争特点:
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 力多,交战区域广,持 续时间长
4、著名战役 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魏、赵、齐 围魏 救赵
战国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齐 秦、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 纸上谈兵 御秦军的进攻
5、力量变化: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 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秦赵长平之战
乱
变
乱--战争,变—变法。